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开曼)(09992)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0999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2:0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3,037,74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301,00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9%[3] - 2024年毛利为8,707,76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864,0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4%[3] - 2024年经营溢利为4,154,27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30,64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6%[3]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365,81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15,75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4%[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308,3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88,7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9%[3]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125,47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82,34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8%[3]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36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0.8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4%[3] - 2024年摊薄每股盈利为2.35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0.8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1%[3] - 2024年总资产为14,870,67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968,863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6] - 2024年总权益为10,884,63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780,38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7]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3037749千元,2023年为6301002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106.91%[21] - 2024年分部业绩为4451443千元,2023年为1431059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211.06%[21]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365812千元,2023年为1415755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208.4%[21]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308345千元,2023年为1088771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203.86%[21] - 2024年总开支为892754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148937千元人民币[23]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8428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4900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其他(亏损)╱收益-净额为 - 3677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426千元人民币[25] - 2024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6335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1880千元人民币[2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05746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6984千元人民币[25] - 2024年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未分配盈利总额为5685934000元人民币,2023年为2649591000元人民币[31] - 2024年派付股息总额为373025000元人民币或每股28.21分,2023年为117317000元人民币或每股8.70分[33]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81.46分,相当于共1093916000元人民币[3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12547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82344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2024年为2.36元,2023年为0.81元[35]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为2.35元,2023年为0.81元,2024年用于计算的股份加权平均数为1332080千股,2023年为1340506千股[36] - 2024年公司收入达130.377亿元,同比增长106.9%[47]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6301.0百万元上升到2024年的人民币13037.7百万元,同比增长106.9%[66] - 2024年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13037.749百万元,毛利率为66.8%;2023年总收入为人民币6301.002百万元,毛利率为61.3%[67]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30.38亿元,较2023年的63.01亿元增长106.9%[77][79]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24.37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43.30亿元,增长77.7%[80]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38.64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7.078亿元,增长率为125.4%,毛利率从61.3%提升至66.8%[81] - 经销及销售开支从2023年的20.04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505亿元,增长了82.1%[8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07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471亿元,增长了33.9%,行政及开发人员从1110名增加到1435名[83]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749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430万元,增长了12.5%,其中政府补助从3090万元降至2490万元,IP授权及其他服务收入从4300万元增至5670万元[84] - 经营溢利从2023年的12.3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1.543亿元,增长了237.6%[86] - 年内溢利从2023年的10.8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083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从11.90519亿元增至34.03162亿元,经调整纯利率从18.9%升至26.1%[89][91]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末的59.502亿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88.661亿元[92]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末的3.213亿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4.777亿元,周转天数从15天降至11天[93] - 存货从2023年末的9.047亿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15.245亿元,周转天数从133天降至102天[94]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22.0%增至2024年末的26.8%[99] - 2024年资本开支合计516,690千元,较2023年的392,466千元增长31.65%,其中购置物业、厂房和设备为372,668千元,购置无形资产为144,022千元[102] - 公司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8146元人民币,预计金额为10.939亿元人民币[111]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国内地业务非流动资产为1478586千元,2023年为1434042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3.1%[21] - 2024年港澳台及海外业务非流动资产为597096千元,2023年为296167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101.61%[21]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79.721亿元,同比增长52.3%[47] - 2024年港澳台及海外业务收入50.657亿元,同比增长375.2%,占整体收入38.9%[47] - 2024 年中国内地净增 38 家线下门店,门店数量从 363 家增至 401 家;净增 110 间机器人商店,数量从 2190 间增至 2300 间[56]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总数从 3435.4 万人增至 4608.3 万人,新增注册会员 1172.9 万人[58] - 2024 年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 92.7%,会员复购率为 49.4%[58]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港澳台及海外门店达 130 家,机器人商店达 192 台[59] - 2024 年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西班牙五国开设首家线下门店[60] - 2024年中国内地线下渠道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3213.7百万元增长到人民币4526.3百万元,增长40.8%[70] - 2024年中国内地零售店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2661.0百万元增加到人民币3827.9百万元,同比增长43.9%,零售店数量净增38家,2024年末合计401家[71] - 2024年中国内地机器人商店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552.7百万元增加到人民币698.4百万元,同比增长26.4%,机器人商店数量净增110间,2024年末合计2300间[71] - 2024年中国内地线上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1524.6百万元增长到人民币2697.6百万元,增长76.9%[72] - 2024年港澳台及海外线下渠道收入为人民币3070.971百万元,占比23.6%;线上渠道收入为人民币1455.162百万元,占比11.2%;批发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539.542百万元,占比4.1%[67] - 港澳台及海外收入由2023年的10.6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50.66亿元,增长375.2%[76] 各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零售店销售收益为6765771千元,2023年为3243918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108.56%[22] - 2024年线上销售收益为4152781千元,2023年为1680383千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147.13%[22] - 2024年有13个IP收入过亿,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分别实现收入30.407亿元、20.932亿元、13.083亿元和11.649亿元[48] - THE MONSTERS收入同比增长726.6%[49] - MOLLY收入同比增长105.2%[50] - SKULLPANDA收入同比增长27.7%,经典系列「温度」累计销量超79.1万套,「漫相集」系列销量达26.5万套[50] - CRYBABY收入同比增速达1537.2%[51] - HIRONO收入同比增长106.9%[51] - 2024年毛绒产品收入28.321亿元,占总营收21.7%[53] - MEGA COLLECTION 2024 年实现收入 16.838 亿元,占比达 12.9%[54] - 泡泡玛特抽盒机 2024 年实现收入 11.137 亿元,同比增速 52.7%[57] - 抖音平台 2024 年收入为 6.012 亿元,同比增长 112.2%[57] - 天猫旗舰店 2024 年收入为 6.278 亿元,同比增速达 95.0%[57] - 自主产品2024年收入为127.22亿元,占总收入97.6%,较2023年的58.58亿元增长117.2%[77] - 艺术家IP 2024年收入为111.21亿元,较2023年的48.22亿元增长130.6%,其中THE MONSTERS增长726.6%[77] - 授权IP 2024年收入为16.01亿元,较2023年的10.36亿元增长54.5%[77][78] - 手办2024年收入为69.36亿元,占比53.2%,较2023年的47.94亿元增长44.7%[79] - 毛绒2024年收入为28.32亿元,占比21.7%,较2023年的2.04亿元增长1289.0%[79] - MEGA 2024年收入为16.84亿元,占比12.9%,较2023年的6.84亿元增长146.1%[79] - 衍生品及其他2024年收入为15.86亿元,占比12.2%,较2023年的6.19亿元增长156.2%[79] 财务准则相关 - 集团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准则,预计对过往、当前及未来期间无重大影响[14] - 2024年12月31日报告期内已颁布但未强制且未提前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预计自2027年1月1日后对列报及披露影响广泛[16][17]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百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2百万港元以上按16.5%税率,不符合的按16.5%税率[27] - 泰国企业所得税按20%税率缴纳[28] 贸易款项相关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47772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1337千元人民币,减值拨备2024年为8915千元人民币,2023
泡泡玛特20250314
2025-03-16 22:53
纪要涉及的公司 泡泡玛特[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海外市场增长潜力大** - 海外单店收入高于国内,美国市场单店收入预计达国内七八倍,东南亚市场单店收入是国内十倍以上且贡献约三分之一海外收入[2][4] - 各海外市场有发展空间,美国市场长期有两个中国市场大,东南亚市场能达几个中国市场体量,欧洲市场长期有一个中国市场大,东亚市场见效显著是中国3 - 4倍,海外市场合计可覆盖三个左右国内规模[8][9] 2. **差异化市场策略有效** - 美国用迪士尼IP吸引年轻顾客,开发新玩法,邀请本土设计师设计新系列[5] - 欧洲选潮流中心城市开设地标性门店,再向其他高潜力城市扩展[5] - 东南亚先布局流行文化核心地带,再扩展到其他国家,利用旅游热点城市拓展[5] 3. **IP多元化发展** - 2025年摆脱对单一IP拉布布的过度依赖,crybaby、Panda、小野、叛逃等多个IP在不同国家销量领先[2][6] - 热门IP多次断货,证明公司作为IP管理平台多元化发展[6] 4. **品类拓展与业绩增长** - 搪胶毛绒系列成最受欢迎品类,2025年预计明显放量并拓展至更多IP,多款产品全年断货,二手平台溢价高[2][11] - 2025年拓展新品类,如饰品快闪店、积木二代等,通过IP授权与品牌联名扩大品牌效应,1 - 2月同店增长、线上平台增长强劲[14] 5. **业绩预期乐观** - 市场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50% - 60%,净利润达45 - 50亿元,目前市盈率估值不到30倍,PEG角度仍有增长空间[3][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海外门店布局情况** - 截至2024年底,海外共130家门店,净增50家,东南亚30家、北美(美国)20家、欧洲16家、东亚约50家[4] - 2025年计划北美新增30家门店达50家,进驻纽约时代广场和第五大道等地标位置[2][4] 2. **国内搪胶毛绒系列情况** - 2024年搪胶毛绒系列出圈,两款老布布搪胶毛绒几乎全年断货,二手平台溢价高[11] - 2025年预计放量,IP从拉布布拓展到多个系列,每月有新产品推出且大部分断货[11] 3. **新IP表现** - crybaby系列2024年上半年销售3.5亿,下半年爆发,海外受欢迎[12] - 小野生活馆旗舰店开业吸引打卡,新人IP线上销售达千万级别,tiny IP断货预售到六月,哪吒系列线上销售过亿,二手平台溢价30% - 40%[13]
泡泡玛特20250311
2025-03-11 15:35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泡泡玛特 - 行业:潮流玩具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泡泡玛特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2010 - 2014 年)是发展探索期,像售卖潮流物品杂货店,2010 年在北京开第一家线下零售门店[3] - 第二阶段(2015 - 2019 年)确立产品和渠道模式,推出首款自主 IP“猫的星座盲盒系列”,深耕盲盒和潮流 IP 市场,2017 年推机器人商店、办玩具展[3] - 第三阶段(2020 年至今)持续推爆款 IP,探索多元化产品形式,加速出海业务布局[3] 收入和净利润表现 - 2017 - 20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 100%和 350%以上,2022 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2023 年营收增长 36%,利润增长 128%,2024 年加速增长[5] 业务结构和收入来源 - 业务拆分为艺术家 IP、授权 IP、外采及其他产品收入,艺术家 IP 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约 77%,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约 72%,授权 IP 产品占比约 16%[6] - 销售渠道多元化,2023 年零售店和线上渠道分别贡献 48%和 30%收入,机器人商店占比约 10%[2][6] 毛利率与净利率表现 - 2019 - 2022 年因成本增加、促销力度大及费用上升,毛利率和净利率回落,2023 年以来注重供应链管控和成本优化,显著提升[7][8] 潮流玩具行业特点和市场规模 - 潮流玩具定位于年轻人,以符号价值为主,有二次销售及拍卖价值,品类包括盲盒、手办等,全球 2019 年接近 200 亿美元,中国 2022 年零售规模 352 亿元,过去七年复合增长率约 28%[9] 中国潮流玩具行业竞争格局 - 竞争格局分散,截至 2022 年底前 25 名企业市占率总计 24%,泡泡玛特以 12%市占率居首,高于 2019 年的 9%,第二名市占率 8%,其余 1 - 2%左右[10] IP 创作与运营能力 - 采用自有 IP、独家 IP、非独家 IP 三类合作模式,在知识产权、分成模式、合作期限上有差异[11][12] 艺术家 IP 重要性 - 是重要收入来源,2023 年超十个 IP 年度销售额超 1 亿元,热门 IP 生命周期长,背后有成熟流程推动[13] IP 储备优势 - 拥有超 50 个艺术家 IP,显著领先同行(同行约 10 - 15 个)[14] IP 变现方式 - 除盲盒和手办,探索新形式,2024 年上半年 Mega Collections 和毛绒玩具类产品分别贡献 13%和 10%收入,盲盒创新,Mega Collection 业务收入达六亿元,增速超 100%,还探索积木等新型产品[15][16] 会员热度及复购率 - 注册会员达四千多万人,复购率保持在 40% - 50%区间,通过动漫、城市乐园、手游等维持 IP 生命力,增强用户与 IP 联系[4][17] 销售渠道表现 - 线下零售门店承担品牌露出等职能,机器人商店投入小、位置灵活,线上渠道是新品发布和宣传阵地,2023 年中国大陆零售店、线上渠道、机械商店分别贡献约 47%、33%、10%收入,线下增长良好,低能级城市收入占比提升[18][19] - 线上平台抖音自 2023 年大幅提升,2024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超天猫旗舰店达 2 亿元左右,“售货机”收入占比接近 50%[20] 海外业务发展情况 - 2018 年布局海外业务,2023 年收入 10.66 亿元,占比 23%,2024 年上半年占比提至 30%,港澳台及东亚、东南亚是核心来源,初期以批发模式为主,后加速布局线上电商和线下门店,截至 2024 年底有 92 家零售门店和 162 家机器人商店[21][22] 未来三年盈利预期 - 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 26 亿、39 亿和 50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 1.92 元、2.90 元和 3.75 元,基于 2025 年 40 倍估值水平,目标价 125 元左右[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泡泡玛特在盲盒上增加可穿戴帽子和 DIY 配件,用水彩印技术提升美感[16] - 线下城市乐园 2023 年下半年运营,主题手游《梦想家园》2024 年中上线[17]
泡泡玛特20250305
2025-03-06 1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玩具行业、潮玩行业、授权商品与服务行业 - **公司**:泡泡玛特、卡游公司、布鲁可公司、乐高、万代南梦宫、东瀛游、奥飞娱乐、上海电影、姚记科技、光线传媒、完美世界、华立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泡泡玛特业务情况 - **产品结构**:自主产品占比从 2017 年的 29%提升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96%,外采代销产品占比从 71%降至 4%,体现自主设计能力增强[3] - **IP 收入增长**:2018 - 2023 年授权 IP 收入增长 124.4%,2017 - 2023 年艺术家 IP 收入增长 117.3%,两类 IP 均快速发展[3][4] - **全球化进程**:2024 年上半年海外收入 3.5 亿元,占总收入 30%,东南亚市场增长近 500%[3][18] 平台化开发和运营策略 - **推出新 IP**:不断推出 Crybaby、小野等新艺术家 IP,与原有头部 IP 互补,触达不同人群[5] - **内部设计创新**:通过内部设计中心(PDC)进行创新设计,丰富产品线[5] 供应链能力推动业务发展 - **合作项目成功**:利用供应链能力与迪士尼、美泰合作推出产品,取得市场成功[6] - **加速全球化**: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提高品牌影响力,加速全球化进程[6] 未来发展方向 - **平台化运营**:继续专注平台化开发与运营,挖掘新形象、新内容吸引受众[7] - **加强合作与布局**: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加速全球市场布局[7] -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自主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7] IP 孵化和运营特点 - **自有 IP 孵化**:PDC 团队孵化自有 IP,如小野成为重要收入组成部分[8] - **授权 IP 合作**:与全球知名品牌合作获得授权 IP,转化为潮玩产品,拓展市场[8] - **独家自有 IP 优势**:注重独家和自有 IP 开发,产品具有独特性,头部和腰部 IP 结构均衡[8] 成功 IP 运营案例 - **Molly**:2017 年收入 4000 万,2023 年突破 10 亿,2024 年上半年达 7.8 亿,同比增长 90%,公司实现完整版权控制[3][9] - **拉布布**:2024 年上半年收入 6 亿多元,同比增长近 300%,超过 2023 全年收入,形象重新定位及社交媒体推广起关键作用[3][13] 销售渠道拓展 - **线上渠道**:积极拓展直播电商等线上渠道,如通过抖音销售 Mega 系列[11] - **产品创新**:推出新形象产品,如 Baby Molly 系列,吸引消费者[11] IP 发展平衡策略 - **适度集中**:Top 3 IP 占比 38.7% - 52.5%,Top 5 IP 占比 50% - 60%,避免过度依赖单一 IP[12] - **挖掘潜力 IP**:不断挖掘潜力 IP,提升整体竞争力[12] 品类创新举措 - **2020 年**:11 月推出 Mega 收藏线,提升盲盒价格[15] - **2021 年**:10 月推出 Inner Flow 艺术品线[15] - **2022 年**:9 月推出糖胶毛绒[19] - **2023 年**:11 月通过小野品牌快闪店尝试服装和家居品类[19] - **2024 年**:5 月推限量收藏卡,6 月推积木产品线[19] 小野品牌发展情况 - **全球首店意义**:体现潮玩 IP 到品牌运营创新思路,巩固市场地位,吸引消费者[16] - **快闪店表现**:泰国曼谷快闪店首日营收 500 万元,进入家居和服饰领域[17] - **全球化发展**:2024 年上半年海外收入 3.5 亿元,占总收入 30%,东南亚市场增长近 500%[18] - **欧美市场潜力**:北美市场规模大,计划 2025 年门店从 20 家扩展到 50 家,通过明星效应和 KOL 推广受消费者欢迎[19] IP 衍生品及变现方式 - **定义与市场规模**:广义涵盖内容延伸,狭义指实体周边等,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2 年的 1297 亿元增长至 2027 年的 2304 亿元[21] - **变现方式**:游戏和电影爆发力强,泛娱乐玩具是核心变现方式之一[21] 中国玩具公司全球化优势 - **创新与推广**:通过创新设计、明星效应及 KOL 推广取得成果,如泡泡玛特欧洲限定产品受消费者欢迎[22] - **IP 授权合作**:欧美传统玩具公司将 IP 授权给中国企业,显示中国企业竞争优势[22] IP 在玩具行业重要性变化 - **趋势转变**:玩具行业从渠道驱动向内容驱动转变,越来越多公司重视 IP[23] - **数据体现**:乐高 IP 支出占比从 4%提升到 8%,布鲁可大部分产品依赖 IP 销售[23] 玩具市场规模 - **国内市场**:规模约 1000 亿人民币,以出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较低位置[24] - **全球市场**:规模约 1000 亿美元,海外市场空间大于国内[24] 玩具品类受欢迎情况 - **主要品类**:积木、人偶、卡牌和毛绒玩具受欢迎,盲盒经济基于二次元文化,体量相对较小[25] 二次元文化对经济影响 - **市场规模**:二次元游戏市场规模三百多亿人民币,相关经济规模不如想象中庞大[26] - **盈利模式**:代表性公司通过高利润率业务回馈玩家,但非主要盈利模式[26] 授权商品与服务销售额情况 - **全球情况**:销售额约 3500 亿美元,IP 方获授权费约 140 亿美元,占比 4%[27] - **中国情况**:市场体量一千多亿人民币,IP 方获授权金额五十多亿人民币,处于起步阶段但潜力大[27] 不同人群线下娱乐消费需求差异 - **小学生**:偏爱一两块钱盲盒[28] - **初高中生**:喜欢二次元周边产品[28] - **20 - 40 岁女性**:倾向情绪化消费,对潮玩需求高[28] 国内玩具公司能力 - **供应链与验证**:配套设施扎实,依托供应链和国内市场进行产品验证[29] - **能力增强**:在 IP 孵化、运营、渠道管理、产品和销售模式创新方面能力增强[29] 卡游公司收入实现方式 - **核心能力**:对消费者理解深刻,具备卓越 IP 运营和产品设计能力[30] - **其他优势**:拥有生产制造和供应链能力,拓展渠道合作[30] 各公司核心竞争力 - **泡泡玛特**:自有 IP 及 IP 孵化挖掘能力强,产品设计和审美能力优,渠道管理陈列和洞察出色[31] - **布鲁可公司**:产品设计迭代能力强,标准化与个性化零件结合利润率高,渠道管理网络强大[33] 全球突出玩具公司 - **代表公司**:乐高、万代南梦宫、东瀛游等,凭借独特 IP、创新设计和强大能力取得成功[34] 泡泡玛特业绩预期 - **2024 年**:下半年及全年业绩保持较高增速[35] - **2025 年**:上半年因基数低继续良好增长,新 IP 项目带动业绩[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哪吒二授权系列在天猫和抖音平台销量分别超 26 万和 7 万,总销售量达 1.26 亿,对公司收入贡献显著,但因版权费用利润率略低[14] - 建议关注奥飞娱乐、上海电影、姚记科技、光线传媒、完美世界、华立科技等企业的发展动态[36]
泡泡玛特:首次报告:中国潮玩领军者,大步迈向全球市场-20250305
东方证券· 2025-03-04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泡泡玛特“买入”评级,目标价 124.57 港元 [2][5][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是中国新时代潮玩领军品牌,2018 - 2023 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 65%、61%,艺术家 IP 业务是核心业务和收入主要增量,线下零售和线上渠道是主要收入来源 [7] - 中国潮玩行业蓬勃发展,2015 - 2022 年复合增速达 28%,市场格局分散,泡泡玛特 2022 年市场份额约 12%,较 2019 年提升 3pct [7] - 出色的 IP 发掘、运营能力和多元创新的渠道布局稳固内销基本盘,出海业务自 2021 年转型后收入加速增长,目前占比达 3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泡泡玛特:中国新时代潮玩领军品牌 - 发展历程分三阶段:2010 - 2014 年为发展探索阶段,从杂货店逐步引进 IP 类产品;2015 - 2019 年为高速发展阶段,推出自主 IP 盲盒,布局线上渠道和机器人商店,举办潮玩展;2020 年至今为多元化发展阶段,探索多元化产品和 IP 变现模式,加速出海业务布局 [14] - 2023 年起营收、利润加速成长,2024 年上半年营收 45.58 亿元,同比增长 62%,归母净利润 9.21 亿元,同比增长 93% [17] - 艺术家 IP 产品是收入核心来源,2023 年收入 48.22 亿元,占比 77%,2018 - 2023 年复合增速 72% [20] - 零售店、线上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2023 年分别实现收入 30.62 亿元、18.66 亿元,占比 48%、30% [22] - 2023 年起费用投放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 年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同比分别提升 3.8pct、6.9pct [25] 中国潮玩行业蓬勃发展,泡泡玛特领先优势稳固 - 潮流玩具与传统玩具不同,定位年轻潮流人群,具备社交与情感价值,有二次销售和拍卖价值 [30] - 全球潮玩市场蓬勃发展,2019 - 2024 年复合增速可达 16%;中国潮玩行业成长空间广阔,2015 - 2022 年复合增速达 28% [30] - 中国潮流玩具市场集中度低,2022 年零售端 CR5 仅 24%,泡泡玛特 2022 年零售额市占率达 12%,较 2019 年提升约 3pct [35] IP、渠道优势稳固内销基本盘,潮玩出海加速贡献第二增长曲线 IP 挖掘、运营能力出众,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夯实 - 有自有 IP、独家 IP、非独家 IP 三类合作模式,以自有 IP 与独家 IP 为主,差异体现在知识产权所属、分成模式和合作期限 [37][39] - 艺术家 IP 产品是核心产品,2018 - 2023 年收入复合增速达 72%,2024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70% [41] - 爆款艺术家 IP 形象持续涌现,年销售额超 1 亿元的 IP 数量逐年提升,2023 年达 10 个,2023 年千岛平台潮玩盲盒心愿单前十大产品中有 9 款属泡泡玛特旗下 IP [43] - 核心 IP 生命周期较长,MOLLY 等热门 IP 年销售额超 1 亿元年份在 4 - 7 年,收入呈上行趋势 [47] - 具备成熟 IP 发掘模式,内部超 20 人团队外部发掘艺术家,超百人 PDC 团队内部孵化 IP,艺术家 IP 储备充沛,数量超 50 个,领先同行 [49][54] - IP 产品形态日益多元,2024 年上半年手办、MEGA、毛绒玩具收入占比分别约 58%、13%、10% [55] - 盲盒产品高频推新,每月上新 8 - 10 个,提升产品质感,采用特殊油漆和创新工艺 [59] - MEGA COLLECTION 稳扎高端市场,拉升品牌定位,2024 年上半年收入 5.86 亿元,同比增长 142% [61][63] - 泡泡萌粒、毛绒玩具、积木等新玩法层出不穷,2024 年上半年毛绒玩具收入 4.46 亿元 [64] - 会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接近 4000 万人,重复购买率稳定在 40% - 50% [65] - 内容运营加码,线下城市乐园 2023 年下半年运营,主题手游《梦想家园》2024 年中上线 [67] 渠道多元布局、深度触达 - 潮玩行业主流销售渠道有线下零售门店、线下机器人商店、线上渠道,泡泡玛特已形成多元化渠道布局,2023 年大陆市场零售店、线上渠道、机器人商店收入占比约 47%、33%、10% [69] - 2023 年开始线下渠道恢复良性增长,2024 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店、机器人商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5%、16% [72] - 线下渠道持续下沉,低能级城市收入占比逐步提升,2023 年门店经营质量修复,零售店单店收入 717 万元,同比增长 31%,机器人商店单店收入约 26 万元,同比增长 34% [75][82] - 2023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线上渠道恢复增长,2024 年上半年加速增长,同比增长 34%,泡泡抽盒机是核心渠道,抖音渠道占比大幅提升,2024 年上半年收入超 2 亿元 [89][93] 大力推进潮玩出海,国际化业务有望加速放量 - 国际业务加速成长,2023 年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收入 10.66 亿元,占比 23%,2024 年上半年收入 13.51 亿元,占比提升至 30%,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 [95] - 2022 年战略性发力海外线下渠道,实现零售转型,截至 2024 年 6 月底,零售店、机器人商店分别为 92 家、162 家,线下渠道成为核心渠道和增长驱动力 [101] - IP 形象与产品本土化调整助力获海外消费者青睐,如在泰国推出 CRYBABY,在北美推出 Peach Riot [10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4 - 2026 年国内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48%/22%/18%,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78%/75%/41% [111] - 预计 2024 - 2026 年毛利率分别为 66.4%/67.5%/68.0% [111] - 预计 2024 - 2026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9.3%/28.8%/28.8%,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10.2%/9.7%/9.7% [111] - 预计 2024 - 2026 年所得税率维持在 23% [111] 投资建议 - 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68/38.58/50.3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91/2.87/3.75 元 [2][113] - 2025 年可比公司 PE 估值约 31 倍,给予公司 2025 年 PE 估值 40 倍(约 30%估值溢价),结合汇率给予目标价 124.57 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2][113]
泡泡玛特:首次报告:中国潮玩领军者,大步迈向全球市场-20250304
东方证券· 2025-03-04 15: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泡泡玛特“买入”评级 [2][5][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已成为中国新时代潮玩领军品牌,2018 - 2023 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 65%、61%,艺术家 IP 业务是核心业务与收入主要增量,线下零售、线上渠道是收入主要来源 [7] - 中国潮玩行业蓬勃发展,2022 年潮玩市场零售规模达 352 亿元,2015 - 2022 年复合增速达 28%,泡泡玛特市场份额约 12%,较 2019 年提升 3pct [7] - 出色的 IP 发掘、运营能力与多元创新的渠道布局稳固内销基本盘,出海业务自 2021 年转型后收入加速增长,目前收入占比达 3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泡泡玛特:中国新时代潮玩领军品牌 - 发展历程分三阶段,2010 - 2014 年为发展探索阶段,2015 - 2019 年为高速发展阶段,2020 年至今为多元化发展阶段 [14] - 2023 年起营收、利润加速成长,2024 年上半年营收 45.58 亿元,同比增长 62%,归母净利润 9.21 亿元,同比增长 93% [17] - 艺术家 IP 产品是收入核心来源,2023 年贡献收入比重约 77%,2018 - 2023 年收入复合增速达 72% [20] - 零售店、线上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2023 年分别贡献收入比重约 48%、30% [22] - 2023 年起费用投放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 年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同比分别提升 3.8pct、6.9pct [25] 中国潮玩行业蓬勃发展,泡泡玛特领先优势稳固 - 潮流玩具与传统玩具有较大不同,具备突出社交与情感价值,主要呈现品类包括盲盒、手办等,部分产品有二次销售和拍卖价值 [30] - 全球潮玩市场蓬勃发展,2019 年全球潮流玩具市场零售规模接近 200 亿美元,预期 2024 年可达 418 亿美元,2019 - 2024 年复合增速可达 16% [30] - 中国潮玩行业成长空间广阔,2022 年市场零售规模已达 352 亿元,2015 - 2022 年复合增速达 28% [30] - 中国潮流玩具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2022 年行业零售端 CR5 仅为 24%,泡泡玛特 2022 年零售额市占率达 12%,较 2019 年提升约 3pct [35] IP、渠道优势稳固内销基本盘,潮玩出海加速贡献第二增长曲线 IP 挖掘、运营能力出众,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夯实 - 主要有自有 IP、独家 IP、非独家 IP 三类合作模式,以自有 IP 与独家 IP 为主 [37] - 艺术家 IP 产品是核心产品,2018 - 2023 年收入复合增速达 72%,2024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70% [41] - 爆款艺术家 IP 形象持续涌现,2023 年年销售额超 1 亿元的 IP 数量达 10 个,2023 年千岛平台潮玩盲盒心愿单前十大产品中有 9 款属于泡泡玛特旗下 IP [43] - 核心 IP 生命周期较长,MOLLY 等热门 IP 年销售额超 1 亿元的年份在 4 - 7 年 [47] - 具备成熟 IP 发掘模式,内部超 20 人团队外部发掘,超百人 PDC 团队内部孵化,艺术家 IP 储备充沛,数量超 50 个,领先同行 [49] - IP 产品形态日益多元,2024 年上半年手办产品收入占比约 58%,MEGA、毛绒玩具类产品分别贡献收入比重约 13%、10% [55] - 传统盲盒产品高频推新,每月上新 8 - 10 个,提升产品质感,采用特殊油漆与创新工艺 [59] - MEGA COLLECTION 稳扎高端潮流市场,2024 年上半年收入已达 5.86 亿元,同比增长 142% [63] - 泡泡萌粒、毛绒玩具、积木等新玩法层出不穷,2024 年上半年毛绒玩具收入已达 4.46 亿元 [64] - 会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接近 4000 万人,会员重复购买率基本稳定在 40% - 50% [65] - 内容运营加码,线下城市乐园 2023 年下半年运营,主题手游《梦想家园》2024 年中上线 [67] 渠道多元布局、深度触达 - 潮玩行业主流销售渠道有线下零售门店、线下机器人商店、线上渠道,泡泡玛特已形成多元化渠道布局,2023 年大陆市场收入中零售店、线上渠道、机器人商店分别贡献收入比重约 47%、33%、10% [69] - 2023 年开始线下渠道恢复良性增长态势,2024 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店/机器人商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5%、16% [72] - 线下渠道持续下沉,低能级城市收入占比逐步提升,2023 年门店经营质量修复,零售店单店收入达 717 万元,同比增长 31%,机器人商店单店收入约 26 万元,同比增长 34% [75][82] - 2023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线上渠道恢复增长,2024 年上半年加速增长,同比增长 34%,抖音渠道占比大幅提升,2024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已超天猫旗舰店,收入超 2 亿元 [89][93] 大力推进潮玩出海,国际化业务有望加速放量 - 国际业务加速成长,2024 年上半年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收入达 13.51 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提升至 30%,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 [95] - 2022 年战略性发力海外线下渠道,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在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的零售店/机器人商店数量分别为 92 家/162 家,线下渠道已成为出海业务核心渠道 [101] - IP 形象与产品本土化调整助力获得海外消费者青睐,如泰国三店融入 CRYBABY 元素,北美推出 IP Peach Riot [10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4 - 2026 年国内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48%/22%/18%,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78%/75%/41% [111] - 预计 2024 - 2026 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66.4%/67.5%/68.0%,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9.3%/28.8%/28.8%,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10.2%/9.7%/9.7%,所得税率维持在 23% [111] 投资建议 - 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68/38.58/50.3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91/2.87/3.75 元 [2][113] - 2025 年可比公司 PE 估值约为 31 倍,给予公司 2025 年 PE 估值 40 倍(约 30%估值溢价),结合当前港币汇率水平,给予目标价 124.57 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2][113]
泡泡玛特:潮玩行业引领者,全球化+业务扩张驱动成长-20250301
东兴证券· 2025-03-01 00: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5][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是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潮玩品牌,份额领先 多个 IP 接力出圈,验证其优秀的 IP 运营能力 已在国内建立远超同业的竞争优势 海外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未来海外空间广阔 预计 2024 - 2026 年实现营收 124.00、172.69、213.04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9.21、41.37、51.81 亿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 51.27、35.01、27.71,业绩快速增长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泡泡玛特:潮玩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 潮流行业引领者,业绩高速增长 2010 年成立,最初定位精品零售店,2014 年引入潮玩 Sonny Angel 后探索潮玩领域,2016 年推出 Molly 星座系列开启高速发展,2019 年成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潮玩品牌 已建立覆盖潮玩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以销售自有 IP 潮玩为主,2024H1 国内线下门店 374 家、机器人商店 2189 家 收入端持续增长,利润端 2023 年消费场景恢复后大幅上涨 自有 IP 收入占比接近 80%,线下导流线上,境外渠道快速发展 毛利率基本在 60%以上,净利率基本在 20%水平,2023 年盈利能力回升 [23][24][28] - 控股权稳固,管理层年轻 实际控制人王宁通过三家公司合计控制股权 50.34%,控股权稳定 管理团队年龄 40 岁左右,年轻有活力,具备丰富零售及 IP 运营经验,能把握行业风向变化 [37] 潮玩行业快速发展,上游 IP 及下游渠道是高价值环节 - 潮流玩具在国内快速发展,泡泡国内份额第一且保持增长 潮玩主要消费者为少年和成年人,盲盒公仔为泡泡玛特率先引入国内 2023 年潮玩产业市场总价值 600 亿元左右,预计 2026 年达 1101 亿元 行业集中度低,2021 年 CR3 仅 20.5%,泡泡玛特份额 11.9%,领先同业且份额保持提升 [41][42][45] - 潮玩高价值环节在上游 IP 和下游流通 潮玩产业链包括上游 IP、中游产品制造、下游产品流通 优秀潮玩 IP 能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连接,上游 IP 可对下游多领域授权,下游销售端直接触达消费者,掌握消费者数据且能引导消费 潮玩制造端技术难度低、产能充足、无品牌溢价,产业链商业价值主要在上游 IP 端和下游销售端 [46][49] 强 IP 运营能力已得验证,业务边界不断拓展 - 公司重点发展自有 IP,经典 IP 生命力强,新 IP 层出不穷 以 IP 为基础的产品收入占比超 90%,重点发展自有 IP,23 年自有 IP 口径收入占比超 75% 经典 IP 如 Molly、Dimoo 等多年来收入保持增长,新 IP 如 SKULLPANDA 等层出不穷,2023 年已有 10 个 IP 销售破亿元 非独家 IP 引流扩充粉丝群体,毛利率较高 [51][54][58] - IP 运营能力强,多维度布局扩大 IP 影响力 Molly 是泡泡玛特最长青的 IP,创收能力持续提升;Dimoo 收入贡献稳定;LABUBU 影响力爆发式提升 公司具备强大 IP 运营能力,旗下有多个长生命周期 IP,IP 运营策略包括持续出新、联名、高质量宣传等 [64][67][74] - 新 IP 开发能力突出 外部收购与内部培育并举,领先的运营能力和渠道布局对外部设计师吸引力强,内部团队 PDC 已开发出有影响力的 IP 独特风格的 SKULLPANDA 异军突起,验证公司对消费趋势的把握能力 [82][83][87] - 以 IP 为核的商业生态框架不断完善 潮玩品类不断丰富,盲盒是主要收入来源,经营规范对公司基本无影响,MEGA、毛绒系列发展迅猛 领域延伸,多维度丰富 IP 内涵,围绕自有 IP 探索乐园、游戏等业务形式,尝试开立新业态门店,成立艺术推广机构,探索影视业务 [90][93][99] 线上线下融合全方位触达,海外打开增量空间 - 线下渠道优势显著,IP 矩阵优化和精细化运营驱动店效增长 持续推进线下门店扩张,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内地门店 363 家,单店年均营收 683 万元,机器人商店 2190 台 零售店布局聚焦核心商圈,是流量入口和宣传品牌形象的作用,通过会员体系留存客户 机器人商店是低成本补充渠道,覆盖更多次级商圈和交通枢纽 2024 年上半年店效显著提升,得益于产品与 IP 矩阵优化、精细化运营与品类结构调整 [103][107][109] - 线上渠道多元化布局,承接会员消费需求 文中未提及相关内容,跳过 - 积极扩展海外市场,打开成长空间 2023 年中国内地收入占比 83.1%,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占比 16.9%,2024H1 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占比接近 30%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H1 同比增速 400%左右 海外门店 83 家,店效持续攀升,24H1 海外平均单店收入超千万,是国内 2.9 倍 立足亚洲,逐步走向全球,欧美等高消费力市场收入较低,空间广阔 [101][102][4]
泡泡玛特:潮玩行业引领者,全球化+业务扩张驱动成长-20250228
东兴证券· 2025-02-28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5][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是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潮玩品牌,份额领先明显,多个 IP 接力出圈验证其优秀的 IP 运营能力 [11] - 公司在国内建立远超同业的竞争优势,海外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未来海外空间广阔 [11]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实现营收 124.00、172.69、213.04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9.21、41.37、51.81 亿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 51.27、35.01、27.71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泡泡玛特:潮玩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 潮流行业引领者,业绩高速增长中:泡泡玛特 2010 年成立,最初是精品零售店,2014 年引入潮玩 Sonny Angel 后探索潮玩领域,2016 年推出 Molly 星座系列开启高速发展,2019 年成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潮玩品牌;已建立覆盖潮玩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以销售自有 IP 潮玩为主,截至 2024H1 国内线下门店 374 家、机器人商店 2189 家;收入端持续增长,利润端 2023 年消费场景恢复后大幅上涨;自有 IP 收入占比接近 80%,线下导流线上,境外渠道快速发展;盈利能力重回增长 [23][24][28][30][31][33] - 控股权稳固,管理层年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宁先生,合计控制股权 50.34%,控股权稳定;管理团队年龄 40 岁左右,年轻有活力,具备丰富零售及 IP 运营经验,能把握行业风向变化 [37] 潮玩行业快速发展,上游 IP 及下游渠道是高价值环节 - 潮流玩具在国内快速发展,泡泡国内份额第一且保持增长:潮玩主要消费者为少年和成年人,盲盒公仔为泡泡玛特率先引入国内;2023 年潮玩产业市场总价值 600 亿元左右,预计 2026 年达 1101 亿元;潮玩行业分散,2021 年 CR3 仅 20.5%,泡泡玛特份额 11.9%,且份额保持提升 [41][42][45] - 潮玩高价值环节在上游 IP 和下游流通:潮玩产业链包括上游 IP、中游产品制造、下游产品流通;优秀潮玩 IP 能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连接,可对下游多领域授权,下游销售端直接触达消费者,掌握消费者数据,因此产业链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上游 IP 端和下游销售端 [46][49] 强 IP 运营能力已得验证,业务边界不断拓展 - 公司重点发展自有 IP,经典 IP 生命力强,新 IP 层出不穷:公司以 IP 为业务核心,重点发展自有 IP,23 年口径收入占比超 75%,也签约非独家 IP 引流;经典 IP 如 Molly、Dimoo 等多年来收入保持增长,新 IP 层出不穷,2023 年已有 10 个 IP 销售破亿元,降低了对单一 IP 的依赖度 [51][54][58] - IP 运营能力强,多维度布局扩大 IP 影响力:Molly、Dimoo、LABUBU 等 IP 创收能力持续提升或收入贡献稳定,公司具备强大 IP 运营能力,旗下有多个长生命周期 IP;IP 运营策略包括持续出新、联名、高质量宣传等,以扩大 IP 影响力 [64][67][69][74][77] - 新 IP 开发能力突出:外部收购与内部培育并举,公司领先的运营能力和渠道布局对外部设计师吸引力强,内部团队 PDC 已开发出有影响力的 IP;独特风格的 SKULLPANDA 增长动能强劲,2022 年成公司收入最高的 IP,验证公司对消费趋势的把握能力 [82][83][87] - 以 IP 为核的商业生态框架不断完善:盲盒为公司主要品类,经营规范对公司基本无影响;品类逐步拓宽,MEGA 系列已成重要品类,毛绒玩具销售火热;除潮玩外,公司围绕自有 IP 探索乐园、游戏等业务形式,多业态门店、艺术推广机构、影视等业务也在探索中 [90][93][95][99] 线上线下融合全方位触达,海外打开增量空间 - 线下渠道优势显著,IP 矩阵优化和精细化运营驱动店效增长:公司推进线下门店扩张,零售店聚焦核心商圈,是流量入口和宣传品牌形象的作用,机器人商店作为补充渠道,覆盖更多次级商圈和交通枢纽;近几年店效除疫情期间下滑外均在提升,2024 年上半年得益于品类扩张和精细化运营店效显著提升 [103][107][109][110] - 线上渠道多元化布局,承接会员消费需求: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 积极扩展海外市场,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渠道布局多元化、全球化,国内收入保持增速,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明显,2024H1 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占比已接近 30% [10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实现营收 124.00、172.69、213.04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9.21、41.37、51.81 亿元 [11] - 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5][11]
泡泡玛特:潮玩IP龙头公司,乘风破浪扬帆起航-20250301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2-28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泡泡玛特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25.6港元,较现价有17.2%的上升空间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在潮玩行业具备从IP孵化到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IP运营能力逐步被验证,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对比同业公司具备稀缺性,应基于一定的估值溢价 [2][74] 公司概览 公司简况与发展史 - 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发展初期是文创用品与潮玩零售店,后围绕五个领域构建全产业链综合运营平台,2021 - 2023年营收连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收入45.6亿元,同比增62%,门店规模达2789家 [6] IP情况 - IP是核心,包括自有、独家、非独家IP,通过三种渠道打造,基于IP开发多种玩具产品 [7] - 建立涵盖IP运营全价值链的一体化平台,采取措施维持IP知名度,强化运营能力,至2024年上半年拥有93个IP形象,多个热门IP受喜爱 [9] 主要管理人员及股权结构 - 股权高度集中,王宁及其配偶持股约48.73%,实控人为董事长王宁,高级管理层年轻化,经验丰富 [17] 行业概况 全球市场快速扩容 - 潮玩源于中国香港,近年来全球市场快速扩容,2015 - 2019年规模由87亿美元增至19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2.8%,预计2024年达418亿美元,2019 - 2024E复合年增长率16.1% [21][22] 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增长动力强劲 - 中国市场处于早期,增长动力足,2017 - 2021年规模由108亿元增至3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4%,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2022 - 2026E复合年增长率24% [23] 相较于成熟市场,中国潮玩市场集中度偏低 - 中国市场集中度偏低,2019年CR3仅19.5%,泡泡玛特是最大品牌,市场份额8.5%,公司预计2025年海外业务占比可能超50% [24] 日韩潮玩市场高度成熟,对亚太及欧美具有一定影响力 - 日韩市场成熟,对亚太和欧美有辐射影响,塑造了中国首批核心潮玩消费者的偏好,2019 - 2024年日本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18.5%,韩国为21.1% [26][27] 东南亚市场偏好与国内相近,利于中国潮玩品牌本土化运营 - 东南亚市场增长快、潜力大,消费偏好与国内相近,粉丝集中在20 - 35岁,女性为主,2023 - 2028年市场收入规模复合年增长率7% [28] 欧美潮玩市场全球体量最大,文化差异导致壁垒较高 - 欧美市场体量大、竞争激烈,核心消费群体集中在25 - 45岁,审美偏好特定,壁垒高,2024 - 2027年美国玩具市场规模预计以约3.65%的年度增速扩张 [29] 竞争优势 以IP为核心的潮玩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 - 核心商业模式是建立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连接设计师和爱好者,IP运营和渠道布局是关键,孵化出多个爆款IP,建立领先销售渠道网络 [31] - IP矩阵持续扩容,分为艺术家IP和授权IP,至2024年上半年拥有93个IP形象,6个IP销售额过亿元 [32][33] - IP运营出色,头部IP热度长,如Molly通过多种方式运营取得良好收入表现,其他IP收入也快速增加 [35] - 积极与创新IP合作,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合作推出联名盲盒迅速售罄 [36] 灵敏创新的供应链体系,大幅降低存货周转天数 - 拥有灵敏创新的供应链体系,优化供应链柔性,降低存货周转天数,提升自动化水平 [43] - 积极进行材料和工艺创新,运用多种特殊油漆和创新工艺,部分产品融入非遗文化 [44] 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 - 全面覆盖线上和线下渠道,截至2024年6月底,内地和港澳台及海外有多家零售店和机器人商店,2024年上半年门店总规模达2789家 [50] - 线下渠道包括零售店和机器人商店,线上渠道包括多个平台,产品销售以直营渠道为主,吸引了高粘性活跃粉丝群 [50][51] 盈利预测 国内市场 - 国内线上渠道:当前泡泡玛特抽盒机、天猫旗舰店收入占比下降,抖音平台收入增长,预计24 - 26年国内线上渠道收入分别为29.08/36.34/41.80亿元 [55][56] - 国内线下渠道:零售店和机器人商店数量扩张,单店年收入恢复,预计24 - 26年国内线下渠道收入分别为38.45/40.94/42.60亿元 [57][61] - 国内批发及其他渠道:2020 - 2024年H1销售收入占比维持在6% - 8%,预计24 - 26年该渠道收入分别为7.95/10.72/13.40亿元 [62] 海外市场 - 海外市场自主开拓力度加大,收入占比逐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海外营收13.51亿元,同比增长259.6%,占比接近30% [63][64] - 海外线上渠道:已触达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粉丝数量可观,预计24 - 26年该渠道收入分别为7.16/10.75/13.43亿元 [66][67] - 海外线下渠道:形成立足亚洲面向全球的出海格局,预计24 - 26年海外零售店收入为34.97/67.95/10.34亿元,海外自营机器人商店收入将达2.31/4.17/5.76亿元 [68][70] - 海外批发渠道:2020 - 2024年H1销售收入占比维持在3% - 5%,预计24 - 26年批发及其他收入为3.24/3.73/4.10亿元 [71] 综合盈利预测 - 预计24 - 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3/176/22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6%/66.5%/67%,预测归母净利润为27.3/39.6/52.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28.7/41.64/54.78亿元 [72][73]
泡泡玛特:潮玩IP龙头公司,乘风破浪扬帆起航-20250228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2-28 15: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泡泡玛特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25.6港元,较现价有17.2%的上升空间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在潮玩行业具备从IP孵化到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IP运营能力逐步被验证,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对比同业公司具备稀缺性,应基于一定的估值溢价 [2] 公司概览 - 泡泡玛特是中国领先的潮流文化娱乐公司,围绕五个领域构建全产业链综合运营平台,2023年全年营收63.01亿元,同比增长36.5%,累计注册会员3435.4万人,2024年上半年收入45.6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00亿元 [1][6] - IP是核心,包括自有、独家、非独家IP,通过三个渠道打造,基于IP开发多种玩具产品,至2024年上半年拥有93个IP形象 [7][9] - 股权高度集中,王宁及其配偶持股约48.73%,高级管理层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多具备多年零售相关经验 [17] 行业概况 - 全球潮玩市场快速扩容,2015 - 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2.8%,预计2024年达418亿美元,2019 - 2024E复合年增长率为16.1% [1][21] - 中国潮流玩具市场仍处早期阶段,增长动力强劲,2017 - 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4%,预计2026年增长至1101亿元,2022 - 2026E复合年增长率为24%,市场集中度偏低 [23][24] - 日韩潮玩市场高度成熟,对亚太及欧美有一定影响力,2019 - 2024年日本复合年增长率为18.5%,韩国为21.1% [26][27] - 东南亚市场增长速度快、潜力大,消费偏好与国内相近,2023 - 2028年预计以每年7%的复合增长率提升 [28] - 欧美潮玩市场全球体量最大,文化差异导致壁垒较高,2024 - 2027年美国玩具市场预计以约3.65%的年度增速扩张 [29] 竞争优势 - 建立覆盖潮玩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IP持续运营和渠道布局是重要抓手及竞争力,孵化多个爆款IP,建立领先销售渠道网络 [1][31] - IP矩阵持续扩容,至2024年上半年拥有93个IP形象,6个IP销售额过亿元 [33] - IP运营出色,头部IP热度长,如MOLLY等知名自有IP收入表现良好,2024H1部分IP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35] - 拥有灵敏创新的供应链体系,2023年以来存货周转天数持续下降,2024年降至101天,自动化水平接近40% [43] - 积极进行材料和工艺创新,如多种特殊油漆和创新工艺的运用 [44] - 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截至2024年6月底门店总规模达2789家,2024H1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8%,会员复购率43.9% [50][51] 盈利预测 国内市场 - 线上渠道:预计24 - 26年国内线上渠道收入分别为29.08/36.34/41.80亿元(yoy +70%/+25%/+15%) [56] - 线下渠道:预计24 - 26年国内线下渠道收入分别为38.45/40.94/42.60亿元(yoy +27%/+6.5%/+4.1%) [61] - 批发及其他渠道:预计24 - 26年该渠道收入分别为7.95/10.72/13.40亿元 [62] 海外市场 - 线上渠道:预计24 - 26年该渠道收入分别为7.16/10.75/13.43亿元(yoy +360%/+50%/+25%) [67] - 线下渠道:预计24 - 26年海外零售店收入为34.97/67.95/10.34亿元(yoy +500%/+94%/+52%),机器人商店收入将达2.31/4.17/5.76亿元(yoy +303%/+81%/+38%) [70] - 批发渠道:预计24 - 26年批发及其他收入为3.24/3.73/4.10亿元(yoy +20%/+15%/+10%) [71] 综合预测 - 预计24 - 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3/176/225亿元(yoy +96%/+42%/+29%) [72] - 预计FY24 - FY26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6%/66.5%/67% [72] - 预计FY24 - FY26年销售费率约为30%/30%/30%,管理费率分别为9.4%/9.2%/9% [73] - 预计FY24 - FY26预测归母净利润为27.3/39.6/52.2亿元(yoy +150.4%/+45.3%/+31.7%),经调整净利润为28.7/41.64/54.78亿元(yoy +141.0%/+45.1%/+31.6%)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