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01810)

搜索文档
AI大模型正加速“上车”
AI研究所· 2025-08-28 21:00
特斯拉智能座舱策略调整 - 特斯拉2025款中国本地化Model Y车型将接入豆包和DeepSeek大模型 以补足智能座舱领域短板 [1] - 特斯拉FSD智能驾驶为行业标杆 但智能座舱存在语音助手响应慢 车机应用少 手机车机互联体验差等问题 [1]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与技术趋势 - 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达1564亿元 [3] - AI大模型正重构人车交互 从触控交互 语音交互向智能交互转变 [3] - 智能驾驶逻辑从分模块优化向感知 决策 执行一体化的全局大脑跃迁 [25] 车企智能化路径分化 - 新势力车企如小米 蔚来倾向于自主研发AI大模型 构建数据与产业链闭环 [3] - 传统车企如奇瑞选择与头部科技厂商合作 快速补齐AI能力 [3][11] 小米智能座舱生态战略 - 小米基于澎湃OS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 实现多屏联动与设备无缝协同 [4] - 车载小爱同学具备超行业语音交互功能 自研端侧大模型可融合车的位置 视觉信息理解真实世界 [4] - 用户可通过车内控制智能家电 汽车状态信息同步至手机 [5] - 2025年Q2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 汽车交付81302台 累计交付超30万台 [10] - 理想Mind GPT 蔚来NOMI GPT等车载大模型提供自然拟人的交互体验 [10] 奇瑞智能化布局与合作 - 奇瑞将智能化作为未来20-40年的重大机遇 目标进入行业头部 [12] - 奇瑞集团2024年销售260万辆 同比增长38.4% 出口114万辆 同比增长21.4% [12] - 奇瑞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LION AI大模型平台 星途星纪元ES首次搭载讯飞星火大模型 [14] - 星纪元ET语音指令可操控座舱内90%功能 支持口语化复杂指令 [16] - 风云A9L深度融合讯飞星火大模型 支持毫秒级响应与连续40个指令 [16] 科技企业汽车AI解决方案 - 科大讯飞汽车端侧大模型效果损失≤1% 端侧首响40ms 端云融合交互低至1.3s [17] - 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提供用车助手 AI向导 无麦K歌等应用 覆盖16款量产车型 [19][22] - 华为依托盘古大模型打造鸿蒙座舱 通过MoLA架构融合多模态感知与生态API [23] - 百度基于文心一言推出智能座舱 SDK/APK方式接入车企生态 [24] - 阿里基于通义千问打通支付宝 高德地图等生态 实现车载支付与语音预订场景 [24] 行业竞争核心转变 - 智能座舱竞争从拼硬件配置转向拼AI交互体验 [25] - 未来智能汽车AI能力成为必选项 技术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落地具体场景 [25]
小米澎湃OS 3正式发布,雷军:小米手机更好兼容苹果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28 21:00
产品发布 - 公司于8月28日正式发布小米澎湃OS 3系统 以"事事顺心"为主题 [1] - 系统将于2025年8月29日为首批Beta机型开启推送 覆盖Xiaomi 15系列/Xiaomi Pad 7S Pro 12.5/Xiaomi Pad 7 Pro/REDMI K80 Pro/REDMI K80至尊版等机型 [7] 跨端互联功能 - 系统具备强大的跨端互联能力 全面支持苹果设备 用户可在iPhone/iPad/Mac安装"小米互联服务"实现跨端协同 [1] - 支持小米手机通知流转至iPhone并通过iPhone镜像回复微信信息 在iPad/Mac上使用妙享桌面查看和操控小米手机 [3] - 行业首创下拉小窗及拖拽分享功能 用户可将滴滴行程等信息即时分享至微信好友 [3] 交互创新 - 推出"小米超级岛"功能 将焦点通知与设备通知融合 方便用户直观查看重要信息 [3] - 公司CEO表示苹果用户可以关注小米手机对苹果生态的更好兼容性 [3]
权威部门印发意见!“人工智能+”再受关注
天天基金网· 2025-08-28 20:1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彰显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高度重视 坚定看好AI产业发展前景 [4][5][6] - 国产大模型持续迭代推动从"可用"到"好用" 加快应用端落地普及 促进AI算力市场高速增长 [6] - 智能体将逐步承担重复性工作 未来十年在企业流程中的渗透率突破50%-80% [5] - 2025年将是AIAgent能力平台化元年 智能体能力跃迁 商业化拐点临近 [5] - AI概念股表现活跃 AI芯片龙头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 端侧芯片炬芯科技涨超10% 瑞芯微涨停 [4] AI政策支持 - 国务院意见指出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布局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 [5] - 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 重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 [5] - 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 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等 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 [5] AI产业发展预测 - 未来三年智能体逐步承担重复性工作 人工智能在企业流程中渗透率达到10%-20% [5] - 未来五年智能体深度融入核心业务流程 渗透率提升至30%-50% [5] - 未来十年智能体实现全面协同 渗透率突破50%-80% [5] 投资机会方向 - AI算力领域关注寒武纪 景嘉微 海米信息 工业富联 胜宏科技 中科曙光等公司 [3] - AI算法领域关注恒生电子 中科创达 盛视科技 道通科技 卓易信息 宇信科技等公司 [3] - AI端侧SoC领域关注恒玄科技 乐鑫科技 瑞芯微 全志科技 晶晨股份 泰凌微等公司 [3][4] - AI应用领域关注金山办公 科大讯飞 彩讯股份 税友股份 金蝶国际 上海钢联等公司 [3] - AI智能驾驶领域关注比亚迪 小米集团 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 江淮汽车 长安汽车等公司 [3] - AI手机产业链关注立讯精密 蓝思科技 歌尔股份 珠海冠宇 韦尔股份 比亚迪电子等公司 [3] 技术协同发展 - DeepSeek-V3.1等国产大模型与国产AI芯片协同加深 推动大模型产业链软硬件协同发展 [6] - 国产大模型与芯片协同有利于提高国产AI芯片的市场竞争力 [6]
情绪集中释放,美团领跌12%,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大幅溢价
新浪基金· 2025-08-28 19:53
港股市场表现 - 8月28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午后随A股反弹但未能扭转跌势 [1]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一度跌逾4%,收跌1.67% [2] - 6月以来港股走势明显逊色于A股,主因港元汇率弱势导致香港金管局流动性收紧 [4] 科技板块动态 - 美团-W因二季度盈利下滑拖累科网龙头回调,股价跌超12% [1] - 阿里巴巴-W跌近5% [1]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收跌1.51%,盘中溢价率达0.84%,近10日资金净流入8.7亿元 [1][2] 创新药板块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收跌1.72%,收盘溢价率0.67% [2] - 单日获资金净流入超2500万元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考虑对进口药品征收高达250%关税,引发板块情绪扰动 [5] ETF产品特征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持仓集中度高,前四大个股(小米、腾讯、阿里、美团)合计权重54.74% [6][7] - 基金规模超74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5.93亿元,支持T+0交易 [7]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是全市场首只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ETF [7] 指数业绩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至7月末累计上涨101.58% [9] - 较恒指(23.50%)和恒科指(22.05%)分别超额78.08和79.53个百分点 [9] - 指数发布以来年度涨跌幅:2021年-22.72%、2022年-16.48%、2023年-19.76%、2024年-14.16% [10] 机构观点 - 招商证券认为流动性改善将支撑港股补涨 [5] - 财通证券指出DeepSeek-V3.1支持国产芯片,AI行情有望扩散至港股科技龙头 [5] - 多数机构认为短期波动不改国产创新药产业长期逻辑,政策端利好持续 [6] 流动性展望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大增,港股流动性拐点临近 [4] - 港元汇率弱势状况有望缓解,后续补涨空间可期 [4]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追踪 地平线机器人-W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9:47
港股通成交概况 - 8月28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金额849.44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40.48% [2] - 当日港股通净卖出金额138.75亿港元 [2] - 成交金额前三名分别为中芯国际171.83亿港元 美团-W 158.03亿港元 盈富基金119.69亿港元 [2] 个股成交表现 - 中芯国际成交额171.83亿港元居首 当日上涨10.76% [2] - 美团-W成交额158.03亿港元 当日下跌12.55% [2] - 盈富基金成交额119.69亿港元 净卖出118.86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成交额54.76亿港元 净卖出5.84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11.42亿港元 净买入3.30亿港元 [2] 活跃股上榜频次 - 近一个月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阿里巴巴-W 腾讯控股 中芯国际 小米集团-W 均上榜23次 [2] - 美团-W近一个月上榜19次 盈富基金上榜17次 [2] - 华虹半导体近一个月上榜14次 恒生中国企业上榜12次 [2] 新上榜个股情况 - 地平线机器人-W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成交额24.76亿港元 [2][3] - 地平线机器人-W当日净买入2.41亿港元 收盘上涨14.74%至9.11港元 [2][3] - 长飞光纤光缆当日上涨25.34% 成交额26.13亿港元 [3]

16GB+1TB顶配跌至2790元,徕卡影像+小屏真旗舰,雷军这次清仓了
搜狐财经· 2025-08-28 19:31
产品定位与设计 - 小米14采用6.36英寸直屏设计 在智能手机行业普遍追求大屏趋势下坚持小屏旗舰定位 [1] - 机身重量控制在188克至193克 显著轻于主流旗舰机型普遍超过210克的重量 提供优异单手操作体验 [7] - 通过4610mAh电池与90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技术 实现小尺寸机身与长续航能力的平衡 [5][7] 硬件配置与性能 - 搭载骁龙8Gen3处理器配合LPDDR5X内存与UFS 4.0存储 具备大型游戏负载能力 [3] - 影像系统采用5000万像素主摄与徕卡调校 配备75mm浮动长焦镜头 支持远景拍摄与微距功能 [3] - 超广角镜头在弱光环境下解析力不足 边缘画质表现普通 对大场景拍摄支持有限 [5] 操作系统与生态整合 - 首发搭载小米澎湃OS(HyperOS) 强化手机与平板、手表、汽车等设备的互联能力 [9] - 实现近场自动投屏与文件传输功能 将手机定位为小米万物互联生态的核心入口 [9][10] 市场价格策略 - 顶配版本16GB+1TB从发布价4999元降至2790元 降幅达44% [12] - 当前价位定位中端机型区间 但保持旗舰级硬件配置 形成高性价比产品特征 [12][15]
小米蓄勢待發!關鍵技術位突破在即?
格隆汇· 2025-08-28 19:21
市场资金流向 - 小米认购证资金流入达1200万港元 在中银网站五大资金流入中排名第三 仅次于泡泡玛特和美团 [1] - 投资者以关注好仓为主 产品选择参考中银认购证18976(行使价81.88元 明年1月到期 杠杆6倍)或中银认沽证17740(行使价43元 11月到期 杠杆8-9倍) [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当日股价报54.2港元 单日上涨1.31% 成交金额27.83亿港元 [1] - 盘中最高报53.95港元 涨幅0.84% [1] - 股价在53-54港元区间震荡 50港元附近存在支撑 [1] 技术指标分析 - RSI指标位于53水平 处于中性区间 反映多空力量相对均衡 [1] - 动量震荡指标显示"超跌 可能筑底 买入"信号 [1] - 牛熊力量指标呈现买入信号 暗示潜在上涨动能正在积累 [1] - 股价位于10日均线(52.92港元)上方 但仍在30日及60日移动平均线附近徘徊 [2] - 五日振幅为6.5% 波动相对温和 上升概率55% [2] 支撑与阻力位 - 初步支撑位52.3港元 更强支撑位于51港元 [2] - 上行阻力位56.2港元 突破后下一目标指向57.4港元 [2] 衍生工具表现 - 瑞银牛证57477两日后上涨23% 摩通牛证53165上涨17% [4] - 摩通认购证18099上涨9% 瑞银认购证14816上涨6% [4] - 看涨产品:瑞银认购证14816(杠杆7.2倍 行使价61.05港元) 摩通认购证18099(杠杆6.9倍 行使价60.65港元) [7] - 看跌产品:汇丰认沽证14333(杠杆3.9倍 行使价46.45港元) 中银认沽证14387(杠杆3.3倍 行使价46.45港元) [9] 市场环境与政策 - 国务院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6]
Canalys:2025年第二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9%至2870万部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9:15
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欧洲(不含俄罗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至2870万部,为全球表现最差区域市场[1] - 市场受消费者支出谨慎及经济前景受限影响,需求持续受压[1] - 行业预计到2026年市场将重回增长,主要受益于低端设备更换需求及AI应用成熟,但长期增长预期温和,预计至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1.7%[7] 厂商竞争格局 - 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87%,创历史新高,反映品牌差异化与规模对盈利模式的重要性[5] - 三星以1030万部出货量稳居榜首,但同比下滑10%,主因欧盟生态设计法规导致Galaxy A06未能上市[1] - 苹果以690万部出货量排名第二,同比下降4%,iPhone 16系列稳定表现部分抵消产品组合缩减压力[1] - 小米以540万部出货量位居第三,在意大利市场同比增长超50%[1] - 摩托罗拉出货150万部同比下降18%,荣耀出货90万部同比增长11%[1] 渠道动态与竞争 - 电信运营商、零售商、电商平台及直销渠道(D2C)为争夺用户展开激烈竞争[5] - 直营渠道和开放市场渠道逐渐蚕食运营商市场份额,消费者选择直营渠道主因直接品牌互动及客户服务,开放市场渠道则因价格因素[5] - 运营商仍是厂商重要市场进入途径,并在推动5G和eSIM智能手机普及方面发挥关键作用[5] 法规与库存影响 - 欧盟生态设计与能效法规于2025年6月下旬生效,厂商提前备货意愿未实现,因渠道拒绝承担过多库存[3] - 大型运营商要求产品组合中的设备需提前数月符合法规标准[3] - 当前健康渠道动态为下半年市场增长奠定基础,新品发布将推动行业争取积极增长回报[3]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8月2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9:02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中芯国际以116.18亿元成交额位居沪港通南向首位 [1][2] - 美团-W以96.59亿元成交额位列沪港通南向第二 [1][2] - 盈富基金以79.40亿元成交额排名沪港通南向第三 [1][2] 深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美团-W以61.45亿元成交额占据深港通南向首位 [1][2] - 中芯国际以55.65亿元成交额位列深港通南向第二 [1][2] - 阿里巴巴-W以47.26亿元成交额排名深港通南向第三 [1][2]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表现 - 阿里巴巴-W获最大净买入额7.06亿元 [2] - 美团-W获净买入6.30亿元 [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5.75亿元 [2]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表现 - 康方生物获最大净买入额5.12亿元 [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3.18亿元 [2] - 中国海洋石油获净买入2.53亿元 [2] 市场资金流向特征 - 盈富基金在沪港通南向出现78.85亿元大额净流出 [2] - 恒生中国企业基金在沪港通南向出现47.76亿元净流出 [2] - 盈富基金在深港通南向出现40.01亿元净流出 [2] 半导体行业交易活跃度 - 中芯国际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71.83亿元 [1][2] - 华虹半导体在两大通道合计成交51.99亿元 [2] - 半导体相关企业净买入额整体为正 [2]

小米新系统和iPhone联动了
量子位· 2025-08-28 18:40
核心观点 - 小米发布第三代操作系统澎湃OS 3 重点聚焦系统流畅性、设计更新、AI功能强化及跨生态互联 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并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10][110] - 系统通过底层技术优化实现性能显著提升 包括游戏帧率稳定、功耗降低及多设备协同流畅度改进 [15][17][29] - 引入多岛方案、跨品牌互联(支持iPhone)及AI驱动的小爱助手升级 强化功能多样性与生态开放性 [12][62][74] - 操作系统已启动Beta测试 覆盖8款机型 无门槛招募用户参与 首批推送时间为8月29日 [112][115][117] 系统性能优化 - 应用响应时延和完成时延优于行业竞品 游戏场景中《王者荣耀》和《原神》的1% low帧率提升且帧功耗下降 [15][17] - 短视频浏览功耗显著降低 5000mAh电池设备续航延长超1小时 [19] - 内核层通过指令编译优化降低CPU总指令数 图形技术将动画绘制下沉至系统层提升渲染效率 [23][24] - 重载多任务场景下响应时延与异常次数表现优秀 全系统超100个动效细节优化 [26][27] 设计与功能更新 - 推出多岛方案替代单岛/双岛流派 支持超载字体显示多任务信息(如打车、航班)并支持拖拽分享 [35][36][40] - 锁屏设计引入电影感风格与居中大时间布局 桌面采用均匀网格与高清图标 状态栏支持自定义 [39][44][46] - 相册功能强化自定义排序与搜索 优化3万多个关键词(如证件、宠物照片) 宠物识别基于全身特征算法 [52][56][57] 跨生态互联 - 支持小米设备与Mac/iPad互联 实现Face ID解锁、手机应用大屏运行及多窗口协同 [61] - 小米与iPhone跨设备通知同步 支持镜像回复微信消息及云相册互通 [62][64][65] - 平板功能升级 手写笔时延降低 新增分屏模式及20款大屏适配应用 [67] AI功能升级 - 超级小爱响应速度全面提升 支持语音输入、深度思考及应用搜索 拍照功能集成翻译与识别 [76][78][81] - 新增圈屏功能 支持用户圈选内容获取场景化建议(如习题解答、WiFi连接) [84][85][86] - 基于大模型实现一步直达操作 自动执行多步骤任务(如美食榜单查询) [90][92][93] - 预计9月底覆盖80个常用应用及超1000个功能 [96] 安全与隐私 - 通过MiTEE协议保障跨端互联安全 云端数据采用双重认证登录及后量子密码算法加密 [99][101] - 相册、日历等权限管理精细化 应用仅可访问用户指定内容而非全部数据 [103][104][106] - 新增关机/离线查找功能 设备丢失后可通过附近小米设备广播定位 [101] 测试与推广计划 - 首批Beta测试支持8款机型 包括Xiaomi 15系列、Redmi K80系列及两款平板 [114] - 测试分两批次推送 首批用户8月29日接收更新 无名额限制且无需门槛 [1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