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妆
icon
搜索文档
逸仙电商上涨3.13%,报10.56美元/股,总市值9.91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21:55
股价表现 - 8月25日盘中上涨3.13%至10.56美元/股 成交额26.21万美元 总市值9.91亿美元[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19.2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8%[1] - 归母净利润-2297.1万人民币 同比大幅收窄88.68%[1] - 基本每股收益-0.01人民币[1] 公司背景 - 通过境内实体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 创立于2016年[2] - 旗下拥有完美日记、小奥汀、完子心选、法国科兰黎、达尔肤(中国大陆业务)、EVE LOM等品牌矩阵[2] - 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中国主要电商及社交平台[2]
雅诗兰黛由盈转亏:多品牌收入下滑,押注产品创新
北京商报· 2025-08-25 21: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 净利润亏损11.33亿美元(对比上年盈利3.9亿美元)[1][3] - 皮肤护理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2% 头皮护理业务下滑10% 彩妆业务下跌6%[3] - 彩妆 香水 头皮护理业务均陷入亏损 其中彩妆和香水业务由盈转亏 皮肤护理业务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2%[3] 历史业绩趋势 - 2024财年净销售额156.1亿美元同比下滑2% 净利润3.9亿美元同比大跌61%[4] - 2023财年净销售额159.1亿美元同比下降10.3% 净利润10.06亿美元同比下降58%[4] - 2022财年净销售额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9% 净利润23.9亿美元同比下滑16.73%[4] 战略转型举措 - 2025年新CEO司泰峰推出"重塑美妆新境"战略 致力于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球顶尖高端美妆公司[6] - 在中国大陆市场增加消费者投资 推动第三和第四财季零售额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并提升市场份额[1][7] - 计划通过外部招聘聘任新研发负责人 2026财年目标使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回升至25%以上[1][10]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市场第三和第四财季零售额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各品类市场份额均有提升[7] - 海蓝之谜品牌在2025下半财年推动市场份额增长 连续两个财季实现双位数有机销售额增长[7] - 2026财年第一季度起中国大陆市场将被单独列出 预计该财年增长将回归中个位数[8] 产品与研发状况 - 研发费用比例维持在1.5%-2%之间 低于欧莱雅 资生堂等竞争对手3%的水平[9] - 中国区新品上市周期平均比欧莱雅慢3-6个月 王牌产品"小棕瓶"曾历经9年研发空白期[9] - 2022年底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在上海建成启用 近年研发创新投入逐渐增加[10] 行业竞争挑战 - 品牌逐渐大众化导致高端感降低 同时面临中国美妆品牌性价比竞争和奢侈品牌高端市场挤压[5] - 产品创新乏力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需加强数字化运营和客户个性化服务能力[10]
“流量焦虑”时代,花西子却在京东美妆迎3倍增长?
FBeauty未来迹· 2025-08-25 20:01
核心观点 - 花西子与京东美妆通过深度合作实现高质量增长 从短期爆发转向长期确定性增长 构建系统性运营能力并激活品牌潜力[4][5][16] 合作成效 - 2024年520及618期间花西子在京东美妆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0% 新客数增长2倍 单天成交额爆发超300%[4] - 2024年上半年复购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体现高质量长期生意[5] - 2024年七夕新品首发期间新客人数同比暴增22倍 总体爆发系数从1.5提升至3[8] - 2025年520明星直播当天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0% 创两年内5月最高值 年轻女性新客比例大幅提升[13] 运营策略升级 - 京东美妆为花西子拆解货架电商增长逻辑 通过8场IP活动测试促销机制与产品组合 形成专属爆发系数公式[7][8] - 双方合作"十倍增长计划"后复盘调整 从直播电商模式转向适配货架电商的运营体系[7] - 截至2024年底完成电商运营"地基建设" 为确定性增长构筑底层保障[9] 礼赠场景突破 - 京东美妆基于正品保证与物流优势 挖掘花西子东方美学产品与礼赠场景契合点[10] - 七夕刺绣礼盒京东独家首发3天 带动礼赠场景销售额占比飙升至40% 京东成为品牌最大礼赠出口[12] - 通过明星合作策略(如古子成担任星推官)结合线上线下活动 实现人群破圈与销售拉升[12][13] 产品与品牌价值协同 - 花西子坚持长期主义 重视产品质量与研发 开品周期长但质量高 与京东正品心智契合[15] - 京东美妆集中资源支持超级单品(如同心锁口红) 反馈用户需求反哺产品策略 加速产品力迭代[15] - 平台维护品牌价值主张 通过系统性赋能而非改造 放大品牌固有优势[16] 行业启示 - 后流量时代美妆品牌需构建自主运营能力 选择能系统性赋能平台抵御风险[16][17] - 增长路径包括:系统性能力替代偶然性流量 平台激活品牌潜能 构建可预测增长模型[16] - 货架电商进化方向为集经营参谋、运营中台、产品实验、营销指导、数据枢纽于一体的策略伙伴[17]
一支口红1200元,LV入场美妆能分到蛋糕吗
第一财经· 2025-08-25 18:17
在一线奢侈品牌中,LV最晚入场美妆业务 奢侈品行业正处于艰难时期,彩妆成了品牌自救的新业务。 8月20日,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LV)宣布进入美妆界,选择中国作为首发市场,发布除眼影外的全新彩妆系 列,并在南京开设首家全球香水美妆精品店。 LV彩妆线筹备期四年,邀请传奇化妆师帕特·麦格拉思(Pat McGrath)担任美妆部门创意总监,新系列包含8盘四 色眼影、10款透明润唇膏,以及55款色号的LV Rouge口红系列。 上海恒隆广场是LV美妆产品在上海的唯一线下门店。为迎接中国七夕佳节而上市的口红产品,单支售价高达1200 元,门店内一些热门色号已断货。 现在,以箱包、皮具见长的LV,用口红撬动入门级客户,以美妆与消费者实现另一层连接,承载品牌的年轻化转 型。 疲弱业绩中的亮点 "口红效应"带动下,能提供即时情绪价值的口红以及彩妆市场,成了奢侈品牌拓展市场的新空间。从开云到爱马 仕,各大奢侈品集团都在布局美妆线,虽然业务占比有限,战略权重却悄然提升。 香奈儿的美妆事业始于百年之前。早在1924年,香奈儿就成立香水公司并推出首个彩妆系列,其经典产品如山茶 花保湿系列、可可小姐香水是高端美妆代表作。2024年香奈 ...
「天呈汇」GEO如何重构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8-25 15:42
核心观点 - GEO模式通过全球化触点布局、情感价值嵌入和开放生态运营三维度重构品牌与用户互动模式 从单向传播转向多维共创 在用户主权时代为品牌长效增长提供新路径 [1][2][4] 用户主权时代的品牌连接困境 - 2024年全球消费者日均接触广告信息超5000条 但主动留存记忆不足1.2% 传统漏斗模型面临失效风险 [1] - 83%的Z世代消费者会因一次负面体验永久放弃品牌 仅17%愿意给品牌二次机会 用户决策逻辑转变为体验-信任-复购的网状结构 [1] GEO框架下的连接重构逻辑 - 触点升维:某智能家居品牌通过物联网设备预测式服务 使售后复购率提升240% [1] - 叙事革命:某新能源汽车品牌邀请车主参与研发 使新品研发周期缩短30% 预售转化率达行业平均水平的3.6倍 [2] - 数据共生:采用GEO模式的企业用户数据利用率达78% 远超行业均值 [2] 技术驱动下的连接创新实践 - AIGC应用:2025年42%品牌采用AI生成个性化内容 某美妆集团通过分析用户数据生成专属妆容教程 使互动时长提升17分钟/月 [3] - 区块链机制:数字孪生认证系统使奢侈品假货投诉率下降92% [3] - 元宇宙场景:某快消品牌在虚拟世界搭建共创实验室 3个月内收到137个国家创意 12项实现商业化量产 [3] 长效连接的价值衡量体系 - 关系温度指数每提升1点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增加23% [4] - 某数码品牌开放系统API后 用户开发插件功能带来年增收1.2亿元 [4] - 领先企业将生态健康度纳入ESG披露体系 [4] 未来演进的关键挑战 - 某社交平台因精准推荐引发用户不适 导致日活下降15% [6] - 需通过Token经济等模式解决用户贡献数据与创意的利益共享问题 [7] - 某跨国企业设立首席体验官岗位并直接向CEO汇报 [8]
水羊股份(300740):二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4% 高端化转型成效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8-25 08: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00亿元,同比增长9.02% [1] - 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6.54% [1] - 单Q2营收14.14亿元,同比增长12.16%,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23.76% [1] 业务结构分析 - 自有品牌收入10.39亿元,占总营收41.55%,毛利率76.83%,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 [1] - 代运营业务聚焦头部品牌,整体利润率稳定提升 [2] - 水乳膏霜类收入19.97亿元,同比增长11.70%;面膜类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7.96% [2] 品牌战略成效 - 高端品牌伊菲丹利润率因投放效率提升大幅提高,下半年将加强Rich面霜及臻金线推广 [1] - 收购品牌Revive并表贡献收入增量,上半年国内收入超去年全年 [1] - 佩尔赫乔聚焦融雪面膜大单品并拓宽品类矩阵,御泥坊大幅减亏 [1] 渠道表现 - 线上电商渠道为主,淘系平台收入5.95亿元(+3.63%),抖音平台收入9.98亿元(+16.11%) [2] 盈利能力改善 - Q2毛利率65.27%(+3.67pct),净利率5.77%(+0.48pct) [2] - 销售费用率48.47%(+1.20pct)主因线上流量成本增加 [2] - 管理费用率4.80%(+0.90pct)主因Revive海外团队调整投入 [2] 运营状况 - 营运能力与现金流保持稳定 [2]
营收增长与净利大幅背离,丸美生物被费用“绊住了脚”丨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8-25 08:36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7.69亿元 同比增长30.83% 显著高于行业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2.9%的增速及线上美妆交易额8.6%的增速 [2] - 归母净利润1.86亿元 同比仅增长5.21%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069.52万元 同比下降23.08% 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2][7] 品牌战略与收入结构 - 主品牌丸美系列收入12.5亿元 同比增长34.36% 占总收入70% 核心单品胜肽小红笔眼霜及胶原小金针系列贡献增长 [4] - 彩妆品牌恋火收入5.16亿元 同比增长23.87% 占收入约30% 618期间线上GMV突破3.5亿元 2022年以来营收增长超4倍 [4] - 春纪品牌定位大众功能性护肤 现阶段收入贡献较小未单独披露 [5] 渠道表现与运营模式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89% 同比增长37.9%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11% 同比下滑7.1% [6] - 天猫旗舰店核心单品销售集中度达73% 会员成交金额同比增长28% 店播销售同比增长59% 会员渗透率82% [6] - 销售网络覆盖线上货架电商、内容电商及线下专营店、百货专柜、美容院等多渠道 [6] 成本与费用分析 - 销售费用10亿元 销售费用率56.53% 远高于同行43%-49%的水平 同比增幅39.31% [8][10] - 广告宣传费用9.05亿元 同比高增42.97% 是利润承压的直接原因 [10][11] - 整体销售毛利率74.6% 同比微降0.1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1.47个百分点至73.28% [11] - 净利率从去年同期13.04%降至10.51% 第二季度净利率仅5.53% [11]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线上美妆市场流量获取成本持续攀升 公司因线上直营占比高对平台流量政策敏感 [11][12] - 行业普遍存在"以费换量"模式 头部公司为避免增长停滞需持续加大营销投入 [12]
Guess私有化;李宁股价创新高;科蒂亏损27亿|二姨看时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8:11
核心观点 - 时尚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部分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与产品创新实现逆势增长 而部分头部集团业绩承压并采取裁员及业务收缩措施 [1][2][3][4][5][6][7][8][9][10][11][12][13] 人事变动 - Valentino任命Riccardo Bellini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Bellini曾担任Chloé首席执行官及宝洁美妆部门高管 拥有丰富奢侈品管理经验 [3] - 人事频繁变动成为行业应对市场疲软的常见策略 [3] 资本运作 - Guess以14亿美元被Authentic Brands Group私有化 交易包含债务 私有化旨在摆脱资本市场短期压力 专注于品牌重塑与长期战略 [4] - 老铺黄金上半年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增长286% 但业绩发布后股价连续下跌近4% 反映市场对持续增长能力的疑虑 [7] 业务调整 - 欧莱雅集团关停收购不足一年的彩妆品牌Healus 保留护肤品牌Dr.G 体现快速市场试错与业务简化策略 [5] - 潘多拉二季度营收增长8%但计划在中国关闭至多100家门店 通过渠道优化提升单店效益 全球仍计划净增400-500家新店 [12] 业绩表现 增长亮点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Labubu系列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 带动毛绒品类收入61.4亿元增长1276% [6] -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 境外市场收入15.97亿元暴涨455% 受益于新加坡及上海新店开业 [7] - Perfect Moment一季度收入150万美元同比增长51% 毛利率提升至60.4% 业务覆盖扩展至60多个国家 [13] 业绩承压 - 科蒂2025财年净收入58.93亿美元同比下降4% 净亏损3.81亿美元 高端化妆品部门收入38.2亿美元下滑1% 大众美妆部门收入20.73亿美元下降8% [8][9] - 雅诗兰黛2025财年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降8% 营业亏损7.85亿美元 裁员超过3200人 但Le Labo实现两位数增长 [10][11] - 李宁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仅增3.3% 服装收入51.93亿元下降3.4% 毛利率5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 产品与渠道 - 李宁鞋类收入82.31亿元同比增长4.9% 电商渠道占比29% 关闭低效直营店后总门店数为7534家 [2] - 泡泡玛特毛利率提升至70.3% Labubu系列占总收入34.7% 毛绒品类占比44.2%首次超越手办 [6] - 潘多拉同店销售增长3% 门店扩张贡献5个百分点增长 [12]
金融活水润泽西藏特色经济“格桑花”丨证券时报、西藏日报联合调研报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8:10
经济增速表现 - 2023年GDP增速9.5%和2024年GDP增速6.3%均领跑全国 2024年上半年增速7.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1] - 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以上并力争达到8% [1]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实施"格桑花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市 建立分层次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累计115家包括成熟期23家 成长期46家和初创期46家 [5][6] - 证监会2016年起对西藏企业IPO实施"即报即审 审过即发"优惠政策 [6] - 2024年22家上市公司在藏纳税24.83亿元占西藏税收收入14% 新增在藏投资5.82亿元 [6] 金融信贷环境 - 执行全国最低优惠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低2个百分点 2024年二季度末平均贷款利率1.46% 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低至1.15% [7] - 绿茶集团自2016年累计获得银行贷款约7亿元 减免税收1.38亿元 [7] 特色产业发展 - 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发展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 5座梯级电站形成6000万千瓦装机容量 [12] - 多布水电站累计增殖放流123万尾鱼类 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并行 [12] - 西藏旅游推出"旅游+康养"和"旅游+体育"主题产品 林芝核心片区植被覆盖率超80% 含氧量达80%以上 [13] 企业战略布局 - 甘露藏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 2024年收入有望突破3亿元 7个核心药品获准出口 [9] - 构建藏医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计划2026年申报新三板 [5][10] - 高争民爆在高原爆破器材领域形成独特技术优势 高精度高原型数码电子雷管控制模块广泛应用 [8] 资源开发利用 - 自然堂在林芝投资2000多万元设立研发中心 2023年营业额超1500万元 [14] - 西藏矿业拥有罗布莎铬矿年产量10万吨左右 推进扎布耶盐湖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14] - 采用光伏光热电站实现"零碳项目"开发 工艺绿色环保 [15] 金融业增长贡献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266.82亿元同比增长15.9%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四分之一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 [10]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118.85亿元同比增长26.7% 增速全国第一直接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 [10] - 浦银大厦引入银河证券 东方财富证券等头部机构 打造"格桑花行动"孵化基地 [10]
国货美妆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敏感肌市场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22:53
行业整体表现 - 国货美妆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明显分化 市场竞争从渠道扩张转向研发创新与精准化布局的科技较量 [1] - 行业整体发展策略集中在核心品牌建设 电商渠道营销以及新产品线孵化 共同拉动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3] - 2024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达487.43亿元 其中贝泰妮以57.07亿元营收占据11.71%市场份额 华熙生物 敷尔佳 上海家化和巨子生物分别占比5.27% 4.14% 2.44%与2.15% [5] 重点公司业绩 - 上海家化上半年营收34.8亿元同比增长4.7% 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1.7% 六神 玉泽等品牌通过产品线拓展实现显著增长 [3] - 丸美生物营收17.69亿元同比增长30.83% 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5.21% 深化大单品策略并提升丸美与PL恋火双品牌市场渗透率 [3] - 上美股份预计上半年营收40.9-41.1亿元同比增长16.8%-17.3% 净利润5.4-5.6亿元同比增长30.9%-35.8% 主力品牌韩束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3] - 贝泰妮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下降13.51% 归母净利润2834万元同比下降83.97% 主品牌薇诺娜营收同比下滑5%但在敏感肌赛道保持领先地位 [4] 敏感肌赛道发展 - 2024年敏感肌消费人群接近亿级 市场规模约450亿元 近3年复合增长率21.7% 预估相关市场空间超过2000亿元 [7] - 敏感肌护肤需求从基础修护升级为"修护+美白/抗老/防晒"等多重功效协同 分肤护理理念逐渐被品牌重视 [7] - 敏感肌美白仍是行业核心技术瓶颈 传统美白成分刺激性较强 溪木源推出氧白因成分靶向抑制酪氨酸酶并辅助修护屏障 [8] - 敏感肌市场竞争进入科技较量阶段 需解决美白 抗衰等进阶需求并经得起科学验证才能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