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强瑞技术拟7000万入股铝宝科技 加码AI散热标的间接配套英伟达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5
投资布局 - 公司拟出资7000万元对东莞市铝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投资,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35%股权 [1] - 投资分为两部分:4000万元用于增资获20%股权,3000万元受让原股东15%股权,交易后铝宝科技注册资本增至1000万元 [3] - 此次投资旨在切入全球头部厂商供应链,完善散热器领域布局并增强盈利能力 [1][4] 标的公司概况 - 铝宝科技主营算力领域铝合金精密结构件,产品用于AI服务器、GPU显卡等散热模组,2025年以来其AI服务器专用散热模组结构件收入占比达40% [3] - 公司核心客户包括奇宏电子、台达电子等,产品最终配套英伟达、谷歌等企业的AI服务器液冷散热系统 [1][3] - 2024年铝宝科技营业收入3.35亿元,净利润503.55万元;2025年1-8月营业收入3.37亿元,净利润2337.78万元,截至2025年8月31日资产总额3.33亿元,净资产7154.39万元 [3] 战略协同与前景 - 并购旨在整合双方客户资源,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并输出精益生产管理经验以提升铝宝科技运营效率 [4] - 投资有望拓展双方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布局,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与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27亿元,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09%和74.99% [5]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3.72亿元,同比增长74.72%,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46.06% [5]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32亿元,归母净利润610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4.86%和91.54%,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5][6] 业务结构变化与市场表现 - 公司治具产品占比逐年下降,2025年上半年散热器营业收入占比已超过15% [2][7] - 公司已通过立讯精密向部分客户提供工业领域使用的机器人相关产品,但目前订单金额很小 [7] - 公司股价从2025年初的40.29元/股上涨至11月4日收盘的92.65元/股,年内涨幅达129.96% [7]
重庆燃气抄表员不足工人一年净减121人 整改不力被罚810万李金陆掌舵17月离任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3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燃气表跑得快"事件后,重庆燃气(600917.SH)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11月3日晚间,重庆燃气公告显示,根据控股股东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提名函,公司董事会同意李金 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提名黄涌生为公司董事、董事长人选。 李金陆担任董事长仅有17个月,重庆燃气的燃气收费问题被通报后,他被看做是一位"救火队员"。 然而,监管部门发现,李金陆掌舵期间,重庆燃气未深刻汲取教训,落实整改责任不到位,整改工作流 于形式、推进不力,市场监管部门拟依法对其违法行为给予从重处罚,责令重庆燃气集团立即整改,拟 处罚金共计810万元。 对于李金陆离任,外界认为或是因其整改不力导致。而其整改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抄表员队伍力量 不足。 面对市民对更换后燃气表的质疑,燃气公司回应称是"旧表老化""数据晚传"所致,并表示只接受其指定 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对燃气表的检测结果。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通报称,2024年4月后,重庆燃气陆续增加了抄表员607人,但抄表员队伍 力量仍然不足。 自2024年2月起,重庆市区燃气实行集中换表后,大量市民反映燃气费用出现暴增和停气后燃气表仍在 ...
鼎龙股份2.88亿投建研发制造中心 半导体业务引领业绩增长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3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将原募集资金项目未使用资金调整用于"光电半导体材料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新项目总投资2.88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55亿元 [1] - 此次拟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金额占公司2025年4月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9.1亿元的17.03%,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和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 [1] - 变更原因为新项目实施更具迫切性,更符合公司现阶段市场拓展及发展战略布局之需,原项目已使用募集资金1069.33万元,后续拟主要使用自有资金投入 [2] 新项目概况 - 新项目建设期为3年,位于公司现厂区以西,主要建设9层研发制造中心,旨在形成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分析检测、应用评价能力 [2] - 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4000吨预聚体、200吨微球发泡、40万片大硅片抛光垫、30吨氧化铝磨料、50吨氧化铈磨料的生产能力 [2] - 新项目旨在放大CMP抛光垫及上游核心材料、CMP抛光液上游核心材料的产能规模,提升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和优势业务板块的供应能力 [3]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6.98亿元,同比增长11.23%,实现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38.02% [1][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9.67亿元,同比增长6.57%,实现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31.48% [4] - 公司通过工艺优化、集中采购等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6%,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41% [4] 半导体业务表现 - 半导体板块(含材料及芯片设计)成为公司业绩第一增长曲线,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34亿元,同比大增41.27%,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46%提升至57% [1][4] - 公司核心产品如CMP抛光垫、抛光液、清洗液及柔性显示材料在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均接近或超过50% [4] - 公司重点聚焦半导体制造用CMP工艺材料和晶圆光刻胶、半导体显示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三个细分板块 [3]
宜宾银行半年两换行长郭华履新承压 零售业务利润降55.3%不良率3.92%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3
截至2025年6月末,宜宾银行资产总额1132.3亿元,较年初增加3.7%;不良贷款率为1.68%,与上年末持 平,其中零售贷款不良率由3.84%提升至3.92%。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6月,蒋琳正式出任宜宾银行行长。但直至蒋琳本次辞任前,其行长任职 资格仍未获得监管核准。 半年内两次更换行长,引发市场对宜宾银行管理层稳定性的担忧。郭华此番履新宜宾银行行长,其压力 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宜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8.3%;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 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 同比下降25.2%;税前利润4610万元,同比下降55.3%。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近5个月时间,宜宾银行(02596.HK)再次更换行长。 日前,宜宾银行宣布,蒋琳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行执行董事、行长职务。同时,宜宾银行已委任郭华为 该行行长。 蒋琳辞任行长 10月30日深夜,宜宾银行发布公告,宣布重大人事变动。蒋琳已向该行董事会送达辞呈,提出因个人原 因,辞去该行执行董事、行长职务。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该行 ...
宏盛华源预中标5.84亿国网项目 降本增效前三季扣非增88.93%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2
近期重大订单 - 在国家电网2025年第六十五批采购活动中预中标23个标包,预中标金额约5.84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5.76% [1][2]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中标金额达71.09亿元,同比增长47.25%,其中国内市场中标58.84亿元,同比增长68.19% [3]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合同负债余额为4.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2亿元,增幅达32.4%,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3亿元,扣非净利润2.7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58.54%和88.93% [1][3]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微降3.1%至73.43亿元,但毛利率同比提升3.02个百分点至12.13%,主要受益于降本增效及原材料价格下降 [3][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达101.39亿元,同比增长9.07%,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增长85.52% [3] 市场地位与业务构成 -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铁塔供应商,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被誉为行业“国家队” [1][6] - 核心业务为全系列电压等级的角钢塔、钢管塔、钢管杆、变电构支架的生产和销售 [2] - 在国家电网总部招标采购中市场占有率约为21.33%,在南方电网总部招标采购中市场占有率约为24.05% [3] 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自特高压建设初期即深度参与,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工艺,参与了我国全部特高压工程建设 [6]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达1.21亿元,较2021年的5217万元实现翻倍,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16亿元 [7] - 通过引入智能化装备实现生产自动化、工序集成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水平跻身行业前列 [7] 国际市场拓展与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中标12.25亿元,中标项目覆盖阿曼、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秘鲁等国,全球化版图持续扩大 [3]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6.3亿元,有息负债合计约3.61亿元,货币资金约为有息负债的4.5倍,流动性较好 [7] - 同期经营性现金流为4.18亿元,多年来持续为正,资金储备能够支撑业务拓展及研发支出 [7]
华勤技术前三季营收1289亿行业第三 研发投入46亿支撑四大板块齐头并进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288.82亿元,同比增长69.56%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30.99亿元,同比增长51.17% [1][2] - 营收与净利润均创历史同期及公司有史以来新高,并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 - 单季度看,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46%,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3] 各业务板块增长 - 四大板块业务收入均实现70%及以上高速增长 [3] - 智能终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4% [3] - 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0% [3] - AIoT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9% [3] - 汽车及工业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1% [3] - 智能终端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0亿元 [4] 战略布局与业务展望 - 公司持续推进“3+N+3”战略,三大核心业务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 [5] - 数据中心业务前三季度营收保持翻倍增长,预计全年将达到400亿元 [5] - 汽车电子业务在智能座舱等领域实现突破,预计2025年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 [5] - 2025年年初收购昊勤机器人,机器人业务在战略投入期已突破海外客户 [6]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率超30% [4]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 第三季度毛利率达到8.2%,同比及环比均实现增长 [4] - 盈利能力增强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 [3][4] - 公司客户结构健康,前三季度TOP5客户收入占比仅50%多,抗风险能力较强 [6]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46.20亿元,同比增长23.66% [1][6] - 研发投入支撑公司技术创新及工艺水平提升,如在手机多平台开发能力、散热技术等方面形成优势 [1][6] - 持续的研发投入是核心业务及新兴业务不断突破的重要因素 [6] 资本市场计划 - 公司正在推进赴港上市,以丰富融资渠道、优化股东结构并为业务扩张提供支持 [1][7] - 港股上市基于长期战略规划,未来公司将根据业务增量继续加大产能扩张 [1][7]
星巴克中国40亿美元易主博裕资本 低线布局剑指2万门店再临大考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2
交易概述 - 星巴克与博裕资本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中国业务,博裕资本持股60%,星巴克保留40%股权 [2][4][5] - 交易价格为40亿美元,星巴克出让中国业务控股权 [2][4] - 交易讨论历时大半年,最终胜出方为博裕资本,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高瓴资本等意向方出局 [2][8] 交易背景与历程 - 星巴克于1999年以合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后逐步回收代理权转向直营,至2017年实现中国大陆市场100%直营 [3][6] - 2024年7月,星巴克首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引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 [7] - 2025年2月,媒体报道多家投资机构及企业为潜在买家,交易引起大量兴趣 [8][9] 博裕资本背景 - 博裕资本是中国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总募集规模近100亿美元的基金 [10] - 公司投资领域包括零售消费等,投资组合有93家公司,如极兔快递、小红书等,在餐饮领域曾认购蜜雪集团基石股份 [10] 星巴克中国经营状况 - 星巴克中国市场份额从2017年42%的峰值下滑至2024年的14%,瑞幸咖啡以35%的市场份额居首 [3][11] - 2024财年营业收入29.58亿美元,同比下降1.4%,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8% [11] - 2025财年营业收入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第四财季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9% [3][12]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 面临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激烈竞争,瑞幸门店数超过2.4万家,星巴克中国为8000多家 [11] - 星巴克中国推进本土化,包括罕见降价促销、加速布局低线市场、采用“小而美”的轻量化门店模型 [11][12] - 2025财年新进入166个县级市场,下沉市场门店占比从2024年末的17%升至35% [12] 未来展望 - 交易被视为星巴克中国市场本土化的进一步实践,公司目标是将门店数扩展至2万家 [11][13] - 星巴克中国估值达130亿美元,市场关注其能否借助博裕资本夺回市场份额并重回增长轨道 [13]
威高血净获注34亿资产拓展业务版图 上市近半年股价涨75.6%分红6582万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2
资产重组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山东威高普瑞医药包装有限公司100%股权 [2][4]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新增预灌封给药系统及自动安全给药系统等医药包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5]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构成关联交易因交易对方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 [4] 标的公司威高普瑞概况 - 威高普瑞是国内预灌封产品市场领先企业国内市场占比超过50%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在国际市场销量位列行业前五 [5] - 截至2025年6月末威高普瑞资产总额达34.25亿元所有者权益26.95亿元分别占公司的42.2%和39.64% [2][9] - 威高普瑞盈利能力强劲2025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公司的53.2%和148.64% [8]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6亿元同比增长3.45%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7.9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85亿元同比增长63.33% [2][7] - 公司销售费用率由2024年同期的17.9%降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6.3%显示成本管控能力优秀 [8] - 公司已于2025年10月实施半年度权益分派合计派现6582.13万元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29.89% [3][9]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披露重组方案后公司股价于11月3日和4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3][6] - 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46.53元/股较IPO发行价26.5元/股累计上涨75.6%逼近上市首日最高点 [3][6] 交易战略意义 - 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实现多元化经营整合生物医药资源以拓展行业增长空间并提升抗风险能力 [5] - 交易有助于公司利用在生物制药滤器方面的技术基础将产品线扩展至医药包材领域实现业务版图扩张 [5]
华源控股多元布局拟3亿设子公司 单季盈利增124%加码海外市场布局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1
战略转型与业务拓展 - 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芯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进军集成电路及信息技术领域 [1] - 新设立的芯源科技将专注于集成电路专用温控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封测设备及耗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此次投资旨在为公司转型升级搭建运营实体,以扩大业务板块、优化管理架构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1][2] 财务状况与资金保障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710.49万元,同比大幅上升124.19% [1][3] - 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41.47%,主要得益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托收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规模为5.13亿元,资金状况良好,为子公司设立提供有力支撑 [2] 海外市场布局 - 公司通过增资子公司加速海外市场拓展,与关联方共同对华源包装(新加坡)有限公司增资350万美元,增资后公司持股比例变更为60% [3] - 新加坡华源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37.50万元,净利润61.68万元,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 [3] - 海外市场拓展旨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3][4] 主营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6.12亿元,同比下降5.34% [3]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540.06万元,同比上升123.68% [3] - 公司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期末余额分别降至9200万元和2.43亿元,财务结构有所优化 [2]
红星发展拟1.49亿建高端产线 在手现金9亿加快设备升级改造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31
投资扩产计划 - 公司拟投资1.49亿元新建2万吨/年高纯硫脲项目,项目建成后原有1万吨/年生产线将停止运行 [1][2] - 新项目旨在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优化,加速业务向高端化、定制化与服务化转型升级 [1][2] - 新项目可利用现有碳酸钡生产线提供的高纯度硫化氢,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滤渣产出量,提升产品质量 [2]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达9.03亿元,短期借款为4103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85.3万元 [1][2]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6.63%,显示财务结构稳健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增长86.78% [5] 研发与技术实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国内外专利77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专利48件 [3]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6268万元,同比增长34.94% [4] - 公司核心技术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 [3] 历史业绩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3.78亿元波动至21.9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510万元波动至8908万元 [5]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09亿元,同比微降0.14%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90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36.77% [5] 主营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竞争力围绕钡盐、锶盐和锰系产品打造,并涉及电池级碳酸锂及硫磺、硫脲等副产品的生产销售 [1][5] - 公司及子公司大龙锰业碳酸钡产能为29万吨/年,产能和产量位居行业首位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调节产能和调整销售价格应对市场变化,部分产品销量下降但价格上升 [6] 经营环境与产品价格 - 2025年第三季度,下游行业供需变化导致硫酸钡、碳酸锶及硫磺等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增加 [6] - 碳酸钡、硫脲等产品因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同比下降 [6] - 公司通过合理调节产能和适时调整销售价格以应对原材料供应紧张及市场需求影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