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又一IPO公司主动撤单,业绩遭遇“过山车”,撤回前大幅削减募资目标
华夏时报· 2025-08-28 20:41
IPO终止审核 - 福建德尔科技主动撤回IPO申请材料 上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2] - 公司最初计划募资30亿元 后下调至19.45亿元 [2][4] - 2023年6月获受理 审核历时约14个月 [2] 募资计划调整 - 原募资用途包括年产20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及含氟半导体材料项目 [3] - 募资规模从30亿元缩减至19.45亿元 降幅达35% [2][4] - 调整原因可能涉及监管问询 经营状况变化及市场环境因素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8亿元 14.18亿元 16.87亿元 2023年同比下滑16.52%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 1.19亿元 1.31亿元 2022-2023年分别下滑26.97%和46.26% [6] - 业绩波动主因新业务投产周期长 折旧摊销费用高及行业供需变化 [6] 业务结构 - 主营氟化工基础材料 新能源锂电材料 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 [3] - 氟化工被誉为"黄金产业" 具有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特点 [3] - 新业务需经历客户认证及导入周期 影响短期业绩表现 [6] 监管关注重点 - 要求披露产品市场规模 竞争格局及市场拓展进展 [3] - 关注客户分布 认证流程 订单情况及定价机制 [7] - 问询新增产能消化能力及价格传导机制 [3][7]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赖宗明(15.6%) 华祥斌(14.88%+0.2%) 黄天梁(4.58%) 合计控制35.06%表决权 [8] - 虽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但低持股比例可能影响重大决策 [8] - 监管问询控制权认定合理性及特殊表决权安排 [8] 行业背景 - 氟化工下游市场空间巨大 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 [3] - 2023年以来IPO主动撤单达78家 涉及业绩波动 监管趋严及市场环境因素 [9]
东岳集团(00189.HK):制冷剂价格快速上涨 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提升
格隆汇· 2025-08-28 20: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4.63亿元,同比增长2.79% [1] - 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153.28% [1] - 销售毛利率29.11%,同比提升9.2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4.16%,同比提升8.72个百分点 [1] 制冷剂业务 - 制冷剂板块营收22.92亿元,同比增长47.69%;盈利10.30亿元,同比增长209.77% [2] - 拥有R22产能22万吨,R32产能6万吨;R22配额4.39万吨(占全国29.46%),R32配额5.63万吨(占全国20.09%) [2] - 合计持有二代、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12.99万吨,总配额量居国内前列 [2] - 制冷剂价格及利润率因配额制供需紧平衡持续上涨 [1][2] 含氟高分子业务 - 含氟高分子营收19.40亿元,同比减少4.58%;盈利2.59亿元,同比减少14.57% [3] - 拥有PTFE产能5.5万吨(国内第一)、PVDF产能2.5万吨(国内第二) [3] - 具备R22、R142b及上游原料完整产业链,成本优势突出 [3] - 行业供给过剩导致竞争加剧,但公司凭借规模与产业链优势维持盈利 [3] 有机硅业务 - 有机硅板块营收23.19亿元,同比减少15.95%;盈利875万元,同比下滑83.70% [4] - 拥有60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及20万吨下游深加工品产能 [4] - 受新增产能集中释放、需求乏力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影响,产品价格下滑 [4] 产能与行业地位 - 为国内氟硅行业龙头企业,制冷剂配额量及含氟高分子产能规模领先 [2][3] - 含氟高分子扩产周期结束,产品报价底部企稳 [3] - 有机硅业务通过控股公司东岳有机硅运营,2022年投产30万吨单体及20万吨深加工项目 [4] 未来展望 - 制冷剂行业处于长期景气周期,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5] - 含氟高分子业务有望因AI服务器等高端需求增长实现高端化突破 [3] - 2025-2027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3亿元、25.63亿元、28.06亿元 [5]
东岳集团(00189.HK):业绩符合预期 布局四代制冷剂和高端氟聚合物
格隆汇· 2025-08-28 20:13
业绩表现 - 1H25营业收入74.63亿元 同比增长2.8% [1] - 1H25除税前溢利14.22亿元 同比增长111.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应占期内溢利7.79亿元 同比增长153.3% [1] - 制冷剂业务分部溢利10.30亿元 同比增长209.8% [1] - 二氯甲烷及烧碱业务分部溢利2.14亿元 同比增长61.0% [1] - 氟高分子材料业务分部溢利2.59亿元 同比下降14.6% [1] - 有机硅业务分部溢利875万元 同比下降83.7% [1] - 其他业务亏损8721.9万元 同比减亏8401万元 [1] 业务板块分析 - 制冷剂配额约12.93万吨 部分品种配额使用进度或不达50% [1] - 1H25制冷剂税后单吨盈利约1.5万元/吨 [1] - 分销及销售开支同比下降7.61% [1]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5.17% [1] - 氟聚合物产品价格优势明显 盈利下滑幅度低于行业平均 [2] - 有机硅业务价格逐步趋近历史周期底部 [2] 战略布局 - 更改1.92亿元未动用配售所得款用途 [2] - 拟投入8956万元用于PTFE高纯品质提升 重点发展半导体产业用高端PTFE [2] - 拟投入6823万元用于四氟乙烯生产线绿色智能化改造 [2] - 拟投入3412万元用于R1234yf生产试点项目 [2] - 全氟聚醚 六氟丙烯低聚体等氟化液中试项目稳步推进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应占综合溢利10%至19.02亿元 [2] - 维持2026年净利润26.94亿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1.2x与7.8x [2] - 上调目标价15%至16.68港元/股 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3.9x与9.7x [2]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24.3%上行空间 [2] 行业展望 - 氟聚合物 有机硅业务下游分散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更强 [2] - 反内卷政策发力及宏观需求预期回暖 氟聚合物与有机硅业务有望底部反转 [2] - 四代制冷剂市场逐步打开 [2] - 液冷氟化学品产业链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 后续放量可期 [2]
巨化股份(600160):公司简评报告:公司业绩大幅提升,制冷剂高景气有望延续
东海证券· 2025-08-28 19: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146.97% [6] - 制冷剂价格大幅提升,行业景气持续上行,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6] - 制冷剂配额高度集中,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6] - 强链延链补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6] 业绩表现 - 2025年H1利润总额26.07亿元,同比增长148.27% [6] - 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上涨61.88%,含氟精细化学品上涨20.87% [6] - 截至2025年8月27日,制冷剂R22/R32/R134a/R125价格分别为35500/59000/51500/45500元/吨,同比分别上涨18.33%/66.20%/56.06%/54.24% [6] 配额优势 - 2025年公司R22生产配额3.89万吨,占全国26.10%,内用配额占全国31.28%,为国内第一 [6] - HFCs生产配额29.78万吨,占全国同类品种合计份额的39.33% [6] 产能建设 - 2025H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在建工程125项(年内开工36项) [6] - 52个项目建成投用,包括4kt/a TFE、10kt/aFEP扩建项目等 [6] - 甘肃巨化功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6亿元/55.70亿元/64.65亿元 [6] - 对应EPS分别为1.57元/2.06元/2.39元 [5][6] - 对应PE为22.84X/17.37X/14.97X [5][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8.39亿元/286.62亿元/302.86亿元,同比增速9.7%/6.8%/5.7% [5] - 预计毛利率从2024年17.5%提升至2027年32.0% [5] - ROE从2024年11.0%提升至2026年22.7% [5]
巨化股份(600160):制冷剂价格持续提升液冷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国信证券· 2025-08-28 17:15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8][3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97%,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1][10] - 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制冷剂业务,第三代制冷剂(HFCs)配额制度导致行业供给格局根本性变革,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生产配额优势充分受益[1][10] - 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上涨61.88%至3.94万元/吨,推动制冷剂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09%,主要产品价格上升增利21.97亿元,其中氟制冷剂贡献21.29亿元[1][10] - 液冷业务成为新增长点,公司前瞻性布局氟化液产品,控股子公司创氟公司5000吨/年巨芯冷却液项目一期1000吨已建成投产[4][37]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1.14/48.23/51.70亿元,对应EPS为1.52/1.79/1.92元[8][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营收75.31亿元,同比增长13.93%,环比增长29.84%;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37.07%,环比增长53.56%[1][10] - 制冷剂销量达15.46万吨,同比下滑4.19%;二季度制冷剂均价为40911元/吨,同比提升65%,环比提升9%[11] - 制冷剂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36.7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1.97%,盈利结构显著优化[11] - 含氟聚合物业务二季度销售均价38446元/吨,环比回升0.41%,同比微增0.33%[3][32] 行业分析 - 制冷剂行业实行全球配额制,中国三代制冷剂拥有全球80%以上配额,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优势明显[2][23] - 制冷剂作为空调、热泵刚需品种,具有下游成本占比低、价格弹性大、价值高等特征,价格逐渐脱离周期品定价,呈现超长景气周期上涨态势[2][23] - 2025年8月26日主要制冷剂品种价格:R22报价4-4.05万元/吨,R32主流成交价5.9-6.0万元/吨,R134a报价5.0-5.1万元/吨,R227ea报价7.5-7.7万元/吨[24] 业务发展 - 非制冷剂业务中,含氟聚合物四大品种PTFE、PVDF、FEP、FKM面临通用化产能增加、需求增速不及供给的失衡状态,产业向专用化、高端化升级[3][32] - 液冷业务响应AI技术发展需求,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推动浸没式液冷成为趋势,公司与重庆市潼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4][37] - 公司持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料发展,高端化延伸产业链,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8][38] 估值与预测 - 当前股价35.84元,对应2025-2027年PE为23.5/20.1/18.7X,PB为4.68/4.02/3.50X[9][3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5.38/323.02/345.63亿元,同比增长20.7%/9.4%/7.0%[9]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17%提升至2025年27%,ROE从2024年11.01%提升至2025年19.9%[9][41]
【IPO一线】上交所:终止对福建德尔主板IPO审核
巨潮资讯· 2025-08-28 15:42
公司上市动态 - 上交所终止福建德尔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审核 [1] - 公司及保荐人申万宏源证券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1] - 上市申请于2023年6月30日获受理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主要从事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1] - 业务聚焦含氟电子特种气体、含氟锂电新能源材料和含氟湿电子化学品等高端氟化工产品 [3] 公司战略布局 - 以无水氟化氢为起点向氟化工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4] - 重点发展含氟特种气体、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锂电材料、特高压重大电力装备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方向 [4] - 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并开发进口替代产品 [4] - 实现氟化工与电子专用材料两大产业协同发展 [4] 行业地位与特征 - 氟化工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被誉为"黄金产业" [2] - 行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速成长性特点 [2] - 中国氟化工总产能超过1000万吨,总产量超过700万吨,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 [2] - 中国氟化工产能和产量占全球60%以上,企业数量约1000余家 [2] 产业链结构 - 氟化工产业链以萤石矿为源头,以氟化氢为基础原料 [3] - 产品加工深度与技术门槛正相关,附加值随加工深度增加而提升 [3] - 含氟电子特气、锂电材料和湿电子化学品属于产业链高端高附加值环节 [3]
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 氟制冷剂业务成核心驱动力 产业链布局持续深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4: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146.9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26亿元 同比增长155.23% [1] 氟制冷剂业务 - 氟制冷剂业务营业收入60.87亿元 同比增长55.09% [2] - 产品月均价达39372.45元/吨 同比增幅61.88% [2] - 获得HCFC-22生产配额3.89万吨 占全国26.10% [2] - HFCs生产配额29.78万吨 占全国同类品种份额39.33% [2] 产能建设与技术投入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 在建工程125项 [3] - 甘肃巨化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96.25亿元 [3] - 研发投入6.03亿元 同比增长11.69% [3] - 新增专利受理32件 获得专利授权25件 [3] 战略发展方向 - 深化第四代氟制冷剂(HFOs)产能建设与市场渗透 [4] - 依托甘肃项目拓展西部产业基地 [4] - 突破含氟聚合物、电子级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关键技术 [4]
巨化股份(600160):受益于制冷剂高景气度,公司业绩高增
湘财证券· 2025-08-28 13:39
投资评级 - 公司评级为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增长强劲 受益于制冷剂高景气周期[4][5] - 2025年1-6月实现营收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146.97%[5]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75.31亿元 同比增长13.93% 环比增长29.84% 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 同比增长138.82% 环比增长53.57%[5] - 制冷剂业务推动业绩高增 2025年上半年制冷剂均价39372.45元/吨(不含税) 同比大幅增长61.88%[6] - 公司推进多个项目 包括4kt/a TFE、10kt/a FEP扩建项目 环氧氯丙烷装置技改 有机醇优化提升改造项目建成投用 甘肃巨化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高纯PFA工业化验证项目获得试生产批复[8] - 公司是氟化工龙头企业 拥有完整氟化工产业链 制冷剂供给端受配额政策约束 终端需求稳中有增 制冷剂有望维持供需偏紧格局[10][15] - 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6亿元、60.38亿元、70.53亿元(前值为43.07亿元、52.96亿元、61.70亿元)[10][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4462.37百万元 同比增长18.43%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8736.10百万元、31613.80百万元、34660.61百万元 同比增长17.47%、10.01%、9.64%[1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959.53百万元 同比增长107.69%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5.50百万元、6037.75百万元、7052.64百万元 同比增长158.51%、19.19%、16.81%[12] - 2024年销售毛利率17.50% 预计2025-2027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0.59%、32.31%、33.80%[12] - 2024年ROE 11.01%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23.81%、23.75%、23.30%[12] - 2024年每股收益0.73元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88元、2.24元、2.61元[12] 行业分析 - 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 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自2024年起实行生产配额制 厂库和渠道库存消化较为充分 下游需求旺盛 行业生态和竞争秩序持续改善[6] - HFCs作为功能性制剂 其"刚需消费品"属性与全球"特许经营"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毛利大幅上升[6] - 在家电以旧换新 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下 空调等终端需求有望稳中有增 制冷剂有望维持供需偏紧格局[10][15]
三美股份跌2.01%,成交额2.4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7.5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57.96元/股 总市值353.83亿元 成交额2.42亿元 换手率0.67%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27.51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69%和14.60%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8.78%和23.81% [1] - 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52.81% 近5/20/60日分别上涨8.03%/20.98%/22.85%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达1.79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24.52% 人均流通股减少19.69%至34,162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486.64万股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27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达5.59亿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8亿元 同比增长38.58% [2] - 归母净利润9.9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59.22%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氟碳化学品和无机氟产品等氟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氟制冷剂占比85.55% 氟化氢9.77% 发泡剂3.46% 材料销售0.70% 副产品销售0.27% 其他0.2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制品-氟化工 概念板块包括PVDF概念、养老金概念、中盘股等 [1]
金石资源(603505):短期承压 稳步推进重点项目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26亿元 同比增长54.24% [1] - 归母净利润1.26亿元 同比下降24.74% [1] - 毛利率19.52% 同比减少7.01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营收8.67亿元 同比增长29.22% 环比增长0.9%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59亿元 同比减少44.63% 环比减少11.35% [1] 业务板块分析 - 无水氟化氢(AHF)销量9.58万吨 同比增加4.68万吨 [2] - AHF业务营收9.07亿元 同比增长114.96% [2] - AHF毛利率11.57% 较去年同期0.39%显著提升 [2] - 萤石精矿产量18.59万吨 同比略增0.28万吨 [2] - 自产萤石精矿销量15.44万吨 同比减少0.49万吨 [2] 项目进展 - 包头"选化一体"项目生产萤石粉39万吨 [3] - 金鄂博氟化工生产无水氟化氢10.3万吨 [3] - 蒙古国项目处理原矿20万吨 生产萤石块矿近4万吨 [3] - 蒙古国选矿厂建设安装进度达85% 计划10月底试车 [3] - 翔振矿业技改项目预计2025年底完成 将提升盈利能力 [3] 资源储备优势 - 保有萤石资源储量约2700万吨矿石量 对应矿物量约1300万吨 [4] - 拥有国内单一萤石矿山采矿权8个 探矿权2个 [4] - 国内采矿证规模112万吨/年 在产矿山8座 选矿厂7家 [4] - 年开采规模10万吨以上的大型萤石矿达6座 [4] - 包头项目配套年产30万吨无水氟化氢/氟化铝柔性化项目 [4] 投资收益与亏损 - 包钢金石实现投资收益5502.72万元 [2] - 翔振矿业因技改致利润减少近2000万元 [2] - 蒙古国项目归母净利润亏损1704万元 其中汇兑损失644万元 [2] - 锂业板块(金石新材料和江西金岭)归母净利润亏损2754万元 [2]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湖南金石智造签订装药车销售合同金额超1000万元 [3] - 三项乳化炸药技术通过工信部鉴定 达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 [3] - 高原地区装药设备获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