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严监管新信号,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45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趋势 - 2025年初以来因重大违法进入退市程序的上市公司达9家,包括锦州港、卓朗科技、普利制药、广道数字等 [2] - 青岛中程、紫天科技、九有股份、东方集团实际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但因先触及其他退市类型退市 [2] - 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后5年仅3家公司因重大违法退市,2020年改革后康得新、斯太尔等被摘牌,2025年退市案例显著增加至9家凸显监管决心 [11] 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机制 - 监管趋势从行政处罚为主转向行政、民事、刑事同步追责,金通灵、瑞斯康达等案例显示"处罚三件套"成为标配 [5][6] - 金通灵2017-2022年财务造假被罚款570万元(2024年1月),2024年12月进入民事赔偿阶段,2025年进入刑事起诉阶段 [6] - 瑞斯康达因专网通信虚假业务2019-2020年虚增业绩被罚770万元(2023年9月),2025年7月董事长李月杰等被刑事拘留 [6] 上市公司首恶刑事处罚案例 - 起步股份5名高管及供应链总监被起诉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等(2025年7月11日) [7] - 锦州港副总裁宁鸿鹏、曹成被逮捕(2025年7月4日),博天环境实控人赵笠钧被批捕(2025年6月) [7] - 东方时尚实控人徐雄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刑6年6个月并罚1.7亿元(2025年7月),卓翼科技实控人夏传武判刑7年罚4500万元(2025年4月) [7] 配合造假第三方追责新规 - 越博动力案首次对两名配合造假第三方个人分别罚款200万元、30万元(2025年6月27日) [3][14] - 2024年6月《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明确打击配合造假方,将通过立案处罚、移交刑事等手段强化追责 [15] 投资者保护措施升级 - 美尚生态、东旭光电、太安堂等案例中投服中心通过代表人诉讼、代位诉讼帮助投资者追偿 [15] - 2025年5月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支持先行赔付制度,*ST广道保荐机构已声明先行赔付适格投资者 [16] 退市制度政策基础 - 2024年4月新"国九条"及《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2025年7月《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强化退市制度执行 [10][15] - 未达重大违法量化标准的公司给予ST警示及整改机会,整改后可能脱星摘帽 [12]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9月1日起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45
记者丨 冉黎黎 编辑丨周上祺 封面图丨梁远浩 摄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 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以 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当日,《意见》与发布会同步上网发布。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着手提出工作要求。其中, 在生产方面, 提出根据新标准实施日期(2025年9月1日)倒排新产品工期等,在销售方面, 则提到了销售过渡期,即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出厂或者进口的不符合新标准但符合旧版本标 准的产品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另外,为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更 新换代,《意见》提到,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提请同级党委政府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补 贴力度,细化补贴规则。 不过,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全国在用的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其中还 有很多是老旧车和改装车。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 长宋向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推进新国标执行、加快新产品供应,在流通销售环 节上也存在难点,此外,短 ...
北京证券,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3:26
记者丨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 编辑丨姜诗蔷 20年前,老北京证券因严重亏损被重组,后来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如今的瑞银证券。 20年后,2025年7月,新的北京证券诞生了!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通过收购瑞银证券、方正证券 旗下瑞信证券股权,成为瑞信证券持股85.01%的控股股东,并将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 至此,北京证券时隔20年正式回归,这也是国资回归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随着北京证券融入北京国资公司怀抱,北京国资体系券商达到5家。 除了北京证券,还有北京 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集团")持股56.77%的首创证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 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控股的第一创业,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北京金控")旗下的中信建投,以及西城国资间接持股21.88%的金融街证券(原恒泰证 券)。 从券业整合的角度来看,根据受访券商资深人士分析,5家券商中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合并的 可能性最大,此前二者曾拥有共同大股东。 此次新纳入北京国资体系的北京证券,从股权层面具有较大的合并可能,但其当下需要解决的 首要问题是净利润扭亏为盈。如若合并,需待其业绩 ...
李佳琦道歉,公布三种赔付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3:26
铂爵旅拍经营危机事件 - 李佳琦在直播间对购买铂爵旅拍产品但未完成拍摄的用户表达歉意,并提出三种赔付方案:已核销未拍摄用户将先行赔付退款,已核销已拍摄未取得底片用户将发放关怀金并协助拿到底片,未核销用户建议联系平台退款并提供售后支持 [1] - 多名消费者反映铂爵旅拍工作人员失联,客服无人应答,疑似"跑路",同时有疑似员工发帖称公司拖欠薪资4个多月 [1] - 铂爵旅拍婚纱旅拍业务部门已全部遣散,仅剩四川川西和新疆两地门店转为店长个人经营模式,其他地区门店计划服务至8月底后关店 [2] - 公司欠薪情况属实,涉及400-500名员工,欠薪总额达1500万元 [2]
特斯拉暴跌8%,交出10年来最惨季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3:26
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7月24日晚下跌超8%,创6月5日以来最大跌幅,年内累计下跌约23% [1]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低于华尔街预期的226亿美元,创十多年来最大季度跌幅 [2]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16% [2] - 第二季度毛利率17.2%,低于去年同期的18% [2] - 主营业务汽车销售收入166.61亿美元,同比下滑16%(较一季度20%降幅有所放缓) [5] - 公司总营业收入同比降幅从一季度9%加速至12%,创2012年来最大单季营收跌幅 [5] 全球销量表现 - 季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减少近6万辆,暴跌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4] - 上海超级工厂交付量19.17万辆创历史新高,占全球产量47% [4] - 中国市场贡献全球销量34%,6月国内销售61484辆,环比上涨59%,同比微增3.7% [4] - 欧盟5月新车注册量仅8729辆,同比锐减40.5%,市场份额跌至1.2% [4] 非汽车业务亮点 - 全球储能系统新增装机容量9.6吉瓦时,能源业务毛利润达8.4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7] - Powerwall家用储能系统连续5个季度刷新装机量纪录 [7] - 新增超2900个超级充电桩,推动服务收入增长17% [7]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比亚迪4月欧洲纯电车型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5月在欧盟和英国注册量同比飙升397% [9] - 中国品牌在配置、用户体验和价格上赶超特斯拉,如极氪、小鹏等推出800V高压平台车型 [11] - 华为、小鹏等智驾技术跻身第一梯队且价格更具优势 [11] - 特斯拉中国市占率从2020年15%峰值萎缩至7.6% [10] 战略调整与新产品 - 计划年内推出"更便宜的车型",6月已开始生产,预计第四季度推出 [13] - 中国特供车型Model Y L(六座)将于秋季上市 [13] - Robotaxi服务已行驶超7000英里,计划扩展至美国多地,目标年底覆盖半数人口 [13]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明年量产,5年内年产10万台,远期目标年产1000万台 [14] 政策与舆论风险 - 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9月底终止,特斯拉订单交付将"存在不确定性" [9] - 关税成本增加约3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影响电池部门 [9] - 自动驾驶技术宣传陷入风波,或因误导宣传面临巨额赔偿与品牌信任危机 [13]
7-Eleven卖假LABUBU,被泡泡玛特起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3:26
泡泡玛特知识产权诉讼 - 公司在美国对7-Eleven提起诉讼 指控其销售假冒LABUBU玩偶 [1] - 美国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曝光7-Eleven售卖的假冒产品 售价25美元且做工粗糙 [2] - 上海海关近期查获侵权LABUBU产品达6960个 [2] LABUBU IP热度与商业化 - LABUBU全球爆火导致"一娃难求"现象 国内外出现大量仿制品 [2] - 创始人透露多家好莱坞电影公司表达合作意向 考虑拍摄LABUBU电影 [4][6] - 公司考虑自主制作或与好莱坞合作LABUBU电影项目 [6] 公司发展战略 - 截至去年底中国内地注册会员超4600万 国内门店超400家 [6] - 正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推动中国潮玩IP全球化 [6] - 战略目标从"成为中国的迪士尼"升级为"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 [6] 行业动态 - 潮玩行业IP侵权问题凸显 海关加大查处力度 [2] - 头部潮玩企业开始探索IP影视化等多元化变现路径 [4][6]
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助力整治“内卷式”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05
价格法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价格法自1998年实施后首次修订 修正草案共10条 聚焦政府定价完善、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健全三方面 旨在适应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及低价无序竞争问题[1][3] - 修订保持现行法律框架总体稳定 以修正案形式推进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 经多地调研及多方意见征求形成[3] 低价倾销条款修订 - 将低价倾销适用范围从"商品"扩展至"商品和服务" 新增"强制其他经营者按其定价规则低价倾销"的行为规范 删除后果认定要件 聚焦主观恶意目的(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3][4][5] - 明确"低于成本"的判定标准为经营者合理的个别成本 新增互联网平台或大型商场强制商家参与促销等行为的监管[4][5] - 优化构成要件:手段(定价低于成本)与目的(排挤竞争或独占市场) 为执法提供清晰依据[4][5] 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规范 - 新增数字经济相关条款 禁止经营者利用数据、算法、技术及规则实施操纵价格、哄抬价格等行为[8] - 完善价格串通、价格歧视、强制销售等行为的认定标准 强化对市场失灵导致价格异常波动的监管[8][9] 行业影响与整治背景 - 针对汽车、外卖平台等行业"内卷式"竞争 工信部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等平台要求规范促销行为[10] - 部分企业通过挤压供应商利润、延长账期等方式"以价换量" 破坏产业生态 修正草案回应企业整治诉求[9] - "内卷式"竞争成因包括公平竞争失序、价格信号失灵及优惠政策失当 需通过质量标准制定、资源市场化配置等综合整治[11][12] 法律协同与监管体系 - 价格法将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协同监管体系 价格法侧重维护价格秩序 后两者聚焦公平竞争秩序[12]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及反垄断法第22条已对低价销售行为有相关规定 执法中需做好法律衔接[12]
专访华泰资产王军: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05
扩大外贸"朋友圈"效果显现 记者丨 李金萍 编辑丨周上祺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实现平稳运 行,为全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表现好于外界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和出口"逆 势"回升。也需要看到,二季度投资出现增速放缓,特别是房地产投资降幅进一步扩大。 下半年宏观政策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力提效?如何看待下半年外贸走势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如何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近日,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他看来,美国的关 税政策仍是影响中国外贸的变量,八月将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时间节点,三四季度的出口可能将 受上半年的需求透支、新的关税冲击和外需下行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回落,出口或面临转弱风 险。美国对中国、部分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国家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带来的定价不足问题需要重 点关注。 在外部环境更加不确定的当下,做强国内大循环是稳定经济运行、释放消费潜力的战略之举。 对此,他建议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启动"十五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从顶层设计和预算安 排上创设一套支持扩大消费的全新模式和政策体 ...
欧股突然跳水,欧洲央行暂停降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05
欧洲股市动态 - 欧盟通过930亿欧元对美产品加征反制关税措施后 法国CAC40指数由红翻绿 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持续下跌 [1][2][3][5] - 欧洲央行暂停降息 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2.15% 存款利率2.0% 边际贷款利率2.4% 为2023年6月以来首次按兵不动 [7][8] - 交易员预计2025年欧洲央行再降息22个基点 欧元兑美元短线拉升 [10] 美股及个股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分化 道指跌0.69% 纳指涨0.38% 标普500涨0.19% [6] - 特斯拉股价跌超7% 因马斯克预警未来季度经营压力 IBM跌超9% 因软件营收不及预期 [6] 全球市场趋势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美元走弱 欧洲股市获财政刺激和降息推动资金流入 中国AI及高新技术领域吸引外资布局 [12] - A股红利板块持续受捧 银行等高股息行业获长期资金青睐 黄金价格创新高 外资增持日本企业趋势加强 [12] - 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且无转向迹象 美联储降息预期混乱 通胀波动达三倍标准差导致政策前景模糊 [13] 机构投资策略 - 贝莱德建议关注确定性强的结构性趋势 包括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长期影响 [12][13]
45亿单季净利破纪录!长城汽车靠高端化打赢二季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05
核心观点 - 公司二季度业绩创历史最佳,营收523.48亿元(同比+7.78%,环比+30.81%),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19.46%,环比+161.91%)[2]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为高端车型放量(魏牌/坦克品牌)和新能源转型加速(渗透率31.3%)[2][10] - 海外市场贡献显著,非俄市场增长超50%,"生态出海"战略构建全产业链本土化优势[14][15] 财务表现 - 2025Q2交付量31.30万辆(同比+10.07%,环比+21.87%),单车收入达16.72万元(环比提升1.13万元)[2][5] - 高端车型拉动明显:魏牌Q2销量同比+106.4%(高山车型预售24小时订单7848辆),坦克品牌Q2环比+46.9%[5][6] - 新能源车型销售9.79万辆(同比+33.7%,环比+56.4%),渗透率31.3%(同比+5.5pct)[10] 产品与技术 - 产品周期爆发:坦克300、二代哈弗枭龙MAX、全新高山8/9等新车型集中上市[2] - 技术架构迭代:Hi4技术体系覆盖越野/泛越野/重卡场景,SEE智驾大模型实现全场景NOA[9] - 超豪华BG成立:首款车型拟搭载4.0T V8混动系统,魏建军亲自挂帅[8][9] 新能源转型 - 魏牌战略升级:推出兼容5大动力的技术平台,搭载VLA大模型和超级混联系统[11] - 欧拉品牌调整:技术专家吕文斌接任总经理,下半年将推两款新车,定位转向多元用户群[11][12] - 纯电赛道聚焦:欧拉上半年销量1.4万辆,6月单月3282辆[12] 海外战略 - 2025Q2海外销量10.68万辆(非俄市场增长超50%),累计海外销量突破200万辆[14][16] - 本土化布局:3家整车工厂(泰国/巴西等)+多家KD工厂,本地化率超50%[16] - 渠道建设:海外销售网络超1400家,形成研产销服全链条闭环[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