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这家企业上会在即,杨氏家族共享上市盛宴
IPO日报· 2025-04-16 15:04
公司概况 - 宏远股份主要从事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换位导线、纸包线、漆包线等,主要应用于大型输变电设备 [5] - 公司前身宏远有限成立于2000年4月,2023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正在申请北交所上市 [5]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068.1823万股,募集资金约2.82亿元用于生产线升级、扩建、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5] 股权结构 - 杨立山直接持有公司44.54%股份,杨绪清、杨立山及杨丽娜合计控制83.62%表决权,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5] - 董事会及高管8人中6人为杨氏家族成员,包括杨绪清(董事长)、杨立山(董事)、杨丽娜(董事)等 [5][6] - 杨立敏、杨立壬、张大力等家族成员通过宏远日新间接持有公司股权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4.61亿元、20.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亿元、0.64亿元、1.02亿元 [7]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7.21%、8.54%、7.97%,波动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及产品结构调整影响 [7] - 换位导线贡献60%以上营收,纸包线占比约20% [8]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2022年80.31%降至2024年72.45%,第一大客户特变电工占比41.8%(2024年销售额8.66亿元) [9]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维持在97%以上,2024年对第一大供应商中国船舶工业物资东北有限公司采购占比降至81.54% [9] 现金流情况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44亿元、-6829.04万元、2855.62万元,三年合计净流出2.83亿元 [9]
这家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股价却连续涨停……
IPO日报· 2025-04-15 16:57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4月15日,截至IPO日报记者发稿,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工智",000584.SZ)收报1.70元,股价继 续涨停。 据同花顺数据,一年以来,公司已经收获了60个涨停。 不过在昨日涨停前的半个月内,公司股价曾连续8个交易日跌停。而值得注意是,公司本身正面临着退市风险。 制图: 佘诗婕 业绩低迷 据悉,*ST工智的业务涵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三大板块,主要产品多车型柔性车身生 产解决方案和汽车白车身焊装自动化装备。 公司于2024年4月30日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对上述四年的财务报告进行了更正。 更正后的年报显示,2019年—202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37亿元、16.18亿元、17.22亿元、18.22亿元、21.88亿元,净 利润分别为0.47亿元、0.08亿元、-6.06亿元、-8.23亿元、-4.05亿元。 努力自救 业绩低迷的同时,*ST工智于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主要原因是2023年度财务报告及内控报告被亚太会计师事务所 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和否 ...
这家“全球第一”来IPO了!近七成收入靠亚洲!仅3.4%来自北美!
IPO日报· 2025-04-15 16:57
公司概况 - 瀚天天成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超过30% [5]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商业化3英寸、4英寸、6英寸和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批量供应的生产商 [5] - 2024年通过自产和代工模式累计销售超过16.4万片碳化硅外延晶片,2022-2024年累计交付超过45万片 [5] - 公司拥有全球前5大碳化硅功率器件巨头中的4家作为客户,全球前10大功率器件巨头中有7家是客户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1亿元、11.43亿元和9.74亿元,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22亿元和1.6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3.78亿元和3.21亿元 [7] - 毛利率从2022年的44.7%下降至2024年的34.1% [8] - 2024年外延片收入8.4亿元,占比86.2%;外延片代工收入1.21亿元,占比12.4% [8] 产品结构 - 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是销售主力,2024年销量156,584片,占比95.2% [8] - 8英寸产品销量7,466片,占比4.5%;4英寸产品销量383片,占比0.2% [8][9] - 碳化硅外延晶片具有温度稳定性高、击穿电压高、导热性能优异等特点 [5] 市场分布 - 2024年收入69%来自亚洲市场(含大中华区),27.6%来自欧洲,3.4%来自北美洲 [10][11] - 大中华区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1%下降至2024年的21.3% [10] -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4.4%上升至2024年的47.7% [10] 上市计划 - 公司曾于2023年12月申请A股上市但半年后终止,现转向港交所主板上市 [1][2] - 计划募资用于扩大碳化硅外延晶片产能和建设技术与研发中心 [12][13] - 拟在未来5年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购置设备、完善生产基地和招聘人员 [13][14] - 计划招聘75名新员工支持研发工作,推进6英寸及8英寸生产技术 [15] 股东结构 - 赵建辉持有公司29.44%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16] - 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持股4.03%,华润微电子持股2.69% [16]
上海莱士收购“湖南唯一”,海尔入主后首次!
IPO日报· 2025-04-15 16:57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血制品行业整合并购再提速。 近期,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002252.SZ)(下称"上海莱士"、"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湖南血制品企业南岳生物 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南岳生物"、"标的公司")100%股权。 资料显示,上海莱士是我国目前营收规模最大的血制品企业,而南岳生物系湖南省唯一一家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对于"得浆站者得天下"的血制品赛道,上 海莱士再下一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海尔集团斥资125亿元拿下上海莱士20%股权,此次是海尔集团入主上海莱士后发起的第一笔并购动作。 制图: 佘诗婕 一路"买买买" 近年来,血制品企业间并购整合不断,行业格局加速成型。 由于血制品是生物安全性极高的行业,2001年5月起,国家对血制品行业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血制品行业呈现存量竞争的局面。 并且单采血浆站只能由血制品企业设立,且在一个采浆区域内仅可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新建浆站的平均获批周期长达18至24个月。 对比新建浆站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买买买"的外延并购方式,以实现快速扩张。 2024年8月,天坛生物通 ...
这家IPO撤单企业欲“嫁”上市公司,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IPO日报· 2025-04-14 12:45
收购交易概况 - 新晨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天一恩华不低于91.01%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对方为周昊阳、毕菱志,交易处于筹划阶段[1]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1] 标的公司背景 - 天一恩华为私有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服务于金融、互联网及企事业单位,业务涵盖咨询、设计、设备采购、集成配置等技术服务[4] - 公司2020年2月新三板挂牌(代码:873437),曾计划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转战北交所,2024年末撤回上市申请[4][5] 财务表现 - 天一恩华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3.75亿元、5.10亿元、6.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27亿元、1.01亿元[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4.17亿元(同比+0.26%),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36.5%)[7] - 2023年天一恩华净利润(1.01亿元)已超过新晨科技(0.37亿元)[8] 收购方现状 - 新晨科技2020-2023年营收从11.49亿元增至17.35亿元,但净利润从0.90亿元持续下滑至0.37亿元,2024年预告亏损6500万-8800万元[10][11] - 业绩下滑主因子公司商誉减值,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亿元(同比-54.21%),货币资金2.24亿元难以覆盖短期借款3.93亿元[15][16] - 公司历史上多次并购,包括1.6亿元收购瑞得音51%股权等,累计商誉2.08亿元[12][13] 业务协同性 - 新晨科技主营行业信息化服务,与天一恩华的私有云业务存在协同可能[8] - 公司曾尝试定增募资5.85亿元(含1.45亿元补流)但最终终止[16]
芯片IP独角兽来了!高榕资本、经纬中国、红杉中国坐等上市盛宴
IPO日报· 2025-04-14 12:45
公司上市辅导备案情况 - 4月7日至4月11日新增3家公司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分别为珠海富士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芯耀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截至4月11日,4月披露的进行上市辅导备案的公司增至7家 [2] 珠海富士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智能通道管理系统等的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此次辅导拟在北交所IPO [5] - 2022年6月27日曾申请创业板上市,但2023年1月11日主动撤回申请 [5] - 2025年3月5日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为873074 [6] -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6.28亿元、5.69亿元、8.62亿元和3.51亿元,2022年下滑后2023年大幅增长 [6] -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17万元、2954万元、3087万元和3266万元,呈现大幅波动趋势 [6] - 2022年-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19.9%、17.3%,净利率分别为5.1%、3.6%,均呈现下滑趋势 [6] - 股东鲁少洲和董春涛合计控制公司63.14%的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7] 芯耀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芯片IP研发及服务提供商,服务于数据中心、智能汽车、高性能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领域 [9] - 自主研发的接口IP产品全线覆盖各类芯片应用场景,获得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头部客户的验证与认可 [9] - 此次IPO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 [10] - 2021年5月完成A轮超过5亿元融资,累计获得近10亿元融资 [11] - 2023年以67亿元估值入围中国50家半导体独角兽企业榜单,名列第45名 [11] - 股东包括高榕资本、经纬中国、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 [11] - 无控股股东,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0% [11] 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首批基于正向自研无人驾驶重卡的公司之一,场景覆盖海港、陆港、制造工厂等货运物流 [13] - 已服务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个用户 [13] - 2024年9月曾同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启动A股IPO进程,后终止并更换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14] - 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上海东井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股比例为10.62% [14] - 谭黎敏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30.21%的表决权 [14]
“汽车界乔布斯”带领博泰车联网再冲IPO!与华为、阿里同台竞争!
IPO日报· 2025-04-11 16:25
公司概况 - 博泰车联网由被誉为"汽车界乔布斯"的应宜伦于2009年创立,跨界进入车联网领域并推出全球首个3G车联网系统(inkaNet)和中文自然语音交互系统(iVoka)[6][7] - 公司已完成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88.72亿元,累计申请6034项专利(其中82.5%为发明专利),获授1721项专利(52.2%为发明专利)[9] - 业务覆盖近30个汽车品牌,包括五菱、长安等,并获得小米、苏宁易购、一汽、东风等产业巨头投资[8][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2.18亿元、14.96亿元、25.57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70.92%[12]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4.52亿元、2.84亿元、5.41亿元,合计亏损12.77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15.4%降至2024年11.8%[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从2022年4.64亿元扩大至2024年7.06亿元,2024年融资活动现金流净增加17.41亿元(其中13.3亿元来自D轮融资)[14][15] 运营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83.6%(2022年)、64.6%(2023年)、74.4%(2024年),最大单一客户贡献最高达39.1%[16]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从2022年32.1%升至2024年56.6%,芯片等关键组件依赖高通等少数国际供应商[15][17] - 研发开支占比逐年下降(2022年22.8%、2023年15.7%、2024年8.1%),面临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的竞争压力[15][17] 行业竞争 - 车规级芯片价格受供应链波动影响显著,中高端芯片供应集中度加剧成本压力[15][17]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但毛利率较低(11.8%),拖累整体盈利水平[13] - 总负债达27.62亿元(2024年末),银行借款17亿元(2025年1月),流动性依赖持续融资[15]
欲控股一家IPO失败企业,呈和科技还须解决这个问题……
IPO日报· 2025-04-11 16:25
并购重组概况 - 呈和科技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映日科技不低于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实现控股并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2] - 映日科技整体估值18亿元 收购现金至少需9.18亿元 呈和科技2024年三季度现金储备仅5.4亿元 需通过并购贷款或关联方解决资金缺口 [8][9] 业务协同性分析 - 双方在化学合成工艺领域高度协同 呈和科技成核剂产品可提升显示面板性能 合作有助于快速切入显示行业 [3][6] - 标的公司蒸镀材料业务与呈和科技主营产品同属高分子有机材料 技术互补可攻克显示领域材料制备难题 [6] - 收购后将实现供应链协同、成本控制及人才资源共享 提升核心竞争力 [7] 标的公司财务与估值 - 映日科技2019-2021年营收复合增速113%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215% 毛利率从27.45%提升至38.25% [14] - 2022年IPO时计划募资5.05亿元对应估值21亿元 此次交易估值18亿元 较IPO估值折价10% [15][16] - 撤回IPO后股权结构变动 当前前四大股东合计持股53.04% [16][17] 标的公司业务背景 - 主营高性能溅射靶材研发生产 2021年营收3.15亿元 受益于靶材国产化进程及面板厂商批量供货 [13][14] - 2022年曾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3年撤回 招股书披露其产品应用于显示面板领域 [12][13]
三闯A股,IPO过会后曾被举报,如今营收5年涨2.43倍!
IPO日报· 2025-04-10 18:30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曾三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首次于2011年通过创业板审核但因财务造假举报被终止审查[1][6][9][10] - 2020年第二次申请创业板IPO,但2021年4月撤回材料[11][12] - 2023年10月第三次启动深交所主板上市辅导,2024年4月终止后转战港交所[12][13] 股权结构变化 - 首次IPO时实控人江云合计享有29.81%权益,第二次申报前提升至54.95%[11] - 本次港股IPO前江云直接持股31.54%,通过国嘉投资持股15.6%,合计47.14%,其子江尔成持股18.1%[13][14][1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8亿元、11.5亿元和12.5亿元,复合增长率27%[1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739.5万元、1.04亿元和8911.2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14.4%[17]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21.1%降至2024年17.1%,主因原材料成本上涨[19][20] - 2024年收入较2019年增长3.43倍,净利润增长1.94倍[18] 业务概况 - 按2023年收入计算为中国中药饮片行业第二大企业,前五大中增长最快[17] - 客户结构中医院和医疗机构占37%,医疗贸易公司占35.5%[21] - 线下覆盖1000多家医院和连锁药店,线上平台服务超5200家客户[20] 募资用途 - 计划扩大中药饮片产能并升级智能生产系统[21] - 投入草本保健品研发及消费者运营团队建设[21] - 建立越南、马来西亚海外销售渠道[21]
华侨城集团“放手”深康佳A?
IPO日报· 2025-04-10 18:30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 - 康佳集团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拟推进央企专业化整合,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变更,但实控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1][2] - 华侨城集团目前直接持股21.75%,是深康佳A发展电子科技业务的重要平台 [7] 公司历史与业务布局 - 公司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初始投资4300万港元,1992年在深交所上市 [5][6] - 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类电子(彩电、白电)和半导体业务,2016年布局半导体,2021年切入光伏产业 [6] 财务表现与亏损原因 - 2024年预计营收100-120亿元(同比降33%-44%),归母净亏损26.5-29.5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60亿元 [10][11] - 营收下降主因主动收缩产业园、工贸等低毛利业务,彩电业务受供应链波动及竞争加剧影响持续亏损 [12] - 半导体业务处于产业化初期,MLED投入加大但未形成规模效益 [12] 战略转型与收购动作 - 拟发行股份收购宏晶微电子78%股权,标的为音视频芯片设计企业,技术覆盖平板、汽车、医疗等领域 [15][19] - 收购旨在完善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强化"消费电子+半导体"双主业战略 [20] - 彩电业务正调整产品策略,聚焦提升竞争力,半导体存储芯片被视为未来关键增长点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