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浙江美大: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21:29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8日以专人送达方式发出,并于2025年6月13日以现场结合通讯的方式召开 [1] - 应出席董事9人,实际出席董事9人,会议由董事长王培飞主持 [1] - 公司监事、高管人员列席会议,会议召集、通知、召开及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智能驾驶行业发展 - 智能驾驶系统在乘用车及商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1] - 魔视智能为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量产应用的科技企业,其产品已在多家乘用车及商用车客户中成功落地 [1] 对外投资决策 - 公司拟以人民币100,833,551.50元认购魔视智能新增注册资本100,283美元 [2] - 同时以人民币9,166,448.50元受让Motovis Limited持有的魔视智能123,074美元注册资本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魔视智能4.8657%股权 [2] - 议案表决结果为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2]
隆利科技(30075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6月11日-2025年6月13日)
2025-06-13 18:34
行业趋势 - 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应用加速,车载显示需求呈屏幕数量增长和规格升级趋势,国内新能源市场增长快,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人机交互向个性化、便捷化和多模态发展,Mini - LED显示技术渗透提升,屏类型增多,单屏主流尺寸升级,车载显示有望高速发展 [2] - 2024年苹果公司手机使用LIPO超窄边框技术引领市场潮流,各大终端品牌跟进,LIPO技术成消费者需求升级必然趋势,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 公司优势与业务发展 - 公司是Mini - LED车载背光显示技术头部企业,在技术储备、专利权利及量产方面有显著优势,将利用技术和方案解决能力拓展业务 [2] - 公司加速推进LIPO工艺创新技术验证和成果转化,LIPO技术已逐步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坚持高质量长期发展战略,形成“1 + 2 + N”多元化布局,消费电子业务随经济复苏稳步恢复,车载显示业务快速增长,LIPO业务2025年量产,AR/VR显示、新型精密结构件等业务有未来增长潜力 [3] 活动相关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众多,时间为2025年6月11日 - 2025年6月13日,地点为电话会议,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俊丽女士和证券事务代表李姝涵女士 [2]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无附件清单 [3]
理想汽车-W(02015):深度报告:全新产品周期扬帆,AI征程启航
浙商证券· 2025-06-13 17: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理想汽车“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209.37 港币/股 [4][63][6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 L 系列有韧性的前提下,i8 带领公司开启全新产品周期,i 系列车型销量有望超预期 [10] - 理想通过超充基建和产品设计缓解里程焦虑,在纯电车型上把“大且智能的空间”产品力做到极致,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10] - 以问界 M 系列为主对理想 L 系列带来的销量冲击已接近尾声,25 - 40 万价格带 SUV 市场空间广阔 [10][17][21] 各部分总结 守业:增程供给竞争加剧,但对理想销量冲击有限 - 以问界 M 系列为主对理想 L 系列带来的销量冲击已接近尾声,理想 L 系列核心竞争力不局限于“增程 + 冰箱彩电沙发”,被对标过程是品牌力提升过程,2025 年 L 系列全新升级后销量回升 [17][24][26] - 2024 年 25 - 40 万价格带 SUV 全车型销量约 182.5 万,其中 25 - 30 万元 SUV 车型合计销量 101.51 万辆,同比增长 9.7%,市场空间广阔 [21] 突破:I 系列开启全新产品周期 - 2025 年 3 月 3 日官宣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 7 月发布,预计价格带 30 - 40 万元,后续 i6 位于 25 - 30 万价格带,有望开启全新纯电新品周期 [28] - 破局方面,理想从 2024 年大量建设超充站,预计 2025 年底主要城市间高速平均每 120km 有一个高速超充站,4C 和 5C 充电桩能 15/12 分钟从 10%补能至 80%;理想单位质量电耗水平位于行业第一梯队,i8 设计类似 MEGA,电耗低续航长 [28][33][34] - 扬长方面,纯电系列车内空间潜力大,i8 延续 MEGA 设计优势;智能座舱交互更智能,OTA7.4 更新带来理想同学形象焕新和生活助手 Agent 上线;智能驾驶技术位居第一梯队,VLA 大模型有更强识别和推理能力,理想常年研发支出高,团队实力强,AEB 表现突出,OTA 迭代快 [40][44][4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 1700.09/2255.53/2907.42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89.89/149.26/195.33 亿元,同比增速为 11.9%、66.1%、30.9%,2025 - 2027 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有相应变化 [59] - 绝对估值:根据 DCF 估值法,对应公司目标价为 237.83 港币/股 [61] - 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 2026 年平均 PE 为 37 倍,给予理想汽车 2026 年 30 倍估值,折至 2025 年目标价为 209.37 港币/股,采用此目标价给予“买入”评级 [63][64]
三大股指集体收跌,逾4400股下跌,石油、军工、黄金逆势走强
第一财经· 2025-06-13 16:43
2025.06. 13 本文字数:772,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作者 | 一财资讯 6月13日,三大股指集体收跌,沪指跌0.75%,深成指跌1.1%,创业板指跌1.13%。市场逾4400股 下跌。 创新药概念冲高回落,荣昌生物跌超8%,星昊医药、海创药业、三元基因、皓元医药等多股跌超 7%。 【资金流向】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石油石化、国防军工、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基础化工、社会服务等板块,净流 出汽车、传媒、食品饮料、计算机、医药生物、银行等板块。 具体到个股来看,海能达、恒玄科技、沪农商行获净流入8.44亿元、7.15亿元、6.93亿元。 净流出方面,比亚迪、贵州茅台、五粮液遭抛售13.92亿元、13.5亿元、7.5亿元。 【机构观点】 国金证券: 油气板块炒作升温较快,贵金属板块持续性更好。 盘面上,IP经济、创新药、AI应用、新消费、算力、智能驾驶、机器人、光伏、新能源车概念股纷 纷回调;石油、军工、黄金、海运板块逆势走强。 江海证券: 高股息石油石化板块将迎来轮动机会。深圳德讯证券顾问有限公司投资顾问刘奎军认 为,不确定性增大会降低市场风险偏好,低估值板块优势显现。华福证券许鸣鸣则认为,地缘风险不 会改 ...
长城基金科技战队:科技板块交易拥挤度已回相对低位
新浪基金· 2025-06-13 13:38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科技板块动力强劲,持续强化A股的科技叙事逻辑,基金经理将挖掘科技创新浪潮下的投资机遇 [1] - AI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将带来更大的产业趋势投资机会,云端和终端加载AI大模型有望涌现新的投资机会 [3] - 市场活跃资金可能重新回归到AI和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主线,聚焦AI智能硬件在云端算力、本地化部署、端侧应用上的机会 [4] - 以TMT为代表的科技股迎来较好布局时点,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前期滞涨的科技股有望补涨,海外科技巨头股价已回到高位附近 [6] - 看好泛科技产业趋势方向,如AI(端侧、算力、机器人等)、新科技主题(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智能驾驶等) [9]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 - 中美两国元首通话是一个好的开始,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外部压力相对可控,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2] - 目前宏观经济承压,行业暂时缺乏亮点,短期内投资可能偏向主题,可关注新的产业变化 [2] - 宏观经济快速下行的阶段基本已经过去,国内政策有助于宏观经济早点筑底 [3] - 二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中美贸易摩擦有阶段性缓和的迹象 [4] - 6月市场对关税的关注度逐渐降温,中美关税摩擦缓和在利好出口的同时也降低了市场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预期 [5] - 预计6月市场仍然以震荡为主,防御板块和新成长板块可能都会受到青睐 [8] - 国内宏观经济仍处在筑底修复的过程中,经济波动不大 [9] 行业与细分领域机会 - 新兴行业快速成长的优质公司和成熟行业稳健增长龙头公司是中长期看好的两方面机会 [3] - 军工板块逻辑上受经济影响较小且在三季度有较多催化,本次印巴事件强化了军贸逻辑,有望提升军工板块估值中枢 [5] - 重点看好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股价低位的今年业绩有拐点的公司、重点领域国产替代 [6] - 积极关注成长股,包括行业竞争格局改善的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新消费领域、受益AI技术驱动的子行业 [8] - 专注挖掘新兴机会,重点关注Tesla Robotaxi、人形机器人的更新、AI产品的重大变化 [10] 市场风格与策略 - 市场阶段性表现出比较极端的偏好,后续可能会有风格切换 [10] - 保持乐观心态的同时保持耐心,专注挖掘新兴机会,重点关注风险偏好变化以及重要事件催化 [10] - 科技板块交易拥挤度已经回到相对低位 [9]
专访 || 加特兰创始人兼CEO陈嘉澍:以创新、质量与安全打造“中国芯”的金字招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3 11:51
行业趋势 - 智能驾驶行业正从技术狂飙转向安全理性的发展路径,政策监管持续加码推动安全意识觉醒 [1] - 产业链存在"重智能轻安全"现象,主动安全功能常被忽视,行业需回归安全性第一原则 [4] - 政策强监管(如AEB法规)和用户高期待推动毫米波雷达需求刚性增长,倒逼芯片性能跃升 [5] 公司技术突破 - 发布全球首款符合IEEE 802.15.4ab标准的车规级UWB SoC芯片Dubhe系列,创新引入MMS模式和2T4R雷达架构 [9][10] - 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从40nm到22nm工艺跨越,通道数从4T4R升级至8T8R,推出Andes Premium成像雷达方案 [4][5] - 通过RoP®封装技术实现性能与成本平衡,Alps-Pro方案获国内外主流车厂定点 [5] 市场表现与战略 - 毫米波雷达芯片累计出货1900万颗,覆盖国内30个车企300款车型,2025年单年出货目标1600万颗 [8] - 国内市占率有望突破1/3,同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8] - 将UWB赛道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填补国内车规级UWB芯片空白 [9] 核心竞争力 - 形成车规级无线SoC开发、数模混合芯片量产、"me-first"创新文化等四大核心能力 [8] - 中国首家获ASIL B功能安全认证的半导体企业,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成熟度达ASPICE level-3 [6][7] - 构建覆盖芯片全生命周期的"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显著降低故障风险 [6] 产品应用场景 - 毫米波雷达方案覆盖高阶智驾(如AEB)到舱内安全全场景 [5] - UWB芯片支持脚踢感应、舱内儿童遗留检测、入侵检测等多功能集成 [10] - 22nm工艺显著降低功耗,适配长待机功能需求 [10] 行业影响与愿景 - 单车芯片价值有望从燃油车时代不足500美金跃升至1500美金以上 [8] - 参与IEEE 802.15标准制定,推动技术从领先到标准制定的跃迁 [9][10] -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车规级无线感知与通信半导体企业 [10]
凯中精密斩获7亿项目定点 合作全球优质客户业绩三连增
长江商报· 2025-06-13 07:18
新能源动力电池订单 - 公司中标某全球头部新能源动力电池厂商的首次项目定点通知,提供汇流排产品,生命周期预计销售金额约为7亿元,计划于2025年底开始量产 [1][2] - 此次定点通知有利于提升公司在高性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组件等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客户分布全球,包括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戴姆勒奔驰、丰田等国际一线车企,以及德国博世、采埃孚、博泽、日本电产、电装等全球知名零部件客户 [3] - 公司在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工艺水平、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 - 2024年公司新能源三电及智能驾驶零组件营业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17.72%,多个核心客户的定点项目陆续转入量产阶段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62亿元、30.24亿元、30.5亿元,同比增长8.77%、13.60%、0.85% [4]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478万元、7672万元、1.7亿元,同比增长94.49%、209.54%、121.73% [4]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净利润4905万元,同比增长75.51% [1][5] 业务布局与收入结构 -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智能驾驶、汽车轻量化领域,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零组件、换向器、集电环等 [4] - 2024年境内收入15.92亿元,占比52.19%,境外收入14.58亿元,占比47.81% [5] - 公司在中国、德国、日本设有销售、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运营 [5]
5G-A赋能前沿产业 产业链企业迎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6-13 02:27
5G-A技术应用与优势 - 5G-A覆盖范围达300-600米中低空,具备厘米级感知能力,可实时探测飞鸟、无人机等移动实体[1] - 5G-A超大带宽达10Gbps,支持超低时延传输高清画面并实时分析[1] - 5G-A在容量、速率、时延、定位、可靠性方面较5G显著提升,B端应用感受更明显[3] 低空经济解决方案 - 公司自主研发"万象智航"低空导航网,融合5G-A、北斗定位、AI大模型等技术,实现空域分层分级安全运行[1] - 系统通过5G-A和TDOA技术对黑飞无人机开展多源融合感知,雷视联动锁定目标位置[2] - 无人机在北斗高精定位和AI加持下可于狭窄区域安全飞行,巡检效率提升[2] 多产业场景赋能 - 低空经济是5G-A天然应用场景,5G-A基站可充当小型雷达实时监控无人机群[3] - L4+智能驾驶需5G-A支持零延时数据传输,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也有同类需求[3] - XR终端、裸眼3D、云设备等下一代消费电子依赖5G-A低延迟大通量传输[4][5] 运营商与产业链机遇 - 运营商推出5G-A套餐,预计带动DOU和ARPU两位数增长[6] - 5G-A基站密度增加使滤波器、天线、PCB等元器件需求成倍增长[6] - 金属滤波器将升级为陶瓷滤波器,元器件单价值量提升[6] 技术挑战 - 5G-A信号易受雨滴干扰导致感知误差,需算法补偿[7] - 高频段设备能耗比传统基站高30%-50%,需优化低使用时段能耗[7]
以“类人”体验重塑智能出行 地平线携HSD亮相香港车博会
新浪财经· 2025-06-13 00:04
公司动态 - 地平线在2025首届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香港)展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orizon SuperDrive™(HSD)和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 [1] - 公司HSD系统获得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创新成果奖,成为辅助驾驶领域技术革新的标杆典范 [1][6] -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博士在高峰论坛分享技术布局,强调公司通过征程6系列和HSD为全球客户提供最优智驾解决方案 [5] - 公司首创基于辅助驾驶领域的"用户智驾信任度"公式,以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为综合指标打造极致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9] - 地平线与奇瑞集团就HSD量产展开全面合作,HSD将作为奇瑞"猎鹰"的先进方案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并于2025年量产 [10] 产品技术 - HSD是国内首个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搭载最高算力国产智驾计算方案征程6P,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实现全局打通 [6] - HSD引入端到端强化学习,通过数字孪生世界和奖惩机制让模型自我学习开车底层逻辑 [6] - Horizon Cell"弹夹系统"亮相,支持硬件设计模块化和开发体系平台化,可像升级个人电脑一样升级车载计算平台 [8] - 弹夹系统提供HSD 300、HSD 600和HSD 1200三种配置,满足普惠级到全场景辅助驾驶的不同需求 [8] 行业地位 - 地平线已与博世、电装、采埃孚等国际头部Tier-1企业达成紧密合作,多家合作伙伴基于征程6系列开发差异化智驾解决方案 [13] - 公司与全球超40家车企及品牌合作超310款车型,是中国前10大车企的一致选择 [13] - 地平线前装量产出货数量突破800万套,当前市场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其辅助驾驶方案 [13] - 公司2024年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创下2022年以来进入港股恒生科技指数的最快纪录 [15] 行业趋势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为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提供坚实支撑,是中国汽车出海的重要桥头堡 [3] - 博览会紧扣全球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搭建国际化展示交流平台 [3] - 中国汽车智能化水平持续攀升,地平线通过开放生态和十年技术沉淀构建全场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体系 [5]
激光雷达:AEBS新规催化标配预期,割草机+无人城配快速放量
2025-06-12 23: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智能割草机、无人城配、无人货运、自动驾驶、物流配送、非乘用机器人 - **公司**:禾赛、速腾、图达通、博世、大陆电装、Austal、尊、问界、极氪、滴滴、小马、阿波罗、文远、追觅、9号、科沃斯、松灵、90、行驶器、白犀牛、菜鸟、京东、赛图达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激光雷达应用前景广阔** - **车规市场**:AEBS新规催化,从推荐转强制标准、扩展适用范围及明确要求,推动激光雷达上车和技术应用;未来几年半固态方案成本降,或成乘用车标配;价格下沉,应用从乘用车扩至轻型商用车,L3/L4对高性能需求增加[1][10][12][13][14][16] - **非车规市场**:智能割草机、无人城配等需求旺,智能割草机激光方案渗透率提升,2025年出货量扩容,市场可达五六十亿;无人城配可降成本提效率;美国Austal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获国防部批准,估值10亿美金[1][5][11][17][18][19] 2. **激光雷达具高赔率预期差** - **产业链优势**:智能驾驶产业链中,激光雷达在感知、规划和决策模块表现优,全球车规级市场能培育千亿市值寡头公司,现禾赛和速腾等头部企业市值未反映成长潜力[1][6][9] - **供需错配**:过去技术路线之争使头部Tier 1和车企早期投入不足,供给集中,现需求加速放量,今年预计翻倍提升,但定价估值未反映该情况[7][8] 3. **无人货运车发展潜力大** - **市场现状**:多家厂商积极布局,2025年快速放量,如90计划交付超1万台等[21] - **技术进展**:主流车型配激光雷达,多颗配置,单价值量下降,市场空间200 - 400亿,与国内ADAS中期空间类似[22][23] - **发展趋势**:成本是关键,未来或有更严车规要求,行业空间大,有望再造国内ADAS市场,头部企业中期格局集中度高[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科技行业应用核心作用**:科技行业落地和变现要解决替代人问题,激光雷达作为多维感知技术,是感知客观世界变化起点,在多方向发挥关键作用[2] 2. **自动驾驶技术对比**:毫米波雷达低位置安装有缺陷,激光雷达能解决问题,在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中作用重要[13] 3. **智能割草机配备原因**:传统RTK加视觉和纯视觉方案有缺陷,激光雷达可全天候作业,不受极端天气和复杂场景影响[17] 4. **无人城配车合理性**:采用激光雷达可降每票快递最后5公里运输成本67%,节省人工成本,优化物流效率[19] 5. **激光雷达对无人驾驶重要性**:对广义无人配送车辆意义大,市场潜力大,短期内成本控制重要,长期关注稳定性和可靠性,部分企业有投资机会[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