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冠捷科技子公司产品违规问题频出 上市五年未分红亏损6亿负债率78.3%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29
公司核心经营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6.02亿元,为首次亏损[1][8]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88.94亿元,同比下降5.29%[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94亿元,不足1亿元,2020年至2024年净利润波动巨大,分别为7.46亿元、5.32亿元、0.87亿元、2.78亿元、0.94亿元[8] - 2020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5.56亿元、705.74亿元、618.83亿元、545.97亿元、552.30亿元,整体呈下降趋势[8] 公司财务风险 - 截至2025年9月底资产负债率达78.26%[2][9] - 有息负债121.96亿元,是货币资金31.67亿元的近4倍[9] - A股上市5年多以来从未进行现金分红[9] 子公司违规事件 - 子公司冠捷视听产品"家庭网络摄像机"及App"云看看"因未提供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违规传输个人信息、未提供权限管控机制、强制自动续费被工信部通报[1][3][4] - 2025年7月冠捷视听因生产销售不合格儿童智能手表被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270元并罚款6480元[5] - 冠捷科技通过两家全资子公司间接100%控股冠捷视听[4] - 冠捷视听所属的消费类电子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不足10%[5]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务 - 显示器全球市占率连续21年保持第一,AOC品牌连续15年中国显示器市场销量冠军,全球电竞显示器销量六连冠[1][7] - 主营业务为智能显示终端,核心产品包括显示器、电视及影音设备,采取自有品牌与智能制造双轨发展[1][7] - 拥有飞利浦显示器、电视(除美加墨及部分南美国家外)及影音产品的全球独家生产销售权[7] 业绩亏损原因 - 全球显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终端产品售价持续下降,面板等核心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综合毛利率承压[1][8] - 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加营销投入以深化品牌认知,优化海外渠道及全球产能布局,导致成本费用增加[8] 公司股权沿革 - 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控股股东为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持股24.51%)[6] - 2020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将冠捷科技51%股权作价76.56亿元注入华东科技实现A股上市,2021年华东科技更名为冠捷科技[6]
上汽集团控制成本单季扣非增57倍 前10月售车逾364万辆有望夺回销冠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28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重回行业领先,上汽集团(600104.SH)做到了。 10月30日晚间,上汽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4689.9亿元,同比增长 8.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达81.01亿元,同比增长17.28%;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71.22亿元,同比增长578.58%。 其中,第三季度,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达1694.03亿元,同比增长16.19%;归母净利润达20.83亿元,同 比增长644.88%;扣非净利润16.92亿元,同比增长5699.86%。 上汽集团表示,公司通过全力开拓市场,销量实现较快增长;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高运营效能, 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并进一步加强了资金管理。 其中,第三季度,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达1694.03亿元,同比增长16.19%;营业收入达1668.88亿元,同 比增长17.06%;利润总额达57.97亿元,同比增长161.76%;归母净利润达20.83亿元,同比增长 644.88%;扣非净利润16.92亿元,同比增长5699.86%。 同 ...
武汉光谷发布“顶尖人才政策” 单项最高支持1亿发力未来产业
长江商报· 2025-11-05 07:28
政策核心内容 -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顶尖人才专项实施办法 每年设立专项资金 面向全球引育支持顶尖人才团队项目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1][4] - 政策重点聚焦未来产业 目标为引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有重大行业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团队 [1][4] 人才引育重点 - 政策重点引育三类顶尖人才群体 包括以诺贝尔奖 图灵奖获得者 中外院士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 [1] - 引育以国家级人才 知名企业研发负责人为代表的产业领军人才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产业化 [1] - 引育以知名高校院所学术专家为代表的未来技术带头人 主攻前瞻性和颠覆性技术方向 [1] 政策支持力度与方式 - 支持力度从2000万元起步 对重大紧缺的顶尖人才项目给予1亿元的顶格支持 显著高于此前普惠性政策最高2000万元的支持 [2][3] - 支持方式灵活全面 采取竞争择优 定向委托 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 配套人才奖励 安居保障 股权投资 高端服务等系列支持 [2] - 对符合发展导向的项目按2000万元至5000万元 5000万元至1亿元两档给予资助 项目落户当年可预拨付不超过20%的启动资金 [3] 重点产业领域 - 政策基于区域产业优势 率先在第六代移动通信和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发力 [3] - 在6G领域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招引顶尖人才开展国际标准制定 [3] - 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招引具备从材料设计到终端应用全链条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顶尖人才 助力打造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高地 [3] 资金支持机制 - 政策将引导各类基金对项目单位提供股权投资 形成财政资金引导 社会资本跟进的多元支持格局 [3]
潍柴动力破解周期“魔咒”前三季净利创新高 国际化指数达到40.93%
长江商报· 2025-11-04 16:50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营收1705.71亿元,同比增长5.32%,归母净利润88.78亿元,同比增长5.67%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574.2亿元,同比增长16.1%,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29.5%,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4] - 第三季度业绩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1] 核心动力业务 - 前三季度重卡市场累计销售82.3万辆,同比增长20.5% [3] - 前三季度累计销售发动机53.6万台,其中重卡发动机销量18.8万台 [4] - 第三季度发动机销量6.3万台,环比增长超60%,其中天然气发动机销量2.9万台,环比增长约2倍 [4] - 天然气重卡需求回暖,2025年国内天然气重卡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22%,9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接近1.5倍 [3] - 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前三季度销售超7700台,同比增长超30%,数据中心市场销售超900台,同比增长超3倍 [2] 新能源业务 - 前三季度新能源动力系统营收19.7亿元,同比增长84% [4] - 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投产,首台搭载刀片电池技术的动力电池产品下线 [3] - 布局纯电、氢燃料电池等多技术路线,重卡全系列动力电池实现技术全面提升 [3][4] 多元业务协同 - 陕重汽前三季度销售重卡10.9万辆,同比增长18%,新能源重卡销量约1.6万辆,同比增长约2.5倍 [6] -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前三季度收入、利润均实现逆势增长,主要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 [6]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并购10家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国际化指数达到40.93% [6] - 德国凯傲集团前三季度新增订单总额增长18.3%至88.8亿欧元,新叉车订单数量增长11.8%,供应链解决方案新增订单额大幅增长50.5% [7] - 凯傲集团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亿欧元,净利润1.2亿欧元,同比增长61.3% [7] - 与埃森哲等公司合作研发AI驱动工业车辆及数字模型,升级亚太区自动化卓越中心 [7]
潍柴动力破解周期“魔咒”前三季净利创新高 持续推进海外扩张国际化指数达到40.93%
长江商报· 2025-11-04 13:14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营收1705.71亿元,同比增长5.32%,归母净利润88.78亿元,同比增长5.67% [1][3]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574.2亿元,同比增长16.1%,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29.5%,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3] - 业绩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得益于传统业务稳盘、新兴业务破局和多元业务协同的增长体系 [1] 重卡行业复苏 - 2025年前三季度重卡市场累计销售82.3万辆,同比增长20.5% [2] - 天然气重卡需求回暖,三季度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22%,9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接近1.5倍 [2] - 行业复苏为公司提供了增长土壤,公司重卡发动机销量18.8万台,市场表现显著跑赢行业 [3] 核心动力业务 - 前三季度累计销售发动机53.6万台,其中重卡发动机销量18.8万台 [3] - 第三季度发动机销量6.3万台,环比增长超60%,天然气发动机销量2.9万台,环比增长约2倍 [3] - 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前三季度销售超7700台,同比增长超30%,数据中心市场销售超900台,同比增长超3倍 [1] - 推出WP16NG4.0燃气发动机和H/T2.0高热效率大马力发动机等新产品 [2]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前三季度新能源动力系统营收19.7亿元,同比增长84% [3] - 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首台搭载刀片电池技术的动力电池产品下线 [2] - 布局纯电、氢燃料电池等多技术路线,重卡全系列动力电池实现技术全面提升 [2] 整车与农业装备业务 - 陕重汽前三季度销售重卡10.9万辆,同比增长18%,新能源重卡销量约1.6万辆,同比增长约2.5倍 [5] -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前三季度收入、利润均实现逆势增长,主要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 [5] 海外业务与国际化 - 海外并购10家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国际化指数达到40.93% [5] - 旗下德国凯傲集团前三季度新增订单总额增长18.3%至88.8亿欧元,供应链解决方案新增订单额大幅增长50.5% [6] - 凯傲集团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亿欧元,净利润1.2亿欧元,同比增长61.3% [6] - 与埃森哲等公司合作研发AI驱动工业车辆及数字模型,升级亚太区自动化卓越中心 [6]
兰剑智能三季度营收劲增62.6% 在手订单超20亿再签1.38亿合同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34
核心订单信息 - 公司与九号公司旗下九号(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日常经营性合同,合同金额为1.38亿元(含税)[1][2] - 该合同预计将对公司2026年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2] - 合同对方与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且双方在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内没有交易往来[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35.68%[1][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374.97万元,同比增长47.54%[1][4]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62.62%,归母净利润5238.71万元,同比增长97.12%[4] 订单与业务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20.6亿元,同比增长56.89%[1][3] - 2025年1-6月新增订单15亿元,同比增长96%[3] - 订单在电动汽车、新能源等新兴战略行业以及食品饮料、医药、石油化工、轮胎等重点行业获得持续增长[3]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海外收入5628.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1%[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中落地海外项目总额1.4亿元[5] - 公司积极参加美国、德国、韩国等多国物流行业展会,增强海外品牌知名度[4] 产能与技术发展 - “机器人制造中心建设项目”于2025年7月开工建设,作为超级工厂第四期工程,聚焦智能物流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生产[4] - 公司与国际认证机构SGS达成战略合作,以完成智能物流机器人产品在欧盟、北美、澳大利亚等国际主流市场的强制性认证[5]
阳光电源市值飙升至4135亿创新高 储能爆发单季归母净利首破40亿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2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95%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18.81亿元,同比增长56.34%,已超过2024年全年110.36亿元的净利润水平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为公司单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40亿元,且为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 [2]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达99.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33.14% [1][2] -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前三季度毛利率达34.88%,创2013年以来同期历史新高 [1][6]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系统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达40.89%,首次突破40% [5] - 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发货量同比增长70% [3] - 储能业务发货结构显著变化,海外发货占比从上年同期的63%大幅提升至83% [3] - 储能业务毛利率接近40%,高于光伏逆变器和新能源投资业务 [5] 光伏逆变器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光伏逆变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6%,各市场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3] - 前三季度发布两款逆变器新品:全球首款功率达400kW+的组串式逆变器SG465HX和全球首款分体式模块化逆变器1+X2.0 [3] -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告,公司逆变器可融资性排名全球第一 [4]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超过31亿元,同比增长32%,基本追平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 [5]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研发人员超过7000人 [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申请专利1211项,其中国外专利165件;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获得申请专利10541件,其中发明专利5690件 [5] - 研发重点集中在电力电子技术、电网支撑技术、三电融合技术等领域 [5] 市场表现与地位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从2025年6月初的58.38元/股涨至11月3日收盘的199.47元/股,涨幅达242% [3] - 截至2025年11月3日,公司市值达4135亿元,创下新高 [1][3] - 在彭博全球储能可融资性榜单上,公司储能系统和PCS均获得全球第一 [5]
沪电股份赴港上市推进全球化 受益需求增长前三季营收增50%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20
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正推进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工作[1] - 公司董事会已决定聘请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本次发行上市的审计机构[1] - 本次H股发行上市所募集资金计划用于产能扩张、加大研发投入、产业链投资并购及补充营运资金等[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12亿元,同比增长49.96%[1][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7.18亿元,同比增长47.03%,扣非净利润为26.76亿元,同比增长48.17%[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首次站上50亿台阶,达50.19亿元,单季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3]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55.63%至28.95亿元[3]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总资产从95.56亿元增长至211.8亿元,增幅达1.2倍,截至2025年9月末总资产进一步增至263.15亿元,比上年度末增24.24%[2]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印制电路板的结构性需求[1][3] - AI驱动的服务器、数据存储和高速网络基础设施需求增长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5] 研发与创新 - 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69亿元、5.39亿元、7.9亿元、7.92亿元,持续增长[4] - 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62%、6.03%、5.92%、5.86%,保持较高水平[4] 产能扩张与海外布局 - 公司于2024年Q4规划投资约43亿元新建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已于2025年6月下旬开工建设,预期2026年下半年开始试产[5] - 沪士泰国生产基地于2025年第二季度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在AI服务器和交换机等应用领域已陆续取得客户正式认可,预期2025年末可接近合理经济规模[5] 市场与竞争力 - 公司深耕全球市场,2024年外销收入约111.0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3.23%[6] - 2025年上半年外销收入达68.93亿元,同比增长48.59%,外销毛利率37.83%,较内销毛利率高出8.87个百分点[6] - 截至2025年11月3日,公司股价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为83%,总市值1378亿元[3] 历史分红记录 - 自2010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1.12亿元,平均分红率为34.66%,派息融资比高达321.25%[7]
汇绿生态单季营收增356.13% 科技转型光通信成业绩驱动力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20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13% [1]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206.15%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171.88万元,同比增长96.96%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达1420万元,同比增长6.8% [2] - 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4301.94万元,同比增长64.42%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65元,同比增长97.92% [2] 业务转型与增长驱动力 - 光通信业务的并表及扩产布局是公司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 - 公司从传统园林企业向高科技领域转型成果初显 [1] - 通过收购武汉钧恒科技等战略布局,形成"生态园林"与"光模块"双主业并行模式 [1] - 武汉钧恒科技掌握COB封装、硅光耦合等核心技术,产品覆盖AI算力、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等前沿领域 [2] - 武汉钧恒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6.67亿元、净利润6966.9万元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升级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034万元,同比增长751.69% [2] - 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光模块产品升级与硅光技术研发 [2] - 公司在园林业务保持稳定现金流的同时,研发支出重心逐步向光通信倾斜 [2] 产能扩张与资本整合 - 控股子公司武汉钧恒科技在湖北鄂州临空经济区启动高速光模块生产基地,初期投资2亿元 [3] - 为应对AI算力和数据中心对400G/800G高端光模块的需求,公司追加6亿元投资,使鄂州基地总投资提升至8亿元 [3] - 新厂区由新设全资子公司"湖北钧恒科技"承建,注册资本5000万元,预计两年内投产 [3] - 公司推进收购武汉钧恒剩余49%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武汉钧恒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3] 传统业务发展 - 公司在园林生态主业上保持稳健运营 [3] - 公司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植物种质创新等领域持续研发投入,探索"园林+科技"融合路径 [3]
瑞可达拟募资10亿加码主业 近6年研发费5.33亿夯实竞争力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18
融资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 [1] - 募集资金中5亿元将用于高频高速连接系统改建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6.69亿元,旨在新增556万套年生产能力,达产年度预计销售收入为12.77亿元 [2] - 募集资金中2亿元将用于智慧能源连接系统改建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2.79亿元,旨在新增670万套年生产能力 [2] - 另有3亿元募资计划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提高公司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 - 本次募投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旨在提升智能制造和客户配套能力,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和AI等行业提供更丰富产品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6.04%至23.2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19.89%至2.33亿元 [1][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7.96亿元,同比增长26.15%,归母净利润为7602万元,同比增长85.41% [4] - 公司盈利质量优化,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2.32%,净利率提升至10.19% [4]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6.1亿元增长至24.15亿元,期间增幅达295.9%,归母净利润从7363万元增长至1.75亿元,期间增幅为137.67% [4]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营收大幅增长得益于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工业控制、汽车自动驾驶及基站通信等多个领域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5] - 海外市场扩张贡献增长,墨西哥及美国工厂产能持续爬坡,运营能力提升,进一步推动海外市场份额扩大 [6] - 公司是同时具备光、电、微波、高速数据、流体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连接器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高达5.33亿元 [1][6] - 研发费用逐年稳步增长,具体为2020年3066.55万元、2021年4628.93万元、2022年8814.71万元、2023年1.16亿元、2024年1.47亿元和2025年前三季度1.05亿元 [6] - 持续的研发投入转化为丰硕成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国内外专利384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27项、外观设计专利36项 [1][6] - 公司参与多项标准制定,包括国家标准修订11项、行业标准修订5项、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18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