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基建

搜索文档
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3:3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89亿元,同比增加32.7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10.51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728.10万元,出现亏损[8]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3][27] - 2024年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由于外部竞争环境激烈导致媒体平台激励政策变化,但费用率同比降低,人效提升[8] 业务发展 - 公司基于内容创新、科技赋能、业务国际化三大战略,加强内容与营销结合,提升AI对业务增效赋能[4] - 2024年通过数字化驱动全域营销,实现品牌营销、社交营销、电商营销等数字化服务联动发展,客户合作规模和渗透率较快增长[5]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年同比增长3.5%,网上零售额增长7.2%,自主可控AI和算力基建进入技术质变期[4] 公司治理 -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25年续聘其担任审计机构,审计费用总额120万元[2][43][50] - 公司完成第五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等议案[16][19][23] - 公司计划于2025年5月19日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交流[55][57] 人才建设 - 公司通过灵活人才培养机制和专项集训营,构建90后核心骨干+95后预备人才双层储备体系[5] - 团队专业能力持续升级,吸引并建设了更符合当前业务形态、能熟练应用AI能力的人才梯队[5] 股东大会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0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议案[60][63]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61][65]
多家企业终止数亿元大单!算力基建“急刹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0 17:17
算力基建行业现状 - 全球算力发展范式转变,从高算力、大带宽、高能耗模式转向"资源效率优先"新范式 [8][11] - 国内市场算力规模达246 EFLOPS,智能算力同比增长65%,但智算中心机柜利用率仅20%-30% [11] - 原预计2026年出现的全球数据中心产能高峰提前至2025年,2024-2027年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 [10] 行业供需失衡表现 - 多家公司终止数亿元算力租赁合同,包括飞利信终止11亿元合同、莲花控股终止6.93亿元合同、锦鸡股份终止9.22亿元合同 [3][15] - 智算中心年收入难以覆盖半数运营成本,投资回报未见曙光 [16]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大陆165个智算中心项目中,仅10%处于已投产/试运行状态 [17] IDC行业财务风险 - 头部企业负债率突破65%警戒线,万国数据负债率67.86%,润泽科技负债率66.02% [4][23] - 润泽科技流动负债42.33亿元,货币资金不足30亿元,存在流动性风险 [25] - 交易所对IDC行业REITs项目审慎审查,关注底层资产质量与可持续性 [27][2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头部互联网企业和AI公司多自建算力设施,其他企业依赖第三方算力租赁 [12] - 运营商云和公有云厂商通过低价竞争压缩第三方IDC公司利润空间,多家公司毛利率下滑 [29] - 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效率比拼,未来赢家将是能用最低成本提供最高效算力的服务商 [33] 监管政策动态 - 多地将开展算力资源大摸底,摸底数据将作为国家算力资源统筹布局依据 [6][17] - 监管动作折射行业供需失衡、资源错配问题,算力基建有望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18][19] - 部分地区存在投资力度过大、资源分配失衡现象,房屋建设与机房建设出现过剩 [19]
大盘温和反弹,板块轮动加速
格隆汇APP· 2025-03-18 17:01
指数表现 - A股市场呈现分化格局 上证指数微涨0.11%至3429.76点 深证成指上涨0.52% 创业板指涨0.61% [1] - 市场成交额达1.5万亿元 超9500只个股上涨 中小盘成长风格的中证500指数上涨0.4% [1] - 港股同步走强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3% 阿里巴巴 百度等科网股领涨 [1] 板块分化 涨幅居前板块 - 黄金与港口航运板块领涨 国际金价突破3010美元/盎司历史新高 莱绅通灵 明牌珠宝等多只黄金股涨停 山东黄金 赤峰黄金跟涨 [2] - 港口航运板块因厦门港务资产重组预案催化 招商港口 珠海港等涨停 板块整体涨幅超3% [2] - 医药CRO与半导体板块上涨 药明康德四季度业绩超预期带动CRO概念股 [3] 跌幅居前板块 - 消费与养殖业板块疲软 白酒 食品板块持续走弱 岩石股份跌超5.8% 主因消费需求复苏乏力及原材料成本压力 [4] 市场逻辑 - 板块轮动加速 资金在防御性资产 政策受益行业与高成长赛道之间快速切换 [5] - 政策与经济数据博弈 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5.9% 消费零售总额突破8万亿 但房地产投资下滑9.8%拖累传统产业链信心 [5] - 外部风险扰动 美国零售数据疲软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 叠加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加剧避险情绪 [5] - 估值与业绩分化 消费板块因盈利预期下调估值承压 科技股短期缺乏催化剂 资金转向业绩确定性更强的医药与周期股 [5] 科技板块展望 - 腾讯及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计划或成为下一阶段行情关键变量 腾讯加码AI算力投入 三大运营商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增长10%-15% 重点投向5G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7] - 政策与产业共振 国家发改委推动"东数西算"工程 《提振消费方案》强调科技赋能 算力租赁 智能驾驶等主题有望迎来政策红利 [7] - 全球产业链重构 高盛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上调中国科技股评级 半导体 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7] 总结 - A股市场温和反弹印证"政策底+盈利底"磨底特征 但板块快速轮动凸显资金分歧 [8] - 短期建议均衡配置 防御端配置黄金 医药等避险资产 成长端逢低布局算力 半导体等科技板块 周期端跟踪港口 能源等政策受益行业 [8] - 中长期看 随着经济数据企稳与科技产业催化落地 市场风格或从轮动转向聚焦主线 [8]
五大公募首席两会前瞻!聚焦振民营、促消费、强科技三大方向
券商中国· 2025-03-03 07:23
文章核心观点 受访的五大公募首席认为今年两会可重点关注“振民营”“促消费”“强科技”三大方向,政策主线或聚焦“服务型消费”等民生领域和“AI+”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引导资本向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方向倾斜,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1] 汇添富基金韩贤旺观点 - 针对性促进民营经济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或成今年两会核心议题,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性 [2]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或成两会重要主题,地方两会信号和高层座谈会预示民营经济政策将成2025年亮点 [2]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务实政策重点包括加强政策制度保障、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创新与转型支持 [3] -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是两会看点,算力基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以及“AI+制造”等产业融合或成政策重点支持方向 [4] - 两会资本市场政策可能关注平衡投资与融资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包容性和适应性三个方向 [5] 招商基金李湛观点 - 今年两会关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财政政策力度、货币政策基调等议题,政策主线或聚焦“促消费”和“AI+”领域 [6] - 两会受关注且影响资本市场的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目标与通胀预期、财政政策加码方向、政策基调与工具、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消费政策 [7] - 政策端值得关注的举措有中长期资金引入与投资端改革、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量化交易与融券监管、支持创投与科技企业融资、投融资协调与基础制度优化、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 [8][9] - 科技创新领域建议设立未来产业母基金、提高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再融资包容性、扩大社保等资金对硬科技企业股权投资比例等 [9] - 股市处于重估修复前中期,中长期有望随盈利增长上涨,2025年投资主线为科技和稳定红利方向 [10]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观点 - 今年服务型消费或成投资新增亮点,踏空科技股的投资者未来仍有上车机会 [11] - 货币政策预计延续“适度宽松”基调,短期内总量宽货币操作可能不出现,但政策空间仍存 [11] - 2025年GDP增速目标约5%,CPI增速目标约2%,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率或提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将扩大 [12] - 2025年服务消费升级和硬科技及其应用领域值得关注,两会后投资者可把握政策导向挖掘投资机会 [13][14] - 科技股成长需去粗取精,经业绩考验的公司将成价值投资蓝海,未来仓位配置机会充分 [15] 鹏扬基金朱国庆观点 - 期待两会在惠民生和促消费方面有财政支持和中长期政策落地,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内需消费 [16][17] - 2025年经济增速稳住对股票投资是友好环境,行业和企业走出恶性竞争可改善盈利能力和提升ROE水平 [16][17] - 对中国资产表现充满期待,投资布局沿人工智能、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能力修复两大主线 [16][17] - 人工智能应用影响广泛,投资机会从中长期看不容忽视,其应用能提升各行业效率并创造新消费场景 [17][18][19] 方正富邦乔培涛观点 - 民营经济是创新源泉,但发展中遇问题,期待两会地方政府出台“便民”措施,为民营经济打造更好环境 [20] - 今年两会“日历效应”或弱化,投资机会来自“新科技”,AI+将扩散到各行业 [21] - 资本市场是经济晴雨表,“中国资产重估”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期待两会出台扶持新质生产力举措 [22] - 经济发展应从“泛房地产”向“泛高科技”转变,希望更多地方像杭州一样转变快、早出成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