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性金融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超30万亿元——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保持稳固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11
金融总量指标 -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保持较高增速 [2]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2]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3]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3] 融资结构分析 - 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增加4.28万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 [2] - 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及发债利率处于低位 [2] - 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 [3] - 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 [3] 信贷投向与政策效果 - 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多数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有效匹配企业技术升级的长周期需求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缓解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并带动配套信贷增长 [4] - 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3] - 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释放 [5] 融资成本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5]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5] - 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满足度较高 [5]
为何M1增速“跳升”?——9月金融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10-18 22:48
核心观点 - M1同比增速显著跳升12个百分点至72 主要源于财政支出力度增强 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减6042亿元 [2][8] - 积极的财政支出带动企业存款明显改善 单月新增9194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1494亿元 [2][8] - 居民贷款表现偏弱 新增3890亿元 同比少增1110亿元 消费贷贴息政策刺激效果有限 居民对债务持审慎态度 [2][11] - 企业贷款仍以短期融资为主 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下降04个百分点至93 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78 表明企业对投资态度持观望 [2][14] - 社融存量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 主要源于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少增3457亿元 此前1-7月财政融资前置的支撑效应减弱 [3][16] - 展望后市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启动落地 全部用于充当项目资本金 具备强杠杆效应 有望撬动更多信贷与社会资本投入 [3][18] 常规数据跟踪 - 9月新增信贷12900亿元 同比少增3000亿元 主要源于企业部门贷款同比少增2700亿元 [4][20] - 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 同比少增1110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 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 [4][20] - 企业贷款新增12200亿元 同比少增2700亿元 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少增4712亿元 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 [4][20] - 9月新增社融35338亿元 同比少增2297亿元 主要拖累项为政府债券同比少增3471亿元和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662亿元 [4][25] - 9月M2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至84 新口径M1同比上行12个百分点至72 [4][28] - 存款结构显示 居民存款同比多增7600亿元 企业存款同比多增1494亿元 财政存款同比少增6042亿元 非银存款同比少增19700亿元 [4][28]
【新华解读】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 四季度地方投资修复或是看点
新华财经· 2025-10-18 21:44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3,876亿元,同比增长0.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1] - 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一季度下降1.1%,二季度增长0.6%,三季度增长2.5% [2] - 9月财政收支情况向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1%,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 [1][6]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 税收收入为132,664亿元,同比增长0.7%,非税收入为31,212亿元,同比下降0.4% [2]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837亿元,同比下降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3,039亿元,同比增长1.8% [2] - 主要税种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6%,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9.7%,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103.4% [3] - 房地产相关税收分化,契税同比下降14.7%,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17.6%,房产税同比增长11.5% [3] - 新兴产业税收增长强劲,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3.4% [3] 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1,008亿元,同比增长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056亿元,同比增长2.4% [5]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8.8% [5][6] -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上述六项支出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5][6] - 基建相关支出增速较低,主要集中在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支出三大领域 [6] 政府性基金与债务情况 -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717亿元,同比下降0.5%,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4,924亿元,同比增长23.9% [6] - 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已支出4.21万亿元,占已发行债券的支出进度约为70% [6] - 中央财政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资金下达地方,用于支持地方化债、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及扩大有效投资 [1][4] 未来财政政策展望 - 财政部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逐步开始投放,预计将对四季度和明年初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1][4] - 四季度地方投资修复将是重要看点,已发行但尚未支出的债券部分将拉动广义财政支出增速 [4][6]
2025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如何解读前三季度财政数据?
光大证券· 2025-10-18 21:41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 2025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0.5%,较1-8月的+0.3%有所回升[1] - 2025年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3.1%,与1-8月持平[1] - 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增长2.58%,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8.66%,为非税收入同比下跌11.41%[3] - 9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3.08%,较上月回升2.26个百分点[13] - 2025年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进度为85.6%,支出完成进度为83.2%,均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14] 主要税种表现 - 9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速为+7.6%,较上月回升3.18个百分点[5] - 9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为19.59%,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为+16.68%[5] - 9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速高达342.37%[6] - 9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速为-1.0%,较上月边际改善[22] 政府性基金与地方债 - 2025年1-9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0.5%,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23.9%[1] - 2025年1-9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进度为49.1%,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22] - 2025年1-9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达到83.6%,累计发行3.68万亿元[31]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及地方债结存限额合计1万亿元,旨在支持信用扩张和投资[2]
为何M1增速“跳升”?——9月金融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0-17 15:28
核心观点 - M1同比增速显著跳升12个百分点至72% 主要源于财政支出力度增强 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减6042亿元 [2][8] - 财政支出加速带动企业存款明显改善 单月新增9194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1494亿元 [2][8] - 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 同比少增1110亿元 消费贷贴息政策刺激效果有限 居民对债务持审慎态度 [2][11] - 企业贷款仍以短期融资为主 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下降04个百分点至93% 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78% 表明企业对投资持观望态度 [2][14] 社融存量增速分析 -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行01个百分点至87% [1][7] - 增速回落主要源于政府债净融资前置趋于结束 9月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少增3457亿元 [3][16] - 2025年1-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从80%快速升至90% 主要因政府债净融资前置 累计同比多增48万亿 [3][16] 政策展望 -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可边际支撑社融运行稳定性 [3][18]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启动落地 全部用于充当项目资本金 具备更强杠杆效应 [3][18] - 该工具投放速度快、加码方式灵活 投向或扩展至科技与消费领域 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8] 常规数据跟踪 - 9月新增信贷12900亿元 同比少增3000亿元 [4][20] - 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 同比少增1110亿元 其中短贷同比少增1279亿元 中长贷同比多增200亿元 [4][20] - 企业贷款新增12200亿元 同比少增2700亿元 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少增4712亿元 短贷同比多增2500亿元 中长贷同比少增500亿元 [4][20] - 9月新增社融35338亿元 同比少增2297亿元 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662亿元 政府债券同比少增3471亿元 企业债券同比多增2031亿元 [4][25] - M2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至84% 新口径M1同比上行12个百分点至72% [4][28]
国债期货涨幅扩大,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持续拉升涨超0.6%,机构:四季度债市行情或将启动
搜狐财经· 2025-10-17 10:39
30年国债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上涨0.60%,最新价报106.88元,近1周累计上涨0.26% [3] - 30年国债ETF博时盘中换手率为5.37%,成交额达9.29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额为39.39亿元 [3] - 30年国债ETF博时最新规模为171.84亿元 [4] 国债期货市场动态 - 10月17日国债期货涨幅扩大,3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41%,10年期、5年期和2年期主力合约分别上涨0.06%、0.04%和0.01% [3] 超长期债券供给与需求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已结束,年初以来地方专项债净发行额达5.53万亿元,额度为4.4万亿加2万亿 [4] - 11月及12月超长期债券供给较少,预计银行自营二级净卖出规模将明显下降 [4] - 12月险资启动2026年开门红后,可能在年底抢筹30年期国债 [4] - 近十年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为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2%,2%以上的30年期国债具有配置价值 [4] 市场资金流向与风险偏好 - 股市成交量持续萎缩,市场热度下降,风险偏好可能缓慢下降,风格可能转向红利,利好债市 [4] - 临近年末,年金等机构可能明显降低股票仓位,绝对收益资金可能部分兑现盈利 [4] - 三季度从债市流向股市的约2万亿元机构资金可能部分回流债市 [4] - 惩罚性赎回费已定价过两次,受影响大的理财及年金等已在三季度将大量纯债基金投资转为固收+基金,最终规则微调后落地可能是债市利空出尽 [4] 政策性金融工具进展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官宣半月,至少有16个省份超过30个项目宣布资金到位,金额合计约150亿元 [3] - 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城市更新等项目 [3] - 业内预计项目将在10月至12月密集落地,将上半年储备转为开工量,以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并为2026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打底 [3] 指数跟踪与产品特征 - 30年国债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该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债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债券作为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 [4]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1017
东吴证券· 2025-10-17 07:30
宏观策略:金融数据分析与展望 - 2025年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略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3.81万亿元,截至9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 [4] - 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直接融资回暖: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连续7个月同比多增;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占新增社融比例为6.27% [4] - 2025年9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2.12万亿元;截至9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至6.60% [4] - 货币供应方面,2025年9月末M1同比增速为7.2%(新口径),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1.2% [4] - 四季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推动融资需求回暖,措施包括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化债"资金及地方政府债额度、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配套融资,预计年末社融和贷款增速保持适度增长 [1][4][6] 固收金工:锦浪转02可转债分析 - 锦浪转02(123259.SZ)总发行规模为16.77亿元,债底估值97.79元,到期收益率(YTM)为2.30%,债底保护较好;初始转股价89.82元/股,转换平价90.46元,平价溢价率10.55% [7] - 预计锦浪转02上市首日价格区间为111.44元至123.92元,预计中签率为0.0069%,建议积极申购 [2][7] - 正股锦浪科技2020-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33.10%,2024年营业收入65.42亿元,同比增加7.23%;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1.41%,2024年归母净利润6.91亿元,同比减少11.32% [8] 行业与个股:中国财险业绩预增 - 中国财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至375-428亿元,以此计算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约130-133亿元,同比增长57%-122% [9] - 承保端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承保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45%,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端受益于资本市场上涨,2025年上半年股票+基金投资规模1,030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4%,其中股票投资653亿元,增长64% [9] - 非车险业务"报行合一"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2025年上半年公司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保费比例55.4%;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5.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0]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80亿元、494亿元、528亿元(前值为449亿元、467亿元、50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预测市净率(PB)为1.3倍,维持"买入"评级 [2][10]
芯联集成拟向控股子公司增资18亿元
证券时报· 2025-10-17 02:43
战略投资与项目进展 - 公司拟向控股子公司芯联先锋增资18亿元以保障三期12英寸集成电路数模混合芯片制造项目的持续实施[2] - 增资后芯联先锋注册资本不低于132.92亿元公司持股比例不低于50.85%其他股东拟放弃优先认购权[2] - 三期项目预计总投资222亿元目标产能规模为10万片/月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控消费等领域产线已完成前期建设各工艺平台已进入规模量产阶段[2] 子公司财务状况与增资细节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芯联先锋资产总额为136.5亿元净资产为85.89亿元[3]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芯联先锋实现收入分别为8.4亿元和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和-5.8亿元[3] - 本次增资价格不超过1.11元/注册资本定价综合考虑子公司发展状况潜力及未来规划并以后续评估报告为基础[3] 融资优势与公司业绩 - 增资资金来源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该工具资金期限长利率低能有效降低公司整体资金成本减轻融资负担[3]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95亿元同比增长21.38%归母净利润亏损1.7亿元但同比大幅减亏[3] - 公司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首次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转正[3] 产品应用与市场布局 -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应用于车载工控AI领域的功率控制功率驱动传感信号链等方面核心芯片及模组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企业[3] - 在AI服务器数据中心方向公司数据传输芯片已进入量产应用于AI服务器和AI加速卡的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4]
为何M1增速跳升?:——9月金融数据点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6 22:29
货币供应与财政活动 - M1同比增速跳升1.2个百分点至7.2%[1][4][28] - 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显示财政支出力度增强[2][8] - 企业存款单月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受益于财政支出[2][8] 信贷市场表现 - 新增信贷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主要受企业部门拖累[4][20] - 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消费贷贴息政策效果有限[2][10][20] - 企业贷款结构以短期为主,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7.8%[3][12] 社会融资规模 -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行0.1个百分点至8.7%[1][3] - 新增社融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主要因政府债券同比少增3471亿元[4][23] - 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少增3457亿元,拖累社融增速[3][16] 政策展望与经济指标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启动,旨在撬动更多信贷与社会资本[3][18] - PPI连续两个月回暖至-2.3%,但企业投资态度仍观望[3][12]
银行业数据点评:信贷增量弱、结构改善
湘财证券· 2025-10-16 16: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维持)[3] 报告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社融增速趋缓,信贷增量弱、但结构改善 [5][6] 社融与信贷数据分析 - 9月社融增速下行0.1个百分点至8.7%,增速继续缓慢回落 [6] - 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主要由于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3471亿元及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少增 [6] - 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与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为6.6%和6.3%,均较前值下降 [6] - 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1.6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 [6] - 企业债融资同比多增2031亿元,主要是科创债等发行加快 [6]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 [15] 信贷结构改善表现 - 信贷转弱主要由于票据融资规模大幅减少,票据融资负增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近月票据冲量明显减少,改善企业贷款结构 [6][7][15] - 企业贷款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但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 [7][15] -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但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支持其企稳 [7][16] - 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得益于9月开始的消费贷贴息政策支持汽车、家装等领域 [6][15] - 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受节假日相关消费较弱拖累 [6][15] 货币供应与存款情况 - 9月M1同比增长7.2%,增速较前值上升1.2个百分点 [8][24] - 9月M2同比增长8.4%,增速较前值下降0.4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 [8][24] - M1增速提升预计与财政支出加快有关,资金进一步活化 [8][24] - 人民币存款新增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 [8][26]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万亿元,预计与资本市场投资交易及资产重配置有关 [8][26] - 财政存款负增7700亿元(或8400亿元),同比少增6042亿元,反映财政支出明显加快 [8][26] - 企业存款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居民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 [26] 投资建议与行业展望 - 9月信贷数据呈现结构改善态势,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有望支持中长期信贷保持相对平稳 [9][32] - 存款成本保持下行节奏,息差或逐渐趋稳,银行业绩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9][32] - 随着市场投资风格再平衡,银行股稳健高股息吸引配置型资金流入,看好银行股绝对收益投资价值 [9][10][32] - 建议关注国有大行稳健高股息配置价值,以及经济改善预期下股份行和区域行估值修复机会 [10][32] - 推荐关注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等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