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周报(2025年11月第3周):北证交易活跃度下降,北证 50 指数小幅回落-20251120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1-20 19:50
市场表现与指数 - 北证50指数当周下跌0.56%,跌幅小于科创50指数(-3.85%)等主要指数[12][13] - A股市场整体回调,北证50指数表现相对抗跌[12][13] 交易活跃度 - 北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213.92亿元,环比前一周(227.23亿元)下降5.86%[4][7][8] - 北交所成交额占全市场比例为1.05%,较前一周(1.13%)进一步回落[4][11][12] - 北交所个股周平均换手率为22.52%,与深市(21.98%)、沪市(14.01%)相比保持较高水平[7][8] 行业与个股表现 - 北交所282只股票分布于24个行业,13个行业涨幅中位数为正,11个为负[4][18] - 公用事业行业涨幅中位数领先,为4.54%;汽车行业跌幅领先,为-2.22%[4][18] - 个股上涨比例为42.91%(121只上涨),荣亿精密周涨幅最大,达20.52%[4][26][27] 市值与估值 - 北交所总市值为9008.35亿元,机械设备(19.33%)、电力设备(17.85%)、计算机(10.81%)行业市值占比居前[24][25] - 计算机行业市盈率TTM中位数最高,为141.58倍;建筑装饰行业估值较低,为28.08倍[4][18][23] 新股与融资 - 当周北交所1只新股(南特科技)招股,无新股上市[1][36][37] 新三板市场 - 新三板整体成交金额为12.76亿元,环比下降10.98%[32][33] - 创新层成交金额10.24亿元,环比下降18.48%;基础层成交金额2.52亿元,环比上升42.03%[4][32][33]
2026年中国经济展望:在变化中破局开新
工银国际· 2025-11-20 17:52
宏观经济展望与增长目标 - 2026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5%左右的增长[1] - “十五五”开局之年通过结构优化、内需激活和新质生产力构筑跨越周期竞争力[1] 产业结构升级趋势 - 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继续高于整体投资水平[4] - 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与新兴产业规模化渗透协同推进[3] - 创新要素扩散加速,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竞争力关键变量[3] - 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升级形成双向循环,强化内生增长动力[3] 消费市场动能与预测 - 202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计提升至4.6%[10] - 2024年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约40%,边际消费倾向约66%,显著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9] - 2025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达5.7%[11] - 2025年1-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高于社零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11] - 服务消费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8%,若提升至53%可在2025-2029年新增约14.9万亿元消费需求[11] 财政与货币政策支持 - 2025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万亿元(增长0.5%),支出20.8万亿元(增长3.1%)[18] - 2026年财政赤字率预计保持在4%左右,地方新增债务限额或提前下达[18] - 2025年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利率均值约3.2%[19]
市场分析:银行地产行业领涨,A股震荡整固
中原证券· 2025-11-20 17:29
市场表现 - 2025年11月20日A股市场冲高遇阻,上证综指最高触及3967点后回落,收于3931.05点,下跌0.40%[2][7] - 深证成指收于12980.82点,下跌0.76%,创业板指下跌1.12%,表现弱于主板[7] - 两市成交金额为1722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减少[7] - 超过七成个股下跌,市场呈现小幅震荡整理特征[7] 行业分化 - 银行、房地产、能源金属、水泥建材等行业涨幅居前,其中建材行业指数上涨1.23%,银行指数上涨0.86%[7][9] - 电池、美容护理、光伏设备、采掘等行业跌幅居前,煤炭行业指数下跌2.07%,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指数下跌1.93%[7][9] - 银行、燃气、房地产服务等行业资金净流入居前,半导体、电池、软件开发等行业资金净流出居前[7] 估值与成交 - 当前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为16.19倍,创业板指数平均市盈率为48.48倍,均处于近三年中位数水平上方[3][14] - 两市成交金额17228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3][14] 后市展望与建议 - A股市场处于震荡蓄势阶段,上证指数围绕4000点蓄势整固的可能性较大,市场风格再平衡将延续[3][14] - 10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的长期趋势未变,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3][14] - 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建议关注能源金属、保险、银行及水泥建材等行业的投资机会[3][14] 风险提示 - 风险因素包括海外超预期衰退、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扰动等[4]
K型经济下,美国消费韧性前景存疑
东方证券· 2025-11-20 16:49
宏观经济表现与核心矛盾 - 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年率录得3.8%的高增长,第三季度预期高达4%[6] - 美国就业市场加速下行,8月非农新增就业仅2.2万人,3个月平均新增就业人数加速下滑,接近衰退周期表现[11] - 个人消费支出对第二季度实际GDP的拉动达到1.7%,8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为2.74%,与恶化的就业市场和消费信心出现背离[19][24] 消费韧性的支撑因素 - 居民名义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维持在4.6%左右,工资收入同比增速稳定在约5%,政府经常转账收入同比增速平均达8.5%[28][29] - 通胀压力不大,名义CPI在第二至第三季度小幅回升至3%,带来平均约2%的实际工资增幅[31] - 美股大幅上涨推动家庭净资产在第二季度达到197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和共同基金资产贡献约7.2万亿美元[34][35] K型分化:结构性消费韧性 - 高收入家庭(前1%)资产中48%为股票和共同基金,而低收入家庭(末20%)资产中房地产占比高达44%[45] - 2024年8月,高收入家庭消费支出较2018年累计增长约16.7%,而低收入家庭累计增幅约为7.9%[62] - 就业压力集中在低收入人群,小型企业自5月以来已累计损失13万个就业岗位,而大企业10月新增就业贡献7.4万人[56][60] 前景展望:AI经济的关键变量 - 主要AI企业(如MSFT、META、AMZN等)第二季度资本开支合计从777亿美元上升至973亿美元,但自由现金流出现高位下滑[71] - AI相关就业不升反降,挑战者企业报告显示10月科技企业宣布裁员3.3万人,今年以来累计裁员超14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7%[77] - 若AI能推动劳动生产率实质提升,可能支撑消费长期韧性;反之,若AI叙事消退,将导致消费与就业同步恶化[82][83] 传统宏观因素的影响 - 关税政策带来的通胀风险正在淡化,9月核心CPI同比为3%,预计2026年开始回落,对实际收入压力有限[87][89] - 财政政策对大美丽法案的个人减税利好中高收入组,但医保等支出削减可能损害低收入群体消费[94][95] - 历史经验显示,降息周期启动后约20-24个月,居民就业和消费才会触底反弹,2026年第二季度可能成为观察景气反弹的节点[97]
10月外汇市场分析报告:美元反弹无碍人民币升值,“双节”扰动消退
中银国际· 2025-11-20 16:47
人民币汇率表现 - 10月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值175个基点至7.0880,在岸即期汇率(CNY)和离岸即期汇率(CNH)月末分别较上月末升值51个和63个基点[4] - 10月份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加速升值,CFETS指数、参考BIS货币篮子指数和参考SDR货币篮子指数分别累计上涨0.9%、1.2%和1.1%[5] - 10月份在岸即期汇率均值升至7.1201,为去年10月以来新高,滞后3个月和滞后5个月环比的即期汇率均值分别连续第八个月和第六个月升值,涨幅分别为0.7%和1.2%[5] 美元指数与全球市场 - 10月份美元指数累计上涨2.1%至99.8,主要受非美货币走弱和美联储鹰派降息影响[3] - 在美元指数构成货币中,日元、英镑和欧元兑美元汇率跌幅居前,累计分别下跌3.9%、2.2%和1.7%[3] 跨境资金流动 - 10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由上月净流出31亿美元转为净流入511亿美元,创今年以来新高[10] - 10月份证券投资项下涉外收付款逆差规模降至200亿美元,为7月以来新低[11] - 10月份货物贸易项下涉外收付款顺差环比增加97亿美元至901亿美元,历史排名第二[12] 银行结售汇与市场行为 - 10月份银行即远期结售汇顺差规模由上月734亿美元降至273亿美元,为连续第八个月顺差[25] - 10月份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减弱,收汇结汇率环比回落9.0个百分点至54.1%,付汇购汇率则回升3.6个百分点至62.1%[26] - 10月份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与涉外收付款顺差的负缺口环比扩大444亿美元至524亿美元,为2月份以来新高[27] 专题:人民币汇率估值 - 报告引用IMF观点指出,2024年中国对外部门略强于基本面隐含的合理水平,认为人民币没有明显低估[35] - 报告指出,今年2月至10月美元指数累计下跌8.1%,但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不足3%,小于其他主要非美货币涨幅[34]
美联储“第三使命”:背景、经验、争议与影响
平安证券· 2025-11-20 16:12
美联储“第三使命”的讨论背景 - 美联储1977年法定使命包含“适度长期利率”,但长期被忽视,仅强调“双重使命”[7] - 新任理事米兰2025年9月3日提及“第三使命”后,10-30年期美债收益率显著下降约30个基点[8][10] - 当前美国失业率4.3%接近自然水平,通胀3.0%高于2%目标,仅凭“双重使命”不支持大幅降息[11][12] - 米兰主张大幅降息,测算合理政策利率应从4.26%降至2.49%,以应对非货币因素影响[13][15][16] - 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8万亿美元,2025财年利息支出达1.22万亿美元,财政压力助推降息诉求[17][18] - 美债期限溢价由2024年的-16个基点升至2025年的+46个基点,曲线过早陡峭化需干预[19][20][21] 央行干预长期利率的实践经验 - 历史经验显示,资产购买是调控长期利率最有效的工具,但可能引发高通胀或资产价格扭曲[22][23] - 美国二战时期干预利率后,1947年CPI通胀一度逼近18%,1951年被迫恢复政策独立性[24][25] - 次贷危机后三轮QE累计购买约3.9万亿美元资产,成功压降长端利率但退出时引发“紧缩恐慌”[28][29][31] - 日本YCC政策在2016-2022年压降政府融资成本,但2022年后通胀走高迫使政策调整[36][37][55] - 欧央行资产购买计划压降主权债券利率约70-200个基点,但加剧银行盈利压力和金融失衡[39][40][42] “第三使命”的争议与市场影响 - “适度长期利率”定义模糊,中性利率预测区间分歧较大(2.6%-3.9%),实际利率偏高引发争议[43][45][46] - 货币主义与FTPL理论冲突:干预利率可能推升通胀,或需财政配合才能实现价格稳定[48][49][50] - 短期市场反应包括美元指数下跌1.7%、黄金上涨5.9%,非美资产受益于宽松预期[52][56][57] - 中期效果取决于通胀走势与财政纪律,悲观情景下政策退出可能引发全球资金回流风险[54][56][58]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1120





华宝证券· 2025-11-20 15:44
股票交易与公司行动 - 天普股份(605255)要约收购申报期为2025年11月20日至12月19日[1] - 杭汽轮B(200771)现金选择权申报期为2025年11月19日至11月25日[1] - 摩恩电气(002451)出现严重异常波动[1] - 多只股票(如*ST元成603388、ST柯利达603828等)被标记为ST或*ST,提示风险[1][6] - *ST元成(603388)发布可能被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6] 基金交易与风险 - 多只投资海外市场的ETF(如纳指ETF、标普500ETF等)因溢价发布停牌或风险提示公告[8] - 国寿精选LOF(168002)将于2025年11月25日终止上市[8] 可转债动态 - 茂莱光学(688502)可转债申购日为2025年11月21日[8] - 颀中转债(118059)上市日为2025年11月21日,卓镁转债(123260)上市日为2025年11月24日[8] - 多只可转债(如晨丰转债113628、国城转债127019等)即将进行赎回,登记日集中在202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8] 债券市场操作 - 多只公司债及城投债(如23海旅02、23环球05等)发布赎回公告,登记日多在2025年12月[8] - 多只债券(如恒帅转债123256、鸿路转债128134等)进入回售期,申购或登记期集中在2025年11月中下旬[10] - 多只债券(如23宏洋04、23新兴K1等)将提前摘牌,摘牌日多在2025年11月下旬[10]
永安期货股指日报-20251120
新永安国际证券· 2025-11-20 13:27
全球主要股指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涨0.18%报3946.74点[1] - 香港恒生指数收盘跌0.38%报25830.65点[1] - 美国标普500指数涨0.38%报6642.16点[1] - 纳斯达克指数涨0.59%[1]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多位官员倾向于12月按兵不动[1][8] - 利率市场交易员预测12月降息概率约为30%[8] - 美国取消发布10月就业数据[1][12] 中国证券业重大重组 - 中金公司拟吸收合并东兴证券与信达证券[1][8][12] - 合并后注册资本将达113亿元人民币[8][12] 重点公司业绩与动态 - 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大增62%至570亿美元[8][12] - 快手第三季度经调整盈利按年升26%至49.86亿元人民币[14] - 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10年累计投资总额约7.33亿港元[14]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2.9%[17] - 中国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4.9%[17] - 美国10月二手房销量年率为408万套[17] 港股市场个股表现 - 中国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1] - 小米集团授出2937万股奖励股份,市值约11.4亿港元[14] - 万马控股单日股价涨幅达42.86%[24] A/H股溢价情况 - 中石化油服H股较A股溢价达247.22%[35] - 中芯国际H股较A股溢价74.77%[37] - 中国移动H股较A股溢价37.09%[39]
IPO点评:量化派-IPO点评
国证国际· 2025-11-20 13:1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营收从4.75亿元增至9.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4.7%[2] -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4.14亿元,较2024年同期3.00亿元增长38.1%[2] - 核心平台羊小咩2024年营收9.25亿元,较2023年2.00亿元激增361.5%[2] - 羊小咩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93.2%提升至2025年前五个月的98.1%[2] -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65.8%跃升至2024年的96.9%,2025年前五个月维持96.7%[2] - 公司2023年转为盈利0.36亿元,2024年净利润提升至1.4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净利润1.26亿元[2] 行业前景与市场地位 - 中国线上消费商店市场规模从2020年13.9万亿元增至2024年25.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5%[3]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29.1万亿元,2029年将达41.2万亿元,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9.1%[3] - 2024年线上消费市场占中国整体零售市场份额达36.9%,预计份额将进一步增加[3] - 线上消费市场由阿里、京东等巨头主导,公司面临用户争夺与市场份额拓展压力[5] 风险与挑战 - 2025年前五个月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69.8%,最大供应商占比24.0%,供应商依赖度较高[5] - 2025年前五个月最大客户收入占比达8.0%,单一客户流失可能对短期收入产生冲击[5] - 全球发售相关上市开支预计约1.07亿元,将对短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5] 投资建议与估值 - 招股价8.80-9.80港元,对应发行后总市值45.17-50.31亿港元[12] - 按中位数47.74亿港元市值计算,对应过往近12个月PS为12.7倍,2024年市盈率约32.5倍[12] - 研究报告给予IPO专用评分4.1分,不建议融资申购[12]
每日观点-20251120
光大新鸿基· 2025-11-20 13:1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四连跌累计下挫1242点[3][8] - 港股上日成交总额2114.26亿港元按日下跌12.8%[8] - 恒生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8.77%[6] 公司业绩与动态 - 联想集团中期股东应占盈利8.46亿美元按年增长40.53%[8] - 中通快递首三季度股东应占净利润64.55亿元人民币按年微升0.33%[8] - 快手预计AI技术可带动全年收入达10亿元[3] 重点选股表现 - 腾讯控股现价554港元较推介日上涨6.18%[12] - 零跑汽车现价62.7港元较推介日上涨9.52%[12] - 比亚迪股份现价135.6港元较推介日下跌9.6%[12] 全球市场与商品 - 日经225指数单日上涨3.71%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6.18%[6] - 纽约期金年初至今价格上涨55.41%[6] - 纽约期油价格年初至今下跌16.80%[6] 利率与汇率 -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当前为4.1406%年初至今下降42.84个基点[23] - 美汇指数年初至今下跌7.70%[6][23] -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为7.1156年初至今上升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