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冲击6连涨,近1周规模增长显著,智元机器人发布首个动作驱动世界模型
搜狐财经· 2025-07-28 11:32
截至2025年7月28日 11:18,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上涨0.66%,成分股生益电子(688183)上涨6.27%,华丰科技(688629)上涨4.37%,博瑞医药(688166)上 涨3.93%,财富趋势(688318)上涨3.84%,泽璟制药(688266)上涨3.66%。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上涨0.55%, 冲击6连涨。最新价报1.09元。拉长时间看, 截至2025年7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累计上涨3.82%,涨幅排名可比基金2/12。 流动性方面,科创100指数ETF盘中换手2.39%,成交1.54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日均成交3.99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消息面上,7月27日,智元机器人在WAIC 2025"智启具身论坛"上正式发布行业首个动作驱动世界模型开源平台"Genie Envisioner"。该平台融合预测、控 制、评测三大核心能力,通过多视角视频扩散模型GE-Base和160M参数动作解码器GE-Act,实现机器人从视觉感知到动作执行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7月23日,夸克健康大模型宣布通过中国12门核心 ...
信达生物、康方生物
2025-07-28 09:42
行业概览 - 中国创新药企国际化认可度提升,BD出海交易数量及大额首付款交易增加[1] - 2025年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鼓励保险资金投资产业链[1] - 技术突破领域:ADC、IO双抗、GLP-1、T细胞接合器(CD3双抗)等,提升疗效并拓宽适应症[1][3] 信达生物 **财务与收入** - 肿瘤产品收入2024年突破80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达110亿人民币[1][6] - 非肿瘤管线产品如马苏杜泰进入销售阶段[1][6] **核心产品表现** - **IBI363**: - 肺癌二线12个月OS率70.9%,结直肠癌三线9.4个月OS率82.2%,有望推向一线治疗[7][8] - 安全性可控,副作用(关节炎、皮疹)可早期干预[8] - 2026年将读出概念验证数据,国际化前景乐观[8] - **肿瘤领域优势**: - 二代IO药物领先(如IBI363),KRAS G12C、B3ABR等潜力品种预计销售额超10亿人民币[9] - 布局下一代IO和ADC产品(如GPRC5D、BCMA CD3等),2026年将公布一期数据[9] **非肿瘤领域** - 已上市产品:马斯图泰(峰值销售超80亿人民币)、托雷西单抗/替妥尤单抗(峰值超20亿人民币)、匹康奇莱单抗(银屑病,峰值超30亿人民币)[10] - 临床后期产品:眼科IBI302、痛风药IBI128、代谢领域GLP-1系列(IBI3032/3012)[10] **未来催化剂** - 替罗昔单抗一线TED临床试验启动、玛仕璐肽降糖适应症获批、司美格鲁肽9毫克减重数据读出[11] - IBI363结直肠癌/肺癌一线POC试验、鳞状肺癌三期试验、银屑病药匹伐齐拜单抗获批[11] 康方生物 **财务与增长** - 2025年收入增长率预计超70%,2026年约40%,受益于产品获批及放量[1][13] **核心产品与技术** - **AK112(PD-1/VEGF双抗)**: - 适应症覆盖肺癌、消化道癌等,PD-1/VEGF协同作用显著(结合亲和力分别提升18倍/4倍)[14][15] - 临床推进速度快,鳞癌疗效突出,海外估值有望提升[15] - **AK104(PD-1/CTLA-4双抗)**: - 全球第一梯队,宫颈癌全人群覆盖,PD-L1低表达胃癌OS差异显著(五年随访数据)[21][22] **差异化布局** - PD-1耐药患者:采用PD-1/VEGF组合疗法,补充后线治疗并拓展早期研究[2][17] - 早期肿瘤治疗:围手术期布局全面,AK112的PCR/MPR率高于Checkmate/Keynotes系列[20] **非肿瘤领域** - 自身免疫疾病:白介素4/ST2抗炎双靶候选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23] - 慢病领域:研发效率高(部分产品上市时间<8年)[16] **未来方向** - 推进双抗ADC研发,探索联合疗法(如AK112+化疗)[24] - 海外临床快速推进(肺癌、消化系统肿瘤),BD合作或提升全球预期[19][24] - 合理市值2000.98亿元,目标价222.93元(DCF模型)[25][26] 投资建议 - 关注海外销售驱动及潜在BD交易标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4][5]
高景气延续,持续关注创新药及产业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7 22: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持续关注创新药及产业链,创新药高景气,推荐价值有望重估的 Pharma、创新管线逐步兑现且业绩进入放量期的 Biopharma/Biotech、受益创新且景气度修复的 CXO 及制药上游、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和集采优化的高值耗材等投资主线 [1][2][5] - 2025 年 7 月第三周,A股 医药板块表现领先,港股医药板块表现突出,美股医药板块弱于大盘 [2][7][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持续推荐创新药及产业链 - 看好价值有望重估的 Pharma,如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三生制药、华东医药,关注康哲药业 [2][5][24] - 看好创新管线逐步兑现、业绩进入放量期的 Biopharma/Biotech,如科伦博泰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 [2][5][24] - 看好受益创新、景气度修复的 CXO 及制药上游,包括百普赛斯、药明康德、药明合联等 [2][5][24] - 看好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集采优化的高值耗材,如惠泰医疗、南微医学 [2][5][24] - 给出相关标的盈利预测估值表,包含每股收益、归母净利润增速、市盈率等信息 [6] 2025 年 7 月第三周 A 股医药板块表现领先 - 2025 年 7 月 14 - 18 日,上证综指上涨 0.7%,SW 医药生物上涨 4.0%,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2 位 [2][7][25] - 生物医药板块中表现较好的细分板块为化学原料药(+7.0%)、化学制剂(+6.8%)、生物制品(+3.7%) [2][11][25] - 个股涨幅前三为博瑞医药(+42.3%)、力生制药(+41.7%)、南新制药(+35.0%);跌幅前三为浩欧博(-16.8%)、启迪药业(-12.7%)、永安药业(-12.4%)(剔除特定个股) [2][14][25] - 截至 2025 年 7 月 18 日,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 A 股的溢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当前相对溢价率 86.8% [2][16][25] 2025 年 7 月第三周港股医药板块表现突出,美股医药板块弱于大盘 - 2025 年 7 月 14 - 18 日,港股恒生医疗保健 +12.0%,港股生物科技 +13.6%,同期恒生指数 +2.8% [2][21][25] - 港股个股涨幅前三是三叶草生物 - B(+64%),乐普生物 - B(+62%),德琪医药 - B(+47%);跌幅前三是同源康医药 - B(-4%),固生堂(-3%),华润医疗(-2%) [2][21][25] - 2025 年 7 月 14 - 18 日,美股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 -2.5%,同期标普 500 +0.6% [2][21][25] - 标普 500 医疗保健成分股中涨幅前三是强生公司(+4%) ,KENVUE(+3%) ,碧迪(+2%);跌幅前三是 ELEVANCE HEALTH(-19%),沃特世(-19%),MOLINA HEALTHCARE(-17%) [2][21][25]
周观点】周总第407期】-20250727
国盛证券· 2025-07-27 14: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周(7.21 - 7.25)申万医药指数环比 +1.90%,跑输创业板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11][132] - 市场演绎重心是反内卷板块,创新药短期受压制但产业逻辑未变,核心龙头市值仍有空间,有变化的器械公司可重视 [3][12] - 中短期寻求有变化低位资产并深挖创新药,2025 年围绕创新药持续乐观,有创新药、新科技、自主可控、泛整合四个思路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 张图表详解 2025Q2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背后的变化 - 整体情况:公募重仓 A 股医药公司数环比下降,持股市值和持股市值比环比上升,非医药主动基金从低配转超配,有较大加配空间 [18] - 子行业:化学制剂仓位最重,医药基金大幅加配化学制剂、原料药,非医药主动基金偏重化学制剂、医疗设备 [19] - 个股:创新药相关企业显著增配,关联度低的企业减配 [20] - 医药主动基金:规模下降带动整体规模收缩,持股净值下降或为主要原因 [22] 细分领域投资策略及思考 广义药品 - 创新药:当周中证创新药指数跑输医药和沪深 300 指数,年初至今跑赢;涨跌幅排名前 5 为德琪医药 - B 等,后 5 为首药控股 - U 等;关注双抗 ADC 等行业问题和泽璟制药等个股;重点事件是 Gefurulimab 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推荐关注 Trop - 2 等靶点和科伦博泰等公司 [63][67][68][69][70] - 仿制药:当周仿制药板块环比 +1.84%,跑输申万医药指数;涨跌幅排名前 5 为海特生物等,后 5 为力生制药等;重点事件是丽珠医药 IL - 17A/F 单抗 LZM012Ⅲ期临床研究达主要终点;建议把握龙头仿创 pharma 的创新重估,给出仿创重估组合 [72][75][76][79][80] - 中药:当周中药指数跑输医药指数,年初至今也跑输;涨跌幅排名前 5 为振东制药等,后 5 为万邦德等;部分企业业绩走弱与需求、成本、品类有关,建议关注政策友好企业等 [81][84][85] 医疗器械板块周度复盘 - 指数复盘:当周医疗器械指数跑赢医药指数,各细分领域有不同表现;年初至今部分细分领域跑输医药指数 [86] - 个股涨跌幅:各子领域有不同的涨跌幅排名 [90][91] - 热点聚焦:各子领域关注不同的行业问题和个股 [91][93][95] - 重点事件:各子领域有相关公司的重要公告 [97][98] - 近期观点及未来前瞻:各子领域短期和长期关注不同要点 [99][101][102][103] 配套领域 - CXO:当周申万医疗研发外包指数跑赢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年初至今也跑赢;涨跌幅前五和后五个股分别为博腾股份等和圣诺生物等;认为 CXO 未来有望受益,关注各公司中报业绩等观测点 [104][107][108] - 药店:当周药店板块跑赢申万医药指数;涨跌幅排名靠前为健之佳,最末为老百姓;认为门诊统筹与处方外流有望加速推进,关注部分省份个账改革等观测点 [109][110][111][112] - 医药商业:当周医药商业板块跑输申万医药指数;涨跌幅排名前 5 为塞力医疗等,后 5 为浙江震元等;关注国企商业公司等,关注院内恢复情况 [113][114][115][116] - 医疗服务:当周医疗服务板块跑赢申万医药指数;涨跌幅排名前 5 为瑞尔集团等,后 5 为希玛眼科等;认为消费医疗值博率较高,关注各公司中报业绩等观测点 [117][118][119][120] - 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当周生命科学上游涨幅算数平均值和中位数为 3.69%,年初至今跑赢申万医药指数;涨跌幅排名前五和后五个股分别为赛分科技等和禾信仪器等;关注行业问题和相关个股;近期无重点公告;各子领域短期和长期关注不同要点 [123][125][126][128][130][131] 医药行情回顾与热点追踪 医药行业行情回顾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环比 +1.90%,跑输创业板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年初至今跑赢沪深 300 和创业板指数;当周涨跌幅排第 16 位,年初至今排第 3 位;子行业当周表现最好为医疗服务Ⅱ,最差为化学制剂;年初至今表现最好为化学原料药,最差为中药 II [132][135][142][143] 医药行业热度追踪 - 估值水平上升,处于平均线下;行业估值溢价率上升,处于平均线下;当周医药行业热度上升,成交额占比高于均值 [144][147][150] 医药板块个股行情回顾 - 当周涨跌幅排名前 5 为海特生物等,后 5 为*ST 苏吴等;滚动月涨跌幅排名前 5 为博瑞医药等,后 5 为锦波生物等 [153][154]
双抗巨变的时代已经来临?
格隆汇· 2025-07-27 04:38
双抗行业爆发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双抗产品批量上市,行业进入爆发期,罗氏、强生等MNC巨头进入集中收获期 [1][4] - 双抗在血液瘤、实体瘤和眼科疾病等领域展现巨大市场潜力,不断突破市场天花板 [3] - 国产双抗预计在3-5年后进入集中收获期,目前已有超过20款在研产品 [18] 血液瘤领域双抗进展 - 血液瘤是双抗主战场之一,全球已获批双抗多聚焦于滤泡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6] - CD3/CD20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靶点组合,全球在研产品超过10款 [8] - 罗氏Mosunetuzumab拓展多项差异化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10] 实体瘤与眼科领域突破 - 强生c-MET/EGFR双抗Amivantamab销售峰值预计达50亿美元,一线市占率目标50% [13] - Amivantamab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头对头奥希替尼取得积极数据 [14] - 罗氏法瑞西单抗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7.88亿美元,给药周期优势明显 [15] 国产双抗发展现状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上市12个月收入11.5亿元,正在拓展胃癌等新适应症 [21] - 国产双抗加速出海,康方生物与Summit达成50亿美元潜在交易 [19] - 传统药企如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收购F-star平台布局双抗领域 [22] 全球双抗市场格局 - 罗氏Hemlibra 2022年销售额40.11亿美元,成为双抗领域"药王" [12] - 强生Amivantamab与阿斯利康奥希替尼(2022年销售额54.44亿美元)展开直接竞争 [15] - 全球双抗靶点组合多样化,包括CD3/CD20、CD3/BCMA、VEGFA/ANGPT2等 [7][16]
半年盘点|国产减重药加速出海,为何看重美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26 18:39
国产GLP-1减重药海外布局 - 多家国内GLP-1类减重药开发商瞄准海外市场,与跨国企业达成多项对外授权交易,竞争延伸至全球市场[1] - 恒瑞医药、诚益生物、华东医药、甘李药业、翰森制药等已布局GLP-1类减重药,包括下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1] - 大部分药物已通过对外授权方式与阿斯利康、默沙东等跨国巨头签署合作协议,助力国产减重药输出海外[1] 先为达生物海外合作进展 - 先为达生物正在与美国公司洽谈,拟将埃诺格鲁肽推向美国市场,目前谈判尚未进入详细合同讨论阶段[3] - 埃诺格鲁肽在48周治疗中使患者平均减重15.4%,疗效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相当[3] - 先为达已与Verdiva Bio达成合作协议,获得近7000万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达24亿美元[4] 国内企业对外授权交易 - 翰森制药与再生元达成协议,授予HS-20094大中华区以外全球独占许可权利[5] - 联邦制药将UBT251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交易规模达20亿美元[5]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与礼来和诺和诺德竞争的国产GLP-1类减重药[3] 临床进展与市场动态 - 恒瑞医药HRS9531注射液在中国三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计划递交上市申请[4] - 先为达埃诺格鲁肽已递交国家药监局上市申请,但尚未获批[4] - 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5] 美国市场机遇与挑战 - 2025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28%[6] - 美国GLP-1类减重药一个月治疗费用可高达近2000美元,诺和诺德和礼来降价至约600美元[6] - 63%的美国患者一年后仍在用司美格鲁肽,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将进一步扩大患者人群[7]
培育本土MNC、50亿级大单品,上海浦东发力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6 09:58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27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35%-40% [1] - 三年内新获批自主创新1类新药15个以上,新机制/新靶点创新药2-4个,全球首发产品实现倍增 [1] - 培育百亿级创新药企1-2家,新增50亿级单品1-2个,10个以上自主创新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1] 产业现状与创新成果 - 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100亿元(2020年为24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4% [2] - 创新药在研管线718个占全国1/5、全球6%,累计获批国产创新药占全国13%,创新三类医疗器械占全国11% [2] - 2020年以来获批24个1类新药和29个三类创新器械,其中2025年获批5个1类新药和4个三类器械 [2] - 已实现3F创新: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First-in-class)、罗氏可伐利单抗(First-in-China)、多款干细胞/基因治疗产品(First-in-Human) [2] 新兴赛道与技术突破 - 实体瘤/通用型细胞产品研发领先,诞生全球首个5G远程手术机器人、全国首个PD-1/基因治疗药物 [3] - 正序生物碱基编辑药物CS-101完成临床一期,9位β-地中海贫血患者均获显著临床效果 [3] - 脑机接口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 [3] 企业案例与商业化进展 - 艾力斯医药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2024年销售收入达35.5亿元,已递交第三个适应症并推进海外临床试验 [4] - 北海康成注射用维拉苷酶β通过分段生产模式节省数千万资金,成为上海首个获批的生物制品分段生产1类创新药 [6]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建立统一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多中心临床研究可"一套材料一个流程一个会议"完成审查 [5] - 2023年至今发布7批创新药械推荐目录(含75个产品),区属医疗机构应配尽配,2024上半年使用金额同比增长63% [5] - 试点细胞基因外资准入、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数据跨境流动等改革举措 [5] 产业生态与空间布局 - 形成"1+1+X"格局:高科中路两平方公里创新"核爆点"+主承载区(国际医学园区/张江创新药基地)+产业联动区 [7] - 全市3家生物医药高质量孵化器均集聚张江,年均新增初创企业超100家 [8] - 建设"科学家会客厅",提供"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一体化支持 [7][9] 国际化与成本优势 - 2024年浦东完成30余项海外授权,交易额占全国30%;2025上半年出海交易近30起,交易额占全国31% [7] - 创新药研发成本2-3亿美元,临床受试者效率高于欧美国家 [7]
Stevanato (STVN) Soars 10.0%: Is Further Upside Left in the Stock?
ZACKS· 2025-07-25 23:11
股价表现 - Stevanato Group (STVN) 股价在上一交易日大涨10%至27.95美元 成交量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1] - 过去四周该股累计涨幅仅为0.6% 此次单日涨幅远超近期表现 [1] - 同行业公司BeOne Medicines Ltd (ONC) 同期上涨0.6%至296.46美元 过去一个月累计涨幅达10.4% [4] 业绩预期 - 公司预计季度每股收益0.11美元 同比增长10% 营收预期3.028亿美元 同比增长8.4% [3] - 过去30天共识EPS预测保持稳定 但缺乏盈利预测上修趋势可能限制股价持续上涨空间 [4] - 同业ONC的季度EPS预测过去一个月下调51.3%至0.48美元 但较去年同期仍增长141.7% [5] 增长驱动因素 - 高价值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前景改善 特别是高端注射器需求强劲 [2] - Latina和Fishers生产基地产能提升 EZ-fill®西林瓶去库存周期结束带动需求反弹 [2] - 市场对收入持续增长预期增强 推动投资者信心回升 [2] 行业评级 - 公司当前获Zacks评级"买入"(Rank 2) 所属医疗-药品行业 [4] - 同业ONC当前评级为"持有"(Rank 3) [5]
ETF热门榜:香港证券相关ETF成交居前,港股医疗ETF(159366.SZ)交易活跃-20250725
搜狐财经· 2025-07-25 18:09
市场成交概况 - 非货币类ETF合计成交3027.10亿元,59只ETF成交额破10亿元 [1] - 香港证券ETF、短融ETF、上证公司债ETF成交额居市场前三,分别达170.03亿、148.78亿、142.93亿 [1][5] - 港股医疗ETF、科创债ETF易方达、恒生创新药ETF换手率最高,分别为620.34%、129.22%、112.08% [1][7] 头部ETF表现 香港证券ETF(513090.SH) - 最新份额规模80.47亿,跟踪香港证券指数,权重股包括中信证券、香港交易所等头部券商 [2] - 近5日日均成交额197.55亿,近20日154.06亿,今日下跌0.48%,但近5日/20日分别上涨10.56%/26.05% [2] 短融ETF(511360.SH) - 份额规模4.74亿,跟踪中证短融指数 [2] - 全天成交额较前日增长33.21%,近5日/20日日均成交额157.06亿/142.27亿 [3]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SH) - 份额规模5.28亿,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权重股含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 [3] - 近5日日均成交额13.28亿,换手率141.97%,近20日上涨22.00% [3] 行业主题ETF动态 科技类ETF - 计算机ETF南方(159586.SZ)规模3.44亿,权重股含科大讯飞、金山办公,当日振幅增长209.86% [8]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SH)规模3.27亿,重仓寒武纪、澜起科技,今日上涨4.81% [8] - 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SH)规模2.34亿,持仓海光信息、寒武纪,振幅增长236.47% [9] 债券类ETF - 上证公司债ETF(511070.SH)成交额142.93亿,30年国债ETF(511090.SH)成交额117.15亿 [5] - 科创债ETF易方达(551500.SH)同时位列成交额TOP5和换手率TOP2 [1][7] 市场波动特征 - 科创综指ETF嘉实、ESG300ETF、科创50ETF指数振幅最高,达19.95%、7.90%、7.46% [7][11] - 宽基类ETF仅3只,行业主题类ETF中电子行业集中度显著,如科创AIETF、芯片设计ETF均重仓该行业 [8][9]
融资申购倍数超3000倍,维立志博首日最高涨127%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5 17:46
上市表现 - 维立志博于7月25日登陆港交所,股价一度上涨127%,收盘上涨91.7%,每股报67.1港元,总市值达129.7亿港元 [1] - 公司在申购期内融资申购倍数超3000倍,融资申购额达3300亿港元,成为7月以来港股IPO最热新股 [1] - 此次IPO全球发售3686.25万股H股,最终每股发售价35港元,募资总额12.9亿港元,所得款净额约11.79亿港元 [1] - 腾讯、易方达、正心谷资本、高毅等9家知名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6900万美元(约5.42亿港元) [1] 资金用途与公司背景 - 募集资金将用于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开发及监管事务、提升临床前资产、扩展现有管线及优化技术平台 [1] - 公司由曾任职于礼来医药的康小强、赖寿鹏在2012年创立,成立以来累计完成8轮融资,募资约10.84亿元 [1] - 股东包括恩然创投、正心谷、汉康资本等,业务模式主要为自主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疗法 [1] 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1款核心产品LBL-024(PD-L1/4-1BB双特异性抗体)及13款其他候选药物 [2] - 13款其他候选药物中包括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8款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 [2] - LBL-024是全球首款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PD-L1与4-1BB双特异性抗体,目前正处于重要临床评估阶段 [2] - 若成功获批上市,LBL-024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4-1BB靶点药物 [2] 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86.5万元,但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均无收入 [2] - 净利润分别为-3.62亿元(2023年)、-3.01亿元(2024年)和-7536.7万元(2025年一季度) [2] - 研发投入分别为2.31亿元(2023年)、1.86亿元(2024年)、5775.1万元(2025年一季度) [2] - 2023年营收来源于与百济神州的合作,可获得高达7.72亿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但该合作已终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