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外观察:美国2025年9月非农数据:9月非农数据的表与里
东海证券· 2025-11-21 19:15
核心数据与市场反应 - 2025年9月美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新增11.9万人,远超预期的5.0万人,但前值从2.2万人下修至-0.4万人[2] - 9月失业率从前值4.3%上升至4.4%,超出预期的4.3%[2] - CME数据显示,数据公布后市场对12月FOMC降息的概率略微升高至39.1%[5] 就业结构分析 - 服务部门是就业新增主力,9月新增8.7万人,其中教育保健业(新增5.9万人)和休闲住宿业(新增4.7万人)合计贡献10.6万人,占当月非农总新增的89.1%[2][3] - 生产部门就业略有回暖,9月新增1.0万人(前值-3.2万人),建筑业为主要贡献项,当月新增1.9万人[2] - 政府部门9月新增就业2.2万人,但10月政府停摆裁员的前瞻事实削弱了其重要性[2] 劳动力市场质量与趋势 - 9月私人部门整体时薪环比增速从8月的0.4%放缓至0.2%,教育保健业时薪环比增速降至-0.2%(前值0.5%)[2][3] - 总体劳动力参与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62.4%,本土劳动力反弹与移民劳动力下滑延续“替代效应”[2] - U3失业率上升主要受非自愿性失业人数拖累,当月新增8.8万人[2] - 7-9月非农就业三月均值为月均新增6.2万人,显示近期就业市场波动性加强,表现既不亮眼也不太差[3] 政策前景预测 - 报告预测在2026年5月美联储主席换届前,美联储或仅有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2][3] - 当前美国基准利率较中性水平约有40个基点的下探空间,但中性利率可能随三季度产出缺口回升而上行,限制降息幅度[3][6]
2025年9月美国就业数据点评:迟到的非农,有限的指引
德邦证券· 2025-11-21 18:38
就业数据表现 - 2025年9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11.9万人,大幅超出预期值5.1万人[5] - 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初值2.2万人下修至-0.4万人[5] - 9月失业率上行至4.4%[5] - 9月小时工资同比增速为3.8%,略高于预期值3.7%;环比增速为0.2%,低于预期值0.3%[5] 数据解读与市场影响 - 9月新增非农虽超预期,但因其在8月负增长(-0.4万人)基础上的环比改善,基数效应明显,整体数据偏弱且指引作用有限[5] - 失业率上升部分源于劳动参与率提升,显示“低就业、低裁员”情况有所改善,但劳动力市场仍缺乏活力,边缘性就业人数占比较高[5] - 数据公布后,CME模型对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从约30%升至约40%,但仍低于50%;对明年1月降息的概率预期在50%以上[5] - 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2%,费城半导体指数跌幅达4.8%,但就业数据对美债、美元及黄金等大类资产影响有限,美股波动主要源于资金情绪反复及股价高位后的保守倾向[5] 风险提示 - 存在中美博弈烈度、地缘政治危机、全球经济承压超预期的风险[4][10][15]
海南封关倒计时,联储内部出现分歧
西南证券· 2025-11-21 18:04
国内经济与政策 - 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490亿元,同比增长0.8%,税收收入增长1.7%,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88.1%至1629亿元[8][9] - 10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77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9月和10月月均顺差达240亿美元[10][11]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全岛封关,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183.68亿元,同比增长42.2%[12][13] - LPR报价连续六个月保持稳定,1年期3.0%,5年期3.5%,主因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1.42%的历史低位[14][15] 海外经济与市场 - 日本2025年第三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4%,年化下降1.8%,为六个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出口下降1.2%[16][17] - 美联储10月会议纪要显示内部对12月降息存在严重分歧,市场预期暂缓降息概率升至67.2%[18][19] - 美国9月新增非农就业11.9万个岗位,远超预期的5万,但失业率意外升至4.4%,为2021年10月以来最高[22][23] 高频数据表现 - 上游原材料价格周环比变动分化,布伦特原油上涨1.04%,铁矿石上涨2.38%,阴极铜下降0.8%[24][25] - 下游房地产销售面积周环比上升19.89%,但11月第二周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同比下降9%[37][38] - 物价方面,蔬菜和猪肉价格周环比分别下降1.26%和0.72%[45][46]
美国缺电了吗?
华创证券· 2025-11-21 15:43
电力供需状况 - 短期(至2026年)美国电力供给增速或略大于需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天数趋于下降,显示供给相对充裕[4] - 中长期(至2030年)数据中心建设可能导致德州(ERCOT)和中大西洋(PJM)等地区面临区域性电力短缺,电网可靠性下降[2][7][8] - 2025-2026年,德州(ERCOT区域)电力需求预计年均增速达10.7%,中大西洋地区(PJM区域)为3.6%,均高于美国整体2.7%的增速[8] 电价与成本负担 - 2024年9月美国电力CPI同比增速为5.1%,比整体CPI快2.1个百分点,处于1953年以来82.4%的偏高分位水平[9] - 2024年前八个月美国家庭部门电价增速为3.8%,预计全年增速升至4.7%,处于1991年以来高位,但2026年或回落至4%[10] - 家庭电力成本负担(电力支出/个人可支配收入)今年1-8月为1.2%,较去年1.1%略微提升,与疫情前水平基本持平,未出现生活成本危机[10]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影响 - 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给美国带来33-68GW(中值50GW)额外电力负荷需求,贡献2024-2030年电力负荷总增长近一半(约45%)[2][11] -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量相当于当前美国年峰值负荷774GW的6.4%[11] - 全球范围内,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预计在2030年前翻倍,但美国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增长的贡献率(约50%)远高于中国和欧盟的6%-10%[12] - 数据中心快速扩张可能导致约20%的规划新建项目因供应链压力(如变压器、电缆短缺)和电网拥堵而延期交付[2][12]
“十五五”深度研究系列报告(三):如何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浙商证券· 2025-11-21 15:32
国际经验与战略价值 - 制造业比重存在“倒U型”演变规律,但20%是关键门槛,低于此水平易陷入趋势性下降且难以回升[1][4]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最佳目标为24.5%[1][15] - 美国制造业比重从1953年28.3%降至2024年9.8%,英国降至8.9%,产业空心化后回流困难[13][23] - 德国制造业比重稳定在18%-21%,韩国在人均GDP1.2-1.8万美元阶段维持在24.12%-26.45%,支撑经济韧性[13][22] - 巴西制造业比重从1981年34.35%降至2024年12.38%,阿根廷降至15.09%,陷入中等收入陷阱[13][38] 中国现状与政策导向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6年峰值32%降至2024年25%,处于关键区间[2][5][14] - 制造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26%快速回升至2025年10月33%,而房地产投资占比从33%降至22%[2][5][60]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需从资金投入机制设计和投资结构调整共同发力[1][2][5] - 微观企业盈利和市场信心是“投资-生产-再投资”循环的关键,有效政策支持与有效需求增长是核心支撑[2][5][64] - 制造业结构调整需兼顾就业,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制造业就业人员达3681.8万人,占比约22.3%[79][81]
谈谈对“合理利率比价关系”的理解
德邦证券· 2025-11-21 15:20
利率比价关系的本质与重要性 - 利率本质上是资金的回报率,源于资本的时间价值和风险补偿,任何金融资产都对应一个形式上的“利率”[9] - 不同资产利率的差异主要由资产的久期和风险不同所产生,有效市场中的套利机制会促使各类资产的利率比价保持合理[9][12] - 合理的利率比价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也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需要[9][12] 不合理利率比价关系的典型案例 - 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仅为1.69%,首度跌破1.70%,部分银行存款利率超过4%与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形成局部倒挂[16] - 2024年4月,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降至约2.08%,较同期1年期MLF利率低42个基点;7天期回购利率曾降至1.70%,低于逆回购1.8%的政策利率[21] - 2017年曾出现国债期限利差倒挂,6月9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3.645%)一度高于10年期(3.629%)[23] - 2020年北京租金回报率仅1.88%,远低于纽约的6.25%和东京的5.51%;2023年上半年全国50城平均租金回报率约1.91%,低于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1%)[27] - 截至2025年11月17日,沪深300股息率为2.57%,高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1%)76个基点,但同期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仅为14.92%,远低于监管上限[32] 央行的五组利率比价关系与政策意图 - 央行提出五组关键利率比价关系,包括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利率、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不同期限利率以及不同风险利率之间的关系[36][37][38] - 核心意图在于以政策利率为锚,理顺传导链条,加快向价格型调控框架转型,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减少资金空转[36][39] 资产配置中的利率比价应用 - 资产配置应重视利率比价关系反映的性价比,例如当股息率显著高于国债利率时,往往预示权益资产低估的配置机会[40][43] - 股息率与国债利率之差是关键参考指标,其达到历史极端值时往往预示着资产价格的“大反转”[43][45]
2026年香港经济展望:在交汇中重塑平衡
工银国际· 2025-11-21 15:11
宏观经济展望 - 预计2026年香港GDP增速为3.5%,2025-2029年间年均增速为3%,显著高于欧美发达经济体(均值2%以下)[1][16] - 2025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8%,私人消费增长2.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4.3%,货品出口增长12.2%[16] 金融市场与资金流动 - 截至2025年11月,南向通净流入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2] - 香港金管局2025年多次入市注资维持汇率稳定,港币Hibor利率明显回落,市场流动性充裕[2] - 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为离岸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17] 贸易表现与结构优化 - 2023年香港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下降7.8%,2024年增速由负转正至8.7%,2025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13.4%,显示贸易进入复苏通道[3] -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金融、专业服务及高端物流板块持续扩容,支撑经济韧性[3] 财政状况与政策支持 - 2025年财政赤字预计约670亿港元,占GDP比重约2.0%,较2024年的2.7%进一步收窄,并有望在2026/27年度恢复盈余[18] - 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已从2020年的9.6%下降至当前低位,财政可持续性增强[18] 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 特区政府拨款100亿港元设立新产业加速计划,推动再工业化与创新科技发展[24] - 截至2025年8月底,香港在“可持续债券计划”下累计发行约2,400亿港元(约310亿美元)绿色债券[26] - 2024年香港绿色及可持续债务总额达84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025年上半年发行额估计达34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5%[26] 区域发展与跨境合作 - 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旨在构建创新科技、高端专业服务等多元产业体系,并与深圳河套地区形成科创双引擎[27]
数字资产双周报(2025.11.6-2025.11.21):宏观逆风下加密市场续跌-20251121
中银国际· 2025-11-21 14:58
市场表现与调整原因 - 加密货币整体市值下跌7500亿美元,降至3万亿美元以内[2] - 比特币价格跌至8.65万美元,较年内峰值下跌近30%[2] - 山寨币跌幅更大,多数山寨币/比特币交易对表现疲软[2] - 贝莱德比特币ETF单日赎回创逾5亿美元新高,连续四周累计流出20亿美元[8] - 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押注概率为32%[4] 监管与政策动态 - 香港证监会允许持牌虚拟资产平台与符合条件的海外关联平台共享订单簿[24] - 美国SEC提出基于经济实质的代币分类体系,明确“投资合同”为判断证券的关键标准[25] - 美国财政部与国税局发布新规,为加密交易型产品(ETPs)提供明确监管路径[25] - 日本金融厅拟将加密货币收益的最高税率从55%降至20%[29] 行业与生态发展 - Block公司三季度比特币相关营收约19.7亿美元,占总营收近三分之一[19] - 多链支付联盟(BPC)成立,旨在推进跨链支付标准化[27] - 渣打香港计划于明年1月推出比特币和以太坊托管服务[19]
每日市场观-20251121
财达证券· 2025-11-21 14:28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市场成交额1.72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约200亿元[1] - 沪指跌0.4%,深成指跌0.76%,创业板指跌1.12%[2] - 上证主力资金净流出45.57亿元,深证净流出64.78亿元[3] 行业与板块动态 - 建材、综合银行等行业上涨,煤炭、石油、化工、电力设备等行业跌幅居前[1] - 主力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IT服务、能源金属、股份制银行,流出前三为半导体、通信设备、光伏设备[3] - 中国芯片设计产业销售额预计8357.3亿元,同比增长29.4%[8] 宏观经济与政策 - 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7.3%[4] - 11月5年期LPR为3.5%,1年期LPR为3%,均维持不变[5] - 2025年全球跨境游客人数预计同比增长3%至5%[6] 产业发展与投资 - 2026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突破2368.7万台,中国出货量预计突破491.5万台[7] - 前10个月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450.6万吨,货值2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45.1%[9] - 私募年内持有ETF份额29.29亿份,其中科创板主题ETF持有份额达8.2亿份[11]
9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点评:就业走弱,但并非降息必要条件
长江证券· 2025-11-21 14:09
劳动力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9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1.9万人,显著高于预期的5.1万人[7] - 7月和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分别下修0.7万和2.6万至7.2万和-0.4万人[10] - 9月商品生产部门新增就业1.0万人,但采矿业和制造业新增就业人数仍为负值[10] - 9月服务提供部门新增就业8.7万人,其中金融活动(+2.0万)和批发业(+1.7万)改善明显[10] - 9月政府部门新增就业人数升至2.2万人[10] 失业率与劳动参与情况 - 9月美国季调失业率升至4.4%,高于预期的4.3%[7] - 9月劳动参与率升至62.4%,就业率升至59.7%[10] - U1-U5失业率均上升,但U6失业率下降,表明就业质量有所改善[10] 薪资增长与通胀压力 - 9月非农私人部门时薪环比增速降至0.2%,同比增速持平于3.8%[10] - 商品生产行业薪资环比增速降至0.3%,服务提供业薪资环比增速降至0.2%[10] 美联储政策展望 - 考虑到就业未加速恶化,12月暂停降息是大概率情形[10] - 2026年,待关税影响明朗后,美联储或再度降息2-3次至中性利率水平[10] 风险提示 - 美国通胀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关税推升二次通胀风险[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