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帮主郑重:近期中长线投资的「隐形金矿」,这三个方向值得重点埋伏!
搜狐财经· 2025-09-14 08:01
新能源行业 - 国家投资2500亿元发展储能 目标2027年装机容量达1.8亿千瓦[3] - 8月储能系统招标量同比增长2158% 宁德时代和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正在扩产[3] - 工信部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基地和海上风电项目 沿海核电项目加速核准[3] - 风电主机毛利率触底反弹 零部件企业订单已排至明年[3] 人工智能行业 - 2025年开放式GenAI模型将成为主流 50%AI生态基于开源构建[4] - 工信部将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方案 推动工厂自动化效率提升[4] - 二季度险资和汇金加仓AI及半导体领域[4] - 智能制造领域存在隐形冠军企业 如汽车厂智能质检和钢厂能耗优化服务商[4] 消费升级领域 - 服务消费将成为未来五年最大增长点 新茶饮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5] - 广东黄皮因奶茶消费价格上涨60% 农户亩均增收8000元[5] - 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 专业护理机构存在巨大缺口[5] - 社区养老站点建设享受补贴 家庭病床和远程诊疗成为新机会[5] - 智能家居渗透率超40% 海尔和美的等企业推动生活方式变革[5] 医药生物行业 - 2024年行业下跌14% 前8个月仅上涨5.2%[6] - 行业市净率处于近15年最低5%分位[6] - 反腐常态化后药企业绩回暖 创新药出海取得突破[6] - 高股息医药龙头分红收益超过银行理财 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领域存在十倍股机会[7] 投资策略方向 - 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受政策与技术双驱动[8] - 消费升级由人口结构与需求共振推动[8] - 医药生物行业处于估值与业绩修复阶段[8]
德勤中国高管:未来五年中国服务消费将涌现一批“黑马”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6:32
李鹏说,中国市场在高端医疗、金融服务、数字文娱等领域需求持续增长,外企可依托相关经验与技术 优势,充分把握市场红利。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正在北京举行,德勤中国政府与公共政 策副主管合伙人李鹏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未来五年,中国服务消费市场将在人口结构变迁、 技术创新迭代与政策精准引导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涌现一批兼具增长爆发力与产业变革力的"黑马"。 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今年1月至7月,中国服务零售额 同比增长5.2%,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李鹏表示,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日益加重。过去1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平 均为54.6%,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该比重提升,促使经济结构从以工业和商品贸易为主向服 务经济加速转型,形成更具活力与韧性的经济结构。 从消费结构层面分析,这表明居民消费观念从注重物质商品转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旅游、文 化、健康服务等领域需求激增,会加速产业升级,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 能。 对有意中国巨大市场的跨国企业而言,这无疑是重大机遇 ...
姚记转债盘中上涨2.43%报157.347元/张,成交额2531.73万元,转股溢价率21.64%
金融界· 2025-05-20 10:27
姚记转债市场表现 - 5月20日姚记转债盘中上涨2.43%报157.347元/张,成交额2531.73万元,转股溢价率21.64% [1] - 姚记转债信用级别为"A+",债券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30%至第六年3.00%)[1] - 对应正股为姚记科技,转股开始日为2024年7月31日,转股价20.6元 [1]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上海姚记扑克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曾位列中国印刷行业百强和上海市民营企业百强 [2] - 公司已发展成为现代化扑克牌生产基地,年产量高达8亿副,是世界扑克牌行业翘楚 [2] - 2011年上市后实现转型,从传统制造业发展为综合创新型企业,业务重心转向移动游戏,并向互联网与健康领域扩张 [2] 最新财务数据 - 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7.787亿元,同比下跌20.67% [2] - 归属净利润1.407亿元,同比下跌6.7%;扣非净利润1.401亿元,同比下跌6.39%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十大股东持股合计占比53.5%,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合计占比43.04% [2] - 股东人数3.739万户,人均流通股8916股,人均持股金额24.32万元 [2]
以金融创新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01:45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 - 央行推出总额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 年利率1.5% 面向26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期限不超过3年 [1] - 该政策是继科技创新 绿色金融后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下的重大创新 体现"精准滴灌"调控机制深化 [1] - 政策采用"先贷后借"直达机制 央行100%本金匹配 通过货币乘数撬动数倍社会资本 [3] 服务消费领域影响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占比达46% 2025Q1为44% 但文体旅游 高端医疗 养老托育等领域存在显著供给缺口 [2] - 政策通过定向流动性注入推动服务消费供给侧要素重组 促进供需动态匹配 [2] - 在需求侧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消费 在供给侧引导资金流向场景创新和质量提升领域 [3] 银发经济促进效应 - 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2.2亿 占比15.6% 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 [2] - 再贷款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建设 适老化改造 缓解资本约束 培育新产业增长极 [2] - 短期新增护理型床位稳定就业 长期前瞻性布局应对老龄化战略 [3] 政策实施机制 - 构建"金融支持-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三级传导体系 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3] - 需动态监测新增养老床位数等关键指标 强化资金流向管控 [4] - 推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如养老再贷款与专项债对接 探索REITs盘活存量资产 [4] 跨周期调节特征 - 短期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稳定服务业就业 长期培育银发经济增长极 [3] - 需建立政府 社会 机构风险分担机制 引入国际经验本土化改造 [4] - 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