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开曼)(09992)

搜索文档
中国潮玩出海2.0:Labubu之外还有什么杀招?
创业邦· 2025-07-02 17:49
中国潮玩出海市场现状 - 中国潮玩在海外市场热度持续攀升,Labubu等产品在韩国、英国等地引发抢购热潮[3] - 2024年潮玩出海进入2.0时代,厂商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已挤满中国公司[4] -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厂商在产品形态创新、TikTok直播带货和潮玩周边开发三个方向展开内卷[5] 产品形态创新趋势 - 搪胶毛绒玩具成为主流产品形态,结合精细表情刻画与柔软触感满足海外用户需求[13] - 海外用户更注重潮玩的"社交货币"功能,与国内用户偏好的收藏价值形成差异[14] - 厂商持续创新,FUFUSOUL推出"小怪兽"香氛潮玩,通过嗅觉体验提升情绪价值[16][18] - 52TOYS等厂商开发可动眼片、可拆卸帽子等设计,增强产品互动性[28][29] TikTok营销与直播带货 - TikTok形成完整营销链路,泡泡玛特Labubu系列通过明星带货和病毒视频实现单日150万美元GMV[20] - 多家厂商在TikTok建立矩阵账号,但东南亚和日本市场因客单价和消费习惯问题进展不顺[21] - TikTok Shop日本站上线后客诉率高,潮玩直播带货在这些区域面临挑战[21] 潮玩周边与配件市场 - 娃衣和配件需求激增,部分工厂周出货量达1000套,紧跟热门影视游戏元素设计[24] - 主流厂商将配件与玩偶捆绑销售,如黑玩OZAI系列提价至129元,HiTOY推出可互换眼片设计[27][28] - 配件可跨产品使用,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促进盲盒复购[27] 区域市场表现与挑战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其中东南亚市场增长619.1%达24亿元[32] - 泰国市场受地震和安全舆论影响开发放缓,5月TikTok Shop潮玩销量下滑至5000件以下[35] - 越南市场存在本地化风险,如"娃三岁"IP因设计争议遭抵制[35] - 中东市场人口基数小制约发展,欧美市场面临关税政策不确定性[36][37] 行业战略调整 - 杰森娱乐计划2025年海外渠道网点超50000个,覆盖港澳台、东南亚等多地市场[32] - 部分厂商转向"内容+情绪+产品"三位一体策略,专注建立情感连接而非追逐短期热度[35] - 行业整体趋向谨慎,在保持创新的同时更注重风险评估和市场适配性[31][37]
突然爆火!上海人直呼买不到!一女子免费得了两个,警方找上门……
环球网· 2025-07-02 17:47
泡泡玛特星星人系列销售情况 - 星星人系列手办在门店一上柜就被抢购一空 [1] - 部分网友反映上海市场已难以购买到该系列产品 [5] - 该系列挂件价格出现暴涨现象 [7]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尽管价格高涨 仍有消费者选择溢价购买星星人系列 [8] - 隐藏款挂件转售价格达1225元 部分款式有上千人标记"想要" [9] - 有消费者表示产品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到难以理解的水平 [10] 产品热度引发的异常事件 - 因产品售罄 有消费者盗窃门店展示样品被警方查处 [11] - 被盗展示品单价89元 两个总价值178元 [19] - 嫌疑人供述盗窃动机源于产品火爆且门店缺货 [17] 产品市场表现 - 星星人系列成为继Labubu Zimomo后又一热销产品线 [1] - 部分款式转售市场需求旺盛 价格显著高于原价 [7][9] - 产品热度导致线上线下渠道出现供不应求状况 [5][11]
隐秘的炫耀:情绪经济时代,我们如何为“身份感”买单?
36氪· 2025-07-02 16:54
情绪经济与炫耀性消费 - 情绪经济成为港股热门投资主线 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公司通过情绪价值和社交话题实现爆发式增长 [1] - 新型炫耀性消费从传统奢侈品转向更隐蔽委婉的形式 如Labubu挂件、裸色指甲油等"不起眼但昂贵"的物品 [5][6] - 炫耀性消费的本质是"身份感"表达 通过稀缺性、文化资本等方式彰显社会地位 [11][17] 泡泡玛特与Labubu案例 - Labubu通过米兰时装周联名和明星效应实现IP价值跃升 从年营收2-3亿元的小众IP变为身份象征 [2][3] - 泡泡玛特2025年Q1海外收入同比暴增475%-480% 其中美洲市场增速达895%-900% [6] - 公司通过卢浮宫展览、泰国官方认证等方式提升Labubu的文化符号属性 [6] 老铺黄金案例 - 老铺黄金定位直白奢侈品 目标店效10亿元(超过爱马仕6亿元水平) [7] - 借助黄金投资属性、古法工艺和奢华服务体验 弥补品牌历史沉淀短板 [11] - 创始人提出"卖黄金的为何卖不过卖皮具的" 反映本土奢侈品牌崛起野心 [7] 中东市场与赤子城 - 中东国家人均GDP超高(阿联酋49041美元) 但消费品类有限 线上社交需求旺盛 [12] - 赤子城旗下TopTop平台VIP用户愿为独家虚拟物品支付溢价 如5000元定制头像 [14] - 平台虚拟礼物设计强调"气势" 如黄金色豪车、中国龙等象征财富地位的符号 [14][16] - 公司2023年股价涨幅超150% 成为港股"牛股"之一 [16] 消费趋势洞察 - 炫耀性消费从物质炫耀转向文化资本炫耀 如知识、审美等更隐蔽的形式 [11][17] -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4188元(约7000美元) 一线城市接近高收入国家标准 [9][10] - 本土奢侈品牌崛起条件成熟 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分别代表不同路径 [7][11]
入境消费快速增长,今年的“上海之夏”有何亮点?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02 15:01
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成效 - 首届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1] - 2024年1-6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 [1] - 实现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28.1倍 [1] 2025"上海之夏"活动升级亮点 - 聚焦"让全球旅客好来、好玩、好购",通过"活动+产品+服务+政策"提升国际吸引力 [2] - 首创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城市定制活动:泡泡玛特将推出LABUBU主题快闪店和Skullpanda全球首展 [2] - 梵克雅宝将在上海免费开放限时体验空间,露露乐蒙将"夏日乐挑战"上海赛融入活动 [2] 差异化客群活动策划 - 面向家庭亲子客群:引入"乐高世界玩乐节",与伦敦、柏林、波士顿同步开启全球主题活动 [3] - 面向年轻次元客群:首创"上海国际动漫月",实现三大顶级动漫展会联动 [3] - 面向时尚潮流爱好者: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预计吸引超8万行业精英及数千海外嘉宾 [3] - 面向体育赛事爱好者:将举办世界赛艇锦标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和FISE都市运动嘉年华 [3]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路易威登在上海举办非凡之旅展览,体现上海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能力 [3] - 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外品牌首发地和扎根发展的始发站 [3]
2025年《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
财富FORTUNE· 2025-07-02 12:03
202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单核心观点 - 立讯精密王来春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公司2024年营收达310亿美元,正通过东南亚和美国新生产基地布局降低对苹果依赖[2][37] - "果链"女性创始人群体表现突出,包括蓝思科技周群飞(苹果营收占比已降至50%以下)和领益智造曾芳勤(全球布局15个生产基地)[2][44][62] - 字节跳动估值达3120亿美元,CFO高准筹备IPO,豆包大模型用户持续增长[3][51][55] - 华为2024年营收1180亿美元逼近历史峰值,孟晚舟推动技术自主战略[56][59]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首破百亿元,四大IP年收入超10亿元[3][139]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消费电子与智能制造 - 立讯精密收购闻泰科技9家子公司,拓展安卓ODM业务[37] - 蓝思科技启动"A+H"上市,布局新能源汽车/AR眼镜/人形机器人部件[44][46] - 领益智造切入机器人/AI眼镜/折叠屏/服务器新赛道,入股江苏科达升级为整车一级供应商[62][64]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 - 小红书利润突破10亿美元,美国用户增长推动国际化[41][43] - 拼多多顾聘聘主导Temu两年内覆盖欧美,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大电商平台[60][61] - 京东推出零佣金外卖平台"秒送",2024年营收1590亿美元[103] 新能源汽车与高端制造 - 小鹏汽车MONA M03以11.98万元低价策略重登新势力交付榜首[50] - 比亚迪2024年海外销量42万辆(+72%),在泰国/巴西建生产基地[268][271] - 万丰奥特收购德国Volocopter进入低空经济赛道[88][89] 生物医药与健康 - 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总裁黄琛推动7个创新药和14个适应症在华获批[96][98] - 罗氏制药中国11款创新药及新适应症获批,实现抗流感药本地化生产[180][185] - 礼来中国六款新药获批,王莉团队开展80项研究覆盖30多个疾病领域[144][146] 跨国企业本土化 - 采埃孚中国五年投资270亿元,新建10多家工厂实现80%诊断设备本土化[154][158] - 飞利浦设立三大创新中心,90%研发产能服务本土需求[213][217] - 宝洁北京创新中心年均推出100多款新品,两家工厂获"灯塔工厂"认证[221]
胖东来、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背后 新消费的“河南现象”
上海证券报· 2025-07-02 03:09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等河南新消费企业通过"高质平价"战略和深耕供应链,成功抓住平替消费时代红利,创始人具有"诚信为本、义利并举"的豫商文化基因 [3][5][6][7][9][10] - 这些企业精准捕捉Z世代追求性价比和精神共鸣的消费特征,如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年销10亿杯,泡泡玛特通过盲盒模式提供情感寄托 [5][6] - 河南企业的成功源于"向内死磕效率,向下扎根市场"的生存哲学,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势,如蜜雪冰城柠檬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0% [7][8] - 这些企业的产业链下沉带动乡村发展和就业,如蜜雪冰城带动四川、广西等地农产品种植,胖东来创造大量物流就业岗位 [8][9] - 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泡泡玛特LABUBU系列在欧美销量同比暴涨8倍和5倍,蜜雪冰城已在12个国家开设超5000家门店 [10][11] 创始人财富与行业地位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亿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 [3]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曾超越牧原股份秦英林成为河南首富 [3] 消费趋势分析 - 2018-2022年20-30岁人口贡献44%消费增速降幅,该群体注重性价比和精神共鸣 [5] - 潮玩行业呈现"口红效应",消费者倾向小额即时情绪满足的消费 [5] - 胖东来80%商品采用直采模式,419元羽绒服毛利润仅23.31% [6]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蜜雪冰城自建种植基地、五大生产基地和数字化物流体系,实现原料成本低于行业 [7]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4.6万家带来规模效益 [7] - 胖东来中央厨房和物流节点分布在多地,创造大量就业 [8] 海外扩张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4月在美国销量同比涨8倍,欧洲涨5倍 [10] - 蜜雪冰城哈萨克斯坦首店首月营业额超43万元,较预期翻倍 [11] - 蜜雪冰城已在海外12个国家开设超5000家门店,成为东南亚市场第一品牌 [11]
当王宁、王兴兴、张俊杰的投资人坐在一起
暗涌Waves· 2025-07-01 19:35
核心观点 - 新一代创业周期开启,AI和科技领域将涌现更多素未谋面的创始人,投资人需具备识别"非共识创始人"的能力 [3] - 优秀创始人的核心特质包括:艺术与商业融合能力、纯粹专注、蜕变式成长、善于决策和组织建设 [5][9][10][15] - 早期投资的关键在于捕捉"闪电时刻",但需面对信息损耗和规模化难题 [14] 创始人特质分析 泡泡玛特王宁 - 兼具艺术审美与商业理性,对潮玩展的商业化创新有独特见解 [5] - 注重细节成本控制,如门店材质选择兼顾美观与成本效益 [6] - 消费行业需要左脑(理性)与右脑(感性)的协同能力 [8] 宇树科技王兴兴 - 纯粹专注的特质首次见面即可感知,大学时期已是机器人领域KOL [9] - 商业决策务实直接,选择做人形机器人因"订单来了" [9] - 技术细节阐述能力强,但不善言辞 [9] 霸王茶姬张俊杰 - 展现蜕变式成长,从边缘创业者到IPO路演阶段能力显著进化 [10][11] - 首次见面即讲述传奇童年经历,后经背调验证真实性 [13] - 组织建设能力突出,半年内完成总部搬迁和人才体系升级 [11] 投资人方法论 - 判断标准聚焦创始人底层能力:战略思考、挑战精神、自我觉察,而非表面性格特征 [13] - 早期投资需直面"新知识"挑战,避免因认知局限错失机会 [13] - 决策框架强调创始人决策质量与组织效能两大维度 [15] - 非共识案例识别能力体现在连锁餐饮、出海硬件等新兴领域 [16][18] 行业观察 - 消费行业底层逻辑在于把握人性迭代缓慢的特性 [37][38] - VC行业本质是观察当代商业史,需建立历史维度认知框架 [40][41] - 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需保持平视视角,避免仰视或俯视 [29] - 行业存在显著信息损耗,决策信息量级差达数百万倍 [14]
Labubu补货风暴:当“一娃难求”变成“轻松入手”,潮玩市场回归公平
搜狐网· 2025-07-01 18:27
泡泡玛特Labubu补货行动 - 公司对爆火IP Labubu进行大规模补货,让消费者能以原价购买,缓解"一娃难求"现象 [1] - 补货后二手市场价格显著下跌,Labubu 3.0系列溢价幅度从200%回落至75% [2] - 公司推出"全渠道补货机制"和"每人限购12件"规则,有效遏制黄牛囤货行为 [2] Labubu市场表现 - Labubu所属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营收达30亿元,同比增长726% [2] - 2025年4月新品发售引发全球多地门店彻夜排队抢购,推动泡泡玛特APP登上美区app store首位 [2] - 补货后仍供不应求,消费需求过大给企业供应端带来明显压力 [2] 行业乱象与改善 - 补货前市场存在严重假货问题,仿制品以变种名称流通,质量低劣 [2] - 此前60%消费者通过二手渠道购买,其中45%支付2倍以上溢价,仅15%能从官方原价入手 [2] - 补货行动使市场秩序规范化,消费者从"收藏价格"转向"收藏快乐" [3] IP价值回归 - 资深玩家认为潮玩价值应体现在设计和文化,而非炒作和投机 [1] - 补货常态化让Labubu的"春天"回归真实消费者,体现潮玩本真意义 [3]
每天摸过1500个Labubu脸蛋的家庭女工,日薪50元
虎嗅· 2025-07-01 18:27
潮玩产业链分析 - Labubu系列潮玩由泡泡玛特旗下推出 初代产品拍卖价达108万元 多个国家门店出现抢购现象[6] - 东莞是全国最大玩具出口基地 聚集4000多家玩具生产企业 近1500家配套企业 中国85%潮玩产自该地[15] - 2020年东莞有超30家代工厂为泡泡玛特供货 同时也是"祖国版"Labubu主要供应地[15] 搪胶产品生产环节 - 搪胶脸生产包含模具制作、PVC液体成型、削边、上色、喷油等10余道工序 需经至少10名工人处理[20] - 小型搪胶厂Labubu尺寸搪胶脸报价5元/个 加上毛绒身体超15元/个 明确拒绝仿制订单[15] - 中型塑胶玩具厂拥有150名工人 专注海外IP潮玩代工 同样不接Labubu仿制订单[19][21] 生产环节人工成本 - 家庭女工从事"削裙边"工序 每件报酬3.5分钱 日处理1500件收入50-60元[7][10] - 正规工厂老年女工月收入5000-6000元 需承担削边、上色等多道工序[16] - 搪胶炉技术工月薪可达万元 负责模具操作和PVC成型关键工序[17] 娃衣配套产业 - 娃衣工厂批发价15-30元/套 电商平台零售价达工厂价2-3倍 部分单品售价数百元[26][27] - 缝制工序外包单价2元/件 家庭女工实际到手约0.35元/件 日产量千件月入可达7000元[25][26] - Labubu热潮带动娃衣需求激增 工厂近期接到大量该系列订单[26] 市场供需变化 - 泡泡玛特618期间大规模补货 Labubu系列盲盒二手价格下跌50%[28] - 产业链存在明显价值分配不均 终端售价千元产品与3.5分/件的人工成本形成巨大反差[6][7] - 东莞产业集群形成完整分工 从模具开发到成品组装具备全链条生产能力[15][19]
泡泡玛特掘金东南亚市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1 17:42
泡泡玛特东南亚市场表现 - 公司加入LazMall后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增长超过5倍[1] - 近期在LazMall独家发售两款全球限量版潮玩并同步推出第二代SKULLPANDA毛绒玩具系列[1] - 线上销量34%源于与当地联名创作者(带货主播、潮玩达人、网红)的合作推广[1] 东南亚电商市场潜力 - 东南亚拥有庞大年轻消费群体和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经济[1] - AI技术应用预计到2030年将为该区域电商贡献1310亿美元市场增量[1] - 公司借助电商平台AI数据洞察系统优化选品与营销内容投放[1] Lazada平台背景 - 东南亚最大在线购物网站之一 聚焦印尼、马来西亚等6国市场[2] - 2016年起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2] 品牌营销策略 - 线上社交化营销模式成为增长关键引擎[1] - 电商平台计划联合头部网红为中国出海品牌策划更多直播活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