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工程——陇东至山东±800 千伏直流输电项目具备正式投运条件
大众日报· 2025-05-07 08:58
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投运 - 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具备正式投运条件 [2] - 项目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达50%,将满足山东约4%的年度用电需求 [3][4] - 工程投运后山东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约60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 [4] 特高压技术突破 - 东平换流站首次试点应用带合闸电阻的快速交流断路器,故障切除时间缩短至25毫秒以内 [4] - 采用全国产化直流电流互感器,是全国首个应用国家"1025"专项攻关成果突破特高压"卡脖子"技术的示范工程 [4] - 特高压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少等突出优势 [3] 山东电力需求与转型 - 山东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一季度用电量18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占工业用电量的12.4% [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季度用电量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占第三产业用电量的5.9% [6] - 2025年山东有望成为北方第一个、全国第三个GDP过10万亿省份,对可靠电力供应需求迫切 [7] 新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4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16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五,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10] - 新型储能装机808.47万千瓦、规模全国第三 [10] -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装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 [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2026年山东将建成国内首个省域特高压双环结构 [8] - 计划政企联合共建300座充换电示范站,打造车网互动模式全国样板 [9] - 力争年内形成百万千瓦虚拟电厂调节能力 [9]
英媒:木炭经济为何在非洲如此重要?
环球时报· 2025-05-07 06:36
英国《经济学人》 5 月 3 日文章,原题:非洲的木炭经济 为何这种燃料在非洲大陆依然如此重要?非洲 当地人吉布里尔·阿里所说的"黑金"并非指石油,在肯尼亚,木炭蕴藏着无穷的财富,足以让人们通过 运输木炭发家致富。 在非洲农村,数千万人使用土窑烧制木炭,烧炭工数量超过了世界煤矿工人的数量。烧炭过程包括在低 氧条件下加热木材,以去除水分和挥发性气体。将原木和树枝堆积成垛,盖上草和土,燃烧数天。每消 耗10吨干木柴,就能产出1吨至2吨木炭。 制造木炭的木材成本通常是免费的,因为生产者可以直接从自家土地或者森林中采伐。许多农民在需要 一点现金的时候,会将木炭卖给商人。还有一些商人从遥远的地方聘用生产队伍,贿赂地主或者部落酋 长。当地人经常抱怨有外来者盗伐他们的树木。据估计,非洲木炭的贸易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甚至可 能超过非洲人从可可或咖啡中获得的收入。 生产木炭会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据估计,在莫桑比克马巴拉内地区,2008年至2018年间,2/3的林地 因木炭生产而受到影响。但在某些地方,农民清理土地可能主要是为了种植作物,在耕作过程中烧制木 炭。在内罗毕以东约200公里的基图伊县,当地人约瑟夫坐在一个被砍过的树桩 ...
欧洲智慧能源展中企数量排名第二,多名德行业人士:欧洲能源转型离不开中国
环球时报· 2025-05-07 06:17
欧洲智慧能源展览会概况 - 欧洲智慧能源展览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 来自全球约3000家参展商在19个展厅和1个室外展区展示未来能源行业创新和解决方案 [1] - 中国共有约850家企业参展 数量仅次于东道主德国 隆基绿能 晶科能源 宁德时代等大型能源企业参加 [1] - 展会由4个展会组成 包括欧洲国际太阳能展 欧洲国际电池储能展览会 欧洲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展览会和欧洲智能电网展览会 [1] 中国企业在欧洲能源领域表现 - 中国企业是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主力军 希望通过尖端技术促进全球能源改革 为零碳星球和绿色地球做出贡献 [1] - 2023年欧盟从中国进口价值197亿欧元光伏板 39亿欧元液体生物燃料和3亿欧元风力涡轮机 [2] - 中国光伏板生产成本比欧盟低35%至65% 欧盟集成电池和组件制造成本比中国高70%至105% [2] 中国企业欧洲布局 - 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新建两座工厂已投入运营 [3] - 远景动力在西班牙建设欧洲首个磷酸铁锂电池超级工厂 于2023年7月奠基 [3] - 派能科技首座海外工厂2024年3月在意大利开业 并在荷兰 英国 德国 意大利建立子公司 [3] 欧洲能源转型与中国关系 - 德国行业专业人士认为欧洲能源转型离不开中国 中国在光伏 电池等领域建立完整价值链 [3] - 瑞典电池巨头"北伏电池"破产被视为教训 突显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优势 [3]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风光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 可再生能源扩张全球领先 [3]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对比 - 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3.73亿千瓦 其中约3/4来自太阳能发电 [3] - 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是美国的8倍多 欧洲的5倍 [3]
KBR(KBR)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6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收入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有机增长5%;调整后EBITDA为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利润率为11.8%,同比增加40个基点;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98美元,同比增长27%;经营现金流为9800万美元,同比增加8% [29] - 第一季度末净杠杆率为2.6倍,与上一季度持平 [34] - 重申2025财年指引,预计收入87 - 91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为9.5 - 9.9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71 - 3.95美元,经营现金流为5 - 5.5亿美元 [3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任务技术解决方案(MTS) - 收入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调整后EBITDA为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利润率为9.6%,略低于预期,主要因HomeSafe项目爬坡 [31] - 本季度末TTM订单出货比为1.0倍,无因政府效率行动导致的订单取消 [31] 可持续技术解决方案(STS) - 收入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调整后EBITDA为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EBITDA利润率为22.5%,同比增加60个基点 [32] - 布朗和鲁特合资企业年化收入约14亿美元,持续增长且利润和现金流稳定 [3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任务技术解决方案(MTS)业务线,待授标的投标金额约17亿美元,2亿美元处于抗议阶段,预计随着时间推进开始推进 [21] - 可持续技术解决方案(STS)业务线,液化天然气和能源安全项目管道不断增长,氨需求强劲,本季度多个中标项目来自全球南方地区 [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执行增长战略的四大支柱,在核心市场和新地区拓展业务,以实现突破性增长 [22] - 资本分配优先事项为:投资支持有机增长和卓越运营;目标杠杆率低于2.5倍;通过回购和股息向股东返还资本;采取谨慎的收购策略,专注于具有战略契合度和有吸引力财务状况的附加收购 [34][35] - 公司认为在当前不确定环境中具备优势,业务多元化,与全球国家和能源安全、可持续性和数字化等长期增长趋势一致,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如降低间接成本 [2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公司2025年财务前景充满信心,重申此前提供的指引,认为成本降低、专注执行和强大的现金管理有助于公司在动荡时期表现良好 [11] - 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东欧部队支持水平和政府效率举措,但公司认为这些对2025年利润和现金生产影响不大,有信心实现调整后EBITDA、调整后每股收益和现金流目标 [38] 其他重要信息 - 2024年公司总可记录事故率创历史新低,为0.0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7,连续三年改善;还创下三项新安全记录,今年至今表现更好 [6] - 公司将调整补充财务披露,本季度开始按客户类型披露收入,未来三个季度继续按业务部门披露,2025年底逐步取消业务部门披露 [3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STS业务线1.1倍的订单出货比表现良好,公司是否看到能源转型相关的延迟?主要业务优势地区是否仍为中东和美国? - 公司表示在某些地区看到从能源转型项目转向能源安全项目的趋势,但在欧洲等地区能源转型仍处于重要议程,公司业务全球化,与客户保持密切关系,对STS业务组合前景充满信心 [45][47] 问题2:MTS业务线除HomeSafe和Linquest外,公司对实现中个位数有机增长的信心如何?增长驱动因素是否改变?如何看待NASA业务? - 公司认为新总统预算强调国防,多项投资优先事项与公司业务契合,预计资金将流入研发和采购领域;NASA增加了对人类太空探索的资金投入,与公司在该领域的差异化能力相符,公司对业务定位充满信心 [49][51] 问题3:约2亿美元的授标处于抗议阶段,情况如何变化?Mission Technology业务线未来几个季度的订单活动是否会增加? - 政府授标抗议是常见趋势,公司该金额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约为1.8 - 2亿美元,预计这些抗议将在下半年得到解决 [54][55] 问题4:HomeSafe项目在高峰移动季节的工作范围如何?未来几个月是否会发生变化? - 项目具有季节性,预计第二季度业务量与第一季度相似,随后逐渐增加;公司对项目表现满意,客户满意度提高,与Transcom关系良好,对项目未来充满信心 [57][58] 问题5:对于液化天然气行业的新增产能机会,公司如何考虑自身产能和合同结构?布朗和鲁特业务的业务活动有何见解? - 公司在液化天然气市场表现出色,展示了能力和商业纪律,未来不会签订任何具有总价EPC或类似机制的合同;公司在全球多个地区开展液化天然气项目,活动水平较高;布朗和鲁特合资企业自疫情以来恢复良好,收入增长,声誉良好,有望进入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化工市场 [63][66] 问题6:MTS业务在国际市场的情况如何? - MTS业务主要集中在英国和澳大利亚,英国业务有长期合同支撑,英国政府增加国防开支,预计将增加MTS领域支出;澳大利亚业务表现出色,签订了许多长期合同,利润率有吸引力 [71][73] 问题7:公司的并购环境如何?在寻找哪些技术的附加收购? - 公司明确战略优先事项,通过收购加速战略增长因素,包括在政府领域国际扩张、进入情报社区等领域,以及在STS业务组合中寻找新兴技术,如塑料回收、可持续航空燃料和纯锂提取技术 [74] 问题8:HomeSafe项目的爬坡是否完全取决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Transcom是否有解锁更多产能的指标? - 公司在技术和与Transcom的合作方面表现出色,证明了运营能力和客户满意度;没有明确的指标,但客户满意度是Transcom关注的关键领域,公司与Transcom的同步性提高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随着供应链的增长,业务量将增加 [86][87] 问题9:Doge是否对公司业务有影响? - 公司表示目前未看到政府效率举措对业务的影响,未来情况不确定,但公司业务与预算优先事项契合度高 [89] 问题10:Linquest预计2025年贡献约4亿美元是否仍然合理? - 从无机角度来看,预计贡献合理,该业务规模约6亿美元,去年贡献略低于2亿美元 [95] 问题11:氨行业情况如何?目前管道中有哪些类型的项目? - 氨市场需求仍然强劲,管道中的许多项目与肥料使用相关,而非氢气使用 [96]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6 18:21
合作签约背景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1]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是中国储能领域首个非营利行业组织,致力于推动产业政策完善与技术应用推广 [1] -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是深耕环保领域的国际机构,长期助力中国低碳转型 [3] 合作历史与成果 - 双方自2022年合作以来,在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下的商业模式与政策机制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 [1] - 联合开展《储能高质量发展: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创新》等课题,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 [1] 未来合作方向 - 将聚焦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储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 研究储能如何更好地支撑能源转型等前沿领域 [1] - 深化在储能技术创新、政策协同等方面的合作,加速构建储能产业生态 [3] - 促进国际间经验交流与共享,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 [3] 技术展示 - 签约仪式前展示了压缩空气储能模型的工作机理和技术进展 [1] 参会人员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方面有理事长陈海生、秘书长刘为、副秘书长岳芬等出席 [1][5] -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方面有总裁马尼什·巴普纳、行政主任苏珊·凯西-莱夫科维茨等出席 [3][5]
202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石化与煤化工论坛指出——一次能源利用从燃料转向材料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0:53
能源转型与石化行业趋势 -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石油、煤炭从燃料向材料属性转型,带动相关技术与装备突破 [1] - 中国炼油产能过剩,行业需聚焦"减油增化"战略,推动炼化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产能 [1] - 行业面临地缘冲突、中东及北美成本优势挤压等外部压力,国内大宗化工品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原料多元化与技术创新为应对挑战关键,需突破轻烃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等技术 [1] - 煤化工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开发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耦合趋势明确,通过绿电替代燃煤锅炉、绿氢优化合成气碳氢比,有望实现零碳排 [2] 装备制造与产业链协同 - 沈鼓集团实现煤化工领域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完成680余套机组交付于大型煤化工及炼化项目 [2] - 行业需强化产业链协同,精准定位市场需求,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2] - 建议依托通用矩阵模型优选高增长、高盈利领域投资项目,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活力 [2] 新材料与高附加值布局 - 行业需布局生物基材料、高性能聚烯烃等"新赛道" [1] - 国家能源集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性布局一体化产业 [1]
【环球财经】沙特新能源车辆及储能展在利雅得开幕
新华财经· 2025-05-05 23:49
展会概况 - 2025沙特阿拉伯新能源车辆及储能展(EVS Saudi Arabia 2025)在利雅得开幕,为期三天,展出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吸引来自中国、法国、德国、瑞典、马来西亚等近百家参展商 [1] - 参展品牌涵盖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充电设备等核心环节,包括特斯拉、宝马、沃尔沃、极氪、极石、小米、Lucid、捷豹、Lotus、丰田、悍马等国际品牌,以及沙特本土企业SASCO、EVIQ、Autonomy、Caremark、RAM、EV Max、Volt Charge等 [1] - 展会同期举办多场论坛,探讨新能源车辆、储能技术及智慧产业未来趋势,未来两年还将在吉达和达曼举办 [1] 沙特新能源产业战略 - 新能源车辆及储能产业是沙特"2030愿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到2030年大幅提升电动车市场占有率,通过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本土研发推动技术应用 [2] - 沙特政府致力于将新能源车辆和储能技术打造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通过国际合作完善充电网络建设,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 [2] - 沙特国家汽车学院(NAVA)强调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合作建立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中东国际展览集团(MIE)表示EVS Saudi Arabia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沙特本地市场深度融合的起点,帮助中国企业融入中东市场 [2] - 展会期间多家中国企业与沙特本地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涵盖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及储能技术等领域 [2]
全线崩盘!澳洲资源税,恐蒸发150亿!
搜狐财经· 2025-05-05 10:40
2025年,澳大利亚矿业迎来了一个标志性时刻。 Fortescue宣布其西澳铁矿石单位成本降至17.53美元/吨,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低值;Whitehaven Coal将 年度成本指引下调至140-155美元/吨区间的低端;Stanmore Coal更是启动激进成本削减计划,将每吨煤 炭成本压减5美元。 这些数据似乎都在宣告:困扰矿业十年的通胀高压终于瓦解。 然而,当我们将镜头拉远,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图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全线崩盘。 新南威尔士州优质动力煤价格跌至115.51美元/吨,较峰值缩水73%,昆士兰焦煤价格从670美元/吨的疯 狂高位坠落至200美元以下,铁矿石价格在100美元关口反复挣扎。 这不禁让人质疑:所谓的"成本控制奇迹",究竟是矿业公司的主动革新,还是全球经济寒冬下的被动 求生? 降本神话? 表面功臣:企业效率提升的"障眼法" 劳动力市场松动: Whitehaven董事总经理保罗·弗林直言:"更多人回到了就业市场。" 失业率攀升至4.1%的两年高位,使得矿业公司得以压制薪资涨幅。 前言 更致命的是,房地产危机使钢铁需求萎缩,直接打击占澳洲出口额54%的炼焦煤市场。数据显示,2023 年澳 ...
德国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化工搬到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5-05 09:19
德国化工业历史地位 - 20多年前德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1] - 德国是欧洲化学工业的引擎,尽管面临高成本压力和东欧竞争 [1] - 1998年亚洲和南美经济风暴导致德国化工业出口大幅萎缩,美国和欧盟需求下滑,但中国进口量持续攀升 [1] - 德国化工三巨头拜耳、巴斯夫和德固赛转向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 [1] 巴斯夫公司发展历程 - 巴斯夫是全球化学产业巨头,拥有10万员工,工厂分布在38个国家,客户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 [3] - 1865年创立,最初生产染料,1871年研制出红色茜素染料,成为合成染料领域领导者 [3] - 20世纪初探索氮的奥秘,开启人工合成氮肥料新篇章,推动农业化学进步 [5] - 二战期间成为德军主要供应商,工厂遭受652次空袭几乎被摧毁 [5] - 战后重建并在1950年代塑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尼龙、聚酰胺和Styroper泡沫材料 [8] - 1960年代开始全球化布局,在巴西、法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地设厂 [10] 巴斯夫在华投资布局 - 2004-2005年投资26亿美元与中国石油化工在南京建设一体化基地,年产170万吨化学品 [13] - 在上海漕泾设立合资企业生产聚氨酯原材料MDI [13] - 2020年在南京创建数字化中心,增强中国数字化实力 [13] - 2021年在上海浦东启动国内首个企业级储能项目,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年减碳2595吨 [15] - 2022年与中国化学工程合作,在广东湛江推进一体化基地建设,总投资100亿欧元 [15][17] - 湛江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 [17] 俄乌冲突影响 - 2022年巴斯夫净亏损13.76亿欧元,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业务中断 [21] - 巴斯夫在俄罗斯的子公司被"归为国有",北溪天然气管道股份和合资企业受影响 [23] - 欧洲工厂能源成本激增22亿欧元,尽管销售收入增长12%至219亿欧元,税前利润减少5亿欧元 [24] - 德国55%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化工和医药行业消耗全国25%天然气 [28] - 巴斯夫计划2024年在欧洲削减5亿欧元成本,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大幅裁员 [30] 中国化工产业崛起 - 德国化工产业转移为中国带来新活力,引入德国专家和经验 [32] - 山东寿光市与德国化工专家合作,建设中德化工园 [32] - 2014年起中国化工新品研发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工产品出口国 [35] - 2013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化工研究第三大阵地 [3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工和医药研发投入将占全球近15%,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37]
双碳研究 | 核电引爆澳大利亚大选:能源转型路线激辩
搜狐财经· 2025-05-04 01:54
核电引爆澳大利亚大选: 能源转型路线激辩 【France24网 5月1日报道】 澳大利亚作为风光资源与关键矿产大国,自视为零碳转型先锋,但在即将于本周六举行的澳大利亚大选 前,是否首次引入核电成为政治博弈焦点。这场争议令人联想到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三年前承诺终结的"气候战争"——当时政坛因减排目标长期拉锯。 尽管坐拥全球最大铀矿储量,澳大利亚已立法禁止核电25年。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Peter Dutton)近 期提出将在2050年前投资2000亿美元建造七座核电站的激进方案,主张放缓风光项目、扩大天然气开 发,推翻现政府清洁能源目标。他声称核电"比可再生能源成本更低且更可靠",并在领导人辩论中表 示:"我承诺发展核能,不是为了选票,而是因为这符合国家的最佳利益。" 为摆脱化石燃料依赖,多国正加大核电布局。美国、法国、英国等31国已承诺到2050年将核能产能提升 至目前三倍,凸显核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 澳大利亚保护基金会(Australian Conservation Foundation)核能分析师戴夫·斯威尼(Dave Sweeney)表 示,此时调整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