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者服务行业双周报(2025、3、28-2025、4、10):关注需求回流机会-20250411
东莞证券· 2025-04-11 15: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消费者服务行业“超配”评级 [2][3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全球市场剧变,消费者服务板块估值波动,但以内需为主受影响小 [31] - 2025年清明节假日国内出游价量双增,入出境游客同比增22.4%,各地政策促文旅发展,服务消费基本盘有望稳增 [31] - 新形势下赴美客流下降促消费回流,离境免税等政策发力,入境游热度提升扩内需 [31] - 建议优先关注景区、OTA板块,关注会展、人力资源和教育等顺周期板块;个股关注峨眉山、祥源文旅等,顺周期关注外服控股、北京人力 [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2025年3月28日 - 4月10日,中信消费者服务行业指数涨0.38%,在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居第二,跑赢沪深300约5.40个百分点 [7] - 同期细分板块中,综合服务、旅游休闲、酒店餐饮、教育板块涨跌幅分别为 - 8.13%、7.04%、0.89%、 - 9.80%;旅游酒店板块估值低、受影响小且获政策支持上涨,教育板块回调 [11] - 该时间段内,行业22家公司正收益,涨幅前五为岭南控股、*ST开元、首旅酒店、张家界、中国中免,分别升36.62%、14.14%、13.46%、12.61%、12.53%;30家负收益,跌幅前五为豆神教育、中国高科、创业黑马、传智教育、视源股份,涨跌幅分别为 - 11.83%、 - 12.46%、 - 14.12%、 - 14.63%、 - 14.88% [13] - 截至2025年4月10日,中信消费者服务行业整体PE(TTM,整体法)约32.58倍,环比提升,低于2016年以来平均估值50.81倍;旅游休闲、酒店餐饮、教育、综合服务板块PE(TTM)分别为37.37倍、31.54倍、29.32倍、19.50倍 [16] 行业重要新闻 - 全球冲突新形势下,赴美客流预计大减,出游需求转向国内,消费有望回流;商务部、税务总局出台政策支持入境游,扩大入境游市场 [20] - 2025年清明节假日三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6.7%,入出境游客251.33万人次,同比增22.4%;清明假期赏花游订单量环比增45%,“村游”订单量上扬 [21] - 董宇辉旗下与辉同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可开展境内及入境旅游业务 [22] - 多省市出台政策促文旅发展,如广东提出到2027年相关旅游目标,四川出台入境旅游行动方案等 [24]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中国中免全资子公司与北京同仁堂国药签战略合作协议,拓展同仁堂国药海外市场 [25] - 锦江酒店2024年度营收、利润等指标下降,计划派发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并适当增加中期分红 [26] - 外服控股下属公司收到产业政策扶持资金10354万元,预计对2025年度损益产生积极影响 [27] - 首旅酒店2024年营收微降,净利润增长,新开店和净开店数量增加,酒店RevPAR、平均房价和出租率有不同程度变化 [29] - 中国中免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下降,拟派发现金红利217230.20万元,占净利润比例50.91% [30] 周观点 -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建议关注景区、OTA板块及会展、人力资源和教育等顺周期板块;个股关注峨眉山、祥源文旅等,顺周期关注外服控股、北京人力 [31]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24H2收入同增29%,“双美+双保健”商业模式升级
天风证券· 2025-04-11 15: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为强于大市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2024年全年及H2收入、利润同比增长,预计派息并承诺未来三年派息比例,毛利率稳中有升,费用端基本持平,各业务板块有不同表现,商业模式升级,渠道拓展和客户数量增长成效显著 [1][2][3][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全年收入25.72亿元/同比+19.91%,期间利润2.52亿元/同比+9.71%,经调整利润2.52亿元/同比+4.58%,经调整净利润率9.8%/同比-1.44pp;2024H2收入14.35亿元/同比+29.44%,期间利润1.26亿元/同比+15.95%,经调整利润1.20亿元/同比+9.50%,经调整净利润率8.38%/同比-1.53pp [1] - 2024A毛利率46.26%/同比+0.71pp,销售费用率17.95%/同比+0.32pp,研发费用率1.40%/同比-0.19pp,管理费用率15.09%/同比+0.25pp;2024H2毛利率45.72%/同比+0.69pp,销售费用率18.96%/同比-0.10pp,研发费用率1.38%/同比-0.15pp,管理费用率14.43%/同比+0.67pp [2] 业务板块 - 2024年美容和保健服务收入14.43亿元/同比+20.91%,占比56.11%,其中直营店收入13.06亿元/同比+20.92%,占比50.76%,加盟商及其他收入1.38亿元/同比+20.87%,占比5.35%,直营店中高端美容服务收入11.44亿元/同比+5.91%,占比44.46%,高端智能美养服务收入1.62亿元,占比6.30%;医疗美容服务收入9.28亿元/同比+9.12%,占比36.07%;亚健康医疗服务收入2.01亿元/同比+98.92%,占比7.81% [3] 商业模式 - 公司全面整合奈瑞儿,涉足保健业务领域,实现“双美+双保健”商业模式升级,拓宽流量入口,2024年24.9%的美容和保健会员购买了医疗美容或亚健康医疗增值服务,其中28.7%高端美容服务的会员购买了增值服务,渗透率同比+3.7pct [4] 渠道拓展 - 公司执行“内生+外延”双向开拓策略,2024年门店总数突破554家,其中直营门店数量达275家,净增门店74家,加盟及托管门店279家,净增门店80家 [5] 客户运营 - 公司推动客户数量可持续增长,2024年接待直营门店客流1.52百万人次,同比+20.4%,直营门店活跃会员人数跃升至137,027名,同比+46.3%,2024年线上私域数字化纳新实现突破式增长,私域新会员数量占比提升到34%,直营活跃会员平均纳客成本同比-8.9% [6]
半导体行业双周报(2025、03、28-2025、04、10):贸易摩擦有望强化自主可控逻辑-20250411
东莞证券· 2025-04-11 15: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海外贸易摩擦扰动持续,建议关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模拟芯片、射频模组、国产算力、存储等细分领域机遇 [6][38] - 贸易摩擦加剧有望加快高端芯片、射频模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国产替代步伐,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倒逼自主可控,叠加贸易摩擦推升进口成本,加速相关领域国产替代进程 [6][38] - 从贸易反制角度,关注模拟芯片投资机会,国产模拟芯片龙头有望在贸易摩擦中受益,模拟芯片行业容量大、高端化空间广,但自给自足率低,商务部对进口低价成熟制程芯片启动调查,若落地将抑制美国芯片企业在华销售,国产芯片价格优势凸显,模拟IC企业获单机会增加 [6][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行业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4月10日,半导体行业指数近两周(2025/03/28 - 2025/04/10)累计下跌6.27%,跑输沪深300指数1.25个百分点;2025年以来申万半导体行业指数累计下跌0.93%,跑赢沪深300指数4.15个百分点 [6][13] - 截至2025年4月10日,申万半导体板块各细分指数近两周全面回调,跌幅从低到高依次为:SW半导体设备(-0.02%)>SW模拟芯片设计(-6.13%)>SW半导体材料(-7.64%)>SW数字芯片设计(-7.82%)>SW分立器件(-9.37%)>SW集成电路封测(-11.66%) [6][14] 半导体产业新闻 - 广东拟重点围绕智能算力基础底座等方面持续组织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专项,加快解决超大规模算力调度等亟需攻关问题,支撑打造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18]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GenAI支出达644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76.4%,2025年集成AI能力的硬件将成为GenAI支出增长主要驱动因素,80%的GenAI支出将用于硬件 [19] - 阶跃星辰发布多模态推理模型Step - R1 - V - Mini,支持图文输入、文字输出,能高精度感知图像并完成复杂推理任务 [20] - 台积电3月营收2859.6亿元台币,同比增长46.5%;一季度营收8392.5亿元台币,同比增长41.6% [21] 公司公告与动态 - 卓胜微2024年营业收入44.87亿元,同比增长2.48%,净利润4.02亿元,同比下降64.20%,拟每10股派1.02元,完成从Fabless模式向Fab - Lite模式转型,推进芯卓半导体产业化项目建设 [23] - 南大光电2024年营业收入23.52亿元,同比增长38.08%,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28.15%,拟10转2派1元 [24] - 上海合晶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2.8亿元,同比增长12.45%,环比增长6.06%,得益于半导体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回暖等因素 [25] - 长电科技2024年营业总收入359.6亿元,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9.5%,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0%左右 [26] - 瑞芯微回应“三星晶圆厂暂停所有中国业务”为假消息,与三星合作的多款产品工作正常推进 [27] - 芯动联科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600万元 - 8900万元,同比增长约283.34% - 296.71%,净利润4100万元 - 4600万元,扭亏为盈,凭借产品优势获客户认可,在手订单充足并顺利交付 [28][29] 半导体产业数据更新 智能手机出货数据 - 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32亿台,同比增长2.38%,环比增长4.94%;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23亿台,同比增长5.23% [30] - 2024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94亿台,同比增长6.48%;2025年2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1860.6万台,同比增长32.50%,环比下降24.08% [30] 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 - 2025年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89.2万辆,同比增长87.1%,环比下降5.51%,国内汽车总销量212.9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41.90% [32] 全球、国内半导体月度销售数据 - 2025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49.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环比下降2.9%;国内半导体销售额150.6亿美元,同比增长5.6%,环比下降3.1% [36] 投资建议 - 关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模拟芯片、射频模组、国产算力、存储等细分领域机遇 [6][38] - 建议关注标的:圣邦股份、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华海清科、拓荆科技、长川科技、鼎龙股份、江丰电子、海光信息、兆易创新、澜起科技、佰维存储、江波龙、长电科技、通富微电、韦尔股份、思特威、卓胜微 [41] - 介绍各建议关注标的最新业绩情况,如圣邦股份预计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4.49 - 5.33亿元,同比增长60% - 90%等 [42][43][44]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3、28-2025、4、10):关注进口替代细分板块-20250411
东莞证券· 2025-04-11 15: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医药生物行业的超配评级 [2][5][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28日 - 2025年4月10日SW医药生物行业下跌5.20%,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约0.18个百分点,多数细分板块录得负收益,血液制品和线下药店板块涨幅居前,医疗研发外包和体外诊断板块跌幅居前 [5][14][15] - 4月9日起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供应清单中选药品集中申报和信息维护工作启动,共涉及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174个药品中选 [5][26] - 受外围及大盘影响,多数医药细分板块近期录得负收益,CXO板块跌幅居前,血液制品有进口替代逻辑涨幅居前,后续建议关注有进口替代的医疗设备板块和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 [5][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SW医药生物行业跑输沪深300指数,2025年3月28日 - 2025年4月10日下跌5.20%,跑输约0.18个百分点 [14] - 多数细分板块录得负收益,血液制品和线下药店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7.36%和1.41%,医疗研发外包和体外诊断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1.38%和10.62% [15] - 行业内约17%个股录得正收益,约83%个股录得负收益,涨幅榜哈三联涨幅最大为54.93%,跌幅榜百普赛斯跌幅最大为24.27% [16][19] - 截至2025年4月10日,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38.81倍,相对沪深300整体PE倍数为3.38倍,行业估值下滑,处于近几年相对低位区域 [20] 行业重要新闻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做好2025年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重点工作的通知,推进试验区建设 [24][25] - 4月9日起全国中成药集采开始分配采购量,涉及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174个药品中选,并明确采购量分配规则 [26]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泽璟制药注射用ZG005与化疗联用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ZG005为创新型肿瘤免疫治疗生物制品 [27] - 欧普康视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28] 行业周观点 - 维持对行业超配评级,建议关注医疗设备、医药商业、医美、科学服务、医院及诊断服务、中药、创新药、生物制品、CXO等板块相关标的 [29] - 给出部分建议关注标的推荐理由,如通策医疗是国内领先口腔医疗服务平台,业绩有望疫后修复等 [30]
电子行业双周报(2025、03、28-2025、04、10):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化有望进一步加快-20250411
东莞证券· 2025-04-11 15: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期美国挑起全球贸易摩擦争端或对消费电子产品价格、需求造成波动 面对贸易摩擦加剧背景 产业链自主可控有望加快发展 AI算力国产化有望进一步加快渗透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电子板块近2周(03/28 - 04/10)累计下跌10.95% 跑输沪深300指数5.94个百分点 排名第28名;4月累计下跌9.63% 跑输沪深300指数5.72个百分点 排名第28名;今年累计下跌6.65% 跑输沪深300指数1.58个百分点 排名第23名 [3][10] - 截至4月10日 SW电子板块PE TTM(剔除负值)为42.03倍 处于近5年36.08%分位、近10年38.12%分位 [3][13] 产业新闻 - 2025年第一季度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4.9% 全球出货量达6320万台 [3][17] - 《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差距由2023年的17.5%大幅缩至0.3% 接近抹平 [3][17]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将斥资约75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容量 加倍押注生成式人工智能 [3][17] -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 苹果公司未来几年内不会将iPhone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 会采取与供应链谈判和调整布局策略应对 还可能涨价 [3][17] 公司公告 - 胜宏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107.31亿元 同比增长35.31%;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 同比增长71.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41亿元 同比增长72.40% [17] - 广合科技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2,000 - 26,000万元 同比增长51.63% - 79.20%;扣非后净利润21,000 - 25,500万元 同比增长39.82% - 69.78% [17][18] - 鹏鼎控股2024年营业收入351.40亿元 同比增长9.59%;归母净利润36.20亿元 同比增长10.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31亿元 同比增长11.40% [26] - 世运电路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7,000 - 19,000万元 同比增加56.55% - 74.96%;扣非后净利润17,000 - 19,000万元 同比增加56.73% - 75.17% [26] 行业数据 - 2024年第四季度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32百万台 同比增长1.72% [19] - 2025年2月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861万台 同比增长32.50% [19] - 2025年3月 32寸、43寸、50寸、55寸、65寸液晶面板价格分别为39、65、104、130和178美元/片 环比上月分别变动1美元/片 [23] 周观点 - 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或影响消费电子产品价格和需求 产业链自主可控有望加快发展 AI算力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渗透 [28] 建议关注公司及理由 - 沃尔核材:电线业务由乐庭智联经营 高速通信线产品迭代 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 224G产品批量交付有望放量 [29] - 立讯精密:深度绑定大客户 布局多环节 有望受益大客户AI战略及AI手机零部件提升 [29] - 鹏鼎控股:全球少数具备各类PCB产品服务能力的厂商 产品线优质多样 连续八年位列全球最大PCB生产企业 [29] - 三环集团:从事电子元件及材料业务 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受益于终端需求回暖及MLCC产品认可 [29] - 胜宏科技:从事PCB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全系列 加大研发投入 在算力和AI服务器领域有突破 [29][30] - 工业富联:与北美头部算力企业关系密切 提供全供应链服务 新一代产品交付有望受益 [30] - 华勤技术:在全球消费电子ODM领域领先 产品领域广泛 有望受益消费电子和AI需求 [30]
旅游零售消费系列专题九:激发入境消费潜力,免税驱动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11 15: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即买即退”政策将退税环节前置,刺激入境游消费,退税及便利模式有望加速落地吸引外国游客 [4] - 市内免税店政策是外循环重要抓手,持续落地将吸引境外消费、助力国货出海,稳定消费、提升活力 [4] - 进口清关模式多样,免税优势显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扩大其成本优势 [4] - 海南自贸港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政策不变,离岛、口岸免税区不受加征关税影响,即买即退政策激发入境游潜力,为线下零售贡献增量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免税零售在清关模式中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进口商品清关及免税模式价差分析 - 进口商品清关模式分一般贸易进口、免税零售、个人物品直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四种,各有缴税规定和限额 [8][9] - 一般贸易进口和个人海外直邮缴税高,跨境电商零售相对优惠,免税最优,尤其在高档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扩大免税成本优势 [13] 离岛免税“即购即提”为封关做压力测试,市内免税政策亟待落地 - 离岛免税政策赋能品牌矩阵扩容,“即购即提”和“担保即提”政策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3月累计销售额超70亿元,商品种类扩展 [14]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全国推广,退税流程压缩,与离岛免税构成闭环,助力服务出口转型 [15] - 市内免税店布局分散,预计开设27家,销售便于携带的消费品,中免战略投资布局赋能其发展 [15][18] - 市内免税店政策革新,提升外籍游客购买便利度,有需求前置效应,持续落地将吸引境外消费、助力国货出海 [19][20] “即买即退”退税模式全国推广,激活入境消费新动能 即买即退优化退税环节,有望激发入境旅客消费潜力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推广至全国,前期试点成效显著,为境外旅客提供便捷退税选择,刺激消费潜力 [21] - 该政策将退税环节提前,推动旅客再消费,试点城市63%即时退税款用于再消费,同时提出更高管理要求控制风险 [22] - 上海率先试点,离境退税销售额和申请人次增长,支持“即买即退”的退税商店快速渗透,全国其他地区退税业务渗透率低,上海模式有望被借鉴 [29][33] 他山之石:日本免税政策梳理 - 日本自2013年推出宽松免税政策,降低免税门槛,16 - 19年入境游客人数年均增长9.9%,消费额年均增长8.7% [38][39] - 日本按商品品类分设免税政策,消费税多级征收,对短期停留外籍人士免消费税,现场退还免税 [42] - 日本计划调整免税政策,2025年4月1日起自行邮寄出境免税包裹不再免税,2026年11月将消费税延后至出境退还 [43] 投资分析意见 - 海南自贸港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政策不变,离岛、口岸免税区不受加征关税影响,即买即退政策激发入境游潜力,为线下零售贡献增量,相关标的有中国中免、王府井、重庆百货、百联股份、大商股份 [47]
人形机器人行业日度跟踪:GGI 预测 35 年全球人形销量超 500 万台,广汽机器人27年大规模量产-20250411
国金证券· 2025-04-11 15: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完整、储备世界领先,长期持续看好,但短期市场可能受中美关税风险承压,市场已调整较多,建议关注低于主业估值且机器人业务放量确定性较高的标的 [5][23] - 以 T 为代表的巨头供应链是最核心投资主线,考虑 4 月灵巧手发布的事件催化,重点关注灵巧手的边际变化、宇树新发布灵巧手供应链、华为链极目机器人的发布进展以及低估值细分赛道头部公司估值重塑 [5][22][23] - 持续推荐银轮股份,其作为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头部 Tier1,具有强大的配套研发能力和客户服务体系,机器人业务进展有望持续超预期,后续还有北京机器人半马比赛的催化 [5][22] 行业动态总结 - 北京推进具备 5G 通信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消费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 [2][7] - 第 137 届广交会 4 月 15 日开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 3 万家并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 [2][8] - GGII 预测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 [2][9] - 首批人形机器人系列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2][10] 公司动态总结 - 4 月 10 日,优必选获央视财经报道,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点赞中国资产 [3][11] - 4 月 9 日,广汽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目标 2025 年小批量试产试销,2026 年完成商业模式验证进行小规模量产,2027 年启动大规模量产 [3][12][13] - 4 月 10 日,深圳银河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 [3][14] - 4 月 9 日,奋达科技与清华大学正式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书》,双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应用方面开展合作 [3][15] - 4 月 10 日,大丰实业公告,公司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股权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开发匹配文娱体旅商场景需求的人形机器人项目 [3][16] - 4 月 10 日,星尘智能宣布连续完成 A 轮及 A+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 [17] - 4 月 10 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面向浙江省各级干部授课,官微公布 G1 拳击视频并将进行机器人拳击直播 [3][18] 核心指标总结 - 4 月 10 日机器人板块继续反弹,无框电机板块涨幅居前,板块涨幅前三为无框电机(+7.85%)>丝杠(+6.06%)>本体(+5.51%) [4][20] - 个股涨幅前三为双林股份(+17.01%)>步科股份(+12.18%)>亿嘉和(+10.01%) [4][21]
Benefits Of Digital Agents In The Future Of Customer Service
奥纬咨询· 2025-04-11 13:55
AUTHORS Laksh Maggoo Charles De Pommerol Ashik Ardeshna Emmanuel Amiot Laurent Bensoussan Jad Haddad Lindy Kouyoumji Ivan Palencia Benjamin Tubiana 3 NEXT FRONTIER IN TRANSFORMING TELECOM Practical benefits of agentic AI and digital agents Next Frontier In Transforming Telecom Next Frontier In Transforming Telecom INTRODUCTION Dear reader Many perspectives on the telecom industry emphasize the challenges of integrating AI and digital agents at scale, the struggle to fully capitalize on the efficiencies and ...
美国FDA在药物测试评估中推进AI模型模拟点评:以AI驱动药物评估范式革新,重塑药物开发效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11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Overweight),即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FDA将在单抗等药物方面逐步放弃动物试验,采用更有效的人类相关研究方法,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和细胞系计算模型以及实验室环境中的类器官毒性测试,方案立即实施并适用于新药研究申请,未来一年启动试点项目 [4] - 替代动物实验可提高药物安全性、加快评估过程、减少动物实验、降低研发成本和药品价格,还能激励产业对现代化测试平台的投资 [4] - 此前扎克伯格夫妇投入超30亿美元用于基础科学研究,通过陈 - 扎克伯格倡议已在纽约建立细胞生物中心,开发AI驱动的虚拟细胞模型并构建含1000个GPU的计算集群 [4] - 建议关注在AI医药领域已有布局及其他AI领域相关标的,如AI制药上游的晶泰控股等,虚拟细胞模型及单细胞测序的10x Genomics等,其他AI相关的润达医疗等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当地时间4月10日,美国FDA发表声明,在单抗等药物方面逐步放弃动物试验,采用更有效的人类相关研究方法,方案立即实施适用于新药研究申请,未来一年启动试点项目 [4] 影响 - 替代动物实验可提高药物安全性、加快评估过程、减少动物实验、降低研发成本和药品价格,软件模型可模拟单抗在人体内分布并预测副作用,推广使用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系统测试药物安全性,允许考虑新方法数据激励产业投资 [4] 产业其他投资 - 2016年扎克伯格夫妇宣布投入超30亿美元用于基础科学研究,通过陈 - 扎克伯格倡议已在纽约建立细胞生物中心,开发AI驱动的虚拟细胞模型并构建含1000个GPU的计算集群 [4] 投资分析意见 - 建议关注AI医药领域相关标的,包括AI制药上游的晶泰控股、成都先导、泓博医药等;虚拟细胞模型及单细胞测序的10x Genomics、诺禾致源、华大基因等;其他AI相关的润达医疗、讯飞医疗科技、联影医疗等 [4] 医药生物行业重点公司估值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收盘价(元)|总市值(亿元)|2023A EPS(元)|2024A/E EPS(元)|2025E EPS(元)|2026E EPS(元)|2024E PE|2025E PE|2026E 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0760.SZ|迈瑞医疗|215.85|2617|9.55|10.81|12.82|15.17|20|17|14| |600276.SH|恒瑞医药|48.50|3094|0.67|0.99|1.07|1.26|49|45|38| |603259.SH|药明康德|52.30|1490|3.33|3.27|3.88|4.44|16|13|12| |300015.SZ|爱尔眼科|13.05|1217|0.36|0.40|0.46|0.52|33|28|25| |688271.SH|联影医疗|135.07|1113|2.40|1.54|2.47|3.10|88|55|44| |000538.SZ|云南白药|57.63|1028|2.29|2.66|2.88|3.15|22|20|18| |300347.SZ|泰格医药|44.79|362|2.34|0.47|1.48|1.80|96|30|25| |000661.SZ|长春高新|99.09|404|11.11|9.48|10.41|11.24|10|10|9| |002821.SZ|凯莱英|64.69|227|6.29|2.63|3.09|3.65|25|21|18| |300529.SZ|健帆生物|24.32|194|0.55|1.00|1.66|2.08|24|15|12| |603707.SH|健友股份|11.19|181|(0.12)|0.50|0.71|0.94|23|16|12| |300357.SZ|我武生物|20.55|108|0.59|0.64|0.77|0.89|32|27|23| |688050.SH|爱博医疗|104.26|198|1.60|2.04|2.67|3.49|51|39|30| |688166.SH|博瑞医药|37.56|159|0.48|0.45|0.56|0.65|84|68|58| |688198.SH|佰仁医疗|108.00|148|0.84|1.06|1.67|2.34|102|65|46| |688029.SH|南微医学|59.35|111|2.59|2.94|3.78|4.60|20|16|13|[5]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人形机器人迎量产元年,国产厂商有望超车
麦高证券· 2025-04-11 13: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评级变动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产人形机器人本体厂有望在量产阶段获得竞争优势,建议关注国产本体厂和相关供应链 [1] - 2025 年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元年,国内市场是人形机器人早期落地最佳市场,且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完善供应链和丰富高质量劳动力,机器人量产后,国产厂商有望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1] - 新能源车筑基、AI 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当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条件已经成熟,有望通过复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迅速实现产业落地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能源车筑基、AI 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 人形机器人是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设计的机器人,通常具有类似人类的外观和身体结构,能模仿并执行人类动作和任务,可应用于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 [11][12]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受软硬件瓶颈掣肘,主要原因包括软件算法滞后、智能化水平低,硬件性能不足、成本过高,产业链生态不完善 [13] - 算法与算力不足导致智能化水平低,影响人形机器人落地,早期机器人算法简单、算力低下,缺乏环境感知与动态决策能力,互动能力有限 [14][17] - 硬件与产业链不成熟,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早期人形机器人动力、感知等系统均不成熟,存在较多不成熟零部件环节,阻碍机器人本体商业化落地 [20][21] - 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推动产业加速落地,其 Optimus 进展为影响人形机器人板块走势的关键变量,特斯拉入局能促进全球相关产业发展,帮助行业渡过初创期 [29][32][35] - AI 大模型发展克服机器人智能化低下难题,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从“机械执行”到“智能体”的跨越,促进了机器人感知与决策能力提升,赋予机器人自然交互与泛化的能力 [37] - “车机协同”推动产业链发展,零部件复用加速机器人落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电驱方案成熟,人形机器人可通过复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实现快速商业化落地 [39] 供需两端共振,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条件已成熟 - 政策端,国内政策提供指引,自上而下统筹机器人产业发展,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印发指导性文件,明确了 2025/2027 年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各地加速响应并推出配套支持政策 [51][52][53] - 供给端,国内大模型发展紧跟国外,硬件卡脖子环节少,华为盘古大模型赋能机器人,DeepSeek 部分性能接近甚至超过国外先进水平,中国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已实现系统性突破,仅少数高端芯片尚存进口依赖 [54][61][64] - 需求端,老龄化社会推高用工成本,人形机器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工业应用方面,国内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形成双重驱动力,危险繁复类型行业有望率先实现机器人换人;服务业应用方面,人形机器人对服务应用场景适配性强,护士、养老护理等领域机器替人需求大;家庭应用是未来人形机器人重要应用方向 [67][80][85][96] 需求筑基,制造破局,国产机器人有望在量产阶段实现超车 - 当前人形机器人处于 1 - 10 阶段,正寻求合适落地场景,商业化落地受成本、AI 泛化能力等问题影响,未来出货量存在不确定性,人形机器人落地可分为特斯拉、1X 和国内三种模式,大规模量产落地面临技术迭代和场景适配双重挑战 [97][99][101] - 国内人形机器人潜在应用需求达数百万,有望成为全球主要落地市场,国内社会对新技术的包容度更高,机器人落地阻力小,相比之下,欧美工会力量强大、对 AI 严格限制、厂商替换成本高,缺乏动力 [107][113][116] - 国产供应链配套体系完整,高素质工程师团队成核心竞争力,我国具有体系配套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国产供应链具有规模效应优势,国内高素质人才供给具有优势,未来国产人形机器人有望占据全球市场主要份额 [120][123][131] 国产厂商群雄并起,跨界车厂有望最终突围 - 国内人形机器人群雄并起,布局企业大致可分为明星初创企业、跨界大厂类、工业机器人企业三类,行业初期,明星创业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 [135][136][138] - 跨界车厂有望在行业成熟期实现后来居上,硬件方面可复用汽车部件供应链,软件方面可复用智能驾驶技术,与跨界大厂相比,初创公司在经营经验、资本实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140][141][143] - 工业机器人厂商转型人形机器人将面临对传感器融合以及实时决策算法要求更高、不具备双足运动控制技术、企业体量相对较小切入赛道面临较大风险等难题 [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