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等
icon
搜索文档
本市16条措施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04 04:20
政策支持体系 - 北京市发布16条措施促进未来产业发展 涵盖研发创新 企业生成 业态培育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全链条 [1] - 推动形成前瞻性投融资服务新体系 科技 经济和信息化等主要产业部门投向未来产业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0% [2] - 鼓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 国企基金加强未来产业投入 容忍正常投资风险 不以单项目或单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 [2] 投融资机制创新 - 优化新设基金投资指引 精准投向未来产业 探索"拨投结合"支持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项目 [2] - 打造"股贷债保"联动金融支持体系 创造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金融产品 鼓励资金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2] - 改革优化投融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包容审慎 尽职免责的创新创业生态 [2] 应用场景开放 - 开放城市交通 医疗健康 绿色能源 公共服务等领域示范场景 推动"技术研发与商业应用同步"创新范式转变 [3] - 聚焦通用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 6G 量子信息等领域加强新场景谋划 强化场景供需对接 [3] - 建设产业 科研 生活结合的发展空间 盘活老旧厂房 低效用地 在高校科研集聚区建设未来产业育新基地 [3] 成果转化与孵化 - 建立"原型设计-概念验证-中试样品"梯度开发机制 鼓励创新成果首购首试首用 对全国首次试用产品给予补贴 [4] - 在中心城区及高校周边布局标杆孵化器 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保留编制职称评聘资格及基本工资待遇5年 [4] -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 探索专利预审加速审查 推动细分领域专利池建设 [5]
万州经开区签约项目21个 总投137.5亿
搜狐财经· 2025-07-18 13:43
招商引资成果 - 上半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个 总投资137 5亿元 同比增长11 2% [2] - 招商到位资金45 6亿元 同比增长80 9% 占全区招商到位资金的86 9% [3] 招商策略与措施 - 实施外引内育提质行动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两大特色产业开展招商 [2] - 优化招商模式 发挥"1+4+N"招商体系作用 运用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驻点招商机制 [2] - 完善政策体系 分行业领域建立产业发展政策 形成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 [2] - 精准招引重大项目 聚焦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项目 [2] 产业体系建设 - 锚定"3233"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 推动招商引资逆势创佳绩 [1] - 通过产业链招商 资本招商 以商招商 场景招商等多种方式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 经济带动效应 -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不断转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 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3]
科创板多家上市时未盈利公司发声——资本市场开辟专属通道 有助于核心技术攻关
证券时报· 2025-07-14 02:42
科创板改革"1+6"政策影响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商业化 [1] - 政策使资本市场更好地适应科技型企业盈利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特点 [1] - 改革引导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 [2] 未盈利科创企业受益情况 - 泽璟制药作为首家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已实现多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1] - 奥比中光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1] - 拓荆科技2022年上市时未盈利,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1] 硬科技企业融资环境改善 - 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企业获得融资环境包容性提升和估值逻辑重塑两大关键支持 [2] - 科创成长层为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企业开辟专属资本通道,助其跨越"死亡谷" [3] - 第五套上市标准体现对技术突破性、产业引领性等"硬科技"核心指标的重视 [3] 企业成长路径优化 - 资本市场日益包容的融资环境和改革举措落地助力企业成长 [1] - 科创成长层为处于核心技术攻关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优质企业铺设"韧性赛道" [3] - 政策让资本有更多耐心伴随企业穿越创新周期,更理性评估技术积累与长期潜力 [3]
国资委:推动国资加快向战新产业集中
中国证券报· 2025-07-12 04:50
国资央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1] - 国有资本将加快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1][2] - 中央企业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基础研究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11万亿元,占比接近30% [2] - 中央企业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速度明显加快 [2] 未来产业布局与机制创新 - 中央企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累计成立未来产业相关企业79家 [2] - 对承担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企业或项目,可设置亏损豁免期 [3] - 未来产业发展突出大工程带动、场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科创"长跑"遇"长钱"! AIC、险资、国资多元助力科技创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技金融多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我国正统筹推进银行信贷、债券发行、股权投资、科技保险等多元金融工具,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要求通过AIC股权投资试点、发展S基金等方式引导长期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1] 银行系AIC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 AIC试点科技企业股权投资始于2021年,具有金额大、周期长、风险容忍度高等特征,截至当前全国已设立74只AIC股权投资基金,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2][3] - 交子工融基金作为四川省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规模达10亿元,已完成对量子科技企业的首单投资,并储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项目 [2] - 银行出资AIC股权投资基金比例上限提升至30%,其余70%需社会募集,目前多联合地方国资共同出资以深化产融结合 [3] 保险资金创新投资模式 -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S基金份额等方式参与硬科技投资,如国寿资产对北京科创基金投资50亿元,后者通过分散投资策略管理风险 [4][5] - 保险资金因负债刚性特征风险偏好较低,需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风险管理理念,如以组合收益率替代单项目评估 [5] 国资创投机构生态构建 - 国资创投机构如国投创合从种子轮介入科技企业,今年2月联合顺为资本对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投资数千万元 [6] - 国有创投机构探索接续投资机制,如创合松山湖创投基金直接支持科研项目,并引入产业资金形成"科研经费-创投基金-产业资金"接力链 [7] - 科技企业融资需长期耐心资本支持,资本退出周期需与企业成长周期匹配 [7]
重点产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降七成
搜狐财经· 2025-06-17 04:16
政策核心内容 - 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重点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八大重点领域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预计贴息期内融资成本下降超七成 [1] - 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八大领域,覆盖基础研究、原创性科技攻关、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 [2] - 政策适用于设备采购金额达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可为单独设备购置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设备购置部分 [3] 支持领域 - 八大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社会投资公共服务、文化旅游与消费场所改造升级、农业 [2] - 具体覆盖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商业航天、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交通等新基建 [2] 贴息政策细节 -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5个百分点的贴息,贷款实际利率低于2.5%的按实际利率安排,贴息期限2年 [3] - 以5年期以上LPR 3.5%测算,贴息期内融资成本可下降超七成 [3] - 示例:某算力平台项目贷款9.6亿元,利率2.66%,贴息后实际利率0.16%;某水电机组项目贷款5000万元,利率2.34%,贴息后为无息贷款 [3] 申报流程 - 政策实行即申即享,取消集中征集环节,企业可随时申报,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4] - 项目单位向所在区发改委报送材料,符合要求的由市发改委批复并下达资金 [4] - 鼓励企业尽早申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4]
“鄂尔多斯杯”创新创业大赛在京启幕 聚焦能源与低碳节能技术等赛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3:39
大赛概况 - 第三届"鄂尔多斯杯"创新创业大赛以"创新引领 筑梦暖城"为主题,在北京启动并举行宣介会,旨在吸引创新项目、创业人才和创新企业集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1][3] - 大赛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组织部、市科学技术局等5家单位承办,市工商联、市发改委等7家单位协办 [3] - 大赛设置初赛、复赛、总决赛等环节,宣介团将深入西安、常州、成都、武汉、深圳、上海等城市展开宣介 [3] 政策支持 -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人社局在启动仪式上解读了升级版的"人才新政30条2.0"与"科技新政30条2.0",释放政策强引力 [3] - 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聚焦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亮出吸引投资的"实招干货" [3] 大赛设置 - 大赛聚焦能源与低碳节能技术、现代煤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与装备制造、新兴产业与社会创新等赛道 [3] - 分设"全球引智组"和"鄂尔多斯科创组",设置36个获奖席位,总奖金池超千万元,单项最高奖金达100万元 [3] - 新兴产业及社会创新领域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算力应用、固废资源利用、生物制造、绒山羊品种繁育、羊绒制品精细加工等 [3]
再添6家企业 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科研转化项目已达11个
新华财经· 2025-05-28 16:12
沪港创新合作 - 上海杨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化合作 新增6家初创企业入驻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 目前基地共有11个科研转化项目 [1] - 香港中文大学在医学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等领域全球领先 上海具备产业配套和应用场景优势 两地优势互补推动技术应用落地 [2] - 港中大上海中心作为联络枢纽 促进沪港科研合作及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 合作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1] 产学研深度融合 - 港中大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沪港创新群体提供交流协作平台 [1] - 杨浦区构建"三区联动"和"三城融合"机制 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体系 新入驻项目与区域产业高度契合 [2] 人才联合培养 - 沪港启动联合培养博士后项目 聚焦集成电路 生物医学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支持科研人员在港中大取得突破性成果 [2] - 上海杨浦通过教育"源动力"和人才"蓄水池"建设 持续集聚创新创业力量 强化两地人才支撑 [1][2]
透过新职业看见未来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4
新职业发展现状 - 人社部拟新增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 涵盖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睡眠健康管理师等跨度极大的领域 [1] - 自2019年以来已发布6批共93个新职业 覆盖平台经济、数字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 许多新职业已深度嵌入行业运行 [2] - 此次42个新工种为近年来数量最多 反映新技术催生新岗位、新需求拓展新空间的趋势 [1] 新职业的经济社会影响 - 新职业成为稳就业政策重要一环 通过岗位重构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尤其适合吸纳青年和灵活就业群体 [1][2] - 新职业拓宽个体发展路径和整体就业容量 直播电商、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催生大量新工种 用工形态更多元 [2] - 部分高技能新职业收入不菲 反映就业质量提升 职业分工随技术融合日益细化 [3] 新职业与产业升级关联 - 新职业发布与经济动能切换同步 职业目录定义产业方向 此次从近400份社会建议中筛选得出 [3] - 新职业目录为地方产业布局、人才政策、教育改革提供指引 具有"看见未来"的清单功能 [3] 新职业发展挑战 - 部分劳动者对新职业认知不足 存在职业稳定性顾虑 需配套标准和培训体系支撑 [3] - 需政策与市场协同推进 包括制定评价标准、建设培训体系 以及从教育端提前介入职业认知 [3]
成都彭州市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发布会举行 释放61项场景供需“强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23:05
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发布会 - 活动以"彭州双湖科技园蓉北智创新未来"为主题,发布了38项政务端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及23项企业端科技成果应用场景能力清单,涵盖中医药、航空动力、先进能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19个战略性新兴领域 [1] - 重点发布6个政务领域场景需求,包括《低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中医药创新》《龙门山云端观光度假游》等 [1] - 推介3家企业端场景建设能力,包括《以AI驱动具身智能创领焊接&切割卓越解决方案》《智慧物流数智孪生立体仓库解决方案》《光谱在中药材、低空遥感、智慧农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1] 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分布 - 中医药领域发布"数字中医药博物馆"等2项应用场景 [2] - 航空动力领域发布"氢动力无人机动力系统研发制造"等2项应用场景 [2] - 先进能源领域发布"虚拟电厂智慧调控平台"等4项应用场景 [2] - 低空经济领域发布"低空物流"等3项应用场景 [2] - 人工智能领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数字员工"等8项应用场景 [2] 政府支持与工作机制 - 彭州已制定《彭州市场景创新工作机制方案》,组建23个场景创新工作小组,覆盖重点产业链、重要行业、国有企业、镇(街道)四大领域 [2] - 工作小组为科技企业提供测试试验和应用推广平台,实现场景与技术的供需对接、政企开放交流合作 [2] - 推动彭州科创产业从"先研发后转化"向"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新模式转变 [2] 未来发展方向 - 彭州将聚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将场景创新作为推动"四链"融合、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 [2] - 为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和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高效链接市场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