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搜索文档
宏观金融类:文字早评2025-11-19-20251119
五矿期货· 2025-11-19 09:33
文字早评 2025/11/19 星期三 宏观金融类 股指 【行情资讯】 1、有机硅实控人会议今日正在上海召开,据记者此前了解,本次会议上有望确定减产目标; 2、工信部:目标到 2027 年建成 200 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 算力基础设施实现有效部署和应用; 3、宁德时代:2027 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4、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指出,当前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行为,主要驱动力来自 AI 带来的 HBM 需求激 增,未来可能通过涨价应对成本上升。 期指基差比例: IF 当月/下月/当季/隔季:0.03%/-0.29%/-0.99%/-2.00%; IC 当月/下月/当季/隔季:0.02%/-1.00%/-3.55%/-6.45%; IM 当月/下月/当季/隔季:-0.03%/-1.29%/-4.45%/-7.52%; IH 当月/下月/当季/隔季:0.02%/-0.18%/-0.29%/-0.63%。 【策略观点】 经过前期持续上涨后,近期热点板块快速轮动,科技成长仍是市场主线。从大方向看,政策支持资本市 场的态度未变,中长期仍是逢低做多的思路为主。 【行情资讯】 行情方面:周二,TL 主力合约收于 11 ...
研究所晨会观点精萃: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提升美联储降息预期-20251119
东海期货· 2025-11-19 0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近期市场交易逻辑聚焦国内增量刺激政策、经济增长成色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短期宏观向上驱动减弱,各类资产多呈短期震荡态势,需关注国内经济增长和政策实施情况[3][4] 各行业总结 宏观金融 - 海外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提升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风险偏好降温;国内 10 月经济数据同比放缓且不及预期,央行释放流动性但美联储鹰派信号打压风险偏好,短期宏观向上驱动减弱,股指短期震荡,国债短期震荡可谨慎做多,商品各板块短期均震荡,谨慎观望[3] 股指 - 在煤炭、电池及工业金属等板块拖累下,国内股市下跌,基本面和政策因素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宏观向上驱动减弱,股指短期震荡,后续关注国内经济和政策情况,操作短期谨慎观望[4] 贵金属 - 周二夜盘小幅上涨,因美国就业数据疲软,市场评估美联储 12 月降息可能性,短期震荡,中长期向上格局未改,操作短期谨慎观望,中长期逢低买入[4] 黑色金属 - 钢材:周二期现货市场小幅反弹,成交量低位运行,外需稳定内需需政策托底,现实需求弱势,产量环比回落,市场无新矛盾,价格不深跌但上涨空间有限,区间震荡[5][6] - 铁矿石:周二期现货价格小幅反弹,铁水产量回升、钢厂补库使需求短期偏强,但钢厂盈利占比下降,铁水产量底部不确定,供应发运量回升、到港量回落,港口库存下降,价格关键在于铁水产量下降进程和底部,短期区间震荡[6] - 硅锰/硅铁:周二现货价格持平、盘面价格回落,五大品种钢材产量下降致铁合金需求偏差,锰矿价格坚挺、到港量低,硅铁原料价格平稳,企业开工率和日均产量下降,盘面价格预计区间震荡[7] - 纯碱:周二主力合约偏弱运行,本周供应环比下降但整体供应宽松,重碱需求稳定、轻碱需求回暖,短期区间震荡,中长期供应矛盾拖累价格,偏空思路[8] - 玻璃:周二主力合约震荡运行,产量和开工条数环比持稳,年底有冷修预期,需求环比好转但下游需求疲软未改,库存下游放缓、上游累库,整体供需偏弱,短期区间震荡[8] 有色新能源 - 铜:近期铜价回落,宏观利多消退且自身基本面难支持大涨,美国库存高位制约进口需求,国内精炼铜去库不及预期,印尼铜矿停产支撑期价,短期有下跌破位风险[9][10] - 铝:周二沪铝大幅回落,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致大宗情绪偏弱,基本面无变化,库存去化不畅且达三年高位,后期预期修复加现实压力,铝价或回调,短线关注支撑[10] - 锡:供应端云南冶炼企业检修结束但矿端偏紧,需求端旺季不旺,库存累库,锡价高位下游接受度低,中短期下方有支撑但上方空间承压,预计高位震荡[11] - 碳酸锂:周二主力合约上涨,加权合约减仓,关注资金撤离情况,行情波动大,谨慎观望[12] - 工业硅:周二主力合约下跌,加权合约持仓减仓,丰水期结束西南减产,需求平稳,供需双弱,关注枯水期去库,预计区间震荡,关注成本支撑[12] - 多晶硅:周二主力合约下跌,加权合约持仓增仓,强政策预期与弱现实博弈,现货价格有支撑但终端需求疲软,收储传闻扰动,预计高位区间震荡[13] 能源化工 - 甲醇:内地市场下跌、港口基差维稳,整体库存上涨,供应有增加预期且需求偏弱,动力煤涨价挤压利润,高成本地区装置有停车风险,中东限气节点预计 12 月后,短期惯性下跌,预期受限气和成本利好支撑[14] - PP:市场报盘弱势震荡,两油聚烯烃库存下降,需求有改善但供应增速快致库存上升,下游订单跟进有限、成品库存周转压力大,传统淡季临近需求走弱,供应维持高位,基本面承压,成本支撑不足,价格将继续探底[14] - LLDPE:市场价格偏弱,核心矛盾是供应压力累积,新增产能释放且检修装置重启,需求旺季效应见顶后回落,成本端原油价格支撑不足,供强需弱格局下价格将承压运行[15] - 尿素:行情坚挺有涨,供应压力持续,需求分化,农业淡季、复合肥开工慢、工业按需采购、储备需求逢低释放,企业端去库有限、港口库存累积慢,成本有支撑,供强需弱下价格有下行压力,中长期有望震荡企稳但上行空间受制约[15] 农产品 - 美豆:隔夜市场上涨,民间出口商报告出口销售大豆,美国大豆收割率低于去年和五年均值,阿根廷洪水延误播种,市场传闻中国采购支撑价格高位稳定[16] - 豆菜粕:国内油厂大豆豆粕供需宽松,库存高、基差弱,首批高蛋白阿根廷豆粕有竞争力,下游库存高,美豆走弱使豆粕上涨乏力,后期油厂采购放缓或助企稳[17] - 豆菜脂:豆油供强需弱,但美豆高位稳定支撑区间行情稳中偏强;菜油持续去库、菜籽库存见底,贸易惜售且加拿大政策提振[17] - 棕榈油:马来西亚下调 12 月参考价但出口关税不变,印尼政策带来不确定性使未来价格看涨增多,国内累库增加、现货承压,短期宽幅震荡[17] - 玉米:现阶段北港及企业库存偏低,深加工利润提升,市场看涨意愿增强,期货抢跑、基差弱,后期或修复基差,期货稳中偏强[18] - 生猪:全国生猪早间价格稳定偏强,冬季消费旺季未到,供给过剩,养殖利润亏损、肥标价差高,散户惜售、猪企出栏缩量,支撑弱稳[18]
生态环境部:已启动民航等行业全国碳市场扩围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新闻网· 2025-11-19 09:12
生态环境部:已启动民航等行业全国碳市场扩围前期准备工作 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18日对记者透露,对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一步扩围工作,生态环境部已启动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扩围前期准备工 作。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是目前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中国的碳排 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 对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一步扩围工作,该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已启动化工、石化、民航、造 纸等行业扩围前期准备工作。 为摸清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的排放情况,官方对2013年以来相关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进行收 集整理,相关数据经过核查,具备了针对性解决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的条件,为科学合理确定配额总量 和分配方案奠定了基础。 同时,有关方面加快编制"一揽子"技术文件,目前已组织相关单位研究起草化工、石化、民航、造纸行 业的配额分配方案、核算报告指南、核查技术指南等配套技术文件,为扩围工作做好技术保障。此外, 还将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前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成熟一个、 ...
2024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
中国新闻网· 2025-11-19 09:03
2024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18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2024年内 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付健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巨富表示,"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工业总量持续壮大,工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3%,占 GDP比重38%,较"十三五"末提高5.6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14位,进入全国中上游行列。 张巨富介绍,内蒙古工业主要由能源和制造业两大板块构成,超90种工业产品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能源板块中煤炭产量、电力总装机、发电量、新能源装机、新能源发电量等15种能源产品居全国 第一,是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的省区;制造业板块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农畜 ...
金禾实业(002597.SZ):公司现有氯化亚砜产能为8万吨/年
格隆汇· 2025-11-19 08:50
公司产能 - 公司现有氯化亚砜产能为8万吨/年 [1] 项目战略意义 - 该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 [1] - 项目将为下游新能源、医药等高增长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1] 市场前景 - 公司对新增产能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1]
金禾实业:公司现有氯化亚砜产能为8万吨/年
格隆汇· 2025-11-19 08:47
现有产能与项目意义 - 公司现有氯化亚砜产能为8万吨/年 [1] - 该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 [1] 下游应用与市场前景 - 公司产品为下游新能源、医药等高增长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1] - 公司对新增产能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1]
晨会纪要:开源晨会 1119-20251119
开源证券· 2025-11-19 08:38
核心观点 -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增长平稳但支出放缓,广义财政缺口预计在可控范围内 [7][8][9][10][11] - 债市托管量环比增长,广义基金为增持主力,整体杠杆率保持稳定 [13][14][15][16][17] - 上市银行为兑现浮盈在2025年前三季度已卖出约2万亿元债券,预计第四季度将卖出约9000亿元,但回补规模可能达3.45万亿元 [19][20][21] - 化工行业资本开支接近尾声,在“反内卷”政策和需求拉动下,供需格局改善,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25][26][27] - 传音控股作为新兴市场手机龙头,通过多元化、全球化和高端化策略驱动增长 [29][30][31] - 浪潮数字企业拟引入战略资金并迁移注册地,以强化AI等领域投入,价值有望回归 [32][33][34] 宏观经济 - 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14亿元,同比增长3.2%,1-10月累计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升至0.8% [7][8] - 10月税收收入20,700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7%,企业所得税增速降至7% [8] - 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61亿元,同比下滑9.8%,前10个月累计支出增长下滑至2% [9] - 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3,756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滑27% [9] - 悲观情景下,广义财政两本账收入缺口可能超过8,000亿元,但总体在可控范围内,四季度增量政策(如专项债结存限额)可形成对冲 [10][11] 固定收益市场 - 10月末上清所与中债登合计债券托管量达176.77万亿元,月净增13,123.60亿元,环比增量回升 [13][14] - 同业存单是当月主要增量,月净增7,214.10亿元;利率债月净增5,184.24亿元 [15] - 广义基金为增持债券主力,月净增10,445.07亿元;商业银行托管量月净减2,544.08亿元 [16] - 10月债市整体杠杆率为106.90%,环比持平,商业银行杠杆率微升0.22个百分点至104.61% [17] 银行业 - 2025年第三季度末上市银行A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为57.5%,较2023年第一季度末下降4.5个百分点 [19] - 2025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AC账户累积浮盈约3.3万亿元,占2024年全年营收比例为58.3% [20] -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AC兑现浮盈规模为1,07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50%,卖出存量债券规模约为2.04万亿元 [20]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银行AC账户需卖出约9,000亿元债券以兑现浮盈,但同时回补债券规模可能达3.45万亿元 [21] 化工行业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基础化工板块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共计3,504亿元,同比下降10%,行业资本开支接近尾声 [25] - 2023年中国化工品销售额约2.24万亿欧元,占全球总额的43.1%,2025年9月中国出口金额3,286亿美元,同比增长8% [25]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基础化工板块PE、PB估值分别为28.10倍和2.05倍,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行业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抬升 [26] - 建议关注龙头公司及“反内卷”走在前列的子行业,如制冷剂、涤纶长丝、磷化工等 [27] 电子行业(传音控股) - 传音控股聚焦新兴市场,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1.47亿元/44.82亿元/59.2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6倍/16.6倍/12.5倍 [29][30] - 公司在非洲手机市场占据龙头地位,并通过产品高端化、AI化以及拓展全球市场驱动增长 [31] - 公司多元化布局AIoT、家电、储能、电动车及移动互联业务,开拓新增量空间 [31] 海外科技(浪潮数字企业) - 公司拟配售最多6,763.4万股,筹资约4.94亿港元,其中70%将用于AI、云、工业软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32] - 注册地迁移至中国香港有望降低股息税、加强与内地投资者交流,公司为国内第三大ERP行业龙头,云转型稳健推进 [33][34] - 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5亿元/7.3亿元/8.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15.9倍 [34]
中金 | 解码再工业化(二):美国制造业回流进行时——万亿投资背后的现实图景
中金点睛· 2025-11-19 07:59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制造业呈现多中心化趋势,美国制造业回流在政策催化下呈现脉冲式跃升,投资端成效显著但生产端产出尚在早期阶段,存在从投资到产出的时滞 [1][2][3] - 美国再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是能源优势与技术红利,但面临劳动力成本高、产业配套不足等现实阻力,技术应用正逐步对冲部分成本压力 [4][41][47] - 制造业回流呈现结构性特征,以电子、电气设备、半导体、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为主要方向,贸易逆差因国内需求强劲持续扩大,就业在2010年后止跌回升 [5][6][7] 政策催化与投资趋势 - 政策影响呈脉冲式特点,2020-2024年电子及电气设备建设支出占比从12%提升至55%,年复合增长率达93%,同期制造业建设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为33% [2] - 拜登政府补贴措施带动制造业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规划大型项目投资额达1.7万亿美元,但多数项目为待启动状态 [2][39] - 美国制造业建设开支经历三轮周期:2003-2009年以石油煤炭为主(占比从3%升至42%),2010-2015年以化工和运输设备为主(占比分别从19%/5%升至46%/15%),2020-2024年以电子及电气设备为主 [9] 生产与产出分析 - 2010-2024年美国制造业实际增加值复合增速为1.2%,慢于整体经济增速(2.4%),其全球制造业份额在2010年后稳定在16%左右,2024年小幅提升至17.3% [6] - 制造业增加值提升主要由中高端制造业带动,2024年化工、电子、食品饮料及烟草、汽车和零部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0%、12%、12%、9% [13] - 制造业建设支出是增加值的前瞻指标,历史上增加值平均滞后建设支出3年,2021-2023年的建设投资高潮尚未明显转化为产值 [3][15] 供应链与贸易 - 美国中高端制造业对外依赖度较高,但整体供应链依赖度在2000-2008年持续上升后,于2010年后开始企稳 [19] - 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从2009年的3190亿美元扩大至2024年的1.2万亿美元,对墨西哥、东南亚、印度、韩国逆差明显扩大,2023年墨西哥成为美国第一大商品进口国 [7][21] - 电子、电气设备、机械、化学品净进口额持续扩大,但由于美国国内需求增速更高,推动了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赤字的增长 [3][21] 就业市场影响 -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在2010年止跌回升,从1151万人的底部上行至2024年的1282万人,占非农就业人数比例稳定在8%-9% [3][7][26] - 2013年后制造业公司数量从底部33.5万家逐年上升,2024年回升至39万家 [26] - 就业增长呈现结构性特征,交通设备、食品制造行业就业增加明显(2009-2023年分别增长31%、20%),而服装、纺织等低技术制造业就业下滑显著(同期降低30%-50%) [26] 回流驱动力与制约因素 - 促进制造业回流的前五大因素包括政府激励、熟练劳动力、接近客户、供应链、对国内经济的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接近客户被提及次数上升至第一位 [35] - 阻碍制造业企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前五大因素分别为通胀、吸引和留住人工、供应链中断、联邦法规、留住客户 [35] - 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约为中国的5倍(2024年美国/中国制造业平均薪资分别为8.6万/1.5万美元),综合制造成本高出中国70%,但通过自动化等技术应用,企业反馈实际成本差异可收窄至30%-50% [41][43] 技术红利与劳动力挑战 - 技能缺口是美国制造业主要痛点,2024-2033年行业对新员工的净需求可能为380万,若技能差距无法解决可能出现190万的劳动力缺口 [47] - 美国成人技能得分(阅读、数学、解决问题)均低于OECD平均值,制约制造业回流,但企业反馈美国工人经3-6个月培训后,生产效率在爬坡期后与中国工人接近 [47][51] - 自动化技术驱动效率提升成为企业标配,同样产量对应的劳动力需求逐年减少 [7]
中金刘刚最新研判:2026年“牛市”的下一步,是“信用扩张”的方向决定一切
Wind万得· 2025-11-19 06:52
2026 年, " 牛市 " 的下一步会如何?如何寻找下一个 " 稀缺资产 " ? 2025 年 11 月 12 日,中金公司港股与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在 "2026 年展望:牛市的下一步 " 万得 3C 会议的线上路演中,清晰勾勒出未来一年全球资产 配置的核心逻辑 ——" 跟随信用扩张的方向 " 。 抓住信用扩张的 " 传导路径 " ,才是把握未来核心投资机会的关键。 一、市场的隐藏主线:信用扩张的方向决定资产的强弱关系和资金的流向 开篇即点破市场的隐藏主线: " 2025 年的全球资产,看似线索纷繁混乱,但有一个隐藏主线贯穿始终,即但凡信用扩张的方向更好,但凡信用收缩的方向都落后逆转。" 他指出,"过去一两年中国市场的脉络,本质都是"过剩流动性"对"稀缺回报资产"的追逐,只不过,不同阶段,能被认可的稀缺资产不断变化。一旦被认 可,资金涌入迅速成为共识,使涨幅透支到咋舌,然后再寻找下一个机会,分红、国债、黄金、成长,无不如此,因此才不断轮动。 " 这意味着,对后市判断的关键在于:一是流动性的环境有没有被破坏,二是稀缺资产能否扩散到更广的范围。 二、信用扩张的三大主体,决定 2026 年的投资策略 围 绕 以 ...
喜娜AI速递:昨夜今晨财经热点要闻|2025年11月19日
搜狐财经· 2025-11-19 06:18
金融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1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力争到2030年提升北京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加大商品、文旅、住宿餐饮等领域金融支持 [2] -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降息25个基点 之后仅在3月和6月再降息两次 每次25个基点 并预计通胀上扬将推动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 [3] 基金与资金流向 - 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上报睿远研选均衡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 11月17日超百亿元涌入权益类ETF 四季度以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达1381.33亿元 证券、港股科技等主题ETF吸金明显 [2] 科技巨头与AI行业 - 亿万富翁Peter Thiel旗下基金、桥水基金、软银纷纷减仓英伟达 但市场对其财报抱有乐观期望 预计其10月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23美元 营收548.3亿美元 [2] - 阿里千问APP公测 阿里概念掀起涨停潮 阿里系参股部分A股公司 石基信息和万兴科技等净利增速或超50% [3]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我国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占有率首过半 但部分车企陷入重营销轻研发、重概念轻实用误区 新华社强调车企应回归技术和产品 工信部等已启动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3] 公司财报与业务 -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1131亿元 同比增长22.3% 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 同比增长80.9%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90亿元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99.2% [4] 个股与市场异动 - *ST正平公告称9月1日至11月18日股价累计涨幅达221.93% 与同期指数和行业严重偏离 19日起停牌核查 公司存在终止上市等风险 [3] 全球市场与大宗商品 - 11月18日全球股市、黄金、白银、虚拟币市场普跌 原因包括市场对中日关系担忧、日本国债抛售、美联储延后降息预期、对英伟达财报和人工智能估值的担忧 [5] 化工板块 - 11月18日化工板块降温 Wind化工指数跌3.45% 但近一个月该指数涨幅超12% 投资人认为锂矿、磷化工等细分领域未来仍值得看好 氟化工、生物航煤等领域有望释放涨价动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