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

搜索文档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07.25)-20250725
渤海证券· 2025-07-25 09:14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 A 股市场投资策略和公募权益类基金 2025 年二季报持仓展开分析,指出 A 股市场在政策推动下指数上涨,市场活跃,建议关注“反内卷”、大基建、泛科技等板块投资机会;公募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仓位有变化,行业配置有增减,部分个股被增持或减持 [2][3][5] 宏观及策略研究 市场回顾 - 近 5 个交易日(7 月 18 日 - 7 月 24 日)重要指数收涨,上证综指涨 2.53%,创业板指涨 3.35%,沪深 300 涨 2.84%,中证 500 涨 3.47% [2] - 成交量显著放量,两市成交 8.87 万亿元,日均成交额 1.77 万亿元,较前五日增加 2218.03 亿元 [2] - 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仅银行和通信收跌,煤炭、钢铁、建筑材料涨幅居前,公用事业、计算机、传媒涨幅居后 [2] 政策方面 - 7 月 19 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 1.2 万亿元 [2] - 7 月 22 日国务院公布《农村公路条例》,约 12.5 万公里农村公路需升级改造,对应约 1171.0 亿元投资总额 [2] - 基建投资将拉动经济,相关板块迎来供需两端催化因素 [2] 策略方面 - 统计区间内权重板块带动指数上涨,市场交投活跃,日均成交额近 1.9 万亿元 [3] - 未来市场上行需关注国际贸易、国内经济政策增量利好及“反内卷”政策显效情况 [3] - 市场主线围绕“反内卷”和大基建,泛科技领域轮番活跃,行业宜守不宜追 [3] - 可关注电力设备等“反内卷”和大基建相关行业、TMT 等泛科技行业、非银金融行业投资机会 [3] 基金研究 规模方面 - 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全市场权益类基金 7025 只,较一季度增加 286 只,合计规模 77162.93 亿元,较上季度增加 2660.60 亿元,被动指数型基金数量与规模增加最多 [5] 仓位方面 - 2025 年第二季度,主动权益型基金仓位整体变化不大,偏股混合型基金算数平均仓位降 0.19pct 至 87.56%,股票市值加权平均仓位降 0.10pct 至 88.36% [5] 板块分布和配置方面 - 二季度全部重仓股规模增加 562.69 亿元,港交所和创业板规模增加居前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重仓 A 股低配主板情况加重,超配创业板、科创板和北证,超配比例上升 [6] 行业配置方面 - 二季度持仓市值占比提升前五行业为银行、通信、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和国防军工 [6] - 持仓市值占比下降前五行业有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和商贸零售 [6] 重仓个股方面 - 宁德时代主动权益类基金持股市值 1427 亿元位列第一,持仓市值前五为宁德时代、贵州茅台、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紫金矿业掉出前 5,中国平安跻身前 5 [6] 个股增减持方面 - 二季度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增持总额最多,比亚迪、腾讯控股等减持总额最多 [7]
全球第一!港交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7-23 23:10
香港股权融资市场2025年上半年回顾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到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695% 远超全球8%的增幅 [4] - 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2%至2400亿港元 恒生指数上涨超20% [1] - 上半年融资额已超过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全年水平 [5] 行业融资亮点 - 医疗健康板块股权融资总额58亿美元 创2021年以来上半年新高 [16] - TMT板块股权融资总额137亿美元 受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创新带动 [16] - 消费行业新股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70% 饮料和玩具细分领域表现强劲 [16] 大型新股发行 - 宁德时代H股上市集资53亿美元 为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新股 [9] - 恒瑞医药 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融资额均超10亿美元 [9] - 上半年全球十大新股中香港占四席 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14% [9] 上市结构特点 - 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总集资101亿美元 H股较A股折价幅度普遍较小 [11] - 国际公司如IFBH 觅瑞集团登陆港股 提升市场国际竞争力 [11] - 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获北美 欧洲及中东长线基金等积极参与 [13] 市场机制优化 - 香港交易所推出"科企专线" 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20] - 7月前两周已有8家公司上市 等候上市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20]
港交所: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695%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18:55
香港股权融资市场2025年上半年回顾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695% 远超全球8%的增幅 [1] - 恒生指数期内上涨超过20% 港股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2%至2400亿港元 [1] - 上半年新股融资额已超过2022 2023及2024年每一年的全年水平 [3] 大型新股发行 - 宁德时代H股上市集资53亿美元 成为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新股 [6] - 恒瑞医药 海天味业 三花智控三只大型新股融资额均超10亿美元 [6] - 上半年全球十大新股发行中香港占据四席 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约14% [6] 行业分布与表现 - 医疗健康板块股权融资总额达58亿美元 创2021年以来上半年新高 [10] - TMT板块股权融资总额137亿美元 受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创新带动 [10] - 消费行业新股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70% 饮料 玩具 彩妆及珠宝细分领域表现强劲 [11] 上市主体特征 - 8家A股公司来港上市总集资101亿美元 H股较A股折价幅度小甚至出现溢价 [7] - IFBH 觅瑞集团 南山铝业三家国际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7] - 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获北美 欧洲及中东长线基金 私募股权等积极参与 [8] 市场机制优化 - 香港交易所与证监会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2] - 7月前两周已有8家公司上市 等候上市的公司络绎不绝 [12]
3年收益翻倍,招商基金这只基金却增聘基金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7-23 12:22
基金经理变更 - 招商基金增聘陆文凯为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与原基金经理翟相栋共同管理该基金 [2] - 基金经理变更类型为增聘 新任基金经理为陆文凯 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翟相栋 [3] 基金业绩表现 - 原基金经理翟相栋自2022年4月29日管理以来取得115.81%的任职回报 年化回报高达26% 在同类2901只基金中排名第5 [3] - 2025年基金收益19.05% 跑赢基准7.35%和沪深300指数4.68% [4] - 2024年基金收益30.16% 大幅跑赢基准16.62%和沪深300指数14.68% [4] - 2023年基金收益27.25% 跑赢基准-5.36%和沪深300指数11.38% [4] 基金规模变化 - 基金规模从2022年二季度末的1.93亿元暴涨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01亿元 [5] 投资风格与持仓 - 翟相栋为成长风格投资选手 曾担任TMT研究员 擅长行业轮动和灵活操作 [5] - 持仓主要集中在TMT行业 同时涉及消费行业 [6]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全蝶国际 腾讯控股 第四范式 阿里巴巴-W 美团-W等 合计持仓市值392.62亿元 [6] - 在小米集团上实现低买高卖 2024年底为第一大重仓股 2025年一季度持仓下降30% 二季度退出前十大重仓 [6] 基金经理变动传闻 - 增聘基金经理引发业界猜测翟相栋或将离任 因增聘往往是原基金经理离任前兆 [7] - 翟相栋在招商基金仅管理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一只基金 [7]
广发基金张雪:以宏观视野驾驭“固收+”的成长之道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7-22 12:19
基金经理张雪的投资策略 - 广发集远基金股票仓位从去年四季度的18.56%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41%,债券仓位相应提升,规避了权益市场波动的影响 [1] - 大类资产择时配置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注重资产风险收益比而非博弈边际 [2] - 在权益配置上偏好创新药、TMT等成长股而非红利股,2023年提前离场信创规避回调,2024年低位布局创新药 [3] - 投资框架强调宏观分析,债券久期灵活调整(0.5-10年),权益仓位跨度0%-30%,2022年11月债市调整后大幅拉升组合久期至120%以上 [6] 资产配置逻辑 - 2024年指出中国长债进入"无人区",组合转向中短久期信用债,避开2月后长债回调 [7] - 去年三季度末权益仓位接近合同上限,顶格配置港股因美国降息周期利好,长期持有黄金股基于"去美元化"逻辑 [8] - 黄金股配置从2022年末的3.6%增至2024年底15.42%峰值,2024年一季度仍占9.97%,与金价走势同步 [9] - 左侧布局五年未涨的计算机板块,2023年一季度在港股办公龙头市值达1500亿时果断卖出 [11] 投研体系支持 - 依托宏观策略部预判利率走势,如2024年初准确预测10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并下调至1.5%-1.6% [13] - 借助经济预期指标和政策压力指数等工具判断宏观拐点 [14] - 与研究发展部深度合作构建创新药认知,2023年抓住BD出海行情,2024年6月转向医疗设备 [15] - 固收研究部下设稳健权益团队提供"固收+"专属股票/转债筛选,提升配置精度 [16] 投资理念与风格 - 不偏好红利股因缺乏盈利增长(PEG指标缺失),认为高股息反映对基本面的悲观预期 [20] - 相信中国经济仍有成长性,专注长期趋势向好行业,回避银行/煤炭等高股息品种 [20] - 通过宏观洞察力控制成长股风险,任职产品年化波动率均低于同类基金 [20] - 自比越野车驾驶员,追求平稳投资体验而非短期收益 [21]
既害怕追高又担心踏空,这类基民该怎么办?
天天基金网· 2025-07-21 19:33
市场表现分析 - 6月23日至7月18日期间,A股31个申万一级行业全部实现正收益,通信、计算机、国防军工、生物医药及钢铁行业涨幅居前 [1] - 科创50指数表现略弱于上证指数,但科创综指更强,中证2000涨幅显著领先沪深300,创业板指表现优于创业板综 [1] - 市场呈现结构性牛市特征,部分板块跑输整体市场 [1] 投资心理与策略 - 投资者需接受市场不确定性,避免追求完美择时,目标应为合理区间介入并获取趋势收益而非全部收益 [3] - 建议构建投资组合体系,例如50%配置核心宽基(长期持有),50%配置行业主题基金(短期操作),以平衡踏空风险 [3] - 市场波动是常态,成熟投资者应关注长期趋势,利用行业或市值因子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4] 资产配置方法 - 定投策略能有效平滑成本,长期坚持可避免踏空,宽基与行业组合定投可能超越市场收益 [6] - 股债组合(如中证A500ETF+科创债ETF)可降低波动,中证A500ETF行业分布均衡,科创债ETF年化收益率约4%且AAA评级安全性高 [6] - 采用3-3-4建仓法:初始30%仓位配置宽基,指数回调至MA10/20均线时加仓30%,保留40%现金应对潜在回调 [8] 风险管理与仓位控制 - 风险管理核心在于仓位控制,避免满仓套牢,保留现金(如货币基金)以应对市场回调 [8] - 通过分阶段建仓(如3-3-4法则)平衡追高与踏空风险,确保在市场震荡中保持灵活性 [8]
可转债“淘金热”会热多久?机构寻觅新策略
券商中国· 2025-07-21 12:18
可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达9 48%,收于454 23点,创多年新高并大幅领先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等主流指数 [2] - 可转债市场流动性由债基等机构资金支撑,专业机构参与平抑波动使行情上涨更稳定 [3] - 所有行业转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均录得正收益,包括TMT等正股驱动行业及建材、家电等转债表现超正股的行业 [9] 机构资金动态 - 机构资金通过"固收+"策略大幅配置转债,因利率低位环境下替代性资产需求旺盛 [5] - 纯债替代需求更注重稳健型转债增强策略,压制行情拉伸斜率,银行理财等机构配置行为趋于理性 [7] - 增量资金源于纯债替代需求,导致偏债型转债估值接近历史高位,而双低和偏股型转债估值仍处2022年以来的50%、20%分位数 [14] 市场结构与估值 - 可转债总存量6618 07亿元,较年初缩减718 15亿元,银行转债因密集赎回面临稀缺性 [10][11] - 转债估值分化:偏债型转股溢价率提升,偏股型绝对价格涨幅较大,投资难度增加但性价比仍高 [12][13] - 偏债型转债溢价率创新高但未泡沫化,因配置型资金更理性,风险收益特征理解充分 [15] 后市投资机会 - 双低和偏股型转债机会有望随权益市场回暖提升,经济复苏进程中市场趋于理性 [4][16] - 成长板块(科技、军工、机器人)及剩余期限2年以内转股动力强的品种被看好 [17] - "科技+红利"双主线受关注:恒生科技指数估值20倍(近三年15%分位数),红利利差处2021年以来90%高位分位数 [17]
投资策略周报:中报业绩预告的行业和个股线索-20250719
开源证券· 2025-07-19 15:18
报告核心观点 - 近期A股在宏观预期未显著变化下向上突破,风险偏好强劲修复,资金容纳力增强推动主线回归与主题活化,给出中报业绩预告行业和个股线索及当下配置建议 [1] 市场突破的核心动力 券商板块发力激活市场关注度 - 政策催化与成交结构改善共振,券商与金融科技板块6月带队上涨,受政策预期升温、新兴业务扩张预期、成交额边际回升三方面驱动,历史上券商在指数突破时作用关键 [11] - 6月以来非银金融涨10.93%、券商指数涨12.04%,显著跑赢上证指数的5.59% [11] TMT板块的“粉丝”效应带动资金共识 - 7月4日市场尝试冲击3500点,成交活跃前20只个股中18只为金融科技与TMT标的,TMT与市场高度共振 [12] - 过去一年主动偏股型基金在TMT相关行业持仓显著提升,2025Q1末电信业务和通信技术方向持仓市值分别同比增长98.0%和471.2% [12] TMT尤其是AI硬件与游戏板块上涨的原因 - 中报披露窗口开启,市场对业绩驱动关注度提升,资金提前布局AI硬件、游戏等业绩确定性高的板块 [15] - 6月初新消费与创新药波动放大后,市场“热钱”回流TMT,TMT因流动性优势承接消费与创新药板块释放的流动性 [16] - 本轮AI算力行情由美股核心标的带动,推动A股相关产业链修复,美股科技板块未来财报披露期市场预期乐观,强化A股TMT主线 [20] 中报业绩预告的行业和个股线索 行业:中报业绩预告超预期行业及高增长行业梳理 - 超预期前五行业为建筑材料、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农林牧渔、家用电器 [2][25][26] - 高增长行业有传媒、农林牧渔、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家用电器等,传媒增长1881%、农林牧渔454%等;负增长且增速低于 -80%的行业有轻工制造、商贸零售、环保、石油石化 [2][30] - 通过“净利润断层”方法挖掘超预期行业,构建“前三行业策略”和“前五行业策略”,今年以来该方法筛选的超预期行业组合获显著超额收益 [25] 个股:中报业绩预告超预期个股梳理 - 选取上期盈利增速为负、本期转正的“业绩反转”公司,共12只超预期业绩股票,如鹏鼎控股、力生制药等 [2][33][34] 当下配置建议 行业配置“4+1”建议 - 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AI+、机器人、半导体、信创、军工,关注金融科技与券商板块 [3][35] - “内循环”内需消费:服装鞋帽、汽车等,关注盈利增速边际改善细分领域 [3][35] - 成本改善驱动:养殖、航海装备、能源金属、饲料 [3][35] - 出海结构性机会:中欧贸易关系缓和及小品类出海 [3][35] - 底仓配置:稳定型红利、黄金、优化的高股息 [3][35]
TMT行业为何频出十倍牛股?
证券时报· 2025-07-18 10:03
TMT行业表现 - A股市场中新易盛、胜宏科技等TMT行业公司股价屡创新高,单日成交额位列前几名,部分公司股价几年内涨幅超过10倍 [1] - 2023年以来A股市场涨幅超过10倍的30只股票中,TMT行业占比最高,超过10只 [1] TMT行业特征 - TMT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通过技术优势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或提升效率,成为百行百业的基础设施之一 [2] - TMT行业企业营收或利润出现倍数级增长,为股价上涨提供业绩支撑 [2] - 技术领先的TMT企业能获得远超行业的增长速度,奠定股价和市值迅猛增长的基础 [2] - 美股市场中英伟达乘AI东风,不到三年股价和市值涨幅超过10倍,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步迅猛增长 [2] TMT行业风险 - 市场对TMT和AI的过度追捧可能导致非理性炒作,投机资金涌入或引发调整后的大幅震荡 [3] - 部分TMT企业股价涨幅远超业绩增长幅度,存在股价透支业绩的风险 [3] - TMT企业成长性依赖技术更新,技术掉队可能导致业绩和股价下滑 [3]
TMT行业为何频出十倍牛股
证券时报· 2025-07-18 03:06
TMT行业公司股价表现 - A股市场中新易盛(300502)、胜宏科技(300476)等TMT行业公司股价屡创新高,单日成交额位列A股前几名 [1] - 2023年以来A股市场自低位最大涨幅超过10倍的股票约30只,其中TMT行业股票占比最高,超过10只 [1] - 部分TMT行业公司股价在短短几年内涨幅达10倍以上 [1] TMT行业特征与增长驱动因素 - TMT行业包含多个子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为牛股频出提供容量基础 [2] - TMT行业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通过技术优势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或改造提升效率,成为百行百业的基础设施之一 [2] - TMT行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出现倍数级增长,为股价上涨提供业绩支撑 [2] - 技术领先的TMT企业能获得远超行业的增长速度,典型案例包括英伟达,其股价和市值在不到三年内涨10倍以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2] TMT行业潜在风险 - 市场对TMT和AI的过分追捧可能导致非理性炒作,投机资金涌入造成投资拥挤,调整时或引发大幅震荡 [3] - 部分TMT企业股价涨幅远超业绩增长幅度,存在股价过度透支业绩的风险 [3] - TMT企业成长性依赖技术持续创新,技术掉队可能导致业绩和股价受波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