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

搜索文档
振芯科技(300101):25H1业绩高增,北斗导航业务驱动增长
东北证券· 2025-09-03 15:3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2025H1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营收4.83亿元同比增长36.44%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36.71% [1] - 2025Q2单季度表现尤为突出 营收3.14亿元同比增长46.11% 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77.54% [1] - 北斗导航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5H1营收1.71亿元同比高增73.21% 毛利率61.61%同比提升8.36个百分点 [2] - AI+军工布局取得实质性突破 具身智能导航系统已完成多平台验证交付 四足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公安项目 [3]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5H1毛利率达61.54%同比提升4.76个百分点 净利率13.57%保持稳定 [3] 业务分析 - 北斗导航业务:受益于北斗三代产品需求成熟 公司在手持、船载等领域保持领先 并推出高动态型北斗端机等新产品应对新兴市场需求 [2] - 集成电路业务: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29.55% 下游客户需求回暖态势明确 [2] - 智慧城市业务:营收0.55亿元同比微降0.73% [2] - 机器感知业务:营收1177万元同比增长3.26% [2]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营收11.20/15.53/21.25亿元 对应增长率40.52%/38.69%/36.76% [4][5]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32/2.10/3.09亿元 对应增长率229.13%/59.81%/46.65% [4][5] - 预计每股收益0.23/0.37/0.54元 对应PE 110.21/68.97/47.03倍 [4][5]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预计毛利率从52.9%提升至62.6% 净利率从5.0%提升至14.5% [11][12] 市场表现 - 近期股价表现强劲 1个月绝对收益19% 3个月绝对收益45% 12个月绝对收益101% [9] - 相对收益表现突出 1个月相对收益8% 3个月相对收益28% 12个月相对收益63% [9] - 当前总市值145.10亿元 总股本5.68亿股 [6]
神州泰岳(300002):业绩符合预期,新游进展加速
东北证券· 2025-09-02 19: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业绩符合预期 新游进展加速 [1] - 游戏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41% 主要因核心游戏进入成熟平台期买量投入减少 [2] - 两款核心手游《Age of Origins》与《War and Order》收入占比分别达74%和23% [2] - 新游《Stellar Sanctuary》和《Next Agers》处于商业化测试阶段 已获版号 后续发行节奏有望加快 [2] - 储备三款SLG产品 预计从2025年底至2026年二季度陆续在海外市场商业化 [2] - 深度布局AI领域 推出"泰岳灯塔"AI大模型应用能力体系及三大垂类产品体系 [3] - 7月28日推出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avavox 采用订阅制 内置200+行业模板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6.85亿元 同比下降12.0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9亿元 同比下降19.26% [1] - 2025年二季度营收13.61亿元 同比下降12.99% [1] - 2025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71亿元 同比下降19.40%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15.7/17.1亿元 [3] - 对应PE分别为20.9/17.2/15.8倍 [3] - 2025年预计营收61.77亿元 同比下降4.26% [4] - 2026年预计营收67.95亿元 同比增长10.01% [4] - 2027年预计营收73.00亿元 同比增长7.43% [4] 业务运营 - 通过高频更新等长线运营策略巩固经典游戏生命周期 [2] - 中长期业绩释放弹性大 [2] - 大模型时代下丰富产品矩阵有望带来更强产品竞争力 [3]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61.0%提升至2027年63.0% [10] - 净利润率预计从2025年20.8%提升至2027年23.4% [10] 市场表现 - 收盘价13.68元 [5] - 总市值269.11亿元 [5] - 12个月股价区间8.93-15.88元 [5] - 1个月绝对收益8% 相对收益-3% [8] - 3个月绝对收益30% 相对收益13% [8] - 12个月绝对收益55% 相对收益19% [8]
城商行的二十年:展望“十五五”,谁是未来大赢家?
东北证券· 2025-09-02 17:0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势" [4] 核心观点 -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和融资需求变化是驱动金融细分行业此消彼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1] - 银行信贷占地方政府债务比例将从38%提升至42% 对应年度增速在10%-17%之间波动 [1] - 城商行在地方政府化债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政信类贷款增速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1] - 城商行将承担更大使命 国有资金持股比例提高 监管属性增强 本地竞争力提升 [2] - 通过六个维度对上市城商行进行打分 选出12家银行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更快扩张 [2] - 城商行整体估值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预计2026年末达0.7x 2030年末达1.22x [2] - 推荐关注标的包括重庆银行 厦门银行 上海银行 齐鲁银行 成都银行等 [3] 地方政府融资结构变化 - 2008-2010年信贷快速增长 占比90% [19] - 2011-2014年影子银行和城投债接力 信贷占比从90%下降至66% [19] - 2015-2019年债务置换+资管新规影响 信贷占比从51%下降至35% [19] - 2020-2022年信贷占比稳定在35%左右 [19] - 2023-2025年信贷占比出现拐点 从35%升至37% [19] - 2026-2030年预测信贷占比从38%提升至42% [19] 定量预测分析 - 基准假设下银行贷款增速2026E为12.9% 2030E为10.4% [29] - 基准假设下银行贷款占比从2024年35.8%提升至2030年42.1% [29] - 情景假设1下银行贷款增速2026E为16.4% 2030E为10.6% [29] - 情景假设1下银行贷款占比从2024年35.8%提升至2030年45.2% [29] 城商行化债表现 - 城商行政信类贷款在对公贷款中占比55.2% 高于股份行47.1%和农商行42.3% [50] - 2015年第一轮债务置换时 城商行政信类贷款增速反而上行 [60] - 重点化债省份城商行政信类贷款增速与城投债增速存在明显互补关系 [61] - 地级市城投债发行/GDP比例变化与当地城商行政信类贷款占比变化显著正相关 [61] 城商行发展优势 - 125家城商行中地方国企80家 公众企业42家 [75] - 上市城商行国资持股比例2024年大于1的占比75.9% [75] - 城商行政府补助收入占营收比例高于股份行 [76] - 省级财政厅和国资委控股的银行本地信贷占比平均5.2% [76] 估值分析 - 上市城商行PB估值变动与信贷复合增速呈现明显正相关 [13] - 城商行零售信贷实现收益率优势收缩 [13] - 零售 对公实现收益率差值主导因素发生转变 [13]
欧洲专题系列1:中欧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东北证券· 2025-09-02 15: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欧洲正面临经济、债务、政治等多重危机,衰落是慢性溃败过程,《欧洲专题系列》将解答衰落原因及未来变化,首篇回顾过去50年中欧关系变化并探讨底层原因 [1][2][15] - 以2017 - 2018年为转折点,中欧关系先升温后降温,源于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挤占欧洲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中美关系变化影响欧洲对华态度 [16][19][30] - 欧洲对华态度转向消极,是因产业竞争白热化,中国在多领域打破欧洲垄断,贸易逆差扩大,引发中欧贸易战 [33][36][40] - 中国主要与欧洲“强国”(德、法、英等)直面竞争,与强国“全面和解”有阻力,未来中欧关系看点或在与二三流中等强国合作 [44][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以2017 - 2018年为转折点,中欧关系经历了先升温后降温的过程 - 外交层面:1975 - 2000年建交初期互动有限;2001 - 2010年快速发展期高层互访增加但受美欧关系影响;2011 - 2020年深度合作期交流加深但产业竞争显性化;2021年至今战略调整期关系恶化,“竞争占据上风” [17][18][19] - 投资层面:1975 - 1990年萌芽起步期以欧洲对华单边输入为主;1991 - 2008年高速增长期欧洲对华投资为主,中国企业开始初期并购;2009 - 2016年调整转型期欧洲对华投资放缓,中国对欧投资崛起;2017 - 2020年规则博弈期欧洲对华并购审查严格;2021年至今竞合深化期欧洲对华限制加深 [22][24][26] - 外国企业数量:变化呈现类似阶段划分 [28] 欧洲对华态度转向消极的背后,是产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 市场份额:2018年后中国在5G、光伏等领域打破欧洲垄断,蚕食其市场份额,贸易逆差扩大 [33] - 民众态度:欧洲国家民众对中国态度趋于消极,负面情绪增长,2018年前后加速转变,为中欧贸易战埋下伏笔 [36] - 贸易战:2024年4月以欧洲更新《中国“市场扭曲”报告》为标志打响,持续至2025年9月,重点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 [40][42] 中国主要与欧洲的“强国”进行直面较量 - 竞争国家:主要与德国、法国、英国等一流强国及荷兰、意大利、北欧部分国家等一流较强国家竞争 [44] - 竞争领域:与法国在核能、高铁等领域;与德国在汽车、化工等领域;与荷兰在高端制造、半导体等领域;与英国在航运、贸易等领域;与意大利在轻工制造等领域;与北欧国家在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 [44][45] - 关系展望:与强国竞争大于合作,未来中欧关系看点或在与二三流中等强国合作 [48]
欧洲专题系列2:产业空心化与政治光谱右移
东北证券· 2025-09-02 15: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欧洲的衰落是慢性溃败,产业空心化是代表性现象,其本质是制造业竞争力衰退,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下被放大 [1][13] - 能源危机与成本失衡加速产业空心化,深层次原因是资本懒惰、科技企业融资环境差,错过技术革命 [1][13] - 产业空心化使欧洲在颠覆性技术领域落后,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导致政治光谱右移 [2][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欧洲不同区域的支柱产业 - 北欧以绿色科技与高附加值产业为主,清洁能源和高端制造业竞争力强 [15] - 西欧以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为主,航空航天、核能技术、金融业、奢侈品等领域领先 [16][17] - 中欧是制造业集群基地,德国在高端与精密制造业有竞争力,部分中低端制造业被波兰等承接 [17] - 南欧经济依赖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基础薄弱,仅意大利和西班牙有较完整制造业体系 [18] - 东欧以资源驱动为主,承接部分制造业转移,俄罗斯是能源供给命脉,乌克兰资源丰富但深陷大国博弈 [18] - 北欧、西欧和中欧经济发展好,支柱产业高端化,政治话语权强;东欧和南欧经济相对落后 [19] 欧洲的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空心化趋势 - 以出口份额衡量,欧洲在多个领域出现份额流失,产业空心化加剧 [32] - 汽车产业链迁移经历四个阶段,2013 年后欧洲主要地区汽车产业占比下降,部分地区受益于产业转移 [35][36] - 机械制造产业转移经历三个阶段,从欧美转移至亚洲,再从中国转向东南亚等地区 [42] - 欧洲产业转移大多始于上个世纪中后期,已进行到第三轮至第四轮,过程不可逆 [58] 欧洲政治光谱右移,难掩政策的束手无策 - 中欧和西欧部分经济体政治倾向偏右,对应经济强国和产业被抢夺地区 [59] - 2018 - 2025 年欧洲政治光谱明显右移,均值从 0.97 升至 1.48,部分地区右转倾向明显 [62] - 政治右转源于传统政党无法解决经济、分配、产业、地缘等问题,右翼政党以“反建制”吸引选民,但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66]
江波龙(301308):需求回升+企业级存储放量,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东北证券· 2025-09-02 14: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5] 核心观点 - 需求回升叠加企业级存储业务放量 推动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2025年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39亿元 同比增长29.51% 环比增长39.53% [1] - 企业级存储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产品完成多平台兼容性适配并实现行业交付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2] - 主控芯片自研突破技术壁垒 累计批量部署超8000万颗 并基于此与闪迪达成战略合作 创新TCM商业模式已落地传音等客户 [3] - 全球化布局覆盖六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业务拓展成效显著 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海外占比 [3] - 盈利预测显示业绩持续改善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5/11.12/15.03亿元 对应PE 68/38/28倍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96亿元 同比增长12.80% 归母净利润0.15亿元 同比下降97.51% [1] - 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67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209.73% 显示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1]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23.41亿元(同比增长27.93%) 2026年266.92亿元(增长19.48%) 2027年294.71亿元(增长10.41%) [4][12] - 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16.6%逐步提升至2027年18.4% 净利润率从2.8%升至5.1% [12] - 净资产收益率(ROE)显著改善 从2025年8.71%提升至2027年16.48% [12] 业务进展 - 企业级存储产品体系全面 包括SOCAMM MRDIMM CXL2.0模块 eSSD与RDIMM产品完成鲲鹏 海光 飞腾等国产CPU平台适配 DDR5 RDIMM通过AMD认证 [2] - 客户涵盖运营商 互联网企业 服务器厂商 产品已在通信 互联网 金融等行业实现交付 [2] - 主控芯片自研突破包括成功流片UFS4.1自研主控 性能超越同类产品 [3] - 全球化运营体系覆盖研发 生产 销售全链条 [3]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00.14元 总市值419.73亿元 总股本419百万股 [5] - 近1个月绝对收益14% 近3个月41% 近12个月37% 显著跑赢市场 [7] - 估值指标显示P/E从2025年68.3倍降至2027年27.9倍 P/B从5.95倍降至4.6倍 [12]
景旺电子(603228):AI+汽车双轮领航,积极推动金湾基地扩产
东北证券· 2025-09-02 10: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AI算力建设加速推动公司成长预期 [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95亿元 同比增长20.93% [1] - 归母净利润6.50亿元 同比微降1.06% [1] - 二季度营业收入37.52亿元 同比增长20.08% 环比增长12.22%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2/19.14/23.98亿元 对应PE 37/30/24倍 [4] 业务发展亮点 - AI服务器领域量产提速 高密度高阶HDI能力提升 配合国际领先客户开发 [2] - 800G光模块出货量增加 为多家光模块头部客户稳定批量供货 [2] - 全球第一大汽车PCB供应商 持续挖掘客户需求并拓展新定点项目 [2] - 布局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领域 培育AI端侧应用新增长点 [2] - 消费电子领域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及海外知名终端客户份额 [2] 产能与技术布局 - 投资50亿元扩建珠海金湾基地 改造HLC/SLP工厂并新建高阶HDI工厂 [3] - 产能定位于AI算力/高速网络通讯/汽车智驾/AI端侧应用等高阶产品 [3] - 加速推进泰国生产基地建设 优化全球产能布局 [3] - 高频高速通信多款产品量产 开展下一代技术预研 [3] - 车载电子领域激光雷达板稳定量产 七代毫米波雷达板加速导入 [3] - 低轨卫星和商业航天领域专利储备丰富 多款相控阵雷达板已应用 [3] 财务预测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50.23/178.39/211.9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18.7% [12] - 毛利率从2024年22.7%提升至2027年24.7% [12] - 净利润率从2024年9.2%提升至2027年11.3% [12]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4年11.84%提升至2027年17.85% [12]
悍高集团(001221):2025H1业绩点评:中国功能家居五金龙头,业绩高速增长
东北证券· 2025-09-01 19:4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1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中国功能家居五金龙头,2025H1业绩实现高速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2.37%至14.5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70%至2.65亿元 [1] - 基础五金业务表现突出,营收同比增长37.06%至6.52亿元,毛利率提升7.06个百分点至40.13%,自动化产线建设提升自产能力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2] - 渠道结构多元,线下经销占比52%,云商、电商及出口渠道合计占比38%,有效开拓市场空间 [3] - 受益于存量房装修需求增长,2020-2025年存量房家装需求复合增长率达9.17%,其中自住老房翻新需求复合增长率达12.61%,抵御地产下行影响 [3]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H1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2.58个百分点至37.32%,归母净利率提升1.68个百分点至18.31%,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103.33%至3.63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4.50亿元(同比+22.37%),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34.70%),扣非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37.93%) [1] - 分季度看,2025Q2营收8.24亿元(同比+19.24%,环比+31.56%),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30.67%,环比+29.64%) [1] - 分业务看,基础五金/收纳五金/厨卫五金/户外家具营收分别为6.52/4.16/1.86/1.2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0.13%/37.96%/33.63%/35.62% [2] - 期间费用率15.99%(同比+0.22pct),资产负债率30.43%(同比-2.86pct),收现比111.61%(同比+2.55pct)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7.03/45.18/53.45亿元(同比+29.62%/+22.01%/+18.30%)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2/8.91/11.18亿元(同比+34.00%/+25.12%/+25.54%) [5] - 对应EPS分别为1.78/2.23/2.80元/股,PE分别为30.38/24.28/19.34倍 [5] 业务亮点 - 自动化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投产,二期建设中,自产能力提升推动OEM成本优化(占比30%-40%) [2] - 渠道下沉策略见效,中小客户拓展力度加大,云商、电商模式营收占比达25% [3] - 户外家具业务毛利率35.62%,虽同比下滑5.93pct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2] 行业背景 - 存量房家装市场需求从2020年883万户增长至2025年1369万户(复合增长率9.17%),其中自住老房翻新从582万户增至1054万户(复合增长率12.61%) [3] - 新房装修规模从2020年928.80万户下降至2025年619.70万户,存量房需求成为家装主要增长动力 [3]
福达股份(603166):汽车曲轴领军企业,人形机器人业务未来可期
东北证券· 2025-09-01 19:3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乘用车曲轴领域唯一同时具备毛坯锻造和曲轴加工一体化能力的企业,成本优势显著,盈利能力领先同行 [2] - 公司深度绑定多家下游头部车企,客户资源丰富,在新能源齿轮领域取得突破,已获得比亚迪、联电、吉利等客户的多个项目定点 [2] - 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已成功开发机器人行星减速器产品,并于2024年7月完成首个样件,有望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 - 公司计划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机器人传动关节部件项目,利用当地产业配套优势,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2]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9.37亿元,同比+30.26%;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98.77%;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90.30% [1] - 2025Q2实现营收4.66亿元,同比+16.83%;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93.28%;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73.35% [1] - 2025Q2毛利率28.49%,同比+1.37%;净利率17.41%,同比+6.89%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亿元、4.15亿元和5.51亿元,对应PE值分别为40倍、29倍和22倍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29亿元、30.88亿元和37.76亿元,同比增长41.34%、32.59%和22.31% [4]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7.0%、27.4%和27.7%;净利润率分别为12.9%、13.4%和14.6% [14] 业务优势 - 新能源混动曲轴和电驱齿轮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改善 [1] - 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斐然,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均有所下降 [1] - 公司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拥有多个子公司,业务分工明确,股权结构稳定 [2] - 2022年投资建设新能源电驱动系统高精密齿轮项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聚焦核心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2] 战略布局 - 2025年3月通过增资收购长坂科技35%的股权,并计划与长坂科技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拓展机器人零部件业务 [2] - 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充分发挥了其在精密齿轮制造、自动化生产、检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有望借助客户协同和技术协同快速打开市场 [2]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18.43元,总市值117.55亿元,总股本646百万股 [5] - 12个月股价区间4.50~19.54元,近1月绝对收益7%,近3月绝对收益20%,近12月绝对收益313% [5][8]
中国海外发展(00688):2025H1业绩点评:拿地聚焦核心,商业稳步发力
东北证券· 2025-09-01 19:3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对应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9.0X、8.7X、8.1X [1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832.2亿元(同比-4.5%) 其中开发业务收入779.6亿元(同比-5.0%) [2] - 归母净利润86.0亿元(同比-16.6%) 核心股东应占溢利87.8亿元(同比-17.5%) [2] - 毛利率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至17.4% 主因上一行业周期获取项目利润降低 [3] - 两费占比降至3.8% 体现高效运营能力 [3] 开发业务表现 - 2025H1实现销售金额1201.1亿元(同比-19.0%) 行业排名第二 [3] - 一线城市及香港销售额556.5亿元 占比53.7% 其中北京单城贡献304.5亿元 [3] - 在14个城市市占率排名第一 包括北京、天津、南京等核心城市 [3] - 新增17个项目 权益地价401.1亿元 权益面积257万平方米 权益比例99% 拿地强度33.6% [3] - 一线城市及香港投资金额占比52.1% [3] 商业业务进展 - 商业收入35.4亿元(同比持平) 其中写字楼/购物中心/长租公寓/酒店及其他收入分别为17/11.7/1.6/5.1亿元 [4] - 写字楼新签面积51万平方米 续租率77% 开业三年以上项目出租率78.3% [4] - 成熟购物中心出租率达96.2% 销售额/客流分别同比提升6.7%/11.0% [4] - 北京中海大吉巷商业综合体开业出租率95.5% 首日客流超20万人次 [4] 财务结构状况 - 在手现金1089.6亿元 占总资产12.1% [4] - 资产负债率53.7% 净负债率28.4% [4] - 有息贷款较年初减少141.2亿元 [4] - 平均融资成本下降20BP至2.9% 保持行业领先 [4] - 拟派中期股息0.23元/股(0.25港币) 派息率32% [4] 盈利预测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893.4/1927.7/1983.4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3/160.7/170.9亿元 [5] - 2025H1盈利承压主要因前期低利润项目结转 预计2022年前后获取项目出清后盈利将重回增长轨道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