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多重利空因素打压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7日下跌
新华财经· 2025-06-18 07:07
市场表现 -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7日明显下跌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99.29点至42215.8点 跌幅0.70% 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0.39点至5982.72点 跌幅0.84%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80.12点至19521.09点 跌幅0.91% [1] - 标普500指数十一大板块中十跌一涨 医疗板块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分别以1.64%和1.55%跌幅领跌 能源板块上涨1.03% [1] 经济数据 - 美国5月食品服务和零售业销售金额为7154亿美元 环比下降0.9% 弱于市场预期的下降0.6% 其中汽车及零部件 建材与园艺以及加油站销售金额分别环比下降3.5% 2.7%和2% [1] - 美国5月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0.2% 弱于市场预期的0.1%增幅 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4% 低于预期的77.7% [2] - 美国6月住房市场景气指数为32 低于市场预期的36和5月的34 [2] 行业观点 - 消费者对未来感到焦虑并选择省钱而非购物 经济正在放缓 [2] - 零售数据走弱可能给美联储空间采取更为鸽派的立场 [2] - 科技公司估值昂贵 投资者在寻求替代品 应关注拥有定价能力和增长潜力的防御性股票 但科技股领涨地位依然存在 [3]
基本面改善叠加流动性充裕机构表示港股下半年或再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05:1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涨逾19%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18%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计涨19.27% [1][2]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的股票全线上涨 平均涨幅达30.32% 小米集团-W累计涨56.52% 腾讯控股累计涨逾24% [1][2] - 医疗保健业 原材料业 资讯科技业领涨市场 分别累计上涨46.99% 38.74% 27.16% 金融业累计涨逾21% [2] 行业与个股表现 - 科技 创新药 新消费 大金融板块表现亮眼 公用事业 工业 必须性消费 地产建筑业跑输恒生指数 [2] - 周大福累计涨近90% 石药集团累计涨逾70% 翰森制药累计涨逾60% 中国生物制药 小米集团-W 网易-S均累计涨逾50% [2] - 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超5100亿港元 持仓中国移动 建设银行 小米集团-W 工商银行均超2000亿港元 [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6933.73亿港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3] - 南向资金在港股交易占比持续提升 6月17日成交额1138.71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五成以上 [3] - 近一个季度南向资金加仓可选消费 金融 医疗保健行业金额居前 净买入金额分别为919.26亿港元 771.34亿港元 504.55亿港元 [4] 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表现居前原因包括估值修复 盈利小幅上修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3] -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0.67倍 相较年初的8.96倍有一定提升 [3] - 内资活跃资金是2025年港股市场重要的增量驱动力 主题投资 新股追捧等A股策略向港股蔓延 [4] 未来展望 - 外部扰动因素对港股基本面影响有限 企业盈利具韧性 南向资金或持续流入带来支撑 [5] - 港股稀缺性资产如互联网龙头企业估值仍有抬升潜力 当前总市值占比为56% [6] - 建议关注AI产业催化的科技巨头 创新药板块 消费新方向 非银金融 高股息资产 地产板块 [7]
巴克莱伦敦跨资产策略主管:分散投资、精选个股以及关注优质标的为应对下半年关键
智通财经网· 2025-06-17 16:31
全球股市现状与挑战 - 全球股市从4月低点反弹近20%,但政策模糊性、盈利逆风及估值高企仍构成挑战 [1] - 预计未来10年全球股票年化回报率为6.5%,需通过防御性配置和期权策略对冲风险 [1] - 2025年上半年投资者信心脆弱,市场叙事变化迅速,股票估值倍数仍处于高位 [1][17] 市场动态与轮动 - 资金从美国大型科技股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产流出,转向更广泛的市场板块和国际市场 [3] - 美国股市与全球其他股市之间的盈利增长和估值差异若缩小,可能对全球资本配置产生重大影响 [6][7] - 美国股票在MSCI全球指数中占近三分之二,科技板块占全球指数的四分之一,"magnificent 7"占标普500指数的近三分之一 [15] 衰退风险与经济增长 - 贸易紧张局势缓和缓解全球增长最糟糕情景,但衰退风险依然存在 [8] - 美国实际关税平均为14%,低于最初预期的23%,政策模糊性给企业信心和投资计划带来压力 [8] - 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健康,各国央行有降息空间,可缓冲下行风险 [8] 估值与盈利预期 - 股票估值仍处于高位,尤其是美国股市,与增长放缓、通胀风险上升及政治不确定性预期不符 [9] - 2025年全球盈利增长率预计为8%,低于年初的12%,2026年盈利预测维持在13%,但可能难以实现 [11] 区域投资机会 - 英国和新兴市场估值具吸引力,较美国股票有大幅历史折让 [16] - 英国富时100指数对美国科技股敞口低,防御性行业布局受益于市场反弹,股息收益率较高 [16] - 新兴市场受益于美元走弱、周期性转变,中国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27% [16] - 欧元区股票短期可能出现盘整,但长期吸引力得益于德国财政方案和相对估值 [16] - 日本日经指数对周期性板块高权重,若全球增长强于预期可能成为上行驱动力 [17] 行业配置与选股策略 - 偏好防御性板块,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和医疗保健板块物有所值,下行空间较小 [18] - 能源股交易价格较历史平均水平有大幅折让,提供行业领先股息收益率(全球4.3%,欧洲5.8%) [18] - 优先考虑优质公司,注重稳健资产负债表、盈利可见性、强大定价权和稳定利润率 [19] 长期增长主题 - 欧洲防务板块受益于各国政府增加防务支出,解决多年投资不足问题 [20] - 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估值更具吸引力,长期前景诱人,尤其拥有可防御知识产权和可扩展平台的公司 [20]
预警!高位板块崩塌,聪明钱正涌向这些洼地
搜狐财经· 2025-06-17 12:3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午盘微跌0.19%报3382.14点,深证成指持平,创业板指小幅下挫0.14%,北证50逆势上涨0.58%,科创50调整0.85%,市场半日成交约7902亿元,较上日略有缩量 [1] - 恒生指数微跌0.13%报24028.83点,恒生科技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小幅下行0.06%、0.23%,半日成交额约1081亿港元 [1] 行业表现 - A股科技主题轮动明显,脑机接口概念受美股相关标的隔夜暴涨超283%的刺激集体爆发,稳定币概念因香港即将发布重磅政策预期持续活跃,固态电池板块因6月25日行业论坛召开的事件催化崛起 [2] - A股前期热门的创新药、IP经济等板块因高位获利回吐及资金轮动出现调整 [2] - 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承压明显,部分医药企业因新药研发进展或资本运作波动显著,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服务板块同样表现疲软 [2] - 港股综合企业和工业板块表现亮眼,部分光学科技龙头逆势走强,显示出高端制造领域的局部热度 [2] 驱动逻辑 - A股结构性行情受外围市场情绪传导(如美股脑机接口标的极端表现)、政策与事件催化(香港稳定币政策预期及固态电池论坛召开)、资金在存量博弈下的高切低节奏影响 [2] - 港股更多反映个股事件与行业基本面交织影响,如医疗保健板块调整或与部分企业新药进展及市场情绪波动相关,工业等板块走强或受益于国内稳增长政策对相关产业链的支撑 [2] 后市展望 - 国内5月工业增加值、消费数据保持稳健增长,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动能持续壮大,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3] - 央行本月两度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000亿元,流动性环境整体充裕 [3] - 美联储本周货币政策会议虽大概率维持利率不变,但9月降息预期升温可能影响全球风险资产定价 [3] - 沪港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即将签署,或进一步强化两地市场联动 [3] - 短期市场或延续震荡轮动态势,A股创新药与新消费等高位主题波动加剧,港股医疗板块面临估值消化压力 [3] - 科技领域虽出现超跌反弹中断,但AI算力、固态电池、商业航天等硬科技方向仍被机构视为中期布局重点 [3] - 全球高速铜缆创新技术大会等行业催化事件临近,相关产业链热度可能重燃 [3] - 中期市场走向取决于美联储政策转向时点、国内房地产市场筑底进程以及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突破进展 [3]
全球市场观察系列:地缘冲突再起
东吴证券· 2025-06-16 20:01
核心观点 - 以伊冲突升级使美股短期震荡,中长期有望回归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主导轨道;美债短期长端收益率上行风险大,中长期倾向下行;对港股持谨慎乐观态度,短期震荡;黄金受增持;全球股票净流入加速,资金向美国集中[1][2][3][4] 美股 - 地缘冲突升级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股收跌,道指领跌1.32%,标普及纳指分别下跌0.39%、0.63% [5] - 以伊冲突压制美股风险偏好,影响通胀和降息预期,且“软”数据无“硬”数据支撑,中东局势使VIX指数上涨,美股进入高波状态 [1] - 战争短期影响美股波动,中长期能否上涨取决于战争性质及美国经济应对能力 [1] 美债 - 美国5月CPI数据低于预期,降息预期升温,长端利率下行,能源主导整体CPI放缓,核心商品价格有涨有跌 [2] - 短期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临近债务上限“X - date”,市场或重回财政担忧,长端利率有突破5%可能 [2] - 中长期长端美债利率倾向下行,因对美国财政忧虑、美联储Q3有降息概率、关税不确定性边际缓释 [3] 港股 - 本周恒生科技跌0.9%,恒指涨0.4%,恒生港股通高股息涨3.1%,医疗保健、原材料领涨,消费和必选消费领跌 [3] - 对港股持谨慎乐观态度,短期震荡,突破前高需新催化 [3] - 港股市场轮动加剧,权重股回归需时间,反弹需新资金和政策刺激,海外资金观望,市场对国内政策刺激预期下降 [4] - 发达市场风偏高,全球资金流向发达市场,美股反弹,中国资产涨幅收窄,关税有变数,需超预期好消息促使风险偏好回归 [4] 黄金 - 全球11支主要黄金ETF增持,流入最多的是SPDR黄金信托(7.21亿美元),其次是iShares黄金信托(2.53亿美元),第三是SPDR MiniShares黄金信托(2.38亿美元),主要增持国为美国 [4][6] - 机构、散户边际小幅增持黄金,SPDR黄金信托黄金持有量约33.17盎司(周环比+0.5%),SPDR Minishares黄金信托约4.61盎司(周环比+1.2%) [4][6] 全球资金 - 全球股票型ETF净流入290.16亿美元(边际+210.77亿美元),债券ETF净流入88.39亿美元(边际 - 29.90亿美元),资金向美国集中,日本持续净流出 [6] - 发达市场中,美国股票ETF净流入最多(112.5亿美元),其次是欧洲;新兴市场中,中国股票ETF净流出最多( - 11.2亿美元) [6] - 全球股票ETF行业类别中,净流入行业Top3为科技、工业和能源,净流出行业Top2为医疗保健和必选消费 [6] 全球市场表现 - 本周发达市场下跌0.4%,新兴市场上涨0.6% [5] 下周重点关注 - 6月17日日央行议息;6月18日美国FOMC利率决策、欧元区公布CPI同比月环比 [6]
紫元元(08223.HK)6月16日收盘上涨14.09%,成交295.3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6 16:31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6月16日上涨0.7%至24060.99点 [1] - 紫元元当日股价上涨14.09%至1.7港元/股 成交量179.8万股 成交额295.3万港元 振幅18.12% [1] - 公司近1个月累计下跌5.7% 年初至今下跌6.29%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19.11% [2]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52亿元 同比增长10.91% [2] - 归母净利润-5297万元 同比减少463.73% [2] - 毛利率15.67% 资产负债率49.94% [2] 行业估值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平均值-22.06倍 中值0.39倍 [3] - 公司市盈率-11.2倍 行业排名第74位 [3]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京玖康疗0.38倍 巨星医疗0.4倍 永胜医疗4.39倍 环球医疗4.57倍 瑞慈医疗5.25倍 [3] 公司概况 - 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代码08223) 总部位于深圳 在全国设有多地办事处 [3] - 业务覆盖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医药智慧供应链、SPD服务等全产业链 [3] - 重点布局口腔、医美、月子中心等消费医疗领域 已形成品牌影响力 [3]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定位科技驱动型医疗产业综合服务商 [3]
2024年1月以来最高,显示企业经营活力持续改善
中泰国际· 2025-06-16 15:13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恒生指数微升0.4%,收报23,892点;恒生科指下跌0.9%,收报5,239点;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上升1.7% [1] - 医疗保健行业分类指数全周大升8.8%,原材料分类指数上升7.0%,必选消费、可选消费及信息科技逆市下跌 [1] - 港股经历反弹后,恒生指数估值修复至过去七年60%左右分位数,下半年估值仍有向上空间,短期或高台整固 [2] 行业板块动态 - 消费板块新消费明星股热度持续,老铺黄金等上周五单日升2%-4%,上周周度升2%-11% [3] - 汽车板块上周回落,传统车企平均下跌1.3%,新能源车企平均下跌3.8% [3]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大涨8.5%,连续五周上涨,创新药板块受海外授权交易消息带动上涨 [3]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普遍上涨,华能国际等火电股及东方电气等电力设备股有不同程度涨幅 [4] 公司研报分析 - 威胜控股预计净利润由FY24的7.1亿元升至FY27的14.0亿元,CAGR为25.7%,目标价9.20港元,有23.8%上升空间 [5] - 医药行业5月股价跑赢恒生指数,重点关注研发及产品出海能力强的企业,推荐翰森制药等个股 [10][13] 风险提示 - 威胜控股面临生产延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 [9] - 医药行业面临药品降价、研发慢于预期等风险 [15]
Mark Newton:美股年内仍有上涨空间,标普或冲击6650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1:31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上周全线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跌1.32%至42197.7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跌0.63%至19406.83点,标普500指数周跌0.39%至5976.97点 [1] - 标普500指数5月录得1990年以来最强劲表现,但近期受中东局势影响回吐涨幅 [1] - 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价为6650点,预计秋季有望实现 [2] - 纳斯达克100指数目标点位22000点,QQQ ETF目标价540美元 [2] 科技板块 - 科技板块过去一个月表现最强,过去几年持续领涨 [6] - "MAG-7"科技巨头回升是建设性信号,盈利增长依旧强劲 [6] - 科技板块市盈率约20倍,远低于互联网泡沫时期50-90倍水平 [14] - 资金大幅回流科技板块,同时撤出医疗保健板块 [13] 美元走势 - 美元指数未来几个月可能进一步走弱5%,跌至93-94水平 [8] - 美元疲软是美国政府有意为之的宏观策略,旨在促进出口 [9] - 日元可能升值至136,欧元和英镑可能继续走强 [8] 贵金属市场 - 黄金目标价3800美元,预计10月可能触及 [10] - 黄金和白银处于有利阶段,铜和白银已突破技术阻力位 [12] - 美国财政问题和对降息的预期利好贵金属表现 [11][12] 板块轮动 - 可选消费板块跑赢必需消费品板块,反映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13] - 公用事业板块今年表现最好,趋势可能延续 [13] - 金融、工业和科技板块走势强劲 [13] 市场情绪与技术指标 - MACD指标已转为正向,市场整体动能强劲 [2] - 6月可能出现震荡,但期权到期后可能重新上行 [4] - 8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符合季节性走势 [4] - 市场情绪依然低迷,投资者对上涨持谨慎态度 [16]
中金 | AH比较系列(2):H+A新路径开启
中金点睛· 2025-06-16 07:36
深港联动深化"H+A"上市通道 - 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制度优化,允许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进一步畅通"H+A"上市通道 [2] - 年初以来部分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两地市场协同效应释放,预计未来更多大湾区优质企业将实现两地上市 [2] - 新政策推动下,深港交易所协同效应有望强化,形成"香港孵化+内地加速"的资本协同模式 [7][9]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概况 - 当前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共249家,仅27家实现H+A两地上市;按办公地统计则有1571家 [4] - 行业分布中新经济占比高,消费类占32%,资讯科技和医疗保健合计占14%,包含科技、新能源等龙头企业 [4] - 1593家大湾区企业中,符合深交所主板/创业板财务标准的企业分别有436家(27%)和910家(57%) [5] 潜在上市企业分析 - VIE结构企业共81家,其中6家符合深交所红筹企业上市的市值条件 [5] - 大湾区包含互联网龙头、造车新势力及生物科技等港股特色领域企业 [8] - 政策有望推动港股优质龙头企业回归A股,提高A股新兴产业占比 [8] 历史表现与市场影响 - 105家港股回归A股企业上市后表现优异,T+7/T+30/T+90/T+180区间涨幅平均跑赢A股市场6.2/17.7/15.7/11.3个百分点 [10] - 政策将促进A股与港股估值体系接轨,推动优质企业价值再发现 [8] - 深港通已成为新经济企业发展和国内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枢纽 [7] 投资机遇展望 - 大湾区企业在结构性行情下优势凸显,回归A股后关注度和投资吸引力有望提升 [10][11] - 政策将推动深交所优化对外开放制度,提高全球竞争力 [8] - 双向上市有助于形成金融+产业的双向促进,为耐心资本提供更多配置选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