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首次上榜《财富》中国500强,盈峰集团的产业赋能牛在哪?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1:13
盈峰集团首次上榜《财富》中国500强 - 盈峰集团首次上榜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位列第409位 [1] - 公司成立于1994年,通过"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模式构建涵盖消费、环境、文化等领域的产业生态 [1] CVC模式下的生态构建 - 2024年全球CVC投资规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30%,绿色科技、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成为投资热点 [2] - 盈峰集团通过战略性并购与精准投资,从单一制造领域切入家居、环保、文化等多元赛道 [2] 核心赛道布局 - 环境领域:2018年盈峰环境收购中联环境100%股权,转型为环保全产业链运营商,环保装备销售额连续24年市场第一,新能源装备市占率连续3年行业领先 [3] - 文化领域:2018年参与华录百纳混改后更名为百纳千成,西安永兴坊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3] - 消费领域:2024年完成对顾家家居的控制权交易,推动其在功能沙发自研、海外产能建设等领域突破 [3] 创新动能补充 - 盈峰集团在一级市场聚焦"硬科技"赛道,投资商汤科技、云鲸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企业 [4] - 对云鲸智能从2019年初首次出手到2021年D轮持续三轮重仓,实现投资收益与产业协同双重回报 [4] 产业资本深度赋能 - 盈峰的产业资本源于自身积累,对产业理解更深、赋能力度更强,可跳出短期收益导向成为长期耐心资本 [5] - 通过技术、资源、管理三大维度实现深度赋能,形成"投资反哺产业、产业滋养生态"的良性循环 [5] - 技术整合层面:盈峰环境首创"5G云+环卫机器人"智慧远程集群作业模式,带动产业链效率升级 [5] - 资源协同层面:依托三十余年产业投资和运营经验,提供"资本+资源"双重支撑 [5] - 管理赋能层面:以长期主义治理原则搭建治理结构,充分授权职业经理人团队 [5][6] 长期战略与资源优化 - 盈峰集团注重产业的进退有序,通过退出部分产业优化布局,将资源集中于核心赛道 [6] - 对顾家家居充分授权职业经理人团队,控股股东和董事会仅在战略方向、高管团队能力、平台长期支撑力三方面把关 [6]
杭实集团再次上榜世界500强
每日商报· 2025-07-30 08:11
商报讯(记者 徐歆婷)昨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杭州首家入围该榜单的市属国企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实集团")以第394名的成绩再次上榜。连续两年稳居 榜单且实现争先进位,杭实集团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为深耕实体经济二十余载的国有投资集团,杭实集团近年来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 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方面协同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实特色的实业"提质升级"之路。 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夯实传统制造业基础,又抢占新兴赛 道先机,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上,杭实集团充分发挥市场化投资优势,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的"耐心资本"。集团创新构建"1+1+4+4"产业投资体系,旗下基金管理规模超600亿元,重点投向先进制 造、智能物联、合成生物等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目前已投资培育云豹智能、景业智能、昆泰磁悬浮等 400多家优质企业。 尤为亮眼的是对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杭实集团主动担当国企使命,设立杭州市唯一一家地方性低空公 域流量平台企业——杭州低空公司,通 ...
挖潜扩容 夯实民生之本
辽宁日报· 2025-07-27 10:09
就业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同比增长5.1%,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8% [1] - 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24.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1] -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民生之本"更加夯实 [1] 就业工作举措 - 稳存量:迭代实施"春暖辽沈"系列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39万个 [2] - 扩增量:累计举办招聘活动8811场次,拓展就业增长点 [2] - 提质量:开展职业培训和岗位练兵51.1万人次,启动十大专项培训行动 [2] 政策支持 - 形成"1+19+X"全要素就业"政策矩阵",包括惠企减负政策"工具包" [4] - 上半年通过失业保险降费率等政策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13.05亿元 [4] - 聚焦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挖掘就业机会 [4] 创业带动就业 - 上半年全省扶持创业带头人7920人,带动就业5.9万人,分别同比增长1.1%、4.4% [5] - 探索建设"街创中心",打造项目能落地、初创有扶持的创业环境 [5] 重点群体就业 - "就来辽"融媒体平台青年活跃粉丝量近90万,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6] - 组织"百校千企"人才对接等活动,开展招聘546场,发布岗位22.3万个次 [6] - "舒心就业"服务站点上半年服务登记失业人员12.8万人 [7]
美团王兴:3年狂投30家,中国具身智能最大金主
搜狐财经· 2025-07-25 14:02
投资布局 -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3年内投资超30家机器人相关公司,累计金额超百亿,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押中7家核心企业[1] - 美团在2025年7月连续投资它石智航(1.22亿美元)和星海图(超1亿美元),5月投资自变量机器人(数亿人民币),三个月内三连投具身智能企业[5][6][7][8] - 2023年至今美团通过美团龙珠、美团战投等平台累计出手8次,投资7家具身智能公司,覆盖人形机器人、新一代大脑和底层技术栈[8] 战略定位 - 美团从2021年起将集团战略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明确AI、机器人、自动驾驶为未来核心方向[21] - 美团龙珠投资风格从消费赛道转向硬科技,2021年硬科技投资占比31%,2022年升至64%,2023年9个项目中8个为硬科技[21] - 美团2022年在深圳成立机器人研究院,依托生活服务场景研发无人机、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技术,截至2024年底与全球20余所高校达成40余项科研合作[23][24] 投资逻辑 - 美团投资标的多为科班出身团队,如它石智航(华为/百度/大疆背景)、星海图(Waymo/Momenta背景)、自变量机器人(IDEA研究院/清华系)[11] - 美团在多数被投企业中扮演重要股东角色,如宇树科技(第二大股东)、银河通用(业务深度合作)、它石智航(领投成立仅5个月的公司)[13] - 投资逻辑从"业务协同"转向"基础设施构建",不再局限于与美团现有业务直接相关的项目[28][29][30] 产业生态 - 美团构建了覆盖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多品类,以及本地配送、智慧药房等多场景的"机器人+AI"产业闭环[17] - 通过投资智谱AI、月之暗面等大模型公司为机器人军团打造"最强大脑",同时布局自动驾驶等连接线下业务的赛道[34][35] - 目标是让机器人成为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新基础设施,如同今天的电梯、Wi-Fi一样普及[30][38]
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秘书长吴迪—— 股权投资“苏州模式”特色鲜明 产业龙头发挥引领作用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7
股权投资"苏州模式" - 苏州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股权投资"苏州模式",成为创新与产业、产业与资本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 [1] - 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成立14年,已发展成为整合政府、资本、产业资源的关键纽带 [1] - 2024年苏州市投资案例数784例,同比下降5.4%,投资金额366.87亿元,同比上升8.1%,呈现量减质升特征 [1] 2025年苏州创投三大特征 - 大基金发挥引领作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领域已有百亿母基金设立,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完成20-40亿元母基金设立,近期发布100亿元直投基金和100亿元人才引进母基金 [1] - "产投融合"深化:苏州本土产业完整度居全国前列,产业龙头在各自领域发挥投资引领作用,上市公司群体在创业孵化和投资中作用显著 [2] - 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纷纷落地,民营企业家对创业投资关注度提高,募资效率提升,更注重项目商业逻辑和投后管理 [2] 苏州产业与创新基础 - 2024年末苏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2.43万家,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4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07家,均为全国第四 [2] - A股上市公司219家,全国第五;境内外上市公司267家,其中科创板55家全国第三,北交所12家全国第二 [2] 苏州市基金业联合会工作重点 - 长期致力于做好三件事:党委和政府关注的事、创新企业关心的事、会员机构关切的事 [3] - 依托苏州产业资源和创投生态,为创投行业和产业发展做好基础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3]
国务院国资委: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 推进地方国有经济规模化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13
地方国资国企上半年表现 - 上半年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营业总收入19.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万亿元 [1] - 研发经费投入2655.5亿元,31个省份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47家地方企业参与22个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 [2] - 生产经营总体平稳,科技创新表现突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成效显著 [1][2]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截至6月底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90%,要求高质量完成改革行动并谋划下一步举措 [2] - 围绕"三个集中"优化国有资产增量投向和存量结构,抵制"内卷式"竞争,加强重组整合 [2] - 突出主责主业,合并"同类项"提升规模效益,加强上下游纵向资源整合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 [2] "十五五"规划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以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塑未来竞争力,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攻关核心技术并转化成果 [3]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3] - 实行"特岗特薪"吸引科技人才,给予顶尖人才技术路线决定权,提供市场化物质奖励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 - 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组织推动力度 [3] -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探索出资人推动创新的有效方式 [3]
21社论丨巩固经济优势,持续增强中国资产吸引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1:53
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 - 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1] - 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增强 [1] 国际资本看好中国资产的逻辑 - 中国经济展现巨大韧性,面对美国关税冲击仍保持出口增长 [1] - 2025年起国内外投资者认为中国成为具有独立性和全球影响力的经济新一极 [1]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在新能源汽车、创新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快速发展 [1] 中国制造业升级与创新优势 - 中国制造业从组装加工优势快速升级到设备制造优势,并在研发领域取得突破 [2] - 中国经济结构性改善与创新能力提升,储备了未来巨大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2] 全球资本配置趋势 - 约60%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五年增加对中国资产配置 [2] - 亚太和非洲地区主权基金中分别有88%和80%的机构将增加对中国市场投资 [2] - 北美地区约73%的主权基金对投资中国持积极态度 [2] 中国经济韧性与成长性基础 - 中国经济韧性与高成长性建立在长期稳定增长基础上 [3] - 通过稳中求进方式积累新优势,形成新结构 [3] - 需通过稳增长为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创造条件 [3] 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 - 需通过扩大内需确保经济不受外部冲击,提振市场信心 [4] - 巩固市场规模带来的经济韧性及产业升级产生的强大势能 [4] - 增强国内外投资者与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4]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24日
新华财经· 2025-07-24 09:10
FOF基金配置动向 - 华安黄金ETF成为2025年二季度末获FOF重仓数量最多的基金 [1] - 债券型ETF如海富通中证短融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获FOF重仓市值名列前茅 [1] - 港股科技、港股创新药、科创芯片等主题ETF成为FOF净值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1] 百亿级基金经理调仓策略 - "成长派"基金经理积极挖掘AI算力、创新药等板块机会 [2] - "价值派"基金经理深耕大金融、资源品等方向 [2] - 执行"哑铃型策略"的基金经理兼顾科技成长与高股息品种配置 [2] - AI算力领域成为国内投资需求的压舱石,长期有助于提升经济产出附加值 [2]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 -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3] - 全球资本经历"再平衡"过程,外资在A股配置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长期资金进入使A股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3] 公募基金科创板布局 - 二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科创板股票配置比例创历史新高 [4] - 科创板主题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 [4] - 机构将持续加大科创板主题产品布局,科创成长层指数产品可期 [4] 港股市场表现分化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7%,创三年半新高 [5] - 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6亿港元,较2024年增长超80% [5] - 中小银行股成交低迷,7月23日有2家银行零成交,4家成交额不足10万港元 [5] 债市调整与风险偏好 - 风险偏好回升、"反内卷"政策出台及商品通胀情绪升温推动债市收益率上行 [6] - 股市未明显变盘前,债市策略应偏防守 [6] A股市场量价表现 - 7月23日A股多个主要指数创阶段新高 [7] - 两融交易活跃,市场成交额"水涨船高" [7] - 2024年以来A股呈现激烈波动、趋势收敛特征,市场情绪主导短期定价 [7] 年金计划配置ETF - 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名持有人中9名为年金计划 [8] - 年金投资者持有上市基金规模约60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逾300% [8] - 年金计划自身规模几万亿元,配置公募基金空间较大 [8] 融资资金流向 - 7月22日A股融资余额达19196.13亿元,续创4月以来新高 [9] - 7月以来融资净流入814.65亿元,超过5月和6月之和 [9] - 电力设备、电子、有色金属行业融资净流入均超70亿元 [9] 信贷投放结构优化 - 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10] -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10] - 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10] 公募基金增持银行股 - 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持仓总市值达2053.69亿元,环比上涨约27% [11] - 政策效应显现、低配板块关注度提升及红利策略演绎推动增持 [11] 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 杭州市拟打造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12] - 多地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加快颠覆性技术转化落地 [12]
巩固经济优势,持续增强中国资产吸引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05:59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 - 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 - 2024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1] - 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增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看好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 [1] 中国经济韧性及优势 - 中国经济展现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出口在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仍保持增长 [1] - 2025年起国内外投资者普遍认为中国已成为具有独立性和全球影响力的经济新一极 [1]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在新能源汽车、创新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稀土材料、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快速发展 [1][2] 全球投资者信心及趋势 - 约60%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五年增加对中国资产配置 [2] - 亚太和非洲地区主权基金中分别有88%和80%的机构表示将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2] - 北美地区约73%的主权基金对投资中国持积极态度 [2] 中国经济结构性改善 - 中国制造业从组装加工优势升级到设备制造优势,并在研发领域取得突破 [2] -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善与创新能力提升增强了全球投资者信心 [2] - 中国显露出的经济独立性与竞争潜力成为世界动荡局势下的可靠选择 [2] 内需与经济增长策略 - 需要通过扩大内需确保经济不受外部冲击,提振市场信心 [4] - 推动"反内卷"同时积极扩大内需以巩固市场规模带来的经济韧性 [4] - 产业升级产生的强大势能有助于在全球动荡环境中增强投资者信心 [4]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资本市场结构向好生态向优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4
A股市场总市值增长 - A股总市值自6月底站上100万亿元后持续上行,截至7月18日达105.5万亿元,反映市场规模扩张和全球资金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1] - 多重驱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回升、资本市场改革推进、稳市政策见效,推动结构优化、企业价值提升和投融资功能协调发展 [1] 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 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焦点,上半年涨幅最高个股主要来自科技创新领域,科技企业占千亿元市值公司比例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 [2] -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0%,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40% [2]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行业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5%和17.9%,2024年近六成上市公司营收正增长 [3] - 截至7月16日约150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近半成业绩预喜 [3] 投融资功能协调发展 - 2024年3751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现金分红方案,分红总额近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平均股利支付率37.78% [4] - 超过320家上市公司发布中期利润分配计划,数量较上年同期翻倍 [4] - 今年以来上千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近800亿元,贵州茅台等公司回购金额超10亿元 [5] - 中国诚通拟使用1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5] 常态化稳市政策 - 多部门推出稳市"组合拳",包括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 [7] - 年内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 [7] - 最高人民法院和证监会联合印发文件强化司法与行政协同,夯实资本市场司法保障 [7] 市场展望 - 威灵顿投资管理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乐观,中国资产将迎来重估 [8] - 前海开源基金认为A股总市值达100万亿元是重要里程碑,中国资产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