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

搜索文档
港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科网股普跌,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大幅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3:47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9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 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近2 5% [1] - 科网股普跌 中资券商股走低 创新药概念全线下跌 新消费概念股集体调整 [1]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盘中破发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中同程旅行、阿里健康、京东集团、舜宇光学科技、携程集团等跌幅居前 [1] 新消费行业分析 - 兴业证券认为新消费拥挤度升高 但热度背后有长期逻辑支撑 [1] - 行业具备景气度、政策、技术创新以及趋势性发展逻辑 [1] - 看好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和中长期结构性投资机会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覆盖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4] 科技板块估值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最新估值(PETTM)仅19 96倍 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约8 07%的估值分位点 [1] - 当前估值低于指数发布以来91%以上的时间 [1] - 下半年估值有望提升 因国内经济复苏、AI业绩催化预期及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科技龙头 [4] 投资主题 -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 聚焦港股新CP(支持T+0) [2]
超4600只个股下跌
第一财经· 2025-06-19 12:00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报3359.78点,跌0.86%,深成指报10072.42点,跌1.01%,创业板指报2032.19点,跌1.1% [1] - 全市场共4654只个股下跌,713只个股上涨 [1] - A股成交额达8059.417亿元 [2] - 北证50指数报1379.67点,跌0.99% [2] 板块涨跌 - 油气开采及服务板块涨0.52%,主力净流出2.85亿元 [3] - 电机板块涨0.38%,主力净流入3.05亿元 [3] - 游戏板块涨0.20%,主力净流入4.4347亿元 [3] - 可控核聚变板块跌4.11%,主力净流出24.95亿元 [3] - 核污染防治板块跌3.91%,主力净流出6.89亿元 [3] - 成飞概念板块跌3.30%,主力净流出9.1447亿元 [3] 概念股表现 - 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概念股逆势走强 [2] - 稳定币题材高开低走 [2] - 可控核聚变、军工、离境退税、减肥药、新消费、稀土永磁、黄金概念股回调 [2] 机构观点 - 上证指数在整数关口反复但成交量未有效放大,行业趋势类个股表现韧性较强 [4] - 3400点附近是过去半年至三年的重要成交密集区,近期量能持续萎缩难以消化抛压 [5] - 市场期待超预期政策驱动突破,建议关注AI应用、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成长主线 [5]
证券私募近期业绩亮眼,仓位大增
环球网· 2025-06-19 11:32
行业整体表现 - 证券私募行业呈现业绩与仓位"双线走高"态势,股票策略产品领跑五大策略 [1] - 截至5月31日,12843只私募证券产品前五个月平均收益率为4.34%,正收益产品占比75% [3] - 8487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1%,正收益占比73.5%,量化股票策略产品表现更优,1480只产品平均收益率达8.46%,正收益占比超86% [3] 私募仓位变化 - 截至6月6日,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为79.10%,较去年12月底提升近9个百分点,近五成私募处于重仓或满仓状态 [3] - 全行业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4.43%,整体处于偏高水平 [3] - 私募加仓主要基于政策面积极信号、A股估值偏低以及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三大因素 [3] 重点加仓方向 - 私募机构重点布局红利资产、硬科技板块(如人工智能)以及新消费赛道,核心逻辑为追求"确定性" [3] - 安爵资产看好高分红低估值品种和AI板块,认为前者防御性强,后者处于高速发展初期 [4] - 顺时投资加仓科技和消费领域,涵盖TMT、基础化工和国防军工 [4] - 畅力资产聚焦新消费,特别是IP运营和宠物经济,认为其投资前景突出 [4] - 名禹资产关注科技成长板块、贵金属、红利资产以及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内需消费领域 [4]
魔幻Labubu:十年冷板凳,一朝青云梯
36氪· 2025-06-19 11:23
泡泡玛特IP运营策略 - Labubu成为公司现象级IP,2024年The Monsters系列收入同比增长726.6%至30.4亿元,首次成为30亿级IP [16] - 公司采用"艺术家IP主导"策略,2024年自有IP+独家授权IP贡献85.3%收入,前八大IP中5个为自有IP [30] - IP孵化采取"幸运大转盘"模式,运营超100个IP以增加爆款概率,主要IP预期生命周期超10年 [29][30][34] Labubu市场表现 - 2025年Labubu三代产品上市1.08秒售罄,全球限量款拍卖价达108万元 [12][15] - 产品溢价显著,原价99元盲盒被炒至399元,限定款二手价超2000元 [3][25] - 国际明星带货效应显著,带动App登顶美国购物榜,英国泰国等地引发抢购热潮 [12] 财务与资本市场表现 - 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106.9%,毛利率66.8%净利率25.4%均领先同业 [16][26] - 市值突破3600亿港元,被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德银上调目标价至303港元 [15] - 花旗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124%,摩根大通预计Labubu 2027年销售额达110亿元 [16][34] 行业竞争格局 - 潮玩行业集中度低,TOP5市占率不足25%,泡泡玛特占IP玩具市场8.5%份额 [29] - 竞品52TOYS依赖授权IP(占比64.5%),布鲁可授权IP占比更高,均面临续约风险 [31][33] - TOP TOY采用成熟IP授权模式,与泡泡玛特艺术家IP孵化路径形成差异化 [32] 供应链与渠道管理 - 黄牛囤货加剧供需失衡,出现科技手段抢购现象,门店反制措施效果有限 [21] - 假货问题突出,高仿品溢价2-3倍流通市场,部分支持虚假扫码验真 [24][25] - 全球供应链接受压力测试,Labubu热潮验证公司跨境运营能力 [34]
盲盒、古法黄金和平价奶茶暗含何种消费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6-19 09:42
港股新消费浪潮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新消费浪潮引发关注,LABUBU、国潮黄金饰品、奶茶等新兴消费方向推动大消费产业结构型升级 [1] 盲盒潮玩:情绪消费 - 年轻人购买LABUBU等艺术玩偶不仅为实体物品,更为设计师创作的故事、开盒惊喜及社交媒体归属感买单 [2] - 盲盒潮玩填补数字化时代情感空档,成为精神陪伴和压力出口 [2] - 品牌方通过限量发售、主题联名等策略将购买行为升华为情感投资,推动"谷子经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4] 古法黄金饰品:文化消费 - 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使黄金饰品焕发新生,年轻消费者在纹路中寻找文化根脉,将传统花丝镶嵌与当代几何线条结合 [5] - 古法金饰体现家族传承和文化自信,消费者乐意为设计与底蕴支付溢价,行业突破传统价格战困局 [5] 平价奶茶:性价比消费 - 年轻人对传统消费品"精打细算",新消费企业通过供应链直采、智能调度降本增效,实现十元以下真奶真茶品质 [6] - 直播电商年均增长率达82.4%,透明化生产促进流量转化,下沉市场依靠高复购而非高客单价生存 [8][9] 港股消费板块特点 - 港股消费指数涵盖电商、智能电车、消费电子、餐饮、旅游、文娱传媒、国潮服装等,比A股更注重大众和新型消费 [9] - 2025年二季度清明、五一、618、端午等促销时点密集,消费高频数据复苏力度可期 [9] 相关产品 - 港股消费ETF(159735)布局港股消费板块 [9]
A股开盘速递 | 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沪指跌0.13%,油气等板块领跌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09:3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沪指跌0.13%,创业板指跌0.27% [1] - 盘面上油气开采及服务、脑机接口、贵金属、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 [1] 华泰证券观点 - 5月出口同比增速较4月明显放缓,全球经济碎片化导致贸易需求萎缩,中美经贸磋商结果不确定性较高 [1] - 创新药和新消费板块出现波动调整,成交额占比等拥挤度指标受关注,但产业逻辑未恶化时仍具备低吸价值 [1] - 基本面面临挑战叠加海外风险事件频发,短期内A股或维持震荡格局,建议波段操作 [1] 兴业证券观点 - 地缘危机(如美伊冲突、巴以冲突)对市场多为短期冲击,内因是决定走势的主要矛盾 [2] - 科技成长板块因独立产业趋势支撑表现出韧性,伊以冲突升级为多国战争的可能性低,短期下跌或提供布局机会 [2] - 中美谈判结果落地及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下,科技成长板块有望成为结构性亮点 [2] 东方证券观点 - 外部利空扰动下资本市场展现韧性,政策支持与流动性改善推动市场震荡中枢上移 [3] - 泛科技、红利板块等值得期许 [3] 数据来源 -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刘璇 [4]
【财经分析】618消费图谱解码:国补催化产业升级 新消费赛道掘金正当时
新华财经· 2025-06-19 07:29
618大促整体表现 - 家电家装、手机数码等品类成交总额较去年双11大幅增长,带动家电、家居、家装、3C数码等行业整体成交同比双位数增长 [1] - IP潮玩、宠物、美容护理,黄金珠宝等新消费标的品类销量迭创新高 [1] - 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销售数据亮眼 [1] 家电3C赛道表现 - 京东活动周期首次延长至38天,天猫预售期提前至5月13日,抖音活动周期达36天,快手延长至6月30日 [2] - 多平台取消传统跨店满减改为"官方立减"直降模式,最低15%折扣(8.5折) [2] - 天猫平台的破亿新品集中涌现在3C数码、美妆个护、家电家居三大行业,其中3C数码行业销量破亿新品最多 [2] - 截至5月31日,年内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 [2] - 国补扩容惠及家装、家居、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叠加平台优惠,进一步强化相关品类的消费需求释放 [3] - 2025年国家补贴政策的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仍为2025年12月31日 [3] 新消费品类表现 - 618开卖至今,淘天玩具潮玩行业已经有6个商家破亿,近百个商家破千万,16款单品破千万,近800个单品破百万 [4] - 超2400家淘天潮玩类店铺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破亿的商家数与破千万单品数已经超越去年618全周期 [4] - "骑行经济""宠物经济"等新消费赛道有亮眼表现 [5] - 美容护理板块基本面具备较强的横向比较优势 [5] - 黄金珠宝行业整体增速有保障 [5] - IP潮玩是年轻消费者情绪价值的载体,头部企业掌握核心IP储备,借助当前新媒体渠道,产业变现爆发力强 [5] 即时零售表现 - 美团闪购等即时零售平台深度参与618,联合线下商家,带动销售增长 [6] - 京东大促期间外卖与国补在平台上"双线作战" [6]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深度融合,推出"百亿饿补" [6] - 美团联合百大餐饮、零售品牌开启618大促活动 [6] - 美团闪购618首日24小时内平台整体成交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 [6] - 酒类首日成交额相比去年同期涨超18倍,白酒首12小时成交额即破3亿元 [6] - 华为授权店成交额增长4倍,小天才旗舰店飙升30倍,沃尔玛、大润发等商超均实现2倍增长 [6] - 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7] - 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 [7]
左手黄金右手奶茶,年轻人的“茅台”不来一口?
搜狐财经· 2025-06-19 07:16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 - 某老牌金饰企业股价创历史新高,某茶饮集团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某潮玩盲盒帝国股价持续走高 [1] - "新消费三姐妹"呈现高成长性、强品牌力与估值洼地的共振 [1] - 港股消费板块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新战场",受益于政策暖风、消费回暖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叠加 [1] 消费市场复苏 - 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家电市场迎来换新潮,智能家电成为消费者"心头好" [2] - 消费市场回暖得益于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提振消费列为重点任务 [3] 悦己消费趋势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具有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消费潜力 [6] - 情绪消费核心驱动力是产品带来的情绪价值而非实用功能,包括自我关怀、价值实现、个性表达和情感满足四大需求 [9][10] - 黄金珠宝、线下零售和美容护理三大细分赛道具备较高"情绪消费"属性 [11] 港股市场优势 - 港股在门槛要求和审核周期上更加宽容,成为新消费上市首选地 [11] - 港股消费板块细分方向覆盖更均衡,包含A股稀缺的"新消费"标的如潮玩、珠宝饰品、美妆等 [11] - 南向资金大量流入港股,对消费股青睐有加,港股估值有望重塑 [12] 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 该指数反映港股通范围内消费领域相关上市公司运行特征,聚焦优质消费资产 [12] - 2024年以来累计涨幅32.3%,高于恒生消费指数和中证主要消费指数 [15] - 当前PE-TTM为21.17,处于指数发布以来36.8%百分位,低于平均值 [15] 投资机会 - 港股消费板块汇聚新消费核心标的,具有独特结构优势和成长潜力 [17] - 港股通消费50ETF(代码:159268)提供高效参与港股优质新消费龙头的投资途径 [17]
资产配置日报:涨势依旧-20250618
华西证券· 2025-06-18 23:18
报告核心观点 市场做多思维牢固,下跌后资金参与博弈修复行情,科技是6月市场关注重点且板块内呈结构化行情,债市节奏需先看6月末再看7月中 [6][10][5] 复盘与思考 各类资产表现 - 股市方面,大盘板表现坚挺,上证指数、沪深300上涨0.04%、0.12%,中证红利下跌0.11%;国内科技板块获资金青睐,科创50上涨0.53%,海外恒生科技下跌1.46%;小微盘继续调整,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下跌0.28%、0.52% [2] - 债市方面,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0.4bp、0.3bp至1.64%、1.85%;10年、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均仅小幅下跌0.01% [2] - 海外方面,伊朗与以色列地缘冲突进入“表态”环节,贵金属定价进入纠结期,伦敦金在3370 - 3390美元/盎司区间窄幅震荡;布油18日行情动能减弱 [2] 美债与国内市场情况 - 美债方面,监管预期向好,美债长端利率阶段性企稳,10年、30年美债收益率下行2 - 3bp至4.36%、4.87%;19日凌晨2点美联储议息结果成新焦点,市场预期美联储或维持联邦基准利率在4.25 - 4.50% [3] - 国内市场,税期走款第二日资金面平稳,逆回购到期1640亿元,央行小幅净回笼77亿元;非银隔夜利率和7天资金利率有相应波动,R001、R007分别为1.43%、1.58%,较前一日上行1bp、3bp [3] 存单与现券交易情况 - 存单波动不大,1 - 19日累计发行规模超2.5万亿元,与本月到期规模缺口约1.7万亿元;19日发行计划显示国股行存单定价未体现提价压力,季末银行负债端乐观 [4] - 现券交易围绕央行动态,央行宣布八项金融政策,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对市场定价影响不大;“央行重启买债”及“国债缴准”未提及使债市行情减速,部分品种收益率下行 [4] 债市节奏判断 - 6月末,虽会议未提及“央行重启买债”,但月末仍可能公告回归;大行“配短”行为未中止,曲线有走陡可能 [5] - 7月中上旬,美国财政部长称中美可能三周左右再次会晤,美方多项关税调查结果将公布,关税交易或“卷土重来”,利于债市久期行情 [5] 权益市场情况 - 权益市场延续震荡走势,万得全A“量平价平”,全天成交额1.22万亿元,较昨日缩量154亿元;上午市场回调后企稳修复,本周做多思维多次推动修复行情 [6] - 小微盘继续“祛魅”,中证2000和万得微盘股指数分别下跌0.28%和0.62%;大盘&中盘品种表现出色,沪深300上涨0.12%;中证2000拥挤度下降 [7] - 科技板块显著反弹,SW电子和通信指数分别上涨1.50%和1.39%;PCB和CPO延续强势行情,万得电路板和光模块(CPO)指数分别上涨5.22%和3.80%;半导体板块走强 [8] 港股情况 - 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1.12%和1.46%,跑输A股;AH股溢价指数上升至129.54,处于2021年以来低位 [9] - 南向资金净流入12.42亿港元,建设银行净流入2.10亿港元,腾讯控股净流出6.13亿港元,泡泡玛特净流出6.12亿港元 [9] 科技板块结构化行情 - 5月29日以来领先的科技行业分三类,一是AI算力相关产业,如电子元件、通信设备分别上涨18.28%和13.64%;二是新消费相关品种,如传媒游戏和影视院线分别累计上涨9.73%和6.19%;三是消费电子,对应SW二级指数累计反弹7.07%;半导体涨幅仅0.92%,若轮动有望迎强势行情 [10]
近六成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转正,医药主题强势领跑半程业绩榜
第一财经· 2025-06-18 20:42
基金业绩表现 - 自4月7日触底反弹以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反弹超过11%,近六成主动权益产品净值修复明显,年内回报实现由亏转盈 [1] - 截至6月17日,上证指数反弹近10%(9.44%),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11.36%和11.68%,年内回报率回升至5.28%和5.32% [2] - 在有可比数据的446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3079只年内收益飘红,占比69%,较4月7日的10.8%大幅提升 [2] - 392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区间涨幅超过20%,20只产品区间收益突破40%,2600只产品由亏转盈,占比58.31% [2] 医药主题基金领先 - 业绩排名前十的产品中,医药主题基金占据六席,港股创新药个股成为"业绩密码" [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以75.69%的年内回报领跑,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分别以74%、70.8%紧随其后 [3] - 6只医药主题产品合计重仓25只个股,其中港股创新药个股占比近半(12只),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等被多只产品共同重仓 [3] 其他表现突出主题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不俗,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等跻身前十 [3]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是前十强中唯一重仓新消费主题的产品,通过配置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标的实现业绩跃升 [3] 市场热点与回调 - 港股通创新药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9.18%,人形机器人指数、港股通消费等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0% [5] - 近期港股通创新药和万得创新药指数分别下跌7.26%、6.41%,新消费板块部分标的出现单日超6%的回调 [5] - 机构认为回调属技术性调整,港股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仍处于近5年较低分位,长期逻辑(政策支持、出海加速、老龄化需求)稳固 [5][6] 行业前景展望 - 国际化竞争力提升、新技术推动、政策鼓励等因素支撑创新药行业发展 [6] - 新消费行业景气度仍在,618消费数据印证基本面,回调后仍有配置价值 [6] - 业绩确定性强、高分红性质的资产将受追捧,创新药、新消费、AI相关、有色、非银等行业有望率先见底 [6] - 中国制造(高端机械、汽车、军工、医药等)和新消费将成为中期主线,部分新消费公司海外拓展顺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