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第二届侨交会(曼谷)智能科技展在泰国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5 10:44
展会概况 - 第二届侨交会(曼谷)智能科技展于6月11日至13日在泰国曼谷蒙通他尼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展会聚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基建等领域,汇聚中泰两国优质企业 [1] - 展前吸引超3000名观众预登记,大量泰国本地及周边国家专业买家与行业人士参展 [1] 展会新增内容 - 首次增设"全球绿色与数字基建博览会"与"中国消费品品牌出海博览会"两个子品牌 [1] - 全球绿色与数字基建博览会聚焦绿色科技与基础设施合作 [1] - 中国消费品品牌出海博览会聚焦中国优质消费品在东南亚市场的落地机遇 [1] 泰国市场趋势 - 泰国持续加快绿色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 - 积极推动太阳能、储能、电动车、智慧城市等重点产业发展 [1] - 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1] 展会服务与成果 - 特设出海服务专区,全链条破解企业出海痛点 [2] - 出海服务专区为超130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其中28%咨询投资设立厂线相关问题 [2] - 多家参展企业深入接触泰国市场,获得渠道商、终端客户的精准合作意向 [2] 展会支持与合作 - 获得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泰国会展局、泰国华商中心、泰国绿色能源协会等机构积极参与 [2] - 企业与买家建立稳固后续沟通机制,为落地与拓展打下基础 [2] 专题活动 - 举办"第十七届国际民间交流圆桌会暨中泰绿色与数字基建融合发展论坛" [2] - 举办"工业智联·绿色城市——中泰智慧城市新品发布&专场对接会" [2] - 举办"全球消费·文化赋能——中泰消费品新品发布&专场对接会" [2] - 活动聚焦行业趋势、市场落地、供需对接,提供政策解析、市场洞察与精准撮合支持 [2]
新华视点|创新驱动 数智领航——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14 09:42
数字农业 -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5G数字农业示范园拥有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实现丰收 [1] - 示范园部署土壤墒情监测仪、气象站、病虫害监测设备等,全方位采集田间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气象数据、病虫害等信息 [3] - 通过"科技大脑"实现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结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 工程橡胶产业转型 - 河北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六成,近年通过"智造+智治"实现绿色转型 [5] - 衡水高新区累计投入近亿元构建环保体系,指导60余家工程橡胶企业完成环保分级改造 [6] - 产业从"被动治污"向"主动减污"转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进 [5] 笋竹产业升级 - 福建省永安市通过数智化加快笋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供水与多元化加工 [6] - 加工环节采用数控设备,产品种类增多,精度与质量明显改善,实现全竹利用 [6] - 加工车间使用竹条选色机自动检测缺陷,每分钟筛选25至50根竹条,烘烤环节采用数智化电烤笋房替代传统燃料 [9] 生态环境监测 - 广西钦州市茅尾海立体智能综合监测基地采用多种监测手段构建生态环境立体智能监测体系 [8] - 监测手段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自动巡航、高塔扫描、岸基智慧水站和海洋浮标等 [8] - 基地为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监控 [11]
陈茂波:香港成国际资金“避风港”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15:23
国际资金流动与香港定位 - 国际资金对美元美债信心动摇 近期资金流入香港成为避风港 银行隔夜拆借利率走低 港币维持与美元挂钩 [1] - 国际资金流入后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大为改观 逐步加大资产配置比重 中国经济稳定逐步发展 [1] -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保持自由港地位 普通法体系 自由兑换货币和联系汇率制度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2] 全球发展趋势 - 地缘政治变化中全球南方占全球GDP达40%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达80% 南南合作机制不断扩大 [1] -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竞争力 美国高投入高能耗模式与中国高效创新模式将长期竞争 [2] - 绿色转型国际共识强烈 全球资金需求巨大 将催生大量绿色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 [2] 香港金融发展 - 香港股票市场升幅和银行存款增加显示国际投资者信心 争取更多内地龙头企业来港融资 欢迎中概股回流 [3] - 香港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 增加人民币流动性 完善基建 开发更多人民币计价产品 [3] - 香港推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 稳定币发牌制度 推进托管与场外交易规管 [4] - 香港在资产管理和绿色金融领域亚洲领先 预计2027年成为全球最大跨境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 [4] 香港产业发展 - 国家赋予香港"八大中心"角色 金融、贸易和创科对香港未来经济尤其重要 [3] - 香港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创新科技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 联动大湾区城市共同发展 [5] - 香港提供高增值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贸易融资等服务支持内地企业全球布局 [4] 市场拓展与人才吸引 - 香港巩固传统市场同时开拓新兴市场 包括东盟和中东 与沙特阿拉伯资本市场互动频繁 [5] - 香港稳定开放国际化环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自2022年底已吸引超过21万人才来港 [5]
晋南钢铁:书写绿色蝶变的华彩篇章
中国化工报· 2025-06-13 11:09
核心观点 - 晋南钢铁在"双碳"目标下积极推动绿色转型,构建"钢—焦—化—氢+绿电"全闭环产业链,成为行业低碳发展标杆 [1][9][14]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链条减排,吨钢碳排放降至1.4吨以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8吨 [14] - 产品结构向绿色型钢升级,获得多项认证并远销海外,支撑建筑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 [18][19] 超低排放改造 - 立恒焦化在全国率先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常规污染物减排超50%,协同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 [4][7][8] - 经过6个月专家评估,覆盖41个废气排放口和746个无组织排放源,建立行业首个"绿色样板" [7][8] - 改造后厂区环境显著改善,建立环境管控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 [8] 全产业链低碳技术 - 高炉氢能冶炼项目实现"以氢代碳",减少焦炭消耗和源头碳排放 [12] - 沃能化工厂将工业废气全回收转化为乙二醇等产品,年处理百万吨尾气实现零排放 [12] - 光伏项目年输送大量绿电,规划"风光电站+储能"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占比 [13] - 氢能重卡和电动装载机实现厂区物流零碳化,配套加氢站支持清洁运输 [13] 绿色产品创新 - 开发高强度低能耗型钢产品,H型钢获国际认证并出口"一带一路"国家 [18] - 钢结构建筑用钢实现工厂化预制,减少建筑垃圾并提升施工效率 [18] - 光伏支架用钢具备优异耐腐蚀性,支撑太阳能电站建设 [18] 未来规划 - 推进风光电站、储能、绿电预热废钢和氢基竖炉HBI等项目 [20] - 以"1吨钢1吨碳排放"为目标挑战长流程企业降碳极限 [20]
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6-13 05:50
双边贸易兼具探索性示范性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双边贸易年均增长8.8%,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今年5 月,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功举办。进一步挖掘双方贸易投资潜力,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将 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马骏驰(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蓬勃发展。据商务 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末,中国对中东欧投资规模累计超240亿美元。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投 资带动,中东欧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的首选之地。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涵盖哪些领域?呈现怎样的特点? 徐坡岭(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区域合作加速重 构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实践样 本。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双方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框架。面对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与绿色转型浪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依托发展战略协同、产业梯度互补与制度创 新赋能,持续推动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模式升级,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兼具探索 ...
第十一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在澳门举行
快讯· 2025-06-12 17:07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于6月10日至12日在澳门举行,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承办 [1] - 论坛吸引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1个国家的16位部级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组织、智库及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与 [1] 中方表态 - 商务部副部长鄢东表示中方将落实中拉论坛最新成果和"五大工程"倡议,推动传统基建和新型基建"双轮驱动",增强中拉基建合作的可持续性 [1] - 中方愿与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1] 拉方表态 - 玻利维亚公共工程、服务和住房部部长罗哈斯高度评价拉中基础设施合作进展,认为双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1] - 拉方建议双方继续锚定绿色转型,拥抱数字变革,坚持普惠共享,助力拉美国家经济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发展 [1] 论坛历史与作用 -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合作论坛成立于2015年,是中拉论坛框架下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专业论坛 [2] - 论坛已连续举办11年,成为中拉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强政策沟通、信息共享和促进务实合作的有效平台 [2]
绿色转型 智能升级 | 新能源工程机械大会邀请函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6-12 17:05
行业趋势 -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绿色转型与智能升级变革,动力源变革、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1] - 新能源工程机械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市场格局并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势与"双碳"目标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密切相关 [1] 会议概况 - 2025新能源工程机械大会定于2025年6月17-19日在烟台金沙滩喜来登酒店举行,主题为"绿色转型 智能升级" [3] - 会议将聚集全球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产业领导者,探讨新能源与数智化领域的产业政策、创新技术及市场需求 [3] 会议内容 - 主要议题包括工程机械能源转型方向、绿色智能产品现状与趋势、典型场景应用、"三电"零部件适配性等7个核心方向 [4] - 参会企业涵盖三一、徐工、柳工等整机制造商,以及艾迪精密、汉高乐泰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共20余家 [4][5] 会议组织 - 主办单位为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承办方为烟台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方为《工程机械》杂志 [6] - 会议安排包含主题大会、答谢晚宴及参观交流环节,持续三天 [6] 市场数据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挖掘机出口同比大涨超70%,但内销连续下滑13个月,呈现明显周期性特征 [11] - 2025年2月工程机械开工率改善,行业预期回暖,与信贷开门红等宏观经济指标形成联动 [13] 专家观点 - 行业专家指出工程机械新能源化需政策支持,徐工机械高管建议将工程机械新能源化纳入国家战略 [13] - 小松作业小时数和央视挖掘机指数被作为行业景气度的重要观测指标 [12]
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参展企业带来创新成果 上交会构建起国际技术合作网络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上交会国际技术合作 - 上交会吸引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0个省区市的近千家参展企业,构建国际技术合作网络 [1] - 联合国工发组织将绿色转型、数字技术、AI及南南合作列为三大优先领域,支持中国通过上交会向发展中国家输出AI技术经验 [1] - 英国格拉斯哥市作为境外主宾城,重点展示海上风电技术,寻求与中国深化清洁能源合作 [1] - 英国毕克气体首次参展,推出氢气发生器绿色解决方案,通过"即产即用"模式减少运输碳排放,目标推动中国实验室低碳转型 [1] 参展企业技术成果与市场拓展 - 秘鲁展团首次参展,聚焦农业、制造业、灌溉及矿产技术合作,强调"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秘技术合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 - 华大基因展示高通量基因检测AI解决方案,与全球3000家医疗科研机构及400家精准医学实验室合作,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上海技术贸易发展数据 - "十四五"期间上海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年均增长8.6%,2024年达213.3亿美元(同比+17.7%),创历史新高且居全国首位 [2] - 上交会开幕当天发布《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上海多项成果入选 [2]
绿色转型加速 集运市场格局面临重构
期货日报网· 2025-06-12 09:2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集装箱航运业承担全球超过80%货物运输任务,但每年消耗大量船用燃料油,产生占全球总量3%的二氧化碳排放[1] - 传统船用燃料油(HFO/MGO)碳硫含量高,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对气候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1] - 若不采取减排措施,2050年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比当前增加50%-250%,威胁全球气候目标[1] 国际监管框架 - IMO通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要求2030年排放比2008年降低20%-30%,2040年降低70%-80%,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2] - 2025年4月通过的"IMO净零框架"规定:2028年起船用燃料温室气体强度持续降低,未来20年逐步加严,并计划建立全球碳定价机制[2] 技术转型路径 - 替代燃料应用加速:甲醇、LNG、氢燃料成为新造船/改造首选,地中海航运部署LNG双燃料船,长荣海运和ONE订购甲醇燃料船[3] - 船舶设计优化:新船采用船体结构优化、废热回收系统、空气润滑系统等技术提升燃油效率[3] - IMO设立净零基金奖励零碳燃料船舶,航运联盟通过联营模式共享绿色技术[3] 市场结构变化 - 绿色转型加速行业整合:资金雄厚公司更快投资新技术,小型公司面临生存压力或被整合进大型联盟[3] 转型障碍 - 绿色燃料供应不足:氨燃料技术不成熟,加注/储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4] - 成本压力:绿色燃料价格高昂,IMO补贴难以完全覆盖,部分成本需航运企业自行承担[4] - 港口配套不足:全球仅少数港口具备绿色燃料加注能力,岸电设施普及率低[4] 政策复杂性 - 航运企业需同时满足IMO框架、欧盟FuelEU Maritime等多重法规,合规成本大幅增加[4] - 部分国家对IMO协议持反对意见,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企业运营风险[4]
港口建设,助力东南亚国家打造发展新高地(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9
东南亚港口行业发展现状 - 东南亚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深水港,是连接东西方货运的重要通道,正加快投资和扩建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 [1] -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9%至100万标准箱,现代化升级推动国家经济开放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2] - 新加坡港2024年处理4112万标准集装箱(同比+5.4%),船只抵达量达30亿总吨(同比+0.6%),拥有250+全球航线和80+国家船运公司靠泊 [2] - 马来西亚巴生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1464万标准箱(同比+4.12%),丹戎柏乐巴斯港创1225万标准箱纪录,两大港口均位列全球20大繁忙港口 [3] - 印尼丹戎不碌港雅加达国际集装箱码头2024年吞吐量超220万标准箱(超预期),保持24小时运营 [3] 港口扩建与绿色转型 - 泰国计划投资1000亿泰铢(约220亿元人民币)升级曼谷港,建设半自动化码头、邮轮码头及商业配套设施 [4] -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扩建后年处理能力从55万标准箱提升至100万,深水港一期项目2026年完工后可服务亚太93%大型船舶 [4] - 越南目标2050年前保持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4.2%-4.8%,通过资金吸引、效率提升和国际中转箱吸引等措施增强竞争力 [5] - 新加坡港采用自动导引运输车、远程起重机及生物燃料船舶,试点电动装卸设备实现低碳运营 [5][6] - 马来西亚巴生港安装太阳能板、AI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节能减排 [6] 区域合作与技术共享 -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65%贸易通过海运实现,双方在港口建设/运营领域合作密切,如文莱摩拉港由中国企业参与升级后成为国家民生物资枢纽 [7] - 中远海运在新加坡港建设全球首个空中堆场,中国港湾参与柬埔寨贡布深水港项目 [8] - 东南亚国家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智慧港口、清洁能源技术及物联网/AI应用经验 [8] 行业整体趋势 - 《东南亚基础设施》杂志指出该地区港口在新项目启动和产能提升方面增长显著,水路网络建设促进区域贸易繁荣 [3] - 淡马锡等机构报告建议东南亚通过绿色交通转型提升竞争力,多国正推进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 [4] - 东盟港口协会强调需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革以满足海运需求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