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欣旺达拟于港股IPO
行业现状与欣旺达IPO背景 - 全球锂电池市场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 [2] - 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48.4GWh,同比增长41.5% [2] - 行业高度集中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市占率超70%,欣旺达国内市场份额2.89%,全球排名第十 [3] - 欣旺达启动H股上市计划,旨在为全球化扩张融资,其动力电池子公司已完成355.6亿元估值融资,超过母公司市值 [3] 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公司业务结构多元,2024年消费电池占比54.27%,动力电池27.02%,储能3.37% [1][3] - 盈利能力薄弱,2025年Q1净利率仅3.14% [1][3] 产品竞争力与技术路线 - 欣旺达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HEV混动电池装机量全国第一,配套大众、日产等车企 [5] - 超快充技术领先,闪充电池4.0支持1分钟补能150km,领先同行2年 [5] - 储能电池技术突出,314Ah电芯循环超1.2万次,寿命达20年 [5] - 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滞后,预计2026年实现1GWh量产,落后于头部企业 [4] - 研发投入增至33.3亿元(2024年),但规模仍不及宁德时代等巨头 [4] 市场表现与财务风险 - 市场份额下滑,2024年国内市占率较2023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6] - 动力电池业务长期亏损,2023年净亏损1.44亿元 [6] - 现金流压力大,在建工程超200亿元,短期负债占比达65% [6] 同业对比分析 - 宁德时代核心优势为全技术路线布局和规模效应,全球市占率38%,毛利率27%,欣旺达规模不足且成本控制劣势 [7] - 比亚迪核心优势为刀片电池技术和垂直整合能力,自供率超90%,净利率5%,欣旺达客户不够稳定 [7] - 亿纬锂能核心优势为储能电池领先和海外布局早,储能出货50.45GWh,毛利率15%,欣旺达储能业务规模较小(8.88GWh) [7] - 欣旺达核心优势为HEV电池第一和超快充技术领先,消费电池全球30%份额,但动力电池毛利率仅8.8% [7]
产业观察:【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周概览】信通电子深交所挂牌上市,芯迈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7 23:03
融资概况 - 2025年6月28日 - 7月4日,国内外科技产业共12起融资事件,国内9起、国外3起[1][9] - 国内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1件,位列前三[1][9] 上市与招股 - 7月1日,信通电子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6.42元[12] - 6月30日,亿纬锂能、镁佳股份、芯迈半导体、翼菲智能、瑞为技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主板上市[17][19][22][26][29] 二级市场表现 - 上周大盘指数上涨,上证指数涨1.40%报3472点,深证成指涨1.25%报10509点,创业板指涨1.50%报2156点[4][33] - 汽车电子指数/元宇宙指数涨幅为0.25%/1.59%,半导体指数/人工智能指数跌幅为0.89%/1.68%[4][33] - 半导体指数/汽车电子指数/人工智能指数/元宇宙指数换手率13.0%/9.6%/8.8%/7.6%[4][34] 估值情况 - 截至7月4日,半导体/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元宇宙指数PE估值为112.2/35.3/61.2/42.1倍,较前一周-0.9%/+0.4%/-1.5%/+2.1%[38] - 截至7月4日,半导体/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元宇宙指数PB估值为4.7/3.2/5.4/3.8倍,较前一周-0.9%/+0.5%/-1.8%/+2.2%[40] 风险提示 - 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41][42][46]
罗马仕溃败、安克失血,极致内卷后避不开的苦果|焦点分析
36氪· 2025-07-07 22:03
充电宝行业危机 - 移动电源行业经历巨震,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头部企业大规模召回缺陷产品,罗马仕已停工停产6个月[3][4] - 召回规模:罗马仕召回49万台,安克创新召回71.3万台[4] - 民航局新规导致充电宝被大量废弃,多家企业3C认证证书被暂停[4] 电芯问题分析 - 缺陷产品系因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导致[10][11] - 安普瑞斯为国内充电宝领域软包电池第一大供应商,2023年锂电池产量突破1亿只[12][13] - 电芯问题具体原因:正极材料多次变更,疑似三元材料在快充下结晶[14][15] - 电芯成本占充电宝总成本50%以上[9]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移动电源市场规模预计135.9亿美元,2029年预计203.5亿美元,CAGR 8.4%[23] - 罗马仕"20000mAh 22.5W快充充电宝"价格从2021年129-149元跌至2024年69元[26] - 行业转向快充、外观、价格全面竞赛,但缺乏核心技术支撑[24][25] - 安克创新研发费用率8.5%,绿联4.9%,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品牌溢价[29] 供应链问题 - 头部锂电厂商优先服务新能源汽车、手机等大客户,移动电源企业合作门槛高[17][19] - 安克创新转向与ATL合作,ATL在手机锂电池领域市占率超40%[18] - 电芯安全生产成本高,管理要求严格,厂商间存在梯度性差异[17] 行业深层问题 - 充电宝行业已陷入极度内卷状态,性能要求推高材料极限[28] - 中国手机配件企业高达48万家,产品同质化严重[29] - 行业需要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避免价格战导致的恶性循环[29]
市场洞察:大圆柱电池借力高端车型,市场起量
头豹研究院· 2025-07-07 21: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大圆柱电池展开,介绍其定义、发展历程、车企布局、受捧原因及商业化技术进步等内容,指出大圆柱电池优势明显且契合高端汽车市场定位,技术进步推动其在高端乘用车市场商业化[2][4][12][18][22][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什么是大圆柱电池及应用时间 - 圆柱电池多采用圆柱钢壳封装,生产工艺成熟、产品一致性高,海外应用广泛,但能量密度和成组效率较低[2] - 1991年索尼发明全球首款商业化锂电池,早期用于消费领域;2008年特斯拉Roadster搭载松下圆柱电池,开创电动汽车应用先河;2020年特斯拉发布46800大圆柱电池,其电芯容量是21700电池的5倍,充电功率提高6倍,每千瓦时成本降低约14%,续驶里程提高16%[4] 2025年押注大圆柱电池的车企及供应商 - 特斯拉官宣4680产能约16GWh,供应商有自产(得克萨斯和内华达工厂)、LGES(韩国梧仓和新亚利桑那州工厂)、松下(美国原型生产线及日本和歌山工厂)[11][12] - 宝马宣布新一代大圆柱电池搭载于新车型,供应商有宁德时代(2026年开始供货)、远景动力(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工厂2027年投产)、亿纬锂能(沈阳项目2025年建成试投产,匈牙利工厂2026年建成投产)[11][13] - 保时捷收购V4Drive并更名V4Smart,新工厂2025年4月起生产21700圆柱电池用于新款911 GTS车型[11][13] 大圆柱电池受欧美车企热捧的原因 - 大圆柱电池性能、安全和制造优势明显,性能上能量密度高、快充好等,安全上热稳定性好等,制造上标准化程度高、产品一致性好[18][22] - 其高性能和高技术门槛契合高端汽车品牌市场定位,如特斯拉Cybertruck应用大圆柱电池且售价高[22] - 磷酸铁锂是中国独有的知识产权,大圆柱电池对欧美车企供应链安全性更高[23] 大圆柱电池在高端乘用车市场商业化得益于的技术进步 - 全极耳技术成熟应用,提升快充性能和热稳定性,特斯拉4680电池合格率从2022年的92%提升至2024年初的95%[27] - 干电极技术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优势包括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电极性能好、兼容负极补锂工艺、增加电池能量密度[28][29] - CTC电池结构包创新,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续航里程,采用CTC与一体化压铸技术后,电池单Wh成本下降7%左右,汽车续航里程提升14%,车身重量减少10%[35] - 电池正负极材料体系升级,正极采用NCA方案,负极硅掺杂比例或提升至10%,利于提升单体能量密度[36] - 特斯拉全极耳技术+双干法电极工艺适用于中高端市场,宝马全极耳技术+湿法电极工艺适用于中低端市场[38]
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周概览:信通电子深交所挂牌上市,芯迈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7 19:14
融资情况 - 2025年6月28日 - 7月4日,国内外科技产业共12起融资事件,其中国内9起、国外3起,国内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1件[1][8] 上市情况 - 2025年7月1日,信通电子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6.42元,2022 - 2024年营收分别为7.82、9.31、10.05亿元[11][12] 招股书递交情况 - 亿纬锂能、镁佳股份、芯迈半导体、翼菲智能、瑞为技术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上市[6][13][15][18][21][24] 二级市场表现 - 大盘指数上周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1.40%、1.25%、1.50%[6] - 科技子行业中,汽车电子指数/元宇宙指数涨幅为0.25%/1.59%,半导体指数/人工智能指数跌幅为0.89%/1.68%[6] - 上周半导体指数、汽车电子指数换手率较高,分别为13.0%、9.6%[6] - 上周汽车电子、元宇宙指数PE、PB估值环比上涨,半导体、人工智能指数PE、PB估值环比下跌[6] 风险提示 - 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36][37][38]
一周港股IPO:普祥健康等11家递表;首钢朗泽延迟招股
财经网· 2025-07-07 18:40
港股市场动态 - 上周(6月30日至7月6日)共有11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7家公司招股,5只新股上市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超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22%,暂列全球第一 [24] - 截至6月30日,约200宗IPO申请正在处理中,较年初倍增,包括中东和东南亚企业 [24] - 医药行业IPO活跃,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39家医疗健康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6] 递表公司概况 普祥健康 - 华北地区领先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收入5.0亿元,净利润4440.1万元 [2]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40%,老年患者比例在华北前五大服务商中排名第一 [2] 镁信健康 - 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GPV市场份额第一,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 [3]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净亏损收窄至7576.4万元 [3] 海拍客 - 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最大交易平台,2024年市场份额10.1% [4] - 覆盖290000家注册买家,2024年营收10.32亿元,净亏损7840.3万元 [4] 紫金黄金 - 全球第九大黄金储量企业,2024年产量全球第十一,2022-2024年净利润复合增速61.9% [6] - 2024年收入29.90亿美元,净利润6.21亿美元 [6] 亿纬锂能 - 全球锂电池平台企业,消费类小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 [7] - 2024年营收486.15亿元,净利润42.21亿元 [7] 芯迈半导体 - 全球消费电子PMIC市场第11位,OLED显示PMIC市场第2位,2024年收入15.74亿元 [9] - 2022-2024年净亏损从1.72亿元扩大至6.97亿元 [9] 同仁堂医养 - 中国最大非公立中医院集团,2023年市场份额1.8%,2024年净利润4619.7万元 [11] - 2024年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1.9% [11] 玲珑轮胎 - 全球第三大OE轮胎制造商,连续五年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OE轮胎制造商 [12] - 2024年营收220.58亿元,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增长26% [12] 招股公司动态 - 安井食品香港公开发售认购额44.2倍,国际发售5.85倍,基石投资者认购9000万美元 [14] - 富卫集团引入Mubadala Capital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50亿美元 [15] - 蓝思科技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91亿美元,包括小米旗下Green Better [16] - 首钢朗泽因诉讼延迟后重新招股,无基石投资者 [17] 新股上市表现 - 云知声首日收盘价296.4港元,涨幅44.59% [20] - IFBH首日收盘价39.50港元,涨幅42.09% [21] - 拨康视云-B首日收盘价6.20港元,跌幅38.61% [22] - 安井食品首日收盘价57.00港元,跌幅5.00% [23] 医药行业IPO趋势 - 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IPO募资156亿港元,恒瑞医药占比63% [26] -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40余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7]
大而美法案落地!限制中国电池企业技术授权
起点锂电· 2025-07-07 18:11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 活动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聚焦两轮车换电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 [2] - 将于2025年7月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2] - 汇聚小哈换电、雅迪科技、台铃集团、新日股份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参与 [2] 美国《大而美法案》对新能源产业影响 - 法案于7月1日生效,提前终止IRA部分清洁能源补贴并收紧FEOC限制 [2] - 自9月30日起取消新电动汽车7500美元和二手电动车4000美元税收抵免 [4] - 对累计销量超20万辆的车企(特斯拉/通用/福特等)补贴将在2025年底提前终止 [5] - 导致本田取消纯电SUV计划,福特/日产削减北美电动车项目 [6] - 储能ITC补贴延长至2036年但需满足严格本土采购要求 [6] 中国锂电池对美出口影响 - 5月中国对美锂电池出口额6.46亿美元,创2022年4月以来新低 [8] - 环比4月下滑43%,同期中国锂电池总出口额58.58亿美元环比降4.5% [8] - 储能电池占中国对美锂电池出口主导地位 [8] FEOC新规对中国企业限制 - 引入PFE制度,将FEOC限制范围扩大化 [10] - 通过股权控制(25%阈值)、合同控制、实质性协助等多重机制排除中企 [11] - 将技术许可纳入限制范围,压缩中国锂电技术输出空间 [12] - 宁德时代与福特密歇根州LFP电池工厂将无法获得税收抵免 [14] - 中国企业对美技术授权和合资设厂模式受阻 [15] 中国锂电产业链应对策略 - 美国电车年销量150万辆仅占全球9.7%,市场重要性有限 [18] - 美国87.99%锂电池进口依赖中国,本土化面临成本挑战 [18] - 11家中国电池企业和9家材料企业已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 [18] - 在欧洲市场中国锂电企业正超越日韩占据优势 [19] - 需警惕欧盟可能效仿FEOC条款制定类似政策 [19]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7-07 14:34
产业升级与转型 - 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首吊到位,标志着"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1] - 园区聚焦六大产业(石油化工、碳一化工、锂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光固化剂、防水材料),通过链式整合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1] - 采取"一企一策"盘活机制,累计让6家僵尸企业焕发新生,腾挪出数百亩低效用地,为优质项目开辟空间 [2] 产业链整合与集群发展 - 以荆门石化为龙头,引进28家下游企业(如玲珑轮胎、巨邦石化),构建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完整生态 [2] - 以盈德气体煤制氢工业气体岛为核心,串联"气头—化工—新材料"碳一产业链,形成资源高效流转的闭环 [3] - 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实现全生命周期循环,涵盖上游锂盐(金泉新材料)、中游三元前驱体(格林美)、电解液(新宙邦)、下游电池生产(亿纬锂能)及回收(美华),预计总产值达200亿元 [3] - 园区内18家上市公司与90%中小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年产值阶梯式增长 [3] 精准服务与价值链提升 - 构建"分企施策"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搭建产业链对接会等资源互通平台 [4] - 支持光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固润科技投资15亿元扩建项目,预计新增35亿元产值,打造国内光固化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4] - 防水材料产业链引进东方雨虹、科顺防水两家龙头,形成高端防水卷材和新型涂料特色产业链,预计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 [5] 人才驱动与创新体系 - 建设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基地和化工产业人才联盟,整合高校(如武汉工程大学)与龙头企业(亨迪药业、润都制药)资源,形成"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6] - 生物医药产业链覆盖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六大品类324个品种,研发生产全链条体系完善 [6]
甘肃武威深耕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10:11
兰洽会武威市签约项目概况 - 武威市在第三十一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22项,总金额464 21亿元 [1] - 与无锡市签订飞地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远景能源签订零碳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签约项目涵盖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产业、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 [1] 新能源领域重点项目 - 新能源项目投资额占比超60%,为签约重点领域 [1] - 凉州区300万千瓦光伏项目投资40亿元,配套生态修复治理 [1] - 民勤县景腾25万千瓦风电项目、古浪县陇电入浙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同步落地 [1] - 配套储能设施建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 - 天祝县智慧路灯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创新性结合新能源与基建 [1] 新材料产业布局 - 古浪县大有鑫磊活性纳米钙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投资11 2亿元,年产20万吨纳米钙基材料 [2] - 高性能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 [2] - 民勤县年产6万吨锂离子石墨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凉州区等静压石墨纯化项目完善产业链 [2] 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 - 天祝县食用菌智慧产业园、凉州区马铃薯现代产业园等项目融合智能化技术 [2] 绿色环保与循环经济 - 古浪县年处理4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落地 [2] - 天祝印象生物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实践循环经济理念 [2]
中国绿色创新释放更多红利(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44
中国绿色创新成果 - 中国近五成企业已开展或计划开展绿色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已开展绿色创新的比例达到30.9% [2] - 中国研发出了可在5分钟内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系统,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形成显著领先优势 [2] - 2024年中国安装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数量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2] - 中国在绿色氢能、负排放解决方案、智能电网等领域形成得天独厚的优势 [2] - 中国企业以更高性价比攻克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的生产技术,已主导这三类产品的全球供应 [3] 清洁能源产业经济贡献 - 2024年清洁能源产业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10%,规模约为13.6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堪比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全年GDP [4] - 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业表现亮眼 [4] - 绿色创新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4] 中国"双碳"目标进展 - 中国已提前6年实现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目标 [5] - 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技术创新和战略部署方面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 - 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支出中的份额已从1/4上升至近1/3 [6] - 中国的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容量都大幅增长 [6] 全球影响与合作 - 中国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板正在帮助照亮津巴布韦的农村社区,中国电动汽车在墨西哥和泰国等国家越来越受欢迎 [8] - 越来越多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绿色科技展现强烈兴趣,计划规模化引进相关技术成果 [8] - 中国持续供给优质新能源产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8] - 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构建了从关键矿产到终端产品的全供应链 [9] - 中国企业正凭借高性价比方案大力推动非洲的电气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