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

搜索文档
希望的伏笔,写在他们的专业里
和讯· 2025-08-15 18:45
保险代理人角色与价值 - 保险代理人不仅是销售从业者,更是家庭风险规划师,通过专业服务帮助客户应对疾病或意外等风险[2][3] - 代理人需具备长期视角,帮助客户权衡短期财务压力与长期保障价值,避免因退保导致保障中断[7] - 代理人的核心价值体现在理赔协助、政策咨询等深度服务,如王娜娜协助客户在2天内完成42.89万元重疾理赔并协调医保报销[8] 客户服务案例 - 王娜娜在陕西杨凌服务4000名客户,覆盖年轻家庭、中年砥柱及长者等不同群体,通过专业建议避免客户因收入波动退保[9][10] - 魏杰28年服务5826位客户,通过保单整理帮助退休教师获得12万元甲状腺癌历史理赔[14][15] - 徐丽红为五金厂定制差异化团体险方案,包含猝死责任,最终赔付10余万元并化解劳资纠纷[17][18]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人寿2025年推出"百星会员"荣誉体系,表彰王娜娜等持续100个月优质服务的代理人[21] - 公司建立"五心五行"文化体系,将"成人达己"价值观转化为代理人行动准则,强化"金融向善"理念[21] - 代理人角色正从契约执行者扩展至社会风险管理者,形成以人性为经纬的安全网络[20]
四分之三的消费潜力未释放,问题在哪?
和讯· 2025-08-15 18:45
消费市场现状 -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7%至38780亿元 环比下降0 14%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 3%至34931亿元 [2][3]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4 8%至284238亿元 服务零售额增长5 2% 与1-6月持平 [4] - 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20 67万亿元 同比增长8 7% 住户存款余额超160万亿元 前七个月住户存款增加9 66万亿元 相当于每月多存1 38万亿 [4] - 2025年6月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8 03 低于2019年平均值124 65 2022年4月以来出现断崖式下跌 [5] 消费疲软原因 - 消费核心问题在于消费意愿缺失而非资金不足 储蓄率持续攀升显示居民更倾向存钱而非消费 [2] - 消费者信心不足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中低收入群体不敢消费 [5] - 消费过程中存在购房资格限制 商品质量纠纷 维权成本高等障碍 中高收入群体需求无法充分满足 [5] - 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制度短板 违法成本低 监管割裂 定价透明度不足等问题催生"消费恐惧症" [5] 消费潜力释放路径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 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 人均GDP超1 3万美元 四分之三消费潜能尚未释放 [6] - 需构建"能消费 敢消费 易消费"长效机制 "能"指购买力 "敢"指安全感 "易"指行为转化效率 [7] - "能消费"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健全工资增长机制 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7] - "敢消费"需增加社保产品供给 保持政策稳定性 建议将婴幼儿照护费用个税扣除标准提至每月3000元 [7] - "易消费"需破除购房购车限制 提升产品质量 健全维权机制 建立消费大数据监测平台 [8]
股市走强,黄金失宠
和讯· 2025-08-14 17:30
黄金市场近期表现 -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主力合约失守3400美元关口,报3399美元/盎司,近月期货合约重挫近2.5%,创5月以来最大跌幅 [5] -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较8月高位下跌1.4%,报3348.02美元/盎司 [5] - 中国市场七只黄金ETF规模一个月内缩水约69亿元,其中华安黄金ETF减少31亿元,易方达黄金ETF减少15亿元,国泰黄金ETF减少12亿元 [4][5]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全球贸易冲突缓解导致避险情绪降温,投资者对黄金热情下降 [6] - 中国股市上涨推动资金从黄金转向股票,7月上证综指累计涨4.8%,恒生指数涨逾6% [12]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市增持评级,12个月MSCI中国指数目标潜在回报率为11% [12] 机构配置与长期策略 - 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加仓"黄金+"产品,黄金配置比例普遍在5%-10% [7][1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持有黄金资产的FOF基金产品升至234个,占中国FOF产品数量的45% [15] - 瑞银建议投资者在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持有约5%黄金敞口 [15] 黄金价格展望 - 瑞银基准情景下国际金价目标价为3500美元/盎司,不排除走高至3800美元/盎司 [7][18] - 高盛预测2025年底前国际金价或升至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升至4000美元/盎司 [7][18] - 央行购金需求强劲,2025年下半年预计全年买盘在900-950吨 [18][19] 黄金投资逻辑 - 黄金与其他资产相关性低,可对冲货币与股债市场波动 [16] - 中国低利率环境下黄金年化收益率超20%,显著高于固收类资产 [16] - 美元信用问题成为推动黄金走势的关键因素 [20]
“社保新规”引热议:为何此时推出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
和讯· 2025-08-13 13:41
司法解释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 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行为无效 用人单位需依法补缴并支付经济补偿 [2] - 该解释于2023年12月发布征求意见稿 2024年9月1日正式施行 旨在统一全国裁判尺度 [4] - 法律依据源于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并非全新制度 而是对现有规定的明确和延续 [3][4] 对企业的影响 - 小微企业面临"补缴+赔偿"双重约束:需补足欠缴费用并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1年付1个月工资 不满6个月付半个月工资) [12] - 企业社保成本占利润比例约15% 五险合计缴费比例通常在24%-30%之间(以上海为例:养老保险16% 医疗保险9% 失业保险0.5% 工伤保险0.16%-1.52%) [11][12] - 部分企业采取返聘退休人员规避社保支出 该模式可能成为常态化趋势 [11] 对劳动者的影响 - 低收入劳动者(如月薪4000-5000元群体)面临可支配收入下降压力 参保意愿分化明显 [5][7] - 新司法解释增强劳动者议价能力 可依据法律要求补缴社保或获取经济补偿 [4][9] - 年轻劳动者群体为获得更多现金收益 主动选择不参保的现象普遍存在 [8] 行业实践案例 - 美容美发行业存在普遍不缴纳社保现象 员工流动性高 多采用口头约定替代书面合同 [5] - 建筑行业虽规范缴纳五险一金 但面临下行压力 企业担忧社保成本成为经营负担 [11] - 设计院所采用"五险二金"模式(含企业年金) 但员工仍期待现金部分收入增长 [11] 劳动争议现状 - 2023年中国劳动争议案件结案数达164万件 是2000年同期的12.55倍 [13][14] - 案件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 竞业限制、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纠纷持续上升 [14] - 数字技术发展导致混同用工现象增多 现行劳动法暴露出制度供给不足问题 [14] 灵活用工适配 - 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选择参保类型和缴费方式(按月/按季) 缴费基数设上下限范围 [18] - 平台企业试点"按单缴费"职业伤害保障模式 保费由平台承担 [19] - 非全日制用工等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形仍适用《解释二》 企业不得以灵活用工为名逃避责任 [19] 宏观政策导向 - 司法解释与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相呼应 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3] - 2025年7月起社保缴费将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恶意逃缴企业将面临融资、招投标等限制 [20] - 政策鼓励通过宣传引导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 实现权益保障与用工灵活性的平衡 [19][20]
黄益平:为什么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和实力较强?
和讯· 2025-08-12 17:53
中国经济消费现状与挑战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扩大消费占比的挑战,消费占GDP比例仅为56元/100元,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约20元 [3] - 消费降级现象显现,消费品质量持续下降,CPI指数维持在-0.1%反映潜在质量问题 [3][4] - 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策略可能导致价格与品质螺旋下降,类似"柠檬市场"效应 [4][5] 消费品质度量与指数研究 - 研究构建消费品牌指数(0-100分)和品牌购买力指数,从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新锐度四个维度评估 [9] - 2023Q1至2025Q1消费品牌指数从59.4升至63.4,电商促销季(618/双11)加速上升 [9] - 3C、家具、美妆行业品牌指数最高,女装服饰最低;一线城市购买力强但品牌指数低于新一线/二线城市 [8][10] 区域消费特征分析 - 品牌购买力沿胡焕庸线分布,东部沿海最强;华东偏北地区平均品牌指数最高,珠三角/长三角反而不突出 [11] - 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品牌指数较低,体制内就业占比高的城市显著提升品牌指数水平 [12] - 合肥、郑州、淮安等非一线城市品牌指数居前,人口流动稳定的城市表现更优 [13] 新兴消费趋势与品牌案例 - 泡泡玛特、卡游等新兴品牌崛起,森森鱼缸等产品体现消费升级需求 [13][14] - 宠物粮细分市场爆发,猫粮消费总额已超过奶粉,鸟粮/鼠粮等快速增长 [14] - 品牌建设两条路径:技术驱动的高质量产品与情感体验导向的新兴品牌 [14]
填问卷 赚现金 速来!
和讯· 2025-08-11 17:38
用户调研 - 调查用户理财方式和偏好 [1] - 收集用户对财经内容的兴趣点 [1] - 了解用户为优质内容付费意愿 [1] - 通过现金激励提高问卷参与度 [1]
创新高,42.39万亿贷款都流向了这些地方
和讯· 2025-08-11 17:38
绿色金融市场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2.39万亿元,同比增长22%,较年初增长14.4%,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18.75万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8.25万亿元)和生态保护修复贷款(4.95万亿元)为主要投向 [3][24]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81亿吨,成交额467.84亿元,覆盖3700家企业及80亿吨年排放量,稳居全球最大碳市场 [3][32] - 绿证交易量价齐升:上半年交易总量3.48亿个(同比+118%),6月平均价格达3.4元/个,较4月上涨47% [3][34][35] 资本市场动态 - 国金绿色金融100指数7月上涨2.27%,成交额1.54万亿元,显示资金持续流入绿色资产 [4][59] - 绿色债券市场保持活跃:7月新发绿债87支规模1201.84亿元,平均票面利率2.05%,中债绿色债券指数虽微调0.10%但成交额超820亿元 [28][61] 政策进展 - 国家层面出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金融从业指南:绿色金融》等核心文件,构建全流程制度体系 [6][19] - 地方政策差异化推进:天津聚焦钢铁/化工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广东发布造纸行业转型指南,宁夏推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录 [20][22][14] - 可再生能源消纳新规要求2025年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绿电消费比例达25.2%-70%,数据中心需达80% [15] 金融产品创新 - 建设银行发行首单300亿元"固息+浮息"绿色金融债,创新利率结构设计 [39] - 转型金融产品加速落地:吉林钢铁行业转型贷款(3.4亿元)、广州铝业"碳足迹挂钩"贷款(3000万元)、河源钢铁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等案例涌现 [40][41][42] - 碳中和债券创新:宁夏电投发行全国首单10亿元碳中和绿色可续期公司债 [38] 区域与国际合作 - 青海青洽会签约项目累计到位资金8469.3亿元,吸引41家外企参与 [47] - 中欧签署气候联合声明,强化绿色伙伴关系 [57] - 东盟低碳能源投资路径研讨会聚焦区域能源互联互通与工业脱碳 [48] 行业活动与指数 - 2025绿金委年会发布22项成果,分论坛探讨生物多样性金融、碳市场等议题 [50] - 零碳产业大会推动"绿色+数智"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56] - 绿色算力大会启动全国算力网试点,促进数据中心低碳化 [54]
国债不 “香” 了?利息税恢复的真相
和讯· 2025-08-08 18:49
税收政策调整核心观点 - 新发债券利息将恢复征收增值税 旨在引导资金流向与缓解财政压力 同时采用"新老划断"渐进式调整以稳定市场 [3][4] - 政策实施后预计下半年增加税收50亿元 年均增收240亿元 债券市场规模已达183万亿元 全球排名第二 [8][10] - 金融机构自营业务按利息收入6%缴税 资管产品适用3%简易计税 个人投资者影响有限因小规模纳税人免税 [7][8][12] 政策具体实施安排 - 2025年8月8日起新发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利息恢复增值税 存量债券继续免税至到期 [4] - 税率差异化设计:银行等机构自营业务6% 资管产品3% 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免征 [7][8] - 90%债券市场份额由机构持有 政策主要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 可能引发老券抢购与新老券利差扩大 [8][11] 政策调整动因分析 - 免税政策2016年为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实施 当前目标已达成 恢复征税可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性 [9][10]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 政策优化税收结构 年均300亿元增量缓解财政压力 [10][14] - 统一税制消除不同券种定价差异 公司债此前需对标免税国债利率 导致市场短期波动 [10] 对资本市场影响 - 引导资金从债券转向权益市场 高股息与成长性板块或受益 但转移取决于股市表现与风险偏好 [13][14] - 银行保险等机构或减少直接配置新发国债 转向资管产品间接持有 同时增加信贷与同业存单配置 [11] - 公募基金与理财产品因适用3%税率 对个人投资者收益影响有限 机构将通过调整投资组合对冲成本 [12] 长期经济效应 - 降低债券配置价值可能促使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激活消费市场并支撑经济增长 [14] - 政策为财政提供资金支持 助力公共服务与宏观调控 配合现有消费/育儿补贴等支出政策 [14]
汾酒在奇台:4000年粮仓的现代酒韵
和讯· 2025-08-08 18:49
汾酒专用大麦品种研发与种植 - 汾酒首次在新疆奇台县制种基地进行"汾酒大麦1号"生产实验,籽粒饱满度、色泽等感官品质过关且产量良好[3]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经汾酒集团测试认定,具有亩产高、抗逆性强特点,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7][9] - 该品种在奇台经历极端天气仍表现优异,计划在当地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7] 奇台县作为大麦产区的优势 - 奇台位于北纬45°黄金种植带,年日照约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雪水灌溉和肥沃土壤为麦类作物提供理想生长条件[6] - 当地有4000多年耕作历史,全县耕地220万亩,是国家认证的"大麦之乡",大麦产量高、品质好[6] - 汾酒选择奇台建立制种基地,采用规模稳定订单模式收购,对当地大麦科研育种和全产业链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9] 大麦在白酒酿造中的核心价值 - 大麦是制作优质大曲主要原料,能提供良好麦香与清香,其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的特性特别适合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5] - 作为"世界第一酒粮",大麦在白酒、啤酒、威士忌酿造中扮演不可替代角色,是酒类风味的奠基者[5] 汾酒原粮基地战略布局 - 公司2009年率先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战略规划,10多年间持续强化"第一车间"布局[12] - 以北纬36-45度黄金种植带为基准,建设高粱、大麦、豌豆等原粮基地总规模达140万亩以上[12] - 建立"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构建"种、酿、藏"全产业链体系[12]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0-2024年营收从140亿元增长至360亿元,增幅达157%[12] - 同期销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推动中国酿造走向国际市场[12] 产业链价值创造 - 从原粮种植到农民增收再到区域发展,形成贯通沃土与云端的价值链条[14] - 通过科技育种、产业反哺、绿色生产等方式,打造"从种子到酒杯"的现代产业链范本[14]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投资于人”信号渐强
和讯· 2025-08-07 17:49
政策核心内容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儿童保育教育费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公办标准减免 [2] - 国家统一政策预计覆盖1200万大班儿童 单学期财政新增支出200亿元 家庭减负200亿元 [2] - 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东部地区补助比例分别为80%、60%、50% [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基于二十大优化人口战略部署 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2] - 旨在构建15年免费教育体系(幼儿园至高中) 与生育支持政策协同降低家庭成本 [5][8] - 延续2010年"国十条"普惠性学前教育定位 强化公共服务体系覆盖 [5] 实施挑战与应对 - 学龄前人口连续下降:2020-2023年在园幼儿数从4818万降至4093万 累计减少725万 [4] - 地方财政配套压力:部分区域难以承担两年以上免费 需中央财政主导支持 [3][5] - 保留杂费等弹性收费项目 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 [8] 资金管理与监督 - 中央补助资金将足额下达 地方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政策衔接 [9] - 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严查虚报挪用行为 [9][10] 区域差异与公平性 - 准格尔旗等地区已试点15年免费教育 需协调先行地区与全国政策衔接 [8] - 专家建议取消幼儿园类型区分 实现补贴均等分配以提升普惠性 [11] 行业影响 - 民办幼儿园数量骤减 主因生源下降、公办园扩张及运营成本压力 [4] - 政策明确财政补助民办园 但需按生均标准差异化执行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