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
搜索文档
联动科技:功率半导体与第三代半导体测试需求持续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08:26
行业整体趋势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周期性调整后呈现逐步复苏态势 [1] - 复苏受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工业物联网及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推动 [1] - 功率半导体市场持续扩容 [1] 细分市场与材料 -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1] - SiC、GaN器件渗透率提升将带动高精度、大功率测试设备需求放量 [1] -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积极向好 [1]
联动科技(301369) - 2025年10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8 07:5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半导体后道封装测试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激光打标设备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 [2] - 公司技术路线从半导体激光打标技术外延至半导体自动化测试技术,目前拥有QT-3000/4000/6000/8400系列功率半导体及数模混合信号IC测试系统,以及QT-8000系列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3] - 功率类测试系统主要用于IGBT、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的晶圆、KGD及模块测试,下游应用为电动车、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及工业控制领域;QT-8000系列主要用于模拟IC和射频器件,下游为消费相关市场 [3]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275.36万元,同比增长3.48% [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5.77万元,同比下降4.79% [4] - 报告期内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为1,176.50万元,对利润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4] 行业观点与趋势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在周期性调整后呈现复苏态势,受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工业物联网、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推动 [5] - 功率半导体市场因汽车、工业自动化、消费等领域智能化、数字化需求而快速增长,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在新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5][6] - AI芯片、车规级半导体、存储芯片测试需求快速增长,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渗透率提升,将带动高精度、大功率器件测试设备需求放量 [6] 订单与客户 - 2025年半导体设备行业保持积极景气度,客户扩产意愿较强,公司聚焦车规应用碳化硅晶圆测试、KGD测试及模块测试需求,获得国内外头部客户认可并带动订单增长 [7] - 客户包括安森美集团、力特半导体、威世集团等国际头部企业,以及芯联集成、中国中车、三安光电、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华润微、扬杰科技等本土领军企业 [8] - QT-8400系列测试平台在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晶圆及模块全性能测试领域形成技术壁垒,量产出货加速,客户数量稳步增长 [8]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正全力推进大规模数字SOC类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和验证,因产品复杂度高,验证周期较长 [9][10] - 国内高端SOC测试机国产化率较低,公司看好国产替代、自主可控、降低测试成本以及AI数据中心算力和端侧AI应用带来的市场机会,将加大该领域研发和市场投入 [10]
金发科技,又大涨58%!
DT新材料· 2025-10-27 22:3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496.16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65亿元,同比增长55.8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9.8亿元,同比增长5.04%;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58.04% [2] - 第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9.55%,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99% [3]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产品结构优化、海外业务强劲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销量和毛利快速增长 [2] 分业务板块业绩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营收91.3亿元,绿色石化产品营收31.29亿元,新材料产品营收10.78亿元 [3]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销量71.01万吨,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销量7.19万吨 [4] - 第三季度PP树脂销量22.02万吨,ABS树脂销量8.84万吨,丙烯销量9.48万吨 [4] - 第三季度生物降解塑料销量5.86万吨,特种工程塑料销量0.92万吨 [4]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和绿色石化产品平均售价同比分别下滑7.05%和9.24%,新材料产品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3% [5]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实现高性能无卤阻燃PA材料量产,并开发出生物基低碳无卤阻燃PPA材料成功替代传统辐照交联尼龙 [8] - 开发高耐冷媒长碳链聚酰胺产品打破垄断,实现批量应用;开发耐电子氟化液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及新一代低介电LCP,应用于浸没式冷却服务器和AI服务器 [8] - 研发电解水制氢用聚芳醚砜实现批量使用;已建成100万㎡/年LCP薄膜生产线,正在高频柔性线路板领域验证推广 [8] - 纤维级LCP树脂已实现批量供应;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动力电池、无人机等领域开拓低空经济头部客户 [8] 产能布局与产业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特种工程塑料总产能接近3.4万吨/年,包括年产2.1万吨高温尼龙、0.6万吨LCP、0.66万吨PPSU及少量PEEK [9] - 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及聚酰胺弹性体项目首期8000吨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投产 [9] - 公司已启动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建设,首期1.5万吨产能预计于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 [9] - 在塑料回收方面,公司打通分选-清洁-再利用三大关键环节,相关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热门机器人厂商展开材料合作开发,部分客户已实现批量供货 [7] - 为摩尔线程供应聚醚醚酮(PEEK)材料用于GPU散热模块,并与摩尔线程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散热材料研发 [7] - 公司全球改性塑料销售正在冲刺300万吨目标,股价年内迄今涨幅达135.79%,截至10月27日总市值达531.8亿元 [6] - 广州农商银行与公司签署15亿元授信协议,为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及企业运营提供资金支持 [9]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全球扩张,为上游材料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增量市场 [9] - 公司产品在汽车、电子电工及新能源等高增长领域实现销量与毛利同步增长 [2] - 特种工程塑料持续扩大在高频通信、AI设备等高端应用市场份额 [2] - 生物降解塑料在工业级增材制造与高端食品包装等领域应用瓶颈实现突破 [2]
沪指逼近4000点!
搜狐财经· 2025-10-27 16:5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震荡走强,沪指盘中最高触及3999.07点,再创十年新高 [1] - 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996.94点,上涨46.63点,涨幅1.18% [1][2] - 深证成指报收13489.40点,上涨200.22点,涨幅1.51% [2] - 创业板指报收3234.45点,上涨62.89点,涨幅1.98% [1][2] 主要指数表现 - 科创50指数报收1484.21点,上涨21.98点,涨幅1.50% [2] - 沪深300指数报收4716.02点,上涨55.34点,涨幅1.19% [2] - 中证500指数报收7379.39点,上涨120.86点,涨幅1.67% [2] - 万得全A指数报收6395.73点,上涨75.32点,涨幅1.19% [2] 行业板块表现 - 存储芯片概念股表现强劲,再掀涨停潮 [4] - 消费电子、CPO(共封装光学)、电路板概念股涨势强劲 [4] - 稀土、核聚变、煤炭股表现活跃 [4] - 游戏、海南、油气板块逆势下跌 [4] 市场广度 - 两市及北交所共3360只股票上涨,1859只股票下跌,217只股票平盘 [4]
收盘丨沪指放量涨超1%逼近4000点 存储芯片概念持续爆发
第一财经· 2025-10-27 15:30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于10月27日震荡走高,沪指放量收涨1.18%至3996.94点,盘中最高触及3999.07点 [1] - 深证成指上涨1.51%至13489.40点,创业板指上涨1.98%至3234.45点 [1][2]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34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3659亿元 [2] - 全市场上涨个股数量超过3300只 [2] 行业板块表现 - 存储芯片概念板块集体爆发,多只个股涨停 [2] - 消费电子、CPO(共封装光学)、电路板概念板块涨势强劲 [2] - 稀土、核聚变、煤炭板块表现活跃 [2] - 游戏、海南、油气板块逆势下跌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通信、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行业板块 [4] - 主力资金净流出电池、银行、游戏等行业板块 [4] - 工业富联、胜宏科技、恒宝股份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分别为17.68亿元、10.16亿元、8.67亿元 [5] - 中信证券、东方财富、科华数据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额分别为15.45亿元、9.52亿元、9.04亿元 [5] 机构市场观点 - 有机构观点认为沪指冲击4000点标志着市场进入更具活力的新阶段 [6] - 有机构指出市场下一个压力位可能在4100点附近 [7] - 有机构建议关注上证指数4200点附近的压力位 [8]
湘财证券:存储价格大幅上涨 看好存储市场景气度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1:48
行业复苏态势 - 2025年以来消费电子行业延续复苏态势 [1] - 折叠屏手机领域新品不断发布 [1] -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推动AI基建需求维持高景气 [1] AI技术驱动硬件升级 - AI技术在终端上的落地推动端侧硬件升级 [1] - 端侧SOC和散热材料等零部件赛道景气度高企 [1] 存储市场动态 - 上周DRAM现货市场DDR4与DDR5颗粒现货报价涨幅达15%至20% [1] - 上周NAND Flash现货市场各容量价格平均涨幅达15%至20% [1] - 三星和SK海力士通知客户第四季度DRAM与NAND合同价格将上调最高30% [1] 存储价格上涨原因 - AI需求推动存储需求大幅增长导致存储价格大幅上涨 [2] - 存储原厂转产HBM、DDR5和大容量NAND导致DDR4和小容量NAND价格涨幅更高 [2] - 存储价格上涨催化下游囤货需求进一步推动存储价格上涨 [2]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会 - 存储扩产需要较长时间 AI算力需求强劲增长有望使存储市场景气度维持较长时间 [2] - 看好AI基建、端侧SOC、折叠屏手机供应链、存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1] - 维持电子行业增持评级 [1]
伟测科技Q3财报:营收同比增长44.4% 净利润同比增长226.41%
人民网· 2025-10-26 16:45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为4.48亿元,同比增长44.40%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98.11% [1] - 前三季度营收为10.83亿元,同比增长46.22%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增长226.41%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AI领域测试需求井喷推动业绩增长 [1] - 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带动业务 [1] - 消费电子行业复苏贡献增长 [1] - 技术升级带来先进封装测试需求增加 [1]
伟测科技(688372.SH)第三季度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增长98.11%
格隆汇APP· 2025-10-26 16:1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48亿元,同比增长44.4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1亿元,同比增长98.1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017.97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89元 [1] 营收增长驱动因素 - AI领域测试需求井喷带动公司营收增长 [1] - 智能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推动测试需求 [1] - 消费电子复苏和技术升级带来先进封装测试需求提升 [1] - 国产替代加速带动本土测试需求增加 [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实施前瞻性高端测试产能扩张策略 [1]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并实现高效运营,赢得客户认可 [1] - 公司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 [1] - 公司高端产品占比不断优化,推动收入和净利润高质量增长 [1]
蓝特光学(688127.SH):前三季度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54.68%
格隆汇APP· 2025-10-24 20:36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16.15%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30.37% [1]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33.65%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54.68% [1] 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依托多样化的产品布局和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 [1] - 对下游消费电子、汽车智能驾驶、光通讯等领域的需求保持积极发掘 [1] - 光学棱镜产品系列日益丰富 [1] - 玻璃非球面透镜在光通讯、VLOG相机、手机摄影等领域的需求显著增长 [1] - 玻璃晶圆在AR领域的需求增加 [1]
前小米高管创业,融资近2亿元,要做AI影像消费硬件丨智能涌现独家
36氪· 2025-10-24 17:27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经历 - 创始人马骥在小米工作11年,从一线员工晋升至管理层,负责过MIUI系统、小米全球互联网业务及商业化、中国区新零售体系和小米网等核心业务 [1] - 在小米期间横跨软件、硬件及不同部门岗位,被公认为"能打硬仗",每接手新业务都如同内部创业 [1][8] - 于2024年11月离开小米创业,成立新公司"光启之境",专注于AI影像消费硬件领域 [2] 融资情况 - 公司已完成天使轮2700万美元融资,由弘晖基金、鼎晖VGC及顺为资本联合领投 [3] - 跟投机构包括正轩资本、同歌创投、敦鸿资本、英诺天使等,深渡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3] 产品定位与核心概念 - 首款产品为AI影像消费硬件,定位是让用户只需按下快门即可自动生成多种当下流行的风格化照片,无需思考参数、构图或后期 [2][14] - 核心解决用户"创作能力"缺失的问题,而非设备本身,旨在让用户不费力地获得好的影像 [3][18] - 产品结合硬件、软件及自研垂直AI模型,专注于解决"拍得好看"这一根本需求 [21][24] 市场机会与行业趋势 - 尽管数码相机销量从巅峰期超1亿台跌至约800万台,但大疆、影石等产品爆火证明影像赛道仍有新品类崛起潜力 [3] - 富士和胶片相机价格连年疯涨,证明用户愿意为独特的"好看"付费,市场对美的需求无穷无尽 [3] - AI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大小公司相对平权,为创业公司提供与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12][36] 竞争策略与商业模式 - 选择软硬结合的商业模式,认为纯软件在国内商业化难度高,而组合起来能形成商业壁垒 [32][33] - 产品定位为新品类,目前不直接对标大疆、Insta360等现有公司 [37] - 商业模式上,用户为解决问题买单而非为技术买单,AI是手段而非目的 [15] 技术实现路径 - 技术方案分为硬件、软件和AI三大块,其中AI部分需自研垂直模型,通过训练来跟随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美学风格 [21][22] - 通过大数据获取流行趋势(如"肯豆风"),目标是让用户拍出最流行的效果 [23] - 专注于拍照这一具体场景,所有资源聚焦于"拍照好看"这一目标,与手机需平衡多种功能形成差异化 [26] 产品开发状态与挑战 - 第一款产品仍在研发中,预计到2025年才有发布计划 [4] - 目前最缺的是人才资源,资金相对充足,招聘是当前重点工作 [38] - 最大难点是如何很好地把想法付诸实践,将产品做到预期程度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