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

搜索文档
单品牌狂揽200万,泊伊美汇“闺蜜节”打造零售IP新范本
FBeauty未来迹· 2025-06-11 18:36
美妆实体零售的核心竞争力 - 功能需求与价值观认同是驱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两大核心要素,线下营销需聚焦真诚内容并挖掘深层需求[2] - 泊伊美汇通过原创"520闺蜜节"IP打造情感共鸣,7年沉淀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2][30] - 2024年闺蜜节以"重生之民国奇缘"为主题,致敬民国女性力量并转化为当代情感纽带[7][8] 泊伊美汇520闺蜜节活动设计 - 活动分为预热期-引爆期-落地期三阶段,构建沉浸式民国场景体验[10] - 前期通过第一人称故事营销联合10+品牌推出限定联名礼盒[11] - 门店布置民国风主题装饰,提供军阀阔太妆等妆容体验及打卡点[14][16] - 配套"不踩雷先享装"和30天无忧退政策降低消费决策压力[18] 活动运营成果 - 活动期间客流量居商场榜首,诞生6个百万级品牌[21][28] - 总冠名品牌达肤妍销售额达240万,同比增长53%[28] - 会员新增量达平日三倍,40+品牌参与其中15个为新合作品牌[24][28] - 敷尔佳首次参与即实现百万级曝光,完成"体验-分享-种草"传播闭环[25][26] 线下渠道的战略价值 - 提供真实产品体验和一对一服务,强化品牌信任感[34] - 满足即时消费需求,通过主题店实现场景化营销[35] - 直接获取市场洞察,助力产品与策略优化[37] - 从"卖货场"转型为承载文化情感的"第三空间"[38] 行业发展趋势 - 体验经济、线上线下融合、精细化运营成为零售革新关键词[32] - 美妆行业将走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而非渠道替代[37] - 功效与场景结合的信任共建是线下价值激活的核心路径[38]
珀莱雅(603605):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多品牌美妆龙头
东方证券· 2025-06-11 17: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两大主力品牌竞争力强,主品牌珀莱雅在天猫美妆618第一阶段排全行业第1,抖音5月美容护肤品牌榜排第3,彩妆品牌彩棠在5月抖音彩妆领域排名第5,较去年同期第16名明显提升 [8] - 公司是国货美妆中多品牌布局完善的集团之一,旗下有7大差异化品牌,覆盖多赛道,也是国货美妆中首个破百亿收入的公司 [8] - 市场担心二代接班的短期磨合和经营前景,但未认识到变革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正面影响,今年公司产品推新节奏加快、加码研发投入、加快数字化建设 [8] - 公司未来发展不会因人员变动发生本质变化,取决于产业基础、运营体系和机制等,出海和并购是必经之路,公司正考虑通过巴黎分公司实施海外并购进军新领域 [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4.56、5.36和6.06元,DCF目标估值112.78元 [3][9]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财务指标 - 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123.39亿、140.72亿、155.77亿元,同比增长14.5%、14.0%、10.7% [3] - 营业利润分别为22.00亿、25.84亿、29.23亿元,同比增长16.4%、17.5%、13.1% [3]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06亿、21.22亿、24.01亿元,同比增长16.4%、17.5%、13.1% [3] - 毛利率分别为72.5%、72.7%、73.0%,净利率分别为14.6%、15.1%、15.4% [3] -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8.1%、24.9%、22.3% [3] - 市盈率分别为18.7、15.9、14.1,市净率分别为4.5、3.5、2.8 [3] 其他信息 - 2025年6月11日股价85.18元,目标价格112.78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为121.1/73.73元 [4] - 总股本/流通A股为39,625/39,541万股,A股市值337.52亿元 [4] 表现情况 - 1周、1月、3月、12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 4.72%、 - 11.7%、 - 0.35%、 - 21.92% [5] - 相对表现分别为 - 5.39%、 - 12.96%、0.84%、 - 31.85%,沪深300表现分别为0.67%、1.26%、 - 1.19%、9.93% [5] 估值参数假设 - 所得税税率25%,债务比率15%,永续增长率3%,权益比率85% [10] - 无风险利率1.66%,债务利率3.5%,无杠杆影响的β系数1.21,WACC为9.89% [10] - 市场收益率8.6%,股权投资成本11.17% [10]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表 - 2025 - 2027年预计货币资金分别为59.39亿、78.88亿、101.51亿元 [11] - 应收票据、账款及款项融资分别为5.93亿、6.76亿、7.49亿元 [11] - 预付账款分别为2.56亿、2.92亿、3.24亿元 [11] - 存货分别为7.28亿、8.23亿、9.03亿元 [11] - 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76.46亿、98.11亿、122.58亿元 [11] 利润表 - 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123.39亿、140.72亿、155.77亿元 [11] - 营业成本分别为33.95亿、38.39亿、42.11亿元 [11] - 销售费用分别为59.48亿、67.54亿、74.77亿元 [11] - 管理费用分别为4.19亿、4.78亿、5.29亿元 [11] - 研发费用分别为2.41亿、2.75亿、3.04亿元 [11] 现金流量表 - 2025 - 2027年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8.57亿、21.69亿、24.61亿元 [1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52亿、 - 2.52亿、 - 2.52亿元 [1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52亿、0.33亿、0.54亿元 [11]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14.0%、10.7%,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6.4%、17.5%、13.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6.4%、17.5%、13.1% [11]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72.5%、72.7%、73.0%,净利率分别为14.6%、15.1%、15.4%,ROE分别为28.1%、24.9%、22.3%,ROIC分别为25.1%、22.7%、20.5% [11]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2.0%、18.8%、16.2%,净负债率为0,流动比率分别为5.87、6.88、8.02,速动比率分别为5.31、6.31、7.43 [11]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2.2、22.2、21.9,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9、4.9、4.9,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4、1.3、1.2 [11] - 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分别为4.56、5.36、6.06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4.69、5.47、6.21元 [11] - 估值比率方面,市盈率分别为18.7、15.9、14.1,市净率分别为4.5、3.5、2.8,EV/EBITDA分别为13.0、11.1、9.9,EV/EBIT分别为13.6、11.7、10.4 [11]
科思股份(300856):美护原料龙头 静待周期反转
新浪财经· 2025-06-11 16:46
行业趋势 - 全球美妆与个人护理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高端彩妆、线上渠道、防晒品渗透率持续提升 [1] - 香精香料行业稳步增长,2024年规模预计达323亿美元,中国市场集中度较低,发展空间广阔 [1] 公司产品 - 2023年研发投入1.13亿元(yoy+40.79%),推出P-S、EHT等高毛利防晒剂 [1] - 加快PO去屑剂、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卡波姆等高端洗护原料布局,顺应行业高端化趋势 [1] 客户资源 - 前五大客户常年贡献60%+收入,合作对象包括帝斯曼、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巨头 [1] - 加速拓展中小客户,提升定价权和毛利率,通过直销+经销模式强化市场覆盖 [1] 产能与运营 - 2024年化妆品活性成分产能利用率达54.98%,2023年产销率稳定超90% [1] - 具备强大的成本转嫁能力,能有效传导原材料价格波动压力,维持稳健盈利能力 [1] 盈利预测 - 预计25-27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0/4.9/5.4亿元 [2] - 给予25年22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18.70元/股 [2]
撕扯、炒作?美妆巨头成分“罗生门”
中国基金报· 2025-06-11 14:10
公司动态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宣布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2亿港元,股价当日收涨4.15% [3] - 增持后股价再度回落,反弹趋势未能持续 [4] - 巨子生物被质疑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不足,涉嫌造假,股价一度跌幅超过10% [13][14] - 公司发布内部检测结果进行澄清,但市场反应不佳 [14] - 控股股东计划未来三至六个月内增持不少于2亿港元股份 [18] 财务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1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4% [22][23]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17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骤降70.59% [19] - 巨子生物销售费用高达20.08亿元,研发投入仅1.07亿元占收入比例不到2% [27] -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滑31.62%,占主营业务收入47.92% [25] 行业争议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就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路线展开公开争论 [4][10] - 华熙生物指责资本市场炒作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认为透明质酸仍具关键地位 [10] - 行业数据显示2026年胶原蛋白皮肤护理市场份额预计超过透明质酸,年复合增长率52.6% [19] - 行业协会呼吁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12] 行业问题 - 行业标准不完善、成分标准不严谨、宣传边界模糊 [7][26] - 国产美妆品牌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现象 [27] - 新概念常伴随过度营销,成分故事效果边界模糊 [29] - 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与标准不统一和营销导向有关 [26][27] 公司立场 - 华熙生物强调科技价值在于持续突破而非短期资本叙事 [30] - 巨子生物支持科技应用探讨和行业自律呼吁 [30] - 华熙生物表示业绩承压主因消费品业务下滑和资产减值 [25] - 巨子生物指出相关检测标准尚待完善 [26]
“中国香水第一股”来了
36氪· 2025-06-11 12:10
上市进程 - 颖通控股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预计最晚2025年9月完成挂牌,将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1][5][7] - 公司曾于2024年7月首次递表但失效,2025年2月二次递表并由法国巴黎银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5] - 中国证监会已批准发行不超过3.487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7] 公司背景 - 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香港香水品牌管理企业,现已发展为全渠道美妆香水和眼镜品牌管理公司[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管理72个外部品牌,包括Hermès、Van Cleef & Arpels等国际品牌[4] - 1999年创立自有品牌Santa Monica,2022年扩展至香水产品线[4]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收入持续增长: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三年总收入56.46亿元[8][9][10] - 同期净利润稳定增长: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三年合计6.06亿元[8][9] - 毛利率保持50%以上(50.4%/50.3%/50.3%)[10] 业务结构 - 香水品类占收入主导(2025财年80.95%),但护肤品和彩妆占比提升至7.3%和10.9%[14][15] - 2025财年香水销量720万件,均价220.3元,高端产品比例提升[16] - 按2023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最大香水品牌管理公司[16] 渠道布局 - 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8000+零售商经营网点和117个自营门店/专柜[10][11] - 零售商渠道贡献最大收入(2025财年48.6%),其次为分销渠道(30.4%)和直销渠道(20.7%)[11][12] - 自营零售品牌"拾氛气盒"已开5家门店,计划未来4年扩展至100家[13] 行业前景 - 2018-2023年全球香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12.3%,中国达11.6%,预计2028年前中国CAGR将提升至14%[17] - 中国市场吸引科蒂、毛戈平、珀莱雅等企业加码布局,竞争加剧[17]
国信证券:618大促表现稳中有进 新消费行情持续扩圈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09:53
内需消费板块表现 - 内需消费板块在多因素共振下整体走势偏强 具备新质产品力属性和新渠道增长的新消费标的迭创新高 [1] - 确定性业绩成长的四大内需消费赛道吸引资金涌入:美容护理 黄金珠宝 IP潮玩 跨境出海 [1] 618大促数据表现 - 京东618开门红1小时成交额 订单量 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均超200% 超2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 [1] - 天猫618第一阶段217个品牌成交破亿 [1] - 美妆行业中珀莱雅获天猫护肤品销售榜第一 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排名第十 毛戈平和彩棠分列彩妆销售榜第二和第三 [1] 大促新特征 - 促销周期拉长 天猫5月13日晚8点开启预售 多家平台取消跨店满减 保留官方折扣和平台补贴 [2] - 美团闪购等即时零售平台联合线下商家拓宽地理边界和销售人群覆盖 [2] - AI技术深度参与618 包括数字人直播 自动生成图片/视频 预测选品等功能提升商家运营效率 商品推荐更精准智能 [2]
拆解林清轩:38亿估值背后,谁才是港股高端一哥
36氪· 2025-06-11 07:20
上市进程与估值 - 公司于5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4年营收12.09亿元,净利润1.87亿元 [2] - 股权转让交易中估值38.26亿元,对应市盈率20倍,低于港股美妆板块可比公司30-58倍的市盈率水平 [2] - 毛戈平2024年净利润8.81亿元,市值506.94亿元,市盈率58.25倍,显示公司估值存在上探空间 [2] 营收结构与渠道表现 - 2024年线下直营门店营收3.98亿元,占比超九成,合作门店(联营+加盟)收入仅4575.7万元 [3]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45.2%提升至2024年59.1%,线上直销贡献52.5%营收 [4] - 直营门店单店年创收120.3万元,合作门店单店收入31.9万元,不足直营门店三分之一 [4] - 直营门店毛利率86%,合作门店品牌端毛利率71.5%,推算加盟商毛利率50.9% [5] 加盟体系运营现状 - 2024年联营商关店率23.48%,加盟商关店率28.1%,合作体系稳定性不足 [6] - 平均每位联营商运营1.09家门店,加盟商运营1.14家,远低于成熟连锁标准 [7] - 战略重心从加盟转向联营,但合作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化增长曲线 [7] 高端定位对比 - 灼识咨询排名显示公司位列2024年中国高端护肤品第13名,零售额1.59亿元,市场份额1.4% [11] - 毛戈平在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高端美妆排名第12,零售额35.53亿元 [10] - 公司毛利率82.47%高于珀莱雅(71.39%),低于毛戈平(84.37%),研发投入占比2.56% [13] - 渠道布局主要在大众商圈,未实现与国际品牌同层对标的高端场景闭环 [14] 财务与运营亮点 - 营收从2022年6.91亿元增长至2024年12.09亿元,净利润从亏损593万元改善至盈利1.87亿元 [15] - 明星产品山茶花精华油占比37%,面霜/乳液/爽肤水/精华液合计占比36.4%,产品结构均衡 [15] - 2024年流动比率1.9,速动比率1.5,资产负债率仅12.7%,财务结构稳健 [15] 上市动因与挑战 - 创始人孙来春2024年工作重心转向直播带货,通过股权转让套现2257.93万元 [15][17] - 港股消费板块估值修复,毛戈平等公司股价翻倍,提供有利上市窗口 [17] - 研发投入低于华熙生物(8.7%)和国际品牌(3%+),高端定位需强化科技支撑 [14][17]
“新消费F4”今年涨幅领跑全球 老铺黄金、泡泡玛特、毛戈平、蜜雪集团4只个股股价多次创新高
深圳商报· 2025-06-11 06:33
港股新消费板块表现 - 恒生指数一季度大涨15 25% 新消费F4个股表现突出 老铺黄金累计涨幅260 69% 泡泡玛特189 87% 毛戈平89 11% 蜜雪集团82 93% [1] - 老铺黄金股价一度站上1000港元 泡泡玛特6月10日报收258 8港元 总市值3475 54亿港元 连续两日刷新历史新高 [1] - 蜜雪集团总市值近2014亿港元 毛戈平作为国潮美妆代表 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创新性受市场认可 [1] 新纳入港股通的公司 - 布鲁可 古茗 蜜雪集团6月9日被纳入港股通 蜜雪集团当日大涨5 41%至565 5港元 古茗涨4 34%至27 65港元 布鲁可涨1 62%至38 3港元 [2] - 布鲁可2023年以GMV计为中国拼搭角色玩具品牌第一 市场份额30 3% 全球品牌第三 市场份额7 4% [2] - 古茗全国门店数达9914家 覆盖200多城 小程序会员1 51亿 2024年GMV达224亿元 [2] A股新消费板块表现 - 新诺威累计涨幅126 27% 百利天恒76 39% 艾力斯59 20% 百济神州55 31% [3] - 中宠股份为宠物食品行业龙头 产品覆盖犬用及猫用主粮 零食 保健品等 总计1000多个品种 [3] 行业趋势分析 - 供需共振下传统行业加速迭代 产品向科技与情感方向发展 带动新消费崛起 [2] - 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 对情绪价值 个性化体验的追求催生潮玩 盲盒 国潮等新消费形态 [2]
品牌线上控价怎么做-经验分享
搜狐财经· 2025-06-10 23:23
品牌控价系统化实施路径 - 电商经济与传统零售深度融合使价格管控能力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 [2] - 需科学制定策略、把握各阶段要点并在合法框架内达成目标 [2] - 实施流程包括搭建价格体系、电商监测干预及动态调整三环节 [2] 搭建科学价格管理体系 - 产品价格体系需综合研发成本、市场定位、竞品区间及消费者敏感度构建 [5] - 某国产美妆品牌细分专柜价、电商活动价、批发价三级,限定浮动范围±10% [5] 电商平台价格监测与干预策略 - 采用人工巡检+监测软件对主流平台实时监控,某3C品牌日扫描超10万条链接 [6] - 优先通过标准化话术协商解决低价问题,某服饰品牌60%案例通过沟通化解 [6] - 对拒不配合卖家可转用知识产权侵权或产品质量违规投诉,平均5-7天实现下架 [6] 动态调整价格体系 - 需根据原材料波动、竞品策略及需求变化修订价格,某母婴品牌季度评估保持份额稳定 [7] 品牌发展前期控价的战略价值 - 初期线上规模小易忽视控价,但价格管理对长期发展具不可替代意义 [8] 筑牢市场信任根基 - 统一价格是规范化运营标志,某护肤初创品牌首年代销商续约率达90% [9] 降低后期管控成本 - 后期处理价格混乱成本是前期3-5倍,某食品品牌花费超200万元清理乱价链接 [10] 合规性边界探索 - 直接限制最低售价涉嫌违反《反垄断法》,需通过知识产权等合规渠道投诉 [11][12] 柔性价格引导机制 - 通过销售返利、补贴激励经销商,某家电品牌给予合规者年度销售额5%返利 [13]