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

搜索文档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上)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09
海洋经济是我国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推动海 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部署,指出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 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 展。 连日来,一系列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在多地吹响。6月24日,《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2025—2035)(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提出到2030年,海洋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形 成"3+5+X"的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6月26日,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海洋生 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动,加快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聚力建设世 界级沿海经济带;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此外,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也聚焦海洋产业纷纷发布相关政策。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海洋经济 发展进入新阶段,推动海洋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助力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栾维新认为,发挥海优势,做好海文章,要在"特色化"上下功 夫 ...
股市必读:正川股份(603976)预计2025年1-6月扣非后净利润盈利700万元至105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14 06:06
截至2025年7月11日收盘,正川股份(603976)报收于19.8元,下跌4.26%,换手率4.14%,成交量6.27万 手,成交额1.25亿元。 当日关注点 交易信息汇总 7月11日,正川股份的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597.84万元,占总成交额4.79%;游资资金净流出 660.91万元,占总成交额5.29%;散户资金净流入1258.76万元,占总成交额10.08%。 业绩披露要点 正川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1-6月扣非后净利润为700万元至1050万元,归属净利润为1000万元 至1500万元。 公司公告汇总 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0.00万元到1,5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937.98万元到3,437.98万元, 同比减少66.20%到77.47%。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00.00万元到 1,05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027.05万元到3,377.05万元,同比减少74.25%到82.83%。上年同期 经营业绩为利润总额5, ...
长期超配中国资产 企业竞争优势“三级跳”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淡马锡2025财年业绩表现 - 投资组合净值达到4340亿新元 创历史新高 较上一财年增加450亿新元 [1] - 一年期股东回报率为11.8% 二十年期和十年期年化回报率分别为7%和5% [1] - 长期投资理念体现在业绩中 重点配置有韧性、现金流好的资产 [1][2] 中国资产配置情况 - 中国资产占比从19%降至18% 但净值规模增加逾40亿新元 [1][2] - 长期超配中国资产 投资策略为自下而上选股 偏离MSCI全球指数 [2] - 在华资产涉及TMT、金融机构等领域 价值修复推动业绩增长 [2] 中国企业竞争优势 - 竞争优势实现三级跃升:劳动力优势→工程优势→研发优势 [3] - 创新药研发达到国际水平 国际药企开始采购中国早期研发成果 [3] - 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 生命科学领域药明康德等公司确立全球领先地位 [3] 中国消费品牌发展 - 新消费品牌如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进入品牌溢价新时代 [4][5] - 品牌价值体现在实用性和情绪价值 中国商品摆脱低质形象 [5] - 自主IP和品牌建设推动价值链攀升 消费品牌建立是长期过程 [5] 中国宏观政策效果 - 政策组合拳形成体系化改革 直接和间接促进消费复苏 [6] - 反内卷政策引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创新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6] -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对释放消费潜力具有间接影响效应 [6] A股投资价值 - MSCI中国指数估值低于历史均值 PEG指标显示估值合理 [7] - 估值终将回归基本面 未来存在修复空间 去年表现已体现均值回归 [7] 早期投资策略 - 早期投资占比不超过6% 注重对优质项目持续加注 [7][8] - 成立淡明资本专注中国生命科学早期投资 首期基金规模33亿美元 [8] - 淡明私募获得中国资管牌照 首只基金将投资早期生命科学公司 [8][9] 稳定币发展趋势 - 稳定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需建立全球监管协同框架 [9] - 主要价值体现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需关注真实应用场景 [9] - 香港金管局出台稳定币条例 金融机构关注区块链技术应用 [9]
品牌工程指数上周涨1.78%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市场表现 - 上周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上涨1 78%报1679 33点 上证指数上涨1 09% 深证成指上涨1 78% 创业板指上涨2 36% 沪深300指数上涨0 82% [1] - 阳光电源上周涨幅达12 50%居首 泰格医药上涨10 70% 康泰生物 药明康德 国瓷材料 恒瑞医药分别上涨9 72% 8 94% 7 54%和6 83% [1] - 今年以来信立泰累计上涨47 42% 药明康德上涨43 21% 安集科技上涨38 52% 丸美生物 上海家化 科沃斯等涨幅超20% [2] 行业热点 - 7月份算力链 新消费 创新药领域为市场关注热点 高股息资产仍是中长期机构增配方向 周期性行业反转预期带来结构性机会 [2] - 科技创新产业持续突破 政策发力推动内需领域供需改善 基本面和政策面带动作用显著 [3] 资金动向 - 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中长期机构资金入市叠加潜在海外资金流入 流动性因素对A股有利 [3] - 海外长线资金关注度提升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强劲 宏观经济企稳及弱美元格局将推动资产重估 [3] 市场情绪 - 市场对利好信息反应积极 多头力量强势 机构对后市表现乐观 [1][2] - 短期市场情绪向好 板块轮动格局延续 各板块均存在机会 [2]
以“三新两化”战略绘就大健康产业新蓝图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公司战略 - 公司推进"三新两化"战略,即新产品、新零售、新医疗、数字化和不动产证券化,旨在重塑发展动能 [1][2] - 战略聚焦上下游协同突破,上游通过获取产品所有权或总代总销模式强化产品端主导权,下游以新零售"万店加盟计划"、新医疗诊所加盟等终端布局构建渠道网络 [2] - 数字化通过降本增效赋能全链条运营,不动产证券化以资产盘活优化重资产结构,共同为产业链整合提供动能 [2] 数字化转型 - 公司通过业务、管理、物流三端数字化协同推进,结合项目制落地模式,实现从技术投入到业务价值的深度转化 [2] - 采用"需求驱动+项目制"模式,2025年计划落地45个项目,拥有1500名左右IT工程师,并与阿里、腾讯、华为等外部企业合作 [3] - 智慧物流方面,出库差错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物流环节的人为差错大幅降低,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2] - 新医疗数字化系统涵盖AI辅助诊断、用药管理、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管理等模块,以免费赋能的方式提升诊所服务与管理水平 [2] 产品端布局 - 公司力争在未来三年内,使新产品相关业务的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毛利额占比达到50% [3] - 在产品所有权获取上,形成资本整合、自研创新、批文收购、项目合作的立体模式,近期主导参与ST美谷破产重组,并在山东等地参股多家上游企业 [3] - 依托4家西药厂、9家中药饮片厂及4大研究院,聚焦仿制药及改良型创新研发,通过轻度研发快速获取产品所有权 [4] - 加速批文市场化运作,以数百万到数千万元收购与现有渠道匹配的产品批文,再通过自有工厂或委托加工实现量产 [4] 医美业务 - 医美业务增长迅猛,规模从早期的数千万元跃升至数亿元,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兴业务板块 [5] - 医美是公司重点布局的渠道,也是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聚焦医美产品、保健品及生物制品等专业品类 [5] - 参与ST美谷的重组,基于其医美业务优势,旨在通过这一载体加大行业布局力度 [5] - 医美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是核心驱动力,公司正积极加码布局以抢占先机 [5] 人才战略 - 公司提出"三化人才战略",明确要花时间、精力和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高级人才 [5] - 2023年引进50多名高级人才,2024年引进近300名,2025年目标仍为300名 [5] - 加大引才力度主要基于战略转型需求和企业发展速度快,年均新增数十家公司、销售额增长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6] - 针对高级人才,实行量化筛选标准,配备教练,建立汇报与沟通机制,目标是"找得到、找得准、留得住、发展好" [6] 经营业绩 - 销售收入由2010年上市当年的211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18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10% [6] - 归母净利润由2010年上市当年的36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88% [6] - 在国内医药批发市场的占有率从2021年的649%提升至2023年的713% [6] 发展愿景 - 公司愿景是"争做中国最专业的大健康服务平台"及"百年老店" [7] - 实施"三年一规划"的战略周期,每年底制定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明确业务板块重点、资源分配方向 [7] - 聚焦大健康主业,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民主集中、分权制衡的决策机制,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战略阶段性落地 [7] - 致力于打造"高速公路"式的大健康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为上游提供产品推广支持,为下游提供配送、垫资、数字化赋能等服务 [7]
新三板挂牌升温上半年新增158家企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新三板挂牌热潮 - 2025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158家,同比增长41%,7月1日至13日新增6家,141家企业处于审查环节 [1] - 2021-202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分别为91家、270家、326家、350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1] - 新增挂牌企业最近一年平均营收9.75亿元(中位数4.81亿元),平均净利润6399.67万元(中位数5331.49万元),58家净利润超6000万元,24家超1亿元 [1] 头部企业与行业分布 - 广州医药以2024年营收54.60亿元、归母净利润5.78亿元成为净利润规模最大挂牌企业,位列全国医药流通企业第七位 [2] - 行业分布集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2家(最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18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5家 [2] - 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76.6%(121家/158家),开源证券认为部分企业利润可比肩北交所公司 [2] 区域与券商格局 - 广东省以30家挂牌企业居首,江苏26家、浙江24家紧随其后 [3] - 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开源证券各完成12家推荐挂牌,国联民生完成11家 [3] 监管政策升级 - 全国股转公司修订《主办券商尽职调查工作指引》,新增"风险因素及公司基本情况调查"章节,要求针对性分析行业风险 [3][4] - 对未盈利企业需评估其核心竞争力及经营风险影响,细化商业模式风险分析 [4] - 明确券商"合理信赖中介意见不等于免责",不得外包法定职责,责任不因聘请第三方减轻 [5]
投资创业 何以为“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贵州实践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03:46
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 - 贵州依托"富矿精开"战略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磷复肥产量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占国内高品质磷肥供应量的25%以上并连续4年位居我国化肥百强榜首位[7] - 磷化集团产品种类从单一化肥扩展至现代化肥精细磷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100多种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7] - 全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在建项目124个总投资达1250亿元计划打造煤化工磷化工锰加工铝加工等百亿千亿级矿业产业集群[9] 传统产业转型 - 贵州茅台2024年海外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19.27%系列酒2025年一季度收入70.22亿元同比增长18.29%[10] - 仁怀市规模以上酒企2024年产值达1157亿元正推动智能工厂智能仓储等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10][11] - 贵州轮胎新建130万套实心轮胎智能制造项目投产标志着轮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迈出关键一步[11] 数字经济与算力发展 - 华为云上屯数据中心投用首年收入近500亿元成为贵州首家百亿级大数据企业[14] - 贵州算力规模超80EFLOPS智算占比96%与全国主要城市网络时延在20毫秒以内为全国国产化算力最强地区之一[15] - 贵安超算中心参与2025年春节档三分之二影片渲染包括《哪吒2》《封神第二部》等热门电影[14] 高端装备与航空航天 - 航天电器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2023年申报专利302项其中发明专利173项[17] - 遵义市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制造及配套产业已有10家企业进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体系[17][18] - 中航重机拓展商用飞机低空经济等业务计划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投入[17] 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 - 贵州建成3万多座桥梁包括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全国前100座高桥近半数位于贵州[20] - 2024年出台民营经济36条政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7.4%推出15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21] - 贵阳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增强国际全货机航线增至4条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成型[20]
各方发声科创板改革新政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03:46
科创板改革新政核心内容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旨在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新政被称为"1+6"政策组合,包括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并优化第五套上市标准、引入预先审阅机制等举措 [5] 科创板公司观点 -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认为新政引导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现政策与技术优势协同 [1] - 中控技术总裁崔山指出新政为人工智能、半导体、医药生物等硬科技企业构建高效价值实现路径,提升创新价值估值逻辑 [2] - 和辉光电董事长傅文彪表示科创成长层精准服务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但未盈利企业,助其跨越"死亡谷"加速产业化 [2] 券商机构观点 -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改革将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为科技创新生态注入活力,公司将持续支持科创板改革 [3] - 华泰证券指出科创成长层便于投资者识别未盈利科技企业风险,公司将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3] -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将深度挖掘新政覆盖的三大行业(人工智能/半导体/医药生物),加强项目储备 [3] 创投机构观点 - 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曹正称新政提升科创板对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优化科技企业资金支持体系 [4] - 达晨财智合伙人刘济帆认为新政显著增强对长周期领域(如AI/创新药)包容性,近期未盈利企业IPO案例增加印证效果 [5] - 浦东科创集团数据显示86%科创板上市企业获私募股权支持,新政推动社会资本转向硬科技领域 [5]
科创板多家上市时未盈利公司发声——资本市场开辟专属通道 有助于核心技术攻关
证券时报· 2025-07-14 02:42
科创板改革"1+6"政策影响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商业化 [1] - 政策使资本市场更好地适应科技型企业盈利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特点 [1] - 改革引导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 [2] 未盈利科创企业受益情况 - 泽璟制药作为首家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已实现多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1] - 奥比中光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1] - 拓荆科技2022年上市时未盈利,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1] 硬科技企业融资环境改善 - 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企业获得融资环境包容性提升和估值逻辑重塑两大关键支持 [2] - 科创成长层为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企业开辟专属资本通道,助其跨越"死亡谷" [3] - 第五套上市标准体现对技术突破性、产业引领性等"硬科技"核心指标的重视 [3] 企业成长路径优化 - 资本市场日益包容的融资环境和改革举措落地助力企业成长 [1] - 科创成长层为处于核心技术攻关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优质企业铺设"韧性赛道" [3] - 政策让资本有更多耐心伴随企业穿越创新周期,更理性评估技术积累与长期潜力 [3]
资本市场改革显效 各路资金投下信任票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22
资本市场改革进展 - 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 常态化稳市机制不断健全 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明显提升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1] - 深化科创板"1+6"改革 "并购六条"等政策相继推出 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 [1] - 投资端改革发力中长期资金入市 推动养老金 保险资金扩大投资范围 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3] 科技产业发展 - 市值超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达27%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 [2] - 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超140单 是去年同期的2倍 产业并购积极性显著提高 [2] - 科创债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债股联动"机制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来源 [2] 外资参与情况 - 外资通过QFII 沪深股通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4] - 上半年外资机构密集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广泛调研A股上市公司 [4] - 中国科技行业突围 政策环境稳定 资本市场生态改善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 [4] 市场运行特征 - A股市场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额整体平稳 上市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 -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要素向潜力领域集聚 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 [2] - 险资 养老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推动市场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