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000001)

搜索文档
“存款5万送LABUBU”引热议
财联社· 2025-06-09 22:41
银行揽储新招与监管动态 - 华东地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不得通过赠送实物等变通方式揽储[1] - 部分银行在6月末考核节点加强营销力度 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存款规模[1] - 平安银行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 针对年轻客群探索"金融+国潮文化"创新[1][5] 存款利率下调与市场反应 - 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 一年期定存跌破1% 活期利率仅0.05%[2] - 中小银行跟随降息 最高定存利率降至1.7%以下[2] - 存款搬家现象显现 固收类产品突破23万亿元 现金管理类产品突破7万亿元 较3月底增幅均近8%[2] 银行揽储成本与同业压力 -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5万新开户送LABUBU礼品 实际成本或高于存款收益[2] - 部分中小银行存在福利返现或特殊存款产品 客户经理提取奖励绩效给储户[3] - 监管部门叫停高价值福利揽储 减少基层机构"赔本式揽储"[2] 银行客户拓展策略 - 平安银行活动以新开户人群为主 旨在扩大客群基数提高零售代理收入[5]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存款余额315.22万亿元 同比增长6.7% 住户存款增加9.22万亿元[5] - LABUBU吸引具有投资意识的青年群体 有助于未来零售业务拓展[5] 监管历史与现状 - 大行深圳支行证实未收到禁止送礼规定 但高息揽储已被叫停[4] - 监管部门曾叫停手工计息 但未明确限制实物礼品揽存形式[4] - 日常客户节日送礼仍普遍 但不与存款产品挂钩[4]
平安银行存款5万送LABUBU盲盒引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6-09 22:05
平安银行营销活动 - 公司在西安、北京、深圳、石家庄等地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 纯新客户办理储蓄卡并存入5万元以上定期6个月可获LABUBU 1 0或2 0系列盲盒 加办信用卡可直接获LABUBU 3 0系列盲盒 [1] - 活动为"平安好邻居"新开户回馈的一部分 针对年轻潮流客群 探索"金融+国潮文化"创新模式 [1] - LABUBU盲盒线上线下缺货引发抢购潮 原价99元的盲盒二手平台价格达200-600元 隐藏款突破3000元 [1]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 - LABUBU IP爆火带动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身家达207亿美元 成为河南新首富 [2] - 泡泡玛特股价6月9日上涨2 45%至250 8港元/股 市值逼近3400亿港元 [2] - 分析认为平安银行营销策略切中Z世代对"社交货币"需求 为金融机构提供新思路 [2] 监管动态 - 长三角某地金融监管部门明确禁止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或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吸收存款 要求相关产品暂停发售并清理宣传物料 存量业务须于2025年底前退出 [2] 平安银行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37 09亿元 同比下降13 1%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140 96亿元 同比下降5 6% 基本每股收益0 62元 [3]
存5万元就能获得LABUBU?银行揽储手段又翻新!
第一财经· 2025-06-09 21:31
银行揽储手段创新 - 平安银行多地分行推出新开户客户回馈活动,存入5万元可获潮玩LABUBU盲盒,活动针对"纯新客户"或销户满一年的客户[1][3] - 存款利率方面,5万元存3个月年化利率1%,1年1.3%,2年1.4%,20万元大额存单3年利率达1.75%,高于股份制银行挂牌利率(1年期1.15%,2年期1.2%)[4] - 行业普遍采用实物礼品揽储,如平安银行上海闵行支行新开户存入1000元送30元现金券,5万元送150元现金券,招商银行送小家电、超市会员卡,浦发银行、南京银行等也有类似活动[4] 揽储策略效果与动机 - 实物礼品策略直观且具吸引力,尤其能通过热门IP(如LABUBU)吸引年轻客户,并在社交媒体扩大传播[5] - 2025年4月中国住户定期存款余额达118.78万亿元,同比增12.62%,增速显著高于活期存款(5.6%),银行面临高利息支出压力但仍需扩大存款规模以支撑资产业务(如贷款、债券投资)[7] -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导致客户流失,非银机构存款4月新增15710亿元(同比多增19010亿元),银行通过实物礼品变相提升客户收益(如500元礼品相当于1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以应对竞争[8][9] 监管动态与合规争议 - 长三角地区金融监管部门重申禁令,明确禁止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或互联网平台合作揽储,要求2025年底前清理存量业务[1][12] - 平安银行"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被质疑是否属于变相"手工补息",现行规定禁止银行以返还现金、有价证券或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存[11] - 2018年原银保监会已明确禁止七类违规吸存行为,包括赠送实物,2020年地方监管进一步细化规定,近期长三角地区再次强调合规要求[12]
存5万元就能获得LABUBU? 银行揽储手段越发多样化
第一财经· 2025-06-09 20:36
银行揽储手段创新 - 平安银行多地分行推出新开户客户回馈活动,存入5万元有机会获赠潮玩LABUBU [1][2] - 银行揽储手段多样化,包括实物礼品赠送、热门IP联名、互联网平台合作等 [1][2][3] - 平安银行活动设置明确条件,仅限"纯新客户"参与,存款5万元3个月年化利率1%,1年1.3%,2年1.4% [2] - 大额存款20万元起存3年年化利率可达1.75%,需单独申请办理 [2] 存款利率与市场竞争 - 股份制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1.15%,2年期1.2%,3年期1.3%,5年期1.35% [3] -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导致"存款搬家"现象加剧,资金流向高收益金融产品 [5][6] - 非银行金融机构4月存款新增15710亿元,同比多增19010亿元 [6] - 银行通过实物礼品变相提高客户收益,如500元礼品相当于提高1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 [6] 行业趋势与银行策略 - 2025年4月中国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0% [4] - 住户定期存款余额118.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2%,增速显著高于活期存款5.60% [4] - 银行通过扩大存款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衍生非息收入等业务 [5] - 实物营销成为银行在利率管制下增强竞争力的灵活手段 [7] 监管环境与合规要求 -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禁止不正当竞争揽储行为,维护市场稳定 [1][8] - 长三角地区金融监管部门重申禁令,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存量业务清理 [1][10] - 2018年规定明确禁止通过返还现金、有价证券或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9] - 2020年地方监管部门细化规定,禁止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合作吸收存款 [10]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新场景试点首日 平安银行首笔业务落地
和讯网· 2025-06-09 19:49
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应用场景上线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上推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应用场景",并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重庆等省市率先试点 [1] - 新场景为银行提供物流信息核验和单据签注等功能,帮助银行拓宽贸易背景信息来源,解决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真实性审核难题 [1] - 平安银行作为试点银行,在新场景上线首日高效完成首笔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 [1] 新场景的功能和优势 - 新场景支持核验海运/空运物流信息,银行录入相关物流信息后,平台自动反馈提单/空运签注信息、核验结果、船运轨迹等 [2] - 新场景推出物流单据签注功能,银行可查看物流单据历史签注信息,防止单据重复使用,助力贸易外汇收支真实性审核 [2] - 平安银行宁波分行通过新场景仅用20分钟完成海运提单真实性核验,显著提高效率并降低经营成本 [1] 技术应用和行业影响 - 新场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的高效核验 [2] - 新场景为银行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审核和信息管理功能,同时为企业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支持 [2] - 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传统审核方式难以满足银行审查需求 [2] 平安银行的后续计划 - 平安银行将充分利用新场景,为更多有实际需要的企业提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金融服务 [3] - 公司计划不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当八旬老人遇上中风险基金:一场关于“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的较量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07
案件概述 - 八旬投资者赵某通过平安银行广州中石化大厦支行购买105万元基金"博时成长领航混合A",两年后亏损近30万元,赎回金额为75.03万元 [1][2] - 一审法院判决银行承担70%责任,赔偿20.98万元,二审法院改判银行无责,投资者自行承担全部损失 [2][3] 争议焦点 - 银行是否尽到适当性义务,包括风险评估、产品匹配及风险揭示 [2][3] - 投资者损失分担问题,涉及投资者自身过错与银行责任划分 [2][3] 一审判决依据 - 银行未全面履行适当性义务,未充分考虑投资者年龄(80多岁)及风险偏好(原主要购买保本型产品) [2] - 投资者具备一定理财经验(多次购买理财产品),且产品曾长期盈利,未及时赎回导致损失扩大,故减轻银行责任至70% [2] 二审判决依据 - 投资者2019-2020年购买过11款理财产品(7款中风险、2款中高风险),熟悉流程及风险匹配原则 [3] - 手机银行App明确标注产品为中风险,投资者负有审慎义务,其年龄及认知能力主张与过往投资行为矛盾 [3] - 银行风险评估显示投资者具备购买中高风险产品资格,亏损源于市场波动而非销售不当 [3] 行业讨论 - 风险告知争议:金融机构通常通过加粗字体、抄录提示等标准化操作履行义务,但个案有效性需具体分析 [5] - 老年投资者销售限制:现行法规未禁止向老年人销售中高风险产品,但建议优化流程(如"双录+回访"、子女见证) [5][6] - 存续期服务:私募产品有止损机制,公募产品需投资者自主关注盈亏,金融机构无强制提醒义务 [5] 专家建议 - 金融机构应强化合规销售,对65岁以上投资者增设子女见证环节,建立20%-30%亏损主动告知机制 [6] - 监管部门需完善老年投资者保护机制,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并留存交易证据 [6]
“知识就是财富”照进现实,超200亿知识产权ABS行至何处|新产业金融观察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12:55
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概况 - 国际首例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为1997年发行的鲍伊债券,国内首只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于2018年获批 [1] - 截至2025年6月3日全国知识产权ABS累计发行规模超200亿元,2024年发行57单规模98.06亿元同比增25.97% [1][2] - 知识产权ABS主要服务缺乏传统抵押物的中小科创企业,2024年优先级证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42%较AAAsf级利差缩窄至0.18% [8][9] 市场结构与发行特征 - 发起机构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机构发行规模占比74.68%,其中深圳市中小担和高新投小贷合计占比58.80% [2][4] - 单笔发行规模通常在1亿元左右,底层资产类型扩展至农业、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专利等新兴领域 [4][5] - 深圳为最大发行城市,累计发行99单规模219.06亿元占全国过半,形成"国资主导+政府补贴+市场参与"的深圳模式 [9][10][12] 跨境融资与运作模式创新 - 深圳探索深港跨境融资模式,通过"知识产权在岸质押+跨境反担保"实现境外募资,单项目融资额度200万元可分批入境 [5][6] - 典型运作模式为:企业质押知识产权→小贷公司放款→担保增信→资产证券化,如高新投4600万元专项计划融资成本低至2.45%/年 [7][8] 行业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 市场认知度不足导致流动性受限,部分企业对操作流程存在疑虑需加强宣传 [13][14] - 知识产权估值存在技术、法律等多维度难题,需建立专业评估机构并统一标准 [14] - 风险管理依赖分层设计、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企业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坏账风险 [14][15]
外贸企业抢“出口”
经济观察报· 2025-06-08 12:21
中美关税调整与外贸企业应对 - 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91%关税并修改34%对等关税,其中24%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10%关税 [4] - 外贸企业抓住90天窗口期加速生产、抢订船期舱位以完成出口,避免未来关税政策变动风险 [5][6][7] - 部分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或改用FOB报价合同规避关税波动风险 [9] 银行信贷策略调整 - 银行将企业能否在90天内完成美国订单交付作为发放外贸贷款的核心依据 [7][14] - 大型银行加强实地调研,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差异化授信,对大型企业加大支持,对中小企业建议增加抵押 [19] - 银行通过协助企业预订船期舱位、引入信用保险等方式降低贷款风险 [21] 行业数据与市场表现 - 5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5%,出口需求改善带动生产活动 [11][12] - 5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2%至465万标箱,反映"抢出口"现象加剧 [12] - 美西航线20尺集装箱运价上涨至5000美元,企业仍优先确保运输能力 [13][15] 金融服务创新 - 银行推出定制化外汇避险服务,满足企业对远期外汇掉期等衍生品的需求 [20] - 平安银行计划年内投放150亿元普惠贷款,重点支持中小外贸企业 [21] - 金融机构通过"一企一策"模式提供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3][21]
大额存单全面进入“1时代”,银行优化负债结构
第一财经· 2025-06-05 20:13
大额存单利率下行趋势 - 大额存单利率全面进入"1字头"时代,多家银行下架5年期产品 [1] - 国有大行1年期和2年期利率降至1.2%,3年期利率1.55% [1] - 建设银行下架2年期和5年期产品,仅保留1年期(1.2%)和3年期(1.55%) [1] -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已无大额存单产品可供购买 [1] 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调整情况 - 招商银行1年期和2年期产品利率均为1.4% [2] - 兴业银行3年期利率1.75%但显示"已售罄" [2] - 渤海银行3年期利率1.8%但需50万元起存 [2] - 中小银行如天津银行3年期从2.10%降至2.05%,蓝海银行3年期降10个基点至2.30% [2] - 众邦银行3年期利率从2.6%降至2.4%,5年期从2.9%降至2.5% [2] 利率对比与替代产品 - 国有大行3个月、6个月、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0.9%、1.1%、1.2%,仅比定存高25个基点 [3] - 股份制银行同类期限大额存单利率多为1.1%、1.3%、1.4%,优势在10~35个基点 [3] - 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1.19%,接近国有大行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1.15% [3] - 5月发行的3年期储蓄国债利率1.93%,比国有大行同期限大额存单高0.38个百分点 [4] - 5年期储蓄国债利率2%,20万元投资三年利息差达2280元 [4] 银行净息差压力与负债结构调整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较2024年第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 [5] - 2024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额14.33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7.91万亿元显著下降 [5] - 人民币存款余额302.2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存款定期化趋势未改 [5] - 银行通过调降长期限大额存单利率和暂停发行3年、5年期产品来优化负债结构 [6]
主力动向:6月5日特大单净流入51.7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7:05
市场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全天特大单净流入51.70亿元,其中2026股特大单净流入,2591股特大单净流出 [1] - 沪指今日收盘上涨0.23% [1] - 27股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雪人股份特大单净流入6.81亿元居首 [2] - 特大单资金净流入超2亿元个股今日平均上涨7.15%,表现强于沪指 [2] 行业资金流向 - 10个行业特大单资金净流入,电子行业净流入32.70亿元居首,行业指数上涨2.31% [1] - 通信行业净流入28.60亿元,行业指数上涨2.62% [1] - 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净流入资金居前 [1] - 21个行业特大单资金净流出,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33.98亿元最多 [1] -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7.51亿元,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行业净流出资金居前 [1] 个股资金流向 - 雪人股份特大单净流入6.81亿元居首,收盘上涨7.31% [2] - 三维通信特大单净流入5.61亿元位列第二,收盘涨停 [2] - 中际旭创、大位科技、国泰海通特大单净流入分别为5.37亿元、5.10亿元、5.00亿元 [2] - 乐普医疗特大单净流出2.60亿元最多,收盘下跌6.31% [4] - 中科金财、平安银行特大单净流出分别为1.88亿元、1.85亿元 [4] 个股表现 - 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个股全线上涨,方正科技、元隆雅图等涨停 [2] - 电子、通信、非银金融行业在特大单净流入居前个股中最为集中,分别有7只、4只、3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