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

搜索文档
给“韭菜收割机”上枷锁
和讯· 2025-07-10 17:28
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对高频交易划定清晰边界: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300笔以上,或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20000笔以上[1][4][5] - 新规直击高频交易要害,对可能引发市场扰动的超频行为进行监测和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分类管理机制[1][5] - 新规对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进一步细化,明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4] 新规对市场的影响 - 长期来看,资金将加速向基本面扎实的蓝筹股集中,健康流动性将逐步恢复,但小盘股估值中枢可能下移20%[1][6][7] - 高频交易受限后,依赖量化做市的小微盘股可能面临买卖价差扩大、交易活跃度下降的问题[6] - 新规实施首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缩量逾2000亿,被视为新规效应的初步显现[2][6] 新规对量化机构的影响 - 头部量化私募高频策略收益率预计下降30%-50%,合规成本将上升15%-20%,中小机构压力显著[2][7] - 撤单费从近乎免费升至0.05元/笔,单日2万次撤单需额外支付1000元[7] - 量化机构必须从拼硬件走向拼认知,核心竞争力将更多回归到数据建模的精度、因子研究的深度、风控体系的成熟度[8] 新规对散户的影响 - 新规实施后,交易环境的"降噪"与公平感提升,价格发现更加稳定,情绪波动也更可控[9] - 散户被收割的风险降低,但在信息、数据、研究层面的劣势丝毫未减[10] - 需要警惕部分量化策略钻规则漏洞,如把每秒笔数设定为299笔或290笔以避开高频交易认定[10]
再攀新高!泸州银行“全球银行业1000强”排名上升27,利润增长位列中国银行前10
和讯· 2025-07-09 17:5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发现有效信息可进行总结,文档仅包含广告标识且无实质性行业或公司分析内容 [1]
时隔4年重回全球第一,港股的下一步
和讯· 2025-07-09 17:50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1亿港元,同比飙升708.4%,时隔四年重回全球第一 [4][9] - 宁德时代以353亿港元募资额成为全球最大IPO,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股龙头贡献超百亿港元募资 [5][9] - 43宗IPO同比增长43.3%,蜜雪集团、映恩生物等新股首日涨幅最高达116.7%,打新超额认购达数千倍 [10][12] 政策与制度支持 - 新"国九条"及证监会五项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15][16]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加速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审批,宁德时代从递表到上市仅用三个月 [19] -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纳入港股通等互联互通扩容计划持续推进 [35] 资金流向与市场结构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7311.93亿港元,占港股总成交量20%,险资加仓互联网、能源及创新药板块 [7][26] - 国际长线资金回流,中东主权基金KIA、新加坡GIC等首次参与港股基石投资,外资占比达增量资金70% [13][26] - 港股总市值从2022年3.92万亿港元增至2025年40.93万亿港元,分红规模十年增长10倍至1.35万亿港元 [35] 行业与公司动态 - 新消费公司老铺黄金股价较发行价涨25倍,泡泡玛特年内涨2倍,创新药企在研数量全球第一 [6][28] - 190家企业排队上市,京东工业、紫光股份等龙头计划募资超10亿美元,安永上调全年IPO预测至1600亿港元 [14][13] - 比亚迪、小米再融资超55亿美元,宁德时代港股较A股溢价19.38%,打破"港股折价"传统认知 [23][25] 国际定位与挑战 - 香港成为资金"安全港",家办平均管理规模超5000万美元,吸引全球资本再平衡 [32][33] - 港交所改革交易费率及恶劣天气停市规则,强化"超级联系人"角色,但科技企业占比仍需提升 [8][36] - 特朗普关税政策短期扰动未改外资回流趋势,美元霸权衰落或带来长期机遇 [31][32]
关税暂缓期推至8月,中国政策加码概率走低
和讯· 2025-07-08 18:25
关税政策动态 - 美国推迟对等关税谈判截止日期至8月1日 特朗普此前威胁对日本进口商品税率或高达30-35% 远高于4月承诺的24% [1] - 美国已与英国、越南达成协议 日本、欧盟和印度等国家仍处于谈判中 美国财长预计未来几周将与中方官员会面推动贸易讨论 [1] - 美国众议院通过特朗普"大而美"法案 包含大规模减税和支出削减计划 关键措施包括加强边境安全、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 [1] 政策逻辑分析 - "大而美"法案与对等关税政策同步推进 减税刺激内需和投资 关税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赤字压力 保护国内市场和企业回流 [2] - 特朗普政策框架体现"美国优先"理念 减税鼓励企业扩产 关税保护产业链安全 [2] - 当前多国谈判仍在继续 结果将决定是否进入对等关税执行阶段 局势仍存高度不确定性 [2] 市场影响 - 美国股债双杀 新兴市场货币创4月以来最大跌幅 美元反弹至两周高点 现货黄金V形反转一度跌破3300美元关口 [2] - 电子纸行业出现抢出口现象 元太科技迎来"有史以来最佳的第二季度" 美国市场电子纸价签穿透率约9% [5] - 中国电子纸模组制造占全球96% 2024年应用终端出货量达3.79亿片同比增长23.4% [5] 贸易数据 - 1-5月中国出口增速6%高于去年全年5.8% 一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达39.5%处于25年高位 [4] - 抢出口金额估算约240亿美元占去年对美出口4.5% 其中直接出口约67.3亿美元 转口约171亿美元 [7][8] - 墨西哥、中国台湾省、越南、韩国等经济体有望发挥"纽带"作用 预计2025年新增贸易承接规模380亿-660亿美元 [8] 行业影响 - 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或成"重灾区" 乘用车和部分上游工业原料、轻工制造品也会受影响 [9] - 纺织业下游开工率低于过去两年水平 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上升但仍处47.7%收缩区间 [10] - 美国解除部分对华出口限制 包括EDA软件、乙烷出口和航空发动机供应 [3][4] 经济展望 - 2025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量增速或下滑至1.8% 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 [11] - 中国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 CPI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负增长 政策应对进入主动发力期 [12] - 扩大内需是主线 建议短期现金补贴、中期调整个税体制、长期提高居民初次分配占比 [13]
多晶硅为什么又集体涨停了?
和讯· 2025-07-08 18:25
多晶硅期货市场表现 - 7月8日多晶硅期货合约集体涨停 主力合约期价报收38385元/吨 月涨幅接近15% [1] - 7月多晶硅期价频繁异动 2日与8日各期限合约均出现涨停 [1] - 6月有机硅板块整体涨幅超过8% 7月8日涨幅为1.91% [1]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市场对"反内卷"政策关注度升温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及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1] - 光伏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 明确组件价格低于成本线涉嫌违法 [1] - 硅料厂家计划上调现货价格 从40元/千克上调至45元/千克 强化市场看涨预期 [2] - N型复投料价格7月2日单日上调1500元/吨至36000元/吨 7月8日再涨3000元/吨至39000元/吨 [2] 光伏行业供需数据 - 1-5月新增光伏装机197.85GW 同比增幅近150% 其中5月单月新增92.92GW 同比激增388% [2] - 2025年上半年多晶硅月产量稳定在9-10万吨 社会库存达27万吨 处于80%以上分位 [3] - 6月光伏中下游需求订单阶段性回落 多晶硅期价曾逼近30000元/吨关口 [2] 未来价格走势研判 - 产业整合政策落地情况与下游需求边际变化是核心变量 产能整合将缓解过剩问题 [3] - 主流企业完全成本测算显示多晶硅价格在39000-40000元/吨以上 强化最低现价预期 [3] - 期货仓单生成量有限 现货价格上涨仍有发酵空间 阻力位看40000元/吨附近 [4]
最好的增额寿?最好只当做增额寿来用!养老还得选国华乐享丰泰
和讯· 2025-07-08 18:25
增额寿险与养老年金的功能定位差异 - 增额终身寿险核心定位为"基本保额每年复利增长",设计初衷是抵御通胀并为后代留存稳健资产,适合有余力为子女做财富传承的家庭[1] - 增额寿险被比喻为"传家储蓄罐",存入本金后保险公司每年自动添加利息元宝,最终形成可传承的财富[1] - 养老年金与增额寿险功能截然不同,前者专注提供终身现金流,后者侧重财富传承,工具错位使用会导致核心价值受损[3][9] 产品对比数据表现 - 以40岁男性(总保费100万)为例,国华人寿乐享丰泰养老年金在65岁前现金价值持续领先复星保德信星盈家增额寿,60岁时现价差达3.4万(150万 vs 147万)[5] - 65岁起乐享丰泰每年固定领取64464元养老金,若星盈家强制同额减保: - 初始现价差3.8万(166.4万 vs 162.6万) - 10年后现价差扩大至5万(138万 vs 133万) - 100岁时现价差达9.3万(35.5万 vs 26.2万)[6] - 星盈家保单到104岁时现金价值仅剩2.2万,无法满足单次减保需求(需6.4万),养老功能彻底失效[6] 寿命与养老规划的关键考量 - 2023年某城市平均预期寿命84.11岁,但每100位80岁老人中有近3位能活到100岁,长寿风险需重点防范[9] - 医疗技术进步(如癌症靶向药、阿尔茨海默症新疗法)显著提升年轻一代活过95岁的概率[9] - 养老年金提供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避免"人还在钱没了"的窘境,而增额寿减保模式无法保障超长期养老需求[7][9] 工具选择策略 - 财富传承需求应选择增额寿险并避免频繁减保,确保复利增长效果[9] - 养老现金流需求应选择养老年金,锁定终身领取机制[9] - 增额寿险被比喻为"传家储蓄罐",养老年金则类似"摇钱树",两者功能互补但不可相互替代[9]
黄金,央行越买越少
和讯· 2025-07-07 18:18
我国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截至6月底我国央行黄金储备达2298.55吨 较5月增加2.18吨 实现连续8个月增持 [1] - 2025年上半年累计增持18.97吨 较2024年同期28.93吨减少近10吨 呈现逐月递减趋势 [1] - 1月增持4.98吨 5月仅增持1.87吨 创近年单月增持最低记录 [2] - 黄金储备市值占官方储备比重提升至6.7% 较2022年11月的1948吨增长近350吨 [2] 全球央行购金趋势 - 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增持黄金244吨 同比下降21% 购金力度明显减弱 [1][4] - 72%央行预计未来5年将增持黄金 73%预计减持美元储备 较2024年62%显著提升 [5] - 新兴经济体因黄金储备占比低于发达国家 存在持续增配需求 [5] 黄金市场基本面 - 伦敦现货金价曾突破3500美元/盎司 当前回落至3300美元附近 年内累计涨幅超25% [2] - 2025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1206吨 同比增1% 创2016年以来同期新高 [4] - 7-9月传统淡季金价或震荡 下半年仍存突破新高可能 受地缘政治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 [5] 购金策略分析 - 央行购金力度减弱主因:控制高位金价下的购买成本 外汇储备结构优化需求边际放缓 [1][2] - 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资产 可有效对冲单一货币风险 增强国际支付体系稳定性 [4] - 去美元化趋势及地缘政治复杂性 推动各国通过增持黄金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 [5]
国产GPU“四小龙”扎堆IPO
和讯· 2025-07-04 18:15
行业背景 - 生成式AI爆发导致英伟达GPU芯片供不应求,为国产GPU企业创造发展机遇[3] - 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收紧导致英伟达在华份额下降,国产替代窗口期出现[6] - 2024年6月摩尔线程、沐曦等4家国产GPU企业集中递交科创板IPO申请,形成"国产GPU四小龙"格局[4][6] 公司发展路径 摩尔线程 - 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CTO张钰勃同样来自英伟达[7][9] - 采用"全功能GPU"战略,同时布局数据中心和消费级显卡市场,产品线覆盖苏堤/春晓/曲院/平湖系列芯片[10] - 2024年推出万卡级"夸娥智算集群",客户覆盖运营商、国有银行及大模型创业公司[10] - 累计完成7轮融资总额超45亿元,Pre-IPO轮投前估值达246.2亿元[11] 沐曦股份 - 核心团队具备AMD背景,创始人陈维良曾任AMD GPU设计高级总监[10] - 聚焦数据中心市场,产品线包括曦思N系列/AI训练、曦云C系列/AI推理、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10][11] - 完成约8轮融资达数十亿元,最近估值210.71亿元,投资方包括国有资本和头部创投[11] 财务与IPO进展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0.46亿/1.24亿/4.38亿,年复合增速超200%,同期亏损18.4亿/16.73亿/14.92亿[13][14] - 沐曦2022-2024年营收42.64万/5302.12万/7.43亿,2025Q1达3.2亿,年复合增速4074%,同期亏损7.77亿/8.71亿/14.09亿[13][14] - 两家公司均采用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摩尔线程计划募资80亿用于3类芯片研发,沐曦计划募资39亿用于GPU迭代[15][16] 技术生态建设 - 英伟达通过CUDA生态建立百万开发者社区,形成核心壁垒[17] - 摩尔线程开发MUSA软件栈支持CUDA代码自动移植,沐曦推出MXMACA软件栈兼容主流框架[17] - 寒武纪2024年股价涨幅388%,市值曾达3000亿元,验证资本市场对国产GPU概念的认可[6][1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一超一强"格局(英伟达/AMD),国产厂商坦承处于追赶阶段[6][10] - 2024年象帝先(估值150亿)、砺算科技等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行业洗牌加速[15] - 未来竞争重点从硬件转向"硬件+软件生态"综合能力[17]
鸡蛋价格,又跌了
和讯· 2025-07-04 18:15
自然灾害风险与市场供应 - 7月我国将全面进入主汛期,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为复杂严峻 [1] - 商务部监测显示国内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供应充足 [1] - 全国粮食、食用油、猪肉、鸡蛋、蔬菜、水果等批发价格较一周前基本持平 [1] 鸡蛋价格走势 - 河北邯郸鸡蛋现货价格为2.49元/斤,较6月中旬的2.62元/斤下跌近5% [1] - 当前鸡蛋价格已较年初下跌超40% [1] - 梅雨季期间鸡蛋价格整体偏弱,主要源于高温高湿导致不易保存 [2] - 预计全国大部分地区出梅时间在7月上旬,鸡蛋价格阶段性底部可能在7月中旬 [2] 蛋鸡养殖行业供给分析 - 2021年年底我国产蛋鸡存栏量达到周期最低点11.41亿只,此后逐渐回升 [2] - 蛋鸡养殖行业连续四年盈利,规模化率不断提升 [2] - 当前蛋鸡存栏已处于历史高位,近两年新建产能陆续投产 [2] - 2024年新增蛋鸡养殖项目98个,其中超百万羽项目43个,400万羽以上项目6个 [2] 存栏量与行业周期 - 5月全国产蛋鸡存栏量约为13.34亿只 [3] - 6月产蛋鸡存栏量理论预估值为13.4亿只,环比增幅0.45% [3] - 当蛋鸡存栏接近或超过13.5亿只,养殖行业将出现大幅亏损 [3] - 2017年、2020年蛋鸡养殖均在经历6-7个月持续亏损后才完成实质性去产能 [3] 下半年价格展望 - 新开产蛋鸡陆续增加,产蛋鸡存栏水平仍呈现增加趋势 [3] - 叠加梅雨季节性下跌预期,7月中旬前蛋价或维持低位运行 [3] - 若6-7月低价驱动养殖端集中大规模淘汰叠加中秋消费旺季,有望驱动8-9月现货呈现阶段性反弹 [3] - 今年三季度季节性消费窗口有望后移,若淘汰不及预期则传统旺季或遭遇旺季不旺 [3]
长虹精准数控年减碳50000吨,打造绿色智造力
和讯· 2025-07-03 17:3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能碳管理的显性化和规范化,精准调控节能降碳 [1] - 公司构建"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全链协同"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智慧矩阵",形成可复制的节能降碳路径 [1] - 公司以ESG管理体系为核心,将绿色基因融入公司治理,实现从顶层设计到生产末梢的全面渗透 [4][5][6]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全链条节能体系,显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并取得多项绿色认证 [7][8][9][10][11] - 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规划清晰的碳中和路径 [12][13][14] 战略织网 - 公司构建"战略-治理-执行-披露"四位一体的ESG管理体系,设立ESG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确保绿色理念贯穿公司运营 [5] - 公司绿色发展战略中,"绿色回收与资源再生"是关键枢纽,已覆盖15个城市的200个回收点 [6] - 公司通过绿色金融获得1亿元绿色循环贷款和21.5万港币补贴,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6] ESG管理体系锚定绿色发展 - 公司年度综合能耗强度下降0.09%,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7.94%,水资源耗用强度下降2.33% [6] - 公司旗下多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供应链认证、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和省级绿色工厂认证 [7] - 公司通过绿色技术融入每道工序,从"省级环保诚信企业"升级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6] 技术破浪 - 公司通过数千个传感器和智慧能源管理中枢实现生产线智能化管理,部分区域已实现"无人值守" [9] - 公司推进传统设备绿色改造和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双轮驱动构建全链条节能体系 [9] - 电镀车间通过自动化改造减少用水50%,废水处置减少50%;液压马达改造节电率最高达39% [9] - 空调真空脱脂炉改造年减碳780吨,挥发油回收率超50%,全年CO₂综合减排量达2583.05吨 [10] - 公司应用相变材料(PCM)技术,中央空调节能超20%,峰谷电价下电费节约超50% [11] 全链协同 - 公司从研发端到回收端构建绿色供应链闭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年减碳超5万吨 [13] - 公司规划2025-2027年新增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2个省级绿色工厂;2030年实现园区光伏全覆盖 [14] - 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内部碳达峰,2049年前实现碳中和 [14] - 公司筹备2020-2024年碳减排量核算(初步测算约7万吨),计划完成CDCER核算认证并开展交易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