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

搜索文档
比亚迪 | 3月:出海再创新高 智驾、高端化多重成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4-03 12:55
事件概述 - 公司3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售37.7万辆,同比+24.8%,环比+16.9% [2] -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7.1万辆,同比+23.1%,环比+16.7% [2] - 分品牌销量:王朝海洋35.1万辆、腾势12,620辆、方程豹8,051辆、仰望133辆 [2] 分析判断 批发增长与出口表现 - 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7.1万辆,同比+23.1%,环比+16.7%,1-3月累计销售98.6万辆,同比+59.3% [4] - 3月新能源出口销量7.3万辆创新高,25年1-3月出口分别为6.6/6.7/7.3万辆,海外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土耳其、巴西、欧洲等地,主力车型为Seal U混动 [4] - 自建运力提升:2024年1月、11月及2025年1月分别投入1/1/2艘滚装船,2026年1月前船队规模将达8艘 [4] - 2025年加速海外布局:巴西、乌兹别克、匈牙利、土耳其、印尼工厂建设,欧洲、东南亚、澳新市场有望快速扩张 [4] 智驾版车型进展 - 王朝海洋全系智驾版车型发布,高阶智驾下放至7万元价位,订单占比达25%-30% [5] - 累计销售超440万台L2+驾驶辅助车辆,以"规模化"与"普惠性"推动智驾平权,可能带动行业竞争升级 [5] 高端化产品战略 - 2025年为高端化产品大年:腾势N9(六座大型SUV,售价38.98-44.98万元)3月上市,全系标配易三方技术 [6] - 汉L/唐L将于4月上市,搭载DiPilot 300高阶智驾系统,支持高速/城市NOA,兆瓦闪充技术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续航 [6]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10,141.2/12,372.3/14,772.5亿元,同比+30.5%/+22.0%/+19.4% [7] - 归母净利润预测:581.2/670.9/741.7亿元,同比+44.4%/+15.5%/+10.5% [7] - EPS预测:19.12/22.08/24.41元,对应PE 19/17/15倍(2025年4月1日收盘价365.50元/股) [7]
海外酒类|以日为鉴:寻找中国酒类创新点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8 08:15
中日宏观经济与酒类发展比较 - 中日人口结构具备可比性,上世纪80-90年代的日本与当今中国在宏观环境、酒类消费和经济驱动因素等方面发展轨迹重叠 [2] - 中国2024年GDP复合增速7.68%,人均GDP 13,118美元,老龄化率15.6%,消费率40%;日本80-90年代对应数据为6.19%、15,954美元、10%左右、54% [3] - 两国均面临贸易摩擦(中美/美日),发展战略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增长 [3] 日本清酒行业趋势 - 清酒行业CR5仅37.4%,竞争格局分散,高端化是必经之路 [8] - 低端清酒消费量锐减,行业通过技术升级推动品质提升,产能出清后集中发力高端市场 [8] 旭酒造(獭祭)成功案例 - 濒临破产时放弃低端品牌,推出精米度仅23%的高端产品"獭祭 二割三分",海外营收占比超30% [16] - 品质控制:采用顶级酒米山田锦,建立标准化产业链和精米度认知体系 [21] - 工艺创新:废除传统杜氏酿酒法,通过数字化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差异化品质 [21] - 渠道创新:国内"经销+直营"并行,海外通过高端餐厅和专卖店培育客群 [21] 中国酒类渠道变革 - 2013-2023年白酒渠道结构剧变:餐饮渠道占比从42%降至30%,酒行从12%升至32%,线上渠道从3%增至8% [26] - 新零售和餐饮渠道综合评分最高(20分),传统批发渠道评分最低(5分) [27] - 电商渠道以天猫、京东为主,O2O模式通过就近配送提升效率 [24][28] 中国酒类创新方向 - 渠道迭代:需借鉴獭祭用冰柜抢占餐饮资源的策略,发展闪送、会员超市等新场景 [25] - 科技应用:可参考日本精米度理念,通过工艺标准化和科技赋能定义产品高级感 [28] - 出海路径:初期需强化终端渠道开拓和圈层营销,完成消费者培育基础工作 [30] 投资主线 - 高端酒:品牌力最强,穿越周期确定性高,将率先受益于商务活动复苏 [34] - 区域酒龙头:品牌力显著提升,各价格带未崩塌,有望在多元消费场景中优先复苏 [36]
比亚迪(纪要):2025 年销量目标 550 万辆,其中海外 80 万辆
海豚投研· 2025-03-26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提炼了比亚迪2024年业绩会纪要核心内容,展示公司业绩表现数据,并阐述2025年销量目标及公司打法 [1][2] 公司业绩表现 比亚迪汽车财报数据 - 总收入方面,从2022年1季度的668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2595亿元,同比增速波动较大,如2022年3季度同比增67.9%,2024年4季度同比增44.1% [1] - 毛利润从2022年1季度的82.9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582.3亿元,毛利率在12.4%-22.4%间波动 [1] - 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占比也有一定变化,如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1季度的3.5%提升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6.8% [1] - 核心经营利润、净利润等指标也有相应增长和波动,如净利润从2022年1季度的9.1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152.0亿元 [1] 剔除比亚迪电子后数据 - 比亚迪收入从2022年1季度的610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2088亿元,同比增速波动明显,如2022年3季度同比增144.5%,2024年4季度同比增46.8% [1] - 销量从2022年1季度的29.1万辆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151.6万辆,同比增速有起伏,如2022年3季度同比增51.7%,2024年2季度同比增57.6% [1] - 毛利从2022年1季度的71.4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541.5亿元,毛利率在15.6%-28.1%间波动 [1] - 净利从2022年1季度的未知值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137.2亿元,净利率在1.5%-7.5%间波动 [1] 单车数据 - 单车收入在13.59-17.61万元间波动,如2022年4季度为17.61万元,2024年2季度为13.59万元 [1] - 单车成本在10.16-14.13万元间波动,如2022年2季度为14.13万元,2024年1季度为10.16万元 [1] - 单车毛利在2.5-4.0万元间波动,如2022年1季度为2.5万元,2022年4季度为4.0万元 [1] - 单车净利在0.24-1.14万元间波动,如2022年1季度为0.24万元,2023年3季度为1.14万元 [1] 比亚迪电子数据 - 收入从2022年1季度的209.3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507.2亿元,同比增速有波动,如2022年3季度同比增30.1%,2024年2季度同比增41.3% [1] - 毛利从2022年1季度的11.4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44.3亿元,毛利率在5.2%-9.7%间波动 [1] - 净利从2022年1季度的1.8亿元增长到2024年4季度预期的14.9亿元,净利率在0.9%-4.2%间波动 [1] 业绩会要点提炼 销量目标 - 202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其中海外目标销量80万辆以上(2024年海外41万),将深化欧洲、东南亚、南美本土化布局,计划新建海外工厂 [1][2] - 2025年国内目标销量470万辆以上,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依托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及垂直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 [2] 公司打法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海外高毛利市场(欧洲、东南亚)贡献增量,叠加规模效应(500万台销量摊薄单台折旧约2000元),技术迭代(如智驾)支撑溢价 [2] - 短期需灵活应对价格战,长期依托技术+成本双优势稳占份额 [2]
重估小米
虎嗅APP· 2025-03-24 07:47
核心观点 - 小米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营收3659亿同比增长35%,净利润235.8亿同比增长34.9%,智能手机出货1.68亿部同比增长30%,电动车交付13.7万辆超额完成目标 [1] - 公司业务结构划分为"手机X AIoT"(旧大陆)和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新大陆),形成双轮驱动模式 [2] - 电动车业务展现强劲增长潜力,2024年交付13.7万辆,单车毛利润从Q2的3.1万元提升至Q4的4.4万元,毛利润率从15.4%提升至20.4% [17][18] - 互联网服务成为最赚钱业务,2024年毛利润261亿,毛利润率高达76.6%,贡献总毛利润的36.6% [10] - 公司成功突破硬件标签束缚,通过电动车业务打开新生态圈,估值有望重估 [29] 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业务 - 2024年营收1918亿,出货1.69亿部,ASP创历史新高达到1138.2元 [4] - 全球市场份额13.8%,连续四年排名全球前三 [5] - 毛利润率从2021年的13.1%提升至2024年的20%,高端化成效显著 [11] - 作为流量入口带动7亿月活用户,同比增长9.5% [8]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同比增长30% [6] - 毛利润211亿,毛利润率20.3% [10] - 平台接入设备超9亿台,覆盖260多个品类6000多个型号,具有零售属性 [13][14] 互联网服务 - 2024年营收341亿同比增长13.3% [7] - 过往四年毛利润总额897亿超过智能手机的871亿 [9] - 2024年毛利润261亿,毛利润率高达76.6% [10]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2024年交付13.7万辆,超额完成10万辆目标 [1] - 单车毛利润从Q2的3.1万元提升至Q4的4.4万元 [18] - 毛利润率从Q2的15.4%提升至Q4的20.4% [18] - 2025年交付目标35万辆,预计单车毛利润5万元 [23] 战略转型 - 业务结构重组为"手机X AIoT"和智能电动汽车两大板块 [2] - 电动车业务成功突破硬件公司标签,打开新生态圈 [29] - 研发投入大幅增加,2020-2024年研发费用总额816亿,年均163亿 [22] - 费用控制良好,2024年总费用率15%较2023年下降1个百分点 [22] - 线下渠道快速扩张,2024年门店达1.5万家,2025年将达2万家 [14] 行业地位 - 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13.8%排名前三 [5] - 电动车业务展现重资产运营能力,超越苹果华为等巨头的尝试 [23][29] - 通过双生态布局(智能手机+电动车)有望跻身中国顶尖互联网科技企业行列 [29] - 米格指数从2019年的88%提升至2023年的133%,显示对格力竞争优势 [1]
每卖一辆亏1万!小米 SU7攻入BBA和保时捷腹地
创业邦· 2025-03-19 11:17
文章核心观点 小米2024年Q4及全年财报显示营收增长,市值突破万亿,手机业务支撑汽车业务发展,汽车业务亏损收窄且毛利率提升,小米SU7 Ultra冲击豪华车市场,公司提升2025年汽车交付目标 [2][3][5] 营收与市值情况 - 2024年全年小米集团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Q4总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为近两年来营收增速最快季度 [2] - 受过去5个季度营收增速连续两位数增长及汽车业务“反哺”影响,2月上旬小米集团市值突破万亿,截至3月18日港股收盘,股价报57.65港元/股,总市值14477亿港元 [3] 业务营收与毛利情况 手机×AIoT业务 - 2024年Q4,手机×AIoT分部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16.0%;互联网服务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8.5% [5] - 2024年小米集团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还不包括相关股票薪酬费用9亿元和其他一次性损益 [5] 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 - 2024年Q4,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总收入167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6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3亿元 [5] - 2024年Q2 - Q4营收分别为64亿元、97亿元、16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8亿元、15亿元、7亿元;交付新车量分别为27307辆、39790辆、69697辆;毛利率分别为15.4%、17.1%、20.4%;每辆平均售价ASP分别为228644元、238650元、234322元 [9] 手机业务高端化情况 - 小米未来5年坚持高端化战略,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达300亿元 [6] - 小米高端化探索始于小米10,至小米14有所破局,截至2024年11月,小米14系列累计销量接近800万台,星展银行预测小米15系列出货量将比小米14系列增长30% [6] - 2024年Q4,小米全球出货量4270万台,全球市占率12.9%;国内市场份额16%,位居第四 [6] - 2024年Q4,小米在6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创近两年新高,智能手机ASP由Q3的1102.2元增加9.1%至1202.4元 [6] - 2024年国内市场,小米在3000元及以上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达23.3%,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4000 - 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排名第一,达24.3%;5000 - 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达9.7% [7] 汽车业务亏损情况 - 因新能源造车业务前期沉没成本高,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一直亏损,但随着产能扩大和交付量提升,亏损收窄 [8][10] - 2024年二季度,小米SU7每卖一辆净亏约6.6万元;三季度每卖一辆净亏降至约3.77万元;Q4每卖一辆净亏约1.0043万元 [10] 汽车业务毛利率与ASP情况 - 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由2024年Q3的17.1%增加至Q4的20.4%,主要因核心零部件价格下降、产能环比增加致单位制造成本减少,以及享受首销期权益的车辆交付减少 [10] - 2024年Q4,小米智能电动汽车ASP较Q3小幅下降1.8%,至每辆234322元,主要因Xiaomi SU7系列当季交付产品结构不同 [11] 小米SU7系列销量与小米SU7 Ultra情况 - 截至3月18日,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20万辆 [11] - 2月27日,小米推出小米SU7 Ultra,标准版起售价52.99万元,“竞速套装”版售价62.99万元,“纽北限量版”售价81.49万元,直指传统豪华品牌腹地 [12] - 截止3月2日,小米SU7 Ultra大定突破1.9万,其交付周期最短,小米工厂产能或向其倾斜,且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今年6月中旬竣工,启用后交付压力或缓解 [14] 汽车交付目标情况 - 雷军将2025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2024年保时捷全球交付31.07万辆,同比下滑3%,中国市场交付量仅为5.69万辆,同比大跌28%,小米SU7 Ultra和保时捷Taycan存在竞争关系 [13]
该重新认识下雷军了
虎嗅APP· 2025-03-19 08:12
文章核心观点 小米逆袭关键在于造车运动中传统业务无一失位,“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产生“乘数效应”,2024年财报亮眼,但AI能力未完全兑现,未来增长或取决于AI投入带来的确定性 [4][5][6][34][38] 分组1:小米逆袭原因及财报表现 - 小米逆袭重要因素是造车,关键原因是传统业务无一失位,“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有“乘数效应” [4][5][6] - 2024年小米集团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两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7] - 智能手机业务全球出货量1.69亿台,同比增长15.7%,是2024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三强中唯一正增长品牌 [8] - 智能汽车业务总收入328亿元,全年总交付量13.68万台,超10万台目标 [9]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首次突破千亿规模,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30%,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创历史新高 [10] - 财报发布前小米当日股价收于57.65元,较去年年报发布日上涨约347% [11] 分组2:各业务具体情况 智能汽车业务 - 2024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每辆SU7亏损约4.53万元,但亏损在可接受范围 [14] - 小米汽车亏损收窄,期内毛利率从14.7%上升到20.4%,理想状态下今年下半年可实现盈利 [15] - 汽车业务季度内亏损7亿元时,小米集团第四季度净利润达83.16亿元,同比增长69.4%,高于预估 [15] 智能手机业务 - 2024年四季度“手机×AIoT”分部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26.1%,手机业务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16%,毛利率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12% [17] - 2024年全年小米手机ASP为1138.2元,同比增长5.2%,第四季度达1202.4元创历史新高 [17][18] - 小米15 Ultra开售当天中国市场销量比上代同期增长超50%,海外市场预售销量比上代同期增长超100% [19] 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 - 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50%;冰箱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速超30%;洗衣机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速超45% [20] - 关注度低的产品在第四季度用22.5%的总收入占比,贡献超智能手机的毛利润 [21] - 2025年小米大家电进入“出海元年”,计划5年开1万家小米之家,3至4年让国际收入再翻一倍 [21] 分组3:小米战略布局特点 -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不稳定,预计2025年品牌走向分化,小米目标是每年提高1个点市占率,发展稳扎稳打 [23][24] - 2024年小米集团研发支出241亿元,同比增长25.9%,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研发费用涨幅合理,运营费用可控 [24][25] - 小米秉持“该省省、该花花”原则,智能家电工厂今年下半年交付,一期聚焦空调品类,将完成“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上下游生态闭环 [26][28] 分组4:小米未来挑战与机遇 - 小米AI能力未完全兑现,澎湃OS 2.0正式版上线晚,AI生态联动不足,但技术储备不弱 [34] - 小米“智能手机×AIoT”基本盘强大,截至2024年12月31日,AIoT平台连接IoT设备数达9.04亿,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设备用户1830万,同比增长26.1% [35] - 若小米拿出横跨“人车家”的系统级AI方案,对友商是降维打击 [36] - 今年小米300亿研发费用中至少四分之一投入AI领域,增长或取决于为AI带来的“确定性” [37][38]
小牛电动逆势增长,营收同比增超70%,如何接招出海路上的“明礁暗涌”?
美股研究社· 2025-03-18 19:2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陷入“寒冬”,小牛电动核心指标超行业均值,以高端定位实现差异化突围,行业正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公司以技术高端化与市场全球化“双轮驱动”为自身和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1] 逆势增长解码,高端化突围与全球化扩张的双重奏 - 2024Q4营收8.192亿元,同比增长71.1%,电动滑板车销量226,634辆,同比增长64.9% [3] - 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营收6.31 - 7.07亿元,同比增长25% - 40%,全年整车销量预估130 - 160万辆,同比增长40% - 70% [3] - 2024年全球整车总销量924,340辆,中国市场75.9万辆,同比增长26.3%,单车平均售价逆势上扬1%,国际市场16.5万辆,同比增长52% [3] - 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市场整车销售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81.9%,国际市场收入8720万元,同比增长47.8% [3] - 通过与零售巨头合作,高智价比电动滑板车在欧美年轻群体中普及,第四季度国际市场整车销量同比增长63.9%,全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3.4% [4] - 国内市场以智能化产品为核心推新,2024年新国标实施后针对不同人群的新车型第四季度销量占比超70% [4] - 2024年第四季度海外销量44,301台,较去年同期增长65%,全年增幅达57%,去年11月在米兰车展发布新车型巩固国际地位 [4] 增长背后的隐忧,盈利难题与竞争红海 - 2024年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扩张和成本优化实现全年收入稳健增长,国际市场渗透加速,战略转型初步成效显著 [6] - 中国市场全年整车销量75.9万辆,增长26.3%,单车平均售价逆势上扬1%,国际市场全年整车销量16.5万辆,增长52% [6] - 公司借助3,735家门店网络深化对高潜力市场覆盖,NXT系列高端车型拉动第四季度单车收入同比上涨10.2% [6] - NPlay等系列车型吸引Z世代,U、MT和OT车型提升女性消费者体验 [7] - 全年研发费用超1.3亿元,聚焦电池管理系统与智能互联功能升级,推动配件及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0.5% [7] - 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激发高端智能电动车需求,公司新车型应用毫米波雷达盲区监测系统提升骑行安全和市场溢价能力 [7] 2025年突围战,从规模扩张到盈利拐点 - 2024年推行“All In线上”战略,融合直播电商与实体体验店,实现高效转化,增强用户黏性 [9]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31 - 7.07亿元,同比增长25% - 40%,全年整车销量130 - 160万辆,同比增长40% - 70%,巩固全球市场份额 [9] - 2025年计划在智能化领域融入更多AI技术,完善智能骑行生态链,开年部署大模型并与高德合作打造动态安全预警系统 [10] - 全球化布局将加大新兴市场投入,采用本地化运营和定制化产品策略扩大品牌影响力 [10] - 若达成2025年160万辆销量目标,全球市占率将从1.8%提升至3.5% [10] - 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平衡是公司面临的终极考验,需持续技术创新和提升全球化纵深发展能力抵御周期波动 [11]
重庆啤酒陷于「山城往事」
36氪· 2025-03-18 08:00
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因"山城啤酒"品牌使用权及包销协议陷入长期诉讼拉锯战,一审判决公司需赔偿3.53亿元,但公司坚决上诉并指责判决不公[7][8][13] - 争议焦点在于外资嘉士伯入主后是否系统性打压民族品牌"山城啤酒",该品牌年销量从峰值100万吨降至不足10万吨[19][22] - 嘉士伯中国战略经历多次调整,最终以重庆啤酒为唯一平台整合资源,但面临高端化竞争压力,2024年业绩预降1.15%[24][29][31] 诉讼纠纷 - 重庆嘉威主张重庆啤酒违反2009年签订的20年包销协议,导致量价差损失等,索赔6.32亿元[11] - 公司反诉要求解除2019年补充备忘录,一审被判赔偿3.53亿元并计提2.54亿元预计负债[12][13][14] - 类似诉讼2020年曾发生但原告撤诉,本次争议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后包销范围变动[15] 品牌争议 - "山城啤酒"为重庆本土驰名商标,1999年多方协议约定由重庆嘉威生产、重庆啤酒包销,2013年产销达100万吨[17][19] - 重庆嘉威指控嘉士伯入主后封杀品牌致销量锐减,公司回应称2023年山城销量16万吨且本土品牌占比80%[19][22] - 公司指责嘉威通过包销协议15年获利超20亿元,从代工厂变为"吸血寄生体系"[21] 嘉士伯战略 - 嘉士伯早期在华布局迟缓,2000年后转向中西部战略投资,参股乌苏、黄河等品牌但缺乏控制权[24][26] - 2013年控股重庆啤酒后逐步整合中国业务,2019年形成多品牌矩阵,当年营收突破百亿[29][30] - 2024年预计营收146.45亿元(同比-1.15%),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6.84%),高端市场竞争加剧[31]
全球电视大战:松下溃败,中国崛起
凤凰网财经· 2025-03-17 20:31
定焦One . 深度影响创新。 来源 | 定焦One 作者 | 李唐 编辑 | 魏佳 商业世界的反转,永远都来得猝不及防。 日前,松下控股在一场面向媒体、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经营改革说明会上宣布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计划解散旗下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并将电视 机业务列为"问题业务"考虑出售或退出。消息一出,"松下官宣放弃电视机业务"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大量关注。也许是因为舆论发酵程度远超想 象,松下很快便发布公告澄清"解散"实为"重组",并表示对于电视机业务是出售或退出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团队 根据知名市场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报告,去年三季度三星以17.6%的占有率排名全球电视机市场第一,紧随其后的是TCL、海信、LG和小米,整体上 呈"中韩双雄争霸"的格局,榜单前列早已看不到松下等日系品牌的身影。 近期,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三大电视品牌TCL、海信和小米的出货量份额之和达到了31.3%,超过了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28.4%。 这是中国电视制造商首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过韩国。特别是在75英寸及以上的大屏电视市场,中国品牌的出货 ...
复苏预期持续强化,白酒进入估值修复阶段
华福证券· 2025-03-16 2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复苏预期持续强化,白酒进入估值修复阶段,各细分行业均有投资机会 [2][3] 各行业总结 白酒 - 本周白酒板块整体大涨6.66%,对比食品饮料板块超额收益为0.46%,连续五周持续上涨 [13] - 政策端稳增长举措积极,但需求恢复仍有待传导,预计白酒企业开门红压力仍在,25年报表端或以调整为主 [14] - 春节基本面或处底部待反转区间,节后企业密集停货,预计停货对价格支撑短期内显现,需求端复苏或缓释销售端压力 [15] - 当前SW白酒指数PE - TTM为21.26,仅位于10年17.28%的较低分位,具备安全边际和配置属性 [15] - 建议关注山西汾酒、茅台、五粮液、古井贡酒、今世缘、迎驾贡酒 [3][15] 啤酒 - 本周青岛啤酒等企业有不同涨跌幅,预计25年啤酒销量保持稳定,各公司因基地市场不同销量有差异 [16] - 啤酒高端化趋势将延续,2025年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结构升级,大麦价格下行将贡献盈利弹性 [19] - 重点推荐青岛啤酒、燕京啤酒 [20] 软饮料 - 本周东鹏饮料等企业有不同涨跌幅,饮料板块复苏态势显著,投资机会多为个股α [20] - 应精选所处赛道潜力高、自身管理能力优秀的企业 [20] - 建议关注东鹏饮料、香飘飘 [21] 预调酒 - 市场对预调酒行业销量增长有分歧,但行业规模将稳定扩张,长期具备增长空间 [21][23] - 我国预调酒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有城镇化率提升等三大发展路径 [23] - 百润股份适合左侧布局,当前25年PE为37倍上下,具备较大赔率 [24] 乳制品 - 3月7日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3.08元/公斤,环比上周 - 0.32%,本周伊利股份等企业有不同涨跌幅 [24] - 预计25年原奶价格处底部区间,企业端降本控费等是竞争格局主旋律,供需平衡拐点预计在25年下半年到来 [24] - 重点推荐伊利股份,建议关注新乳业 [3][25] 休闲零食 - 本周零食板块周涨幅为6.29%,盐津铺子等企业涨幅居前 [25][27] - 长期来看量贩零食市场未饱和,“省钱超市”新模型有望延长渠道红利周期,全国商超调改或为品牌方带来机遇 [27] - 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带动板块发展,礼赠属性强、重视线上流量的企业或率先受益 [28] - 建议关注西麦食品、盐津铺子、甘源食品、三只松鼠 [4][28] 调味品&餐饮供应链 - 本周调味发酵品和预加工食品板块行情回暖,主要标的有不同涨幅 [29] - 餐供板块建议把握弹性标的,安琪酵母成本红利将提振利润弹性,中炬高新利润弹性高,天味食品主业成长逻辑顺,安井食品并购鼎味泰后中长期布局价值凸显 [30][32] - 重点推荐安琪酵母、中炬高新、天味食品、安井食品 [3][4][32] 烘焙供应链 - 本周立高食品等企业有不同涨跌幅,南侨食品24年营收同增2.5%,25年2月营收同增3.9% [33] - 烘焙供应链板块Q3基本面承压,但稀奶油赛道景气度较好,受益于下游需求恢复和原奶价格低点,小B渠道复苏和出海逻辑值得关注 [33] - 烘焙作为商超调改核心品类,有望带动品牌方受益于渠道改革红利 [33] - 重点推荐立高食品、海融科技 [4][34] 保健品&食品添加剂 - 保健品行业长远发展向好,都市女性和低龄群体是目标群体,软糖类保健品增速亮眼,电商与线下渠道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 [37] - 食品添加剂方面,近年天然代糖占比快速提升,未来天然甜味剂及健康食品添加剂或有更大替代空间 [38] - 建议关注汤臣倍健、百合股份、科拓生物、百龙创园、莱茵生物、华康股份 [4][37][39] 餐饮 - 本周SW酒店餐饮指数涨跌幅为 + 5.14%,对比食品饮料板块表现略有分化 [40] - 海底捞通过创新策略彰显在火锅业务多元化背景下的应变能力 [43] - 重点推荐百胜中国、同庆楼、广州酒家,建议关注海底捞等企业 [43] 宠物 - 海外去库存后出口加速恢复,海关数据同比高增,国内宠物市场规模增长减缓但稳步向好 [44][45] - 推荐中宠股份、乖宝宠物、佩蒂股份、依依股份,建议关注路斯股份、源飞宠物 [5] 黄金珠宝 - 本周上海金交所黄金现货收盘价环比 + 1.94%,金价波动受俄乌冲突和美国大选影响 [46][48] - 需持续关注高金价下终端消费情况,等待旺季表现 [5] - 推荐潮宏基、周大生、老凤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