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为电子(688798):拟发行可转债,端侧AI、汽车电子布局加速
中邮证券· 2025-11-24 19:08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艾为电子给出“买入”投资评级,并维持该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01亿元,用于加速端侧AI及汽车电子等领域布局 [4][5] - 随着AI技术发展,智能终端AI算力需求高速增长,驱动数模混合芯片升级;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对车载芯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5] - 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98%,其中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0.59%,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28.94%,工业互联、汽车电子等领域布局成效显现 [6]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5/34.7/4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3/7.1亿元 [7]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为71.82元,总市值167亿元,流通市值97亿元 [3] - 52周内最高价99.30元,最低价61.23元,资产负债率22.9%,市盈率65.29 [3] - 总股本2.33亿股,流通股本1.36亿股,第一大股东为孙洪军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399.68% [9]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0.50亿元,同比增长3.9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56.33% [9]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34.67亿元,同比增长13.6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32.76% [9]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40.26亿元,同比增长16.1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7亿元,同比增长33.60% [9]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预计毛利率从2024年的30.4%提升至2027年的37.6%,净利率从8.7%提升至17.6% [11]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的1.09元增长至2027年的3.03元,市盈率相应从65.69倍下降至23.69倍 [9][11]
新莱应材(300260):零部件国产化加速
中邮证券· 2025-11-24 18:3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股票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该评级 [2] 核心观点与投资建议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公司正紧抓半导体国产化契机,积极布局半导体设备及厂务端零部件,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5] - 公司受益于半导体行业国产化及国产替代加快趋势,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2.55亿元,同比增长4.31% [5] - 公司在食品饮料领域通过“设备+包材”业务模式增强客户黏性,产品市占率稳步增长 [5] - 公司全资子公司方新精密拟投资20亿元建设半导体核心零部件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5亿元 [6] - 投资建议基于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30.19亿元、34.34亿元、39.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亿元、2.58亿元、3.57亿元 [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52.72元,总股本为4.08亿股,总市值为215亿元 [4] - 公司52周内最高价/最低价分别为74.78元/23.35元,资产负债率为61.5%,市盈率为94.14 [4] -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李水波 [4]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30.19亿元(同比增长5.95%),2026年为34.34亿元(同比增长13.76%),2027年为39.53亿元(同比增长15.11%) [10] - 预测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比下降15.37%),2026年为2.58亿元(同比增长34.53%),2027年为3.57亿元(同比增长38.69%) [10] - 预测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0.47元,2026年为0.63元,2027年为0.88元 [10] - 预测公司市盈率(P/E)将从2025年的112.24倍下降至2027年的60.15倍 [10] 相对估值分析 - 相对估值参考A股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公司,可比公司2025年一致预期PS均值为9.65倍 [11] - 公司2025年预测PS为7.12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026年及2027年预测PS分别为6.26倍和5.44倍 [12]
禾盛新材(002290):首次覆盖报告:主业行稳致远,布局AI拓展业务边界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24 16: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基于PE和PS估值法,给予公司2026年50倍PE估值,合理估值为147.90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为59.61元 [4][14][18]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家电复合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传统主业经营稳健,同时前瞻布局AI芯片与服务器业务,拥抱算力国产化浪潮,形成"家电外观复合材料+人工智能"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1][4][14] - 传统家电用复合材料业务基本盘稳固,凭借产能与技术优势占据较高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健增长;AI拓展业务通过子公司海曦技术切入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已进入订单快速放量阶段,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4][8][9] - 公司通过多元化的生态合作(包括技术企业、高校、医院及行业客户)推动AI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为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4][44][5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26亿元(同比增长7.9%),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18.3%);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0.97亿元,同比增长58% [3][29][3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0.06亿元、35.22亿元、40.87亿元,同比增长19.0%、17.2%、16.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2.96亿元、4.17亿元,同比增长111.2%、43.1%、41.0% [3][10][14]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预计销售毛利率从2024年的10.5%提升至2027年的17.8%,净利率从3.7%提升至10.0% [3][11][33] 传统家电复合材料业务 - 公司深耕家电外观复合材料领域二十余年,核心产品为PCM(预涂覆金属板)与VCM(覆膜金属板),广泛应用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外观部件 [4][19][20] - 凭借苏州、合肥两大生产基地的产能优势,服务LG、美的、海信、松下等国内外知名家电品牌,在国内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行业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4][19][20] - 预计2025-2027年家电用复合材料业务营收分别达27.05亿元、29.21亿元、31.26亿元,同比增长9.0%、8.0%、7.0%,毛利率稳定在14% [8][11] AI业务布局与进展 - 2024年3月成立控股子公司海曦技术,正式切入AI服务器及智算中心领域,聚焦国产化AI基础设施构建与垂直场景应用 [4][9][38] - 海曦技术依托海光国产化CPU+DCU硬件,推出政通政务大模型一体机、童邦心理筛查一体机等产品,下游客户覆盖三大运营商、商汤科技等头部企业 [4][9][46] - AI拓展业务已实现盈利并进入快速放量阶段,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达3.00亿元、6.00亿元、9.60亿元,毛利率逐步攀升至20%、25%、30% [9][11] 技术合作与生态建设 - 在技术端与兆芯、无问芯穹、熠知电子等企业联合开发国产化硬件与大模型部署方案,突破"M×N"跨芯片-模型适配难题 [4][44][54] - 在产学研端联动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机构,整合心理学、算力技术、医疗数据资源,赋能AI产品研发 [4][44][61] - 在商业化端与途耀信息签订800台大模型一体机采购协议、中标铁路上海局信创项目,并联合帆一尚行切入汽车算力服务领域 [4][44][54]
华厦眼科(301267):学术为基,连锁扩张稳中求进
平安证券· 2025-11-24 16:0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4][6][46] 核心观点 - 华厦眼科作为国内优质民营眼科医疗企业,学术实力雄厚,扩张模式清晰 [6][46] - 随着消费医疗回暖、屈光术式升级、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需求提升,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6][46]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2亿元、5.52亿元、6.29亿元 [6][45] - 基于2026年可比公司平均PE 34倍,对应市值187.68亿元 [46][47]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公司专注于眼科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包括白内障、屈光、眼底等眼科全科诊疗服务 [9][15] - 从单体医院发展至全国连锁,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全国19个省和直辖市、49个城市开设64家眼科专科医院和67家视光中心 [15] - 实际控制人苏庆灿合计持有公司60.88%股份,股权结构集中,设有六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19.05% [12] - 汇聚黎晓新、赵堪兴、葛坚、刘祖国等眼科学界专家,学术背景深厚 [9][4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受高基数、集采等因素影响,收入40.27亿元(同比+0.3%),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35.6%) [5][20] - 2025Q1-Q3业绩企稳回暖,收入32.72亿元(同比+2.83%),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3.04%) [20]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2.09亿元、45.95亿元、50.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9.2%、9.4% [5][4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2亿元、5.52亿元、6.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5%、14.5%、13.9% [5][45] - 毛利率从2023年的49.0%降至2024年的44.2%,预计2025-2027年逐步回升至45.0%、45.3%、45.7% [5][21][45] 业务板块分析 - **屈光业务**:2024年收入12.96亿元(占比32.19%),毛利率52.05%;2025H1收入7.89亿元(同比+13.7%),毛利率55.21% [18][34] - **白内障业务**:2024年收入8.73亿元(同比-11.6%),毛利率35.16%,主要受人工晶体国采影响;2025H1毛利率回升至37.36% [31][34] - **眼视光综合项目**:2024年收入10.69亿元(占比26.55%),毛利率45.57%;2025H1收入5.14亿元(同比+3.4%),毛利率41.77% [18][38] - **厦门眼科中心**:标杆医院,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6.20%降至2025H1的21.69%,净利润占比从2020年的74.45%降至2025H1的44.33%,显示其他医院扩张顺利 [6][40] 行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中国近视人口从2016年5.4亿人增至2020年6.6亿人,全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从39.2%升至47.1% [6][24] - 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1.9%,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为36.7%、71.4%、81.2% [25] - 中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80%,预计至2050年白内障患者增至2.41亿;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22.0% [26] - 眼科诊疗流程易于标准化,2019-2023年民营眼科专科医院从890家增至1,609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5.4%) [30] - 国家政策支持民营专科医院发展,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延伸 [29]
王府井(600859):Q3营收降幅收窄,免税政策红利有望受益
东吴证券· 2025-11-24 16:0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王府井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予以维持 [1][8] 核心观点 - 王府井第三季度营收同比降幅收窄至-4.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68.2% [8] - 公司重资产业态导致毛利率和净利率承压,25Q3毛利率为36.2%,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1.8%,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8]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免税政策红利有望释放,王府井作为拥有全牌照的零售集团有望受益 [8] - 基于线下零售业态承压,报告下调了公司2025年和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亿元、4.28亿元和6.03亿元 [8] - 公司当前市净率(PB)为0.81倍,位于历史低位 [6][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3.72亿元,同比下降6.97% [1][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下降62.14% [1][8]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109.73亿元,同比下降3.50%,2026年和2027年将恢复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5.32%和5.39% [1][8]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80亿元,同比下降32.90%,2026年和2027年将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137.63%和40.81% [1][8]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16元、0.38元和0.54元 [1][8] 业务运营分析 - 公司主营业务为遍布全国的大型综合零售门店,包括奥莱、购物中心、百货及免税等重资产商业业态 [8] - 分销售类别看,服务零售总体表现好于商品零售 [8] - 公司自2020年取得免税品运营资质后,已实现免税主要业务类型全覆盖,投运项目包括万宁王府井国际免税港、哈尔滨机场王府井免税店、武汉市内免税店,并筹备长沙市内免税店 [8] - 新调整的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实施后,截至11月17日,海关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达13.25亿元,同比提升28.52% [8]
万辰集团(300972):复盘来时路,展望启新章
国盛证券· 2025-11-24 16:0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万辰集团自2011年成立后深耕食用菌领域,2020年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食用菌业务实现营收5.4亿元 [1][12] - 2022年切入量贩零食赛道,前期通过收购模式快速形成门店网络,2023年后集中资源自行扩店,至2025年6月末门店数量达15365家 [1][13] - 2025年前三季度量贩零食业务营收361.6亿元,同比增长78.8%,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98.9% [1][13] - 规模效应带动盈利能力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量贩业务单季度净利率提升至5.3%,同比大幅提升2.6个百分点 [1][13] - 公司股价自2024年7月进入上行通道,涨幅超8倍,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净利率提升、少数股东权益收回以及新店型打造 [3][60]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04.3亿元、579.6亿元、633.8亿元,同比增长56.0%、14.9%、9.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9.8亿元、25.4亿元,同比增长339.5%、53.4%、28.5% [3][4][70] 复盘发展历程 - 食用菌业务稳定发展,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5.0%,占比1.1% [12] - 量贩零食业务高速成长,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361.6亿元,同比增长78.8% [13] - 规模效应牵引净利率持续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量贩业务净利率达5.3%,高于永辉超市、高鑫零售等零售企业 [19][23] - 门店布局深耕华东并拓展全国,2025年6月末华东区域门店8727家,华东以外门店6638家,占比提升至43.2% [24] - 门店面积普遍增加,2025年上半年单店平均面积提升,反映对门店体验及多品类店型的探索 [25] - 仓储物流体系支撑终端扩店,2022年大幅增加在建工程投入至2.9亿元,2023年转固后形成50余个区域配送中心及超90万平米智能仓储体系 [28] - 规模效应显现,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呈下降趋势,牵引净利率快速增长 [28] - 门店加密导致单店营收承压,2025年上半年单店营收同比下降19.5% [33] - 多品类业态拓展,万辰迭代多种店型,包括“来优品省钱超市”和“好想来全食优选”,定位社区综合食品超市 [38] 复盘股权结构 - 实控人王泽宁先生合计持股34.4%,主导量贩零食业务的收购及拓展 [2][41] - 公司并购路径沿“设立控股子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财务支持-推动股权激励-收回少数股东权益”演进 [2][44] - 2022-2023年陆续收购零食工坊、陆小馋,与好想来、来优品、吖嘀吖嘀、老婆大人创始团队共同设立子公司 [2][46] - 2024-2025年陆续收回核心子公司南京万好及南京万优少数股东权益,增厚母公司净利润 [2][47] - 2024年8月收回南京万好49%少数股东权益,交易定价12.1亿元;2025年8月收回南京万优49%少数股东权益,交易定价34.9亿元 [47]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占净利润比例53.2%,少数股东权益收回后预计进一步提升 [48] - 股权激励锚定收入端快速成长,2022-2024年均达成激励目标,2025年转向利润端考核 [57] 复盘股价走势 - 股价自2024年7月进入上行通道,涨幅超8倍,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净利率提升、少数股东权益收回、新店型打造 [3][60] - 当前净利率逐季提升,印证盈利模式稳定性;少数股东权益收回逐步进行 [61] - 后续核心催化因素在于新店型打造,多品类折扣业态有望打开估值空间 [62] - 线下零售变革沿“更省-折扣零售”、“更好-品质零售”、“更快-即时零售”三个方向展开,量贩零食基于前端零食品类连带消费及后端供应链成熟运营,有望打开折扣市场空间 [68]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504.3亿元、579.6亿元、633.8亿元,同比增长56.0%、14.9%、9.4% [3][7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9亿元、19.8亿元、25.4亿元,同比增长339.5%、53.4%、28.5% [3][4] - 预计2025年末门店数量达1.8万家,2026-2027年分别达2.1万家、2.3万家 [70]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率分别为4.5%、5.3%、5.5%,规模效应驱动稳步提升 [71] - 预计2025-2027年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分别为42.8%、35.0%、27.0% [71]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万辰2025年、2026年PE分别为24倍、16倍,结合成长溢价及多品类店型期权,给予“买入”评级 [74][75]
方盛制药(603998):聚焦中药创新,系列产品加速推广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1-24 16:03
投资评级与目标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12] - 目标价格为16.60元 [5] - 当前股价为11.45元,基于2026年20倍市盈率估值 [5][12] 核心观点与业务战略 - 公司业务聚焦于中药创新药,核心战略为“创新驱动、聚焦主业” [2][12] - 已成功上市三款1.1类中药创新药,分别为小儿荆杏止咳颗粒、玄七健骨片与养血祛风止痛颗粒,获批数量在国内位列前茅 [12] - 重点打造心脑血管、骨骼肌肉系统与儿童用药等多品类产品矩阵 [2][12] - 近年来逐步剥离医疗等非核心主业 [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777百万元,同比增长9.1%;净利润为255百万元,同比增长36.6% [4]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为1,686百万元,同比下降5.2%;净利润为303百万元,同比增长18.9% [4] - 预测2026年营业收入为1,851百万元,同比增长9.8%;净利润为366百万元,同比增长20.6% [4] - 预测2027年营业收入为2,020百万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为427百万元,同比增长16.7% [4]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4年的15.7%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19.7% [4]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的0.58元增长至2027年的0.97元 [4] 产品管线与市场推广 - 心脑血管用药是核心增长驱动力,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13.84% [12] - 骨骼肌肉系统用药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2.9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12] - 儿童用药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1.11亿元,同比下降17.69% [12] - 呼吸系统用药受流感发病率影响显著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0.74亿元,同比下降59.65% [12] - 核心创新药市场推广积极,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覆盖超1800家公立医疗机构,其中等级医院超1200家 [12] - 玄七健骨片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0% [12] 业务分项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心脑血管用药收入分别为5.94亿元、6.54亿元与7.19亿元,年增速约10%-12% [15] - 预计2025-2027年骨骼肌肉系统用药收入分别为3.84亿元、4.53亿元与5.21亿元 [15][16] - 预计2025-2027年儿童用药收入分别为1.54亿元、1.66亿元与1.79亿元 [15][16] - 预计医疗业务及其他非核心业务收入将持续收缩,2025年预计为0.61亿元,同比下降21% [16][17]
英科医疗(300677):套行业回暖,海外产能释放在即
国信证券· 2025-11-24 16:0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英科医疗"优于大市"评级 [5][60] - 合理估值区间为44.07-48.59元,对应市值区间为289-318亿元,较当前股价有14-26%溢价空间 [3][60] 核心观点 - 一次性手套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公司产能规模扩张与产线升级将增强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 [3][60] -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优势、全产业链布局及全球化渠道网络,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3][60]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99.9/120.1/138.8亿元,同比增速4.9%/20.2%/15.6%,归母净利润12.4/17.0/20.1亿元,同比增速-15.3%/37.1%/18.1% [3][60]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25亿元(+4.60%),归母净利润9.24亿元(+34.47%),扣非归母净利润4.84亿元(-19.32%) [1][10] - 25Q3单季营收25.11亿元(-2.90%),归母净利润2.14亿元(+113.04%),扣非归母净利润0.84亿元(-25.87%) [1][10] - 25Q3毛利率22.66%(-0.70pp),销售费用率3.13%(+0.57pp),管理费用率7.39%(+2.35pp),研发费用率4.20%(+0.19pp),财务费用率4.95%(-1.27pp),四费率19.68%(+1.84pp) [2][19] 市场与渠道 -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公司将国内产能转向欧洲、亚洲等非美市场,2025年上半年海外非美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5%,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5% [2][21] - 公司积极实施供应链全球化进程,布局海外产能,新产能将帮助公司重返价格更高的美国市场 [2][21][45] 产能与技术 - 公司一次性手套业务年化产能达870亿只,其中一次性丁腈手套560亿只、一次性PVC手套310亿只 [40] - 公司在国内拥有六大生产基地,安徽安庆基地投产后通过引入最新热电联产技术结合第三代丁腈双手模全自动生产线,成本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40] 行业趋势 - 一次性手套行业逐步回暖,丁腈手套价格企稳回升,目前国内出口丁腈手套价格在15-16美金之间 [37] - 丁腈手套抗穿刺、防渗透、低致敏性的特性远超PVC和乳胶手套,已取代一次性乳胶手套成为主流产品,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34] 公司治理 - 公司实控人为刘方毅先生,控制公司35.39%的股份,股权结构清晰 [29] - 2025年5月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目标值为2026/2027/2028/2029年营业收入达到112.6/122.8/132.8/142.8亿元(CAGR 8.2%),净利润达到16.8/18.8/22.8/26.8亿元(CAGR 16.8%) [33]
汤臣倍健(300146):公司跟踪报告:持续调整,恢复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24 15:5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并给予公司2026年28倍市盈率,目标价为14.56元/股 [4] 核心观点 - 公司在低基数背景下,通过产品和运营优化,业绩恢复增长 [1][4] - 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及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基数较低以及公司在产品和运营端的持续优化 [4] - 作为VDS(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标杆企业,随着消费复苏、大单品放量及渠道改革红利显现,未来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4] 财务表现总结 - **收入与利润**: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9.15亿元,同比下降14.27%;归母净利润9.07亿元,同比增长4.45% [4];单第三季度(25Q3)收入13.83亿元,同比增长23.45%,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4] - **盈利能力**: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3.25个百分点至68.56%,主要系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所致 [4];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10.03/2.71/2.35/0.05个百分点 [4];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大幅提升11.81个百分点至9.65% [4] - **现金流**: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98% [4] - **未来预测**:报告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将逐步恢复增长,分别为62.91亿元、66.06亿元、71.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5亿元、8.75亿元、10.39亿元 [3] 业务运营分析 - **产品策略**:推进全渠道货盘区隔,主品牌线上与线下区隔度达七成;对主要品类进行迭代升级以提升拉新率和动销率,线下推出大众价格带产品,2025年新品贡献收入接近20% [4] - **运营优化**:线上提升运营效率,线下激活经销商团队及服务能力 [4] - **分渠道表现**:2025年第三季度,线下渠道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39.38%;线上渠道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11.22% [4] - **分品牌表现**:2025年第三季度,主品牌/健力多/Lifespace国内/境外LSG收入分别为7.88亿元/1.63亿元/0.4亿元/1.86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40.97%/+52.34%/-34.43%/+7.51% [4] 行业与估值 - 公司属于食品饮料/必需消费行业 [1] - 报告给予公司2026年28倍市盈率的估值溢价,目标价14.56元/股 [4] - 报告列出了可比公司(海天味业、安琪酵母、仙乐健康)的估值数据以供参考 [6]
杭氧股份(002430):动态跟踪点评:业绩稳步增长,中标核聚变领域订单打开新成长空间
光大证券· 2025-11-24 13:5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杭氧股份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企稳回升,海外业务拓展和核聚变领域订单有望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1][2][3][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3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12.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13.1%;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16.8% [1]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0.6%,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4%,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0.5%,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1] 海外业务拓展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海外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78.9%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成功签订1套海外2.2万空分项目,实现非洲地区大型空分设备零突破 [2] - 江西杭氧获得海外客户单次签订100台大容积低温罐箱订单 [2] - 低温容器承接欧洲水浴气化器项目,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空间 [2] - 杭氧泵阀公司承接了13个项目的海外产品配套业务 [2] - 公司拟于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设立新的海外子公司,拓展方向涵盖设备出口和气体投资等领域 [2] 新业务领域突破 - 子公司杭州杭氧低温液化设备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聚变新能低温氮系统项目,该项目应用于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低温系统 [3] - 此次中标标志着公司在核聚变系统领域的综合实力获得客户认可,从招标金额和频率看,BEST项目招标近期明显提速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报告小幅下调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5%/2.3%/0.4%至10.6亿元/12.9亿元/14.9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1.09元/1.31元/1.52元 [4][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8.88亿元/182.70亿元/199.9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83%/15.00%/9.43%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5.23%/20.92%/15.75%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5倍/20倍/18倍 [5] - 当前总市值为261.32亿元,总股本为9.78亿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