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集采
icon
搜索文档
英特集团: 2020年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20:53
公司概况 - 英特集团是浙江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在中国药品流通批发企业中排名第10位,承担浙江省60%医药储备任务[1][11] -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批发与零售,已实现浙江省内县级以上医院、二级以上民营医院和连锁药店全覆盖[1][1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52亿元,同比增长4.05%,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7.53%[12][13] - 公司控股股东为浙药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国资委,具备国有背景融资优势[1][21] 业务运营 - 药品批发是核心业务,2024年收入299.33亿元,占比89.7%,毛利率6.63%[4][6] - 药品零售业务快速发展,2024年收入31.78亿元,同比增长15.48%,主要受益于DTP药房和院内药房布局[7] - 器械耗材类业务2024年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25.46%,毛利率10.01%[4][8] - 公司拥有6大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仓储面积25万平米,年吞吐量3000余万件,浙江省内配送4小时内可达[11]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总资产146.32亿元,资产负债率64.40%,刚性债务41.19亿元[13][14]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10亿元,但存在季节性波动,2025年一季度净流出26.65亿元[12][19] - 应收账款规模较大,2024年末65.93亿元,账期97.73天,但一年以内占比97.75%[15][16] - 获得银行授信124.76亿元,未使用额度71.44亿元,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19][20] 行业环境 - 医药行业受两票制、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流通环节利润空间被压缩[2][12]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3][23] - 行业特点导致资金占用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0.71天,存货周转天数42.95天[11][12] - 与同业九州通相比,公司区域集中度高但客户质量更优,EBITDA对债务保障程度适中[24][25] 可转债情况 - "英特转债"发行规模6亿元,期限6年,票面利率0.3%-2.0%,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3][26] - 转股期为2021年7月12日至2027年1月11日,2025年3月末债券余额3.91亿元[19][26] - 设置了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目前未触发特殊条款[25][26] - 评级机构维持主体信用等级AA+,债券信用等级AA+,展望稳定[27]
灵康药业: 灵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灵康转债”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07
信用评级结果 - 东方金诚维持灵康药业主体信用等级为A-,评级展望稳定,同时维持"灵康转债"信用等级为A- [1][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化药处方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涵盖心脑血管药、抗感染药、肠外营养药、消化系统药等领域 [3][5]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取得115个品种共228个药品生产批准文件,注射用石杉碱甲为公司独家剂型 [5][12] -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分别中标第七批、第八批、第十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 [12] 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92.89%;毛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93.48% [11][12] - 心脑血管类药品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7.03%提升至2024年的37.00% [11] - 2024年公司利润总额-1.28亿元,延续亏损态势 [11][19] 研发投入 - 公司持续推进产品一致性评价工作,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 [12] - 积极布局改良型新药,2.2类新药艾司奥美拉唑镁碳酸氢钠干混悬剂(I)已获临床试验批件 [12] - 2024年研发投入0.2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02% [5]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12.31亿元,所有者权益7.51亿元,资产负债率39.00% [5][19] - 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11亿元,延续净流出状态 [19][26] - 受限资产规模0.71亿元,占资产总额5.80% [20]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国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25298.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累计利润总额3420.7亿元,同比下降9.1% [8] - 国家带量采购继续扩围深入,医保合规监管持续加强,行业价格专项治理政策影响深远 [8] -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24年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2.20亿,同比增加347万人 [8]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继续夯实主业基础,拓展优势互补的品种,深度推进四大治疗领域产品线 [17] - 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切入其他互补产品和领域,加快化学药领域布局 [17] - 与Laboratoire Bailly-Crea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海外市场 [13]
河北通报丽珠、北陆等药企未及时配送药品
经济观察报· 2025-06-10 19:40
集采药品供应问题 - 辽宁、海南、广州等地通报集采中选企业未能及时供应药品,截至5月底广州有443个品规药物未及时建立配送关系 [1][9] - 河北省拟评定苏州特瑞药业、施乐辉、丽珠集团、江西永丰康德医药、广东赛烽医药、北京富乐科技、北京北陆药业等7家企业为"一般"失信,因配送服务不及时不到位 [2] - 丽珠集团涉及产品为注射用伏立康唑,2023年第八批集采中选价29 19元/支,较原价700-800元/支降幅超90% [2] - 北陆药业涉及产品为碘帕醇注射液,2022年第七批集采中选价91 3元/支,是该批唯一入选造影剂 [3] 失信企业涉及产品详情 - 苏州特瑞药业涉及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重症抑酸药),广东赛烽医药涉及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抗菌药),均为第五批集采中选品种 [4] - 江西永丰康德医药涉及盐酸托莫西汀胶囊(ADHD治疗药),纳入第九批集采目录 [4] - 施乐辉涉及"全膝系统-股骨髁",北京富乐科技涉及"椎体成形器械包-骨导向器",分别纳入人工关节类和骨科脊柱类耗材首轮集采 [5] 失信评级制度 - 河北省医保局2020年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失信等级分为"一般"、"中等"、"严重"、"特别严重"四档 [7] - "一般"失信适用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但未严重影响临床诊疗秩序的情形 [7] - 2024年全国评定一般失信企业612家、中等失信76家、严重失信40家、特别严重失信7家 [11] - 2025年国家医保局将失信等级简化为三档,全国累计3次"失信"将升级为"严重失信",新标准从2025年第三季度起执行 [11][12] 药品供应不足现状 - 河北发现定点药店422个药品供应不足,涉及341个品种和289家生产企业 [8] - 广州数据显示221个被点名配送不达标品种中近七成配送率为0 [10] - 2024年11月河北曾要求5家企业就供应不足问题作出说明,但均未公开回应 [5]
正川股份: 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0 18:52
公司信用评级 - 维持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展望稳定[1] - 维持"正川转债"信用等级为A+[1] - 评级结果与上次保持一致[3] 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01亿元,同比下降11.05%[4][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2亿元,同比下降34.24%[4][6] - 2024年利润总额0.60亿元,同比增长34.31%[4][16] - 2025年一季度利润总额0.12亿元,同比下降49.45%[4][6] - 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的15.96%提升至2024年的20.68%[4][16]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19.57亿元,较上年下降4.21%[8][26] - 2024年末现金类资产4.66亿元,短期债务1.33亿元[8][28]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的40.50%降至2024年的37.48%[8][28] - 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12亿元,同比下降42.23%[8][34] 产品与产能 - 药用玻璃管制瓶年产能102.50亿只,药用瓶盖年产能34.00亿只[6][14] - 2024年玻璃管制瓶产量93.12亿只,产能利用率90.85%[21] - 具备"自主中硼拉管-中硼制瓶"一体化生产能力[6][15] - 拥有48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8项[15][25] 行业环境 - 国内药用玻璃以低硼硅和钠钙玻璃为主,中硼硅使用量占比低[12] - 医药集采政策导致药企对高端包材采购意愿下降[6][12] - 行业竞争加剧,全国管制注射剂瓶生产企业超50家[12] - 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将带动行业需求增长[13] 债券情况 - "正川转债"余额4.05亿元,由控股股东提供连带责任担保[5][39] - 初始转股价46.69元/股,2025年5月调整为45.77元/股[10] - 截至2024年末累计9.80万元转债转为股票[10] - 现金类资产对转债余额覆盖倍数为1.15倍[39]
降薪求职的医药代表,不愿离场
虎嗅APP· 2025-05-17 12:06
医药行业现状 - 医药行业呈现两极分化,2024年上市药企业绩表现一半在涨一半在跌 [7] - 医药代表群体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部分代表收入持续增长,部分面临失业 [4][5][6] - 行业经历集采和医疗反腐双重打击,药品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3][18] 政策影响 - 药品集采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从普药到高价医疗器械、中成药均被纳入 [19][20] - 集采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部分产品利润从10倍暴利降至10% [18] - 医疗反腐政策下,药企营销费用普遍腰斩,翰宇药业销售费用占比从96.48%降至20.17% [16][17] 企业经营变化 - 多家药企大幅缩减销售团队,恒瑞医药销售团队从17,100人降至9,800人 [22] - 药企营销模式转型,从带金销售转向专业化推广 [15][29] - 部分药企开始探索药品网络销售新渠道 [32] 医药代表生存状态 - 传统医药代表面临严峻挑战,部分代表降薪30%仍难找到工作 [3] - 专业化代表仍有发展空间,外资药企新人起薪8K仍具竞争力 [28][31] - 代表收入差距拉大,部分代表年薪从20万降至15万,部分仍能保持百万收入 [27][34] 行业未来趋势 - 医药行业从暴利走向规范,但仍存在原料垄断等灰色操作 [34][35] - 专业化推广成为主流,代表需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开展工作 [29][30] - 分级诊疗政策为基层医疗市场带来新机会 [31]
降薪求职的医药代表,不愿离场
36氪· 2025-05-16 08:38
行业现状 - 医药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2024年上市药企业绩表现约一半上涨一半下跌 [2] - 医药代表群体收入差距显著 部分代表年薪降至15万 而部分代表仍保持涨薪趋势甚至设立200万年收入目标 [1][20] - 行业销售费用占比大幅下降 翰宇药业2019-2024年销售费用占比下降76.31% 圣诺生物下降36.54% [9] 政策影响 - 集采政策导致药品利润空间急剧压缩 心脏支架从1.2-1.5万降至八九百元 利润从10倍降至10% [10] - 截至2024年已完成十批集采 平均降幅52-93% 其中冠脉支架降幅达93% [11] - 反腐政策导致营销方式转变 医院明令禁止医药代表入内 学术会议讲课费需第三方核查真实性 [8] 企业调整 - 主要药企大幅缩减销售团队 恒瑞医药销售团队缩减42.7% 石药集团缩减54% 信立泰氯吡格雷团队缩减90% [13] - 药企营销模式从关系驱动转向专业驱动 强调以临床研究和指南为依据的学术推广 [18][19] - 部分企业尝试原料垄断等灰色手段维持利润 如阿莫西林原料价格从180元运作至480元 [29] 新兴趋势 - 医药电商渠道快速发展 美团买药、阿里健康等平台成为新的药品销售增长点 [26] - 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基层医疗市场发展 为小城市医药代表创造新机会 [21] - 肿瘤靶向药等专科药品仍保持较好利润空间 即使进入医保也能通过扩大适应症实现收入增长 [20]
哈三联(002900) - 002900哈三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4
2025-05-14 19:44
公司业务与发展战略 - 公司大健康板块包括化妆品、医用敷料、“好好”系列纳米乳化饮品三大业务线条,“哈三联”美妆系列聚焦日常多护肤场景,“哈三联”II类医疗器械敷料系列深耕问题性肌肤赛道,品牌增长势头良好 [2] - 公司坚持“医药 + 动保 + 大健康”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致力于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4] 行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医药行业在政策深化、技术创新等多重驱动下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但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复杂,面临研发、人力等成本上涨挑战 [2] - 自集采实施以来,仿制药市场逐渐由销售驱动转向成本驱动,集采政策对行业是挑战和机会并存 [7] 公司业绩相关情况 营收与利润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20.35%,主要受集采政策和市场竞争影响 [7] - 2025年1季度营业收入较同期减少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同比减少253.52%,原因包括集采影响产品价格、借款融资增加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 [10]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2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26%;占营业收入10.78%,较上年同期下降1.08% [6] 股东回报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316,357,55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现金分红占可分配利润的10.4% [6][7] 资产负债率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43.06%,处于健康水平 [6] 公司应对策略与规划 研发创新 -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在神经系统、慢病、肿瘤等领域加大投入,在创新药、首仿上加大布局,打造高效研发创新体系 [10] 降本增效与精细化管理 - 对现有品种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降低产品单耗;加强智能化建设,提升劳动效率;完善研、销、产、采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生产计划管理体系 [11] 市场拓展与核心竞争力强化 -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紧跟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强化市场优势地位,探索新业务模式和增长点 [9] - 深耕化学药品制剂领域,利用技术积累,坚持科技创新,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12][13]
中 关 村(000931)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7:08
公司战略与资产优化 - 公司秉承聚焦医药大健康主业、剥离非医药业务的总体经营战略,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审慎选择时机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大健康主业发展 [2] 核心产品情况 盐酸贝尼地平片(元治®)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 29%,2024 年市场份额达到 55.57%,预计 2025 年销量仍将持续提升 - 进入国家集采是大势所趋,但暂无明确时间表,公司 2023 年底推行“全产品推广、全渠道拓展、全终端覆盖”策略,2025 年继续巩固以降低集采影响 [2][3][5] 博苏 - 同为高血压用药,国家集采协议期满后续标工作进展顺利,销售团队利用资源和网络优势提升其在医院终端和院外市场的销量 [5] 羟考酮注射液 - 2024 年增长迅速,预计 2025 年销售收入增幅仍将突破 100% - 公司氨酚羟考酮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受理,获批后将组建国内羟考酮品类最全的产品集群 [5] 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和盐酸哌甲酯口服缓释干混悬剂 - 均处于产品开发阶段,2024 年 3 月受让取得相关专利申请权及技术资料,2024 年 4 月口服缓释干混悬剂取得立项批件,麻精药品竞争格局较好 [5][6] 其他麻精类产品 - 北京华素的羟考酮系列、国家 1 类新药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及原料药、第二类精神药品盐酸曲马多片;多多药业的曲马多系列及原料药 [6] 销售费用与业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上升至 44.22%,相比 2024 年 35.75%明显增长,原因是为实现业绩开门红加大销售推广投入,与 2024 年一季度持平 - 2025 年一季度延续营收、利润双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 6.1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75.6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5.47% - 预计 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 29.43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89 亿元 [6][10] 业务影响因素 - 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经营无直接影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医药业务相关产品及原材料、中间品不涉及进出口 [7] 数字化举措 - 医药方面,山东华素固体制剂数字化车间、北京华素良乡生产基地推进数字化项目;健康品方面,山东华素健康护理品有限公司华素呵呗牙膏产品数字化车间获威海市数字化车间 - 销售业务探索推进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 - 收购成都互联网医院 51%的股权,探索以“精准营养”为特色的业务模式 [7] OTC 及电商渠道拓展 - OTC 渠道综合运用宣传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推进终端动销,2024 年度盐酸苯环壬酯片营业收入增长近 49%,完成盐酸纳洛酮舌下片年度铺货目标,西地碘含片、盐酸苯环壬酯片荣登相关榜单 - 电商运营对健康品业务重要,公司深耕传统和新媒体电商,基于口腔领域扩充产品品类 [7][8][9] 集采影响 -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集采中标,采购周期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有利于拓展销售渠道,提升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 - 公司纳洛酮系列有独家产品盐酸纳洛酮舌下片,2024 年度推进 O2O 业务模式,完成年度铺货目标 [9] 养老医疗规划 - 公司积极探索与优秀企业合作,计划将智慧养老、智能科技等产品引入养老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 目前尚未设置持有股票享受养老医疗优惠政策,后续将审慎评估,会制定合理利润分配政策 [11]
业绩困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四环生物股票“披星戴帽”后股价异动
贝壳财经· 2025-05-08 11:52
公司股票变动 - 公司股票自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四环生物"变更为"*ST四环" [1] - 4月30日、5月6日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2.92%,5月7日股价触底1.72元/股后反弹,收于1.89元/股,涨幅4.42% [1] - 截至5月7日收盘,公司市值跌落至19.46亿元,曾经市值超百亿元 [1]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04亿元,同比下滑13.55%,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下滑46.13% [2] - 2020年以来营收持续下滑,从5.05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2.04亿元,归母净利润仅有2020年盈利2730万元,此后四年累计亏损近2.7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2.26%,归母净利润下滑436.35%,为-1591.47万元 [2] 行业与竞争压力 - 医药集采范围扩大、价格下降,仿制药冲击加剧市场竞争,公司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3]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2023年、2024年分别为12.38%、14.25%,但均不到3000万元 [3]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09%,为905万元 [3] 研发与经营计划 - 公司布局新型干细胞培养技术、抗白内障新药重组水蛭素、降钙素片剂等研发项目 [4] - 2025年经营计划显示公司将大力拓展集采市场、基层市场、院外市场和海外市场 [4] 跨界业务表现 - 园林绿化工程业务成为拖累,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存货资产减值损失,苗木存货减损 [5] 实控人问题 - 2019年证监会认定公司实控人为陆克平,此前公司披露"无实际控制人"信息存在虚假记载 [6] - 2024年11月陆克平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没收违法所得2.32亿元 [6] - 2024年12月陆克平一致行动人持有的27.78%股权被司法拍卖,碧水投资成为控股股东 [6] 法律与信誉风险 - 公司因证券虚假陈述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累计收到138名投资者诉讼材料,金额2731.63万元 [7] - 2024年12月全资子公司江苏晨薇生态园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后支付款项被移出名单 [7] - 公司董事会表示将争取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但未来业绩改善仍存不确定性 [7]
易明医药2024年财报:净利润飙升198.5%,但营收下滑2.27%
金融界· 2025-05-07 07:4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52亿元,同比下降2.27%,连续第二年下滑[1][4] - 归属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8.50%[1] - 扣非净利润1844.67万元,同比增长1579.33%,但绝对值较低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薄弱[1][5] - 近五年营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2020年8.57亿元→2024年6.52亿元[2] 产品表现 - 米格列醇片(奥恬苹®)表现突出,中标25个省份成为营收重要支撑[4] - 蒙脱石散(贝易平®)和多潘立酮片(维动啉®)市场表现平淡[4] - 终止与上海医药合作的瓜蒌皮注射液(新通®)及暂停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易美芬®)供应,削弱营收来源[4][6] - 博斯泰子公司推广的多种维生素注射液(卫美佳®)部分弥补合作终止损失[6] 经营策略与挑战 -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控制成本和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升经济效益[5] - 医药行业政策频发和集采深化带来市场竞争压力[4] - 净利润增长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现金流改善不明显[5] - 需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以应对产品线空缺和行业竞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