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增长曲线

搜索文档
德固特:筹划购买浩鲸科技100%股份 股票复牌
快讯· 2025-07-13 15:38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不构成重组上市但构成关联交易 [1]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7月14日复牌 [1] 战略转型 - 主营业务将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拓展至电信软件开发及服务 云和AI软件开发及服务 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1] - 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
千企齐聚“从企业家到企投家”特别报告会,吕贵揭秘民企转型“破局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7-11 17:20
活动概况 -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与天九共享数字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从企业家到企投家"特别报告会在京举行,汇聚千余位民营企业家代表 [1] - 天九企服总裁吕贵发表主旨演讲,深度剖析民营企业在新商业时代的破局路径 [1][3] 天九企服业务模式 - 天九企服专注于提供资源共享、精准资源配对及市场拓展解决方案,基于百万企业家大数据促进传统企业与创新企业融合发展 [3] - 过去三年促成超过万单商业合作,累积创新企业资源库近两万家 [3] - 帮助企业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机遇 [3] 企业转型升级趋势 - 柯达因固守胶卷业务错失数码相机机遇导致破产,亚马逊通过AWS云计算实现60%利润占比成就万亿美元帝国 [4] - 在人工智能、无限能源、生物技术三大趋势冲击下,企业需持续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4] - 企业家需转型为"企投家",左手深挖主业核心竞争力,右手布局多元赛道分散风险 [6] 企投家转型策略 - 自主创新如"攀岩"适合少数企业,抱团合作如"搭桥"是普适性更强路径 [6] - 提出"五大企业家专属秘笈",包括两种价值增长模式(长期培育型与战略协作型) [6] - 项目选择需考量团队背景、核心竞争力与实证成果三维要素,并通过多元配置管理风险 [6] 平台赋能机制 - 推荐"跟随靠谱第三方平台"路径解决资源与能力瓶颈 [7] - 天九共享平台案例显示,企业家通过平台合作十余个创新项目,将平台团队视为"不发工资的智囊团" [7] 企业家发展理念 - 呼吁企业家以实业为锚、资本为翼,在商业蓝海破浪前行 [9] - 强调守业者将被时代淘汰,企投家拥抱变革才能创造商业传奇 [9]
CVC成为“金手指”:中国科技投资版图正被重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7:18
CVC在中国一级市场的参与度与影响力 - 中国存量的506家独角兽企业中,有367家曾获得过中国CVC的投资,占比高达72.5% [1] - 2025年上半年新晋的6家独角兽企业中,有5家背后有CVC的身影 [1] - 2024年中国CVC共参与1027起投资事件,占全年一级市场总投资事件的13.8%,当年新诞生的20家独角兽中超过一半(11家)有CVC参与 [1] CVC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中的作用 - 联想创投在管的200多家被投企业中,上榜国家和省市级专精特新的有120多家,国家"小巨人"级别约50多家,数量每年以十多家的速度增长 [2] - CVC机制为大企业提供外部协同与内部孵化的双向路径,帮助突破"创新者窘境",连接外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突破 [3] - CVC从"科技前哨"转型为战略枢纽,推动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增强产业链控制力,并在前沿赛道实现技术反哺与生态主导 [3] CVC的投资策略与生态协同 - CVC投资逻辑从"补链"走向"控链"甚至"建链",通过合资、早期孵化等形式抢占关键节点,推动跨界探索如AI技术与传统制造融合 [6] - 部分CVC设立母基金或与地方国资联合设立专项基金,覆盖产业链各环节,带动内部平台协作并与地方政府联动 [6] - CVC搭建研究院与专委会体系,聚合研发能力,并通过统一采购平台降低被投企业对接主业的门槛 [7] CVC与传统VC的边界融合与募资演化 - 仅20%的CVC完全使用母公司自有资金进行投资,80%采用基金模式,其中超七成对外募资占比在40%-80%之间 [8] - 国家级引导基金是CVC募资首选合作伙伴,地方国资LP也持续加大与CVC团队合作 [8] - CVC单笔投资金额多集中在3000万至5000万元之间,超九成项目能在六个月内完成从立项到交割的流程 [8] CVC的战略定位与长期价值 - 近一半CVC机构追求"战略+财务"双重目标,三分之一更偏向战略导向,成为企业战略执行与财务回报的平衡器 [9] - CVC为被投企业提供产业链资源、用户场景与技术协同,助力创新项目更快商业化落地 [9] - CVC以"长期主义+场景赋能"路径聚焦生态内部技术落地,确保投资节奏与企业战略高度一致 [9]
爽文“大女主”周群飞,开启全球化新剧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2:56
公司上市与全球化战略 - 蓝思科技于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全球发售2.62亿股,发行价每股18.18港元,募资额47.68亿港元 [1] - 公司完成"A+H"双平台布局,香港上市被视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旨在让国际资本与中国智造优势深度融合 [2] - 港股上市获得国际机构高度认可,香港公开发售获462.76倍认购,国际发售录得16.68倍认购,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1.9亿美元 [13] 苹果供应链依赖与业绩表现 - 2007年成为苹果首批核心屏幕供应商之一,2011年营收60亿元,2024年飙升至699亿元,13年增长十余倍 [3] - 2020年对第一大客户苹果销售占比达54.97%,2021-2023年直接披露苹果销售占比分别为66.49%、70.96%、57.83% [3] - 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34.97%,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8.92%,第四季度净利润亏损12.27亿元 [4] - 2021年股价腰斩,受限于限电、缺芯等因素导致消费电子行业疲软 [5][6] 多元化业务布局 - 2015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2019年汽车电子业务营收9.72亿元,与特斯拉等高端车企合作加深 [8]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客户扩展至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等,2024年智能汽车业务营收达59.35亿元 [9][10] - 2021年设立新能源公司进入光伏领域,投资10亿元 [10] - 2025年将强化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多轮驱动"战略,拓展AI眼镜、XR头显等领域 [11] 全球化产能扩张 - 计划在越南和泰国设立生产线,泰国生产线2025年底投产智能汽车产品,越南生产线2025年底投产智能终端结构件 [12] - 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市场份额13.0%,智能汽车交互系统市场份额20.9%,拥有9个国内外生产基地 [13] - 全球化布局旨在贴近主要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应对供应链分散趋势 [12][13]
汽车零部件龙头,重组预案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0 22:59
收购重组预案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亦高光电99%股权,交易对方共12名,具体交易价格尚未确定但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4] - 标的公司2024年净利润达6710万元,约为公司同期净利润的40%,并购对业绩增厚效应显著 [4] - 公司停牌前股价涨停创7年新高,市值72.31亿元,将于7月11日复牌 [4][11] 业务协同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主营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气缸体、曲轴等),标的公司专注高端真空镀膜技术,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及智能汽车领域 [6] - 并购将形成"汽车零部件+真空镀膜"双轮驱动格局,拓宽产品矩阵并提升客户黏性,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6] - 标的公司可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扩大业务规模,增强消费电子产业链竞争力 [6]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2023-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1.05亿元、2.54亿元、7892万元,年增长率达142% [7][8]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2万元、6710万元、1949.7万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124% [7][8] - 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总资产从2023年3.19亿元增至2025年5月的5.23亿元,所有者权益同期从1.09亿元增至2.6亿元 [8] 公司历史业绩 - 2017年上市后业绩停滞,营收从12.23亿元微增至2024年16亿元,扣非净利润从1.8亿元小幅增长至2亿元 [10] - 净利润波动显著:2020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15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30%但2023年同比下降30% [11] - 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4年毛利润3.83亿元,较2017年3.22亿元仅增长19%,同期营收增长31% [11]
汽车零部件龙头,重组预案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0 22:52
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亦高光电99%股权,交易对方共12名,具体交易价格尚未确定但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5] - 标的公司2024年净利润达6710万元,相当于公司同期净利润的近四成,业绩增厚效应显著 [5] - 公司停牌前一天股价涨停创7年新高,市值72.31亿元 [6][14] 战略协同分析 - 公司主营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气缸体、曲轴等),标的公司专注高端真空镀膜技术,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及智能汽车领域 [8] - 并购将形成"汽车零部件+真空镀膜"双业务格局,通过产品组合提升客户黏性,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8] - 标的公司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扩大业务规模,预计交易将提升公司资产规模及盈利水平 [9] 财务数据表现 - 亦高光电2023-2025年营收增速显著:1.05亿元→2.54亿元(+142%),2025年前5月达7892万元 [9][10] - 同期净利润从2992万元增至6710万元(+124%),2025年前5月实现1949.7万元 [9][10] - 公司2017-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仅3.5%(12.23亿→16亿),扣非净利润长期徘徊在2亿元左右 [12][13] 历史业绩对比 - 公司上市后成长性疲弱,2017-2024年扣非净利润从1.8亿增至2亿,期间多次出现下滑及亏损 [12]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8%,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0.48%,呈现增长乏力态势 [13]
秦安股份拟购亦高光电99%股权 切入“真空镀膜”领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1:47
交易概况 - 秦安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亦高光电99%股权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12 74元/股)[1] - 交易对方包括饶亦然等12名主体 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股份支付交易价格的100%[1] - 业绩承诺方承诺亦高光电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8000万元、9000万元 三年累计不低于2 4亿元[3] 战略转型 - 公司当前主业为汽车发动机/变速器零部件制造 拥有年产百万件规模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现需培育第二增长曲线[1] - 通过收购切入高端真空镀膜领域 形成"汽车零部件+真空镀膜"双轮驱动战略 符合国家鼓励并购重组政策导向[3] - 标的公司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机/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车载显示)、工业显示等领域[2] 标的公司价值 - 亦高光电主营超硬镀膜、AR镀膜等产品 已进入消费电子头部品牌供应链 并向全系列智能终端渗透[2] - AR镀膜技术已应用于多款智能汽车显示系统 电致变色镀膜技术在AR/VR、汽车玻璃等领域有增长潜力[2] - 交易将整合标的公司在真空镀膜领域的技术、人才、渠道资源 加速构建新业务壁垒[3] 协同效应 - 双方将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技术研发等方面深度协同 突破现有市场边界[3] - 标的公司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包括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智能穿戴设备普及、汽车智能化趋势等[2] - 交易优化业务组合结构 增强综合抗风险能力 开辟新业绩增长点[3] 交易进展 - 目前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尚未完成 具体业绩补偿等条款将在正式协议中确定[4] - 公司股票将于7月11日复牌[1]
百润股份收入持续下滑鸡尾酒负增长 威士忌能否成为第二增长引擎
新浪证券· 2025-07-08 18:11
百润股份威士忌业务布局 - 2024年11月推出两款创世版威士忌产品,2025年3月正式推出"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22和66,6月崃州蒸馏厂发布5款单一麦芽威士忌新品,两大品牌正式推向市场 [2] - 2020年11月定增募资10.06亿元用于烈酒(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2021年9月发行可转债募资11.28亿元用于麦芽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预计增加3.38万千升威士忌原酒产能 [3] - 截至2024年底,烈酒(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投资进度达73.09%,麦芽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投资进度达85.46% [3] 威士忌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威士忌销售金额1440.66亿美元,中国市场销售金额2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国产威士忌占比仅25% [3] - 国内威士忌企业45家处于在建或投产、待建阶段,26家已投产,已建成产能4.5万吨,在建8万吨,远期规划产能25万吨 [5] - 除百润股份外,青岛啤酒、洋河股份、劲酒等国内厂商及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等跨国企业均在布局威士忌市场 [1][4][5] 预调鸡尾酒业务表现 - 2024年预调鸡尾酒营收26.77亿元,同比下滑7.17%,四季度营收同比减少19.5% [1][6] -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89%,经销商数量减少4%,数字零售收入从2021年6.48亿元降至2024年2.66亿元,即饮渠道收入从9702万元降至3626万元 [6] - "358"产品矩阵中,8度强爽2023年占比过半,2024年增长明显放缓 [7] 财务与运营数据变化 - 存货从2022年5.35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11.21亿元,占总资产13.52%,存货周转天数从137天增至355天 [6] - 固定资产2025年一季度末达36.76亿元,占总资产44% [6] - 年轻消费群体口味变化快,面临品牌老化和产品创新问题 [7]
小米纸巾盒卖 169 元,贵吗?
36氪· 2025-07-07 10:18
小米YU7磁吸纸巾盒定价争议 - 小米汽车YU7配套磁吸纸巾盒定价169元引发热议,微博话题阅读量高[1] - 消费者观点两极分化:部分认为性价比高(对比问界339元/蔚来199元),部分质疑"史上最贵"[1][7] - 产品采用车规级材料(耐-30℃至95℃温差)和14块特制磁铁,成本高于普通产品[6][7] 车规级产品标准分析 - 车规级标准通常适用于电子元件,但内饰件有独立认证体系(如通用GMW 3262需通过102℃高温测试)[11] - 产品通过全手工包覆工艺和特殊胶水改良,缺陷率需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级别[14] - 国内QB/T 2703标准对汽车皮革提出明确要求(抗张强度≥160N,耐磨性1000转等)[13] 汽车配件市场策略 - 小米汽车配套周边(遮阳帘/腰靠/直饮杯)普遍存在高溢价但持续热销[17] - 行业趋势显示2025年中国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将达1100亿元,配件成第二增长曲线[20] - 蔚来/问界等品牌通过NIO Life和鸿蒙生态延伸配件溢价能力[22] 产品定位与行业启示 - 车企通过硬件让利换市场份额,配件盈利补利润缺口成为新兴商业模式[20][22] - 产品溢价体现品牌价值与安全性能的平衡,非单纯实用功能[16][23] - 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企业探索非车辆类利润点(如露营装备/智能家居联动)[17][22]
安泰科技(000969) - 000969安泰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3
2025-07-03 17:2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以一系列核心材料制备技术为“根技术”,建立完整产业平台体系,形成四大业务板块,为全球高端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7.82亿元,同比下降5.76%;归母净利润8,255万元,同比增长4.95%;扣非归母净利润7,752万元,同比增长3.89%;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总计1.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为6.17%,同比减少13.3%;货币资金为25.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0%;应收账款为13.2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43% [2] - 2025年公司将打造企业集群,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 可控核聚变领域 业务内容与优势 - 安泰中科是国内第一家具备聚变钨铜偏滤器生产能力的公司,具备全套技术,形成闭环,可生产全系列涉钨产品,产品已应用于多个项目 [3] - 公司在关键部件制备技术方面经验深厚,产品优势突出,获市场赞誉与客户信赖,成为标杆产品,获行业认可,拥有授权专利5篇,审核中专利4篇 [3][4] 收入与订单情况 - 公司可控核聚变收入与核反应堆建设及部件更换周期有关,从2008年开始参与ITER项目,多年来已提供超5000件钨铜零件,在多个年份交付不同项目产品,2025年中标EAST上偏滤器改造合同 [5] 整体优势与规划 - 安泰中科是国际上第一家批量生产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的公司,产品矩阵完善,实现多元拓展 [6] - 公司具有独特技术优势、行业地位和稳定生产加工能力,将加大产业研究,优化核心技术,加强队伍建设,扩大产能,提升稳定性和竞争优势,为商业化推广做准备 [6] 非晶电机市场 - 非晶电机是非晶材料应用大方向,未来预期向好,行业增长前景明确,但行业未制定整体标准,需产业链企业共同推动发展,公司正积极合作开发 [8] 2025年新建项目 已进入达产期项目 - 安泰爱科稀土永磁1000吨技改项目,在山东淄博形成3000吨产能 [9] - 安泰北方在包头新建的5000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进入运行期 [9] - 威海多晶的高性能钨钼材料深加工项目进入达产期 [9] - 河冶科技千吨级粉末高速钢产线建设项目试生产表现良好,合同额过亿,销售收入接近一亿 [9] 新开工或正在建设项目 - 2000吨高性能特种粉末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完成后产能由5000多吨增加到7000多吨 [10] - 安泰非晶1万吨非晶带材项目正在建设,完成后产能由4万吨提高到5万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