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哥大土地价值捕获:估价税案例研究(英)2025
世界银行· 2025-06-09 14: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分析波哥大通过增值税为城市交通项目融资的创新方法,探讨土地价值捕获的经济基础和法律框架,介绍1995 - 2018年五个增值计划案例,分析税收收入演变,为发展中城市通过价值捕获工具为交通项目融资提供经验教训 [13][15][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 哥伦比亚百年前立法允许土地价值捕获,波哥大等城市用增值贡献为城市建设融资,但案例显示建设范围小于承诺且耗时更长,2023年该市出台新法律框架 [20] - 报告分析1995、2005、2010、2013和2018年增值计划,旨在为发展中城市提供经验,通过文献回顾、访谈和数据收集开展研究 [21][22][23] 文献综述:改善或增值税的基础 - 交通项目扩大出行服务供应,若收益大于成本则项目合理,其好处包括降低出行成本、增加出行量、节省时间等,还会吸引人们在项目附近居住,导致房地产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这为土地价值捕获提供经济基础 [26][27][28] - 土地价值捕获认为可通过征收改善税来获取部分增值以资助交通项目,改善税与财产税有相同基础即地籍,前者专款专用,后者无此特点,确定项目受益者、考虑纳税人负担能力和总税收负担很重要 [30][41][46] 哥伦比亚和波哥大增值的法律基础 - 哥伦比亚1921年立法允许国家政府捕获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价值,1936年授权波哥大使用,1938年授权所有省会使用,1991年宪法规定只有市政当局可对财产征税,1997年土地使用规划法规定基础设施成本分配方式,法律明确增值收入用于交通项目建设 [50][51] - 法律允许两种估算项目收益和分配成本的方法,即麦德林学派和波哥大学派,还允许市政当局收回应急和行政成本,后取消相关百分比限制,波哥大1987年第7号法令规范增值税征收,包括确定受益区域、分配税收、设立监督委员会、公民参与和投诉机制等 [52][53][58] 五个通过增值税资助的项目 - **1995年增值计划**:Mockus政府获批两个项目,后经修改和调整,最终完成项目数量少于预期,成本高于估计,需其他收入来源弥补资金缺口 [62][63][65] - **2005年大型增值计划**:Garzon政府获批最大增值计划,分四个阶段,涵盖众多交通项目,国际文献常以此为例,该计划因规模大、覆盖广减少公众阻力,但因公式复杂、纳税人不理解、总税收负担问题等导致大量投诉,且与地籍更新冲突,最终部分项目被取消,资金退还纳税人 [73][77][79] - **2010年增值计划**:Moreno - Rojas政府获批项目,该法令包含确定增值税的公式,后因采用其他土地价值捕获工具,项目被暂停和废止 [86][87][91] - **2013年增值计划**:Petro政府修改2005年计划,取消部分阶段,调整项目内容,由一般税收和债务融资,部分项目建设进度达80%以上,同时退还之前计划的增值税收 [92][93][94] - **2018年增值计划**:Penalosa政府获批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和工业区,范围包括道路升级、自行车道建设和社区中心等,设计初步,下一届政府需详细设计和招标,该计划向富人征税,减少投诉,但因人行道升级复杂、公民参与等因素导致建设延迟 [98][101][105] 2023年增值税框架 - 2023年9月市议会批准第915号法令,取代1987年第7号法令,主要变化包括项目需有最终设计、开展支付能力研究、在建设开始或完成后征税、取消监督委员会、加强公民参与、提供项目进度电子更新、未完成项目需退还增值收入等 [113][114] 波哥大税收收入演变——增值和拥堵收费 - 波哥大政府通过改革提高税收征收额、降低成本,包括改善地籍、数字化商业数据等,主要税收来源包括财产税、销售税、车辆税、燃油附加费、城市发展税、游戏和表演税等,各税种收入有不同程度增长 [116][121] - 燃油附加费用于道路维护和公共交通项目,曾因国际油价波动引发抗议,政府采取设立燃油价格稳定基金和设定固定附加费等措施,但基金效果不佳成为补贴,纳税人数量和人均税收收入各有变化 [122][123][125] - 波哥大地籍先进,记录的建筑面积、注册财产数量和总地籍价值均有增长,使财产税收入增加,该市信用评级高,融资成本低,增值税和拥堵收费是重要收入来源,预计拥堵收费收入将增加 [130][131][141] 波哥大改善税经验对其他城市的启示 - 其他城市可借鉴波哥大经验,包括制定相关立法、改善公共财政、完善地籍、确保成本效益、考虑纳税人负担能力、设定全市标准、采用最终设计和合同、加强公民参与、采取增收措施等,每个能产生超过征收成本的收入来源都有助于资助城市交通系统 [154][155][156]
交通弹性融资、资源和机会(英)2025
世界银行· 2025-06-09 14: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面临气候和灾害风险,投资韧性基础设施可助力社会和经济适应气候变化,世界银行集团估计每投资1美元可产生4美元收益 [23][24] - 运输韧性融资存在挑战,如资金难衡量效益、适应融资与缓解融资失衡、全球气候融资设施对运输韧性关注不足等,需加大投资并采取创新解决方案 [26][27][32] - 报告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包括获取国际气候融资、动员国内公共资源、解决融资挑战、采用创新金融机制和促进私营部门参与等,以缩小运输韧性融资差距 [34][35][4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发展中国家适应融资需求大,2030年前每年需2120亿美元,2031 - 2050年每年需2390亿美元,远高于2022年的630亿美元,且适应融资远少于缓解融资 [48][49] - 2022年运输部门在630亿美元全球适应融资中仅获得10亿美元,占比1.6% [50] - 运输在适应政策中的重要性可能增加,但量化运输韧性效益困难,公共资源主导当前适应融资,私营部门可成为运输韧性的关键资金来源 [52][53][55] 2. 气候融资设施 - 确定了42个气候融资设施,包括32个兼顾缓解和适应行动的设施以及10个仅专注适应的设施 [74] - 兼顾缓解和适应的设施很少将运输韧性作为明确优先事项,7个适应重点设施涵盖运输,6个设施指定运输合格子部门 [75][76][77] - 三分之一的设施涵盖所有活动范围,三分之二专注上游和中游活动,多数设施提供赠款 [78][79][80] 3. 公共资金机制和税收措施 3.1 公共资金审查 - 确定了33个公共资金机制,88%支持运输部门,但无明确支持运输韧性项目的目标 [84] - 国家道路基金对韧性的支持不明确,国家/地方气候基金、公共基础设施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运输韧性方面存在不足,且透明度需提高 [85][90][96] 3.2 可能增加公共资金的税收措施 - 确定了29项税收措施,包括基础设施税、碳税、车辆税和燃料税 [97] - 基础设施税在多数国家未充分利用,仅5个国家积极使用,各类税收工具可筹集运输韧性投资资金,应探索不依赖道路使用和传统运输技术的税收措施 [99][100][103] 4. 促进私营部门参与气候韧性运输的障碍、机会和干预措施 4.1 障碍、机会和干预措施概述 - 通过利益相关者咨询和文献回顾,考虑上游、中游和下游阶段,分析了促进私营部门参与气候韧性运输的障碍、机会和干预措施 [107][108] - 上游存在缺乏政策指导等障碍,可利用现有立法和政策提供机会,应整合运输韧性需求和政策优先事项;中游存在缺乏投资准备项目等问题,可利用现有指导文件和气候数据,应提供项目准备资金;下游存在项目管道有限等挑战,可利用适应重点设施和混合融资,应提供优惠融资和创新金融工具 [110][114][116] 4.2 案例研究 - 介绍了巴基斯坦卡拉奇快速公交项目和巴西基于绩效的道路修复和维护合同案例,展示了气候风险评估、韧性措施整合和利用优惠融资的良好实践 [118][121][129] 5. 私营部门参与运输韧性的路线图概述 5.1 愿景、目标、优先事项和关键行动领域 - 路线图旨在促进向韧性运输的系统性和长期转变,目标是动员私营部门参与建设和维护韧性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 [142][145] - 包括政策和制度能力、项目管道开发、项目和公共资金、融资四个关键优先事项及具体行动领域 [145][146] 5.2 导航路线图 - 用户可通过回答关键问题确定相关章节,以识别差距和改进领域,确保将韧性考虑纳入运输项目 [150] 6. 政策和制度能力 6.1 将韧性运输纳入政策目标 - 建立韧性运输政策目标可促进私营部门参与,政府可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强调其重要性,如肯尼亚、乌干达和越南在国家自主贡献中确定运输适应项目 [162][163][165] - 政府应将气候和灾害韧性纳入相关政策工具,设定韧性目标并确定战略行动 [165] 6.2 加强公私伙伴关系框架 - 公私伙伴关系框架可通过政策改革、制定指南和工作文件以及建立项目审批制度来整合韧性,如菲律宾在公私伙伴关系法典中强调气候韧性,牙买加开发气候风险评估方法 [166][169][175] - 推荐使用世界银行集团的气候工具包,建立网关流程可确保韧性要求有效实施 [177][178] 6.3 促进机构协调和能力建设 - 应明确各政府机构在公私伙伴关系项目中实施韧性要求的责任,制定人力资源计划以加强政府官员的能力 [181][186] 7. 项目准备 7.1 提供项目准备资金 - 运输韧性项目需要额外的项目准备资金,可建立项目准备基金,确保其涵盖韧性相关活动 [190][191][192] 7.2 加强合同签订方法 - 基于绩效的合同可将韧性和可持续性目标纳入合同安排,包括设计建造运营维护、运营和维护等多种类型,应精心规划并整合韧性考虑 [196][202] - 政府可采取增强风险识别和评估、开发风险分配框架等最佳实践 [204] 7.3 韧性合同条款 - 应采用积极的气候风险管理方法,要求私营伙伴更新相关计划,考虑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条款 [207] - 传统不可抗力条款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存在局限性,应采用明确参数的定义,避免开放式定义 [211][214]
全球灾后快速损失评估(GRADE)报告:缅甸地震2025年3月28日(英)
世界银行· 2025-06-09 14: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Mw7.7级地震,是该国至少100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3][29] - 直接经济损失估计为109.7亿美元,约占缅甸2024/25财年GDP的14%,住宅建筑损失最大,基础设施也遭受严重破坏 [23][78] - 地震对社会和性别产生广泛影响,弱势群体和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重建成本可能高于损失估计 [112][115][1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0 引言 - 报告对2025年3月28日缅甸Mw7.7级地震造成的实物资产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快速评估,旨在支持应对规划、恢复战略和未来风险降低干预措施 [28] - 地震是该国自1912年或1839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地震,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致命的地震,造成强烈地面震动、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且该国政治不稳定加剧了灾情 [29] 1.1 背景 - 2023年缅甸人口超5400万,约69%居住在农村地区,地震影响区域包括内比都、仰光至曼德勒的主要交通走廊和曼德勒地区 [31] - 地震发生时,缅甸正处于内部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中,自2021年军事接管以来,该国政治不稳定、经济受扰、人口流离失所、公共服务紧张,此前的热带气旋和台风也削弱了其应对灾害的能力 [32][35] 1.2 实皆断层历史破坏性地震总结 - 缅甸因位于板块复杂汇聚处,地震活动频繁,实皆断层是一条活跃的转换断层,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 [36] - 2025年3月28日的地震引发约460公里长的破裂,从曼德勒地区的辛固延伸到勃固地区的卑谬,卫星图像确认约500公里的连续地表破裂,是全球近几十年最长的走滑破裂之一,截至2025年4月8日记录到390多次余震 [37][38] 1.3 地震特征与描述 - 2025年3月28日12:50:54缅甸标准时间,Mw7.7级地震袭击缅甸中部实皆地区,震中位于实皆市和曼德勒市之间,震源深度10公里,是该国自1912年或1839年以来最强的地震 [51] 1.4 地震报告影响 - 地震对缅甸五个行政区造成重大影响,包括曼德勒、实皆、勃固、内比都和马圭,造成基础设施、房屋和基本服务广泛受损,军方宣布受影响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55] - 地震影响超1700万人,截至4月14日,东盟人道主义援助协调中心报告3655人死亡、134人失踪、超19.8万人流离失所,预计伤亡人数还会增加 [56] -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截至4月14日,超1.3万座建筑物完全损坏、近4万座部分损坏,媒体报道超5.2万座房屋受损,2661所学校和640所卫生设施受影响,文化和宗教遗产也遭受严重破坏 [57][60] 2.0 快速灾后损失评估方法 - 评估采用世界银行2018年的GRADE方法,通过地震损失建模、灾难风险建模和资产与部门资本存量价值评估,对实物资产的直接经济影响进行快速一阶近似估计 [64][65] - 该方法分三个阶段估计损失:数据收集、监测和检查;与历史事件损失估计比较;校准、建模、交叉检查和验证 [67] 2.1 灾害分析 - GRADE团队利用地面震动数据集、破坏模式、实皆断层科学研究、缅甸地震灾害模型和其他灾害评估,开发了地震事件的灾害模型 [68] 2.2 暴露建模 - 分析更新了缅甸的建筑物和内容暴露模型,区分住宅和非住宅建筑及基础设施,使用特定建筑类型的单位建设成本进行财务估值 [69][70] - 缅甸的总暴露估计为2484亿美元,其中住宅建筑和内容1100亿美元(44%),非住宅建筑和内容546亿美元(23%),基础设施资产834亿美元(34%),仰光地区资产集中度最高 [73] 3.0 实物资产直接损失估计 - 地震直接损失估计为109.7亿美元,占缅甸2024/5年GDP的14%,住宅建筑损失49.7亿美元(45%),非住宅建筑损失26.3亿美元(24%),基础设施损失33.6亿美元(31%) [78] - 曼德勒、实皆和勃固地区损失最严重,占总损失的82%,内比都和马圭地区也遭受重大损失 [23][79] 4.0 结果解释 4.1 结果比较 - GRADE结果与全球地震模型相近,GRADE对建筑物和内容的损失估计为76.1亿美元,全球地震模型估计为64亿美元 [90] - 2025年缅甸地震的GRADE损失估计是2015年尼泊尔戈尔卡地震的两倍多,但考虑通货膨胀后差异减小,缅甸地震损失与GDP比率为14%,尼泊尔为23% [91] 4.2 不确定性 - 结果存在显著不确定性,原因包括宗教文化遗产资产损失难以评估、地震强度估计和建模的不确定性,团队因此开发了自己的地震强度图 [93][95] 4.3 社会脆弱性 - 为了解地震对不同家庭的潜在分配影响,使用了基于数据和模型的方法,利用“Unbreakable”微观模拟模型,将实物资产损失转化为家庭层面的消费损失 [96] - 计算了缅甸各行政区的两个年度人均消费损失指标:所有人口的消费损失和受影响家庭的消费损失,受影响家庭的消费损失更高,弱势群体的损失比平均家庭高18 - 43% [103][108] 4.4 灾害 - 脆弱性 - 冲突 - 暴力关联 - 地震与缅甸持续冲突的相互作用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影响了约160万此前因冲突流离失所的人,冲突还削弱了医疗和信息系统,阻碍了救灾工作 [112] 4.5 对女性的影响 - 女性在地震后面临更高风险和独特挑战,缅甸女性此前因冲突、流离失所和经济不稳定而脆弱,地震加剧了她们的困境,包括难以获得紧急救援和经济援助、面临性别暴力和剥削风险增加等 [115][117] 5.0 结论 - 本次GRADE评估显示,2025年3月28日缅甸Mw7.7级地震造成的实物资产直接经济损失估计为109.7亿美元,约占该国2024/25年GDP的14%,建筑物和内容损失占比超69% [123][124] - 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总损失估计范围为62.4 - 158.2亿美元,重建成本可能高于损失估计,地震对社会和性别产生了广泛影响,未来需要采取冲突敏感的干预措施提高地震韧性 [126][128][130] 6.0 关键参考文献 - 报告列出了包括Crowley和Silva(2025)、Daniell等(2012)、Hallegatte等(2016)等在内的多篇参考文献,涉及地震损失评估、灾害韧性建模等方面 [132][133] 附件A 数据集使用 - 报告总结了GRADE评估使用的主要数据源,包括损失数据、暴露数据、灾害数据和微观模拟建模数据,涵盖了机构报告、社交媒体、全球地震模型数据等多个方面 [134][135][137] 附件B 缅甸重大历史地震 - 附件列出了自1839年以来缅甸发生的重大地震,包括日期、地点、震级、最大烈度、震源深度、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房屋破坏情况和损失等信息 [142][143] 附件C 灾害分析 - GRADE团队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初的ShakeMap存在担忧,因此开发了自己的灾害模型,其ShakeMap与USGS v20版本有相似之处,但在一些地区的强度有所调整 [150][151] 附件D 部门损失地图 - 报告提及附件D包含部门损失地图,但未提供具体内容 [154]
区域就业更新: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劳动力调查的见解(英)2025
世界银行· 2025-06-09 14: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就业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减贫的主要途径,2009 - 2014年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约占该地区减贫的三分之二 [4][5]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创造约2700万个净新增就业岗位,但就业质量存在问题,如非正规就业占比高、劳动收入不平等、生产率增长有限等 [4][30] - 预计2025年该地区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将下降,面临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基础设施差距、可持续经济转型等新挑战 [7][100][10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趋势和预测 - 就业是全球减贫的主要机制,2009 - 201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约占减贫的三分之二,近期劳动力市场表现使贫困率降至疫情前水平 [5] - 2016年以来该地区劳动力市场表现与商业周期一致,疫情后就业增长稳定在约2%,劳动收入自2022年年中以来一直超过GDP增长,但收入复苏慢于就业 [5][6] - 预计2025年该地区GDP增长将从2.2%降至2.1%,就业创造将降至1.6%,劳动收入增长将降至1.5% [7] - 该地区LinkedIn招聘率显示就业复苏不完全,2024 - 2025年低于2017年水平,在高技能、科技前沿领域表现不佳 [11][12]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就业创造率差异大,玻利维亚最高为4.4%,乌拉圭出现净就业岗位流失 [18][19] - 该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2016 - 2024年15岁及以上至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年增长率为5.1%,就业增长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中更强 [24][25]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零售和酒店业、教育和健康等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多,初级部门就业岗位减少,大企业、城市中心、女性和高学历人群就业增长明显 [30][32] 2. 劳动力市场结构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劳动年龄就业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58.9%,失业率从8.5%降至6.2%,但劳动力参与率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37] - 青年失业率从2016年以来下降超过5.4个百分点,但2024年仍高达14%,近五分之一的年轻人处于未就业、未受教育或未培训状态 [38] - 2016 - 2024年大多数社会经济群体的就业率增强或保持稳定,女性就业率提高2.3个百分点,低教育程度人群就业率下降2.7个百分点 [43][44] - 该地区就业人口与总人口比率的增长与欧洲和中亚相当,高于除南亚和高收入国家以外的其他地区,但部分国家就业率下降 [48] - 该地区劳动非正规性仍是重大挑战,基于生产率的非正规率从2016 - 2024年下降2.3个百分点至42.1%,但基于社会保护的工资雇员非正规率上升0.6个百分点至30.5% [52][54] - 该地区就业质量指标显示新增就业岗位增多,但高质量就业比例未增加,就业不足率高,约一半国家就业质量下降 [55] 3. 劳动收入 - 2016 - 2019年疫情前劳动市场收入增长有限,年增长率为0.3%,不同教育程度人群收入增长不同,高学历人群平均年收入下降,低学历人群收入增加 [61] - 2024年大多数社会经济群体劳动收入至少增长3%,低教育程度人群收入增长仅0.8%,女性收入增长落后男性0.6个百分点,性别收入差距自2016年以来保持不变 [62] - 该地区劳动收入差距持续存在,乌拉圭、哥斯达黎加和智利中位数收入比区域中位数高22 - 31%,巴西和墨西哥中位数收入比区域中位数低16 - 18% [67] - 该地区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地区之一,劳动市场差距是主要驱动因素,阿根廷、巴西和哥伦比亚2024年工资不平等程度远超全球同行 [69]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工资和收入增长超过生产率,但GDP人均就业停滞,多数国家高收入与高生产率相关,但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例外 [73][74] - 教育和性别不是该时期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可衡量因素(如努力、运气、能力等)是主要力量,与次要因素(年龄、职业、部门、城市位置)共同解释了中位数收入变化的大部分 [84] 4. 部门重新分配 - 该地区结构转型缓慢且不均衡,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就业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同时农业和建筑业就业份额下降,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有类似转变 [90][91][93] 5. 应对未来:劳动力市场挑战与机遇 - 预计到2025年该地区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将下降,难以创造足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来加速减贫进程 [100] - 该地区除面临高非正规性和高劳动收入不平等的结构性挑战外,还面临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基础设施差距、可持续经济转型等新威胁 [101] - 未来政策应从劳动力市场供需两侧考虑,需求侧政策包括缓解战略部门瓶颈、营造友好商业环境,供给侧政策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终身学习 [103]
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的演变(英)2025
PitchBook· 2025-06-09 14: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经历了从2012年的121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523亿美元峰值,后又回落至2024年的120亿美元的完整兴衰重置周期 [4] - 专业和通才投资者在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中争夺市场份额,2024年专业投资者重获主导地位 [4]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在整体风险投资中的份额从2012年的19%大幅收缩至2024年的6%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4% [4] - 2021 - 2023年生物科技基金的内部收益率为11.9%,非生物科技基金仅为0.3%,扭转了2015 - 2020年的局面 [4] - 市场重新调整使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回到2012年的资金水平,可能为下一阶段的创新和投资奠定更可持续的基础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要点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经历了完整的兴衰重置周期,包括稳步上升、爆发式扩张和市场合理化三个阶段 [4] - 专业和通才投资者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周期中发生显著变化,2024年专业投资者重获主导 [4]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在整体风险投资中的份额大幅收缩,反映了资本的重新分配 [4] - 2021 - 2023年生物科技基金表现优于非生物科技基金,表明专业知识在市场压力下创造价值 [4] - 市场重新调整使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回到2012年的资金水平,可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可持续基础 [4] 引言: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生态系统 - 2012 - 2024年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和显著的市场调整,受科学进步、疫情影响和经济变化的影响 [5] - 分析涵盖了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的募资、区域分布、基金专业化和业绩等方面,未来将探索其他医疗保健投资趋势 [5]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资本流动:兴衰与重新调整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募资从2012年的121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523亿美元峰值,后回落至2024年的120亿美元 [8][9] - 募资周期分为稳步上升(2012 - 2017)、爆发式扩张(2018 - 2021)和市场合理化(2022 - 2024)三个阶段 [10][11][12] - 市场调整的驱动因素包括资本成本上升、疫情后重置、退出市场限制和行业分配转移 [13][14][15] - 专业和通才投资者在生物科技投资中的市场份额发生显著变化,2024年专业投资者重获主导 [17][19]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下降,反映了行业的相对疲软 [22][23] 区域生物科技投资:创新中心与新兴市场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模式,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主要的投资地区 [46][47][48] - 2024年北美筹集了96亿美元,占全球生物科技风险投资资本的80.5%;欧洲筹集了17亿美元,占14.2%;亚洲筹集了6亿美元,占5.3% [47][48][49] - 历史上,北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欧洲相对稳定,亚洲波动较大 [51][52][53]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生态系统高度集中在成熟的创新中心,反映了专业知识、监管熟悉度和综合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58] 生物科技资本集中:基金规模频谱与投资策略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包括精品基金、中小市场基金、中等市场基础基金、大型基金和集中资本平台 [68][69][70] - 资本集中的驱动因素包括治疗复杂性、投资范围扩大、投资组合支持策略和市场整合 [73][74][75] 生物科技投资回报:专业化溢价与业绩分析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与非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相比,表现出周期性的业绩模式 [87] - 2012 - 2014年生物科技基金表现优于非生物科技基金;2015 - 2017年和2018 - 2020年非生物科技基金领先;2021 - 2023年生物科技基金表现强劲 [87][90][92] - 生物科技基金的业绩表现受到战略收购者生态系统、基于知识产权的创新和专业知识等因素的驱动 [99][100][101] 展望:驾驭生命科学资本的下一个前沿 - 有限合伙人现在更倾向于有良好业绩记录和独特投资理念的成熟管理者,募资周期延长 [115] - 投资者优先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有效部署资金,强调资本效率和可持续增长 [116][117] - 投资流向包括RNA疗法、细胞疗法和靶向蛋白降解等新一代治疗平台,同时人工智能的集成提高了研发效率 [118] - 新兴的创新模式和跨领域技术整合为生物科技投资带来了新的机会 [119][120] - 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表现出稳定的结构性增长,专业生物科技基金表现尤为突出 [124]
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并购前景(英)2025
PitchBook· 2025-06-09 14:25
PitchBook Data, Inc. Nizar Tarhuni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Research and Market Intelligence Paul Condra Global Head of Private Markets Research Kaidi Gao Senior Research Analyst, Venture Capital kaidi.gao@pitchbook.com Data Collin Anderson Senior Data Analyst pbinstitutionalresearch@pitchbook.com Publishing Designed by Adriana Hansen and Josie Doan Published on May 28, 2025 Contents Kyle Stanford, CAIA Director of Research, US Ventur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Group Analysis | Key takeaways | 1 | | --- | - ...
体外诊断行业周报:美国麻疹疫情有望催生相关诊断试剂需求-20250609
湘财证券· 2025-06-09 14: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体外诊断行业“增持”评级 [5][7][5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生物上涨1.13%,体外诊断上涨2.00%,医药跑赢沪深300指数0.25% [2] - 美国麻疹疫情确诊病例数增至1168例,有望催生相关治疗防护需求,建议关注布局麻疹病毒检测的体外诊断公司 [5][52] - 医疗反腐及体外诊断试剂集采使体外诊断产业承压,但集采出清后行业有望重回增长 [5][53] - 建议从产业技术周期及细分行业成长性角度,关注免疫诊断中的化学发光、分子诊断领域的PCR等方向的亚辉龙、圣湘生物等 [5][53][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医药生物涨幅排名位列申万31个一级行业第17位 [2][10] - 申万医药生物二级子行业中,化学制药Ⅱ涨幅最大为1.67%,中药II涨幅最小为0.39%;三级行业中体外诊断报收7666.67点,上涨2.00% [2][21] - 医疗服务板块表现居前的公司有热景生物(+9.5%)、明德生物(+7.2%)等;表现靠后的公司有安图生物(-0.5%)、九安医疗(-0.3%)等 [3][28] 行业估值及行业数据 - 截至本周末,申万体外诊断板块PE为32.95X,较前一周提升0.65X;PB为1.68X,较前一周提升0.03X [4] - 从近10年来看,医药行业估值位于历史分位的47.14%,体外诊断板块估值位于历史分位的47.80% [4] 行业动态及重要公告 - 美国麻疹疫情确诊病例数增至1168例,多州均有病例,得克萨斯州最多,95%患者未接种疫苗或情况不明 [52] - 迈克生物收到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5][52] - 博晖创新获得轮状病毒等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 [5][53] 板块观点 - 医疗反腐及体外诊断试剂集采使体外诊断产业承压,集采出清后有望重回增长 [5][53] - 建议关注免疫诊断中的化学发光、分子诊断领域的PCR等方向的亚辉龙、圣湘生物等 [5][53][54]
医药行业周报:重估延续,趋势分化-20250609
华鑫证券· 2025-06-09 1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新出海推动创新药价值重估,未来趋势持续强化但价值将分化,5月医药生物板块涨幅6.42% [3] - 关注ADA大会,中国企业在糖尿病领域有出海机会,GLP - 1开发有新趋势 [4] - 痛风治疗市场潜力大,中国企业在痛风和降尿酸药物研发上有进展 [5] - 中国创新药企业引领CAR - T技术突破,在实体瘤、通用型等方面取得成果 [6] - 维持医药行业“推荐”评级,给出多方向推选和选股思路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医药行情跟踪 - 行业一周涨跌幅: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最近一周(2025/5/31 - 2025/6/6)涨幅1.13%,跑赢沪深300指数0.25%,排名第17位 [17] - 行业月度涨跌幅: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最近一月(2025/5/6 - 2025/6/6)涨幅6.48%,跑赢沪深300指数4.76%,超额收益排名第2位 [22] - 子行业涨跌幅:最近一周化学制药涨幅最大为1.67%,最近一月化学制药涨幅最大为10.92% [24][26] - 医药板块个股周涨跌幅:近一周涨幅最大的是新诺威、海辰药业、信达生物;跌幅最大的是德琪医药 - B、华森制药、加科思 - B [27] - 子行业相对估值:最近一年化学制药涨幅最大为28.89%,PE(TTM)为41.96倍;医药商业跌幅最大为6.23%,PE(TTM)为20.39倍 [30] 医药板块走势与估值 - 走势:最近一月涨幅6.48%,跑赢沪深300指数4.76个百分点;最近3个月涨幅6.14%,跑输沪深300指数0.73个百分点;最近6个月涨幅2.07%,跑输沪深300指数1.21个百分点 [38] - 估值: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当期PE(TTM)为34.41倍,略高于5年历史平均估值32.55倍 [41] 团队近期研究成果 - 发布多份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和点评报告,涉及血制品、吸入制剂、呼吸道检测、GLP - 1等领域及多家公司 [45] 行业重要政策和要闻 - 近期行业重要政策:国家医保局发布完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通知;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 [47] - 近期行业要闻梳理:本周有5款1类创新药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辉瑞等公司有新药上市申请或合作协议等动态 [48][49] - 周重要上市公司公告一览:多家公司有利润分配、股权激励、股份减持、获批上市、临床获批等公告 [50][51]
医药生物买全球最好的中国创新药:突破性疗法(BTD)品种梳理
天风证券· 2025-06-09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上次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梳理突破性疗法对指导国产创新药分子出海有现实意义,其分子高出海成功率证实了这一点 [5] - 国产创新药在CDE批准的突破性疗法中占比高,海外临床稳步推进,国内进度领先于海外 [13] - CDE突破性疗法化药及单抗数量多,ADC进入收获期,新分子类型崭露头角 [14] - CDE突破性疗法企业分布上,恒瑞数量领先,多个新兴biotech潜力可观 [17] - CDE突破性疗法靶点从热门靶点持续发散,新靶点值得期待 [23] - CDE突破性疗法与出海交易同步发展、高度相关,梳理有出海潜力的突破性疗法品种有价值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突破性疗法梳理 - 突破性疗法于2020年被CDE引入国内,旨在加快治疗严重疾病新药落地,新药需较现有手段有临床优势 [4] - 截至2025年6月4日,CDE批准126款国产自研创新药、171款中国拥有权益品种纳入突破性疗法,靶点和企业呈扩散趋势 [4][13] - 纳入CDE突破性疗法的分子在商业化和数据上有优势,对指导国产创新药出海有意义,部分企业已完成出海突破,众多品种有BD潜力 [5] 突破性疗法政策 - 中美均出台“突破性疗法认定”政策,纳入需用于防治严重疾病且有明显临床优势 [6] - FDA和CDE在适用范围、提出时间、申请程序上有差异 [8] CDE突破性疗法品种情况 - 国产创新药在CDE批准的突破性疗法中占比高于海外创新药,海外临床稳步推进,国内进度领先 [13] - 分子类型上化药为主,单抗、ADC等各有表现,新分子类型崭露头角 [14] - 恒瑞医药取得CDE突破性疗法批文数量最多,多个新兴biotech潜力可观 [17] - 靶点集中在热门靶点,同时向新兴靶点拓展,多个新靶点品种持续入选 [23] CDE突破性疗法出海分析 - CDE突破性疗法与出海交易同步发展、高度相关,纳入突破性疗法的国产分子出海成功率高 [28] - 部分企业出海已完成从0到1的突破,出海分子临床多处于后期,全球进度领先或取得美国BTD认证 [29] - 梳理了未出海的有出海潜力的突破性疗法品种 [31] 附录:CDE突破性疗法品种 - 详细列出多批次取得CDE突破性疗法认证的国产分子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所属集团、靶点、成分类别、产品最高进度等 [35][37][39]
非银行业周报(2025 年第十九期):券商积极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中航证券· 2025-06-09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证券板块上涨2.39%,跑赢沪深300指数1.51pct,跑赢上证综指数1.26pct,当前券商板块PB估值为1.27倍,位于2020年20分位点附近,处于历史低位 [1] - 多家券商披露回购进展,今年以来6家券商实施股份回购,已回购股份合计1.29亿股,金额合计13.1亿元,近期券商倾向“注销式回购”,符合监管导向,还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未来随着回购计划落地和分红政策优化,券商板块投资吸引力有望提升,市场信心得到持续修复 [2] - 监管鼓励行业内整合,并购重组是券商外延式发展有效手段,对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 [3] - 本周保险板块上涨1.03%,跑赢沪深300指数0.15pct,跑输上证综指数0.10pct,今年以来保险资金投入权益市场力度加大,当前险资正系统性提升权益资产占比,未来仍有增量空间 [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券商周度数据跟踪 经纪业务 - 本周(2025.6.2 - 2025.6.6)A股日均成交额12089亿元,环比+10.51%;日均换手率3.60%,环比+0.12pct,市场活跃度有所上涨 [12] 投行业务 - 截至2025年6月6日,25年股权融资规模达1810.05亿元,其中IPO296亿元,增发1344亿元,再融资1515亿元;2025年5月券商直接融资规模为167.95亿元,同比 - 22.56%,环比 - 54.62%;截至2025年6月6日,券商累计主承债券规模60210.25亿元,2025年5月债券承销规模达到12063.37亿元,同比+23.05%,环比 - 18.96% [14] 自营业务 - 截至2025年6月6日,沪深300年内下跌1.55%,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年内上涨0.45%,本周股票市场下行,债券市场下行 [24] 保险周度数据跟踪 资产端 - 截至2025年6月6日,10年期债券到期收益率为1.6547%,环比 - 1.65BP;10年期国债750日移动平均值为2.2429%,环比 - 0.82BP [27] - 截至2025年4月,保险公司总资产为37.84万亿元,环比 - 0.72%,同比+14.95%;其中人身险公司总资产33.06万亿元,环比 - 1.00%,同比+15.46%,占总资产比重为87.37%;财产险公司总资产3.08万亿元,环比+0.53%,同比+6.97%,占总资产比重为8.14% [28] 负债端 - 2025年4月,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954.45亿元,同比+2.25%;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988.90亿元,同比+4.10%;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0965.56亿元,同比+1.82% [30] 行业动态 券商 行业动态 - 6月5日,证监会核准长城国瑞证券等8家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中央汇金成为实际控制人 [34] - 6月6日,北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编制方案与样本股名单,该指数将于6月30日正式上线 [35] 公司公告 - 国金证券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累计回购股份675.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1818%,已支付总金额为55733803元 [36] - 天风证券全资子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3256万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绝对值的109.60% [37] - 国泰海通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3248844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1843%,已支付总金额为556966783.74元,回购进展符合方案 [37] - 东方证券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2562445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3016%,已支付总金额为239589939.47元,回购符合规定和方案要求 [38] - 中信证券境外间接子公司于2025年6月3日在中票计划下发行一笔5亿美元票据,发行后已发行票据本金余额合计33.81亿美元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