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研究所

搜索文档
比亚迪的高端化,只做对了一半
远川研究所· 2025-04-20 20:47
核心观点 - 比亚迪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3年从106亿增至542亿)和技术创新(易四方、云辇等)推动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布局,但市场表现不及预期,20万以上车型销量占比从2020年18%下滑至10% [13][15][24] - 高端化受阻主因包括:技术驱动而非用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定义(如仰望U9赛道表现不佳、腾势Z9空间折损)、产品定位割裂(如N9"可城可野"口号)、技术等级叙事被中端车型(汉L/唐L)参数突破稀释 [29][36][39][45][55] - 公司20万以下市场依赖度高(占比80%),单车收入降至14.5万元,与高研发投入形成财务压力 [25][26] 研发与技术投入 - 研发投入3年增长411%(106亿→542亿),研发团队从4万扩至12万,年报研发项目从2页增至6页 [13] - 技术矩阵包括易四方(四电机驱动)、云辇(底盘系统)、DMO(越野平台)等,差异化配置于高端品牌(如仰望U8搭载云辇X,腾势Z9GT用易三方) [22][23] - 目标通过技术溢价攻占20万以上市场(占行业利润80%),但实际20万以上销量占比反降8个百分点 [15][19] 高端品牌市场表现 - **仰望U8**:上市4个月销量破5000辆后放缓,终端优惠超10万元,累计交付过万台 [6][32] - **腾势**:D9 MPV成功后,N7/N8未达预期(N7降价8万),Z9GT DM月销从3000+跌至不足1000辆 [11][39] - **方程豹**:豹5降价5万保销量,豹3售价下探至14万,高端形象弱化 [12] - 三大高端品牌合计销量19万辆,占公司总销量不足5% [24] 产品定义问题 - 技术优先导致场景错配:仰望U8越野功能(应急浮水)成功,但U9赛道表现不佳;易三方技术(圆规掉头)对主流用户低频 [30][36][39] - 空间与定位矛盾:腾势Z9GT因三电机布局牺牲后排空间,5.2米车身稀释驾控标签 [43][44] - 设计割裂:N9混动SUV强调"可城可野",U7行政轿车配运动外观,与奔驰EQS教训重复 [46][49] 市场竞争环境 - 20万以下市场面临合资品牌降价(如比亚迪10-15万SUV市占45%)、新势力下沉(零跑、小鹏)挤压 [18] - 华为验证技术高端化路径:车BU 7000人团队研发ADS智驾/激光雷达,问界M9成50万级销冠带动车BU盈利 [20][21][22] 战略矛盾 - 中端车型汉L/唐L搭载10C闪充(810kW电机)突破参数,冲击高端品牌技术溢价叙事 [52][55] - 工程师文化导致"技术信仰优先",用户需求调研权重不足 [50][51][61]
快手本地生活,一份七亿人的消费新样本
远川研究所· 2025-04-20 18:18
《哪吒2》创造的票房神话,有一大半是三四线城市的功劳。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今年2月13号,一至四线城市的累计票房成绩分别是9.84亿、32.05亿、19.27亿、 36.60亿,三四线城市累计贡献了全国票房总量的57.2%。 透过票房可窥见新线城市消费力的冰山一角,近年来,互联网流行的"县城中产"、"县城贵妇"等高频词汇, 都是下沉市场消费力量上浮的证明。 全国171个公布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的非一线城市中,97.1%都实现了消费增长,其中,增长率最高 的,是许多人都会感到陌生的四线小城——云南玉溪。 种种迹象表明,新线城市正从"五环外配角"进阶为"增长主舞台",新线城市用户也正在逐渐掌握消费话语 权。 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意场上亦是如此,汇聚7亿老铁用户、在新线市场深耕的快手,已经吃到消费市场结 构变迁的头茬红利,在去年实现11.8%的营收增长、72.5%的净利润增长。 而在所有欣欣向荣的业务线里, 2024年GMV同比增长200%的本地生活业务尤为亮眼,其中,新线城市用 户的贡献达到六成, 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一个从规模到潜力都足够庞大的消费群体摆在眼前,过去一年里,越来越多商家涌向快手, ...
物流好生意,不再是快递
远川研究所· 2025-04-17 19:5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零担货运总量达1415万吨,同比增长17.5% [2] - 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至115.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8.37亿元,同比激增64.2% [2] - 毛利率提升至15.9%,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 [9] - 全国网点数量达33000家,乡镇覆盖率99.3%,中小企业客户增至630万,同比增长超80万 [2] 行业格局与潜力 - 零担快运市场规模2015年已达1.1万亿,正向2万亿冲刺,显著大于快递市场(2021年刚破万亿) [6] - 行业集中度低,全网型零担前五名市占率仅60%,处于整合初期 [23] - 商流碎片化趋势推动小批量、多批次运输需求,全网型零担市占率从2018年的300亿增至1500亿,占比提升至16% [19] - 美国龙头ODFL在整合阶段净利率从5.1%跃升至22%,国内安能净利率从5.1%提升至7.2%,显示相似成长路径 [23] 公司竞争优势 - 首创加盟制,构建高密度网络生态,网点覆盖深度堪比邮政 [2][9] - 取消50多项罚款(原罚款收入达3000万/月),降低网点成本压力,头部网点留存率97% [12][14] - 推出差异化产品如"3300王牌系列"(300公斤内特殊区域0加收)和"9996时效标准" [14] - "铁三角"团队赋能网点,案例显示某家具运输网点二级门店增20+个,发货量增长近3倍 [14] - 运输成本降至301元/吨(降5%),分拨成本102元/吨(降16.5%),规模效应显现 [20] 增长驱动因素 - 大件电商渗透率提升20-30个百分点,推动全网型零担需求 [16] - 制造业与批发零售转向小批量发货模式,压缩区域型/专线型零担空间 [16][17] - 迷你小票业务增速达30%,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拉动利润率提升 [23]
小米汽车的成功,是因为它的缺点
远川研究所· 2025-04-16 20:54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徐珊珊 远川科技评论 . 刻画这个时代(的前沿科技) 2013年10月,雷军趁着去美国参加GMIC大会的空档,顺便拜访了在硅谷"小有名气"的马斯克,试驾了 上市不久的Model S。 当时的特斯拉靠着全员卖车勉强实现单季度盈利,处于分析师都不知道怎么吹的阶段。就在雷军拜访一 个月前,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发文做空特斯拉,留下了那句足以载入特斯拉发展史册的话: "要是奔驰里装了60个车载电脑,能变成一个科技公司吗?" 雷军也有类似的疑问。丰田普锐斯宝刀未老,奔驰刚刚推出全新S级混动,特斯拉的产能问题尚待解 决。记录美国之行的博客里,雷军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作为一个成熟行业里的新来者,他既没有办法用最低廉的价格去做一款有品质的产品,也没有资本去做 一台全世界最贵的汽车来征服顾客。 十年后小米成为另一位成熟行业的新来者,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2024年,中国市场同期上市了184个 新车系,小米SU7并不鹤立鸡群,反而有很多短板:比如不算低廉的价格,并不实用的动力,充满争议 的空间。 但恰恰是这些短板的存在,促成了它的成功。 一辆有缺点的车 去年3月小米SU7上市前夕,管手机业务的卢 ...
跨端不是游戏公司的救命稻草
远川研究所· 2025-04-15 20:28
行业表现与公司案例 - 腾讯游戏在2023年实现双位数增长,表现超出预期[2] - 点点互动通过小程序游戏实现弯道超车,跻身国内游戏公司前三[2] - 2024年已发布财报的游戏公司中,仅三分之一实现预盈,完美世界出现上市后首次亏损[2] 多端互通趋势 - 《原神》通过跨平台策略打破移动端与桌面端界限,连续四年进入PS4畅销榜前十[3] - 网易凭借跨端游戏《燕云十六声》和《漫威争锋》实现1.7%利润增长,扭转前期颓势[3] - 2020-2024年全球PC游戏复合增长率3.88%,显著高于移动端(1.43%)和主机端(-1.22%)[7] 开发成本与商业模式 - 《原神》开发成本达9亿美元,是《荒野大镖客2》的1.5倍,创移动游戏成本纪录[5] - PC/主机用户付费意愿更强,Steam等平台帮助开发商降低用户筛选成本[6] - 服务型游戏(GaaS)模式成为主流,《原神》42天更新周期持续贡献收入,《GTAOL》更新收入超本体销售[20] 技术挑战与行业集中化 - 跨端开发导致团队规模膨胀,米哈游《原神》团队超1000人,远超传统3A开发商[16] - 腾讯《三角洲行动》双端单季营收超10亿,PC端ARPU表现更优[14] - 行业集中度加剧,腾讯网易占据86%市场份额,Top50游戏吃掉70%流水[23] 市场变化与行业困境 - 2021-2023年跨端游戏市场收入相比2019年增长十倍[12] - 游戏开发周期从2013年的12个月延长至24-36个月[16] - 独立游戏生存空间压缩,Steam平台销售额超10万美元游戏数量较2016年减少150款[20]
智能手机重启高端局,移动SoC动摇棋盘
远川研究所· 2025-04-15 20:28
智能手机市场复苏与高端化趋势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结束两年下滑,2024年同比增长6.4%,远超IDC最初预测的4%和上调后的5.8% [1] - 高端化趋势加速,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600美元以上机型份额将达30.9% [2]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达356美元历史新高,同比上涨2% [3] 高端化的核心驱动力 - 生成式AI重塑人机交互方式,AI手机平均售价是非AI手机两倍以上 [6] - 移动游戏精品化竞争推动高性能需求,《黑神话:悟空》等重载游戏加速PC体验向移动端迁移 [9] - 头部品牌旗舰机型全面搭载AI功能,联发科天玑9400等旗舰SoC成为技术支撑 [4] 移动SoC的技术突破路径 - 联发科天玑9200系列首发移动端硬件光线追踪,天玑9300采用全大核CPU架构,功耗下降41% [13] - 天玑9400+主核Cortex-X925 IPC提升15%,支持SpD+技术使AI推理速度提升20% [24][26] - 通过架构优化平衡性能与功耗,如天玑OMM追光引擎实现PC级渲染能力 [16] 高端化战略的生态构建 - 联发科举办MDDC 2025开发者大会,发布天玑开发工具集和AI开发套件2.0 [18] - 推出"天玑智能体化体验领航计划",联合开发者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 [20] - 建立游戏开发者生态,HyperEngine技术点对点优化联网、触控、画质等体验 [11][13] 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取舍 - 天玑9000选择台积电4nm工艺而非低价的三星4nm,奠定性能优势 [22] - 天玑9300放弃大小核设计,采用全大核架构实现性能与能效平衡 [22] - 高端SoC需在成本、功耗、性能间动态权衡,联发科通过IPC优化替代单纯提升时钟频率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