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采PMI点评:9月PMI:新动能接力旧动能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30 17:42
制造业PMI总体表现 - 2025年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前值49.4%回升0.4个百分点[1][2] - 剔除供应商配送时间影响后,PMI实际上行0.5个百分点至50%[8] 制造业生产与需求 - 生产指数升至近6个月高点51.9%,较前月上行1.1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季节性[2][8] - 新订单指数仅回升0.2个百分点至49.7%,修复幅度弱于生产[2][8] - 采购量指数回升1.2个百分点至51.6%,反映生产走强带动原材料采购[2][8] 制造业需求结构 - 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至47.8%,改善幅度大于内需订单[2] - 9月外贸货运量同比上行1.8个百分点至7.8%,显示出口韧性[2] 行业分化:新动能 vs 旧动能 - 装备制造业PMI上行1.1个百分点至51.6%,高技术制造业PMI保持在51.9%的扩张区间[3][17] - 高耗能行业PMI回落0.7个百分点至47.5%,反映地产基建偏弱[3][17] - 基础原材料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下降2.2和4.5个百分点[3][17]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PMI为50.0%,较前值50.3%回落0.3个百分点[1][33] - 服务业PMI回落0.4个百分点至50.1%,新订单指数下降1.0个百分点至46.7%[3][5][33] - 建筑业PMI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至49.3%,新订单指数上升1.6个百分点至42.2%[3][5][33] 高频数据与风险 - 9月全国迁徙指数同比下行8.5个百分点至5.6%,国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1.1%[37] - 风险提示包括外部环境变化、房地产形势变化及稳增长政策推进不及预期[5][42]
资产配置快评:Riders on the Charts:每周大类资产配置图表精粹-20250930
华创证券· 2025-09-30 17:31
美元与全球资本流动 -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后,投资者削减做空美元头寸,美元指数投机净空头持仓从1.29万份降至1.04万份,减少2500份,其占总持仓比例从33.5%降至25.6%,降幅7.9%[10] - 截至7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升至9.16万亿美元,较6月的9.13万亿美元增加320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债规模降至7307.3亿美元,为2009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16] - 3个月美元兑日元互换基差为-17个基点,Libor-OIS利差为92.9个基点,显示离岸美元融资环境有所收紧[29] 美国部门资产负债状况 - 今年二季度美国家庭部门债务杠杆率降至68.8%,为1999年三季度以来最低;非金融企业债务杠杆率降至100.3%,为2015年三季度以来最低;联邦政府债务杠杆率降至104.4%,为去年二季度以来最低[11] - 今年二季度美国家庭净财富升至176.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升至7.8倍,为去年三季度以来最高水平[15] - 今年二季度美国养老基金美股持有量升至8.9万亿美元,较一季度的8万亿美元单季增持9000亿美元;美债持有量维持在1.03万亿美元不变,偿付缺口从3.5万亿美元降至3.4万亿美元[21] 中国资产估值与市场信号 - 截至9月26日,沪深300指数权益风险溢价(ERP)为4.3%,低于16年平均值以上1倍标准差,估值水平有抬升空间[22] - 截至9月26日,中国10年期国债远期套利回报为31个基点,较2016年12月水平高61个基点[27] - 截至9月26日,铜金价格比降至2.7,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至7.1,二者背离扩大,信号不一致[34] - 截至9月26日,国内股票与债券的总回报之比为28.2,高于过去16年平均值,股票资产相对吸引力增强[36]
国内观察2025年9月PMI:季节性回升后关注政策落实
东海证券· 2025-09-30 17:28
制造业PMI - 9月制造业PMI为49.8%,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符合近5年同期均值所体现的季节性规律[2] - 生产指数回升至51.9%,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略超季节性;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至49.7%,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略低于季节性,反映供强于需的格局不变[2]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2%,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8.2%,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价格指数回落且延续分化,反映价格传导不畅及“反内卷”政策预期影响边际弱化[2] - 装备制造业PMI为51.9%,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为2025年3月以来高点;消费品行业PMI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为50.6%,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中下游景气度有所改善[2] - 高耗能行业PMI结束三连升,为47.5%,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2] 非制造业PMI - 9月非制造业PMI为50.0%,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表现略低于5年同期均值的-0.2个百分点(剔除2021年异常值)[2] - 服务业PMI为5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暑期效应减退,出行消费相关行业景气度回落至荣枯线以下,而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2] - 建筑业PMI为49.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但受台风等天气影响,回升幅度弱于季节性;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连续环比回升,或反映实物工作量形成速度在提升[2] 政策与风险 - 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密集出台,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抓紧投放到具体项目上,《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在9月印发,后续关注需求端政策的落实情况[2] - 风险提示包括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特朗普关税政策风险以及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2]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政策性金融工具,2025年与2022年有何不同?
国金证券· 2025-09-30 17:23
出台背景与政策投向 -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台背景是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8月新旧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5.9%和-6.4%[3] - 基建投资回落主因并非资金短缺,而是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的比例收缩,截至9月29日用于化债清欠规模超1.2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约2.1万亿元[10] - 2025年工具更侧重支持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聚焦新质生产力八大领域,并要求20%资金投向民营企业[3][10] - 2022年工具主要为稳增长,投向传统基建;2025年工具支持长期项目,重点支持10年、15年、20年期限项目[10] 资金来源与成本 - 2022年工具资金来源于政策性银行发债和央行PSL支持,2022年9月PSL利率下调至2.4%[19] - 2025年8月政金债净融资达3923.8亿元,但PSL未新增,因当前PSL利率2.0%高于政金债利率(10年期国开债利率1.87%)[21] - 若央行通过PSL支持2025年工具,预计PSL利率需至少下调20个基点[4][21] 经济影响与杠杆效应 - 2022年工具投放7399亿元,撬动社融比例约5.5倍,对基建投资乘数约3.5倍[5][29] - 2025年工具规模5000亿元,按5.5倍杠杆测算,可撬动2.75万亿元新增社融,拉动1.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0] - 2025年工具支持领域既包含基建投资(如交通物流),也涵盖制造业投资(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30]
方式与线索探究:央行何时重启“买债”?
远东资信· 2025-09-30 17:20
央行买债概况与现状 - 截至2025年8月底,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政府债权"科目余额为2.25万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重为4.85%,仅包含国债[2][11] - 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为2.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已知明细部分为1.35万亿元,包括多笔特别国债;未知明细部分约0.9万亿元,主要为2024年8-12月净买入的短期国债[14] - 央行买债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重要方式之一,属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部分,当前市场对其重启的预期升温[2][6] 买债操作方式与影响 - 历史上央行参与买债的三种方式为:现券交易、滚动买入定向发行特别国债、回购交易(包括质押式逆回购和买断式逆回购)[2][16][22] - 若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会形成流动性净投放,增加基础货币;而滚动买入续发的特别国债则不会影响基础货币[2][20] - 回购交易是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工具,截至2025年9月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已向市场净投放流动性5.4万亿元人民币[23] 重启买债的背景与线索 - 经济稳增长压力增大:2025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1%,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出口承压,CPI同比转负[33] - 四季度流动性到期量较大:MLF在10月、11月、12月的回笼量分别为7000亿、9000亿和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同期到期量分别为1.3万亿、1万亿和1.4万亿元[34] -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货配合")必要性提升,化债需求带来的宽财政加码可能扰动债市供求,需宽货币配合[3][27][38] - 长短端利差修复为买债提供操作空间:10年期与1年期国债利差从2025年1月的30个基点低点修复至9月的46.7个基点,收益率曲线形态恢复[41] - 央行三季度例会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持续发力、适时加力",预示四季度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力[3][46]
2025年9月PMI分析:生产带动PMI回升,供需缺口继续扩大
银河证券· 2025-09-30 17:17
总体PMI表现 - 2025年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1]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1] 供需动态 - 生产指数大幅上升至51.9%,较前值50.8%提升1.1个百分点[2] - 新订单指数小幅提升至49.7%,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8%[2] - 供需缺口扩大至2.2个百分点,生产明显强于需求[2] - 9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平均上升6.7%[2] - 汽车行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大幅上涨18.6个百分点[2] 价格指数 - 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9个百分点至48.2%,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微降0.1个百分点至53.2%[3] - 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差达到5个百分点[3] - 9月CRB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8%[3] - 螺纹钢、热轧板卷、线材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83%、1.48%和4.1%[3] 库存与采购 - 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1.4个百分点至48.2%,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至48.5%[4] - 采购量指数上升1.2个百分点至51.6%[4] 企业规模与行业 - 大型企业PMI上升0.5个百分点至50.8%,重回收缩区间上方[4] - 小型企业PMI上升1.6个百分点至48.2%,中型企业微降0.1个百分点至48.8%[4] - 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50%[4] 政策与展望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计5000亿元,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7] - 制造业PMI已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经济仍面临压力[5] - 未来出口端或面临更多压力,内需需更多提振[5]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930
华宝证券· 2025-09-30 17:01
新股发行与上市 - 云汉芯城(301563)于2025年9月30日上市,发行价格为27.00元[1] - 瑞立科密(001285)于2025年9月30日上市,发行价格为42.28元[1]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 - 紫天退(300280)处于退市整理期,距最后交易日剩余3个交易日[1] - 博瑞医药(688166)发布严重异常波动公告[1] - 上纬新材(688585)的要约收购申报期为2025年9月29日至10月28日[1] - *ST高鸿(000851)发布(可能)强制退市风险提示公告[4] 债券市场动态 - 景兴转债(128130)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10月22日[6] - 金能转债(113545)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9月30日[6] - 浦发转债(110059)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22日[6] - 多只债券(如22首钢02、22龙川G1等)将于2025年10月进行回售或提前摘牌[8] 基金交易提示 - 纳指科技ETF(159509)等基金因溢价发布停牌或风险提示公告[6]
2025年油轮市场基本面跟踪:油轮淡季逆势走强,或迎中长期基本面改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30 16:24
近期运价表现 - VLCC运价在2025年8月淡季逆势上涨,9月平均运价接近75,000美元/天,创同期记录,仅次于2022年11月的78,956美元/天[6][9] - 2025年9月16日VLCC运价录得96,100美元/天,为历史上9月最高运价[9] 需求端驱动因素 - 原油贸易结构变化推动运价,自美国和中东合规市场进口增加,自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敏感市场进口减少[6][12] - 2025年8月美湾-中日韩印原油出口数量环比大幅增长94%[6][14] - OPEC+中期增产空间约269万桶/日,长期若对标2022年10月产量,增产空间达411万桶/日[6][29] - 中国原油库容率较历史高点仍有8.7%的补充空间,约1.5亿桶;全球原油总库存较近5年高点有4.6亿桶空间[6][35][36] 供给端约束 - VLCC船队已接近20年未出现集中拆解,老龄化严重[6][48] - 考虑到船队老龄化效率损失,2026-2027年实际运力增速经效率折算后分别为-0.3%和1.8%[6][61] - 在每年交付30艘船舶的假设下,2028-2030年按船龄效率折算后的有效运力增速预计为负值(-0.5%至-1.2%)[61] - 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VLCC市场运力达222艘,过去三年供给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需求仅增3个百分点,供需失衡[6][64] 资产估值与弹性 - 招商轮船当前P/NAV比值为1.16倍,假设下半年净利润30亿元,2025年底重置成本接近640亿元[6][75][76] - 若船价上涨10%,重置成本增至近700亿元;若对标历史最高船价(剔除通胀后上涨86%),重置成本可增厚至1,140亿元[6][76] - VLCC运价每上涨1万美元/天,招商轮船VLCC业务税前净利润弹性为13亿元,整体油轮业务弹性为15亿元[6][78]
华安研究:华安研究2025年10月金股组合
华安证券· 2025-09-30 16:20
半导体与AI算力 - 中芯国际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4989百万元,同比增长35%,先进制程营收预计同比增长68%[1] -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先进制程技术的晶圆代工企业,受益于AI芯片需求爆发和国产化替代,订单能见度延伸至2026年[1] - 第四范式2025年预计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34百万元,营业收入7072百万元,同比增长34%[1] - 第四范式整体估值约4倍P/S,相比国内AI公司处于相对低位,长期有较大估值空间[1] 新能源与汽车 - 中创新航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395百万元,同比增长136%,营业收入43125百万元,同比增长55%[1] - 中创新航储能电池涨价顺利落地,动力电池出海高毛利,商用车及储能电池高增带动整体市占率提升[1] - 赛力斯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0124百万元,同比增长70%,营业收入191237百万元,同比增长32%[1] - 赛力斯新车型M7大改款预计将月销量从0.5万辆提升至2万辆,单月交付从4.3万提升至5万以上[1] 消费与制造 - 科沃斯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1百万元,同比增长155%,营业收入198百万元,同比增长19%[1] - 科沃斯产品周期与全球化空间开启,第三曲线(割草/擦窗机器人)远期有望带来50亿以上规模空间[1] - 太阳纸业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3469百万元,同比增长12%,营业收入44337百万元,同比增长9%[1] - 太阳纸业林浆纸一体化成本优势明显,产能扩张贡献业绩增量,三大基地协同发展竞争壁垒稳固[1]
金业弹性表:金业弹性表2025年9月30日版
浙商证券· 2025-09-30 16:08
黄金产量与增长预测 - 山金国际预计自产金产量从2024年的8吨增长至2027年的14吨,复合年增长率达32%[4] - 万国黄金预计自产金产量从2024年的3吨增长至2027年的6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0%[4] - 紫金矿业预计自产金产量从2024年的73吨增长至2027年的95吨,但复合年增长率仅为5%[4] - 中金黄金预计自产金产量从2024年的20吨增长至2027年的29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0%[4] 市值与估值指标 - 紫金矿业总市值最高,达7646亿元,其2024年单吨产量市值为105亿元/吨[4] - 万国黄金2024年单吨产量市值较高,为146亿元/吨[4] - 湖南黄金2024年单吨产量市值为92亿元/吨[4] - 山东黄金总市值为1798亿元,其2024年单吨资源量市值较低,为0.8亿元[4] 风险提示 - 存在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6] - 存在黄金价格上涨不及预期的风险[6] - 存在产量测算基于假设条件,可能与实际值有偏差的风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