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

搜索文档
进入“金拱门时代”第8年,麦当劳中国如何实现门店数量翻3倍?
新京报· 2025-08-04 10:40
市场扩张与下沉战略 - 麦当劳中国餐厅数量从2017年约2300家增至7100余家,增长3倍,覆盖全国280余个地级市[1][3] - 约50%餐厅分布在三至五线城市,未来三四线城市是布局核心,计划年均开店1000家,2028年达成万店目标[3] - 青海、宁夏门店今年开业后将实现全国省级行政区全覆盖[1][3] 本土化运营与供应链 - 90%食材实现本土采购,本土供应商占比提升至近60%,支撑年均超100个新品上市[3] - 董事会约半数成员为常住中国的本土人士,决策机制本土化推动每年开店从200家增至1000家[5] - 与11家供应商联合发布"麦链"倡议,2028年前完成再生农业计划,2027年建成浙江智慧产业园[4] 数字化与顾客体验 - 450人IT团队实现100%技术自研,90%订单通过手机或自助点餐机完成,App下载量突破1.3亿次[7] - 超6000家门店配备智能取餐柜,全国餐厅日均举办200场主题派对,"麦麦自习室"覆盖约120家[7] - 通过"粉丝大会"票选推动"薯饼全天供应"等举措,强化"聆听-互动-回应"模式[7][8] 产品创新与门店策略 - 基于每日超2万篇用户帖子数据分析,推出"肉霸堡""叠叠卷"等针对性新品[8] - 门店采用灵活组合模式:工作区侧重效率与智能取餐,社区店增加座位与儿童乐园等体验设计[8][9] 绿色增长与社会责任 - 拥有超38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全球第一),2025年新增门店仍以绿色为主流[9] - 纸制包装100%使用FSC认证原纸,推广"无吸管杯盖"及"重塑好物"回收计划[9] - "麦当劳叔叔之家"累计服务1700余户患儿家庭,8年累计为灾害捐款千万元[10] 人才培养体系 - 20万员工中50%为00后,"菁英管培生计划"提供最快18个月晋升通道[10] - "汉堡大学"8年培训学员超7万名,线上线下累计开设课程超2700门[10]
既要高端技术也要性价比:外资在中国的生存之道和进阶路
第一财经· 2025-07-30 21:29
外资企业在华战略调整 - 外资企业通过高端化、本土化和性价比策略应对中国市场竞争压力[1] - 坦能集团推出全球首发产品,性能和此前差不多但售价大幅降低,通过技术改造和材料更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 - 卡赫针对"深度清洁"优势开发差异化产品,通过与上海乐高乐园及高铁站合作扩大中国市场[3] - 坦能推出售价降低50%的同性能产品,并在上海投资建厂及收购本地品牌整合供应链[3] 服务业外资本地化策略 - CFA协会首次针对区域市场需求定制非英语产品,中文版CFA协会可持续投资基础证书推广价仅英文版的4折[4] - 伦茨集团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适配解决方案,持续降本增效以提高竞争力[5] - 伦茨集团实现从"纯进口依赖"到"本土化全链条"跃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6] - 攀时集团上海生产基地年营业额近10亿元人民币,三期工厂建设正在冲刺收尾且产能接近饱和[6] 外资企业与中国制造协同发展 - 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1.7%、68.3%和64.9%[8] - 上海瓦锡兰齐耀产能超饱和,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期已排到2028年,正在扩建产能[9] - 中国国产船舶制造成本比韩国低30%左右,本土化服务水平和供应链支持力带来全球化竞争优势[9] - 上海瓦锡兰齐耀向韩国、加拿大交付订单,实现个性化定制[10]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与扩张 - 智利壹叁文企业中国销量占公司总体份额10%,美国份额约40%,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开盒即食三文鱼精品小盒包装[7] - 乐斯福将上海烘焙中心升级为亚太区域首个"工业化技术应用中心",完成安徽和广西生产基地扩建项目[11] - 乐斯福计划2026年在内蒙古启动新投资项目,借助中国制造优势向亚太市场输出产品[11] - 艾默生基于中国场景定制的技术产品因用户良好反馈输出海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转化为全球竞争优势[10]
科技与本土化成利器,中国物流企业“卷”向海外
第一财经· 2025-07-30 18:37
和国内物流仓库几乎一致的工作设施与本土化的工作人员结合,成为了中国物流企业出海的标志性场景。 爆款放在低位,慢销品放高位,仓库配备旋转分拣设备以解决高峰期货物下架速度问题……各种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在马来西亚菜鸟自营仓,可 以看到各种配置与国内仓库类似,但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当地。 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马来西亚自营仓内设有祈祷室,穆斯林员工每天可祈祷。周五礼拜时公司也会给员工半小时假期,让他们去清真寺礼拜,部分员工的 服饰也有宗教特色。 看向东南亚市场的还有中国的跨境电商们,不少中国出海企业目前在排队入仓,需求非常旺盛。今年年初仅有一半面积投入使用的海外仓,如今已经全部爆 满。 物流出海挑战在哪? 吉隆坡的菜鸟自营仓分为发货区和收货区,是菜鸟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仓库。 除了本土化元素,仓库的科技含量较高。智能仓储、智能流水线、智能波次作业等应用提高了仓库的效率。智能仓储是指商品入库后,通过系统定位,实现 快速入库和出库,提升整体存储利用率,增加SKU数量。智能波次可以保证时效,在客户下单后,通过智能波次合并订单,采用先进先出的逻辑,提高发货 效率。菜鸟全球供应链-新加坡&马来西亚国家经理Bruce介绍,过去 ...
易点天下兰向辉:出海企业要抱团,共同寻找、解决本地用户需求
贝壳财经· 2025-07-11 21:26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与策略 - 中美关税政策波动对游戏、短剧等服务贸易企业影响较小,反而成为品牌和产品在海外增长的有利时机 [1] - 全球地缘环境变化推动出海企业向非美区市场拓展,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重点区域 [1] - 出海企业需通过抱团合作(包括与中国本地企业)解决本地用户需求,以实现长期生存和盈利 [1] 区域市场深耕与本土化 - 企业深耕单一区域市场并解决当地实际需求时,产品会具备强生命力,即使受贸易战影响仍能保持用户黏性 [1] - 本土化企业通过合规运营、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支持 [1] - 案例:耳机出口企业可通过生产AI耳机(如支持西语-英语实时翻译)提升附加值,抵消关税影响 [1] 行业出海动态与竞争优势 - 除传统外贸和互联网公司(电商、游戏)外,茶饮、餐饮等线下行业也在积极寻找海外机会,呈现"全民出海"趋势 [1] - 中国企业在产品、运营、资本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使其在海外竞争中具备明显优势 [1] - 企业更注重本地需求倾听和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强化市场适应性 [1]
国货美妆“出海”火爆 品牌化、科技化、高性价比成大势
广州日报· 2025-07-11 18:02
全球美妆市场趋势 - 2025年全球美容与个护市场规模预计达6771.9亿美元 2030年将突破7990.7亿美元 [1] - 口腔护理 美容设备智能化 沐浴产品 美妆个护工具是三大热门赛道 [1] - 跨境电商美妆类目核心国家收入预测:2029年美国854.4亿美元 英国125.2亿美元 德国131.5亿美元 日本282.3亿美元 [5] 热门细分品类 - 北美站点高速增长品类:抗衰美容仪 多功能造型器 抗皱面罩 [5] - 欧洲站点高速增长品类:红光抗衰美容仪 多功能造型器 功效型发膜 环保沐浴工具 [5] - 日本站点高速增长品类:香水喷雾器 凝胶甲胶油 美容仪 [5] 国货美妆品牌出海策略 - JOVS骄予时聚焦光电美容仪 客单价达600美元 已进入3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2] - 央泊贸易深耕美甲赛道十年 保持20%年增速 通过社交媒体扩大海外声量 [3] - 亚马逊建议国货卖家挖掘未满足需求 聚焦科技创新 复制美国成功经验至其他市场 [5] 本土化运营关键 - 需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开发产品 如美甲颜色偏好差异 [4] - 语言本土化是重要因素 需布局当地语言体系 [4] - 市场体量达3000万美元时可配置本土化团队 小语种国家采用代理模式 [4] 行业未来方向 - 家用美容仪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 被视为蓝海市场 [2] - 更多卖家将从卖货转向品牌化 专业化 科技化方向 [2] - 中国供应链优势明显 科技化 高性能 高性价比产品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2]
现身2025贝壳财经年会,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热议中企如何出海
贝壳财经· 2025-07-11 17:16
中印尼双边关系与投资合作 - 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安全、海洋、经济及人文领域持续推进合作 [6] - 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47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国出口767亿美元(+17.6%),进口711亿美元(-4%) [7] - 中国是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2024年中国在印尼投资达81亿美元(2014年仅8亿美元,十年增长超10倍) [7][6] 印尼市场潜力与政策环境 -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国家,人口超2.8亿(60%年龄<35岁),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和东盟最大经济体,预计十年内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 [9] - 印尼数字化转型加速,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及创意经济,新政府聚焦绿色基建、农业、数字经济等六大领域 [9] - 印尼实施亲商政策:开放外资所有权、提供税收优惠、简化监管流程,已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 [9][7] 重点合作领域与全球化策略 - 中印尼合作聚焦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数字经济等七大领域,强调优势互补与本地化结合 [2][13] - 东南亚地区人口6.8亿,中产阶级壮大且数字化程度高,2024年东盟与中国贸易总额达9823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336亿美元 [8] - 企业出海需重视本土化:选择本地合作伙伴作为文化向导,理解当地动态并共同创造价值,避免同质化全球化 [15][14] 中国企业出海实践与挑战 -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重点布局矿业、基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产业,印尼市场被视为关键战略节点 [8][9] - 出海企业面临数据安全合规、税收政策等挑战,需通过"两条腿走路"策略(出口新兴市场+转内销)应对逆全球化风险 [2][14] - 数字经济企业需解决垄断认定、隐私保护等问题,本地合作伙伴可帮助建立信任并定制创新方案 [15]
韩妆品牌再“瘦身” 悦诗风吟关店求生
北京商报· 2025-07-07 17:13
品牌现状与业绩下滑 - 悦诗风吟关闭天猫海外旗舰店,但天猫国内旗舰店、抖音旗舰店等本土化渠道仍正常运营[1] - 公司从巅峰时期年销40亿元、门店超800家,到2024年营收暴跌62%、线下全面撤店[1][3] - 2020年营收下跌37%,营业利润缩水89%,2022年门店数量从800多家锐减至140家,撤店率超80%[3] - 2024年全球营收同比下滑18%,营业利润下跌84.1%,业绩较巅峰期缩水超62%[4]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韩妆品牌在中国市场集体遇冷,菲诗小铺、伊蒂之屋、赫妍等品牌均调整中国市场策略[5] -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2025年一季度大中华区收入下降10.4%至1328亿韩元[6] - 国货品牌以55%的市场份额首次实现对国际品牌的持续超越[6] - 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功效型产品,韩妆品牌因质量问题(如重金属超标、假环保风波)失去竞争力[6] 转型举措与未来策略 - 2022年公司将定位从"自然主义"升级为"功效性自然主义",2023年更换全新LOGO重塑形象[4] - 公司计划聚焦天猫国内旗舰店等核心渠道,深耕本土生产商品销售,布局新零售与传统CS渠道[7] - 专家建议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差异化产品,优化价格体系,结合社交平台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7] - 需顺应中国消费者对成分安全、环保理念、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变化[7][8]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韩流"热度减退,国货美妆凭借高性价比、贴合本土需求迅速抢占市场[1][7] - 中国化妆品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消费者更关注成分安全、环保理念和定制化产品[7] - 外资品牌需加速本土化进程,适应中国市场变化[7]
冰激凌生意不行了?CFB许惟抡:中国市场至少双位数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1:05
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实习生黄诗茹 南京报道 从钟薛高的散场,到哈根达斯的闭店潮,冰淇淋生意似乎不太景气。 不过,CFB集团首席执行官许惟抡却表示,"我们预计中国的冰淇淋市场每年至少还会有双位数以上的 增长。" 对这一增一减的矛盾,许惟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的确有很多新的品牌加入这个 市场,Dairy Queen(以下简称"DQ")每年都要加速更新。门店全面的重新设计装潢,更新速度从以前 的一年半加速至一年。并且我们为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消费场景所设计的特殊店,每年要超过50家以 上。" 6月24日, CFB集团旗下运营的冰淇淋和快餐连锁品牌DQ落地了南京首家手工定制蛋糕店。从常规 的"冰淇淋店",到中国独创的 "冰淇淋与定制蛋糕店",再到热食"冰淇淋与汉堡店"的引入,DQ正在拓 展三种不同品类的门店模型布局,试图打造全时段、多品类商业模型。 "计划3年内再新开800家门店,包括约50家汉堡店,100家手工定制蛋糕店,650家冰淇淋店等。聚焦今 年,计划是新开10家定制蛋糕店和3家DQ汉堡店。"许惟抡进一步说明道,"在保持冰淇淋业务持续增长 的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新增更多 ...
李东生:希望在海外建立五个TCL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02:15
公司全球化战略 - 公司提出在海外建立五个TCL经营实体,实现本土化运营,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并贡献就业和税收 [2] - 海外业务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非五大区域经营中心,未来各中心将布局完整产业链并具备产品设计等全链条能力 [3][6] - 公司计划将中国区智能终端业务能力复制到海外,目标使各区域经营中心规模超越中国市场 [3] 全球化经营成果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超60%,2019-2023年海外营收从590亿元增至1253亿元,年均增长17.6%,海外产品营收占总营收近一半 [3] - 过去十年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国内,且增速超过国内业务,扭转20年前需国内利润补贴海外的局面 [4] - 业务覆盖全球160+国家地区,通过TCL实业与TCL科技布局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 [3] 本土化实践措施 - 在越南、印尼、波兰等国家建设制造基地,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例如越南工厂雇佣7000+本地员工,波兰工厂年提供800-1000个岗位 [8] - 在美国雇佣150+本地员工,在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雇佣超50名本地员工,建立营销、服务及研发中心 [8] - 携手供应商建设海外供应链中心,形成"部品配套+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全链条能力 [7] 全球化新动向 - 2024年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推动本地化策略以拓展全球化增长空间 [8] - 提出从单纯效率导向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通过本土化产业链构建惠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
中餐供应链出海元年,企业如何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16:02
中餐供应链出海趋势 - 国际中式餐饮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8万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0.8% [8][9] - 2020-2024年国际中餐规模从2275.48亿元增长至359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1% [22] - 中餐在亚餐细分品类中占比达37.21%,33%美国人每月至少吃一次中餐 [40] 头部品牌出海案例 - 海底捞在14国开设超100家门店,海外供应链中心输出"蜀海"中央厨房模式 [28][29] - 农耕记通过冷链将中国特色食材直供海外门店 [30] - 探鱼采用"核心标准化+区域适配"体系,全球门店突破350家 [31] - 蜜雪冰城亚洲首店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人民币 [7] 供应链升级特征 - 从"卖味道"升级为"卖供应链",构建标准化、工业化、可复制的全链路体系 [15][55][56] - 中央厨房模式实现集中生产和配送,保证产品标准化并降本增效 [62] - 快乐小羊采用0-4度细胞锁鲜技术实现跨国冷链运输 [4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支持餐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33] - 海外华人群体扩张为中餐出海奠定消费基础,尤其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38] - 国内餐饮市场面临客单价与利润双降压力,加速企业出海需求 [37] 2025年三大趋势 - 本土化:太二酸菜鱼推出泰国限定菜品,刘一手火锅70%顾客为本地人 [71][73] - 标准化:海底捞中央厨房覆盖率超90%,通过师徒制实现快速复制 [79] - 数字化:应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追踪 [83] 行业活动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将于6月22日在广州举行,汇聚17+行业协会和100+供应链平台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