Workflow
技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两面针: 两面针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0 16:14
货币资金与短期借款 - 公司2024年货币资金余额11.42亿元,占比89.71%,主要来源于2019年重大资产交易获得的12亿元对价及利息 [2] - 短期借款0.90亿元,同比增加55.17%,新增借款主要享受国家民品贴息和科创贷款政策,实际资金成本0.22%-2.6% [3] - 新增借款合理性在于保持融资额度以维持良好银企关系,且贴息后利率低于协议存款利率 [3]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 2024年营业收入10.53亿元,日化产品占比88.22%,毛利率16.70%,同比基本持平 [6][11] - 家用牙膏产品毛利率35.15%,酒店用品毛利率8.31%,后者占比72.27%拉低整体毛利率 [14] - 销售费用1.13亿元(占收入10.73%),广告宣传费2140万元同比增长17.14%,低于同行登康口腔31.96%的销售费用率 [12] 行业竞争格局 - 口腔护理行业保持稳健发展,2024年行业生产量和销售收入增长但经营成本上升导致效益下降 [7] - 酒店用品行业受益旅游业发展,环保型产品受青睐,江苏公司市场占有率提升,2024年营收7.61亿元同比增长9.34% [8][9] - 家用牙膏领域与登康口腔存在差距,后者2024年市场份额行业第三,毛利率49.37%显著高于公司16.70% [11] 银行股权投资 - 持有柳州银行2000万股(0.44%),近三年每年分红80万元,该行2024年资产总额2426.63亿元 [20][21] - 持有广西北部湾银行1.54亿股(3.38%),2024年分红1232万元,该行2024年资产总额5203.71亿元 [22][23] - 两家银行股权投资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采用成本法计量符合会计准则规定 [24] 其他重要财务事项 - 2024年其他非流动资产1264万元主要为预付工程及设备款,前十名交易方均非关联方 [26] - 支付其他经营活动现金1.31亿元,包括市场推广费1.28亿元和往来款336万元,交易方均无关联关系 [29][30]
研判2025!中国微通道换热器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兴应用场景加速行业技术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0 09:25
行业概述 -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设备,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范围内,核心结构由扁平管与圆形集管组成,具有比表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冷媒充注量低等优点 [2] - 按外形尺寸分类,主要分为微型微通道换热器和大尺度微通道换热器 [2] - 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汽车空调及电子设备散热等领域,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1亿元,同比增长16.67% [1][13]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80s-2000年):微通道技术因高密度电子器件冷却需求诞生,1981年首次提出概念,1985年首款工程化产品问世,国内研究初期集中于高校与科研机构 [4] - 市场培育期(2001-2010年):铝及铝合金成为主流材料,国内企业如三花、康盛突破CO₂制冷系统耐压性难题,实现汽车空调批量应用 [4] - 快速扩张期(2011-2020年):国家能效标准提升推动行业增长,三花智控占据内销市场大半份额,康盛股份聚焦汽车领域差异化竞争 [5][6] - 高质量发展期(2021年至今):新型材料(钛合金、纳米材料)和3D打印、激光焊接技术应用,生产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20%,应用场景扩展至数据中心液冷、5G基站散热等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铝及铝合金、铜、不锈钢、钛合金等)和生产设备(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等) [9] - 中游:微通道换热器生产制造 [9] - 下游:汽车空调、家用/商用空调、工业领域(数据中心液冷、5G基站散热等)、新兴领域(氢能设备、航空航天) [9]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1亿元,同比增长16.67%,空调与制冷设备是主要应用领域 [1][13] - 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推动汽车空调领域需求增长,2025年1-4月中国汽车产量1017.5万辆(同比+12.91%),销量1006.0万辆(同比+10.81%) [1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三花智控:全球市场占有率45%,年销售额超12亿元,2025年Q1营收76.69亿元(同比+19.10%),净利润9.03亿元(同比+39.47%) [15][18] - 康盛股份:2025年Q1营收7.12亿元(同比+28.91%),净利润0.13亿元(同比+434.10%),专利技术解决微通道换热器变形与泄漏问题 [20] - 盾安环境:产品覆盖家用/商用空调、汽车空调等领域,可生产长度300mm-3500mm的微通道换热器 [15]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新型铝合金材料、纳米涂层技术应用,3D打印与智能化生产提升效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需求驱动产品升级 [22] - 应用领域拓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数据中心散热、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成为新增长点 [23][24] - 政策支持:政府推动高效节能设备应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等产业支持力度 [25]
价格战无赢家,中国汽车行业如何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1:22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要杜绝内卷,也要警惕"内卷外溢" 这一轮讨论和5月下旬头部车企进行的新一轮大规模降价有关。当时该公司对旗下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 进行降价,降幅高达34%。 这也引起了行业内其他车企的跟进效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论坛上公布 了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2024年国内车市降价车型超过200款,2025年前4个月已有60多款车型降价,而 5月份在头部车企的带动下,降价车型激增至百余款,部分车型降幅甚至超过5万元,3万元级别的低价 车重现市场。 降价虽然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行业整体利润却持续下滑,目前已降至4%以下的极低水平。全国政协 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直言,"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却大搞内耗,这是慢性自 杀。" 赛力斯(601127)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兴海,同样关注到了价格战背后的隐患。他认为行业内卷式的 竞争,尤其是低价竞争,会导致整车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减弱。企业没钱,就会减少创新投入,进而损害 产品质量和安全。当前的车市竞争,还影响到了产业链的协同,削弱了产业韧性和内生动力,不利于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价格战为主要体现方式的行业内卷牵动着全行业的神经。 ...
金固股份(002488) - 002488金固股份调研活动信息20250609
2025-06-09 17:2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以汽车车轮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是高新技术企业,入选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有完善研发体系 [2] - 研发的阿凡达铌微合金强度高、韧性好、成本低、碳排放量低,加工后强度最高达2000MPa,为钛合金2倍左右、铝合金5倍左右,可替代多种金属材料,已在车轮行业大规模量产应用 [2] - 阿凡达低碳车轮是轻量化产品,有外观新颖等特点,已进入乘、商用车领域,拿到多家新能源车企定点,正加快产能建设 [2][3] 业务拓展规划 - 成立横向应用事业部,引入专业人才,探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应用场景 [3] 问答环节 机器人产业规划 - 阿凡达铌微合金材料与工艺在多行业有应用可能,公司围绕主业加大研发,对接推进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行业项目合作,运用自身经验拓展新材料应用,未来将加大资源投入 [4] - 引入专业人才组建专项团队,为新兴领域储备技术力量 [4] 阿凡达产线海外扩产规划 - 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完善产能布局,弥补缺口,在国内市占率提升的同时开拓海外市场,建设海外生产基地 [6]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丨工业“关节”里的硬核突围——老企业洛轴创新蝶变启示录
新华社· 2025-06-09 11:32
新华社记者 在中国工业版图中,有这样一家企业,用轴承"转动"大国重器、"转"出市场话语权—— 洛轴集团,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70多年深耕轴承制造,自研自制的多 个产品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70%。 近年来,随神舟飞船叩问苍穹,伴盾构机掘地潜行,助海上风机发出绿电,洛轴始终向新而进, 把"卡脖子"短板一点点变成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板,老企业的突围给人启示、引人深思。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工业"关节"里的硬核突围——老企业洛轴创新蝶变启示录 做产业链的"填空者" 夏日洛阳,地铁疾驰,呼啸而过。新装配洛轴轴承的地下"巨龙",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中穿行。迄 今,这辆洛阳地铁2号线0217车已安全行驶24万公里。 2022年4月,洛轴启动实施地铁车辆轴箱轴承自主化研制项目,历时两年完成装车运用考核试验, 伴随着"洛轴造"一路应用,地铁产业链国产化的"关键拼图"不断补齐。 轴承,工业的"关节",作为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能力,关系着国家工 业水平。 产业大厦不能建在别人的地基之上。特别是盾构机、载人飞船等重大装备领域,要打破国外企业的 ...
环氧丙烷技术创新聚焦绿色高值
中国化工报· 2025-06-09 10:0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环氧丙烷行业面临供给结构矛盾与环保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 需通过技术创新向高附加值、绿色化方向发展 [1] - 2024年中国环氧丙烷产能达747万吨 占全球总产能近1/3 自给率提升至96% [1] - 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工艺成为主流技术 2024年产能占比为33.5% 持续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1] 技术发展与创新 - 传统氯醇法制环氧丙烷面临环保压力 瑞华化工开发了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法(POSM)、异丙苯法及异丁烷法三大核心技术 拥有20余项核心专利 [2] - 中国寰球工程在POSM工艺技术研发与工程优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浙石化POSM项目27/60万吨/年装置已投产 另有8个项目处于基础设施完成或设计阶段 [2] - 石家庄波特无机膜分离设备在流化床双氧水领域有多个成功应用范例 如山东东巨化工、浙江闰土新材料等 [2]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聚焦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如电子级丙二醇、半导体级溶剂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1] - 需优化能耗、环保及安全水平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 [1] - 加强技术、市场、人才及环保领域协作 避免同质化竞争 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 [1]
石头科技拟赴港上市拓展全球化 2024年海外营收63.8亿占53.5%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19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拟赴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资投向国际化拓展、产品研发及运营资金补充[1][2] - 若成功将成为少数"A+H"双平台智能硬件企业之一[3] - 募资三大方向:深化欧洲/亚太市场布局、升级AI导航等核心技术、补充贸易摩擦下的供应链资金[2] 全球化战略成果 - 2024年海外收入63.88亿元,占总营收53.5%首次超越国内[1][4] -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份额16%、销售额份额22.3%位居第一[1][3] - 北美市占率达57%,产品进入Target 1398家/Bestbuy 900家门店[1][3] - 产品覆盖230个国家和地区,超2000万家庭使用[3]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2024年研发费用9.7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56.93%,占营收8.13%[1][10] - 研发人员1043人占总人数40.74%[1][10] - 2020-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27.83亿元[10] - 已获47项扫地机/31项洗地机/7项洗烘一体机研发成果[1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19.45亿元同比增38.03%,首次突破百亿[10] - 2025Q1营收34.28亿元同比增86%,净利2.67亿元同比下降33%[10] - 利润下滑主因海内外市场拓展及研发投入增加[10]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智能扫地机器人2024年营收108.48亿元占比90.8%[3] - 采取多元化渠道策略与当地平台合作[3] - 未来将聚焦北美/欧洲/亚太市场优化销售结构[5] - 2025年重点提升AI/智能算法/激光导航技术[11]
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09 06:05
汽车行业产销数据 - 今年前4个月汽车产销量历史同期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 [1] - 行业利润率降至4.1%,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1] 价格战影响 - 无序价格战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1] - 零部件采购价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供应商降低质量要求 [2] - 下游经销商经营恶化影响售后服务质量 [2] - 过度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研发创新能力弱化 [2]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企业不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商品 [2] 政策监管方向 - 工信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3] - 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3]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 技术创新进展 - 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世界第一 [4] - 整车平均续航接近500公里,15分钟快充80%技术量产 [4] - 人工智能、互联网与汽车行业耦合程度加深 [4] - 建议攻关动力电池、智能底盘、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 [4] 产品质量要求 - 需加强全环节质量管理 [5] - 重点提升动力电池一致性和基础软件稳定性 [5] 国际化发展 - 无序价格战会削弱新能源汽车海外品牌影响力 [6] - 建议以国际化思维进行海外布局 [7] 产业转型机遇 - 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带来增量扩容机会 [7]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7] - 商务部将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7]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自愿披露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37
公司获奖情况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适用于流程工业预测控制的模型自主学习方法》专利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专利号为ZL 2022 1 0861856 2 [1] -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评选 旨在鼓励技术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贡献 [2] -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共授奖中国专利金奖30项 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0项 中国专利银奖60项 中国外观设计银奖15项 中国专利优秀奖607项 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47项 [2] 公司技术实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作为中国流程工业自动化 数字化及智能化创新者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积累和保护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已获授专利745项 其中发明专利575项 实用新型专利135项 外观设计专利35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31项 [3] - 公司于2017年被评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22年通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工作复核 [3]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流程工业自动化 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自主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3] - 公司将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 促进经营持续 健康 稳定发展 [3]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自愿披露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25
专利获奖情况 - 公司发明专利"一种Taq DNA聚合酶突变体Mut4及其应用"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评选 [1] - 专利号ZL202010980814 1,专利权人为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 中国专利奖旨在表彰创造质量优、运用效益好、保护能力强的高价值专利,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专利技术价值 - 该专利基于公司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核心技术平台开发,可提升核心产品酶的耐受能力和高浓度血液样本扩增性能 [2] - 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通量测序、食品安全检测、动物检验检疫、医疗诊断检测等领域 [2] 对公司影响 - 获奖是对公司技术创新实力和知识产权工作的认可,有助于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2] - 将促进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 该事项不会对公司近期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