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市场动态:当前M1改善指征PPI拐点大概率确认
中信证券· 2025-10-06 15:21
全球股市表现 - 美股个别发展,道指涨0.51%至46,758点,标普500微升0.01%,纳指跌0.28%结束5天升势[3][7][8] - 欧股涨跌不一,英国富时100指数创新高涨0.67%至9,491点,德国DAX指数跌0.18%结束5连升[3][7][8] - 亚太股市多数上涨,日经225指数涨1.9%至45,769点,港股恒生指数逆市跌0.54%至27,140点[3][10][15][16] - 拉美股市变动不大,巴西IBOVESPA指数涨0.17%,墨西哥IPC指数跌0.38%[3][8] 外汇与商品市场 - 美元兑日元大涨1.27%至149.31点,现货黄金突破3,920美元/盎司创新高[4][20][21] - WTI原油期货涨近1%,OPEC+同意11月起每日增产13.7万桶[4][20] - 美元指数年初至今下跌9.9%,纽约期金年内涨幅达46.9%[21] 固定收益市场 - 美债收益率曲线趋平,2年期收益率升3.7基点至3.58%,10年期升3.7基点至4.12%[4][23][24] - 美国政府停摆持续,就业数据缺失,美联储官员言论偏鹰派[4][24] - 亚洲债市相对淡静,投资级债券利差收窄1-2基点[4][24]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M1增速改善,部分中下游行业资金活化度显著提升,佐证PPI拐点大概率确认[5] - 日本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市场预期其政策可能抑制央行加息,导致日元贬值[5][18][20] - 美国9月ISM非制造业PMI报50,为2020年以来最弱水平[5][8] 企业及行业动态 - 英伟达与阿联酋的AI芯片交易面临延迟,涉及金额超10亿美元[5][7] - 澳门十一假期访客量达30.4万人次,预计10月博彩毛收入同比增长9%至226亿澳门元[13] - 比亚迪连续四个季度在纯电动汽车全球交付量上超越特斯拉[5]
美国经济:PMI显示经济放缓
招银国际· 2025-10-06 15:20
经济放缓迹象 - 美国9月服务业PMI为50,较8月的52下降,扩张停滞,低于市场预期的51.7[2] - 服务业PMI对应年化GDP增速为0.4%[2] - 制造业PMI为49.1,较8月的48.7略有回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高于市场预期的49[2] - 制造业PMI对应GDP增速约为1.9%[2] 产需与就业表现 - 服务业商业活动指数从8月的55降至9月的49.9,新订单指数从56降至50.4,显示产需走弱[2] -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51.4降至48.9,需求重回收缩,而产出指数从47.8升至51[2] - 服务业就业指数从46.5升至47.2,制造业就业指数从43.8增至45.3,收缩速度放缓,就业底部企稳[2] 价格与成本压力 - 服务业物价指数从69.2升至69.4,制造业物价指数从63.7降至61.9,但仍处高位,通胀压力较大[2] - 多数受访企业提到关税对成本端的影响正逐渐显现[1][2] 库存与外部因素 - 库存指数收缩加剧,企业正在消耗提前囤积的库存[1][2] - 10月政府停摆导致约70万联邦员工无薪休假,预计每停摆一周将拖累GDP 0.1-0.2个百分点[1][2] 政策与市场预期 - 市场对美联储10月降息的预期为96.2%,但由于就业改善且通胀高于目标,美联储可能在10月暂停降息[1] - 随着经济持续放缓,美联储可能在12月再次降息[1][2]
海外宏观周报:美国GDP上修,经济韧性仍存-20251006
中邮证券· 2025-10-06 15:19
美国经济数据与市场表现 - 美国二季度GDP增速大幅反弹[14],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至21.8万人,为7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9][12] - 核心PCE当月环比增长0.23%[9],显示通胀尚未因关税措施失控[9] - 尽管经济数据强劲,美股出现回调,反映市场更关注降息预期而非经济增长推动的盈利改善[1] 美联储政策与官员观点 - 美联储于近期降息25个基点,市场定价显示预期年内还有2次降息[27]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当前股价处于高估值区间,但历史数据显示其警告后股市回报仍为正值[2] - 美联储官员对降息路径存在分歧:理事米兰主张未来两次会议各降息50个基点[21],而古尔斯比认为应循序渐进,利率或可下调100-125个基点至约3%[22][23] - 部分官员强调风险管理,支持降息以防止劳动力市场超预期恶化[26],并优先应对就业与通胀中偏离更大的一方[24] 行业动态与潜在风险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首阶段提供约400万至500万块GPU,总算力推高至10GW[8] - 主要风险包括通胀回升超预期可能放缓降息节奏,以及英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加剧可能引发全球长期利率上行[3][28]
高市早苗意外胜选,风险资产许你耀眼
国泰君安· 2025-10-06 15:12
日本市场反应 - 日经225指数飙涨逾4%,创下数月来最大单日涨幅[4][5] - 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挫1.5%,逼近150关键心理关口[4][5] - 日元兑欧元汇率跌至历史新低[4][5] - 日本4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14个基点至3.52%[4][5] 政策预期与立场 - 高市早苗胜选被视为将重启以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超宽松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安倍经济学”[4][5] - 高市早苗明确表示日本央行加息是“愚蠢之举”,强化了市场对日本央行将继续维持宽松政策的预期[4][5] - 高市早苗政策选项包括增加对地方政府的补贴,甚至不排除下调消费税以应对通胀[4][5] - 市场预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将进一步陡峭化,反映对未来财政政策的高度敏感[10] 全球市场影响 - 美日两大经济体的政策共振为全球风险资产注入新动能,推动资金流向股市及新兴市场[4][10] - 美元走势处于微妙平衡点,既受日元贬值支撑,也面临全球风险偏好上升带来的压力[4][10]
2025年9月PMI数据点评:PMI边际回升:供给推动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30 23:02
制造业PMI - 2025年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4] - 生产指数为51.9%,创近6个月新高,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13] - 新订单指数为49.7%,虽连续三个月小幅抬升,但涨幅弱于季节性且仍低于临界点[13] 供需结构 -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运输设备等行业供需指数高位运行,均高于54.0%[13] - 木材加工及家具、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供需指数仍低于临界点[13]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8%,较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体现出口需求趋稳[17] 价格与库存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2%,出厂价格指数为48.2%,分别较上月下降0.1和0.9个百分点[19] - 采购量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至51.6%,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1.4个百分点至48.2%[21] 非制造业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行业分化明显[22]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较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但已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26] 政策动向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计5000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以支撑基建[27]
解读美国232贸易调查新进展
国金证券· 2025-09-30 22:51
地缘政治动态 - 中美关系呈现多部门、多领域全面发展态势,推动双边关系整体向好[1] - 波兰在关闭十余天后重新开放中欧班列,凸显东欧地缘风险及通道多元化需求[1] - 联合国大会期间西方国家出现外交乱斗,涉及俄乌冲突及巴以问题抗议[1] 美国232贸易调查新举措 - 美国宣布自10月1日起对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厨柜等产品征收50%关税,软垫家具征收30%关税,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2][14][22] - 2024年美国对医药、家具、载重卡车进口额分别为2130亿美元、720亿美元、477亿美元[14] - 美国商务部对医疗设备、机器人启动新232调查,公众意见征询截止10月17日[2][15] 232调查特点与战略意图 - 特朗普第二届任期内已启动十余项232调查,呈现主观性、随意性及可交易性特征[2][16] - 调查背后是"关键产业回流美国"国家战略,旨在加强国家安全相关产业控制权[3][18] - 实施关税亦有兑现竞选承诺及填补IEEPA关税被否决后空白的个人考量[3][18] 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 - 232调查短期可能降低中国商品价格竞争力,冲击相关企业订单和利润[3][20] - 中国对美出口前五类产品中电子占24%、机械占17%,将受关税反向传导影响[20] - 中国企业通过"复杂产品转向上游、简单产品转向国外"策略有效规避关税影响[3][21] 未来风险与关注点 - 美国政府可能于10月1日关门,影响约85万名联邦雇员及关键经济数据发布[24] - 需重点关注中美经贸谈判、俄乌谈判、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巴以问题进展[3] - 风险包括美国对华新经贸诉求、俄乌冲突升级及多国对华出口产品贸易调查[4][44]
生产进一步走强——9月PMI数据点评
华创证券· 2025-09-30 20:51
制造业PMI总体回升 - 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前值49.4%回升0.4个百分点[2] -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3] 生产活动显著走强 - PMI生产指数为51.9%,较前值50.8%回升1.1个百分点[2][7] - 中游装备制造业PMI达51.9%,生产指数达55%[4][7] - 消费品制造业PMI达50.6%,生产指数接近54%[4][7] 需求端指标 - 新订单指数为49.7%,较前值49.5%微升0.2个百分点[2][10]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8%,较前值47.2%上升0.6个百分点[2][10] - 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2.2%,高于去年同期的39.5%[3][13] 企业库存与采购行为 -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2%,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4][7] - 采购量指数为51.6%,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4][7]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5%,较前值48.0%上升0.5个百分点[2][10] 价格指数表现分化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2%,略低于前值53.3%[3][11] - 出厂价格指数为48.2%,较前值49.1%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低于荣枯线[3][5][11] 非制造业与行业表现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继续位于扩张区间[3][13]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但低于去年同期50.7%[3][13] - 高耗能行业PMI为47.5%,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5] 外需与物流支撑 - 全球制造业PMI在8月上行至50.9%[4][7] - 9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四周同比增速达7.3%,高于6-8月的3.1%、5.6%、5.9%[4][7] 企业预期与就业 - 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较前值53.7%上升0.4个百分点[3][13] - 从业人员指数为48.5%,较前值47.9%上升0.6个百分点[2][7] 主要风险提示 - 物价偏弱,终端物价好转仍有待终端需求改善[5]
9月PMI数据点评:制造业回升,非制造业徘徊
德邦证券· 2025-09-30 20:40
经济总体态势 - 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2] - 非制造业PMI为50.0%,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徘徊于荣枯线[2] - 综合PMI为50.6%,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2] 制造业表现 - 生产指数为51.9%,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扩张明显加快[2] - 新订单指数为49.7%,较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需求仍处收缩区间[2] - 大型企业PMI为51.0%高于荣枯线,中型企业为48.8%和小型企业为48.2%仍偏弱[2]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6%和装备制造业为51.9%表现较好,基础原材料行业为47.5%偏弱[5] 非制造业表现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2]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略高于上月但仍处收缩区间[2] - 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6.0%,下降0.6个百分点,需求回落明显[2] -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5.0%,下降0.6个百分点,用工压力加大[2] 价格与成本 - 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2%,出厂价格指数为48.2%[5] - 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0%,销售价格指数为47.3%,盈利空间受挤压[2] 政策预期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正积极推进,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2] - 10月降准、降息概率升高,以降低企业投融资和居民购房成本[2]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为何核心CPI与经济数据存在“温差”
首创证券· 2025-09-30 20:07
核心CPI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5年1-8月核心CPI环比累计上涨0.9%,与2021年同期持平,但高于2022-2024年同期水平[2][10] - 剔除家用器具和黄金饰品影响后,2025年1-8月核心CPI环比累计增速回落至0.4%,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一致[2][16] - 2025年1-8月核心CPI中,生活用品及服务拉动0.13%,其他用品和服务拉动0.32%,而交通和通信拖累0.08%[18] 特殊因素分析 - 家用器具价格上涨主要受"以旧换新"等消费补贴政策推动,家用电器零售额显著高于往年水平[2][21][25] - 黄金饰品价格因避险需求持续走高,2025年1-8月金价上涨拉动核心CPI约0.21个百分点[18][20] - 2025年8月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6.7%和29.8%,合计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22个百分点[20] 经济背景与风险 - 2025年服务业PMI在7月前持续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与经济数据存在"温差"[2][10] - 居住类价格走弱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承压与行业竞争有关[17] - 报告提示估算存在偏差和信息不充分的风险[2][24]
宏观点评:9月PMI季节性回升的背后-20250930
国盛证券· 2025-09-30 19:47
主要PMI数据表现 - 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前值回升0.4个百分点,但仍连续第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1][2] - 9月非制造业PMI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0%,其中服务业PMI回落0.4个百分点至50.1%,建筑业PMI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至49.3%[1][2][6] - 9月综合PMI产出指数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6%,指向整体经济扩张略有加快[2] 制造业分项指标 - 供给端PMI生产指数为51.9%,回升1.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需求端新订单指数为49.7%,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收缩[3] - 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至47.8%,进口订单指数回升0.1个百分点至48.1%,均处于收缩区间[3][17] - 原材料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回落0.1和0.9个百分点;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回升0.5和1.4个百分点[4] - 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变动0.2、-0.1、1.6个百分点;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4] 经济趋势与政策展望 - 当前经济回落有加速迹象,政策“适时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升[1][6] - 国内需紧盯消费、地产等基本面走势,“国庆、10月四中”两个关键窗口,央行可能重启购买国债、Q4大概率降息,财政Q4大概率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和化债额度[1][6] - 海外需紧盯中美经贸谈判进展,尤其是10月底韩国APEC峰会[1][6]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力度超预期、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统计误差和口径调整[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