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泡玛特(开曼)(09992)
icon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追踪|净买入超84亿港元 再度加仓阿里和小米流出赣锋锂业
新浪财经· 2025-11-17 18:29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额约913.76亿港元,较前一日缩量约53亿港元,占恒指成交总额的42%,占比跌至短线低点 [2]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约84.48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43.35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41.13亿港元 [2] - 近一月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166.69亿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净流入598.58亿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568.11亿元 [3] 重点基金资金动向 - 盈富基金(02800)获大幅净买入37.26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买入31.80亿元,深港股通净买入5.46亿元 [2][4] 个股资金净流入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20.71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买入8.68亿元,深港股通净买入12.02亿元,但短线资金仍以流出为主,前5日减持4096万股 [2][4]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2.80亿港元,沪港股通净买入4.35亿元,深港股通净流出1.55亿元,短线资金保持流入,前5日加仓9056万股 [2][4] - 泡泡玛特(09992)获净买入2.19亿港元,短线资金进一步流入,前5日加仓739万股 [2][4] 个股资金净流出 - 赣锋锂业(01772)遭净流出0.84亿港元,沪港股通净流出0.88亿元,深港股通净流入0.05亿元,短线资金趋势不明,前5日加仓10万股 [2][4]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流出0.73亿港元,沪港股通净流出0.29亿元,深港股通净流出0.44亿元,短线资金持续流出,前5日减持1311万股 [2][4] 其他活跃个股资金流向 - 腾讯控股(00700)在沪港股通净流出1.80亿元,在深港股通净流入2.58亿元 [4] - 美团-W(03690)在深港股通获净买入2.48亿元 [4]
泡泡玛特回应与索尼合作LABUBU大电影称不予置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0:48
合作传闻 - 有消息称索尼影业将与泡泡玛特合作开发LABUBU大电影 [1] - 电影开发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1] - 尚未决定电影形式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 [1] 公司回应 - 泡泡玛特对合作传闻的官方回应为“不予置评” [1]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11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1-17 08:31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以100.04亿股位居港股通持股比例榜首,持股比例达72.08% [1][2] - 绿色动力环保和中远海能分别以69.17%和68.32%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1][2] - 前20名持股比例榜单中,持股比例均超过57%,涵盖电信、能源、环保、金融及医药等多个行业 [2] 港股通近期增持情况 - 小米集团-W在最近5个交易日内获最大增持,持股额增加28.69亿元,持股数量增加6773.08万股 [1][2] - 中国海洋石油和泡泡玛特紧随其后,持股额分别增加20.96亿元和16.90亿元 [1][2] - 增持前十名公司以金融和能源行业为主,包括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股份、中国平安等,增持额均超过6亿元 [2] 港股通近期减持情况 - 阿里巴巴-W在最近5个交易日内遭最大减持,持股额减少59.93亿元,持股数量减少3868.70万股 [1][3] - 华虹半导体和小鹏汽车-W减持幅度显著,持股额分别减少16.18亿元和12.48亿元 [1][3] - 减持榜涉及科技、半导体及生物医药公司,如中芯国际、美团-W、百济神州等 [3]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11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1-17 08:24
沽空比率排行 - 友邦保险-R和安踏体育-R的沽空比率均达到100%,位居首位 [1][2] - 比亚迪股份-R以95.88%的沽空比率位列第三 [1][2] - 联想集团-R、腾讯控股-R、快手-WR的沽空比率分别为92.80%、89.69%、88.12%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沽空金额最高,达27.89亿元 [1][2] - 腾讯控股和百度集团-SW的沽空金额紧随其后,分别为23.49亿元和13.17亿元 [1][2] - 小鹏汽车-W、京东集团-SW、泡泡玛特的沽空金额分别为10.69亿元、9.13亿元、8.24亿元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吉利汽车-R的偏离值最高,为48.97% [1][2] - 比亚迪股份-R和百度集团-SWR的偏离值分别为42.86%和38.49% [1][2] - 友邦保险-R、快手-WR、腾讯控股-R的偏离值分别为37.15%、32.72%、31.72% [2]
美媒:好莱坞要拍“拉布布电影”
环球时报· 2025-11-17 07:08
公司IP开发进展 - 索尼影业已获得潮玩拉布布(Labubu)的电影改编授权,项目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尚未确定制片人、导演及影片形式(真人或动画)[1] - 拉布布形象由艺术家龙家升设计,泡泡玛特自2019年起负责生产和销售,通过盲盒模式迅速走红并创造火爆二级市场,限量款被炒至天价[1] - 拉布布获得韩国偶像团体BLACKPINK成员、NBA球星布鲁克斯、歌星蕾哈娜等明星钟爱,带动其全球影响力[1] 行业趋势与成功案例 - 热门玩具成为电影改编的“宝藏”,行业趋势从电影启发玩具转变为玩具启发电影[2] - 2023年玩具改编电影《芭比》取得现象级成功,全球票房超过14亿美元并收获8项奥斯卡提名[2] - 2014年《乐高大电影》大获成功,索尼影业近期宣布与美泰合作制作基于经典玩具“观景大师”(View Master)的电影[2] IP系列潜力评估 - 若电影成功,拉布布有望打造全新IP系列作品,其可开发形象还包括同系列的齐莫莫、莫珂扣及塔可可等角色[1] - 拉布布能否像豆豆娃、凯蒂猫成为常青品牌尚无法断言[1]
大摩闭门会-双十一之后,如何看消费趋势?
2025-11-16 23:36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的行业包括:整体消费市场、电商平台、家电、智能手机、酒店零售(亚朵)、潮玩(泡泡玛特)、纺织鞋服、免税、黄金珠宝[1][2][3][6][7][9][15][20][23][24] * 纪要涉及的公司包括:亚朵酒店、华润啤酒、百盛中国、海底捞、京东、泡泡玛特、申洲国际、周大福、老铺黄金[6][7][13][14][19][20][24][26] 整体消费趋势与信心 * 消费信心企稳 家庭财务前景和消费开支计划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企稳迹象 与10月社零数据同比增长2.9%的趋势一致[1][2] * 消费呈现分化 高线城市及月收入3万以上的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较强 高端奢侈品销售自9月起持续恢复 但大部分消费支出未显著改善[1][2][4] * 部分品类支出略有增加 包括体育用品、电子消费品及日常日用品 国内短途旅行计划有所提升 人均开支计划略有提升[1][2][5] 电商平台与零售动态 * 线上零售增速放缓 10月线上零售同比增长4.9% 低于9月的7.3%和三季度平均7.5%[8] * 电商平台策略影响商品价格 双十一大促提前启动 平台通过补贴策略压低商品价格 预计明年价格压力将减弱[1][5][8] * 价格敏感型消费品有望率先恢复 如外出餐饮、啤酒及超市商品[5] 细分行业表现与展望 **家电与智能手机市场** * 家电市场增速放缓 10月销售同比下降15% 受2024年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导致的高基数影响[3][9][10] * 智能手机市场表现相对较强 9月iPhone 17销售良好 10月23个省份的UBV达到23 高于9月的16和三季度的13[11] **酒店零售(亚朵)** * 亚朵酒店场景零售业务增长显著 收入占比从去年30%增至今年超过40%[7] * 2025年双十一零售业务预计收入超8亿元 同比增长60%以上 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即使增速降至40%-50% 长期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也可接受[7] **潮玩行业(泡泡玛特)** * 泡泡玛特股价近期回撤约30% 空方担忧点集中在拉布布热度可持续性及美国市场表现[15] * 公司基本面进入新阶段 呈现IP销售分散化趋势 供给增加使市场趋于正常化 线下门店扩展是抓住新客户的重要手段[18] * 公司估值较低 2026年利润预测约150亿元 相当于17倍市盈率 利润增速超过20% 具有良好风险收益比[19] **纺织鞋服行业** * 纺织针织鞋行业需求不确定 但品牌和通路商态度谨慎减少了库存压力 北美市场库存水平降至2021年12月以来最低点[20] * 看好2026年行业表现 因终端库存偏低 叠加世界杯推动需求 推荐申洲国际[20][21] * 鞋服供应商面临激烈竞争 对明年毛利率持谨慎态度[22] **免税行业** * 免税行业企稳改善 11月前7天海南免税同比增长35% 9月同比增长3%转正 预计10月有低到中单位数增长[23] * 11月1日新政策允许海南本地居民离岛一次后全年购物 带动需求增加 但高价商品品类增加对毛利率造成压力[23] **黄金珠宝行业** * 增值税改革提高黄金原材料成本6-7% 品牌如周大福提价5-7%转嫁成本 有助于规范市场 利好大品牌[24] * 消费者需求可能从金条部分转向珠宝 香港、澳门及海南等地价格优势有望吸引需求[25] * 看好周大福和老铺黄金 老铺估值约16倍 预计2026年增长30% 周大福因库存周期长 在金价上涨时利润率将受益[26] 投资观点与个股推荐 * 推荐板块与个股:啤酒板块推荐华润啤酒 餐饮板块推荐百盛中国并关注海底捞 服装鞋服产业链首推申洲国际[6][20] * 京东评级从中性调至卖出 因2024年四季度高基数导致2025年四季度增长压力大[13][14] * 持续推荐泡泡玛特股票 认为其当前估值提供良好机会[19]
Are Pop Mart's Labubus going the Beanie Babies way? Analyst answers
Invezz· 2025-11-16 17:44
公司核心产品市场热度 - 围绕公司Labubu玩具的市场狂热可能已接近临界点 [1] - 一位看跌的分析师将此次热潮比作豆豆娃泡沫 [1]
从茶饮到潮玩 中国文创产品走红海外市场
新华网· 2025-11-16 13:53
中式新茶饮行业 - 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等中国新式茶饮品牌通过“文化+产品”模式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推动中国文化的柔性传播[2]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门店以木色家具、水墨壁饰与竹影设计打造“中国美学意境”,蜜雪冰城则以清新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欢乐主题吸引年轻消费者[2] - 马来西亚《星报》评论指出中国茶饮品牌正迅速扩大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中国品牌从被动追随转为主动出海,展现出强劲的文化吸引力[2] - 研究指出将汉字、传统图纹和东方意象等中国特色视觉元素纳入品牌形象,有助于增强品牌辨识度与消费者忠诚度,形成情感共鸣[3] 中国影视剧行业 - 《西游记》、《甄嬛传》、《琅琊榜》、《梦华录》、《长相思》等中国热播古装剧在越南迅速积累大量观众[4] - 越南观众被剧中人物的服饰、礼仪以及传承千年的忠孝节义、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念所吸引,认为这些精神内涵能触动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心灵深处[4][5] - 越南河内师范大学有学生组建“中国古装剧迷”社团,通过剧集欣赏精美画面并理解中国人对历史的尊重与传统文化传承[5] - 持续深化的文化艺术交流为越中关系注入活力,巩固两国人民的理解与友谊[5] 中国潮玩行业 - 泡泡玛特在英国伦敦、剑桥、伯明翰等主要城市已开设10家门店,并计划2025年底前新增4家,2026年再追加8家门店[6] - 名创优品的盲盒在英国每3分钟售出一个,推动该品牌过去一年在英销售额增长63%[6] - 52TOYS以国宝熊猫为原型创作的“胖哒幼”和基于青龙、白虎、玄武等瑞兽形象的变形机甲系列在泰国热销,泰国限定款“萨瓦迪卡胖哒幼”一经推出便售罄[6] - 潮玩品牌融合中国故事与东方美学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海外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精准击中目标受众的情感需求,掀起时尚风潮[7]
全球爆火后 Labubu或被拍成电影
格隆汇APP· 2025-11-16 10:38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旗下代表玩偶Labubu的电影改编权已被索尼影业拿下,索尼将开发Labubu主题电影[1] - 该项目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确定制片人或导演,也未决定采用真人实拍或动画形式[1] - Labubu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设计,于2019年与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以盲盒形式正式亮相[1] 品牌与产品影响力 - Labubu在全球爆火,成为现象级潮玩产品,带动公司品牌整体爆火[1] - Labubu的走红受到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及歌手蕾哈娜等明星的带动[1]
情绪价值成为新货币:这届消费者,只想买点“开心”
格隆汇· 2025-11-15 14:04
情绪消费市场概况与规模 - 情绪消费是为满足感受、体验和情感满足而付费的消费模式,其本质是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填补情感缺口[1][2][8] - 2025年中国情感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达2万亿元,第三方机构预测2029年该规模有望突破4.5万亿元[6] - 全球疗愈经济2025年规模预计达7万亿美元,其中情绪消费是核心部分,2013年以来中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增长12%[9] - 2025年双十一期间,近六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38.6%的年轻人在2025年双十一增加了消费预算,北上广深地区这一比例高达45.15%[10] 消费者画像与行为特征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是情绪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中国Z世代约有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7] - 56.3%的新青年明确表示愿为情绪价值买单,这一数据较2024年暴涨16.2%,他们月均为情绪消费支出949元,相当于每天花30元[2] - 64%的18-35岁受访者表示愿意为"能带来情感满足的产品或服务"支付溢价[7] - 88.2%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经常有压力",60.3%的人认为"消费能帮自己缓解压力"[3] - 超60%消费者认为情绪价值核心是"满足感"与"群体归属感",在3-5线城市,文化圈层认同尤为关键[6] 主要细分市场与代表公司 - 热门情绪消费单品前五类别为:毛绒玩具、香薰、解压玩具等实物消费,演唱会、脱口秀、心理咨询等体验消费,迪士尼陪玩等社交消费,数字头像、数字宠物等数字消费,以及联名、IP等消费[4] - 泡泡玛特作为潮玩盲盒代表,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总数达4608.3万人,全年新增注册会员1172.9万人,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7%,会员复购率49.4%[3] - 线上情感陪伴服务兴起,某语音社交平台上付费陪聊服务每小时收费50-200元不等,"情感疏导"、"树洞倾听"是最受欢迎项目,淘宝网陪伴说话/哄睡/聊天等产品排名靠前的商家已售出数万单[4] - 线下解压体验馆涌现,北京一家"减压体验馆"周末单日客流量能超过500人,"砸东西解压区"最受欢迎,陪诊师每周接待10多位客户,除解决实际问题外更提供心理支持[5] - 京东平台潮流盲盒在双十一期间成交额同比激增6倍[10] 市场驱动因素 - 社会心理层面,经济波动加剧社会不确定性,推动"疗愈性消费"需求增长,消费者通过情绪体验和身份认同缓解焦虑[9] - 技术赋能层面,大数据与AI技术能实时捕捉用户情绪状态及历史偏好,实现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的精准匹配[9] - 代际变迁层面,Z世代作为"情绪消费原住民",其消费习惯具有延续性而非短暂潮流[9] -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与安全需求得到保障后,情感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高阶需求将成为主导[7] 企业战略与案例 - 企业需深入洞察消费者情绪需求,注重产品创新避免同质化,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认同感和忠诚度,及时调整策略保持市场敏锐度[13] - 海尔集团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理念,根据网友需求开发出集成三个滚筒、可同时进行分类洗涤的"懒人洗衣机",实现首发48分钟销售量破万、16小时销售额破亿元的成绩[12] - 未来生意模型将从"交易"转变到"交心",能持续洞察情绪痛点、打造"情绪+功能"多维价值的品牌将成为核心赢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