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250%首日大涨,美股设计软件Figma让整个华尔街彻底服了
36氪· 2025-08-01 11:43
美股周四收跌,标普500指数录得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滑。盘中纳指与标普500一度刷新历史新高,但最终未能守住涨幅,道指收跌0.74%,标普500下跌 0.37%,纳指微跌0.03%。 除了贸易关税,特朗普还向礼来(LLY)、诺和诺德(NVO)、辉瑞(PFE)等17家跨国药企发函,要求在60天内将美国药价压低至全球最低水平。受 此消息影响,制药板块大跌,诺和诺德(NVO)下跌近6%,赛诺菲(SNY)重挫超7%。 今日美股下跌原因 此次回调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在选战期间加快推进的一系列贸易与价格管制政策。他在多个公开场合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密集发声,宣布对多个国家商 品加征新关税。 具体来看,特朗普表示已与韩国达成协议,美国将对韩国产品统一征收15%关税,作为交换,韩国将向美投资3500亿美元。同时,他宣布将从周五起对印 度商品征收25%关税,并警告如其继续采购俄罗斯能源,将面临进一步惩罚。 此外,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宣布与墨西哥总统达成协议,现行贸易协定将延长90天,但墨方需继续承担多项高额关税,包括25%的芬太尼和汽车关 税,50%的钢铁、铝和铜关税,同时取消部分非关税壁垒。这加剧了市场对全球贸易紧 ...
外卖大战结束,“绕地球一圈” 的香飘飘却撑不住了?
36氪· 2025-08-01 11:09
外卖大战与现制茶饮行业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冲破1.5亿单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飙至8000万创历史新高 但外卖"0元购"被紧急叫停[1] - 现制茶饮行业在外卖补贴战中爆发 奈雪的茶外卖订单量两天突破100万单环比暴涨50% 部分门店订单激增230% 蜜雪冰城系统因订单洪流瘫痪[2] - 蜜雪冰城冰鲜柠檬水杀进2元区间 瑞幸 库迪肉搏于5元价位 现制茶饮品牌集体驶入增长快车道[4] 香飘飘业绩与市场表现 - 香飘飘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9739万元 扣非后亏损1.1亿元同比扩大6800万元 刷新上市以来中期业绩最差纪录[5] - 股价较2019年高点下跌超60% 市值蒸发超84亿元[5] - 冲泡业务营收从2019年39.78亿元顶峰下滑至2024年32.87亿元 五年间下滑6.91亿元[6]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19年24.54天拉长至2024年30.91天 存货周转率从14.67天下降至11.65天[6] 市场格局与消费趋势 - 新茶饮门店从2020年37.8万家飙至2025年63万家 平均每县15家 10-15元成主流价带[8] - 新茶饮品牌SKU常年保持30+ 一年推出几十款新品 香飘飘货架常年不到二十种口味[9] - 香飘飘冲泡类产品从2020年4559.09万标箱缩水至2024年3278.54万标箱 2024年销量9.84亿杯比2020年少近4亿杯[9] - 即买即饮的便捷性正在绞杀居家冲泡的生存空间[10] 香飘飘转型困境 - 即饮业务初期表现亮眼 2019年收入突破10亿元 Meco单品贡献8.7亿元[13] - 即饮业务战略摇摆 品牌定位不清晰 销售费用率飙至20%以上[15] - 渠道协同存在问题 冲泡业务根基在三四线超市 即饮产品主攻一二线便利店[16] - 即饮业务被夹在现制茶饮和传统巨头中间 8年转型仍在烧钱[18]
估值超10亿,量子之歌全资收购Letsvan
36氪· 2025-08-01 11:09
收购交易细节 - 量子之歌集团宣布通过现金与股票组合对价方式收购深圳熠起文化有限公司剩余全部股权 [1] - 向Letsvan创始人战绘宇发行18,219,330股A类普通股作为剩余股权对价 [1] - 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期间量子之歌已通过多轮交易控股Letsvan 61% 持股比例 交易总对价2 35亿元 对应估值3 85亿元 [1] - 全资收购前战绘宇仍持有约21%股份 按量子之歌昨日收盘股价推算Letsvan估值约17亿元 [1] 交易条款与人事安排 - 相关股份将分三期交割 附带归属期及锁定期条款 [3] - 2025年8月1日任命战绘宇为公司董事 [3] - 量子之歌创始人李鹏领导专项团队为潮玩业务注入流量与数据支持 原Letsvan团队继续负责IP孵化与产品设计 [3] 业务协同与战略整合 - 双方协同路径涵盖IP孵化 产品研发 影响力传播 供应链优化 渠道网络拓展五大维度 [3] - 交易将进一步整合资源 强化潮玩业务聚焦度 提升公司在消费板块的战略定位 [9] - Letsvan在量子之歌资源加持下表现突出 WAKUKU系列产品在2025上半年爆款榜单中名列前茅 [5] 行业动态与IP布局 - Letsvan已自主孵化10个IP形象 近期发布新IP"SIINONO赛诺诺"初代盲盒产品 [7] - 巨星传奇筹集3 24亿港元资金 38 2%用于扩展零售渠道网络 12 4%用于开发IP实体店 [9] - 索尼向万代注资680亿日元持股2 5% Good Smile收购扭蛋制造商Toys Cabin 三丽鸥收购XR创意工作室Gugenka [12] 公司背景与IP表现 - 战绘宇长期专注文化礼品和潮玩行业 曾任职沃尔玛 威亚集团等企业 [5] - Letsvan已打造ZIYULI又梨公主 PIDOL等热门IP形象 [5] - WAKUKU"毛毛潮趣派对"与"狐狐兔兔捣蛋日记"系列成为行业爆款 [5]
爱康国宾还能救自己吗?
36氪· 2025-08-01 11:09
事件背景 - 律师张女士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体检未获癌症预警,2024年确诊肾癌晚期并转移,引发公众对体检机构信任危机 [2][3] - 爱康国宾首次回应承诺第三方鉴定并承担责任,但次日改口称内部核查确认无责,并指出张女士确诊时为早期肾癌 [3] - 公司CEO张黎刚在媒体说明会上称"几百元体检不能查出所有病",引发舆论强烈反弹 [2][9] 争议焦点 - 体检有效性争议:公司称2023年体检报告已标注肾脏异常并建议专科复查,但张女士质疑漏检误检 [8] - 责任认定分歧:公司提交10年检测数据至主管部门并提议第三方复核,张女士表示愿意公开资料但需书面授权流程 [8][9] - 公关危机升级:公司将舆论归咎于媒体断章取义,宣布起诉张女士和部分媒体 [5][9] 行业现状 - 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2024年达2922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27%至37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2% [15][17] - 民营体检机构延伸服务毛利率超60%,20%客户愿为报告解读支付额外费用 [18] - 行业近三年健康检查人次增长23.72%,2023年市场规模2356亿元同比增长10.6% [17] 公司经营 - 爱康国宾2014年起净利润下滑,2018年出现亏损,2019年完成私有化退市 [15]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量超1300条,涉及虚假宣传、数据造假等问题 [16] - 2023-2025年累计收到卫健委行政处罚9次,其中6次涉及操作规范问题 [14] 历史问题 - 2021年广州分公司因虚假广告被罚58.46万元,宣称"唯一能做全身磁共振防癌筛查"等 [11] - CEO张黎刚曾公开爆料同行存在护士假冒医生、废弃血样造假等行业乱象 [7] - 公司宣传长期强调癌症早筛功能,与当前"体检不能查所有病"的表述形成强烈反差 [10][18]
36氪出海·关注|从WAIC看AI出海:一场“生而全球”的比赛
36氪· 2025-08-01 10:29
WAIC大会盛况 - 机械臂分拣零食和实验器材 机器人在相声表演 机器狗穿梭场馆 [2] - 人形机器人成为展会亮点 [4] 国际化程度提升 - 海外观众显著增多 英语 韩语 阿拉伯语交织 [4] - 香港企业组成"香港馆" 台湾企业首次组团参展 [4] - 接待来自十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 [4] - 英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首次组团参展 伦敦带来6家金融科技公司 新加坡寻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4] 企业出海意愿强烈 - 参展企业普遍存在强烈出海意愿 [4] - 不少厂商将出海提上未来半年到一年日程 [4] AI机器人全球化特性 - AI机器人是生而全球化的行业 [5] - 全球AI研究者在GitHub ArXiv等平台交流 模型算法突破可被全球开发者快速获取 [6] - 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需求全球化 解决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6]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 中国在AI机器人领域从追随者变为核心参与者 [8] - 制造业优势:强大供应链竞争力 硅谷企业想从中国购买机器人做训练 [8] - 数据优势:中国拥有丰富制造业数据 [8]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在AI机器人领域主导全球 与美国的差距正在扩大 [8] 出海的两条路径 - 生产力工具: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是出海主力 [9] - 生活方式产品:以更轻盈方式输出新生活方式 [9] ToB领域出海情况 - 梅卡曼德3D视觉引导机械臂可应用于汽车制造 精密焊接 家电装配 工业质检等领域 [10] - 星动纪元产品线覆盖工业物流 核心零部件 商业服务 50%以上订单来自海外 全球市值TOP10科技公司有9家是其客户 [12]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2025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61.5% 近三成销往欧洲 [12] ToC领域出海情况 - XREAL AR眼镜连续三年稳居全球AR市场第一 [13] - 有公司首发面向C端的智能穿戴设备 可用于日常运动和康复治疗 欧洲和日本是重点目标市场 [14] 中国AI产品出海逻辑 - 凭借强大供应链能力 极致性价比 快速迭代应用场景 满足全球未被充分服务的需求 [14] 中国AI全球化未来 - 技术起跑线被拉平 市场需求相同 中国公司带着自己的解法走向世界 [15]
7月百强房企业绩回落,千亿房企只剩4家
36氪· 2025-08-01 10:28
楼市整体表现 - 7月重点30城新房成交规模836万平方米,前7月累计成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TOP100房企7月销售操盘金额2111.6亿元,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 [2] - 前7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18638.4亿元,同比下降12.5%,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25个百分点 [2] 房企梯队分化 - 前7月千亿房企数量仅4家,同比减少1家 [1][2] - TOP100门槛值同比下降22.4%至31.9亿元,TOP30/TOP50门槛降幅分别为3.1%和2.7% [5] - TOP21-30房企累计销售1578.5亿元(同比-6.3%),TOP31-50房企累计销售2089.8亿元(同比-7.2%),降幅小于TOP10房企 [8] - TOP10房企累计销售9392.7亿元,占百强总额50%,但TOP3/TOP4-10降幅分别达14.4%和15.2% [8] 区域市场趋势 - 8月新房成交预计延续低位波动,累计同比降幅或维持在5%以内 [1][11] - 核心一二线城市因优质供应短缺或现阶段性成交回落,天津/武汉/南京等二线有望复苏 [11] - 城市内部分化加剧,核心区域优质项目保持高热,高得房率新规产品推动局部市场回暖 [11] 房企销售排名 - 操盘口径:保利发展(165亿元)、招商蛇口(147亿元)、绿城中国(146.9亿元)居前三 [12][13] - 全口径:保利发展(180.3亿元)、招商蛇口(156.3亿元)、万科地产(134.5亿元)领先 [16][17] - 权益口径:保利发展(141.8亿元)、束润置城(111亿元)、中海地产(108.7亿元)位列前三 [20][21]
运动品牌该如何走出中年危机?
36氪· 2025-08-01 10: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2024年同比增长仅5 9%至4100亿元 彻底告别过去10年中高双位数增长 全民运动红利期结束 [1] - 国产品牌份额超过50% 安踏+Fila+其他品牌合计超过20%坐稳第一 李宁9 4% 特步6 4% 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1] - 国内运动品牌CR5达到53% 中国成为全球集中度最高的市场 头部品牌要从进攻方变成防守方 强者不再更强 [1] - 安踏 李宁和特步完全跟这轮新消费牛市无关 安踏和FILA品牌连续6个季度个位数增长 李宁上半年流水低单位数增长 特步向低个位数靠拢 [3] 品牌运营与策略 - 国产品牌在国内依靠性价比 渠道建设和社会事件完成对耐克阿迪的反超 但品牌力严重缺位 未能将制造环节竞争力转化成品牌端话语权 [6] - 安踏通过收购FILA中国85%股权并成功运营 估值达千亿 总结出深挖品牌基因 明星代言 差异化门店的打法 迪桑特和可隆复制成功 [9] - 特步2019年接洽索康尼 2024年全面收购其中国区运营权 模仿安踏思路 当年成长为收入10亿元品牌 [10] - 国产头部品牌模仿耐克阿迪在一二线设旗舰店深化品牌形象 如安踏冠军店 李宁高效大店 特步九代店 [12] 小众品牌与垂类机会 - 小众垂类崛起使头部品牌份额下降 全球趋势显示更晚成立的品牌因更懂细分品类消费者而具后发优势 如安德玛 Lululemon Crocs HOKA等 [12] - 中国户外运动需求爆发 马拉松 登山 露营等小众需求给国产品牌重新树立品牌力机会 特步160X系列成马拉松国产第一 361洞洞鞋成爆款 [13] 渠道改革与质价比战略 - 国产品牌依赖经销商实现野蛮扩张 店效与全直营的优衣库差距大 安踏通过铁腕清除关系户完成直营化改革 进入渠道2 0时期 [15] - 安踏2020年启动DTC改革 直营+电商超80% 特步2024年融资10亿港元推动主品牌和索康尼DTC发展 [16][17] - 服装行业加价率高 优衣库加价率不到3倍 通过高效渠道将利润让渡给消费者 国产品牌需回归质价比本质 [21][22]
苹果:AI 太拉胯,关键时刻还是靠 iPhone
36氪· 2025-08-01 10:28
整体业绩 - 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940亿美元,同比增长9.6%,超市场预期(892亿美元),主要受iPhone业务拉动,Mac和软件服务业务也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毛利率达46.5%,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硬件毛利率回落至34.5%,软件服务毛利率维持75.6%高位 [1] - 净利润234亿美元,同比增长9.3%,超市场预期(213.8亿美元) [3] iPhone业务 - iPhone营收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大幅超预期(398.5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47.4% [1][3] - 增长驱动因素:iPhone16系列新品、新兴市场两位数增长、关税导致的提前购买需求 [1] - 出货量同比增长2.7%,均价同比上涨10.5% [1][4] 其他硬件业务 - Mac营收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主要受M4 MacBook Air推动,新兴市场及新用户贡献显著 [2][3] - iPad营收66亿美元,同比下滑8.1%,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2][3] - 可穿戴设备营收74亿美元,同比下滑8.6% [3] 软件服务 - 软件服务营收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超预期(268.5亿美元),占总营收29.2% [2][3] - 毛利率75.6%,贡献公司47%的毛利润 [2] - 美国App Store允许外部链接的政策未显著冲击业绩 [2][8] 区域表现 - 美洲地区营收占比43.8%,同比增长9.3% [2][3] - 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4.4%,扭转下滑趋势,中国国补政策效果有限 [2] - 其他亚太地区增速达20%,印度市场表现突出 [2] 成本与供应链 - 硬件毛利率受8亿美元关税成本影响,剔除后实际毛利率为35.7%(同比+0.4个百分点) [5][6] - 供应链调整:美国销售iPhone转由印度生产,Mac转由越南生产 [6] 市场与竞争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低个位数,公司市场份额15.7%,同比下滑 [6] - 谷歌诉讼案潜在影响:美国市场或损失40-60亿美元收入(最坏情况125亿美元) [9][10] 财务与估值 - 当前市值3.1万亿美元,对应2025财年PE约28倍,处于历史区间(25-35倍)中低位 [11] - 本财年净利润增速26.7%(剔除欧盟补税影响后实际增速7%) [11] - 资本开支前三个季度94.7亿美元,同比增长45%,但AI进展缓慢 [11]
15家店关了一半,00后奶茶老板决定:上班赚钱养员工
36氪· 2025-08-01 10:28
行业现状 - 奶茶行业增长放缓 过去一年有15 7万家奶茶店从市场消失 曾开至400家店的品牌如今仅剩不到20家 [16]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单店加盟商离场 2023-2024年部分门店业绩出现10%-15%下滑 [18] - 外卖大战加剧经营压力 部分门店流水增长10%但实收仅增长10%以内 出杯量增长15-20%但利润被补贴压缩 [11] 经营策略 - 选址坚持小面积店铺(30-40平) 避开商场高租金区域(一楼/负一楼) 通过二次开业活动联动知名餐饮品牌带动客流 [3] - 精细化成本控制 包括灯光分时段开关 水龙头使用规范等细节管理 单店月省电费数十元 [5] - 营销注重长期复购 采用买一赠一+刮刮乐组合吸引客流 设计新人券包提升后续消费频次 [3] 财务数据 - 高峰期单店创造3天8万元营收 最快8个月实现回本 [1][3] - 典型门店月营收43万元时净利润仅1万元 投资70万元的门店回本周期超过5年 [15] - 产品毛利率受压 20元奶茶实际收入仅7元(平台抽成后) 食材成本占比28-35% 另含每单1-2元推广费 [12] 门店调整 - 2023年起陆续关闭8家门店 关店原因包括品牌势能衰退(周边出现更火品牌) 租金上涨 翻新成本过高(15-20万改造费vs年利润10万) [6][8] - 保留7家核心门店 店长团队具备5年以上经验 店员平均从业超2年 [20] 商业模式反思 - 加盟模式存在投入回报失衡 某加盟商102万建店成本面临漫长回本周期 [15] - 单杯销售难以盈利 需依靠多杯裂变 但零元购活动易导致运营混乱 部分门店评分从4 8降至4 2 [13]
微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云业务增34%,大象也跳舞,却以史上罕见速度裁员
36氪· 2025-08-01 10:28
微软财报与股价表现 - 微软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76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7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1][2] - 智能云业务营收29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6%,Azure及其他云服务营收超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4][6] - 生产力和业务流程营收3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运营利润18993亿美元 [6][7] - 更个性化计算营收13451亿美元,同比增长9%,运营利润319亿美元 [6][7] - 公司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股价盘中大涨6%至542美元,盘后涨幅达8% [1][3] 微软AI战略与裁员动态 - Microsoft 365 Copilot月活跃用户达1亿,AI生成代码占比20%-30% [6][11] - 持续投资AI基础设施,包括OpenAI股份和Nvidia芯片采购 [6][11] - 2025年累计裁员超9000人,占全球员工4%,涉及基础岗位优化 [9][10] - 公司转向外部招募AI人才,减少内部培养投入 [11] Meta财报与AI布局 - Meta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4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83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 [12][14] - 广告业务营收46563亿美元,运营利润率提升至43% [12][13] - 投资143亿美元于Scale AI,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挖角OpenAI/苹果/GitHub人才 [15] - 计划建设5千兆瓦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1701亿美元 [15][17] - 预计Q3营收475-505亿美元,全年支出指引1140-1180亿美元 [18][20] Meta硬件与现金流 - 发布Oakley Meta智能眼镜,研发独立AI眼镜产品线 [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2556亿美元,自由现金流855亿美元,现金储备4707亿美元 [20] - Q2股票回购976亿美元,股息支付133亿美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