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

搜索文档
珠海港(000507) - 000507珠海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1
2025-09-01 18:12
股东与市值管理 - 截至2025年8月29日股东总户数73,341户,较7月31日减少3,524户 [2] - 2024年度现金分红58,864,318.18元,占净利润比例20.15% [7] - 采用稳定分红、回购等方式回报股东,促进市值合理回归 [2][3] 财务数据与结构 - 2025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55.46%,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 [4] - 商誉13.68亿元,主要来自收购兴华港口和秀强股份 [6] - 计划通过定向发行股票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财务结构 [5] 业务发展状况 - 坚持"港航物流+新能源"双主业驱动 [5][7] - 秀强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8.40亿元(同比+11.03%),净利润1.32亿元(同比+9.01%) [5] - BIPV业务在长三角生态示范区、无锡钙钛矿零碳项目等重点工程实现应用落地 [5] - 珠海可口可乐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5] - 氢能/储能项目尚未落地,持续关注新能源投资机会 [2] 公司治理与ESG - 独立董事通过"独董大讲堂"系列活动强化监督职能 [3] - ESG评级显著提升:Wind ESG升至AA级,中诚信绿金ESG升至A+级 [6] - 建立ESG全流程管控体系并纳入年度考核 [6] - 2025年上半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事件 [7] 战略规划 - 形成珠海高栏母港(华南中心)与常熟兴华港区(华东中心)两江联动格局 [7] - 新能源板块聚焦风电、光伏、管道天然气及天然气发电产业链 [7] - 持续通过对外并购和内生增长保持业务稳定发展 [2]
一图读懂中国旭阳集团(01907)2025年中期业绩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7:58
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 - EBITDA为18.6亿元,环比上升2.8% [1] - 净利润0.87亿元,环比上升325% [1] - 整体毛利16.9亿元,环比上升5.7% [1] - 总资产632.6亿元,环比上升3.1% [1][23] 业务板块收入及毛利结构 - 焦炭收入63.6亿元,占比30.9%,毛利7.6亿元,占比44.8% [20][21] - 化工收入91.0亿元,占比44.8%,毛利7.6亿元,占比44.9% [20][21] - 运营管理收入51.0亿元,占比14.8%,毛利1.7亿元,占比10.3% [20][21] 行业地位与产能规模 - 全球最大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焦化粗苯加工商 [10] - 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高温煤焦油加工商 [11][12] - 中国最大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商、工业萘制苯酐生产商 [12] - 中国第二大高纯氢供应商 [13] - 焦炭产能2260万吨,化工产能604万吨 [8] - 运营管理服务总产能766万吨 [9][27] 全球布局与市场拓展 - 业务覆盖41个国家及地区,设立11个海外子公司及办事处 [16][26] - 在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地设立4家子公司,新增外蒙古、巴西等7个办事处 [26] - 印尼焦化产品覆盖法国、澳洲、巴西等全球市场 [25][26] 氢能业务发展 - 2025年H1高纯氢销量1114万方,同比增长47.4% [34] - 氢能收入5600万元,同比增长20% [34] - 布局制氢、储运氢、加氢站及应用场景研发 [9] 运营管理服务扩张 - 2014年起为18家公司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在运营项目8个 [27] - 2025年H1在山西、吉林新增260万吨运营管理服务产能 [27] 新材料与技术创新 - 5000吨/年氨基醇产能落地,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大氨基醇供应商 [30] - 全球首创非硝化工艺,通过欧盟REACH认证 [31][32] - 5万吨/年己二胺项目拟于2025年11月投产 [56] 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 - 应用数字孪生、配煤系统、巡检机器人等智能技术 [36] - 推进智慧物流、设备管控及安全环保系统 [37]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被纳入27项重要指数,港股通持股量攀升至3.44亿股 [39] - 广发基金、Vanguard、BlackRock等国际机构持股 [41] - 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净利润的30% [42]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吨焦付现制造费用从2022年127元/吨降至2025年H1的91元/吨 [58] - 吨己内酰胺付现制造费用从2022年613元/吨降至2025年H1的358元/吨 [58] - 2025年H1通过内部挖潜落实增收4.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8% [57]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累计环保投入94.8亿元,推进156项环保项目,形成95项环保专利技术 [44] - 焦化能耗107.02kg标准煤/吨,优于行业领先水平110kg标准煤/吨 [44] - 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及绿电采购比例超90% [44]
简讯:国富氢能折让17%配股 集资9,099万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9-01 14:59
融资活动 - 公司以每股54港元配售最多173万股新H股 集资总额9347万港元 净额9099万港元 [3] - 配售股份占扩大后H股总数2.13% 总股本1.62% 配售价较前日收盘价65.1港元折让17% [3] - 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包括制氢工厂 加氢站及氢气液化工厂的投资与合作 [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1.0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9.2% [3] - 亏损收窄至8925万元人民币 较上年同期1.12亿元亏损有所改善 [3] 市场反应 - 配股后股价低开 午间收报64.4港元 较前日下跌1.08% [3]
专访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柏刚:中国氢发动机产业大有可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1 11:39
氢发动机产业发展背景与意义 - 氢发动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 具有近零氮氧化物排放和较高热效率的特点 [4][6] - 氢能被各国视为构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战略性选择 具有来源广泛 燃烧热值高 清洁无污染等优势 [6] - 氢发动机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突出优势 [6] 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进展 - 国内外企业已开发多款道路和非道路用氢发动机 科研机构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7] - 中国在氢发动机关键技术研发 核心零部件攻关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瞩目进展 部分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7] - 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效应初显 从制 储 运 加到应用的生态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7] 蓝皮书内容与编制过程 - 蓝皮书共7章 涵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技术路线图 标准政策 产业链关键技术 安全管理及发展展望等内容 [10] - 编制过程经过百余位专家反复研讨和多轮审校 历时近一年完成 [10] - 由玉柴 潍柴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权威机构牵头数十家单位共同编著 保障了专业性与权威性 [10] 行业组织与战略支持 - 中国内燃机学会于2024年4月成立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 旨在加快建立测评 标准及政策体系 [8] - 联合体将攻关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 突破可靠性和安全性发展瓶颈 推动应用示范 [8] - 蓝皮书为抢占氢能科技制高点和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供发展方向和行动指南 [10]
鑫闻界丨“25岁”泰金新能携高负债率今上会,44岁董事长年薪125万
齐鲁晚报· 2025-08-31 15:33
公司IPO进展 - 科创板IPO于8月29日进入上会审议阶段 [1] -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 - 审计机构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律师(西安)事务所 [1] 业务与技术定位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0年 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研发生产 [4]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信、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4] - 国际领先的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4] 财务与运营状况 - 截至2024年末母公司资产负债率达85.27%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流动比率1.07倍 速动比率0.39倍 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4] - 2024年以来部分客户存在推迟合同执行情况 [4] - 若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不及预期 客户存在调整订单可能性 [4] - 经营波动可能导致短期偿债风险 特别是货款回笼困难且融资渠道受限时 [4]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冯庆(1981年生)2022年11月就任 [4] - 2024年年薪为125.36万元 [4]
阳煤化工2025年中报简析:亏损收窄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1.3亿元 同比下降0.63% [1] - 归母净利润-2.29亿元 同比改善20.18% [1] - 第二季度营收27.9亿元 同比增长15.96% 季度归母净利润-8876.74万元 同比大幅改善64.35% [1] - 毛利率4.49% 同比下降11.19个百分点 净利率-4.93% 同比改善24.62个百分点 [1] - 三费总额3.1亿元 占营收比6.04% 同比下降32.86% [1] - 每股收益-0.1元 同比改善20.23%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6元 同比改善12.31% [1] - 货币资金39.01亿元 较去年同期49.83亿元下降21.71% [1] - 有息负债91.36亿元 与去年同期91.55亿元基本持平 [1] 历史业绩与投资回报 - 近10年ROIC中位数2.37% 投资回报较弱 [3] - 2023年ROIC低至-11.33% 投资回报极差 [3] - 上市以来35份年报中出现14次亏损 [3] - 去年净利率为-6.98% 产品附加值不高 [3] 偿债能力与现金流 - 现金资产状况非常健康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38.47% [5]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比例为10.06% [5]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48.45% [5]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4] - 氢能产业链布局通过子公司正元氢能、阳雄氢能推进 [7] - "晋华槽"技术聚焦大规模低能耗制氢 已完成首批样机 正在推动转化应用 [7] - 该技术具有节能高效、适配波动负载特点 为公司开辟绿氢装备新业务提供支撑 [7] 市场预期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57亿元 每股收益均值-0.11元 [5]
广汇能源: 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46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57.48亿元,同比下降8.70%,主要因天然气国际业务销售量下降、煤化工产品销售量及价格下降、煤炭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所致 [3][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3亿元,同比下降40.67%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23亿元,同比增长7.59%,主要因天然气国际业务量下降导致购买天然气货款支付的现金减少及收到上年煤炭销售货款 [3][3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12%,较上年同期减少1.66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运营 - 天然气板块实现LNG产量34,459.59万方(24.61万吨),同比下降5.95%;销量152,232.96万方(105.88万吨),同比下降30.12%,其中进口LNG业务因价格倒挂主动缩减规模 [20][21][22] - 煤炭板块原煤产量2,686.94万吨,同比增长175.11%;煤炭销售总量2,764.44万吨,同比增长75.97%,其中原煤销量增长84.90% [22] - 煤化工板块甲醇产量56.38万吨,同比下降2.52%;煤基油品产量31.63万吨,同比增长7.78%;乙二醇产量4.05万吨,同比下降13.57%;二甲基二硫醚产量6,283.73吨,同比增长0.83% [23][24][26] 行业环境分析 - 国内天然气产量1,3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进口量5,955万吨,同比下降7.8%;表观消费量2,119.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9% [12] - 国内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减少11.13%;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均价685.23元/吨,同比下降22.14% [13] - 现代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甲醇产能达10,720.5万吨,产量4,849.5万吨,同比增长12.74% [15][16] 重点项目进展 - 马朗煤矿已取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采矿许可证及初步设计批复,预计年产能1,000万吨 [27][28] - 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项目启动S-312井钻井工作,深度达1,660米,并推进原油进口手续办理 [28] - 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项目完成岸线调整审批,海域使用论证等报告待评审 [29] - 淖柳公路扩能改造项目完成45公里沥青铺设,预计9月底完工 [30] 核心竞争力 - 资源禀赋优势:拥有哈密地区低成本煤炭资源及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煤炭开采成本低、安全程度高 [31][32][34] - 全产业链布局:覆盖上游资源勘探、中游加工转换及物流运输、下游终端销售网络 [36] - 技术创新能力:荒煤气制乙二醇技术年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硫化工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甲硫醇硫化法 [32][33] - 氢能与CCUS布局:淖毛湖地区风光资源丰富,绿电制氢成本优势显著;CCUS项目源汇匹配佳,捕集成本低且驱油效益显著 [36][37]
中国能建: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3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5] - 风电装机5.73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同比分别增长22.7%/54.2%/3% [5] - 新型储能装机达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29% 华北/西北/南方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80%以上 [5] - 煤电装机12.5亿千瓦 占总发电装机容量40.3% 水电装机4.4亿千瓦同比增长3% 核电装机6,091万千瓦同比增长4.9% [5] - 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 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 [5] - 全国跨区输送电量9,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内蒙古/山西/新疆等8省份净输出电量超300亿千瓦时 [5] - 新开工水利项目1.88万个 水利建设吸纳就业142.2万人 [6] - 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1% 显著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2.8%的增幅 [8] -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6,745.42亿元同比降低3.76% 建筑业增加值46,420.21亿元同比降低3.76% [8] 公司经营业绩 - 营业收入2,120.91亿元同比增长9.18% 利润总额65.62亿元同比增长5.49%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2亿元同比增长0.7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1%下降0.15个百分点 [4] - 新签合同额7,753.57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8.55% 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3.74% [4][15][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4.01亿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4.55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62.04亿元 [4] - 研发费用53.52亿元同比增长10.98% 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 [4][17] 业务板块表现 -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74.1亿元同比增长52.1% 营业收入90.98亿元同比增长16.46% [9][23] - 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7,170.4亿元同比增长9.2% 营业收入1,819.96亿元同比增长8.84% [10][23] - 工业制造业务营业收入162.48亿元同比增长10.96% 其中建材业务营业收入36.27亿元 [11][23] - 投资运营业务营业收入151.80亿元同比增长15.52% [13][23] - 电力运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41%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22% [16]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 占比达37.3% [17] - 控股并网项目装机容量2,028.71万千瓦 其中风电380.1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123.44万千瓦 [13] - 累计获得国内新能源开发指标超7,600万千瓦 在建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174万千瓦 [16] - 压缩空气储能签约超30座 山东泰安/陕西铜川350兆瓦级等项目加快建设 [16] - 氢能储备项目50余个 兰州新区绿电制氢氨项目年产氢量500吨 吉林松原项目年产氢3.24万吨 [16] - 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3.7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92%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5% [18] 技术创新与成果 - 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 最大储能规模1,500兆瓦时 最高转化效率近70% [16] - 新增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5家 [17] - 28个"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24项首台(套)装备实现示范应用 [17] - 深入开展"AI+"专项行动 制定"AI百项任务作战图" 完成DeepSeek等模型全平台接入 [17] 资产与投资情况 - 总资产9,387.35亿元同比增长8.0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9.91亿元同比增长1.71% [4] - 资产负债率77.72%较年初增加1.41个百分点 债项总额3,107.81亿元 [4][24] - 应收款项1,748.92亿元同比增长14.34% 存货830.86亿元同比增长10.96% [24] - 合同资产1,171.96亿元同比增长13.06% 在建工程442.92亿元同比增长19.02% [24] - 对外投资完成412亿元 其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投资153亿元 [25]
超高性能纤维行业分析框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附74页PPT)
材料汇· 2025-08-29 21:38
高性能纤维行业政策支持 - 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被列为三大高性能纤维,国家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其发展,包括国务院2015年《中国制造2025》、科技部2017年《"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改委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明确将其作为关键战略材料和轻质高强新材料重点发展 [3][6] 碳纤维性能特点 - 碳纤维具有超高强度,抗拉强度达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密度仅为钢的1/4,铝合金的1/2,比强度比钢大16倍,比铝合金大12倍,耐超高温在非氧化气氛下可达2000℃,耐低温在-180℃仍保持弹性,耐酸、防油、耐腐蚀性能超过黄金和铂金 [8] - 日本东丽主要产品牌号力学性能优异,如T300拉伸强度3530MPa,T700S达4900MPa,T1000G达6370MPa,T1100G达7000MPa,高模型M55J模量达540GPa [9] - 碳纤维含碳量高于90%,具备导电、导热、耐腐蚀等不可替代性能,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 [10] 碳纤维分类与生产工艺 - 按原丝种类分为PAN基(占90%以上)、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和高强高模型,按丝束规格分为小丝束(<24K)和大丝束(≥24K),小丝束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大丝束用于基础工业和民用领域 [10][11] - 原丝制备工艺按溶剂分DMSO、DMAC、NaSCN等,按聚合工艺分一步法和两步法,按纺丝工艺分湿法和干喷湿纺法,干喷湿纺法可实现高速纺丝,原丝表面平整光滑,强度较高 [11][21][30] - 碳纤维生产流程包括从丙烯腈聚合纺丝得到PAN原丝,再经预氧化、碳化(1000-3000℃)得到碳纤维,最后经表面处理制成织物、预浸料或复合材料 [17][19][23] 全球碳纤维供需格局 - 2021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17.2万吨,同比增长20.76%,中国产能6.34万吨占比31%,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产能地区,东丽+卓尔泰克产能5.75万吨居首,吉林化纤1.6万吨、赫氏1.6万吨紧随其后 [37][39] - 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1.8万吨,同比增长10.4%,风电叶片领域需求3.3万吨占比28%,体育休闲1.85万吨占比16%,航空航天1.65万吨占比14%,压力容器和碳碳复材需求增长显著 [52][56] - 2021年中国碳纤维需求62,379吨,同比增长27.7%,进口量33,129吨占比53.1%,国产供应29,250吨占比46.9%,风电叶片需求22,500吨占比36%,体育休闲17,500吨占比28% [58][64] 中国碳纤维产能扩张 - 2021年中国碳纤维产能6.34万吨,同比增长75.14%,吉林化纤产能1.6万吨居首,中复神鹰1.15万吨次之,预计2023年产能达15.3万吨,2025年达26.0万吨,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56% [44][45][46] - 原丝产能2020年4.96万吨,预计2025年达54.86万吨,复合增长率56%,吉林碳谷为原丝龙头,产能全国首位,其他企业原丝多配套自用 [48][49][50] - 丙烯腈作为原丝主要原材料,2021年中国产能315.9万吨,产量261万吨,利用率超80%,2021年起出口量21.0万吨超过进口量20.4万吨,2022-2024年新建产能164万吨占现有产能51.9% [29][31][34] 碳纤维应用领域分析 - 风电叶片为最大应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3.3万吨,中国需求22,500吨,占比全球66.7%,风机大型化趋势推动碳纤维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需求达9.3万吨 [52][64][71] - 压力容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1万吨,主要受益于氢气瓶应用,预计2025年达2.19万吨,IV型储氢瓶较III型成本低7%-11%,推动大丝束碳纤维需求增长 [56][83] - 航空航天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65万吨,主要使用3K、6K、12K小丝束,预计2025年需求2.63万吨,体育休闲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85万吨,中国需求17,500吨占比94.8% [56][64][88] - 汽车轻量化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9,600吨,预计2025年达1.8万吨,碳纤维减重效果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56][94] 碳纤维生产工艺进展 - 拉挤工艺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VESTAS采用拉挤梁片标准件组装工艺,提高纤维体积含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99][101] - 真空灌注工艺生产复合材料部件,空隙率低,表面质量好,适合中等批量生产,但材料浪费较大,不适合大批量 [103][105] - 预浸料生产工艺分热熔法和溶剂法,热熔法树脂含量控制容易,无溶剂残留,但树脂粘度高易导致纤维变形,溶剂法成本低但溶剂残留影响强度 [93][9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与应用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分子量高,耐磨性居塑料之首,比碳钢、黄铜更耐磨,摩擦系数低,抗冲击性能为工程塑料最高,比聚碳酸酯高3-5倍,拉伸强度3-3.5GPa,模量100-125GPa [106] - UHMWPE耐化学药品性优良,吸水率最低仅0.01%,耐低温性能好,使用温度可达-269℃,应用于人工关节、润滑材料、防护装备等领域 [106][107]
康普顿: 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证券之星· 2025-08-29 18: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下降4.9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73万元,同比增长16.91%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5亿元,同比增长23.93% [2] - 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同比增长16.67% [2] - 总资产13.9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2% [2] 行业环境分析 - 润滑油行业面临转型挑战:传统内燃机油需求增速降至3%以下,工业机油因风电、氢能等领域拉动增速达10% [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润滑油技术迭代,低黏度、长寿命合成油需求激增 [3] - 汽车尾气处理液(DEF)市场因国六标准实施持续扩张,2025年消费量预计达450万吨 [3] - 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全国超30个省市区加码氢能政策,加氢站累计建成559座 [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推出纳米汽机油SQ、捷顿汽机油SQ等新产品,并获得API SQ认证及康明斯CES系列认证 [3] - 工业油业务成为哈电集团油品配套供应商,装机中电建共和100万千瓦光伏光热等项目 [4] - 氢能催化剂业务取得突破:通过国内头部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商验证并实现持续供货 [6] - 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研发费用投入1844万元,同比增长12.84% [3][10] 品牌与市场地位 - 品牌价值达185.65亿元,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 [3] - 荣获LubTop2024润滑油十大品牌等四项行业大奖 [3] - 获得"2025中国制造·消费者信赖品牌"称号 [3] - 尾气处理液产品与中石化、中石油、顺丰、京东等主流渠道建立稳定合作 [4] 资产与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4.49亿元,较年初增长27.56% [16] - 应收票据843万元,同比下降72.22%,主要因大客户结算方式变更 [10] - 合同负债1699万元,同比增长84.76%,反映预收销货款增长 [10] - 短期借款2000万元,同比下降33.37% [10] 氢能业务布局 - 参股公司青岛创启新能催化实现燃料电池催化剂持续供货 [6] - 新一代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完成百克级试制 [6] - 吨级新能源汽车铂催化剂生产线建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6] - AEM和PEM电解水催化剂通过客户验证,完成公斤级订单交付 [6] 生产与供应链优势 - 拥有9大生产基地和32家代工企业,执行统一质量标准 [7] - 采用工业4.0智慧工厂,配备153道质量控制点品质保障体系 [7] - 实现尿素颗粒、尿素液、加注设备及SCR系统全产业链布局 [7]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普通股股东总数14,947户 [15] - 前两大股东恒嘉世科国际(26.99%)和青岛路邦石油化工(25.83%)保持稳定 [15] - 控股股东路邦化工完成增持计划,累计增持298.78万股,增持金额2609万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