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重估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解码和铂医药-B(2142.HK)千万级回购背后的战略棋局
格隆汇· 2025-05-13 10:20
港股生物科技板块异动 - 创新药企和铂医药(2142 HK)连续五日回购引发市场关注 5月12日斥资976 03万港元回购120万股 月内累计回购金额达2968 6万港元 回购358 8万股 [1]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最大涨幅突破400% 总市值攀升至69亿港元 在生物医药行业资本寒冬背景下表现抢眼 [1] -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连续两年盈利 全年经常性收入首破亿元关口 账上现金储备达12亿元人民币 [1] 回购数据与市场信号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斥资7018 8万港元回购1407 8万股 其中5月连续五日回购累计2968 6万港元 [2] - 5月12日单日回购120万股 金额904万港元 最高价7 95港元 最低价7 37港元 占回购前总股份0 14% [3] - 管理层持续千万级资金回购被视为对内在价值的强势背书 展现对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和坚定信心 [2] 现金流与商业模式 - 公司与Windward Bio 阿斯利康等巨头合作带来近3亿美元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累计超过10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将持续释放 [7] - NewCo合作模式(如TSLP单抗HBM9378项目)获得总计9 7亿美元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以及销售分成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7] - 12亿元人民币现金等价物账面实力(2024年底)叠加海外授权收益 为持续创新研发提供保障 [7] 技术平台与战略合作 - 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获阿斯利康1 75亿美元首期付款 最高44亿美元研发商业里程碑及销售分成 [8] - 阿斯利康以每股10 74港元(溢价37 16%)认购公司9 15%新发行股份 形成"技术授权+联合开发+股权投资"立体合作 [8] - 已与十余家国内外药企在ADC 抗体 mRNA等领域授权开发 多模态合作延展至海内外顶尖合作伙伴 [8] 估值重构与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可持续盈利的全球生物科技引擎" 通过技术平台造血+战略合作+自主管线兑现三维联动 [9] - 天风证券预测2024-2026年营业总收入为2 60 4 17 5 66亿元人民币 目标市值85 92亿元人民币 对应股价12 07港元 [9] - 全人源仅重链平台价值稀缺 对标Teneobio等抗体开发平台 [9] 行业样本意义 - 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回购)+战略升级(自研合作BD)+财务健康度(现金储备)构建攻守兼备态势 [11] - 在生物科技赛道估值体系重构背景下 价值重估进程可能刚刚开始 [12]
政策东风叠加业绩韧性:郑州银行如何抢占重估先机?
格隆汇· 2025-05-08 16:42
政策组合拳影响 - 央行推出涵盖总量宽松、价格引导和结构优化的政策组合拳,核心目标是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引导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1] - 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长期资金,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并支持基建、制造业等领域[2] - 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2] 郑州银行政策受益 - 公司负债端高成本同业负债占比有望降低,优化资金结构并增强信贷投放能力[2] - 公司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同比增速44.50%,通过专属产品和评价模型支持本土科创企业发展[2] - 公司成熟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基因有望在政策红利下实现新突破[3]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资产、存款、贷款、营收、利润"五增长",总资产突破7000亿元(+4.46%),存款4301.12亿元(+6.32%),贷款4002.36亿元(+3.24%)[4] - 营业收入34.75亿元(+2.22%),净利润10.16亿元(+4.98%),拨备覆盖率191.16%(提升8.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79%[4] 战略转型进展 - 零售转型战略推动个人存款2435.05亿元(+11.61%),占比提升至56.6%,负债端稳定性增强[5] - 个人贷款余额935.78亿元(+2.88%),通过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6] - 聚焦河南省"7+28+N"产业链,支持15个重大项目,形成资金本地循环的正反馈机制[6] 未来发展展望 - 政策红利与公司战略深度融合,科创、绿色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或成为领跑区域金融竞争的关键[7]
估值全面落后A股、H股、美股同行,紫金矿业上行周期黄金资产分拆上市谋价值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19:47
市值管理与分拆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分拆境外黄金矿山资产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推动黄金资产价值重估并提升整体市值 [1] - 分拆上市主体为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上市后仍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1] - 公司认为分拆上市将显著提升整体价值与股东价值,以及市值管理与资产证券化水平 [1][7] - 公司近期已完成10亿元规模的回购,显示对市值管理的重视 [7] 估值水平与同业比较 - 公司H股市盈率约13.58倍,低于港股黄金及贵金属公司17.31倍的平均值和超过21倍的中位数 [1][8] - A股市盈率为14.73倍,低于申万11家黄金公司31.74倍的平均值和28.86倍的中位数 [7] - 全球同业纽蒙特、巴里克黄金、伊格尔矿业的市盈率在15倍至31倍之间,均高于公司估值 [9] 黄金资产质量与产量 - 2023年公司矿产金产量68吨,2024年提升至73吨,位居全球前六 [3] - 近5年矿产金产量年复合增长达12% [3] - 境外黄金产量47.7吨,占总产量的65.5%,主要来自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和苏里南等地的矿山 [3] - 公司黄金资源量及产量位居主要上市矿企中国领先 [3] 成长性与未来产能 - 苏里南罗斯贝尔金矿技改完成后年产黄金有望达到10吨 [2] - 加纳Akyem金矿预计年均产金5.8吨,将成为拟IPO主体的业绩增量 [2][5] - 罗斯贝尔金矿2024年产金7.46吨,2025年计划8吨,技改扩能后有望提升至10吨 [5] - 境外业务毛利率27.52%,显著高于境内业务的9% [5] 资产比较优势 - 公司矿山产金锭、矿山产金精矿毛利率分别为46.16%、68.64% [5] - 黄金AISC成本位于全球前20%分位 [6] - 公司黄金资产毛利率高于巴里克黄金的38.87%和伊格尔矿业的41.83% [5] - 境外资产包括全球超高品位大型金矿和南美洲最大在产露天金矿之一 [3][6]
基金重新增持有色金属行业,回补金铜仓位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4-28 17:54
行业配置变化 - 2025Q1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重新增持A股有色金属行业,重仓持股市值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上行至2 18%,环比2024Q4的1 76%上升0 42个百分点 [2] - 有色金属子行业中,铜板块持仓占比环比增加0 18个百分点至0 85%,黄金板块持仓占比环比增加0 18个百分点至0 44%,铝板块持仓占比环比增加0 07个百分点至0 36% [3] - 锂板块持仓占比环比下降0 04个百分点至0 04%,磁性材料板块持仓占比环比下降0 004个百分点至0 08% [3] 持仓结构特征 - 行业持仓集中度提升,前10大重仓个股市值合计占比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至73 23% [4] - 重仓市值前十大个股为紫金矿业、云铝股份、山东黄金、神火股份、山金国际、赤峰黄金、中金黄金、湖南黄金、中国铝业、西部材料 [4] - 基金加仓幅度显著的个股包括中孚实业(流通股占比增幅最大)、楚江新材、株冶集团、赤峰黄金、山东黄金 [4] 核心驱动因素 - 美国加征关税超预期导致美元信用风险上升,推动全球黄金ETF加速流入,央行持续增配黄金资产 [1] - 金价站稳3000美元/盎司,黄金企业业绩中枢与现金流预期显著抬升 [1][5] - A股黄金板块估值处于近10年底部,机构持仓仍低于2024年前三季度高位水平 [5] 重点标的推荐 - 黄金板块建议关注赤峰黄金、山东黄金、湖南黄金、山金国际、中金黄金 [4][5] - 铜铝板块建议关注紫金矿业、西部矿业、洛阳钼业、中国铝业、天山铝业、神火股份等具备高股息与低估值特性的龙头 [5]
最新公布:资金爆买!
证券时报· 2025-02-28 18:52
文章核心观点 2月南向港股通资金净买入额创近4年新高及港股通史上单月第二高,科技股在本轮南向资金净买入潮中表现突出,但不同科技股港股通动向分化较大 [1][2][3] 港股通净买入情况 - 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港股市场大幅调整,恒生指数下跌3.2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32%,但港股通资金仍净买入119亿港元 [5] - 本周港股通合计净买入750亿港元,创最近四年周度净买入额新高 [6] - 2月南向港股通资金合计净买入1528亿港元,创最近四年来月度净买入额新高,亦为史上第二大单日净买入额,仅次于2021年1月的3106亿港元 [6] - 2月18日与2月25日,港股通资金单日净买入额分别达224亿港元和220亿港元,均跻身港股通史上单日净买入额前五 [6] - 2025年以来仅两个月,港股通合计净买入额达2784亿港元,已超此前不少年份全年净买入额 [7] 科技股表现及资金流向分化 - 2月以来港股主要指数大幅上涨,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3.43%,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17.88%,多只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涨幅超30% [9]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2月初至2月27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只股票港股通持股增持数量居前 [10] -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中,2月初至2月27日,阿里巴巴 - W、阿里健康等股票获港股通资金增持,商汤 - W、金蝶国际等股票被减持 [10] - 2月被港股通减持的股票多数也上涨,表明2月以来港股科技股上行不光有南向资金推动,外资等可能也有助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