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
icon
搜索文档
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跑”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网· 2025-07-10 14:21
安徽前沿科技发展 - 安徽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期,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成果涌现 [1] - 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测试"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集成测试进行中 [3] - "人造太阳"原理为氢原子超高温高压下聚变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氘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 [5] - 聚变堆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加快,预计2022年底基本建成 [6] - 园区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研究平台,测试装备用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 [7] 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 - 合肥已建成3个大科学装置,在建3个包括2026年底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 [9] - 计划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包括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 [9] - 大科学装置和量子技术是科技创新"富矿",衍生出多项商业应用机会 [10] 核聚变衍生技术应用 - 太赫兹检测技术源自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可穿透扫描坚果内部质量,应用于生物、医疗、工业检测及未来6G通讯 [11] - 聚变衍生技术包括航天辐照用的芯部加料技术和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 [15] - 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设拉动产业链发展,涉及上游材料、中游系统及下游反应堆,形成100亿元投入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的效应 [17][19]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机会清单(240项)和场景能力清单促进700家科创企业对接 [26][28]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和工作专班,建立容错机制解决新技术应用风险 [29] - 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累计发布场景机会1000项、能力1500项,落地项目1200个金额7亿元 [30] - 联合19个城市成立场景创新城市联盟,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30]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18支子基金投资项目137个金额24亿元,部分项目已上市 [35] - 举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2025年参展企业1800家,落地项目400个涉及资金260亿元 [37]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 [3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实验室到地铁站 前沿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12:58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安徽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研发安装"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目前进行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的集成测试[1] - 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全面加快,预计2023年底基本建成[3]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将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变能发电[7] 核聚变技术发展 - "人造太阳"模仿太阳原理,氢同位素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的氘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5] - 核聚变可能在2040-2050年实现大规模并网发电和商用,带来能源革命[8] - 聚变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7] 大科学装置布局 -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已有三个装置建成,三个在建,包括2026年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9] - "十五五"规划可能纳入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新装置,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闭环[9] - 合肥大科学装置建设速度全面加快[11] 产业链带动效应 - 可控核聚变拉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包括材料、关键零部件、加热系统、磁体系统和聚变反应堆[15] - 每100亿元聚变投入可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涉及高技术含量和高净值产业[17] - 聚变衍生技术如太赫兹检测已应用于食品工业,穿透果壳直接成像检测坚果品质[10][1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能力清单和场景机会清单对接供需,2023年场景机会超240项,响应企业超700家[22]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为量子等领域量身打造应用路径[26][28] - 累计发布场景机会约1000项,场景能力约1500项,落地项目超1200个,金额约7亿元[28]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截至2025年6月设立18只子基金,投资137个项目金额近24亿元[30] -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吸引1800家企业参展,落地项目超400个涉及资金260多亿元[32]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32]
策略周报20250706:短期攻势暂缓,中期升势未变-20250706
东方证券· 2025-07-06 18:44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市场下周或延续震荡,A股短期攻势或暂缓但中期升势未变,建议逢低布局科技和金融 [3][4][5] 全球市场下周或延续震荡 - 全球降息交易暂歇,前一周全球市场普涨系交易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本周除巴西、美国和中国外整体震荡,美国市场本周上涨主要是交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大而美”法案落地利好已兑现且效果不确定,美国7月降息预期微乎其微,9月降息概率从98%降至80%以下,全球市场上涨或告一段落,下周延续震荡预期 [3][11] - 风险事件乐观定价充分,上周中美推进“伦敦框架”使市场短期下调风险评价,但当前定价已充分反映对关税战乐观预期,市场或担心9日事件结果难超预期,随着7月9日关税休战到期,风险评价短升将压制全球市场反弹动能 [3][11] A股短期攻势或暂缓,关税窗口扰动不改中期升势 - 上周市场攻势如期而至,上证指数本周上涨1.4%,最高点3497.22点,主要指数涨幅超1%,但科创50和北证50指数逆势调整,预计下周攻势暂缓 [4][12] - 市场或震荡等待关税扰动落地,上周市场视9日关税为可忽略短期风险,下周或成核心矛盾,若关税延期,风险评价下降、偏好上升,攻势再启;若关税重启,风险评价短期上升,会创造布局点,市场处于上升大趋势,上涨核心动力是对国家治理信心提升,关税窗口扰动不改变中期上涨趋势 [4][12] 逢低布局科技和金融 - 下周逢低布局中期主线科技和金融,短期关注反内卷的钢铁 [5][13] - 科技成长板块依次关注军工、创新药、人工智能(算力、互联网龙头等应用)、商业航天、固态电池、半导体、无人驾驶、核聚变、机器人 [8][13] - 金融&地产板块关注银行、金融科技、券商和地产 [8][14] - 反内卷板块关注钢铁 [8][14]
今日投资参考: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 暖通设备景气上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0:19
市场表现 - 7月首个交易日沪指涨0.39%报3457.75点,深证成指涨0.11%报10476.29点,创业板指跌0.24%报2147.92点,北证50指数涨0.68%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4968亿元,较此前一日减少约200亿元 [1] - 医药、电力、银行板块强势拉升,有色、钢铁、化工等板块上扬,创新药、光刻机、可控核聚变概念活跃 [1] 创新药行业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举措支持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 [2] - 国家医保局计划实现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医保目录同时申报、同步调整,两个目录的征求意见稿将很快出台 [7] - 中信证券建议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布局创新药板块 [2] 暖通设备行业 - 全球算力市场步入高景气周期,暖通及冷却市场迅速扩容 [3] - 冷源侧海外龙头占据主导地位,供需逐步进入紧平衡状态 [3] - 机柜侧冷板式液冷为主流解决方案,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推动产品升级迭代 [3] 通信行业 - 北美AI需求爆发拉动光模块龙头业绩快速增长,光器件及二线光模块业绩亦有望加速增长 [4] - 国内算力需求持续改善,光模块和交换机龙头预计表现良好 [4] - 光缆海缆产业有望进入向上通道,物联网模组景气度延续 [4] 核聚变行业 - 美国CFS公司与谷歌达成协议,将在2030年代初从首座商业聚变电厂供应200MW电力,标志着核聚变能源首次实现商业化电力采购 [5] - 2024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为3314.9亿美元,预计以5.9%的增速到2025年达3511.1亿美元 [5] - 未来核聚变市场预计以8.1%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29年增长至4795亿美元 [6] 旅游行业 - 暑期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等旅游服务预订量同比均大幅增长 [8] - 长线游消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是避暑游热门目的地 [8] - 亲子家庭占比达六成,大学生客群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7% [8] 光伏行业 - 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于7月开始集体减产30%,产能加速出清 [9] 科创板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企业禾元生物过会 [10] - 科创板将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10]
核聚变系列(01):核聚变商业化落地提速,CFS与谷歌达成协议
民生证券· 2025-07-01 21: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核聚变产业商业化落地提速,建议持续关注核聚变产业催化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6月30日美国CFS宣布与谷歌达成协议,将在2030年代初从首座商业聚变电厂ARC向谷歌供应200MW电力,标志核聚变能源首次实现商业化电力采购 [1] 公司情况 - CFS是麻省理工学院2018年分拆出的初创企业,正在推进B2轮融资,已获超10亿美元资金认购,迄今融资逾2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老虎环球资本、比尔·盖茨等,代表项目SPARC规划2026年达到首次等离子体,随后Q值大于1 [2]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为3314.9亿美元,预计以5.9%的增速到2025年达3511.1亿美元,预计以8.1%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29年增长至4795亿美元 [2] 融资情况 - 2010 - 2024年度美国核聚变公司累积获得融资56.3亿美元全球领先,中国以24.9亿美元位居第二,加拿大仅3.21亿美元,呈现以美国为首,中国追赶的格局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真空室相关【国光电气】【合锻智能】;大功率电子管+真空开关【旭光电子】、电源【爱科赛博】【英杰电气】、高温超导带材【永鼎股份】【精达股份】【联创光电】、电容【王子新材】 [3]
国泰海通|电新:谷歌签订核聚变供电协议,核聚变行业发展再迎里程碑
谷歌与CFS签署核聚变电力购买协议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与CFS签署协议,将购买弗吉尼亚州聚变发电项目的200MW电力,这是聚变历史上最大的电力购买协议[1] - ARC项目选址弗吉尼亚州切斯特菲尔德县,计划建设全球首座商业聚变电厂,预计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运行寿命20年以上,设计发电能力400MW,可为15万户家庭供电[1] - 此次签约标志着核聚变能源商业化电力采购再次实现突破[1] CFS公司核聚变布局 - CFS成立于2018年,累计融资超过20亿美元,是北美最大核聚变商业化公司之一[2] - SPARC项目是高场紧凑型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设计等离子体大半径1.85m、小半径0.57m、体积20立方米,等离子体电流8.7MA,最大辅助加热功率25MW,磁场强度12.2T[2] - SPARC预计2025年建成,2026年首次形成等离子体,2027年实现能量净增益(Q>1),为ARC项目提供技术积累[2] 核聚变商业化进展 - 微软已有购买核聚变发电先例:2023年Helion Energy承诺2028年前开始发电,一年后为微软提供至少50MW电力,否则支付罚金[3] - 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相继签订核聚变供电协议,表明商业化落地和并网发电正获得市场广泛认可[3] - 随着上游设备产业化成熟,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持续加速,全球核聚变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3] 核聚变产业链关注方向 - 建议重点关注核聚变产业链上游的加热系统、磁体系统、包层系统和电源系统环节[1] - 行业商业化落地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并网发电确定性日益明朗[1]
锚定“四个面向” 科技创新加速跑(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58
科技前沿探索 - 我国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对飞船逃逸救生分系统及相关大系统进行综合考核 [2] - 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正式交付 将为多家机构提供累计超5000比特的测控服务 服务于"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 [2] 新能源与材料创新 - 安徽工业大学等单位研发新型催化剂 实现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直接合成对二甲苯 拓展变"碳"为宝新途径 [2] - 大连理工大学团队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瓶颈 开发出高效率、高稳定性与超轻柔特性的新型电池 可应用于临近空间卫星、无人机等载具能源供给 [2] 能源技术突破 -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通过验收 完成从设计优化到测试验收完整流程 为聚变堆波加热系统奠定基础 [3] - 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完成验证试验 填补变速机组集电励磁系统国产化制造空白 [3] 医疗健康技术 - 我国科学家构建工程化人类抗衰型间充质祖细胞 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验证其延缓多器官衰老效果 提供新细胞治疗范式 [3] - 南开大学团队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 成功帮助偏瘫患者实现功能修复 [3]
上海超导IPO获受理、中石油加速布局核聚变,重点关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天风证券· 2025-06-29 15: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上次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核聚变产业迎来重磅资本注入,产业应用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上海超导科创板 IPO 获受理,拟募资助力聚变相关业务发展;建议关注联创光电、永鼎股份、国光电气、王子新材、旭光电子等相关公司 [2][3][4] 具体内容总结 资本注入情况 - 6 月 17 日中油资本联合中国石油、中石油股份按原有持股比例向昆仑资本增资 32.75 亿元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投资,2024 年昆仑资本已斥资 29 亿元投资聚变新能占 20%股份,此次增资有望拓展其成长空间,推动核聚变技术产业化 [2] 企业上市情况 - 6 月 18 日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计划募资 12 亿元,发行股份不超过 9198.1561 万股,不低于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的 10% [3] 企业业务情况 - 上海超导是国际领先、国内市占率超 80%的高温超导材料生产商,产品性能指标排名全球前 20%,性价比全球第一,已实现批量年产千公里级带材,与全球多家聚变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此次募资将投向相关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 6000 公里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3] 建议关注公司 - 联创光电是国内领先的高温超导磁体供应商,高温超导磁体是第二代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最佳选择,成本占比近一半;永鼎股份是高温超导带材主要供应商;国光电气供应可控核聚变装置相关部件;王子新材有磁体电源项目、电容产品;旭光电子有百千瓦级、兆瓦级大功率电子管 [4]
策略周报20250629:攻势未歇,蓄力再攀-20250629
东方证券· 2025-06-29 13:18
报告核心观点 - 美联储虽维持利率不变,但市场降息预期升温,全球市场积极反应;A股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下周短期风险影响小,是加仓点,市场有望继续进攻;行业上继续看好科技和金融,关注有色金属 [2][3][5] 利率未变,心弦已动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经济数据不明朗前不贸然降息,暗示9月或为政策调整窗口,7月按兵不动是为评估风险 [2][11] - 市场已开始预计9月降息,交易员增加美联储2025年降息3次的押注,本周多位美联储官员释放鸽派信号 [2][11] - 本周全球主要市场普遍上涨,日经涨4.55%,纳斯达克指数涨4.25%,恒生指数涨3.2%,是因降息预期升温提升了风险偏好 [2][11] 下周是加仓点:市场短暂整理后有望继续进攻 - 本周A股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升,上证指数涨1.91%并突破3400点位,但与海外市场相比仍有犹豫,周四周五回踩明显 [3][12] - 本周一至周三上涨分别反应中东地缘风险降低、芬太尼关税和美联储主席听证会预期、听证会落地后降息预期升温,周四和周五是对未落地风险事件的担忧和快速上涨后的整理 [3][12] - 短期可预期的风险事件一是特朗普计划7月4日前签署“美丽大法案”,二是7月9日若未达成贸易协议“对等关税”将生效及中国行业关税可能出台;“美丽大法案”影响低于预期且落地目标可能落空,关税问题市场已历最坏情况,若生效反而是加仓点,7月9日时限可能延长,不会形成实质风险 [3][12] - 下周市场或意识到短期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小、烈度低而继续进攻,特朗普访华消息虽未证实,但市场可能因此更乐观 [4][13] 积极布局科技和金融 - 下周行业结构继续看好中期主线科技和金融,同时关注有色金属 [5][14] - 科技板块依次关注人工智能(算力、互联网龙头等应用)、军工、半导体、无人驾驶、创新药、固态电池、机器人、商业航天、核聚变 [8][14] - 金融板块依次关注金融科技、证券和银行 [8][14] - 有色金属板块关注铜铝 [8][14]
华安证券解码新消费核心驱动力 看好五大赛道投资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9:32
AI与数字资产 - AI在医疗、教育、制造等多行业展现广阔前景,应用场景逐步充实 [1] - AI推动从"软件即服务"向"结果即服务"转变,AI Agent领域技术成熟后将向更强自主性、多Agent协作、深度个性化和可信AI方向发展 [1] - 稳定币结合稳定性、高速度、可访问性和实用性等优点,正在重塑全社会对货币的认知和使用 [1] 新消费领域 - 新消费核心驱动力在于对"人"的深度理解与价值共鸣,未来可把握五大核心赛道投资机会 [2] - 潮玩、宠物赛道爆发揭示情感经济与陪伴经济的巨大潜力 [2] - 茶饮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文化表达力与供应链深度整合能力 [2] - 折扣业态兴起不仅是价格革命、更是效率革命与渠道格局的重塑 [2] - AI消费崛起预示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消费体验的标配 [2] 能源转型与核聚变 -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已形成产业化规模,行业具备千亿级想象空间 [3] - 过去六十年聚变研究将关键聚变等离子体性能参数提升10000倍,距离实现聚变发电站所需性能仅差不到10倍提升空间 [3] - 现有成熟核电产业链在聚变技术发展中存在潜在技术迁移价值与协同效应 [3] - 核聚变已进入由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商业应用的临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