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为“未知”付费: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开盲盒
中国青年报· 2025-05-26 07:11
盲盒消费市场概况 - 68.25%受访者有过盲盒消费体验,其中80.32%年消费300元及以下,11.03%年消费301-500元,8.64%年消费501元及以上 [2] - 潮玩盲盒购买率最高达78.23%,其次为文创盲盒56.16%,食品盲盒19.78%,机票/火车票盲盒15.41%,美妆和服饰盲盒均为15.21% [1][6] - 盲盒已从潮玩产品演变为泛消费领域的营销方式,覆盖商品与服务多个品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 - 购买动机前三位:享受开盒惊喜感69.78%,喜欢产品本身63.52%,联名IP/明星35.19% [3] - 典型消费场景包括情绪调节(拆盒减压)、社交礼物(解决选择困难)、游戏化体验(隐藏款收集) [3][5] - 火车票盲盒以9元低价刺激"买长乘短"行为,机票盲盒198元价格显著低于海南离岛常规票价 [7] 产业链与产品创新 - 行业形成文化产业(IP设计)+制造业(生产)+平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4] - 产品创新方向包括:传统文化元素(考古盲盒商皿方罍模型)、环保公益主题(珍稀动物保护套系)、游戏化机制(隐藏款概率) [5][6] - 美妆盲盒出现"C位产品"定制化设计,平衡随机性与确定性 [7] 市场问题与监管动态 - 质量风险:服饰盲盒存在滞销款充数现象,美妆盲盒出现假货混杂问题 [9] - 价格乱象:热门IP盲盒溢价达20倍(如拉布布系列炒至5000-6000元),游戏皮肤盲盒炒至上万元 [10] - 监管措施推进:《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要求公示隐藏款概率,建立备案制度 [11] 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开发更强调文化内涵,需融合传统文化审美与现代设计 [12] - 企业需完善售后体系(如"换娃"服务),优化概率公示机制(62.35%消费者关注) [10][11] - 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政府拟制定负面清单管理特殊领域(如宠物盲盒) [11]
看到中国胜利,印度也对美国揭竿而起!
搜狐财经· 2025-05-22 07:11
印度对美关税政策转变 - 印度拟对美国农产品、电子产品等实施对等关税,并可能暂停执行《美印贸易便利化协定》[3] - 印度报复措施可能导致美印双边贸易额半年内缩水12%,影响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的大豆、棉花出口[5] - 印度政策转向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巴西、土耳其等国已开始商讨联合反制方案[7] 美国钢铝关税对印度影响 - 美国25%的钢铝关税将使印度76亿美元的出口商品面临19.1亿美元的关税负担[3] - 印度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支柱产业受美国钢铝关税影响首当其冲[3] 印度政策转向背景 - 印度曾主动将汽车、摩托车等商品的关税差从13%压缩至3.8%,试图换取钢铝关税豁免[3] - 中国在贸易战中通过关税反制使美国加征关税从25%降至7.5%,为印度提供范本[4] - 印度智囊机构认为中国案例证明坚定立场能赢得谈判筹码[5] 行业影响 - 印度报复清单将直接影响美国农产品和电子行业[3] - 美国钢铝关税主要冲击印度汽车零部件和纺织行业[3]
中国GDP被低估20万亿?为何统计数字差这么大?答案在这些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5-19 18:24
中国经济体量衡量方法差异 - 按汇率算法计算2024年中国GDP约1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5% [5] -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4年中国GDP达38万亿美元,反超美国20% [10] - 两种算法结果差异显著,反映统计方法和经济结构深层问题 [12] 实体经济硬实力表现 - 农业产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年产量超美国近1亿吨 [14] - 工业原材料产量占比:钢铁超50%、电解铝60%、铜45%、水泥50%+ [18] - 制造业优势领域:汽车占全球30%、家电(冰箱50%+/空调80%/洗衣机70%)、电子产品(笔记本80%/手机90%) [20] 新兴产业全球主导地位 -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占全球80%+ [22] - 动力锂电池市场份额达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全球60% [22] - 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全球占比普遍超过50% [24] 服务业统计缺口分析 - 平台经济(外卖/快递/网约车)规模超万亿但统计覆盖不全 [30] - 灵活就业人数达2亿,个体服务价值难精准计量 [32] - 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超2000万户,小微实体现金交易导致统计遗漏 [34] 汇率因素影响 - 人民币汇率可能被系统性低估,导致美元折算GDP"缩水" [36] - 国际货币体系复杂性影响汇率波动与GDP比较 [38]
中美关税刚下调,中国工厂电话被“打爆”,美客户疯狂下单,生产线24小时运转!
搜狐财经· 2025-05-19 11:51
5月12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经贸会谈上达成了一项突破性协议,双方决定取消91%的加征关税,并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这一重大消息让无数 外贸企业如同久旱逢甘霖,纷纷开始催单、抢发货。美国零售商们的狂欢显示了他们对中国商品的强烈依赖,而这一切,不仅是对市场变化的即时反应,更 是在未来90天内与中美贸易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博弈中的一次"资源调配"。 可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在复杂的关税政策下经历了颠簸的航程。根据近期的数据,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尤其在玩具、电子 产品、服装等领域,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80%。这样的依赖不仅反映在企业间的交易频繁,更体现了美国消费者对于中国产品的根深蒂固的需求。 就拿玩具行业来说,美国的零售商们在得知关税下调的消息后,几乎像是失去了理智般,迅速向中国工厂下达了大量订单,他们迫切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假期 购物季前填满货架。正因为此,深圳的一家外贸企业在短短半天内便收到了六个客户的催单电话,而不少厂家为了赶工,甚至连夜加班,这种现象直接体现 在了运输的紧张上。 特朗普虽然暂时松口,但就在协议达成后的24小时内,他便再次以威胁的口吻指出,如果在接下来的90天内无法达 ...
深度专题 | 美国经济:关税冲击的监测框架——关税“压力测试”系列之八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18 19:26
关税冲击的监测框架 - 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已从27%降至16%,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可能使美国GDP下降0.65个百分点,通胀上升1.7个百分点[2][3][10] - 关税对经济影响可从贸易、价格、风险偏好三个维度监测:贸易方面体现为进口先增后减;价格方面传导至生产和消费价格;风险偏好方面推升政策不确定性[3][27] - 静态分析显示关税导致"滞胀",动态分析可能从"滞胀"转向"放缓"或"衰退",取决于关税冲突演变[19][116] 贸易维度分析 - 一季度美国出现"抢进口"现象,中国港口外贸货运量、美国集装箱到港量等数据显著超越季节性,但4月对等关税导致外贸活跃度降温[30] - 美国进口集中在税率较低的化学品(59%增速)、电子产品(37%增速)等行业,高税率行业如服装、金属制品增速较低[38] - "抢进口"导致部分行业库存增速提升,但库销比保持稳定,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库销比分别为1.45、1.30、1.29个月[39][44] 价格维度分析 - 一季度美国进口价格对关税响应不充分,可能因"转口"贸易和关税豁免导致传导滞后,中国在美国进口份额从13.2%降至8.6%[54][55] - 微观数据显示3月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后,来自中国的零售商品价格开始上涨,4月对等关税加剧上涨斜率[58] - 20%对华关税已对核心PCE商品通胀形成0.33个百分点推升,对应0.08个百分点核心PCE通胀推升[61][66] 风险偏好维度分析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推升金融压力和美元指数,可能抑制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近期美元弱势因其避险资产地位受损[75][77] - 金融压力增强可能抑制投资,制造业PMI新订单-库存指数缺口预示生产面临下行压力[77][83] - 金融市场波动通过"财富效应"抑制消费,美国居民净值/可支配收入与储蓄率负相关,权益资产波动直接影响消费意愿[88][90] 经济前景展望 - 就业市场领先指标如小企业雇佣计划、失业金申领数据显示失业率有上行压力,4月非农新增17.7万人,失业率4.2%[94][96] - 消费方面零售数据走弱反映"抢购"动力透支,投资方面制造业PMI和资本开支指数显示企业投资意愿受抑制[97][102] - 经济可能从"滞胀"转向"放缓",未来1-2季度市场将纠结于"滞"与"胀",四季度后主要矛盾或转向"放缓"[116][121]
中企去年在德投资项目数居第三,默茨政府将如何撬动中德经贸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5-16 14:00
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概况 - 2024年共有1724个外国绿地投资和褐地投资项目落户德国,同比微降2%,投资金额为232亿欧元 [3] - 美国以229个投资项目居第一,同比下降2.6%,瑞士排名第二,202个投资项目,与前一年持平 [1][3] - 中国以199个投资项目数量居第三,与2023年基本持平,仅减少1个 [1][3] 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特点 - 中企对德投资占比最多的领域为电子产品和自动化(25%),能源与原料(21%)与交通与物流(19%)紧随其后 [3] - 中企投资偏好市场和销售(41%),生产和研发占比约为26%,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3] - 中国投资在德国外商直接投资项目(FDI)中生产和研发项目占比高达26%,高于德国整体20%的水平 [4] - 中国投资者重点投资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电池供应链、汽车、医疗技术、机器人及软件解决方案 [3] 德国关键战略性行业投资趋势 - 外企对德国数字化领域以及能源和原料投资力度增大,软件与IT服务以及可再生能源行业最突出 [3] - 每五个投资项目中就有一个涉及软件与IT服务以及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生产和研发,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 [3] 中德经贸关系现状 - 202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略降至2018.8亿美元,但仍保持在高位 [5] - 从2016年到2023年,中国始终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5] - 德国30多家上市公司联名呼吁政府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和投资关系 [5] 德国经济政策动向 - 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德国经济框架已不再具有竞争力,将全力推动经济重回增长轨道 [6] - 默茨政府可能通过去监管、给企业减税等经济改革提高德国经济区位竞争力 [6] - 德国计划修改《基本法》放松债务刹车限制以振兴传统制造业 [6]
外贸企业“出海”心态悄然改变 全球化、多元化、提升附加值成行业关键词
央视网· 2025-05-16 13:51
中美关税调整后的外贸动态 - 美国客商趁关税缓冲期加速下单提货 中国外贸企业重启对美出口业务 [1] - 行业关键词转变为全球化布局 多元化市场 产品附加值提升 [1] 深圳外贸企业生产情况 - 深圳外贸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 电路板3天产量达3万片 是平峰期3倍多 [5][7] - 电子产品企业记录仪日产量从1000-1500台提升至2000台以上 [9] - 某家居公司控制美国市场占比30%以内 通过独家新品增强不可替代性 [11] 江苏外贸企业恢复生产 - 扬州牙刷外贸企业恢复2000万元美国订单生产线 占企业总订单20% [13] 市场多元化战略 - 智能行业企业4月起转向意大利 越南市场 降低北美市场依赖 [18] - 科技公司拓展中东 东南亚 欧洲市场 同时重视国内市场空间 [20] - 行业共识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通过产品力和灵活策略开拓新市场 [14][16][20]
首发经济:重构商业生态的“新物种”革命
金融时报· 2025-05-13 10:30
首发经济的本质与驱动力 - 首发经济通过"全球首发、全国首发、区域首发"的策划制造稀缺体验,打破传统商业线性增长模式,构建动态互动体系[1][2] - 该商业形态将"新"做到极致,采用类似电影首映礼的方式呈现内容以刺激消费欲望[2] - 三重驱动力:技术创新提供推力(芯片年性能飞跃、算法迭代),消费升级形成拉力(年轻群体追求新奇特),市场竞争带来压力[2] 行业应用与发展格局 - 电子产品领域形成标准化流程:智能手机厂商固定时间开发布会、预售、抢购[3] - 时尚产业国际大牌在华首发常态化,本土品牌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3] - 新能源汽车行业通过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高科技配置展示重构消费体验,从传统销售转向体验互动新模式[3] - 上海北京时装周日益国际化,新国潮品牌首发新品常被抢购一空[3] 产业链影响与挑战 - 生产端倒逼企业加快研发创新,流通环节强调快速响应和精准投放,消费端将注意力变为稀缺资源[4] - 关键挑战:信息不对称与资源整合难,建议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4] - 需要研发到销售各环节紧密配合,构建持续创新能力[4] 区域发展实践 - 上海"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战略成效显著[5] - 旅游城市结合地方特色举办文创产品首发,既促进消费又传播文化[5] - 政策建议: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简化审批流程,对首发创新型工业产品给予税收优惠[5] 全球化发展 - 中国具备三重优势:庞大消费市场、完整产业链、领先数字化能力[6] - 全球首发面临文化壁垒,需加强本土化设计如聘请当地设计师融入文化元素[6] - 企业新趋势: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运用数字化营销[7]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节奏加速至一年多次首发,商业地产转型体验中心,消费模式向主动参与演变[8] - 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首发为核心的产业联盟[8] - 商业逻辑从产品导向向体验价值跃迁,推动商业生态向创新、体验、互动模式转变[8]
首发经济:驱动中国消费变革的新引擎
金融时报· 2025-05-12 09:45
朱克力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 济研究院院长。 在全球消费市场加速转型与技术创新深度渗透的双重背景下,首发经济作为一种以"首发性""稀缺 性""体验性"为核心特征的商业形态,正成为驱动消费升级、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 消费变革的新引擎,首发经济不仅打破了传统商业的线性增长模式,更通过技术创新、场景重构与价值 共创,构建了"产品—消费者—市场"的动态互动体系。近日,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发经 济:中国消费变革新驱动》作者朱克力做客本报《理论研究周刊》,从理论内涵、发展阶段、消费心 理、政策效应、未来趋势等维度,系统性阐述首发经济的发展态势和行业实践。 首发经济的核心驱动因素和行业演进特征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定义首发经济?它与传统消费模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推动首发经济崛起的 核心驱动力有哪些? 朱克力:首发经济就是把"新"字做到极致的商业形态。它不是简单把新产品放到市场上,而是通过一系 列精心策划的"首秀",把商品、服务、技术甚至商业模式,以全球首发、全国首发、区域首发的形式推 向大众。就像电影首映礼,把最精彩的内容用最 ...
浪人早报 | iPhone官方渠道商降价、雷军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最艰难的时间、英伟达就修改版芯片通知中国客户…
新浪科技· 2025-05-12 09:19
苹果iPhone降价策略 - iPhone 16 Pro Max所有容量版本降价160美元(约人民币1313.06元)[2] - 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约人民币1445.27元)其他版本降价160美元[2] - 渠道商认为降价是为"6·18"大促做准备[2] 小米创始人动态 - 雷军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时间情绪低落但通过思考找回信心[2] 英伟达芯片调整计划 - 英伟达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为中国市场推出降级版H20 AI芯片[2] - 已通知主要中国客户包括云计算巨头公司计划7月推出修改版H20芯片[2] 车企技术安全评论 -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称技术是魔鬼需摸透安全底线[2] - 认为国内部分车企成立不到6年推出多款车型难以理解[2] 阿里巴巴内部文化调整 - 阿里巴巴官宣四项组织文化举措包括打通内网论坛调整员工流动机制等[3] 人工智能产品进展 - 马斯克称Grok3.5还需一周左右时间打磨目前仍粗糙[4] - 网友对比Grok3.5、GPT-o3 Pro及GTA 6发布时间[4] 比亚迪电池业务拓展 - 比亚迪将在5月举办两三轮车电池全系列产品发布会[4] - 已在成都开设电动车锂电池门店并举行里程挑战赛[4] - 与新日、淮海、立马、台铃、金彭等两轮三轮电动车品牌达成合作[4]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数据 - 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降8.7%[6] - 1-4月累计零售332.4万辆增长35.7%[6] - 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6] 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表现 - 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8.9万辆同比增长44.2%环比增长31.6%[7] -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自主品牌未在美销售不受美国加关税影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