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AI算力爆发的幕后英雄:碳化硅的“供电”与“散热”双重材料变革(附45页PPT)
材料汇· 2025-09-30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 AI服务器面临能源与散热危机,单机柜功率突破百千瓦,芯片功耗逼近千瓦,传统技术路径已达极限[2] -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从供电和散热两个核心战场掀起变革,成为赋能未来AI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3] - 在供电战场,碳化硅功率芯片可将服务器电源电能转换效率推升至98%,解决AI集群高能耗问题[3] - 在散热战场,碳化硅封装基板凭借卓越导热性能,快速导出GPU巨量热能,解决性能瓶颈[3] - 碳化硅的渗透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算力成本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博弈[3] AI服务器供电挑战与碳化硅机遇 - AI服务器供电系统面临效率、密度、功率的"不可能三角"难题,传统硅基器件触及物理极限[4] - 高功率PSU(>3kW)市场占比将提升至80%,服务器电源市场转向高门槛、高附加值的定制化蓝海[4] - AI训练负载是"同步"的,对供电系统动态响应能力要求极高,碳化硅MOSFET的快速开关特性可平滑电网级功率纹波[19] - 采用碳化硅方案可将效率从94%提升至98%,每100kW负载损耗从6kW降至2kW,并节省等效的散热成本[21] - 在AI数据中心,空间即算力,碳化硅可使功率密度从30 W/立方英寸提升至100 W/立方英寸,算力部署密度提升3倍以上[23] 数据中心供电架构演进 - 数据中心按功耗可分为企业级(1KW-500kW)、高性能计算中心(50KW-5MW)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1MW-150MW,AI园区可达2GW)[7] - AI园区功耗达2GW,相当于大型核电机组输出功率,算力正成为新一代公共基础设施[15] - 数据中心配电电压正从12V向48V,再向400V/800V高压直流架构演进,以减少传输损耗[25] - 800V HVDC架构可重构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实现与可再生能源无缝对接并简化UPS,但需从基础设施层面进行顶层设计[29][30][31][33] - "Sidecar"方案作为过渡性解决方案,允许在机柜侧边增加模块,支持高功率机柜,单机架功率可扩展至600千瓦[37] 固态变压器的颠覆性价值 - 固态变压器(SST)是高频、智能、集成的电能路由器,可将10-35kV中压交流电直接转换为800V直流电[42] - SST通过"集中化"和"高频化"策略,将转换效率做得更高,并使碳化硅的价值密度从分散的PSU转移至集中的高价值SST模块[43] - 高频隔离变压器工作频率达数十kHz,其体积与频率成反比,可实现超高功率密度[43] - 头部电源厂商如台达已在2024年GTC展示SST样机,将其视为未来技术制高点[44] - SST方案将导致电源产业洗牌,传统PSU厂商需向上游SST和高压IBC技术转型[58] 碳化硅在芯片封装领域的应用 - AI芯片2.5D封装导致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急剧攀升,传统硅、玻璃中介层成为散热瓶颈[68] - 碳化硅中介层热导率达400-500 W/m·K,比硅高出约3倍,可使GPU结温降低20-30℃,散热相关成本降低约30%[66] - 碳化硅与硅芯片热膨胀系数接近,能大幅提升封装寿命和良率,其电绝缘性对HBM3/4高速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69] - 若碳化硅完全替代传统中介层,其需求将是CoWoS产能的2倍,可能引发与车用市场争夺高质量衬底产能[5][72] - 碳化硅中介层产业化面临大尺寸薄板制造、切割研磨困难及TSV形成等挑战,需激光剥离等下一代加工技术[76] 碳化硅制造工艺与产业链 - 碳化硅产业成本结构中,衬底+外延占比远高于硅,降本核心在于降低衬底成本[81] - 衬底尺寸正从6英寸向8英寸迁移,8英寸衬底可用芯片数增加,能显著摊薄成本,其N型衬底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8%[82] - PVT法生长速率慢(<0.22mm/h)、耗时长达7-8天,是衬底高成本、低良率的主因,龙头厂商倾向于自建设备以控制品质[91][92] - 激光剥离等先进切片技术可将晶圆产出量提升约1.4倍,是降本的核心路径之一[95][96] - 碳化硅制造设备市场中,量测及检测设备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凸显缺陷控制是产业核心痛点[111] 碳化硅市场竞争格局与国产化 - 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高度集中,WolfSpeed、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前五家厂商占据68%份额[85] - 中国公司如天岳先进市占率从14.8%提升至16.7%,并展示12英寸样品,已进入全球竞争第一梯队[85] - 在碳化硅器件领域,意法、安森美、英飞凌等五大外企2024年市占率高达83%,国产替代空间巨大[129] - 国内厂商如芯联集成(增速+180%)、三安集成(+55%)正以数倍于行业的速度抢夺市场份额[129]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碳化硅产业链,国内投资约80亿美元,体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战略[131][140] 碳化硅市场应用与需求驱动 - 新能源汽车是碳化硅最大且最确定的驱动力,直至2030年仍将占据压舱石地位[122] - AI数据中心、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成为独立的重要增长极,为碳化硅厂商提供客户多元化机会[122] - 800V平台BEV出货量占全部BEV近10%,预计2030年将提升至30%,对1200V SiC MOSFET产生刚性需求[122] - 碳化硅功率器件技术路线呈渐进式替代,从混合模块(Si-IGBT+SiC SBD)向全SiC模块演进[119] - 系统层面"混编"策略可在不同支路分别采用Si或SiC,实现系统级性价比最优化[119]
从电机铁芯到人形机器人,年内股价大涨230%!震裕科技:制造进阶,营收激增,回款难解
市值风云· 2025-09-30 19:54
文章核心观点 - 震裕科技是一家深耕精密模具及结构件的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核心供应链,并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技术实力 [5][10][37]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以高精度级进冲压模具起家,模具精度达0.002m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海外垄断 [10][11] - 公司模具综合寿命达1.5-2.0亿次,冲次可达250-600次/分钟,技术指标领先行业标准 [11] - 从模具制造向下游延伸,成功拓展至电机铁芯和锂电结构件产品领域,实现业务协同 [12] 电机铁芯业务 - 公司电机铁芯业务收入从2017年至2023年增长近16倍,2023年达17.11亿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5.09亿元 [14] - 已成为比亚迪全系、小米汽车、理想、问界等主流车企的供应商,是国内电机铁芯龙头企业 [13][14] - 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18.85%,高于同行,展现出成本控制优势 [15] - 受益于新能源车双电机趋势,单车电机装机量从2019年1.1个升至2023年1.4个,市场空间扩大 [16] 锂电结构件业务 - 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占锂电池成本的16%-20%,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预计约481亿元,未来3年复合增速15%-20% [17][20] - 公司该业务2024年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近30%,市占率超20%,较2021年提升逾10个百分点,是宁德时代第二大供应商 [21] - 锂电结构件已成为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占比接近60%,较2019年上升超30个百分点 [23] 财务表现与客户关系 - 公司营收从2019年7.5亿元增长至2024年71.3亿元,6年翻十倍,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30%至40.5亿元 [2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恢复至2.5亿元,较2019年增长超2倍,2025年上半年同比大增60%至2.1亿元 [27] - 2022年因产品质量问题赔偿宁德时代4,464万元,但未影响后续合作,体现出客户关系强黏性 [27] - 积极降低客户集中度,2024年来自宁德时代的收入占比为41.55%,较2022年下降约8个百分点 [27] - 面对大客户回款压力大,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36.74亿元,占当年总收入五成以上,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常年为负 [30] - 2019-2024年累计自由现金流为-51亿元,存在较大现金缺口,偿债压力显著 [32][34] 人形机器人新增长点 - 公司凭借精密加工技术拓展人形机器人赛道,产品涵盖丝杠、线性执行器、灵巧手精密零部件等 [37] - 行星滚柱丝杠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单台成本可达2万元,成本占比超20%,特斯拉Optimus即采用此方案 [38] - 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达350万台,对应行星滚柱丝杠市场规模455亿元 [39] - 公司现有精密加工能力可覆盖丝杠60%的技术壁垒点,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已建成两条半自动产线,日产能120套 [41] - 在线性执行器和灵巧手精密零部件领域已实现向国内外头部客户送样或小批量交付 [41]
电池板块成9月黑马!先导智能打头阵,多家公司月内涨幅超 70%|掘金百分百
华夏时报· 2025-09-30 19:41
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A股市场整体呈现强劲上扬态势,电池板块以28.12%的月涨幅领跑申万二级行业[1][3] - 涨幅排名前五的板块分别为电池(28.12%)、家电零部件Ⅱ(20.78%)、电机II(19.12%)、贵金属(18.93%)和光伏设备(18.26%)[1][3] - 电池板块内个股表现突出,20家公司月涨幅超过30%,10家公司涨幅突破40%[2][3] - 先导智能、天赐材料、天宏锂电位居涨幅前三,月涨幅均在70%以上,天际股份和湖南裕能涨幅分别为68.04%和49.05%[3][6] 驱动因素 - 电池板块领涨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带动电池需求上升,以及政策对清洁能源的支持[2][3] - 储能领域快速发展,包括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大型电网储能,为电池行业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4] - 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在电池领域的投资和研发,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技术升级[5] 重点公司财务表现 - 天赐材料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3.17亿元、154.05亿元和125.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14亿元、18.91亿元、4.84亿元[7] - 先导智能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9.32亿元、166.28亿元和118.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8亿元、17.75亿元和2.86亿元[7] - 天宏锂电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4亿元、2.87亿元和3.9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0.32亿元降至2024年的700.23万元[8] 现金流与研发投入 - 天赐材料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1.64亿元、22.74亿元和8.82亿元[8] - 先导智能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91亿元、-8.63亿元和-15.67亿元[8] - 天宏锂电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894.67万元、811.83万元和4908.71万元[8] - 天赐材料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8.94亿元、6.46亿元和6.68亿元,截至2024年末专利申请数共1022项,授权专利558项[9] - 先导智能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3.48亿元、16.76亿元和16.71亿元,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830项[9]
尚界“落子”,鸿蒙智行的自我突破
财联社· 2025-09-30 18:35
"尚界H5远超同级,一步到位,陪大家一起过日子,过好日子,让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能轻松、惬意,一步到 位!"在鸿蒙智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台上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将"第五界"尚界H5作为压轴产品来 介绍,言语中流露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与之呼应的是,来自台下的掌声、欢呼声接连不断。 一款新车,在为所属品牌提升销量的同时,还应有重塑细分市场格局与启示行业的能力。尚界H5对于华为、上汽双方 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尚界H5有助于帮助华为完善'全价格带覆盖'的生态版图,加速智驾平权;上汽有望受益华 为智能驾驶、座舱等核心技术赋能,利用其营销、渠道能力提振销量。"民生证券研报称。 远超同级 满配上车的一次实践 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多次提及"远超同级"、"无短板SUV"等形容词,想要证明余承东这次是否在"吹牛",不妨通过以下 三点来判断。 首先,"双智"是鸿蒙智行"五界"车型最核心、最重要的标签之一,是华为"汽车局"打天下的底气。据了解,尚界H5所 搭载的鸿蒙座舱包含主驾迎宾、电子萌宠等功能,支持手表控车和星闪车钥匙。无麦K歌2.0、HUAWEI MagLink车载 屏等功能亦全量上车。 在"华系车"阵容 ...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9月30日)
乘联分会· 2025-09-30 17:36
国内宏观经济与汽车产业表现 - 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539620.1亿元,同比增长0.2% [5] - 1-8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7937.2亿元,同比下降2.7% [5] - 8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整体工业快2.9和4.1个百分点 [6] - 8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258.1亿美元,环比增长3.3%,同比下降0.3%;其中进口金额41.7亿美元,环比下降7.4%,同比下降38.4%;出口金额216.4亿美元,环比增长5.6%,同比增长13.2% [7] - 1-8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1820.1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进口金额305.0亿美元,同比下降33.1%;出口金额1515.2亿美元,同比增长9.2% [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际合作 - 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成为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新热点,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功进入北欧多国市场 [8] -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星源材质在瑞典设立欧洲总部,当升科技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设在芬兰 [8]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1000辆电动大巴下线,该车型为德国市场定制的B12.b,应用全球首创客车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18] 国内车企动态与技术进展 -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 EO中文名定为"EO羿欧",基于现代全球纯电平台正向开发 [9][10] - 东风汽车新一代马赫动力发动机点火成功,最高热效率超过48%,刷新行业纪录 [11] - 奇瑞旗下OMODA和JAECOO部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泰国推出三款新车型,OMODA C3 EV将于明年推出 [12] - 宁德时代计划未来3年内在海南全省投资建设100座换电站,2026年底前在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建成28座 [13] - 时代汽车第680万辆下线,该品牌在轻卡业务连续25年产销第一、工程车业务连续19年产销第一、重载微卡业务连续3年销量第一 [19] 商用车领域发展 - 厦门金龙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成为全国首批62家建设主体之一,客车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17] - 江淮新能源皮卡悍途EV与悍途PHEV作为唯一皮卡车型参加2025国际汽联生态拉力杯(中国站) [20] 国际市场动态 - 美国加州拥有201,180个公共及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比加油枪多68%,此外独栋住宅中已安装约80万个家用充电桩 [14] - 福特与通用汽车推出新计划,通过旗下金融信贷部门先行购入经销商库存电动汽车以申请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使终端客户通过租赁间接享受优惠 [15] - 丰田8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2%至844,963辆,连续第八个月增长,得益于美国市场销量增长13.6% [16] - 特斯拉正筹备进入哥伦比亚市场,招聘信息显示计划在麦德林与波哥大建立运营基础 [17]
承重、静音、大尺寸成新能源轮胎重要诉求 普利司通黑木稔:将为小米、比亚迪、理想等开发新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7:23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8月,中国汽车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5.2%,如何适应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这也 成为轮胎企业在中国市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余婷婷 "中国汽车市场已堪称全球引领者,其种种变化最终都会反映到全球市场,因此中国的本土化创新非常 重要。"日前,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黑木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时,谈到了普利司通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 在他看来,在全球市场,普利司通与米其林的表现不相上下。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普利司通近几年在 中国市场的存在感有所降低,未来五年要进一步提升品牌在中国的认知度。 "在日本市场,目前轮胎尺寸仍以15、17英寸为主;而在中国,19英寸及以上的轮胎,甚至21、22英寸 的超大尺寸规格已成为主流。这也表明,中国在轮胎领域尤其是高端轮胎方面,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希望提高大尺寸轮胎在整体销售份额中的占比。"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岸本一晃谈及中国市场时,强调了本地市场对轮胎需求的特殊性。 黑木稔透露,普利司通已经收到来自小米、比亚迪、理想等整车厂关于轮胎开发的新需求,公司会依据 他们的需求来开发全 ...
乘联会:今年以来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1654万辆 同比增长8%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7:13
2025年9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表现 - 9月1-2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7.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0%,较上月同期增长12% [1]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654万辆,同比增长8% [1] - 9月第一周日均零售4.3万辆,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4%;第二周日均零售6.1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5%;第三周日均零售6.5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0%;第四周日均零售9.8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21% [4][5] - 市场走势平稳,但弱于2024年同期,部分受去年以旧换新政策导致销量前移及部分地区补贴政策实施节奏影响 [5] 2025年9月乘用车厂商批发表现 - 9月1-27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10.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增长16% [1] - 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014.5万辆,同比增长12% [1] - 9月第一周日均批发4.4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9%;第二周日均批发6.7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26%;第三周日均批发7.6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13%;第四周日均批发13.2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15% [9][10] - 头部车企致力于维护价格稳定并改善经销商库存压力,国内销量提升趋于谨慎 [10]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9月1-27日新能源市场零售103.9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7%,零售渗透率达58.5% [1] - 9月1-27日厂商新能源批发115.4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21%,批发渗透率达54.9% [1] - 今年以来累计新能源零售860.9万辆,同比增长24%;累计新能源批发1,009.8万辆,同比增长31% [1] 中国汽车出口情况 - 2025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76.4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2%;1-8月累计出口494万辆,同比增长21% [11] - 8月整车出口前三大市场为俄罗斯58,707辆、阿联酋46,616辆、墨西哥38,994辆;1-8月累计出口前三大市场为墨西哥362,103辆、阿联酋320,096辆、俄罗斯288,582辆 [11][12] - 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27,247辆、菲律宾21,957辆、英国19,435辆;1-8月累计新能源出口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202,663辆、菲律宾137,374辆、英国133,744辆 [12][13] - 新能源车出口增长动力来自插混和混动车型,尤其在皮卡领域表现突出,出口市场向中东和发达国家高质量发展 [13] 大三排车型市场前景 - 研究认为多孩家庭总量预计在2035年达到峰值,为大三排车型提供10年增长期 [14] - 家庭结构变化推动出行需求从功能性向舒适性升级,6-7座车型的多座椅灵活性成为刚需 [15] - 消费升级促使家庭用户注重品质感,大三排车型的宽大空间和智能配置能满足多种场景需求 [15] 中国汽车进口情况 - 2025年8月进口车4.6万辆,同比下滑40%,环比下降8%;1-8月累计进口汽车32万辆,同比下降33% [16] - 1-8月进口车主要来源国为日本125,416辆、德国68,878辆、美国40,274辆 [17] - 电动化转型改变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萎缩导致进口下滑,其中自美国进口车辆同比下降48% [17] - 8月超豪华品牌进口需求有所改善,如劳斯莱斯和法拉利在上海地区表现较好 [18] 市场动态与政策影响 - 成都车展新款车型定价一步到位引发热销,但新品多为大型高端车,缺乏入门级爆款车型,贡献度低于预期 [6] - “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叠加国补资金落地及地方补贴密集跟进,但部分地方政策偏向高价车型,不利于主流及县乡市场发展 [6] - 中国汽车出口局面向好,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对国际品牌冲击逐步明显 [10]
上海汽配跌0.82%,成交额6578.92万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9-30 15:5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汽车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8日,于2023年11月1日上市 [7]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空调管路和燃油分配管等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7]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占79.38%,汽车发动机系统产品占18.86%,其他产品占1.76% [7] - 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人民政府 [3] 业务与客户 - 公司的燃油分配管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发动机制造商,包括联合电子、博格华纳、IHO Group(大陆集团和纬湃科技)、俄罗斯埃塔曼集团等 [2] - 汽车空调管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集团、捷豹路虎、广汽乘用车、丰田等多款传统燃油车型,并已成为某新能源汽车客户空调管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3] - 在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方面,公司凭借30余年的专业经验,推出了符合新能源汽车质量标准的空调管路产品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3.54% [8]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347.66万元,同比减少18.47%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02亿元 [9] 战略发展 - 为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公司拟在摩洛哥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自有资金不超过等值1亿元人民币,用于购买土地、新建厂房及购买生产设备等 [2] 市场表现与股东情况 - 截至9月30日,公司总市值为52.89亿元,当日成交额为6578.92万元,换手率为1.91% [1]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11万户,较上期减少3.46%;人均流通股为7023股,较上期增加3.59% [8]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概念板块包括小盘、上海国资、汽车热管理、国资改革、汽车零部件等 [8]
“坚守的创新者”,沃尔沃全新XC70要做安全的“豪华超混第一车”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5:12
在新能源转型中,沃尔沃再次布局全新细分市场。 在被动安全上,全新XC70拥有"三路三区"吸能卸力设计。硼钢笼式车身,全车无死角防护。当发 生正面碰撞时,冲击力会沿着上中下三条传力路径进行缓冲溃缩吸能,经过分散卸力向后方均匀传递, 硼钢"保护区"作为碰撞有力支撑和最后的防线,牢牢守住乘员的"生命空间"。同时,其配置的全铝双防 撞梁、全铝吸能盒、一体式全铝副车架加强框都能保证车身的结构强度和吸能性能。此外,新车配备7 个安全气囊,120L超大副驾气囊,2m超长侧气帘延伸至A柱前段位置,有效覆盖整个侧面,50mm覆盖 水切以下部位,提升保护面积。发生碰撞前,安全带电动预收紧,确保在碰撞发生前已发挥最大作用; 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瞬间触发双点爆(肩部+腰部)预紧,确保在碰撞中将乘员牢牢固定在座椅上。 在三电安全上,全新XC70选择"P2电机",而非很多品牌所选择的"P3电机"。 P2电机与前轮驱动轴 同轴排布,电驱系统更紧凑、更安全。同时,全新XC70的电池外部采用六宫格全铝门槛加强梁——两 侧分别采用长度1.4m的六宫格全铝门槛加强梁,碰撞时充分溃缩吸能。内部采用"田字型"全铝电池框 架,17个安装固定点,强度更高更 ...
“智税”护航,“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赛道
长江日报· 2025-09-30 15:05
近日,2025年武汉国际车展现场人潮涌动。岚图汽车在展会期间交出了亮眼答卷:8月交付量达到 13505辆,同比增长119%,连续7个月攀升,刷新历史纪录。 岚图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缩影。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集聚 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誉为"中国车谷"。2024年,"中国车谷"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 首个年产第1000万辆整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成为武汉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 战略中当好龙头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中国车谷"汽车产业加速提质向新的背后,一股强劲的"税动力"正深度融入产业链条,精准助推 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 聚焦"智"造升级,税惠赋能新能源赛道 2025年8月,为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东风进出口公司乘用车海外营销部与合作伙伴签署授权经销协 议,共同推动岚图与猛士品牌在沙特阿拉伯市场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网络销售渠道共 30余家,计划2026年将增长至100余家。 近两年来,该公司已在境外参与7次大型展会,收获订单7500余辆。2025年上半年,凭借精准的市 场策略与产品竞争力,在中东地区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80%。 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