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601988)
icon
搜索文档
瑞银:中国银行_专家电话会议要点_稳定币兴起的影响
瑞银·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文档未提及报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发展迅速引发监管行动,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银行需积极应对以保持竞争力 [2][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稳定币发展现状 - 稳定币受广泛关注,多个司法管辖区积极制定监管法规,市场规模超2500亿美元,超95%由美元支持 [2] - 稳定币最初用于促进加密资产交易,现作为潜在支付工具受关注,推动监管框架引入 [2] 稳定币监管情况 - 香港5月通过《稳定币条例》,美国参议院6月通过《美国稳定币引导与创新法案》 [3] - 监管核心原则包括稳定币发行人需获授权、1:1储备支持、禁止向持有者支付利息 [3] 香港稳定币推广情况 - 香港积极推广稳定币,2024年推出发行人沙盒,蚂蚁集团旗下两单位有意申请牌照 [4] - 港元挂钩稳定币规模可能较小,人民币挂钩稳定币试点或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4] 稳定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 - 可能扰乱跨境支付,降低成本并缩短时间,但存在额外成本 [7] - 支付领域金融脱媒威胁存在但不紧迫,商家接受度受多种因素制约 [7] - 存款领域金融脱媒威胁存在但不紧迫,当前规模小,未来可能扩大带来挑战 [7] 银行应对措施 - 全球银行积极布局加密领域,如法国兴业银行、渣打银行等计划发行稳定币 [8] - 银行直接发行稳定币可保持竞争力,还可收取相关费用获得收入 [8] 估值方法 - H股中国银行业目标价格基于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得出 [9] - A股中国银行业目标价格基于市净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估值方法得出 [9]
2025年上半年债券承销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07-01 06:33
中国内地债券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总存量达188.1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12万亿元,其中利率债116.59万亿元、信用债50.39万亿元、同业存单21.12万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债券发行总量17.4万亿元,同比增长6%,利率债发行16.9万亿元(同比+37%),其中国债增长35%、地方政府债增长57%、政策性金融债增长19% [1] - 信用债发行10.4万亿元(同比+6%),同业存单发行17.4万亿元(同比+6%)[1] - 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政策出台后,Wind已建立专项板块跟踪银行间和交易所发行的相关债券 [1] 债券承销机构排名 银行类机构 - **总承销排名(地方债均摊)**:中国银行(8,453.3亿元)、工商银行(8,143.0亿元)、建设银行(7,574.9亿元)位列前三 [9][10] - **总承销排名(地方债细分)**:工商银行(11,667.6亿元)、中国银行(8,185.8亿元)、建设银行(7,307.4亿元)[14][15] - **NAFMII债务融资工具**:中信银行(4,431.2亿元)、兴业银行(4,234.5亿元)、招商银行(2,881.6亿元)[31][32] - **短融中票承销**:中信银行(4,002.8亿元)、兴业银行(3,947.9亿元)、招商银行(2,791.9亿元)[48][49] 券商类机构 - **总承销(不含地方债)**:中信证券(7,270.7亿元)、国泰海通(5,774.9亿元)、中信建投(5,327.8亿元)[20][21] - **总承销(地方债均摊)**:中信证券(10,606.8亿元)、中信建投(7,809.0亿元)、国泰海通(7,277.0亿元)[23][24] - **公司债承销(Wind口径)**:国泰海通(2,555.0亿元)、中信证券(2,506.8亿元)、中信建投(2,078.4亿元)[56][57] - **ABS承销(不含REITs)**:中信证券(1,051.8亿元)、国泰海通(965.8亿元)、平安证券(787.1亿元)[41][42] 细分债券品种表现 - **非政策性金融债**:中信证券(2,365.0亿元)、中金公司(1,848.1亿元)、中信建投(1,752.1亿元)[38][39] - **中长期债券**:中信证券(9,991.3亿元)、中信建投(7,529.3亿元)、中国银行(7,466.1亿元)[45][46] - **定向工具**:中信银行(292.4亿元)、南京银行(225.9亿元)、江苏银行(179.4亿元)[51][52] - **可转债**:中信证券(68.0亿元)、中金公司(53.6亿元)、华泰证券(34.5亿元)[66][67] ESG及绿色债券 - **银行ESG债券(不含地方债)**:中国银行(489.8亿元)、工商银行(362.8亿元)、建设银行(264.8亿元)[68][69] - **券商ESG债券(不含地方债)**:中信证券(435.8亿元)、中金公司(307.8亿元)、中信建投(266.9亿元)[72][73] - **绿色债券(NAFMII)**:中国银行(194.9亿元)、工商银行(162.0亿元)、建设银行(158.2亿元)[83][84] 市场融资成本 - 2025年上半年债券发行成本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建行-万得银行间债券发行指数2月中旬达42.68高位后回落,当前与年初持平 [7]
2025年上半年ABS承销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07-01 06:33
ABS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BS市场新增发行项目1,090只,发行规模达9,749亿元,同比增加27% [1][8] - 市场累计存量规模约32,783亿元,其中企业ABS占比最高达20,627亿元,信贷ABS3,989亿元,ABN6,336亿元,公募REITs1,831亿元 [6] 信贷ABS市场 - 新增发行102只项目,发行总额959亿元,同比减少23% [2][10] - 不良贷款发行量最大,发行80单共计362亿元,个人汽车贷款次之,发行10单共计343亿元 [2][10] - 浙商银行以67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发起机构榜首,滨银汽车金融、工商银行分别以62.9亿元和50.8亿元位居二三 [43][44] - 建信信托发行19只项目195.3亿位列发行机构榜首,华能贵诚信托、上海国际信托分列二三位 [46][47] 企业ABS市场 - 发行696只,总额6,044亿元,同比增加36% [3][11] - 融资租赁债权发行规模最大达1,478亿元,一般小额贷款债权次之928亿元 [3][11] - 中信信托以360亿元发行规模居原始权益人榜首,声赫保理270.7亿元居次席 [48][50] - 中信证券以794.3亿元规模排名计划管理人第一,平安证券、国泰君安资管分列二三 [51][52] ABN市场 - 发行281只,总额2,593亿元,同比增加49% [4][13] - 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发行规模最大达899亿元,一般小额贷款次之354亿元 [4][13] - 国投泰康信托以311.4亿规模居发起机构榜首,京东贸易271.8亿元居第二位 [53][55] - 国投泰康信托发行546.8亿元排名发行机构第一,华能贵诚信托、中信信托分列二三 [56][58] 承销机构表现 - 中信证券以1,051.8亿元总承销金额位居全市场第一,国泰海通965.8亿元第二 [17][18] - 中国银行以249.6亿元居银行间承销榜首,江苏银行214.5亿元第二 [21][22] - 融资租赁类ABS承销平安证券306.7亿元领跑,银行消费贷款类招商证券249.6亿元居首 [34][37][40] 公募REITs市场 - 存量规模1,831亿元 [6] - 深圳嘉丰产业园管理以32.9亿元发行规模居原始权益人榜首 [59][60] - 南方资本管理以32.9亿元承销规模居计划管理人第一 [61][62]
加强党建与金融业务融合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07-01 04:55
党建引领与业务融合 - 多家银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经营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 [1] - 银行聚焦"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金融供给助力高质量发展 [1] - 工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例如上海分行将"经营快贷"接入信易贷平台提升融资便利性 [1] 服务实体经济 - 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包括小微企业融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 [1][2] - 农业银行加大绿色金融供给,覆盖节能降碳、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七大领域 [2] - 建设银行推出"五全三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善科贷""科技研发贷"等专属产品,并开发智能化测额模型解决科技企业评估难题 [2] - 中国银行完善全球服务机制,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及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全球托管能力建设 [2] 风险防控措施 - 银行业强化底线思维应对市场风险,重点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并加强内控管理 [2][3] - 工商银行推进"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策略,落实合规管理办法保持案防高压态势 [3] - 区域性银行如保德农商银行实施风险关口前移,通过问题整治实现风险早预警早处置 [3] - 右玉农商银行按月/季开展全业务风险排查,重点监控信贷、财务管理及柜面业务环节 [3] 合规与作风建设 - 中国银行强调以典型案例警示,要求员工严守纪律规矩并正确处理公私关系 [4] - 交通银行部署学习研讨与集中整治,推动作风建设融入经营发展 [4][5] - 浦发银行将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与数智化战略结合,确保整改实效 [5]
上市公司动态 | 摩尔线程、惠科股份IPO获受理,东莞银行、南海银行更新招股书财报,中国交建、中国石化人事变更
和讯财经· 2025-07-01 00:20
IPO动态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受理 公司专注于全功能GPU研发 2022-2024年营收从4608万元增至4.38亿元 但扣非净亏损累计超46亿元 计划募资80亿元用于AI芯片等项目研发 [2][3] - 惠科股份主板IPO获受理 作为全球三大液晶面板厂商之一 2022-2024年营收从271亿元增至403亿元 净利润从亏损21亿元转为盈利37亿元 计划募资85亿元用于OLED等项目 [4] -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受理 主营全栈GPU产品 2022-2025Q1营收从42万元增至3.2亿元 但累计亏损超33亿元 计划募资39亿元 [10] - 有研复材科创板IPO获受理 主营金属复合材料 2022-2024年营收从4.14亿元增至6.1亿元 扣非净利从2365万元增至5536万元 计划募资9亿元 [11] - 沁恒微科创板IPO获受理 主营接口芯片和MCU芯片 2022-2024年营收从2.38亿元增至3.97亿元 扣非净利从4895万元增至9724万元 计划募资9.32亿元 [12] - 欣强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 主营PCB产品 2024年内存条PCB全球市占率12.57% 2022-2024年营收从8.69亿元增至9.99亿元 扣非净利从8953万元增至1.68亿元 计划募资9.62亿元 [13] - 冈田智能主板IPO获受理 主营数控机床功能部件 2022-2024年营收从7.67亿元增至9.32亿元 扣非净利从1.2亿元增至1.68亿元 计划募资9.85亿元 [15] H股上市动态 - 玲珑轮胎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6] - 亿纬锂能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7] - 佳都科技拟启动H股上市筹备工作 [18] - 锦江酒店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9] - 和林微纳筹划H股上市事项 [20] - 紫金矿业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递交H股上市申请 [35] 再融资动态 - 智明达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13亿元 用于无人装备等项目 [22] - 豫园股份拟发行不超过40亿元公司债券 [23] - 中信证券获准发行不超过300亿元永续次级债 [24] 并购重组 - 金浦钛业拟收购利德东方控股股权 交易涉及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 [26] - 东软集团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 因交易条款未达成一致 [27] - 金鸿顺终止收购新思考电机95.79%股权 [28] - 赛微电子拟不超3.24亿元收购大基金持有的赛莱克斯北京9.5%股权 [36] 公司治理变动 - 中国交建聘任张炳南为公司总裁 [7] -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因年龄原因辞职 [8] - 翔丰华选举周鹏伟为董事长 [37] - 银宝山新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汇金公司 [38] - 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因年龄原因离任 [45] - 顺威股份董事长张放因工作调整辞职 [46] 业绩预告 - 小商品城预计2025H1净利润16.3-17亿元 同比增长12.57%-17.4% 主要因市场收入增长及支付平台业务提升 [9] - 涛涛车业预计2025H1净利润3.1-3.6亿元 同比增长70.34%-97.81% 主要因销售渠道完善和经营效率提升 [44] 投资扩产 - 协创数据拟对子公司协创云算增资9.4亿元 [39] - 普利特拟10亿元投建华南改性材料基地 规划年产能40万吨 [40][41] - 药明康德完成25亿港元H股股票购买 用于员工激励 [43] 监管动态 - 恒润股份股东海南易凡因代持股份被通报批评 [30] - 鑫磊股份因未及时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收监管函 [31] - ST华西因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大被公开谴责 [32] - 豆神教育因未披露诉讼事项被警告并罚款70万元 [33]
上半年A股定增规模同比增长逾6倍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07
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募资规模较大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今年以来,定增市场持续回暖。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年内已有70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以定增股份上市 日统计),合计募资6959.19亿元,同比增长611.62%。其中,19家央企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定增募资合计5886.8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A股定增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政策驱动下国 企主导的产业升级与并购重组项目将加速推进,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以及契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产业。 定增大单频现 参与主体类型多元 此外,今年以来,随着二级市场回暖,定增收益也有所提升。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年内定增项目超九成 浮盈,赚钱效应提升。田利辉表示,这有利于形成"盈利—资金流入"的正向循环,提升投资者参与热情。 深圳大象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周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资金高度聚集在国资主导的能源、电力等 重资产行业,以及半导体、AI等硬科技领域。另外,定增市场赚钱效应增强,促使机构积极参与。 定增预案翻倍增长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A股公司发布的定增预案也明显增多。据Wind ...
【首席观察】当“秒级汇款”成为现实,跨境支付的裂变时刻
经济观察报· 2025-06-30 21:04
跨境支付通 - 跨境支付通大幅压缩汇款链路和中介成本,降低交易手续费,减少处理时间,提升汇款效率和用户体验[1][14] - 用户仅需手机号和姓名即可通过招商银行App向香港"转数快"账户实时汇款人民币,实现秒级到账[2][11][13] - 截至6月26日,福建省通过跨境支付通完成交易2506笔,金额834.25万元,其中南向交易(内地至香港)占比76.2%(1910笔/742.03万元)[11] 数字人民币发展 - 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截至2024年7月末)[8] - 数字人民币具备可编程、可控匿名特性,支持离线支付,但跨境功能仍处于早期试点阶段[8][15] - 上海地铁全线网支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及国际银行卡刷卡进站,实现多币种、多网络并轨接入[6][7]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 - 6家外资银行宣布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和RCEP地区的跨境互通[3] - 跨境支付通的底层结构(身份认证、数据标准、监管协同)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预设制度跑道[15][16] - 渣打银行指出数字人民币若与CIPS、SWIFT gpi、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协同,将提升结算便利性[21] 香港数字金融政策 - 香港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将术语从"虚拟资产"更替为"数字资产",转向技术标准与监管体系构建[3][4] - 香港凭借制度优势和国际通联性,推动传统金融迈入数字资产时代,打造可信、可持续的数字资产生态[4][21] - 香港成为数字人民币与全球数字资产生态共存的"压力测试场"[5][2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全球稳定币监管存在属性界定(货币或金融资产)和货币层级划分(M0/M1/M2)的核心争议[18] - 人民币稳定币作为"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数字货币"面临监管空白、市场信任和技术标准挑战[19][20] - 美元稳定币(如USDT)已在部分地区的灰色跨境支付和中小企业贸易中形成先发优势[20][21]
17家上市银行宣布不再设监事会,公司治理改革提速
北京商报· 2025-06-30 19:47
上市银行监事会改革 - 截至6月30日已有17家A股及H股上市银行宣布拟不再设立监事会,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1][3] - 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于6月27日通过股东大会审议撤销监事会议案,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已完成审议[3] - 光大银行于5月29日经董事会通过撤销监事会议案,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城农商行相关议案正待股东大会审议[3] 政策驱动因素 - 改革源于2024年新修订《公司法》允许设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职能[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3] - 商业银行监事会制度已实行约30年,1995年《商业银行法》首次确立该制度[5] 改革动因分析 - 精简治理架构提升决策效率,避免监事会与董事会职能重叠[4] - 与国际公司治理惯例接轨,推动治理体系市场化、专业化发展[4] - 实践中存在监督资源浪费、决策流程冗长等问题,部分银行已出现监事长"自然减员"[5] 职能过渡安排 - 审计委员会将承接监督职能,由独立董事占多数,负责财务检查、内控评估等[6] - 上海银行等正研究落实审计委员会承接方案,强化董事会建设[7] - 职工董事制度同步推进,招商银行、长沙银行等已设置职工董事席位[7] 预期改革效果 - 审计委员会将监督职能嵌入决策层,更专业履行财务监督职责[6] - 职工董事可反映基层声音,提升决策民主性和科学性[7] - 通过职能整合解决监督效能不足、管理成本高企等长期问题[6]
A股上半年收官!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有个股涨超400%
搜狐财经· 2025-06-30 18:14
大盘表现 - 上半年A股大盘报收3444 43点 整体涨幅2 76% [2][3] - 大盘从3351 76点起步 最低下探3040 69点 最高攀升至3462 75点 [3] - 成交额达63 7万亿元 同比大增超40% 远超2024年同期的44 3万亿元 [2][3] 个股表现 - 3791只个股上涨 占比69 94% 其中2672只涨幅超10% 581只超50% 136只翻倍 [4] - 十大牛股涨幅均超234 79% 联合化学以437 83%涨幅居首 舒泰神403 10% *ST宇顺355 06%紧随其后 [5] - 涨幅Top10个股来自基础化工(2家)、医药生物(2家)、机械设备(2家)等行业 无年内上市新股 [6] 市值变化 - A股总市值历史性突破100万亿元 达104 76万亿元 平均市值193 28亿元 [7] - 万亿市值个股增至13只 千亿市值个股增至138只 百亿市值个股1639只 [2][7] - 工商银行以2 71万亿元市值居首 建设银行2 47万亿元 中国移动2 43万亿元 [8][9] - 市值Top10中金融企业占5席(四大行+中国人寿) 石油行业占2席(中国石油+中国海油) [9] 融资情况 - 上半年30家企业IPO过会率100% 远超2024年同期的87 10% [10] - 51家企业IPO募资373 55亿元 76家企业定增融资6959 19亿元 [10] - 定增规模激增主要因四大行向财政部等定向融资5200亿元补充资本 [10]
中国银行(601988)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张建刚先生、崔世平先生退任的公告
2025-06-30 17:30
特此公告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二五年六月三十日 证券代码:601988 证券简称:中国银行 公告编号:临 2025-05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 张建刚先生、崔世平先生退任的公告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承担法律责任。 因任期届满,自 2025 年 6 月 30 日起,张建刚先生不再担任中国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行")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 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因任期届满,自 2025 年 6 月 30 日起,崔世平先生不再担任本行 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人事和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委员、企业文化与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风险政策委员会委员、关联交易控制委 员会委员职务。 张建刚先生和崔世平先生均已确认其与本行董事会无不同意见, 亦没有任何其他事项需要通知本行股东。本行董事会对张建刚先生和 崔世平先生任职期间对本行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