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
icon
搜索文档
WAVES 2025:创投「新纪元」里,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
36氪· 2025-06-06 21:02
大会概况 - WAVES新浪潮2025大会将于6月11日-12日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聚焦AI、全球化与价值重估等议题 [1][2][7] - 活动分为投资人会场、创业者会场和00后之夜三个板块,预计吸引年轻创业者、AI先锋和创投圈资深人士参与 [2][8][22] - 投资人会场将围绕中国创投三十年、2025行业趋势、大模型投资复盘等主题展开圆桌对话 [8][10][12] - 创业者会场主要通过独立演讲形式展示商业创新案例,涉及3D打印、具身智能、脑机科技等前沿领域 [15][16][17] 核心议程亮点 - 投资人会场首日以"中国创投三十年"巅峰对话开场,36氪CEO冯大刚与松禾资本厉伟等资深投资人参与 [10] - AI相关议程占比超50%,包括AI应用趋势、AI赋能3D打印、具身智能等专题讨论 [12][13][16] - 全球化议题设置"影子公司"圆桌,邀请iMile、Airwallex等跨境企业高管分享实战经验 [14] - 次日发布36氪2025年度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投资机构系列名册,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 [14] 参与者阵容 - 参会机构覆盖一线创投基金,包括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等50余家知名机构 [5][25] - 钟鼎资本严力、松禾资本厉伟等40余位合伙人级别投资人确认出席并参与演讲 [5][10][12] - 创业者会场汇聚影眸科技、心识宇宙等新兴科技公司创始人,展示AI原生项目 [15][17] - 00后之夜环节设置10位年轻创业者案例分享,涵盖银发经济、AI设计等创新领域 [22][23] 特色环节 - 设置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启动仪式,联动高校创新资源 [12] - 文化空间投资运营专题探讨文化产业与资本结合新模式 [14] - 00后之夜作为独立环节,突出年轻创业者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突破性思考 [22][23] - 良渚DemoDay提供早期项目展示平台,促进创投对接 [18]
共话企业出海之道——“走进欧洲”专题研讨会在中国法国工商会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9:09
全球经贸格局与中企出海背景 - 全球经贸格局正在深刻变革 区域化贸易时代带来跨境新机遇 [1] -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 中企拓展海外市场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 但成功案例仍少于失败案例 [5] 中企欧洲市场战略 - 吉利汽车案例显示 全球化与品牌战略需结合 通过技术升级 资本运作 品牌并购推动高端化 [8] - 中企可利用技术资本优势与欧洲品牌合作 拓展"中欧非"新格局 产学研结合降低试错成本 [8] - 汽车产业应加速"智能化 网联化 电动化 共享化"四化进程 AI技术将赋能市场化 [8] 供应链与运营策略 - 中企出海热从头部企业蔓延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需真正融入欧洲市场 [9] - 供应链重构需避免复制中国"人海战术" 提早规划产业布局 转向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9] - 需构建全球化管理体系 调整组织结构 运营模式和数字化平台 [9] 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 中企海外资本投入迅猛但人才出海滞后 面临全球化能力与本地化深度的双重考验 [12] - 需培养跨文化沟通 多元团队凝聚力和全球视野的领导者 推动管理理念向全球化转型 [12] 财资管理路径 - 海外财资管理三阶段:成本模型确保生存 节约项目实现站稳 提价降本优化工艺提升盈利 [15] - 需完善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和数据整合系统 优化流程与组织架构 [15] 圆桌论坛核心观点 - 企业出海需前瞻准备资金财务 人力资源本地化 资源配置 环保合规等策略 [16] - 实战经验显示需系统性思考战略 财资 人力 供应链等多维度路径 [16] 教育机构赋能角色 - 法国里昂商学院基于150年创新教育理念 将持续赋能企业全球化发展 [16]
蚂蚁国际拟赴港上市,能否复刻蚂蚁集团4600亿美元估值神话?
搜狐财经· 2025-06-06 19:08
蚂蚁国际拟分拆上市 - 蚂蚁集团拟分拆海外板块"蚂蚁国际"单独在中国香港上市 目前正在和监管部门沟通可能性 [2] - 蚂蚁国际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意义重大 显示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亮眼成绩 具备推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底气 也从侧面说明蚂蚁集团走出了监管阴霾 [2] 蚂蚁集团历史发展 - 2020年10月 蚂蚁集团在科创板过会 估值约2500亿美元 [3] - 2020年上半年 蚂蚁集团营收725.28亿元 净利润219.2亿元 超上年全年净利润 [5] - IPO前半个月 投行提高蚂蚁集团估值预期至3800-4600亿美元 [5] - 2020年11月 监管机构约谈蚂蚁集团高管 指出存在"监管套利""排除竞争"等问题 随后上市被紧急叫停 [5] - 2023年7月 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处以71.23亿元罚款 标志着整改阶段结束 [6] - 2023年初 蚂蚁集团调整股东表决机制 马云不再直接或间接控制超过50%的表决权 不再是实际控制人 [6] 蚂蚁国际业务发展 - 蚂蚁国际重点打造Alipay+、安通环球(Antom)以及万里汇(WorldFirst)三大核心产品 提供C端支付、B端收单、B2B收付兑等跨境支付服务 [11] - 截至2024年底 万里汇服务全球超100万中小外贸企业 累计处理交易金额突破3000亿美元 [13] - 2025年五一期间 Alipay+带动中国香港线下商户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近200% [13] - 2024年 蚂蚁国际营收270亿元 占蚂蚁集团总收入的20% 净利润约22亿元 [13] 蚂蚁国际估值与挑战 - 目前蚂蚁国际估值只有2020年蚂蚁集团估值的十分之一左右 [14] - 蚂蚁国际面临多法域监管协调博弈 需满足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其他海外国家或市场的监管要求 [14][16] - 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法》要求企业必须对数据跨境传输、存储、用途承担高度责任 蚂蚁国际需持续向新加坡监管层证明其数据不受"境外控制"影响 [16]
朱华荣:行业竞争激烈,中国汽车仍需补上“体系能力”短板
钛媒体APP· 2025-06-06 18:58
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延续激烈竞争态势 行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部分企业转向价格战与短期策略以维持销量 对整条产业链造成显著压力 [2] - 公司反对"无底线、无道德、无法律"的恶性竞争 承诺旗下品牌不会以损害用户利益的方式换取市场份额 [2] - 价格体系混乱和部分企业的夸大宣传已开始冲击消费者信任 出现"0公里二手车"出口扰乱海外市场的趋势 [2] 智能化发展 - 公司在部署新技术时强调不应将用户变为"试验对象" 必须建立符合法规的验证流程 [2] - 旗下智能化车型普遍配备冗余传感器系统 如阿维塔11配备3颗激光雷达和34个传感器 旨在极端场景中提升安全性 [3] - 在智能化方向累计投入超600亿元 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 以研发能力支撑安全合规 [3] - 强调安全应是智能化落地的前提 需持续投入安全机制、算法稳健性和验证标准 [2] 全球化战略 -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和设计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但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知识产权保护、合规机制、ESG标准和本地合作等挑战 [3] - 全球化不能仅靠产品输出 需构建适应本地市场的运营体系 包括与当地合作伙伴协同发展 重视就业、环境与法规适配 [4] - 指出部分看似"技术领先"的企业进入全球规则体系后才发现能力不够完备 需推动从产品出海转向体系出海 [4] 行业展望 - 行业正处于快速演变期 但可能在1-2年内回归到更加理性、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4] - 建议行业参与者基于价值维度展开协作 共同构建良性生态 [4]
科博达: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收购捷克IMI,全球化加速-20250606
华泰证券· 2025-06-06 10: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81.02 元 [1][5][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公司仍将全球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产品维度做强汽车电子既有产品、培育域控类新品,客户维度拓展全球化客户订单,近期收购捷克 IMI 公司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化经营加速 [1][13] - 公司近几年向欧美客户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成果显著,全球化是未来 3 - 5 年发展战略重要看点,后续计划做大现有业务、拓展新业务机会、加快全球化发展 [2][15] - 收购捷克 IMI 公司 100%股权,建立捷克工厂作为欧洲“桥头堡”和战略支点,保障全球性订单量产,助力新产品全球获项目 [3][17] - 科博达智能承接智能驾驶项目,部分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对机器人业务保持密切关注 [4][18] - 维持 2025 - 2027 年营收 78.3/101.5/125.6 亿元,归母净利 10.5/14.38/18.37 亿元的预测,维持 2025 年 31 倍 PE 目标 [5][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订单获取 - 近几年向欧美客户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成果显著,2024 年新增大众第五代灯控独家定点,efuse 获奔驰全球等订单,获宝马多个车身控制器定点 [2][14] - 2024 年海外销售约 1/3,新定点项目中境外项目数量达 15%,生命周期预计销售额占比超 60% [2][15] - 后续计划做大现有客户业务、拓展丰田等新客户,向老客户争取新产品业务机会,通过产业并购等加快全球化发展 [15] 收购捷克 IMI 公司 - 5 月 27 日,德国科博达拟用 942.6 万欧元收购,目的是提高海外业务开拓水平、完善生产国际化布局 [3][16] - 捷克 IMI 公司有深厚积累和相关认证,业务聚焦汽车领域,服务全球高端汽车品牌 [16] - 收购后剥离现有业务,保留核心厂房等,确保生产运营和团队稳定,将阶段性代工,助力自有业务导入 [17] 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业务 - 科博达智能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领域获多个项目定点,2024 年上半年持续获新项目,部分进入量产阶段 [4][18] - 上市公司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收购或受让合资公司股份权利 [4][18] - 公司研发生产车规级电子产品,机器人控制器及执行器产品在能力范围内,会密切关注机器人领域机会 [4][1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 2025 - 2027 年营收 78.3/101.5/125.6 亿元,归母净利 10.5/14.38/18.37 亿元预测 [5][19] - 维持 2025 年 31 倍 PE 目标,目标价 81.02 元 [5][19]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4,625|5,968|7,826|10,150|12,557| |+/-%|36.68|29.03|31.13|29.70|23.7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609.00|772.27|1,051|1,438|1,837| |+/-%|35.26|26.81|36.12|36.77|27.77|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1.51|1.91|2.60|3.56|4.55| |ROE(%)|13.56|15.10|17.81|20.71|22.31| |PE(倍)|36.05|28.43|20.88|15.27|11.95| |PB(倍)|4.71|4.19|3.64|3.12|2.64| |EV EBITDA(倍)|25.20|19.43|15.85|11.66|9.27| [7]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81.02 元,截至 6 月 5 日收盘价 54.36 元,市值 21,954 百万元 [8][9] - 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108.29 百万元,52 周价格范围 43.03 - 75.50 元,BVPS 13.53 元 [9] 可比公司估值表 |股票代码|公司名称|市值(当地货币亿元)|EPS(当地货币元)2025E|EPS(当地货币元)2026E|PE(倍)2025E|PE(倍)2026E| |----|----|----|----|----|----|----| |002920 CH|德赛西威|588|4.80|6.09|22.1|17.4| |601799 CH|星宇股份|398|6.36|7.96|21.9|17.5| |300496 CH|中科创达|259|1.11|1.38|50.9|40.7| |平均| |415.1| | |31.6|25.2| [20]
零跑汽车(9863.HK):新车周期强劲 全球化稳步推进
格隆汇· 2025-06-06 10:06
销量与业绩表现 - 1-5月累计销量同比+161%达173658辆 [1] - 24Q4/25Q1毛利率分别为13 3%/14 9%连创历史新高 [1] - 维持全年50-60万辆销量目标及10-12%毛利率指引 [1] - 25年有望实现全年盈利 [1] 产品与平台规划 - 25-26年将迎全球化新车周期 ABCD四大平台协同发力 [1] - A平台定位入门级 B平台B10/B01/B05预计年内上市 [1] - C平台C10/C16/C11焕新 D平台定位中高端市场 [1] - LEAP3 5架构通过更高集成度及智驾方案优化显著降低成本 [2] 渠道与运营策略 - 25Q1销售门店达756家覆盖279城单店效率同比提升50% [2] - 目标年底门店突破1000家新增覆盖80城 [2] - 24年渠道盈利率超80% [2] - 坚持"1+N"新零售模式强化终端营销与用户体验 [2] 智能化与研发 - 已确立"端到端大模型"智驾路线组建超500人团队 [2] - 目标25年底实现城市记忆通勤 [2] - "高通8295+8650"方案提升性能 [2] 海外拓展与合作 - 1-4月出口13632辆居新势力首位25年目标出口5-6万台 [2] - 马来西亚组装工厂预计年底投产26年实现欧洲本土制造 [2] - 与Stellantis零部件合作 同标致雪铁龙签订电驱协议 [2] - 与一汽集团联合开发并探讨资本合作 [2]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营收687/914/1167亿元 [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3 5/+20 4/+43 1亿元 [3] - 给予25年1 5倍PS目标维持目标价81 15港币 [3]
科博达(603786):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收购捷克IMI,全球化加速
华泰证券· 2025-06-06 09: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81.02 元 [1][5][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公司将全球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产品上做强汽车电子既有产品、培育域控类新品,客户上拓展全球化客户订单,收购捷克 IMI 公司加速全球化经营 [1][13] - 公司在全球斩获增量订单,全球化是未来 3 - 5 年重要战略看点,后续计划做大现有业务、拓展新业务、加快全球化发展 [2][14][15] - 收购捷克 IMI 公司建立欧洲“桥头堡”,完善生产国际化布局,保障订单量产,助力获取新项目 [3][16][17] - 科博达智能承接智能驾驶项目,部分已量产,公司对机器人业务保持密切关注 [4][18] - 维持 2025 - 2027 年营收 78.3/101.5/125.6 亿元,归母净利 10.5/14.38/18.37 亿元的预测 [5][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订单获取与战略规划 - 近几年向欧美客户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成果显著,2024 年获众多客户新定点项目,生命周期销量可观,新增大众第五代灯控独家定点,efuse 获多个主流客户订单,截至 25Q1 获宝马多个车身控制器定点 [2][14][15] - 2024 年海外销售约 1/3,新定点项目中境外项目数量达 15%,生命周期预计销售额占比超 60% [2][15] - 后续战略计划包括做大现有业务、拓展新业务、加快全球化发展 [15] 收购捷克 IMI 公司 - 5 月 27 日,全资子公司德国科博达拟用 942.6 万欧元收购,目的是提高海外业务开拓水平、完善生产国际化布局 [3][16] - 捷克 IMI 公司有深厚积累和相关认证,业务聚焦汽车领域,服务全球高端汽车品牌 [16] - 收购后剥离非核心业务,保留核心资产和团队,阶段性提供代工服务,未来部分全球平台客户订单将境外生产,初期以灯控产品为主 [17] 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业务 - 参股公司科博达智能科技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领域获多个项目定点,2024 年上半年有新项目追加,部分已量产,上市公司有优先收购合资公司股份权利 [4][18] - 公司研发生产车规级电子产品,机器人控制器及执行器产品在能力范围内,会密切关注机器人领域市场机会 [4][1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 2025 - 2027 年营收 78.3/101.5/125.6 亿元,归母净利 10.5/14.38/18.37 亿元预测,维持 2025 年 31 倍 PE 目标 [5][19]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4,625|5,968|7,826|10,150|12,557| |+/-%|36.68|29.03|31.13|29.70|23.7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609.00|772.27|1,051|1,438|1,837| |+/-%|35.26|26.81|36.12|36.77|27.77|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1.51|1.91|2.60|3.56|4.55| |ROE(%)|13.56|15.10|17.81|20.71|22.31| |PE(倍)|36.05|28.43|20.88|15.27|11.95| |P/B(倍)|4.71|4.19|3.64|3.12|2.64| |EV/EBITDA(倍)|25.20|19.43|15.85|11.66|9.27|[7]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81.02 元,截至 6 月 5 日收盘价 54.36 元,市值 21,954 百万元,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108.29 百万元,52 周价格范围 43.03 - 75.50 元,BVPS 13.53 元 [9] 可比公司估值表 |股票代码|公司名称|市值(当地货币亿元)|EPS(当地货币元) - 2025E|EPS(当地货币元) - 2026E|PE(倍) - 2025E|PE(倍) - 2026E| |----|----|----|----|----|----|----| |002920 CH|德赛西威|588|4.80|6.09|22.1|17.4| |601799 CH|星宇股份|398|6.36|7.96|21.9|17.5| |300496 CH|中科创达|259|1.11|1.38|50.9|40.7| |平均| |415.1| | |31.6|25.2|[20]
美加州州长直言不讳,特朗普终于听取建议,美国认清中国实力
搜狐财经· 2025-06-06 03:01
加州经济与关税政策 - 加州GDP达3.9万亿美元,为美国最强经济州,40%进口商品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 [2] - 特朗普关税政策威胁加州2030亿美元年进口额,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出现12小时无中国货船靠岸现象 [1][5] - 加州州长纽森公开反对关税政策,称其破坏供应链并导致生活必需品短缺风险 [1][2] 中美贸易依赖度 - 美国90%自行车、85%玩具、96%宠物玩具依赖中国制造,即使加征145%关税仍无法替代 [8] - 中美集装箱双向运量骤降30%,供应链修复需至少6个月 [5] -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14.6%,美国进口占全球13.7% [4] 美国经济历史模式 - 美国通过《移民法》和DACA计划200年间吸纳1.2亿移民,硅谷57%工程师为海外人才 [2] - 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超半数创始人为移民后裔,开放政策推动创新动力 [2] -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WTO框架奠定美元霸权及全球贸易网络,沃尔玛在128国建立供应链 [4] 行业影响与现状 - 美国农民面临奶酪和大豆滞销,港口空置率攀升 [4][5] - 自行车价格因关税上涨50%,但消费者缺乏替代选择 [8] - 美国商超货物短缺加剧,西海岸港口货运量大幅下降 [5]
纷纷订立“扭亏为盈”时间表,蔚来、小鹏、小米汽车设定四季度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6-05 19:28
行业盈利目标 - 纯电新势力车企(小米、蔚来、小鹏)将2024年四季度设定为盈利目标节点,通过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实现扭亏 [1][2][3] - 增程式车企(理想、零跑、赛力斯)已实现盈利,主要因电池组较小、采购成本低及内燃机技术成熟 [2] - 行业普遍认为年销量需突破30万辆才能形成可持续盈利的规模效应 [5][6] 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小米汽车**:2024年Q1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1亿元(环比+10.7%),经营亏损收窄至5亿元(Q4为7亿元),预计Q3/Q4盈利 [2] - **蔚来**:2024年Q1收入120.35亿元(同比+21.46%),净亏损68.91亿元(同比扩大31.06%),目标Q4盈利并预计Q2交付量7.2万-7.5万辆(同比+25.5%-30.7%) [3] - **小鹏汽车**:2024年Q1收入158.1亿元(同比+141.5%),毛利率10.5%(同比+5pct),净亏损6.6亿元(同比环比均减亏50%),目标Q4盈利 [3] 盈利关键条件 - **销量提升**:蔚来目标稳态月销2.5万辆(同比+20%),小鹏计划通过高毛利车型占比提升销量 [3][5] - **成本控制**:需降低电池采购成本、优化供应链、压缩研发/销售开支(如自研芯片、组织架构优化) [4][5][6] - **技术与管理**:智能化(自动驾驶、车联网)和全球化布局为竞争核心,研发投入需平衡利润影响 [5][6] 行业竞争与政策环境 - 工信部、中汽协呼吁改善"价格战"内卷,若竞争趋缓或提升行业利润水平 [1][7] - 行业集中度将提高,头部企业凭借规模经济、资金实力(如比亚迪融资能力)和技术壁垒主导市场 [5][6][7] - 未来格局或为"少数巨头+特色新势力",淘汰年销量低于30万辆的企业 [6]
海外利率超预期上行:展望与应对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海外金融行业、债券市场、美国财政领域、日本经济及货币政策等内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海外利率超预期上行原因** - 巨额主权债务是核心驱动因素,过去20年债务问题加剧,政府举债刺激经济致市场对美元资产需求下降,推高利率水平[1][3][4] - 美国国内贫富差距和政治分裂加剧,特朗普打破全球化格局增加通胀压力,市场关注点转向通胀[1][5] - 中美贸易战及关税政策直接推升全球通胀,增加库存和供应链成本,美联储为应对通胀或维持高利率[1][6] - 美国财政状况不佳,高额主权债务难改善,民众倾向借贷,消费型社会加剧通胀,使市场对美元资产需求减少,推高实际利率[1][9] - **全球金融市场变化** - 对等关税调整后,海外债市波动,超长期债券利差显著走阔,反映市场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和主权信用重新定价需求[2] - 美元汇率与美元利率脱钩,全球贸易体系中美元角色瓦解,贸易战使体系不稳定,各国货币需求权重变化,黄金成避险资产[11] - **美联储应对通胀措施**:可能通过调整货币政策独立性或增加能源供给调控劳动力薪资提升带来的通胀,但系统性因素制约效果,美国长期需面对较高实际利率[1][7][8] - **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自1990年代长期衰退和通缩,维持零利率政策,安倍经济学后通胀回升,高政府债务比例下高融资成本维持情况待关注,超长期债券需求不足因保险公司等机构谨慎投资[12] - **债券市场应对策略**:理解美国通胀原因及美联储态度,警惕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做好风险管理措施[13][14] - **美国应对债务问题措施及利率走势**:债务上限问题最终两党通常会达成协议解决,历史上财政状况恶化时美元利率未必上升,但目前美债利率可能维持高位或继续上行[16][17] - **对全球格局、国内货币政策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国内资本管制使外部因素对货币政策影响集中在汇率,国内通胀周期与海外相反,货币政策有操作空间,汇率无承压,利率政策有操作空间,关注点或转移到贸易关税谈判,对金融机构投资行为影响不大[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6月份美债到期,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虽有技术违约风险,但最终两党会达成协议解决,历史上奥巴马政府时期类似情况美元利率曾下降[16] - 评级机构对美国降级反应不同,标普和穆迪过去十多年评级调整产生不同影响[16] -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巨额债务、国内矛盾及地缘政治矛盾加剧问题,历史上大规模战争是解决方式之一,需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以和平解决争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