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
搜索文档
国家广电总局:正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 对“霸总”等问题纠偏
新京报· 2025-09-26 01:34
行业监管框架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 行业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以规范发展秩序 [1] - 行业将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节目 [1] 行业内容治理重点 - 行业管理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纠偏,例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 [1] 行业发展方向 - 行业未来将推动精品化,加强创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向优质内容倾斜,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 [1] - 行业未来将推动大众化,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创作活动,激发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力 [1] - 行业未来将推动国际化,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1]
你的短剧霸总怕是留不住了!广电总局及时纠偏微短剧雷人剧情、霸总人设 分类分层管理办法也已经在路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3:23
行业总体规模与成就 - 当前行业已成为广播电视大国、网络视听大国,电视大屏用户合计超过10亿,网络视听用户达到10.9亿 [1] - "十四五"以来内容制作规模庞大,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超过35万小时,微短剧约15万部 [1] - 2024年全国广电视听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49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1.96% [1] 微短剧行业发展 - 微短剧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用户规模达到6.96亿,今年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500亿元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 [2] - 行业呈现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方向,通过加强创作扶持、组织实施"微短剧+"计划、鼓励国际交流等举措推动发展 [2][5] - 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微短剧发展扶持政策,通过资源整合、创作引导等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2] - 针对微短剧行业存在的问题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等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纠偏 [3] - 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 用户体验提升与技术部署 - 为解决"套娃"收费等问题,行业正在部署1000万套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通用遥控器,并推动机顶盒功能内置至电视机,开展百万级一体化电视机试点 [6] - 持续推进"一个遥控器看电视",研发多款新型通用遥控器简化操作,实现一个遥控器同时操控电视机和机顶盒 [6] - 治理成果拓展至多类场景,累计实现18.6万家酒店的"一键看直播"和无开机广告,并惠及养老院、医院等2万余家机构和单位 [6] - 优化自动续费订阅规则,通过二次确认、短信提醒等方式将自动续费变为自主续费 [7] - 强化智能电视及开机广告治理,93%的机型已实现开机广告一键关闭功能,并向用户提供永久关闭服务 [7] - 为形成长效机制,相关部门制修订5项法规文件,累计发布11项技术标准,开展产品认证以强化源头治理 [7]
国家广电总局:正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对“霸总”等问题纠偏
新京报· 2025-09-25 19:41
行业监管框架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并计划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 为微短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1] - 行业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并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 以规范发展秩序[1] -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进行及时纠偏[1] 行业发展方向 - 推动微短剧精品化 加强创作引导并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优质资源向优质内容倾斜 推动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1] - 推动微短剧大众化 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创作活动 激发其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力[1] - 推动微短剧国际化 鼓励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1]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10.46亿 北水热捧AI产业链 继续抢筹阿里超46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5 18:07
北水资金流向 - 9月25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110.46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48.3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62.16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个股为阿里巴巴-W(09988) 腾讯(00700) 中芯国际(00981) 净卖出前两个股为小米集团-W(01810)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1] 个股资金明细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24.69亿港元 买入额72.19亿港元 卖出额47.50亿港元 买卖总额119.69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6.43亿港元 买入额17.25亿港元 卖出额10.82亿港元 买卖总额28.07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6.66亿港元 买入额27.00亿港元 卖出额20.34亿港元 买卖总额47.34亿港元 [2]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2.87亿港元 买入额34.45亿港元 卖出额37.33亿港元 买卖总额71.78亿港元 [2] - 中国光大控股遭净卖出7136万港元 当日股价暴涨25% [7] - 美团-W获净买入1.84亿港元 [4][7] - 快手-W获净买入4.63亿港元 [4] - 优必选获净买入4071万港元 [7] 行业与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宣布阿里token使用量每两到三个月翻一番 反映AI需求爆炸式增长 [4] - 阿里巴巴计划在三年3800亿元人民币投资基础上追加投资 强化算力基础设施 预计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电力使用量较2022年增长10倍 [4] - 腾讯举办全球数字生态大会 聚焦"智能化和国际化"两大增长引擎 全面开放AI并加速国际化布局 [5] - 中信证券认为腾讯凭借资本投入和全链路产品矩阵 可发挥乘数效应巩固生态优势 [5] - 台积电计划对3纳米和2纳米制程涨价 其中2纳米制程价格较3纳米或至少上涨50% [5] - 三星大幅上调内存和闪存价格 DRAM产品涨幅达30% NAND闪存价格上涨5%-10% 美光科技和闪迪宣布类似涨价策略 [5] - 快手可灵2.5 Turbo模型实现文本理解重大飞跃 能解读复杂多步骤指令 瑞银看好其合理估值增长和视频生成AI潜力 [6] - 地平线机器人获净买入3.39亿港元 奇瑞汽车在港上市基石投资者包括地平线 双方2022年达成战略投资并开展智能化合作 [6] - Circle研究为稳定币引入可逆机制 允许欺诈情况下退款 光大控股2016年联合投资Circle成为其战略股东 [7]
古井贡酒亮相世制会开启秋酿新篇
新浪财经· 2025-09-24 15:40
公司战略与品牌展示 - 公司以绿色酿造智能制造为主题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设立沉浸式展厅 展示产业升级战略与未来方向 [1] - 采用亳州合肥双城联动模式举办秋季开酿大典 实现传统与创新共融 亳州主会场通过公祭酒神曹操等经典环节活化传承1800多年酿酒文化 [1] - 合肥分会场作为创新展示窗 将传统酿酒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深度融合 展示智能化升级与大健康产业探索 [1] 智能制造体系 - 展厅诠释公司1+2+6+N数字化新模式 通过数据看板实时了解酿造全过程关键指标 包括原粮采购 生产酿造 质量管控 市场营销等环节 [1] - 国家非遗酿造技艺通过动态展示呈现 自助调饮体验区将深奥工艺转化为趣味互动 体现守正与创新融合 [1] 大健康产业拓展 - 古井轻养社亮相标志着从白酒到白酒+大健康战略实质性落地 构建涵盖即时养生饮品 健康轻食 文化体验的复合空间 [1] - 打造早饮午茶夜酌全时段消费场景 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鲜活案例 [1] 品牌文化传播 - 将品牌叙事融入家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仪式 公祭酒神曹操仪式 《九酝酒法》诵读环节强化品牌历史根基与文化认同 [1] -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技艺通过世界制造业大会平台展示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 [1] 国际化战略 - 展区陈列历届世博纪念酒 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体现全球市场持续拓展 [1] - 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平台 展示智能制造与大健康领域创新成果 为2025秋季开酿美酒文化周注入科技与跨界元素 [1]
义乌创二代们,能接好班吗?
虎嗅· 2025-09-23 18:19
核心观点 - 90后、00后厂二代与商二代回归义乌家族生意 通过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路径重塑商贸模式 被称为"数贸新生代" [1] - 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于2024年10月开业 是全球首座集批发市场、商业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街、会展中心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 [2] - 数贸新生代通过AI视频、短剧拍摄等新玩法吸引全球客商 为义乌注入新活力 [3] 接班背景与动机 - 新生代普遍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包括传媒、法律、音乐教育等专业背景 最终选择回归家族企业 [5][10][12] - 回归动机包括家庭因素(父母希望子女接班)、商业机遇识别(六区市场数字化与全球化机遇)以及自身创业兴趣 [6][7][11][12] - 部分案例:楼凯雯(浦江申丰包装)从洛杉矶传媒专业回归吸塑厂 [5] 龚欣雅(远阳玩具)放弃律师职业接手外贸业务 [10] 楼依洋(JMJR品牌)关闭古筝工作室全心投入珠宝生意 [12] 第六代市场机遇 - 化妆品板块存在"价值洼地":三区十几平摊位租金达800-900万元 六区30平摊位仅需300-400万元 [19] - 玩具包装等配套产业受益于六区新商家入驻 形成协同效应 [9] - 招商竞争激烈 部分店铺投标价差仅100元 [9] 商业模式创新 - 品牌高端化:珠宝业务采用品牌专柜模式 产品设计更精致并引进新材质 [21][23] 玩具品类从低端PVC产品转向高端冲浪板(客单价从几十元提升至数千元) [25] 化妆品定位中高端品牌 [29] - 批零结合:针对义乌文旅IP"义乌好好逛" 开放零售业务吸引游客 [30][31][32] - 数字化运营:利用自媒体平台引流、电子化单据、智能化经营工具 [35] 通过线上教程和场景化展示增强体验 [35][36]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开发环保新材料:如可降解玉米塑料盒 应对全球限塑令趋势 [36][37] - 产品差异化策略:六区市场保持70%差异化产品 [29] - 场景化陈列:构建后院派对、亲子时光等沉浸式体验场景 [28] 客户群体变化 - 90后、00后新客户涌入 更坚持自我审美和明确需求 拒绝传统选品推荐 [37] - 新客户偏好"丑萌"类产品 与老一辈客户形成明显差异 [37] 传承与挑战 - 新生代认可父辈创业艰辛:包装行业报价涉及多维度计算(尺寸/材料/体积/质量) [43] 早期设备需24小时人工监控保障生产 [43] - 父母支持新生代尝试新商业模式 即使存在理念冲突 [26][44] - 实际经营挑战:零售业务需重构物流、包装等后端流程 批发零售并行可能影响客户心智 [32]
中国太保155.56亿港元H股可转换债券上市获批
搜狐财经· 2025-09-23 10:19
融资活动 - 公司完成发行155.56亿港元零息可转换债券 债券期限至2030年 [2] - 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发展及"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实施 同时补充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 [2] - 债券上市申请预计2025年9月19日生效 转换股份上市已获批准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 同比增长3.0%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 同比增长11.0% [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管理资产规模达3.7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5% [5] 公司背景 - 公司为综合性保险集团 成立于1991年 [5] - 实现"A+H+G"三地上市(上海A股601601 香港H股02601 伦敦G股CPIC) [5]
比音勒芬(002832):持续推进高端化、国际化及年轻化
天风证券· 2025-09-22 14:13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比音勒芬"买入"评级,6个月内维持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公司持续推进高端化、国际化及年轻化战略,通过多品牌矩阵和差异化定位提升品牌力 [2][3] - 25Q2营收8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0.8亿元(同比-29%);25H1营收21亿元(同比+9%),归母净利4亿元(同比-14%) [1] - 线上渠道增长显著,25H1线上营收2亿元(同比+72%),毛利率78%;直营营收14亿元(同比+11%),毛利率78%;加盟营收4.6亿元(同比-10%),毛利率70% [1] - 调整后盈利预测:25-27年收入预计44/50/57亿元(前值42/44/48亿元),归母净利7.1/8.2/9.5亿元(前值8.2/8.8/9.6亿元),EPS为1.3/1.4/1.7元,PE为13/11/10x [5] 品牌战略 - 以高尔夫文化为核心基因,塑造"大国品牌"形象,并通过多品牌差异化定位覆盖专业运动、时尚户外及高端国际市场 [3] - 比音高尔夫专注专业化、年轻化、时尚化;威尼斯狂欢节聚焦"路亚""露营"等户外场景;KENT&CURWEN和CERRUTI 1881助力国际化布局 [3] - 全面拥抱AI数字化运营,强化"T恤小专家"品类优势,系统性提升渠道力和单店模型 [2] 渠道与运营 - 线下渠道覆盖核心商圈、高端百货、机场高铁、高尔夫球场及奥特莱斯等多场景 [4] - 通过智慧零售、会员管理及全渠道数字化工具提升销售效率和用户粘性,实时监控门店业绩、库存及用户画像 [4]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40.04亿元(同比+13.24%),归母净利7.81亿元(同比-14.28%);预计2025年营收44.12亿元(同比+10.18%),归母净利7.11亿元(同比-8.88%) [10] - 毛利率2023-2025E分别为78.61%/77.01%/75.40%,净利率分别为25.76%/19.50%/16.12% [12] - 当前股价16.25元,总市值92.74亿元,每股净资产9.11元,资产负债率29.50% [7][10]
东北证券:予威高股份(01066)“买入”评级 通过MDSAP认证助力产品加速出海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4:13
公司评级与财务预测 - 东北证券给予威高股份"买入"评级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35.41亿元/149.60亿元/163.01亿元 [1]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0.76亿元/23.57亿元/26.05亿元 [1]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X/10X/9X [1] 国际认证与出海战略 - 公司通过TÜV SÜD机构的MDSAP认证 [1] - MDSAP认证获美澳巴加日五国监管机构认可 [2] - 认证可减少多国审核时间与资源成本 [2]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达16.24亿元(同比+3.98%) [3] - 海外收入占比24.44%(同比+0.91个百分点) [3] - 美国与EMEA地区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3] 业务板块发展布局 - 医疗器械板块计划3年内获批100+新产品 [2] - 骨科板块聚焦脊柱微创/疼痛管理/智能3D打印领域 [2] - 介入板块Cleaner Vac产品进入放量阶段 [2] - 药品包装板块预灌封注射器新产线2026年投产 [2] - 血液管理板块2025年血袋总产能将超1亿袋 [2] - 2025年新增2000万套海外血袋产能 [2] 海外并购与整合 - 2017年收购美国介入器械生产商爱琅(ARGON) [3] - 2020年收购医疗器械经销商GHC Healthcare [3] - 2021年收购血液辐照仪生产商拉德索斯 [3] - 持续推进海外平台协同整合 [3] 公司战略定位 - 国内领先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围绕平台化/国际化/数字化三大战略 [1] - 实现从低耗向高耗/专耗+设备转型 [2]
中国太保155亿港元零息可转债落地 资本实力增强摩根大通耗资百亿抢筹
长江商报· 2025-09-22 07:10
核心观点 - 中国太保完成15556亿港元零息H股可转换债券发行 创历史最大规模港元零票息可转债纪录 募集资金将用于保险主业及三大战略实施 [1][2][4] - 公司偿付能力显著提升 2025年6月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64%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90% 均较2024年末提升8个百分点 [1][6] - 外资及同业机构积极增持 平安人寿两度举牌 摩根大通耗资超136亿港元增持至25.15%股权 [7][8] 可转债发行详情 - 发行规模达15556亿港元 初始转换价39.04港元/股 转股溢价率25% 若全部转股可转换为398亿股H股 占现有H股数目14.36% [2][3][4] - 创下多项纪录:近20年首单负收益率港元可转债 2025年亚太区金融机构最大海外再融资项目 境内外同时上市国有金融企业首单境外可转债 [2] - 长线投资者认购比例超70% 债券于2030年到期 9月19日在港交所上市交易 [1][2][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0496亿元 同比增长3% 保险服务收入141824亿元 同比增长35% [6] - 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 同比增长11% 营运利润19909亿元 同比增长71% [6] - 寿险业务规模保费193470亿元 同比增长131% 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 同比增长56% [6] - 财产险保费收入114186亿元 同比增长09% 承保综合成本率964%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7] - 前八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359859亿元 同比增长775% 其中寿险保费217050亿元增长132% 产险保费142809亿元增长04% [7] 战略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重点支持"大康养 人工智能+ 国际化"三大战略实施 并补充营运资金 [1][6] - 通过零息可转债实现融资成本近乎归零 免除常规利息支付义务 显著压降财务成本 [4] 市场关注度 - 公司A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19281亿元 其中A股派现85413亿元 H股派现33868亿元 [5] - 为首家上海 香港 伦敦三地上市保险公司 2007年A股IPO后未在A股实施股权再融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